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衣賜履讀通鑑

    雞鳴狗盜之雄——孟嘗君田文

    衣賜履按:通鑑中對孟嘗君的記述非常簡略,我感覺有必要豐滿一些,就以《史記·孟嘗君傳》為基礎來講述。就我的感覺,史上對孟嘗君的讚譽多過詆譭。其實,所謂詆譭,也就是王安石的那篇《讀孟嘗君傳》,讀者可以帶著安石的觀點去讀,去思考,看看是不是那麼回事。

    讀《孟嘗君傳》

    大家都說孟嘗君看重人才,所以人才都歸附他,而正是靠著這些人才,孟嘗君才有幸逃出了虎狼秦國。我靠!孟嘗君不過就是個雞鳴狗盜之輩的頭子,豈能說是他能網羅人才?否則,以齊國的強大,不用多說,能得到一個人才,就可以和強秦抗衡,還需要借用雞鳴狗盜之輩的雞鳴狗盜之技嗎?正是因為孟嘗君家裡都是雞鳴狗盜之輩,所以真正的人才根本不跟他玩兒!

    好,孟嘗君是不是王安石講的這麼不堪,咱們慢慢看。

    五月出生就該死嗎?

    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父親靖郭君田嬰是齊宣王的異母弟。田嬰從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跟隨田忌、孫臏參加過馬陵之戰,斬魏國大將龐涓,俘虜魏太子。田嬰任齊相多年,後被封到薛邑

    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有個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是五月初五生的。田嬰說,把這小子扔了,別養活他。估計田文的母親並不怎麼受田嬰的待見,所以田文都長成大小夥子了,當爹的才發現他還活著!田嬰非常惱火,對田文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孽障扔了,你怎麼敢不聽我的話!

    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

    田嬰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大門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大門授予呢?

    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

    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大門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大門不就行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

    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住嘴!

    過了一些時候,田文找個機會問田嬰,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說,孫子。

    田文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說,玄孫。

    田文問,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說,我不知道。

    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侍奉了三代君王,可是齊國領土無一寸增長,您個人卻富可敵國,手下沒一個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奴僕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一個勁地蒐羅財富,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此處指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呵呵),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覺得這樣並不妥當。

    田嬰聽了之後很震驚,感到這個兒子有想法有思路,於是,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遠播各國。各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諡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這就是孟嘗君(為什麼各國都對齊國一個大臣立嗣高度關注,這一點頗有點奇妙)。

    門客都是爆脾氣,一不小心就自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來自各國的賓客,這裡面也不乏犯罪逃亡的人。孟嘗君有賓客數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都安排人在屏風後面記錄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人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燈光被遮住了,賓客看不見孟嘗君碗裡有什麼菜,懷疑孟嘗君碗裡肯定有雞腿大蝦什麼的,而自己碗裡就是粗茶淡飯,越想越氣,扔下碗筷就要走。孟嘗君連忙站起來,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這也是記錄齊國的事,為一頓飯而死,我也是醉了)。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雞鳴狗盜,逃出生天

    前299年,秦昭襄王嬴稷,敬慕孟嘗君的賢能,派王弟高陵君嬴悝到齊國當人質,交換田文。田文到秦國後,立即被任命為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勸說嬴稷,孟嘗君的確賢能,可他是齊國貴族,擔任秦國宰相,肯定先替齊國打算,之後才考慮秦國,這樣下去秦國可要危險了。於是嬴稷就罷免了田文的宰相職務,把孟嘗君囚禁起來,打算找個理由幹掉他(實在費解,一國宰相有如玩物?跟玩兒過家家一樣,呵呵)。孟嘗君心說不好,急忙派人向嬴稷的一個寵姬(寵姬很厲害,可對比楚懷王寵姬鄭袖)請求解救。寵姬說,我聽說孟嘗君有件白色的狐皮裘,不知道和我的膚色配不配?孟嘗君來秦國的時候,確實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據說普天之下就那麼一件,已經獻給了秦昭襄王嬴稷。這便如何是好?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有個賓客一拍胸脯站起來說,皮裘的事包我身上。於是此人於當夜化裝成一條狗(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古龍肯定看過孟嘗君列傳,因為他的小說《陸小鳳》裡,有個人整天化裝成一條狗,真假莫辨。不過,這個妝的難度有點大誒,好萊塢也未必有這個水平,呵呵),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找到那件白狐裘,拿回來獻給了寵姬。於是,寵姬便日夜在嬴稷耳根子旁替孟嘗君說情,然後嬴稷就把孟嘗君放了。孟嘗君獲釋後,帶著賓客們立即逃離。此時,嬴稷後悔放出了孟嘗君,發現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追捕。孟嘗君一行於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按照規定雞叫時才能開關通行,孟嘗君萬分著急,這時身邊一個賓客開始學雞叫,帶動著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於是向守關的兵士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孟嘗君出關後秦國追兵才到,沒抓住孟嘗君只好回去了。

    衣賜履說:怎麼看怎麼假。函谷關以雞叫為通行標準,聽著這麼不靠譜呢!就那麼一件白裘,送給了秦王,即使偷了來給了寵姬,她敢穿麼?現代作家高玉寶有一篇《半夜雞叫》風靡一時,地主周扒皮也是學雞叫的高手,後來有人考據說高作家的小說是杜撰的。我很好奇,半夜時學個雞叫,其他雞究竟叫不叫?

    敢笑話我,特麼不想活啦!

    孟嘗君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他兩個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春申君黃歇)以貴賓相待。趙華人聽說孟嘗君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到後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原來是個瘦小的男人(看來五月生的孩子長不到大門高)。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隨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衣賜履說:就這一件事,看出孟嘗君不過了了。五百年後曹操,於211年平叛韓遂、馬超,與韓遂在陣前見面敘舊,敵營中漢人、胡人圍在四周,都好奇傳說中的曹操長什麼樣。曹操笑對大家說,你們要看曹操是不是?我也是一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不過智謀多一點罷了。看看這氣度,孟嘗君恐怕最多也就只個雞鳴狗盜之雄罷了。

    魏子贈糧

    孟嘗君逃回齊國後,齊湣王任命他為齊國宰相,執掌國政。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也沒把租稅收回來。孟嘗君問他這是什麼緣故,魏子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孟嘗君大怒,對魏子說,滾!

    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湣王舉報說孟嘗君將要謀反。恰巧不久後湣王被人劫持,於是猜疑是孟嘗君策劃的。就跟前面說的田忌一樣,孟嘗君為了避禍而出逃。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湣王申明孟嘗君不會作亂,並在齊王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孟嘗君的清白。湣王為之震驚,追查實際情況,孟嘗君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孟嘗君。孟嘗君推託有病,辭官回薛邑養老。

    後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後面會講到齊湣王,一代暴君,想美化他都不容易)。孟嘗君逃到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併戰敗了齊國(指樂毅率聯軍伐齊,後面會細細道來)。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前279年,田文死,諡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衣賜履說:孟嘗君列傳裡還記錄了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與魏子贈糧的情況類似,且是耳熟能詳的事,這裡就不講了。觀孟嘗君之一生,收買人心的事幹得很多,為國建功的事幾乎沒有,其暴得大名,除了供養了三千賓客和雞鳴狗盜之外,其他的實在乏善可陳。就如我們在張儀那章裡講的,孟嘗君無非給齊王出點自己不吃虧的鬼主意,這樣的人,其實比比皆是,所謂馮諼、魏子,看似人才,其實不過是幫助孟嘗君自保而已,對齊國沒有半毛錢的貢獻。王安石評價孟嘗君為雞鳴狗盜之雄,實不為過也。然而,安石認為孟嘗君不能得士,他老人家變法十餘年,二次罷相之後,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變法徹底失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安石用人不行,這些人不僅能力不行,就連德行操守都不如孟嘗君那些“雞鳴狗盜”之徒。他們不光是在執行新法時肆意妄為,導致良法變惡法,更有甚者為了一己私利在王安石背後猛捅刀子,最終搞得王安石眾叛親離、孤家寡人。用人之道,批人家易,自己行難。

  • 2 # 學習冇止境1

    謝邀。春秋時期的齊國公子孟嘗君田文是庶出,而且在五月初五,古代陽曆還沒出現,也就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齊王靖郭君田嬰比較迷信,五月出生長大會害死父母,於是叫田文母親把他扔了,可女性的母愛自然強烈,自己哪裡捨得丟掉,然後下決心養大,由他的兄弟引見,得到田嬰的器重,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自幼聰明,母親精心培養。往往逆境造就人才,曾經臥薪嚐膽最好的例證,母親與孩子發奮圖強。

    二,他的口才,辯才天生的好。時時能說服父親,父親留下大量財產給他,自然而然的官二代富二代。

    三,他禮賢下士,廣招門客。他識人善用,各種人才歸附他,勢力一度威脅到齊湣王了。

    四,卓越的治國能力,領導能力。給父親提出的建議恰到好處,一度使國富民強。

    五,有高贍遠矚的戰略眼這。曾聯合韓魏擊敗秦國。

  • 3 # 君山話史

    在戰國中後期,由於群雄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國在網羅人才上不遺餘力,“養士”之風盛行天下。不僅是各國君主,包括公子、貴族,競先廣招人才,禮賢下士。在這些公子中,以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最為有名,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在四公子中,最早成名的便是孟嘗君。

    孟嘗君是齊國公子,名為田文,他的父親是齊國權臣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頗有才幹,深得父王的寵愛。公元前342年(齊威王十五年),田嬰與田忌、孫臏等將領伐魏救韓,取得了馬陵之戰的偉大勝利。儘管這次戰役的勝利主要得歸功於孫臏的深謀遠慮,但田嬰也撈足資本,奠定了他在齊國政壇上的影響力。八年後,即公元前334年(齊威王二十三年),田嬰正式擔任齊國宰相,成為名副其實的權臣。

    按道理說,孟嘗君田文出生於這麼一個權貴家庭,應該與其他公子哥一樣,自小衣食無憂,有個快樂的童年。可事實並非如此,他出生後,就被老爹給拋棄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田文是五月初五出生的,當時社會上有一種迷信的觀念,認為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會長得很高大,比宅院大門還要高,這種人要給父母帶來黴運的。至於為什麼有這麼一種迷信的看法,我們也說不清道不明瞭。田嬰是齊國的權臣,要是因為生了這麼個倒黴的兒子給自己帶來厄運,他寧可不要。再說了,田嬰家中妻妾成群,前前後後給他生下四十多個兒子,少這麼一個有什麼要緊嘛。孟嘗君的母親又只是一個地位很低的小妾,田嬰才懶得去理會她的感受呢,他下了一命令:“把孩子給扔了,不要養他了。”

    當母親的哪忍心扔了自己的親身骨肉呢?她偷偷地把兒子送出去,交給孃家的人把他撫養長大。田文就是在缺少父愛的環境下長大成人,童年的不幸反倒成為他奮發的動力。他身上流淌著王公貴族的血液,卻自小流落在民間,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性格也漸漸成形:慷慨好義,喜交朋友。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棄兒田文已是長大成人,日夜操心的母親決定要讓他們父子倆相認。母親就讓孟嘗君的兄弟領著他去見父親田嬰,這也是父子倆十幾年來第一次相見。

    田嬰沒有心理準備,當他見到這個未曾謀面的兒子後,胸口騰的燒出一把怒火,便把田文的母親喚來,怒責道:“當年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掉,你怎麼膽敢違揹我的話,私自養活了他,你說,這是怎麼回事?”可憐的母親嚇得臉色發白,半晌說不出一個字。這時,田文毫無懼色地反問道:“你不願意養育五月五出生的兒子,這又是為什麼呢?”

    田嬰怒氣衝衝地答道:“五月五出生的兒子,會長得比大門還高,對父母親不利!”田文的性格很倔強,又問道:“人的命運,是上天來決定呢?還是大門來決定呢?”這話把田嬰問得啞口無聲。田文接著說:“如果人的命運是由上天來決定的,那您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如果人的命運是由大門來決定的,那很簡單,只要把大門加高就行了,那麼人再高,也高不過大門了。”

    這些話把田嬰駁斥得無話可說,再看看田文,往他面前一站,身材矮小,連魁梧都算不上,哪有姚明那麼高呢?在事實面前,田嬰無言可辯。

    從父子相認的那天始,田文又回到大家庭中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田嬰從他身上發現了許多優點,田文腦瓜靈活,能說會辯,很擅長與人打交道,有許多朋友,對事情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身為公子貴族,田文開始留心起政治,他早年流落民間,對百姓疾苦了解得多,對父親的許多做法並不滿意。田文打算勸諫父親,田嬰是個十分頑固的人,倘若說得太直,反而會惹怒他,得有個拐彎抹角的方法才行。

    有一天,父子倆湊在一起。田文跟父親瞎扯神侃,他問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呢?”田嬰一聽,沒好氣地答說:“當然是孫子了。”田文又問:“那孫子的孫子又叫什麼呢?”田嬰答道:“那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子叫什麼呢?”咄!這什麼無聊的問題哪,田嬰答不上來了,只好說:“我不知道了。”

    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其實是田文精心安排的開場白罷了,這時他轉向正題說:“父親大人在齊國掌權時間很久了,經歷了三代君王。齊國的土地並沒有擴大,反倒在自個家中積累了龐大的財富,而且據我觀察,門下看不到一個賢能之士。我曾聽過這樣的話:將軍之家必出將軍,宰相之家必出宰相。現在您家中的妻妾們身穿華麗的綢緞,可士人卻衣衫襤褸,男女奴僕尚且有剩餘的飯食肉羹,可是士人們卻連粗茶淡飯也沒有,這不是養士之道啊。如今您還不停地累積財富,想留給自己都叫不上名來的子孫後代,卻忘了國家的利益一天天被損害。對這件事,我私下裡覺得十分不解。”

    田文說了這麼一大段話,對父親斂財輕士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評,這是需要勇氣的。他好不容易回到這個大家庭中,非但沒討好老爹,反倒進逆耳之言,就不怕再次被逐出家門麼?田嬰在齊國掌權這麼久,不要說一般人,就是齊王對他也得客客氣氣的,今天卻挨自己的兒子教訓了。這件事成了田文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他的勇氣與見識得到父親的讚賞,田嬰發現這個兒子不簡單,有才能也有氣魄。從此以後,田嬰開始器重這個差點被他扔掉的兒子,讓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

    田文接手家族事務後,一改往日輕慢賓客士人的做法,他禮賢下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前來投奔,他一概供吃供穿,養了一大批食客。在春秋戰國時代有“養士”的風氣,就是沒事時養著一大批士人為自己效勞。魏文候、齊威王、齊宣王等著名君主都十分重視“養士”,特別是齊國的稷下學宮,就養了一大批智者學人。到戰國中晚期,“養士”成為公子貴族的一種時尚,而孟嘗君田文,就是這種時尚的發起人。

  • 4 # 百里不奚

    孟嘗君田文,春秋時期齊華人,相貌醜陋,身材矮小。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幼子,齊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田嬰任齊國宰相十一年。宣王去世後,齊湣王立。湣王三年,賜封田嬰於薛邑。

    孟嘗君田文的出生年雖然不清楚,但因為他出生的日子比較特別,倒是在《史記》中記錄了下來。據說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嬰的小妾在五月五日這天生下了田文。齊國當時的地方風俗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所以田文出生後,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你不要養活他。”但做母親的有哪一個能捨得扔下自己的骨肉呢?田文的母親沒有扔掉田文,偷偷地把他養大成人。《史記》原文是“其母竊舉生之”。真不知道,竊的背後,田文的母親要忍受多少艱辛,而田文又要吃多少苦,忍受多少屈辱。

    也許正是因為田文是在境況艱苦的環境中長大的,造成了他成長時期營養不良,沒能像田嬰的其他兒子那樣,長得高大挺拔。田文長大後,透過自己兄弟的幫助,才見到了自己的父親。田家父子相認的場面不是激動、不是憤怒,而是對抗,父子兩人間的對抗。田嬰見到兒子後,先瞪起眼睛問田文的母親:“我讓你把這孩子扔了,你為什麼把他養活了,你這麼做是為什麼?”迷信的田嬰看到田文後顯然有些恐懼。

    田文見母親受窘,立刻叩頭大拜,在這禮貌的舉動背後是一番對父親的質問“父親不讓養育我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長得和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田文聽後激動地問:“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的呢?還是由門戶授予的呢?”田嬰沉默不語。田文繼續說:“人的命運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父親的擔心還有意義嗎?如果是懼怕我和門戶一樣高,那麼就加高門戶便可以了!”田嬰聽後還能說什麼呢?

    戰國四公子都以養士出名。對待土人最真誠的是信陵君,養士最多的是春申君,而完全是靠養士起家立身的,就只有孟嘗君了。田嬰子嗣眾多,田文能夠繼承田嬰不是因為他最有才,或最有德,他更不是長子,或田嬰所寵愛的人。田文從小被父親疏遠,生活境遇艱難,以至於使他具有雙重人格,在眾多兄弟中,他是最有心計的。

    田文的成就起自他與父親的另一次對話。田氏父子相認後,父子的關係也比較一般。有一天,處心積慮的田文終於找到了與父親單獨相處的機會。這一天,父子兩人又一次見面。田文突然問父親:“兒子的兒子怎麼稱呼?”田嬰以為田文還要提過去自己遺棄他的事情,就沒好氣地回答說:“稱孫子。田文繼續問:“那孫子的孫子呢田嬰答道:“是玄孫。”田文又問:“那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呢?”田嬰不耐煩了,回答說:“我不知道。田文這才話入正題,對父親說:“父親擔任齊國宰相,如今已是輔佐過三朝的元老(齊威王、齊宣王和齊湣王),可齊國的領土沒見到增廣,父親大人卻已積貯了萬金家財。在父親大人的兒子裡我更看不見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門庭出將軍,宰相門庭出宰相。父親大人的姬妾天天都在踐踏綾羅綢緞,而父親大人的門客們卻是穿著粗布短衣;父親大人的男女僕奴都有魚有肉,而父親大人的門客們卻連糠菜都吃不上。現在父親大人仍在聚集財貨,廣置田地,兒子我真是不明白,父親大人你到底是要留給誰呢?是那些連父親大人都稱呼不上來的人嗎?我真是很奇怪啊!”田嬰聽了田文的一番冷嘲熱諷後,突然發現這個被遺棄的兒子很有見識,從此改變對田文的態度,開始讓他主持家政。

    田文主持家政後處事得體,善待門客,廣納賓客,聲望日益增高。後來在齊國各大夫的一カ支援下,田嬰立了田文為世子。田嬰去世後,田文繼承了田嬰的爵位,以後人們就稱他為孟嘗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朝不是很腐敗無能嗎?為什麼會出郭守敬這麼個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