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條子

    嗯,殺扶蘇略的錯誤,是迫扶蘇自殺,自殺的場景不在長城上,當時還有官兵和士兵在看著。至於立胡亥,史上上說的,還有李斯被趙高整的時候說過,史書好多偽造,說過也可以偽造。另一個是從秦始皇將死時的言行去推斷而已。至於是否真的遺詔寫著扶蘇,我們真心不得知。你這個問題的唯一真的發生的就是公子扶蘇自己從長城上跳下來而死。是真的。

  • 2 # 風雨中的梅雲

    有隨行的史記官進行記錄的。書上記載的趙高李斯殺扶蘇立胡亥。都有隨行的記錄官進行記錄。這些記錄官所記錄的內容還是比較可信的。而這個時代的記錄官的敬業精神非常高。大家想想,秦始皇被荊軻刺殺,追的繞著柱子狂奔。這對秦始皇來說,何其的丟臉。但史記官卻詳細的記錄在案。呂雉把戚姬做成人彘。何其的殘忍。史記官也詳細的記錄在案。劉邦殺功臣,分我一杯羹。全都被記錄在案。曹操割須棄袍。董卓夜宿皇宮。都有記錄為證。賴是賴不掉的。我記得有一個大臣,殺了國君。他想讓史記官不要記錄這件事。史記官不聽。大臣殺了這個史記官。因為當時的史記官是世襲制。老子死了兒子替補。兒子死了孫子替補。所以,那個大臣在殺了史記官後,讓他的兒子也不要寫他弒君這件事。兒子也被殺。孫子也被殺。最後,那個大臣一看,殺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讓史記官記載他弒君的事。史記官記錄完後,他的弟弟就在宮門外等候。史記官有點不解。他弟弟說,我是在等著被殺頭呢。

  • 3 # 奕天讀歷史

    一、史官的記錄、著作等資料。

    這個是最可靠,最權威的,當然也可能會造假。

    在古代,一般都設有史官,記錄國家發生的大事件,俗稱國史實錄。

    而很多重要人物旁邊也會有記錄其日常起居生活的人員,特別是君王,會留有各類的實錄流傳下來。記錄君王實錄一個是監督和規範君王的言行,給與警醒,另外一個就是供後世的史書撰寫者參考修史。

    當然也會有人妄圖篡改史官的記錄,不過史官通常都是比較有氣節的人,一般是不會屈服於這些大人物的。

    比如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殺了國君齊莊公,史官就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怒殺了這個史官。史官的弟弟接任,繼續奮筆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也沒辦法了,寫就寫吧。

    趙高、李斯和胡亥一起商議殺扶蘇時,很可能就有秦朝史官在旁邊做記錄,而司馬遷獲得過部分原始資料。

    二、當時的各類重要文書。

    胡亥發給扶蘇的書信應該是被相關的人員保管了,《史記》中記錄了原文。

    秦始皇最開始準備發給扶蘇的印章和書信,應該也是被保管下來了,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寫的很確定,讓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

    想要修改一個起居記錄其實是個很複雜的事情,這個印章和書信是秦始皇在世時就做好了,那麼秦始皇旁邊的史官會記錄。始皇的信件拿給趙高,趙高截留不發,旁邊的史官也會記錄下這個事件。一大堆資料流傳下來,想完全修改到沒有痕跡很難。

    三、重大事件遺蹟。

    比如火燒阿旁宮,是不是項羽燒的不確定,但是透過現場,斷定被燒過還是很直觀的。

    還有比如中醫的針灸模型人,本來有文獻記載的最早時間是宋朝時,但是我們的考古專家直接從漢墓裡面挖出來了一個,事實勝於雄辯,直接將中醫針灸體系的建立推進了幾百年時間。

    秦時,沒有留聲機、攝影機之類的,所以,沒法記錄下來三個人的密謀過程了,這個司馬遷也沒辦法。

    四、當事人和吃瓜群眾的筆記、著述。

    這個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特別是在事發現場的人員,做的私人筆記、著述,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比如發給扶蘇的信,是要有人起草的,很可能有其他人看到或者聽到了相關內容,自己私下寫個筆記記錄下來,也是可能的。

    五、重大事件的口口流傳。

    胡亥、李斯、趙高、扶蘇還有蒙恬旁邊的隨從應該很多的,八卦的力量是很厲害的。

    這些小團體在八卦時,細節可能被誇張,但是大的事件,經過辨別大多數還是可以確認是否可信的。

    而趙高、李斯和胡亥密謀殺害扶蘇的流言,從陳勝、吳廣起義時相關史料的記錄也可以看出來,這種流言在當時應該已經傳播的很廣泛了,而且被大眾所認可。

    六、撰寫史書人的推測。

    司馬遷應該也是經過蒐集各類資料分析判斷後,採信了趙高、李斯密謀殺害扶蘇,立胡亥為帝的事件。為了記錄下一個完整的故事,司馬遷很可能加入了自己的推測完善。

    我們到了現代,也只能透過《史記》來了解當時事件的大概,事件細節我們沒法詳細瞭解了。但是,這件事綜合多個歷史人物的行為、表現,我們是可以確認發生過的,是可信的。

  • 4 # 歷史知事

    題主少些了矯詔兩個字,很多朋友都答錯了!

    趙高和李斯矯詔殺扶蘇,立胡亥,這是相當於篡逆的大罪!趙高李斯胡亥應該拼命掩蓋證據才是,為什麼會做的天下皆知?

    很簡單,因為我們現在知道的“史實”的經過加工的。

    丹水君理解的事實是:

    1,秦始皇本來就有意讓胡亥繼位,所以始終把胡亥帶在身邊,還讓第一寵臣趙高輔佐。

    2,胡亥二世而亡,史官必須把他抹黑,找出他的各種缺點,從而為現實帝王提供借鑑。

    3,秦末農民起義軍很多打起扶蘇旗號,顯得有正義性,從而扶蘇就成了屈死的繼承人。

    沒錯,就是這樣!

  • 5 # 江山壹統

    玩陰謀詭計還能讓史官跟著記下來流傳後世還是篡位?史官也只是記錄朝堂上發生的記載後宮什麼事他也進不去。秦始皇死只有趙高胡亥李斯和四五個照顧秦始皇的宦官知道,沒有史官在,在也得趕走。所有密謀的文字檔案必定會第一時間銷燬留下來不就是留下他們篡位的證據嗎?殺了一個扶蘇還有秦始皇二十多個兒子呢!還有宮廷檔案都被項羽一把火燒了還能留下什麼?司馬遷怎麼知道的呢?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那四五個宦官是整個事件的親歷者是他們傳出來的。如果不是他們傳出來的誰都不會知道

  • 6 # 平沙趣說歷史

    關於這件兩千多年前的陰謀,現代人主要是靠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來了解,而這種私密的陰謀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那就只能去問司馬遷了。

    首先司馬遷關於趙高、李斯和胡亥的密謀描寫得實在太詳細了,甚至連秦始皇詔書中的

    “與喪會咸陽而葬。”都有,如果趙高等人真的密謀,怎麼會留下這等物證?這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別人我就是搞陰謀上位的嗎?而且趙高與李斯等人的密謀,這是顛覆國家的殺頭大罪,他們會讓一個史官在旁邊記錄嗎?肯定不會!

    就算記下來,那史書肯定是儲存在秦朝的首都圖書館內,而以秦朝的書籍管理制度來看,是不可能有副本流向民間的。但這座圖書館後來被不喜歡讀書的霸王同學一把火燒了,一片灰燼,數十年後連灰都沒了,司馬遷怎麼得知?

    當然,要說這事傳出去也不是沒可能,可能某位人物進了圖書館看了那份記錄,默記下來,傳了出去,後來被司馬遷瞧見了。或許是李斯臨死前幡然悔悟,決定披露真相,於獄中留下一份密謀過程詳記,然後流傳了出去,碰巧被司馬遷瞧見了。

    這些猜測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

    所以關於此時司馬遷獲得的原始史料非常有限,更多的應該是從趙高等人的隨從口中流傳出來的,而這些八卦新聞口口相傳,真實性當然不高,不過可以肯定,陰謀是一定有的,就像當時兩個文盲陳勝、吳廣起義時也知道藉助這種流言來說秦二世得位不正。

    所以這件陰謀的細節部分應該是司馬遷在經過蒐集各類資料後做出的分析判斷,他採信了這個陰謀,然而資料殘缺,他於是就加以完善。

    現在距離當年實在太遙遠,我們無法確定《史記》記載的細節是否真實,那句話是不是秦始皇詔書中的原話,但可以想見這個陰謀的確是存在的,秦始皇不會傻到立資歷尚淺的胡亥為繼承人。

  • 7 # 暴雪皇帝

    我來說幾句。

    兩種可能。

    一是司馬遷編的。司馬遷是古代最早的歷史小說家之一,史記記載的故事比真實歷史更精彩。當時的史學體系還沒有成熟,史料殘缺,史觀不嚴,司馬遷自然會對空白區和盲區進行合理的構思。

    二是參與秘密行動的相關人員透露出來的。在古代,家族內部經常會流傳一些族人的往事,口口相傳流落民間,爺爺告訴爸爸,爸爸告訴兒子。有些是事實,也有些是虛構的。

    胡亥之事,史官記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整件事的種種跡象表明,傳位扶蘇的可能性很大,否則為何要逼扶蘇自殺?

    史記大體上肯定是正確的,如果是常識性史料錯誤,早就被當時的文人學者吐槽了,怎麼會流傳至今?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人多眼雜,隔牆有耳都說明一件事,沒有任何事是絕對保密的。

    還有就是不合常理的逆推定,只要尋出線索中的異常之處,列出可疑點,逐個驗證就更接近真相。

    譬如趙高名聲是肯定臭名昭著的,胡亥的才能肯定不如扶蘇,為什麼聖旨是立胡亥殺扶蘇,頭腦清楚的都曉得肯定有毛病。

    遺詔是出自哪裡,何人經手,只有三個人,那就是趙高、李斯和胡亥,很簡單明白的陰謀。

  • 9 # 我是趙帥鍋

    趙高和李斯立胡亥為皇帝,未必就是他們倆私下篡改遺詔的結果。

    因為,漢武帝死的時候,也有兩個成年的兒子: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但漢武帝最終選擇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繼承皇位。晉武帝司馬炎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中不乏有聰慧伶俐的,但他最終選擇腦子有問題的司馬衷繼承皇位。

    我們誰也不能說,漢武帝和司馬炎智力有問題吧!我們誰也不能說,漢昭帝和晉惠帝繼位,是霍光和楊駿篡改遺詔吧!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秦皇死的時候,選擇不讓年長的扶蘇繼承皇位,而讓年幼的胡亥繼承皇位,也不一定說不過去!畢竟,在秦始皇去世之前,扶蘇的身份並不是大秦帝國的太子,而是長子。

    如果秦始皇只有二十來歲,他不肯立扶蘇為太子,於情於理還說得過去。但問題是,秦始皇當時已經快五十歲,他卻仍然不肯立扶蘇為太子,不僅如此,他還把扶蘇調離開中央政府,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扶蘇已經被排擠出大秦帝國的權力核心。

    我們總覺得,皇帝和臣子都喜歡讓一個優秀的皇子繼承皇位。其實,這通常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首先,優秀的皇子對於皇帝本人來說,就是一種很大的威脅,因為這意味著帝國將出現一位強勢太子,而通常伴隨強勢太子伴隨的就是提前接班。

    其次,優秀的皇子對於臣子來說,意味著將來帝國將出現一位強勢的皇帝,也就意味著臣子們所擁有的權力將被大大削弱。更關鍵的時,強勢皇帝大都擁有自己的嫡系勢力,到時中央政府肯定會來一次大換血。

    在這種背景下,公子扶蘇不能繼承皇位,絕不是簡單的因為趙高、李斯兩個人密謀的結果。事實上,以秦始皇的政治閱歷,自然能明白,讓扶蘇突然空降回帝國中央政府,不但有可能無法駕馭自己從前的直屬班底,還有可能引發大規模衝突。

    相反,如果選擇讓年幼的胡亥繼承皇位,未必不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選擇,因為這樣秦始皇的直屬班底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儲存下來,可以有效避免帝國發生火併。

    從這層意思上來說,與其說是趙高和李斯立胡亥為皇帝,還不如說是秦始皇的直屬班底都選擇擁立胡亥為皇帝,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有沒有留下遺照,趙高和李斯有沒有篡改遺詔,都已經不重要,因為秦始皇的直屬班底本身就代表著秦始皇的權力。

    至於扶蘇被殺,就更不是什麼秘密,因為李斯、趙高是光明正大派人拿著聖旨到蒙恬的軍中,逼迫扶蘇和蒙恬自殺。至於是不是假傳聖旨,也不重要,因為扶蘇和蒙恬如果有實力反抗,他們自然有一千個理由去否認這個聖旨的合法性,甚至而言,當場就將這個傳聖旨的人抓起來殺掉,然後打出清君側的名義進京勤王。

    但是,如果扶蘇和蒙恬沒有實力反抗,即便他們知道聖旨就是假的,他也只能選擇自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史書上在記載這段歷史時,很有可能是故意將其寫成是李斯和趙高假傳聖旨,因為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皇權的神聖。總而言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有懷疑也必須執行。

  • 10 # 歷史簡單說

    秦始皇是立扶蘇,還是立胡亥,如果從《史記》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史記很明確的記載了,是趙高和李斯等人,趁秦始皇病逝於沙丘的時候,然後篡改遺詔,殺掉扶蘇而改立胡亥。

    但是隨著《趙正書》的出土,秦始皇是立胡亥的,原因也說了,是因為秦始皇死在外面,如果不立身邊的胡亥,那麼大臣們就會有想法。其實,個人並不太贊同這個說法,因為大臣們真的有想法,即使秦始皇立了胡亥,他們也同樣會另外立其他的皇子繼位的。

    另外,趙正書還記載,趙高是被章邯殺掉的,而非秦王子嬰,是在章邯隨項羽入咸陽之後,再殺掉趙高的。

    其實,秦始皇傳給扶蘇,還是傳給胡亥,是有很多種說法的,而趙正書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說不定司馬遷也看過這段的記載,只是司馬遷沒有采用這種說法而已,這個在二十四史裡面很常見,不是有記載的就是可信的,趙正書也是這種情況。

    所以,很多人認為趙正書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是不足以推翻史記的說法,當然個人相信哪種說法都可以,但更多人還是比較相信史記的說法的,畢竟司馬遷是良史,而史記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個人比較傾向秦始皇是立公子扶蘇的,第一個原因,我們從胡亥的表現來看,可以看出胡亥能力十分的有限,秦始皇還想萬世呢,不大可能挑選出這樣一個能力不足的儲君。

    第二個原因,胡亥繼位之後,將秦始皇的二十三個兒子,十個女兒全部殺死了,這個在整個秦國曆史上面是沒有發生過的,如果胡亥真的是秦始皇所立的話,不至於這樣做,古代的新皇帝很少一上來,就將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殺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樣看待閃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