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晉國在一年大旱的時候,國人沒有糧食吃,就求救於秦國,秦穆公是一個大度的人,於是趕緊運糧,讓晉國渡過難關。但是當秦國大旱的時候,晉惠公不但不幫助,還發兵攻打秦國,這些讓秦穆公大為惱火。
13
回覆列表
  • 1 # 小白老師

    因為春秋時期禮崩越壞,出現了破壞秩序、規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現象。所以,弒君、篡位、不守信用、不講信義的現象層出不窮。

    而維護秩序的周天子無力懲罰那些秩序的破壞者,這也是列強爭霸的原因。成為霸主就是要當秩序的維護者。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為什麼?因為晉惠公不講究。

    晉惠公名叫姬夷吾,他老爹就是著名的假途滅虢的晉獻公,晉獻公的兒子不少,但是很早就立長子申時為太子,此外還有兩個兒子很有名,一個就是後來晉文公重耳,還有一個就是晉惠公夷吾,但是後來晉獻公卻喜歡自己的小老婆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於是最終逼死太子申時,結果重耳和奚齊都流亡國外了。

    晉獻公死後,還沒有安葬完畢,晉國大臣裡克就殺掉了奚齊,但是晉國大臣荀息又改立另外一個國君悼子,結果這個也被裡克給殺掉,這時候裡克就要迎回重耳當國君,可是重耳沒敢回去,於是裡克有聯絡夷吾,於是夷吾就在秦國的護送之下,回到秦國當上了國君。

    夷吾在秦國護送其回國之前,許諾給秦穆公要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表示感謝,結果夷吾回到晉國當上國君成為晉惠公之後,就立即反悔,說:“河西之地是先君所得,我沒有權利割讓”於是就背棄諾言,這是不講究的晉惠公第一次做出不講究的事情。

    夷吾當上國君之後,立即整頓朝政,絞殺政敵,派人擊殺仍舊在外逃亡的重耳,而且還在政治鬥爭,將親手扶植他上位的大臣裡克給殺掉,這是不講究的晉惠公第二次做出不講究的事情。

    晉惠公失信於秦,秦穆公也沒太在意,過了幾年,晉國大旱,向秦國求援,大臣們都不同意救援晉國,但是秦穆公十分講究將糧食支援給晉國。幾年後秦國也發生旱災,秦國也想晉國求助糧食,晉惠公召集大臣研究,大夫慶鄭說:“這還研究啥,咱們旱災的時候,人家幫助咱們,現在人家有難了,趕緊把糧食給秦國運過去就得了”可是晉惠公不這樣認為,他覺得秦國旱災正是秦國虛弱的時候,於是帶兵攻打秦國。結果兩軍交戰,這是不講究的晉惠公第三次不講究。

    秦穆公與晉惠公在韓原大戰

    結果在戰鬥中,晉惠公的戰車陷入泥潭,晉惠公大喊慶鄭施救,慶鄭卻說:“你這樣的戰敗活該”然而揚長而去。結果晉惠公被秦穆公給俘虜了,不過後來晉惠公又被秦穆公放回晉國,晉惠公也將他的兒子姬圉送到秦國為質,秦穆公將女兒嫁給姬圉。

    再後來就是晉惠公終於病死了,然後姬圉也偷偷的逃回晉國成為晉懷公,不過這樣的舉動惹惱了秦穆公,於是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國奪位,殺死了姬圉,重耳成為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與秦國修好,兩國沒有戰爭,形成了著名的“秦晉之好”。

  • 3 # 立志成蟲

    這是秦穆公算計晉國的套路。秦穆公的老丈人一代梟雄晉獻公晚年寵信驪姬,導致太子申生含冤自殺,公子重耳(霸主晉文公)和公子夷吾(晉惠公)逃亡國外,晉獻公死後,驪姬的兒子很快被殺,晉國大亂。秦穆公在支援晉國立新君的時候出人意料的擁立了夷吾,要知道,重耳夷吾都不是嫡公子,那立長立賢重耳才是最合適的人選,甚至晉國使臣都當面質問秦穆公,明知夷吾不賢,為什麼立他?秦穆公無言以對。秦穆公在盤算什麼?夷吾比重耳好對付!秦國想進中原爭霸,鄰國晉國很礙事兒,偏偏當時秦國根本沒有晉國強大,這就是秦穆公支援晉惠公的“擇君圖報”。晉惠公雖說不算是個好國君可不是個傻子,他對秦穆公的盤算是心知肚明的,也想找機會搞秦國一傢伙。於是,趁著秦國鬧災荒晉惠公“忘恩負義”的“落井下石”攻打秦國了。亢奮的秦穆公率領憤怒的秦華人堅決迎戰,最後在韓原打敗晉軍還俘虜了晉惠公

  • 4 # 歷史哨聲

    這個問題不能這樣單純的這樣來看。答案不會這麼簡單。還原其歷史背景要素非常重要。

    先來看《史記》對這段歷史的記載。

    《秦本紀》:

    “九年,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晉獻公卒。立驪姬子奚齊,其臣裡克殺奚齊。荀息立卓子,克又殺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於是繆公許之,使百里傒將兵送夷吾。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鄭謝秦,背約不與河西城,而殺裡克。丕鄭聞之,恐,因與繆公謀曰:「晉人不欲夷吾,實欲重耳。今背秦約而殺裡克,皆呂甥、郤芮之計也。願君以利急召呂、郤,呂、郤至,則更入重耳便。」繆公許之,使人與丕鄭歸,召呂、郤。呂、郤等疑丕鄭有閒,乃言夷吾殺丕鄭。丕鄭子丕豹奔秦,說繆公曰:「晉君無道,百姓不親,可伐也。」繆公曰:「百姓茍不便,何故能誅其大臣?能誅其大臣,此其調也。」不聽,而陰用豹。十二年,齊管仲、隰朋死。晉旱,來請粟。丕豹說繆公勿與,因其饑而伐之。繆公問公孫支,支曰:「饑穰更事耳,不可不與。」問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用百里傒、公孫支言,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十四年,秦饑,請粟於晉。晉君謀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

    這段文字的主要資訊有:

    1、夷吾是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得以回國即位;

    2、秦穆公以割讓河西為條件支援夷吾即位;

    3、夷吾即位後以大臣反對割地為由拒絕割讓河西;

    4、被派往秦國的丕鄭因為夷吾殺大臣裡克,害怕回去被殺,鼓動秦穆公推翻夷吾;

    5、丕鄭被夷吾處死後,其子丕豹逃亡秦國,繼續鼓動秦穆公攻打晉國,秦穆公不聽;

    6、秦穆公12年,晉國大旱,向秦國要糧食,丕豹鼓動秦穆公趁機攻打,但公孫支認為饑荒是正常的事情(即因為饑荒是正常的事情,因此晉國雖然饑荒,但並沒有亂,不是攻打時機),百里奚認為秦國在晉國饑荒時攻打損壞秦國的形象,在公孫支、百里奚的反對下,秦穆公決定不攻打晉國,借糧食給晉國。

    7、秦穆公14年,在晉國大臣的建議下,夷吾趁秦國饑荒攻打秦國。

    《晉世家》的記載:

    “乃使郤芮厚賂秦,約曰:「即得入,請以晉河西之地與秦。」及遺裡克書曰:「誠得立,請遂封子於汾陽之邑。」秦繆公乃發兵送夷吾於晉。齊桓公聞晉內亂,亦率諸侯如晉。秦兵與夷吾亦至晉,齊乃使隰朋會秦俱入夷吾,立為晉君,是為惠公。齊桓公至晉之高梁而還歸。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鄭謝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亦不與裡克汾陽邑,而奪之權。四月,周襄王使周公忌父會齊、秦大夫共禮晉惠公。惠公以重耳在外,畏裡克為變,賜裡剋死。謂曰:「微裡子寡人不得立。雖然,子亦殺二君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裡克對曰:「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遂伏劍而死。於是邳鄭使謝秦未還,故不及難。晉君改葬恭太子申生。秋,狐突之下國,遇申生,申生與載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於帝,將以晉與秦,秦將祀餘。」狐突對曰:「臣聞神不食非其宗,君其祀毋乃絕乎?君其圖之。」申生曰:「諾,吾將復請帝。後十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見我焉。」許之,遂不見。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帝許罰有罪矣,弊於韓。」兒乃謠曰:「恭太子更葬矣,後十四年,晉亦不昌,昌乃在兄。」邳鄭使秦,聞裡克誅,乃說秦繆公曰:「呂省、郤稱、冀芮實為不從。若重賂與謀,出晉君,入重耳,事必就。」秦繆公許之,使人與歸報晉,厚賂三子。三子曰:「幣厚言甘,此必邳鄭賣我於秦。」遂殺邳鄭及裡克、邳鄭之黨七輿大夫。邳鄭子豹奔秦,言伐晉,繆公弗聽。惠公之立,倍秦地及裡克,誅七輿大夫,國人不附。二年,周使召公過禮晉惠公,惠公禮倨,召公譏之。四年,晉饑,乞糴於秦。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國家代有,救菑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鄭子豹曰:「伐之。」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五年,秦饑,請糴於晉。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饑而秦貸我,今秦饑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兵伐晉。”

    上文的主要資訊有:

    1、夷吾即位是得到秦國和齊國的共同支援,並非僅僅秦國;

    2、夷吾以大臣反對為由拒絕割讓河西給秦國;

    3、邳鄭、邳豹父子鼓動秦國攻打晉國,秦穆公拒絕;

    4、四年,晉國因旱災向秦國借糧,百里奚以救災乃天道支援給糧;

    5、五年,秦國因旱災向晉國借糧,晉國大臣虢射認為秦國旱災乃攻打秦國的天示,於是晉國攻打秦國。

    綜合上面的兩段史料中的資訊,可以得出:

    1、夷吾的即位是秦、齊兩國共同支援的,如果夷吾割讓河西給秦穆公,那麼該割讓什麼地方作為感謝齊桓公的禮物呢?這才是晉國大臣所謂的“擅許秦”的真正意思:不能擅自決定割讓,也不能只割讓給秦,而不割讓給齊。

    2、邳鄭、邳豹父子為了復仇,極力鼓動秦國攻打晉國;加上夷吾不割讓河西給秦國。正是這兩個原因讓晉國失去了對秦國的信任。

    3、秦國借糧食給晉國的原因有兩條:A、晉國雖然有饑荒,但國家不亂,不是攻打時機。B、秦國長期被各諸侯國視作西戎,秦國要積極融合東方諸侯國,就要提升自身形象,打造符合東方價值觀形象的國家。這就是百里奚“救菑恤鄰,國之道也”的含義。

    4、晉國不借糧食給秦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秦國在秦穆公時成為西戎霸主,又在東出時和晉國發生利益衝突和軍事衝突。資助秦國,等於讓敵人更強大。趁你病,拿你命——這是每一個人對待敵人的想法,沒有任何卑鄙的說法。

    總的來說,秦國借糧食給晉國,原因有二:一、打不過晉國;二、改善秦國以往野蠻的西戎形象,做個公關。晉國不借糧食給秦國,是因為秦國的崛起,威脅到晉國的利益,削弱秦國是晉國最大的利益。

  • 5 # 小文章大視野

    此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算起來春秋時期的三個霸主都相繼出現在這一時期,齊國的齊桓公,秦國的秦穆公,晉國的晉文公則在這之後不久登上歷史舞臺。

    秦國晉國疆域

    春秋不同於戰國。戰國時期我們熟知的戰國七雄以殺伐兼併為中心,而春秋時期,雖然有諸侯稱霸的局面,但總體上,還是要遵循“仁義”原則,還是要基本奉行周禮。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義籠絡人心,贏得大小諸侯的擁戴,但在朝拜周天子時,言詞神態都必須做到恭順有利;在討伐他國時必須有足夠正義的理由,否則諸侯們是不會跟隨他的。孔子在創立儒家學派時,提出的“仁義禮智信”,大體是總結了西周時期到春秋時期的對人的最高指導要求。也就是說,春秋時期是亂,但還是注重“仁義禮智信”。

    秦繆公可以說是秦國自秦孝公之前最偉大的君主,他也是歷史上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孔子評價他時,說;“以穆公胸懷,霸主小矣,當王天下”。晉國大旱缺糧時,穆公當場駁斥了丕豹趁機討伐晉國的建議,認為人民無罪,故而立即開啟糧倉,把糧食從雍運到晉國的都城絳,由於是水路運輸,此事又稱為“泛舟之役”。穆公此舉當然也有提升秦國地位的意圖,但更為重要的的是,這是符合當時的主流價值觀的,是為當時人們所認可的。

    秦穆公

    晉惠公則是截然相反。他在即位之前答應秦國如果幫助他登上君位,便將河西之地割給秦國;他還答應將汾陽封給擁戴他的大臣裡克,但他成為晉國國君之後對這兩件事情都食言了,這其實已經招致人民的不滿了。公元前646年,秦國大旱,秦國派人向晉國請求援助。這本來是秦晉之間解除矛盾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晉國將糧食送到秦國,不僅可以很好的平息秦國君臣的怒火,而且施惠於秦國百姓,也會得到秦國的民心,同時也很好的挽救晉國的形象。但很可惜,他聽信虢射的話,出兵伐秦。秦晉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國,穆公時期的秦國實力大增,老牌強國的晉國是有些眼紅的,此時出兵伐秦,確實有削弱秦國的意思,但是,國家的強大不是靠削弱他國,而是靠發展自身,晉惠公如此做法倒有些本末倒置了,而且連他自己國家的百姓和大部分大臣都不支援他。果然,兩軍大戰,晉惠公大敗,自己還做了俘虜。縱觀春秋時期,國君打戰被俘虜的還真是少見。晉惠公的臉算是徹底丟盡了。

    晉惠公

    (全文完)

  • 6 # wubin168857121

    西周末周德衰微,特別是周平王被迫東遷後,天下諸侯已基本不受周天子約束,甚至出現鄭莊公與周桓王的衝突,周桓王還被箭射傷。各諸侯國都在為生存壯大快速發展。到公元前七世紀中,齊、楚、晉、秦發展最快已成為大國。東方齊恆公率先稱霸。

    此時北方偏西的晉國在曲沃代晉後,到晉獻公在位期間吞併周圍小國,向南‘假途伐虢’滅虞虢,將勢力延伸到黃河以南的殽山地區,(這極大限制了後來秦國向東的發展)與此同時,西方秦國自秦襄公封諸侯,經過九世國君努力,到秦穆公時,秦的勢力抵達黃河以西,與晉國基本已是隔河相望。兩國都看到了對方的實力,晉獻公將女兒嫁與秦穆公結成秦晉之好。這不但可使兩國避免過早衝突,又可使兩國在與別國鬥爭中或國內有事時有一強力外援。

    晉獻公處理眾公子問題的不當,在他死後晉國政權發生動亂,公子夷吾在秦穆公幫助下即晉國君位,為晉惠公。左傳裡晉惠公事蹟,一、即位前答應秦國的條件,即位後不予兌現。二、在晉國災荒時求助秦國,秦國鼎力相助,三、秦國發生災荒時,晉惠公非但不助,還趁火打劫兵戎相向。四、因韓原戰敗,晉國土地軍事改革。前三點上看,晉惠公為什麼要以怨報德呢?

    我以為,秦晉兩國在當時都已明瞭對方想法,秦國東出爭霸,晉國南下稱霸。這樣兩國必然出現矛盾,對此兩國國君採取策略不同,秦穆公看到東出的殽山為晉所控,對晉這樣的大國,想要硬奪根本就不可能,還要冒著與晉徹底決裂的危險,這與秦穆公的爭霸戰略是不符的。所以維繫秦晉之好,扶晉惠公即位,助晉度災荒。以換取晉對秦東出的支援或默許,是秦比較現實的策略。(後來對晉文公也是實施同樣策略,反而被晉文公這個老江湖所利用稱霸,秦穆公是很憋屈的,到晉襄公時的殽山之戰兩國決裂也就成了必然!)人常說屁股決定腦袋,在什麼位子想什麼事!晉惠公成功即位後,他自然會站在晉國的利益上想問題,晉國實力不比秦國差,他也想有作為南下發展乃至稱霸,可是看到秦國東出的態勢,會對晉國利益帶來的損害,晉惠公選擇了與秦撕破臉,在秦災荒時攻打秦國。在那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又有著道義殘存時代,晉惠公失敗了!但是晉惠公因失敗而‘作轅田’‘作州兵’也為後來晉國稱霸打下了基礎。這也可能是他死後諡‘惠’的原因吧!

    其實晉襄公也選擇了和他的叔父晉惠公一樣策略,與秦決裂。這時的晉國已有稱霸的實力作後盾了!

  • 7 # 歷史倪說

    一、助晉公子夷吾回國即位

    無奈之下,裡克又讓人到梁國去請晉公子夷吾。在外流亡多年,晉公子夷吾早已有了回家的念頭,但是裡克等人的所作所為,也讓晉公子夷吾十分擔心。為了自身安全考慮,晉公子夷吾一面向秦國求援,“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並開出條件“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於是“繆公許之,使百里傒將兵送夷吾”。

    秦穆公之所以送晉公子夷吾回晉,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是這樣的“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

    不久,晉公子夷吾即在秦繆公的軍隊護送下回晉國即位了,史稱晉惠公。

    二、晉惠公即位即負與秦約

    晉惠公即位之後,立即派出特使丕鄭赴秦“謝秦”,但丕鄭到秦國來的主要目的是告知關於割“河西八城與秦”的問題,晉惠公給出的結果是“背約不與河西八城”。

    晉惠公做了無恥小人,將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以晉國大臣反對割地與秦為擋箭牌。《史記·晉世家》記載:“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

    晉惠公言外之意,他想遵守諾言,無奈朝臣不答應。

    晉惠公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也註定了他不會成為晉國的有為之君。據記載,“惠公之立,倍秦地及裡克,誅七輿大夫,華人不附。”

    三、以怨報德、落井下石,再次負秦

    1、秦穆公十二年,“晉旱,來請粟”。此時,流亡在秦的丕鄭之子晉人丕豹勸諫秦穆公“勿與,因其飢而伐之”,趁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拿下晉國。

    秦穆公又諮詢朝中秦國重臣。公孫支以“飢穰更事耳,不可不與”表示救晉國。百里奚以“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也希望伸出援助之手。

    此時,秦穆公表現出了作為大國之君的遠見卓識,當眾表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最終,秦國賣糧食給晉國,“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

    2、也許是上天要考驗一下晉惠公,秦穆公十四年,“秦飢,請粟於晉”。晉惠公接到秦國的求助以後即“謀之群臣”。大臣慶鄭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支援向秦國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臣虢射卻不這麼想,他對連續兩年分別在晉國、秦國發生饑荒表達了看法,他認為,晉國發生了饑荒,這是上天把滅掉晉國機會賜給了秦國,秦國不但不把握機會,反而賣糧食救晉國。而今上天又把滅掉秦國機會賜給了晉國,晉國若不把握住這次機會,是違背天意。此時不但不能賣糧食給秦國,還應該趁機攻打秦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虢射說以“因其飢伐之,可有大功”,而“晉君從之”。

    晉惠公以怨報德、落井下石“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穆公十五年,晉惠公“興兵將攻秦”的同時,“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秦晉交戰的結果是,秦國雖處荒年,但被晉惠公的以怨報德、落井下石激發了鬥志,秦穆公“虜晉君以歸”。

    在春秋那個講究禮、義、信的時代,晉惠公確實算的上一個人渣,秦國上下討厭透了晉惠公。晉惠公被俘虜之後,準備“以晉君祠上帝”

  • 8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秦穆公得河西是道義與戰爭上的雙贏

        秦人謀晉河西之地是幾代人的夢想,秦穆公一封國書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秦晉之好維繫了十年左右,機會來了,晉獻公廢長立幼、放逐公子,引起了國家內亂,獻公死後,大臣裡克二弒其君,晉國內部政局混亂,各種勢力爭鬥傾軋,這時候流亡在梁國的公子夷吾瞅準了機會,投入秦穆公的懷抱,重金賄賂,並許以河西之地,但回國後就以各種理由給否認了。

    歷史也很快給了秦人機會,(秦穆公)“十二年,晉旱,來請粟。丕豹說繆公勿與,因其飢而伐之”。但繆公卻採納了公孫支、百里傒的建議,“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但僅僅是兩年之後,“十四年,秦飢,請粟於晉。晉君謀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飢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

       關於這件事的記載,《秦本紀》、《晉世家》、《左傳》幾乎一致,看來這個晉惠公真不是什麼好鳥。於是兩國軍隊在韓地開掐,“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晉君棄其軍,與秦爭利,還而馬。繆公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逐得,欲法之。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繆公虜晉君以歸,令於國,“齊宿,吾將以晉君祠上帝”。戰爭在離奇的描繪中以秦人的完勝而告終,秦穆公放言要殺夷吾來祭典上帝。

        夷吾在周天子舍著老臉說“俺是一家子”,秦穆公的夫人夷吾的姐姐求情的情況下,秦穆公才放了他,俗人想,或許秦穆公本來就沒有殺他的意思,一是秦人此時的利益是土地;二是秦穆公此時打的可是道義的旗號。但無論如何,秦穆公得到他想要的,“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時秦地東至河”。秦人第一次擁有了河西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定期檢查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