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作為德國防軍元帥,最高職務為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曾統轄指揮了多達60個師的德軍一線主力部隊,是二戰時期,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齊名的納粹德國三大軍事將領。

    曼施坦因,是一名德國傳統軍人的典範,有著完整的參謀部履歷,是體制培養出來的最優秀將領,對於參謀業務以及軍事指揮,都極為精通,且非常具有創造性思維。

    作為德軍最優秀的天才式的陸軍將領,曼施坦因能將現代化的軍事觀念和傳統的軍事思維融為一體,其戰略思想對西方軍事歷史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都堪稱完美,所指揮的每一次戰役,又都非常精彩,靈活自如的戰術,讓軍迷們嘖嘖稱歎。

    曼施坦因非常擅長戰役謀劃和組織,在指揮一線部隊作戰時也有不俗表現,塞瓦斯托波爾和哈爾科夫戰役,都堪稱二戰的經典戰例,不過最為突出的成就其實是對西歐進攻計劃的修改。

    正是其提出運用裝甲部隊在阿登地區實施出其不意地進攻,才造成了西線戰場上德軍的戰場優勢,並最終奠定了西線戰場的勝局,這已被軍界奉為經典的戰役謀劃案例。

    1942年7月,攻佔塞瓦斯托波爾,讓曼施坦因脫穎而出,組織了哈爾科夫反擊戰,是其最大的成功,1943年其提出的堡壘作戰計劃,有著相當可取之處,但蘇德兩軍在實力上的差距,已很難讓曼施坦因取再取得更多的成功。

    艾森豪威爾,1941年3月,才晉升美第9軍上校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被任命為作戰廳少將廳長。

    1942年7月,晉升為中將,作為盟軍最高司令,指揮英美聯軍在北非、西溪裡島和義大利作戰中,在與盟國的合作中,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政治以及外交才能。

    1943年2月,晉升上將軍銜;1943年3月,艾森豪威爾指揮英美聯軍,對突尼西亞南部發動總攻;1944年,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時,被任命為指揮“霸王”行動的盟軍最高司令官,同年12月,晉升為五星上將。

    作為參謀出身的軍人,艾森豪威爾具有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精於計劃,善於協同,指揮果斷,處事有方,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曼施坦因認為裝甲部隊要不停地向前衝,以機動的方式深入敵陣縱深,迫使敵軍無法重整旗鼓組成新的防禦陣地,一旦停下來就會成為敵軍的標靶,因此要不斷前進,其率領的第56裝甲軍創造了在4天內長驅直入蘇聯領土達200公里的輝煌成就。

    雖然艾森豪威爾同樣也是軍人,但他作為二戰時期,盟軍的最高統帥,卻指揮了數百萬的英美聯軍,尤其是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主要推手,更多的不是直接率兵指揮戰鬥,而是組織協調盟軍的軍事行動,是政治乃至外事上的能力。

    因此,曼施坦因和艾森豪威爾,各有強項,各有千秋,兩人都位居二戰十大名將行列。

  • 2 # 司馬長史

    我關注二戰德國比較多一些,在我的印象中艾森豪威爾在二戰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指揮了諾曼底登陸,此外他比較善於發現人才,比如發現了蒙哥馬利、巴頓、範弗裡特等一批名將,二者相比較的話我覺得曼帥更厲害。

    曼斯坦因出身名門貴族,1936年開始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定了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計劃,1938年任第18師師長,直接參與佔領蘇臺德的行動,是二戰德國的頭號戰略家,他所制定的“曼斯坦因計劃”被作為入侵法國的藍本,讓裝甲部隊經過阿登山區入侵法國的計劃就是他提出的。

    他不僅戰略思想深邃,現場指揮能力也首屈一指,蘇德戰爭爆發後,率第56裝甲軍擔任北方集團軍的急先鋒,一路攻到列寧格勒附近。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里木作戰,第二年7月佔領塞瓦斯托波,俘虜蘇軍43萬,晉升元帥。之後人頓河集團軍群司令,不久又升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幾乎是孤軍在東線作戰。德軍經“斯大林格勒”慘敗後,整個南線部隊向西退去,而曼斯坦因卻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重新佔領了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1943年德國裝甲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損失慘重,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被迫後退,1944年2月因與希特勒產生分歧被撤職。二戰後被聯邦德國聘為政府的高階顧問,併成為名譽參謀長。

    艾森豪威爾,畢業於西點軍校,珍珠港事件後被馬歇爾看中,任太平洋地區的作戰廳長,但是此時的他還沒有資格參與與同盟國相關的高階會議。之後艾森豪威爾注意到當時整個美國朝野都把目光放在太平洋地區,而羅斯福和馬歇爾則是放在歐洲地區,他贊同羅斯福的觀點,因此被派往北非指揮英美聯軍北非登陸戰,第一戰他就打響了自己的名氣,直到1943年前,艾森豪威爾都在北非和義大利作戰,在他的統領下,巴頓和蒙哥馬利將軍大放光彩。

    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美蘇英決定開闢第二戰場,最後任命艾森豪威爾為盟軍最高司令,指揮諾曼底登陸,諾曼底登陸後,盟軍一路東進,解放了巴黎,最後獲得勝利。二戰後,艾森豪威爾成為美國第34屆、35屆總統。

    小弟對此方面瞭解不太深,望斧正。

  • 3 # 五嶽掩赤城

    一個是從沒上過一線的辦公室將領,另一個是在屍山血海的東線與蘇聯那一票名將打的有來有去野戰將領,你說誰厲害?

    先說下艾森豪威爾,他是個典型的美式辦公室將領,以軍事副官出道,擅長制定計劃和寫報告,潘興、麥克阿瑟和馬歇爾等跟他共事過都讚不絕口。但是他最出色的是他情商非常高,人際關係協調能力真的是強,二戰所有將領裡面外交才能、領導才能最出色,沒有之一。

    就拿艾森豪威爾開始飛黃騰達的登陸北非,進攻法國北非的“火炬行動”,雖然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總指揮官,但是他主要是在直布羅陀協調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特別是可以用“精神錯亂”來拿形容的法國各派關係(當時法國在北非有維希派、達爾朗派、戴高樂派還有保皇派)。整個火炬行動,美軍登陸可以說是毫無抵抗,唯一發生戰鬥的是阿爾及爾港,不過是當地法軍開火射擊英軍驅逐艦,但美軍部隊抵達後,當地法軍就迅速將城市交給美軍。

    前線指揮的是交給美國第二軍團指揮官弗雷登道爾,結果這廝就是個二貨,戰前極度自大,然後在卡塞林山口被隆美爾吊起來打,3萬人的美英聯軍對陣2.2萬德軍,最後美英聯軍陣亡1萬多人,另有6千人失蹤,隆美爾這邊損失2千人……艾森豪威爾只能硬著頭皮把這貨撤換掉,換上巴頓來負責前線指揮。卡塞林山口戰役,美軍兩面夾擊,勝算很大,但是可惜對手叫隆美爾,被反吃了餃子

    讓艾森豪威爾指揮打仗,我看還是算了吧,從來沒有實際臨場指揮過,他擅長的是組織協調能力和人際關係處理。比如說擔任盟軍總司令期間,像丘吉爾和戴高樂都不是那麼好相處的,比如說跟丘胖子關於盟軍戰略轟炸主導權的爭奪上,可以說是不亞於一場戰役,最後甚至以辭職,換個更不好談的來威脅逼丘吉爾讓步。還有巴頓和蒙哥馬利之爭,美軍這邊進攻主要是巴頓去豬突,布萊德利擦屁股;英軍這邊,丘胖子一心想把蒙哥馬利拉出來樹典型,跟美軍爭奪戰場主導權,雙方在補給和戰場主導權方面明爭暗鬥,而這兩個性格又完全是針尖對麥芒,全靠艾森豪威爾精確把握。艾森豪威爾最出色的戰術成就是他的“十字規則”……

    曼斯坦因雖然其人品可以黑成“曼不群”(回憶錄《失去的勝利》裡面拼命甩鍋給元首),但是其不管是參謀策劃能力,還是臨戰指揮能力,都完全是二戰無可爭議的前五水平。

    曼斯坦因本身就是德國傳統的參謀軍人出道,在德軍總參謀部呆了將近十年,擔任過首席副總參謀長,之後給龍德斯泰特做參謀長。就憑藉其策劃制定了滅亡法國的“曼斯坦因計劃”在二戰軍事參謀界派個前五一點也不過分。橙色計劃演變,因為曼斯坦因的堅持和希特勒的堅持才得以取得巨大成功,不過曼斯坦因也因此得罪了哈爾德和勃勞希契,將他從參謀部調走去擔任前線指揮官,不過曼施坦因卻從此走向巔峰。

    戰場指揮方面戰績最出色的一戰,克里米亞戰役,曼斯坦因帶的第11集團軍對陣蘇聯絕對優勢兵力、有海上補給和增援、海空優勢。德軍前兩次失敗進攻,而蘇軍乘機發動費奧多西亞兩棲登陸攻勢,克里米亞半島上蘇軍總兵力3倍於德軍的危急情況下。曼斯坦因出色進行調整,非常漂亮的進行空地協同作戰進行反突擊,反將蘇軍分割成9個區域,最終蘇軍陣亡2.8萬人,被俘17萬人,而德軍傷亡人數僅為7588人,曼斯坦因也因此晉升元帥軍銜。蘇軍在克里米亞東部刻赤半島上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試圖夾擊德軍,但是曼斯坦因出色的臨場排程,把蘇軍反艹打成反反艹。

    如果論稍縱即逝的戰機把握能力以及臨戰調整能力,曼斯坦因絕對和隆美爾、莫德爾一個級別。斯大林格勒之後,曼斯坦因一個人在南線扛著朱可夫、科涅夫和瓦圖京打,海懟過馬利諾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托爾布欣。這些哪個是省油的燈,雖然看上去朱可夫勝多敗少。但是哪一場不是朱可夫集結一倍以上兵力?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兵力不到蘇聯的一半,後期盟軍進行西西里登陸,義大利全面崩潰逼迫希特勒把預備隊投放到義大利而放棄,這鍋曼斯坦因背嗎?朱可夫都判斷錯德軍主攻方向,但是架不住手上預備隊多啊。

    瓦圖京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原沃羅涅日方面軍)和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原草原方面軍),規模和實力本身都不亞於南方集團軍群,朱可夫手裡還捏著總預備隊。基本上科涅夫和瓦圖京兩路豬突,曼斯坦因不斷的利用時間差,揍科胖、扁瓦圖京,打的兵疲師老,物資消耗殆盡後,朱可夫帶著預備隊進場,曼斯坦因不得不撤退,這鍋要曼斯坦因背嗎?人家打成這樣已經不錯了,真當朱可夫、科涅夫和瓦圖京是盤菜?你行你上啊?中間三個是朱可夫、蒙哥馬利、科涅夫。朱可夫和科涅夫,再加上羅科索夫斯基並稱蘇軍三駕馬車,瓦圖京悲劇,1944年被烏克蘭游擊隊乾死。這樣的組合再加上至少一倍以上的兵力壓曼斯坦因,輸了是曼斯坦因的鍋嗎?

    所以個人認為,曼斯坦因絕對是二戰綜合能力最強的前線指揮官,既能當參謀,指揮作戰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相當出色。當然,讓他坐辦公室,寫報告,搞政治和外交,絕對比不過艾森豪威爾。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個人以為,艾森豪威爾要強於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是德軍中最具有才華的將領,把握戰機的能力和大局觀在德軍內無出其右。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計劃”、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足以讓他載入史冊的戰例,被稱為機動戰大師是沒有問題的,自從曼施坦因接手南線戰局以來,一直是面對著優勢蘇軍的猛攻。在最巔峰的時候,蘇軍動用了全部的6個坦克集團軍、11個近衛集團軍中的8個來對付南方集團軍群,而東線的南部戰線有很多地段又是無遮無掩的大草原,與北線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堅固工事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這種逆境,加上南方集團軍群只有50%的補充率,曼施坦因卻能讓德軍戰線始終沒有崩潰。過程中德軍遭到重創的仗當然為數不少,但是卻只有齊克塞口袋一戰遭到殲滅性打擊(末了相當一部分被圍德軍還跑掉了)。

    正如英國陸軍元帥卡弗的評價:“從頓河草原一路撤退到加利西亞,南方集團軍群仍然能保持基本完整的戰鬥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個人從戰術角度最欣賞的一個決策是,蘇軍“魯緬採夫”行動發動後,曼施坦因起初不斷實施裝甲反擊,在蘇軍的坦克部隊遭到沉重打擊之後,果斷放棄哈爾科夫,全軍大踏步撤退,這樣蘇軍就沒有能力實施太強力的追擊,使得德軍能整齊的撤出。撤過了第聶伯河之後,再依仗天險頑抗,此時蘇軍的炮兵和後勤跟不上,又是跨河攻擊,達到了讓對手大量放血的目的,減員達150萬之多(150萬這個數字幾乎夠西線盟軍全軍覆沒一回了。)根據《20世紀蘇聯損失》記錄,庫爾斯克戰役製造了蘇軍戰爭中最大的坦克損失數戰役(6000多輛),第聶伯河戰役又製造了蘇軍戰爭中最大的人員損失數戰役(坦克損失數第二),可以說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已經盡其所能的消耗蘇軍的有生力量了,儘管這樣德軍卻仍然節節敗退,只能說德國大勢已去。曼施坦因為第三帝國傾盡心力,卻沒有能夠力挽狂瀾。他雖有元帥之名,但卻是將才而非帥才,因而個人認為,他是不如艾森豪威爾的。 人們總是崇拜在前線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卻總是忽視在總部運籌帷幄的元帥。有人評價說艾森豪威爾是帥才,不是將才,其實未必,艾森豪威爾在一戰結束時是中校,正準備帶他的坦克旅去法國。巴頓一戰結束時是上校,坦克旅旅長,正準備從法國回國養傷。他們兩個是當時美軍裝甲作戰的首席專家,直到1920年美軍坦克軍團解散前,他們兩個一直在研究大規模裝甲作戰戰術。

    而曼施坦因一戰結束時只是上尉,步兵部隊的參謀。雖然艾森豪威爾以協調出名,但他指揮部隊作戰的能力並不差。可以說艾森豪威爾既是帥才,又是將才。 艾森豪威爾的帥才體現在協調各單位方面,他是非常厲害的,能讓英美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同盟,讓各部隊能夠有效的協同作戰,減少分歧,反觀日本和德國,內部矛盾不斷,而盟軍即使分歧很大還是能夠堅決的執行艾森豪威爾的命令,個人認為艾森豪威爾要強於曼施坦因,因為相比之下,曼施坦因敢於進言但卻又鮮見違抗希特勒的意志,對希特勒有不滿但又出於對自己“普魯士元帥”身份的高度榮譽感而與顛覆希特勒的力量劃清界限。如果希特勒或者德軍內部有象艾森豪威爾這樣一個人能很好地平衡戈林與其他軍種頭頭之間的關係,那麼即便“海獅”計劃不成功,至少也不會那麼輕易地讓英華人翻盤;如果能處理好隆美爾與凱瑟林之間的分歧,那麼北非可能就是另一個結局了;如果能協同好德國與其他軸心盟國之間的信任和協同,那麼也不至於在蘇德戰場上潰敗至此。正因為德國沒有艾森豪威爾而是曼施坦因這樣的只知道服從命令的將軍,最終只有覆亡一途。

  • 5 # 漩渦鳴人yy

    個人感覺在戰略能力和戰術指揮方面,曼施坦因是要強過艾森豪威爾的!在政治處理方面,艾森豪威爾要強過曼施坦因。

    兩個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艾森豪威爾本身並不具備戰略指揮能力和戰術指揮能力!我們發現無論是蒙巴頓(英國當時在印度的指揮官)還是艾森豪威爾是一系列遠征軍的總司令,在他們的職位上面所體現出來的那種能力就是能夠混什麼意思?就是這種人真正的能力並不強,而且並不強勢,這種人就是能夠把當時一盤散沙的各種力量全部聚合在一起,這種能力統稱為政治能力。艾森豪威爾是後來美國的總統,他的政治能力毋庸置疑,在統一英國和美國的力量的時候,艾森豪爾總是當著一箇中間人的身份把兩組力量混合在一起!在這個方面,艾森豪威爾的能力是要強過曼施坦因的,在這個方面,曼施坦因在政治上面的覺悟就要比艾森豪威爾要稍微弱一點兒,至少他跟希特勒的關係處理上最後被希特勒直接給解除了元帥的職務。

    他做事的方法讓我想到了當時看《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和珅對紀曉嵐說的一句話在軍機大臣這個職務上面,基本上做事要做到一條大事大約,小事小心,發生大的事情有固定的處理模式,交給底下的人大約照辦就對了!艾森豪威爾在處理各種各樣軍事上面的事情時候,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方法在那做,你說他的整個軍事建設,或者說軍事戰略提過什麼意見嗎?沒有,真的歷史上面你仔細去查他真的啥事兒話都沒說過,可是對於英國的處理上面,如果說沒有他在中間當潤滑油的話,憑藉美華人的脾氣和英國牛牛那倔強的脾氣,兩者不掐起來的才怪呢。之所以二者有這麼輕易無間的配合,艾森豪威爾在這裡面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可圈可點。

    曼斯坦因的軍事能力,我相信不用我多說了,對付法國的鐮刀計劃還是在蘇德戰爭初期對於整套德國軍事戰略的部署能力上面來說,那是坦應他的軍事能力已經得到見證,無論是戰略上面指揮大兵團作戰,還是在戰術上面指揮小兵團與敵人展開鏖戰,曼施坦因作戰的時候,戰功赫赫,而且戰果輝煌,這一點無不體現著曼施坦因在指揮上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艾森豪威爾在軍事能力上比不過曼施坦因,曼施坦因在政治上面比不過還艾森豪威爾。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曼斯坦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耀眼的指揮官之一,也是德國三大名將之一。他在整個二戰中戰功顯赫,指揮了多場關鍵戰役。因此,有人認為他的戰術思想超越了隆美爾和古德里安,可以被列為德國三大名將之首。

    (曼斯坦因舊照)

    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歐洲戰場指揮官之一,同樣指揮了西西里登陸和諾曼底登陸等多場重要戰役。由於他在二戰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及表現出的傑出政治才能,戰後的1953年到1961年期間,他更是成為了美國第34任總統。

    那麼,這兩位元帥,究竟哪一位更厲害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兩人在軍事上的戰績。

    在二戰初期,曼斯坦因主要是擔任了參謀長的工作。在德國閃電戰進攻波蘭時,他是作為南方集團軍參謀長。在進攻法國時,他擬定的“曼斯坦因計劃”成功擊潰英法聯軍。包括之後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和1942年的克里木戰役,曼斯坦因都充分發揮了他天才的戰略思想。可以說,他的戰略思想在二戰當中絕對屬於頂級行列。

    曼斯坦因不僅可以在幕後做參謀,他還能夠親自掛帥統兵作戰。

    蘇德戰爭爆發後,曼斯坦因親自率領第56裝甲軍作戰,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功在蘇聯境內突進200多公里,蘇軍方面潰不成軍。

    (克里木戰役中的曼斯坦因)

    在克里木戰役中,擔任第11集團軍司令的曼斯坦因,更是指揮德國軍隊擊敗了三倍以上的蘇軍,也正是這場戰役讓他登頂元帥的寶座。

    哪怕是德軍在經歷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後,曼斯坦因依然能夠打出一場哈爾科夫戰役,強行穩定軍心,為德國續命。

    由此可見,曼斯坦因絕對是二戰中德國陸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甚至可以是唯一。

    1941年,當曼斯坦因率領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的時候,艾森豪威爾還只是一位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准將。

    1942年,在馬歇爾的賞識下,艾森豪威爾火箭般躥升,來到歐洲,擔任登陸北非的盟軍總司令,成為了中將軍銜。

    (艾森豪威爾舊照)

    在後來的西西里島登陸以及諾曼底登陸等戰役中,艾森豪威爾都是名義上的最高司令官。但他卻沒有真正地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而是將指揮權交給手下的將領,只參與大戰略方針的制定,極好地迴避了自己的短板。

    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艾森豪威爾與曼斯坦因在戰略戰術領域根本沒有可比性,兩人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那麼,艾森豪威爾為什麼還能順利率領盟軍在歐洲戰場反擊德國呢?僅僅是因為手下的將領夠厲害嗎?

    實際上,艾森豪威爾是一位軍人政治家。他的協調作戰能力與外交才能在二戰中是獨一擋。

    就拿北非戰場來說,北非戰場上各國將領彼此之間都互相不對頭,最著名的就是巴頓瞧不起蒙哥馬利。但艾森豪威爾卻能極好地協調他們的關係,讓他們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作戰才能,最終將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趕出北非。

    再說當時的丘吉爾、戴高樂這些國家首腦,為了替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中牟利,都是非常不好相處的。但艾森豪威爾卻能夠輕鬆協調。在丘吉爾為了補給與戰爭主導權,與美國發生衝突時,艾森豪威爾會以各種手段進行周旋,甚至不惜以離職來威脅,迫使丘吉爾作出讓步,這一點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艾森豪威爾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了他的外交才能。不僅為美國爭取了最大的利益,讓其他首腦無話可說,還始終讓盟軍擰成一股繩,併成功反擊德國。盟軍在歐洲戰場的勝利,艾森豪威爾功不可沒。

    就像艾森豪威爾在戰術指揮上無法與曼斯坦因相提並論一樣,曼斯坦因是個純正的軍人,艾森豪威爾的外交能力同樣讓他望塵莫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近期有些地區蔬菜、肉類、雞蛋等漲價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