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定期檢查心血管?
2
回覆列表
  • 1 # 康康體檢網

    冬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預防五原則

    冬季氣候寒冷,雪天寒冷多變,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尤其是老年人,由於老年人身體器官功能的衰退,體溫調節和耐寒能力的下降,各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寒冷能引起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在嚴寒冬季應該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老年心血管患者在冬季首先要注意天氣寒冷的變化,這可從兩方面著手:一、要對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認識,避免思想上的輕“敵”,二、要重視和了解天氣情況,及時收聽氣象預報,以便能隨時增減衣物,應付自如,千萬不要在這方面有任何的偷懶、僥倖、否則會因小失大。總之,要為健康過冬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老年人在嚴寒冬季心血管保護可從以下五點入手:

    1、預防各種感染。感染是誘發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對感染要特別重視,如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熱、咽喉炎、氣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

    2、避免中強度體力活動,以減輕心臟負擔。

    3、情緒不能過分激動。情緒激動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跳加快,心臟負擔增加。

    4、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過多的攝鹽是心臟疾患的“敵人”,但食鹽攝入太少又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5、健康體檢。預防嚴寒冬季,做個心血管方面的健康檢查,瞭解健康情況,為健康保健做好健康方面的指導。

    心血管疾病檢測專案

    近幾年,伴隨著科研進展,不少新的心血管健康檢查專案在臨床嶄露頭角,如何對眾多的檢查專案進行正確選擇,是患者所關注的問題。

    對此,體檢中心做出以下總結。

    心血管疾病檢查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危險分層、治療方案選擇以及預後判斷中都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可選擇的檢測類別有: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素檢測、心肌損傷和心肌梗死檢測、心力衰竭和心臟功能檢測。

    冠脈疾病的危險因素檢測——血脂組合除常用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四項外,有條件的實驗室可增加測定載脂蛋白AI(ApoAl)、載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代表HDL攜帶膽固醇的代謝狀態,而ApoAl反映HDL的顆粒數,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認的動脈粥樣硬化(AS)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漿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與遺傳密切相關。

    同型半胱氨酸(HCY)HCY水平升高與遺傳因素和營養因素有關。現認為HCY反應性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與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發生率和死亡增高有關,目前國內外逐漸把它作為心血管疾病臨床常規檢查指標。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hs-CRP是用高靈敏度的方法檢測的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證實,hs-CRP可能是比LDL-C更有效的獨立的心血管疾病預測指標。個體hs-CRP的觀測值應取兩次(最好間隔2周)檢測的平均值。hs-CRP可對錶觀健康的人群預示未來發生脈管綜合徵的可能性,對急性冠脈綜合徵(ACS)病人則是預後指標。心肌梗死後的hs-CRP水平預示未來冠心病的複發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麵積無關。

    心肌損傷和心肌梗死檢測——對於急診胸部不適疑為心肌梗死的患者,目前臨床多根據症狀、心電圖結合血液心肌損傷標誌物如肌酸激酶(CK)、CK-MB質量濃度(CK-MBmass)、肌紅蛋白(Mb/Myo)及心肌肌鈣蛋白(cTn)I或T等進行診斷與鑑別診斷。這些標誌物在正常情況下存在於心肌細胞中,心肌梗死發作後釋放入血,若在血中發現這些物質水平升高則表明有心肌損傷存在。

    心肌肌鈣蛋白(cTn)cTn是目前診斷心肌損傷、壞死時特異度和敏感度較高的生物標誌物,在急性冠脈綜合徵(ACS)的危險分層中也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正取代CK-MB成為“金標準”。cTn特別有利於診斷遲到的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UAP)、心肌炎的一過性損傷。

    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目前多用免疫抑制法測定CK-MB酶活性,特異性差,干擾多,有條件的實驗室建議測定CK-MB質量濃度。CK-MB質量濃度檢測值至少有2次超過特定的參考值範圍上限(第88百分位值)說明存在心肌損傷,可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動態監測及療效觀察。

    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時總CK活性升高顯著,約在梗死後4~6h升高,24h達峰值,如無併發症3~4日恢復正常。

    肌紅蛋白(Mb/Myo)肌紅蛋白是目前較好的早期標誌物,該指標靈敏度高,峰值早,與心電圖結合能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有效率,肌紅蛋白升高不能診斷心肌梗死,但胸痛發作後6~12小時不升高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指標,有助於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觀察有無再梗死或梗死再擴充套件,如頻繁出現增高,提示原有梗死仍在延續,是溶栓治療中判斷有無再灌注的較敏感而準確的指標。

    評價心臟功能的檢測——腦鈉肽(BNP)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BNP是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和評價心臟功能的最佳心肌標誌物,尤其可鑑別診斷心源性還是肺源性心力衰竭,BNP不高特別有助於排除左心收縮功能不全的診斷。國內外研究資料和本實驗室研究資料顯示,心衰患者血漿BNP水平隨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評價心功能的敏感指標,是嚴重心力衰竭患者一年期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子。但檢測BNP並不是診斷心力衰竭的必要條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種輔助檢查(如超聲心動圖等)。

    內皮素(ET)ET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的血管活性肽,對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可引起血管收縮,尤以冠狀動脈最為敏感,研究顯示:ET-1在心力衰竭患者明顯升高,其增高水平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及預後相關。

    指標選擇示例:

    HCY:對於那些血脂正常,膽固醇又不高的人群;有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和家族史人群;有早期(<50歲)冠心病、腦血管和或外周血管病症狀的人群,應進行血漿HCY檢測以預測冠脈疾病風險。

    cTn:對非ST段抬高的疑似ACS的患者應進行cTn的測定。如就診時檢測為陰性,則應於6~9h和12~24h內再次採血,動態檢測cTn。如果檢測值超過參考範圍上限(第99百分位值),預示存在心血管事件的危險。進行心肌損傷診斷時,如果沒有條件檢測cTn,可以檢測CK-MB和CK。

    BNP:對有相應的臨床症狀、疑為心力衰竭的患者,有助於確立心力衰竭的診斷。

  • 2 # 生命召集令

    心臟是我們人體中比較重要的臟器之一,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透過其自身的收縮舒張向全身的其他器官輸送血液,提供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使其發揮正常的功能活動。而心臟功能的發揮靠多種因素影響,而心臟血管正是諸多影響因素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因此要定期的檢查心臟的血管,及早的發現問題。

    同時,一旦心臟血管發生硬化、狹窄或者是堵塞時,會導致心臟缺血、缺氧現象的出現,嚴重者還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險的情況,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猝死等。由於其危害巨大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要定期進行心電圖、冠脈CTA等檢查,必要時可以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此外心臟血管的疾病如果不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能按時服用藥物常常會反覆,這也是要定期進行檢查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此外,心臟血管一旦發生硬化、形成斑塊,可能會導致其他器官如腦部、腎臟、肺部等動脈硬化及堵塞現象的發生,導致相應部位疾病的發生,威脅我們的生命健康。因此為了全身器官的健康,我們也要堅持定期的檢查心臟血管,必要時也要完善其他心臟相關檢查。

    由此可以看出心臟血管的定期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儘早的發現心臟本身的病變,處於全身其他器官的病變可以起到一定的反映作用。但是也不是說要經常性的進行檢查,尤其是又創性的的檢查,否則會對心臟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傷。

  • 3 # 欣康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疾病都是慢性病。

    拿心絞痛舉例,心絞痛被確診的時間可能就只有短短几個小時,但是患病的時間卻是一個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過程。心絞痛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由於血管損傷或者脂質沉積形成血管壁上的脂質點,加上人體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吸菸、酗酒甚至三高)的長期影響,使動脈斑塊化甚至破裂,血管變狹窄,心臟供氧量不足,進而導致心絞痛。但是如果定期檢查,可能在斑塊形成的初期就已經檢查出來了,有所預防有所治療,那麼心絞痛肯定會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以規避心絞痛的發生。

    以此類推,所以定期檢查心血管是很有必要的。

  • 4 # 愛養生噠玲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眾多。我們應該對心血管疾病應該引起重視,儘量做到定期檢查,就拿心肌梗死疾病為例,如果不及時醫治,很可能就會失去生命。接下來就談談關於“為什麼要定期檢查心血管?”又有哪些檢查呢?

    一、為何要定期檢查

    以心臟為首的疾病分很多類,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成人冠心病、風心病、心衰、心梗、心肌病、心包病等。這些疾病都是早期因為不同病因引起,導致心臟出現問題。定期檢查就會避免心臟病的風險,儘可能的早期發現並醫治,得到最佳治療時間和效果,從而能阻止一個嚴重的發展趨勢。

    二、有哪些心臟檢查

    1.血液—血清心肌酶、肌鈣蛋白、肌酐、血脂、血糖、血培養、血常規。

    2.心電圖—對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斷分析有肯定的價值,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特徵性心電圖的改變,具有可靠而實用的方法。

    3.動態心電圖—能夠連續記錄24h病人靜態和動態下心電資訊,有效解決靜態短時間內記錄的不足。

    4.選擇性心血管造影—能夠明確診斷心臟和大血管病變的部位和性質,為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提供重要依據。

  • 5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目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其死因居人類死亡的首位。早在2015年,全世界就有大約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的31%。在中國,目前估計有2.9億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還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

    由此可見,心血管疾病對人類的健康存在著極大的威脅,我們必須要定期檢查心血管,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另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十分複雜,如年齡、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等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而且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過程比較緩慢,潛伏期較長,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很有可能突發發病,威脅生命。所以,一定要定期檢查。

  • 6 # 心血管王醫生

    最新《中國心血管報告2018》:

    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死亡率居首位,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

    心腦血管病住院總費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遠高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速。 王醫生解讀: 也就是中國現在約14億人口,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已經高達2.9億;每14個人就有3個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第一,10個死亡人口,有4個就是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

    在2.9億名心血管病患者中,腦卒中1300萬人,冠心病1100萬人,肺原性心臟病500萬人,心力衰竭450萬人,風溼性心臟病250萬人,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人,高血壓2.45億人。

    首先要告訴大家心血管疾病是導致中國人民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其次告訴大家心血管疾病不僅僅是心臟病,更不僅僅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種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等。

    正因為心血管疾病是最為高發的疾病,而且是危及我們生命健康第一的疾病,所以,我們要重視心血管疾病,也要重視心血管疾病的檢查排查。

    我們要定期檢查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個原因,心血管疾病開始發生的時候都會默默無聞,但是有朝一日會一鳴驚人!您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頸動脈斑塊這些問題,開始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不舒服,但沒有感覺不代表沒有危害。有一天三高導致腦梗死、心肌梗死、心衰、腦出血的時候就會一鳴驚人!

    如何定期檢查心血管疾病呢?

    高血壓需要每個人都去測量,從3歲開始,沒有高危因素的人一年最少一次,有高危因素,比如肥胖、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建議3個月一次。

    對於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齡≥40歲,有糖尿病前期史,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動,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患者等),應及早去醫院進行糖尿病篩查,檢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試驗。首次篩查結果正常者,宜每一年至少重複篩查1次。

    高血脂的檢查,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者;有面板黃色瘤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

    冠心病的排查比較難,一般最好的辦法還是檢查三高,評價體重,家族史等等。

    腦血管的檢查主要檢查頸動脈斑塊。

    當然歸根結底,主要還是要關注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這三種危害大,檢查方便。

    檢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預防,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發生疾病後才想起要預防要健康生活。可是一旦已經發生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說明已經長期的不健康生活,導致了很多不可逆的後果。所以預防要趁早,沒有發現問題也要健康生活,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心血管疾病。

  • 7 # 張之瀛大夫

    為什麼要定期查心血管?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手機前的朋友想問的。其實,定期檢查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相關疾病,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年來,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或者說爆發造成的。大家可以現在看看自己的身邊,還有哪一個人敢說自己身邊沒有心血管病病人呢?不是這個人放支架了,就是那個人高血壓了,得心血管疾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也就導致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心血管健康無比重視,體檢總是很重視心血管疾病的篩查。

    其實大家這麼重視心血管疾病檢查,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一旦爆發,其危害往往是致命性的,有些可以直接表現為猝死,即使沒有致命也可能導致致殘。這樣嚴重的後果,直接讓大家感受到的是恐懼,所以很多人都重視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篩查。

    至於查哪些檢查專案,只能說不同人不一樣。有些人簡單查一下抽血化驗就可以,有些人除了基礎檢查之外可能還需要查心臟彩超、冠脈CTA等檢查專案,這就看每個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了,這需要醫生具體評判。

  • 8 # 羅民醫生

    心血管疾病是當下的常見病,特別是最近幾年心血管疾病越發成為高發病,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是受害者,今天這個人確診為高血壓了,明天那個人放支架了,後天心絞痛又發病了。

    要知道,這在幾十年前我還小的時候,說誰支架了,或者聽說誰心梗了,這可是十里八村的熱門話題,反觀現在,說身邊有人支架了,或者高血壓了,大家卻早已習以為常,這是因為心血管疾病實在太常見了,大家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是常見歸常見,我們必須直面其隱藏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是有致死風險的,突發心梗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可能突然致死的疾病。

    給大家舉個例子:

    冠狀動脈堵塞狹窄之後,如果在血管裡狹窄的程度不高於50%,是不能確診為冠心病的,只能說是冠狀動脈狹窄,此時心血管的輸血量和輸氧量足夠心臟保持運作,這時患者只是會感到有一些胸悶氣短,身體最多會感到頭暈無力。但是80%患者在此階段都不會在乎這些症狀,或者說都會把這些不舒服給忽略掉。

    隨著時間的推移,冠狀動脈狹窄達到50%之後,此時患者已經可以確診為“冠心病”了,患者聽到訊息後會感到害怕了,去醫院想辦法治療,但是很遺憾醫生能給出的治療方案,效果也很有限,患者只能控制飲食、按時吃藥,預防冠心病進一步惡化。

    冠狀動脈狹窄達到80%,存在心肌缺血,此時患者就很危險了,患者會感到死亡的恐懼,一旦病情突發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很可能會發生悲劇。此時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堵塞到80%,誰都不能保證患者藥物控制的效果,生活幹預治療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只能考慮支架手術進行急救,畢竟我們首先需要保證生命。

    如果患者有定期心血管檢查呢?

    那患者的病情在初期就能及時發現,及時控制,及時治療。

    對於一些狹窄程度較輕的患者,前期透過藥物控制和改善生活習慣,很可能將病情無限推遲,或者是血壓較高的患者,在血壓沒有達到高血壓標準的時候,就提前一步將血壓控制下來,不僅減少了其他併發症出現的風險,更是減輕了難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預防永遠大於治療,防患於未然?還是亡羊補牢?決定權在你手中!

  • 9 # 小醫生

    因為心血管疾病已經是導致華人死亡的前5大死因之一!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釋出了一篇重磅研究,該團隊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地區、直轄市的人們的前25位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分析中表明從1990年到2017年,中國居民的前10位死因分別是:而華人的前5大死因主要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而缺血性心臟病從1990年的第3位爬到了第2位,死亡率增加了20.6%,而且仍然在繼續攀升。

    之所以缺血性心臟病致死率不斷的增加,這和中國的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有關,也和華人生活越來越富足、吃得多動得少,導致三高和肥胖增多有關。而在前十位的死因中高血壓性心臟病位列第八位,無論是缺血性心臟病還是高血壓性心臟病都和心血管的因素有關,可見生活中我們要定期檢查心血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定期檢查心血管可以儘早發現心血管的病變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絕大多數人都吃喝不愁,很多營養過剩和肥胖的人群,再加上工作的壓力,很多人沒有堅持運動的習慣,上班的時候一坐一天,下班了回家只想窩在沙發上或者床上玩玩手機,不僅如此,不少人還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症狀,所以如果能夠定期的去醫院檢查心血管,就可以知道自身的心血管是不是出了問題,有沒有粥樣硬化,有沒有斑塊的形成!

    有的人雖然沒有三高的表現,誤以為自己很健康,但是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不僅有高血壓,還有高血脂,有的甚至血管已經出現粥樣硬化了,甚至有的人已經有心臟病而不自知!這也就是很多年輕人,本來什麼都好好的,平時身體也非常的健康,會在某個時間突然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極大

    之所以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心血管,是因為心血管的疾病危害很大,從上面的研究我們就能看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排名前十華人主要死因中,就有好幾個死因和心血管因素有關!

    所以,為了將其危害降到最低,定期檢查很有必要,沒有問題自然最好,有了問題也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其是年紀比較大、體重比較重、三高人群更要定期去檢查心血管,這樣才能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有個清醒的認識,不然想當然的以為自己沒什麼事,等到病發,悔恨晚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讓喜歡的人主動找你,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