-
1 # 皮球或者皮蛋的媽媽
-
2 # 鵬鵬走天涯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叫“好廚師,一把鹽”。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離不開鹽,但是在做菜的過程中放多、放少、放早、放晚都會影響一道菜的口感,那麼具體生活中我們怎麼決定放鹽的量和時機呢?
按照《中國膳食指南》的標準來說,每個人每天的標準攝鹽量為6克,但是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長時間都會在飯店吃飯,飯店裡面的廚師在做菜的時候,普遍會多放一些鹽。食鹽太多的話會加重腎臟負擔,嚴重的情況下會引起水腫。因此外出吃飯時如何避免多吃鹽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首先,儘量多點蔬菜類菜品,來攝入充分的維生素和鉀,這樣做的目的是有利於體內鈣鉀平衡;
其次,要少吃醃製的食物如臘肉、火腿、醃菜等,且在吃飯夾菜的過程中瀝瀝湯汁,儘量不點炒飯、炒餅等加了油和鹽的主食,以清淡的粥和雜糧飯為宜。
最後,要注意少吃“隱形鹽”,比如一些加工食品,薯條、薯片等膨化食品等,過量食用這些食物,等同食用了大量的食鹽。
因此,我們要改善飲食習慣,逐漸適應淡菜淡飯,這樣我們的生活質量會提高很多,我們的身體也會更加健康!
你們認為呢?
-
3 # 家庭醫生線上
鹽乃百味之首,是生活必需品。食鹽提供的鹹味,使人們享受到美味佳餚的滋味。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所具有的鈉,是人體維持體液平衡、生理功能執行的必需元素。食鹽雖好,但是也不能亂吃,不然會影響身體健康。
科學用鹽,需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一、選擇規範鹽,要到持有食鹽零售許可證的商場或商店購買需要的食鹽,以便保證食鹽安全質量。
二、適量用鹽,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成人每天適宜的食鹽攝入量為6克,也就是去掉底層膠墊的啤酒蓋,平著裝滿一瓶蓋的量。
三、慎重選擇食鹽的型別,按照需要選用低鈉鹽、碘鉀鹽、海藻鹽、螺旋藻鹽、綠色食品食用鹽等。低鈉鹽含鉀量較高,腎功能不全和心臟疾患等病人不建議食用。
四、不要存放時間太長,要隨吃隨買;裝入有蓋的容器,存放在陰涼、避光、乾燥的地方。
五、把握住放鹽時機,注意平時炒菜的過程中,在關火之前加入食鹽即可,不要剛把菜放進鍋裡,就把食鹽往裡倒。這時油鍋內溫度很高,會導致食鹽中的碘元素揮發,鹽分也會滲透進菜中,降低鹹感,而且對人體不好。
六、需要減少食鹽量的人群也不能全吃無鹽的菜,食鹽太少對健康也有危害。
七、不能購食來路不明的食鹽、工業鹽或工業副產品鹽,也不能將工業鹽或工業再生鹽用於食品、副食品加工,滷水等液體鹽不能食用和作為食品加工。
只有科學的用鹽,才可以發揮鹽的最大功效,並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
4 # 瘦龍健康
鹽,和糖一樣,一直在華人的廚房中佔據了王者一般的位置,食物遇上它,彷彿都能幻化出百般鮮味。這些鹹鹹的白色顆粒,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尊貴』地位:冰箱出現以前,它一直是人類長期儲存肉類和蔬菜的重要手段;19世紀早期,它的價格遠超牛肉4倍之多;甚至到20世紀,衣索比亞的基本貨幣還都是鹽。
在人體內,鹽更堪稱靈魂一樣的存在:每個細胞都含有鹽,成年人體內約含有250克的鹽,它能調節血壓,協助腦和肌肉之間的交流,保持體液平衡……
直白點說:沒有鹽,人會死。
人類對它的情感在最初,是一種幾乎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喜愛,可就像曲折的言情小說一樣,這份愛最終卻平添了幾份厭惡……
對鹽的爭議由此開始
最開始,有人假設,降低鹽的攝入量可以挽救生命,緊接著,科學家Lewis Dahl就在自己的小鼠試驗中,明確把鹽的攝入量和血壓掛起了鉤。
他找來遺傳性高血壓易感老鼠作為研究物件,每天餵食給老鼠大量的鈉(人類目前大約70%-90%的鈉攝入,來自於食鹽),相當於人類日均攝入量的50倍,然後得出結論:高鹽飲食容易誘使高血壓。
儘管後來這項研究被很多人證偽,甚至指出了它漏洞百出的地方。可是,它還是像一粒種子,埋入了很多人的內心,而後被無限放大和深究,迫使人類對鹽的愛,從此不可逆的朝著相反的方向走了去。
到如今,大多數人都人認為,吃鹽多就會導致高血壓,進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率,很多人也因此惶惶不可終日,常年保持著極低的鹽攝入量。能低到什麼程度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建議,一般人每天應該吃少於2-2.4克的鈉(相當於5-6克的鹽),而高風險的人,應少於1.5克鈉(相當於3.8克的鹽)。
可這樣真的有益健康麼?科學對待鹽的態度是什麼呢?
加拿大腎臟疾病專家Jason Fung博士,在自己最新的文章《鹽的騙局》中提出了這樣一個事實,或許會讓你對少鹽建議的合理性發出質疑:
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在一項大規模飲食習慣普查中發現,吃鹽最少的人,死亡率比吃鹽量最多的人高出18%。
這結果讓很多人不安,但緊接著的第二次調查卻再次顯示,低鹽飲食導致死亡風險增加了15.4%。
也就是說,吃鹽太少,很可能死的更早。按照大多數人的認知,吃鹽最少應該是最健康的啊,但為什麼死亡率比吃鹽最多的還低?
不明真相的人肯定會說,這中間絕對有事兒,得深挖,是的,科學家也是這麼想的,事實上,他們不止挖了一次。▼
最新研究:多吃點鹽並無大礙
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過一項相關研究。來自加拿大漢密爾頓,以及其他21個國家的國際研究人員,對369個社群的95767名參與者進行了血壓評估,也評估了來自255個社群82544人的心血管狀況,平均隨訪時間高達8年。研究參與者年齡在35-70歲之間,分佈於18個不同國家的社群裡。
結果發現:只有當成人平均鈉攝入量,超過每天5克(相當於約12.5克的鹽,遠超過少於5-6克鹽的傳統建議)的社群,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才會有增加的狀況。
換句話說,多吃點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那按照標準少吃鹽會怎樣呢?首席研究員Andrew Mente博士表示:
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個人在如此低的鹽攝入水平上,能取得改善健康的結果
是的,你沒有看錯,鹽吃的太少於健康並沒有多大積極意義,實際上,吃太少反而可能誘發疾病。↓
這就得提到2016年的另一項研究,同樣是釋出在《柳葉刀》上:
受試者13118人,橫跨49國家,將近一半人有高血壓,另一半沒有,平均追蹤時間為4.2年,得出的結果卻是:1:對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每天攝取 10-22.5克食鹽(4-9克鈉),有最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圖片來自臺灣郭葉璘醫生的臉書個人主頁)2. 對有高血壓的人來說,每天攝取10-15克食鹽(4-6克鈉),有最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圖片來自臺灣郭葉璘醫生的臉書個人主頁)
從這個研究結果看出,不管有沒有高血壓,每天攝取的鹽都不要少於10克,低於這個值的話,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會增加。
你也可以從研究中看到,吃鹽過少或過多死亡率都會上升的情況,也就是說吃鹽的量和死亡率的關係呈現U型相關。
類似的結果,也被2011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篇,歷時3.7年,輻射17個國家,101945名受試者的研究證實了:
該研究顯示:鈉攝入量每天3 g – 6g(7.6g-15.2g的鹽),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最低,低於3g,或者高於6g,則風險都會相應升高。
但是,國內的膳食標準是建議少於6克鹽,其他國家或組織的建議攝鹽量更少。而且,主流資訊從來都只是強調多吃鹽的危害,關於低鹽飲食的危害,卻很少有人談及,甚至只要有人一說起,就會被認為是謠言。
吃鹽太少,真的會得病
以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食鹽的作用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控制血糖
▪天然抗組胺劑(大多適用於過敏性疾病)
▪維持胃酸的PH值,助消化利器
▪降低腎上腺素峰值▪改善睡眠質量
▪促進健康的體重,和快速的新陳代謝
▪調節激素醛固酮和礦物質流失之間的關係
那如果吃鹽太少,可能會對身體有哪些負面影響呢?
→胰島素抵抗增加,惡化糖尿病,在一項針對152名健康人的研究中發現,低鈉飲食7天之後,胰島素抵抗就會增加
→心臟病風險增高,前面提到的研究都顯示,當攝入過低鹽的時候,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呈現負相關
→增加甘油三酯,2003年的一項研究綜述中發現,低鈉飲食導致甘油三酯增加5.9%⑨
→對大腦不利,有研究發現,限制鹽攝入量或者鹽攝入量過高,都會引起學習和記憶力下降
→低鈉血癥風險較高,是一種以血液中鈉含量低為特徵的疾病,某些人群,如老年人或運動員,患低鈉血癥的風險較高,更不應該低鹽
→對消化能力有負面影響,沒有鹽,胃酸分泌就減少,很容易導致消化不好。
早在2003年,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的疾病控制中心,就為低鹽的負面影響深感擔心。
醫學研究所(IOM)甚至要求重新審視現有的證據,不再把關注點放在鹽和血壓之間的關係上,而是直接探究鹽和死亡率\心臟病的聯絡。
▶ 警惕一些不健康的鹽,不要以為鹽的攝入只在廚房的調味料中。
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鹽,而包含隱形鹽最多的一般都是各種加工食品,比如罐頭、香腸、麵包、乳酪、餅乾、人造黃油等等。
有些鹽的重金屬含量較高,也要注意,最安全的鹽,應該是幾億年前喜馬拉雅山(大海)中的鹽,沒有汙染,礦物質豐富,更加健康。
▶ 鉀鈉平衡問題比單純少吃鹽更為值得關注,這一點我曾多次提及,前面說到《柳葉刀》8月份的新研究中,也有與鉀有關的有趣發現:
我們發現所有主要的心血管問題,包括死亡,在水果,蔬菜,乳製品,土豆,堅果和豆類等食物中鉀含量增加的社群和國家都有所減少
其實中國目前的現狀還不錯,日平均鹽攝入量在12.5g,根據最新的研究來看,算是在正常範圍內。
最後,我寫這篇文章的意圖,並不是告訴大家都吃高鹽飲食吧,而是想解除大多數人對鹽本身的恐懼感。並能從更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鹽,且不要盲目少鹽,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如果能發揮到這點作用,就心滿意足了……
-
5 # 心內科吳醫生
家家戶戶都離開不了鹽這種調味品,平時我們買鹽一般也就隨手拿一包,或者挑自己比較熟悉的品牌。殊不知,鹽還有分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之分,而這些分類對於健康人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於某部分人來說卻是大忌!
家裡有這幾類人的,可要特別注重鹽的挑選!家裡有孕婦兒童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兒童的體格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維持人體各項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碘也有“智力元素”之稱。
如果碘攝入不足,就會造成身體智力上的傷害。
所以兒童的成長髮育需要碘,孕婦也需要攝入足夠碘來滿足胎兒發育需求。
但碘和人體中其他很多微量元素不同,沒有任何人體器官可以合成或分泌它,所以我們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碘,最簡單直接的途徑就是吃加了碘的食用鹽。
普通健康成人,每天需要透過該食用鹽攝入約120μg的碘,而孕婦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最好增加到230μg。
所以家裡有孕婦兒童的,最好選擇加碘鹽!
甲亢患者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選擇加碘鹽,但生活在高碘地區(水碘含量高於150μg/L,比如渤海灣部分地區)和患有甲亢等甲狀腺方面疾病的人,可能需要限制碘的攝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無碘鹽”。
買無碘鹽,直接認準在包裝上標註了“未加碘”的鹽就行了,不放心的話,還可以看看營養成分表,有沒有碘這一項。
冠心病、高血壓
大家都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的鈉能促進血液迴圈,但大量的鈉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對患有冠心病的人非常不友好。
而且鈉鹽的攝入量和血壓、腫瘤、糖尿病、骨質疏鬆以及心腦血管疾病之間是有關係的,每天吃的鈉鹽越多,得上述疾病的風險也就越高。
所謂“低鈉鹽”是指以普通碘鹽為原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也就是說,在每天使用同等量鹽的狀態下,攝入的鈉少了,而能夠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鉀卻多了。所以,低鈉鹽,特別適合患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看似普通的鹽,其實吃起來也是很有講究的。家裡有這幾類人,可千萬不要選錯鹽啦!
-
6 # 積分兌付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可以合理的科學減鹽,有以下幾個小方法:
1.不要吃加鹽製作的主食如各種鹹味餅,加鹽和鹼製作的掛麵和拉麵,加鹽發酵的麵包,等。
2.少吃加工肉製品如鹹肉、火腿、培根、香腸、灌腸、火腿腸等。
3.不要貪吃那些加了鹽的零食薯片、鍋巴、蜜餞、瓜子、魚片幹、魷魚絲、調味堅果之類零食中都含有大量的鹽,吃多了真的會把你的口腔和嗓子變成“醃肉”。
4.不喝鹹味的湯改成小米粥、玉米片湯、茶水之類完全不含有鹽的飲料。按正常的鹹味感知來說,一小碗湯就會增加1克鹽。
5.做涼拌菜時多放醋,加少量糖和雞精,增加一點鮮味,就可以不放鹽了。至少要做到涼拌菜上桌前才加鹽。不要先用鹽把蔬菜醃半小時,等出了水,把水擠掉,再放鹽和香油調味,這樣做會吃進更多的鹽。
6.炒蔬菜時儘量在起鍋時、甚至起鍋後再放鹽。7.吃鹹的菜配無鹽的菜,搭著吃。如吃一口亂燉之類的濃味菜,配一口原味的生菜,或者直接把小番茄、黃瓜丁這種原味菜放在桌上,配濃味的菜吃,用來爽口。
8.吃火鍋、紫菜飯卷、蘸醬菜之類食物的時候,蘸料儘量少蘸一點,吃的速度慢一點。慢慢咀嚼,細細品味食物的原味,可能會得到更多的飲食美感。9.吃飯速度慢一點,儘量減少吃快餐的次數。人們在狼吞虎嚥的時候,舌頭和食物的接觸不充分,通常會首先感知到濃烈的味道,而很難體會細膩的食物原味。
10.隔一天吃一頓無鹽餐,比如說,早餐或晚餐完全不吃鹹味的食物。總之,如果你對自己的面板狀態不滿意,或者苦於經前不適、頭疼、嗓子疼等小問題,不妨試試以上10項減鹽方法吧~
或許在幾周之後,你就能感受到面板更加滋潤、身體更加清爽的效果呢。
回覆列表
我們的日常飲食食物中其實都是含有鹽的,所以如果不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建議日常飲食應當少放鹽,這樣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