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魅力平常心

    十字軍東征實際上只是打著宗教幌子的邪惡入侵,不管他怎樣給自己洗白,都只是以虐奪資源,為目地的入侵,就像二戰日本還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幌子一樣!

  • 2 # 六菠蘿說歷史

    首先需要了解,拜占庭帝國,雖然和西歐一樣,都信奉基督教,但正如同為伊斯蘭教的伊朗和沙特一樣,勢同水火。拜占庭帝國,地理位置靠近中東和俄羅斯,信奉的是東正教,與西歐關係很一般。

    那麼,既然同為基督教,歐洲騎士團為主的十字軍,為何要對拜占庭下死手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傳播天主教

    西歐的這些諸侯和騎士團,大多是屬於天主教,只有丹麥、瑞典和法國的南部信奉新教,不是天主教,他們的影響有限,所以必須發動一場戰爭,才能解決宗教林立的困境,才能將新教和東正教這些“異端”剷除,恢復天主教。

    這是他們發動十字軍東征的思想基礎。

    攫取利益

    攫取利益,才是他們發動十字軍東征的根本目的。從“克呂尼運動”中權力如日中天的教皇,到11世紀興起的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以及條頓騎士團,他們都渴望獲得財富以壯大自己。這樣,一個靠著宗教光環的教皇階級,一個負責充當打手的騎士團,他們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開始了打著“恢復天主教”名義而進行的掠奪,而富庶的拜占庭正好是他們的目標。

    所以,羸弱不堪的東羅馬帝國不僅遭受著阿拉伯人的進攻,還要遭受著同為基督教的十字軍的討伐。這樣一個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眾多的東羅馬帝國,自然成為了十字軍的“獵物”。

  • 3 # 覓史說事

    我是歷來都會意,我來回答

    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在1054年的大分裂之前,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第一次內部分裂始於公元330年,這一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隨著帝國一分為二,以羅馬為根據地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總部的東方教會也逐漸分道揚鑣。

    在西方教會發展壯大之時,東方教會卻迎來了穆斯林的挑戰。7世紀中期,崛起的穆斯林已經佔領了三分之二的拜占庭領土。大馬士革、安條克、耶路撒冷三大牧首區都被穆斯林奪去。

    拜占庭人認為穆斯林之所以戰無不勝是因為他們從來不畫先知的聖象,於是東方教會認為必須消滅聖像,才能贏回上帝的眷顧。公元726年,拜占庭皇帝利奧三世下令搗毀帝國境內所有聖象。而此舉卻遭到了西方教會的強烈反對,也為二者之間的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1054年7月16日,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一次禮拜儀式上,羅馬教宗宣佈將君士坦丁堡牧首逐出教籍,君士坦丁堡牧首也還以顏色,宣佈開除羅馬教宗。東西方教會分裂成西方的天主教和東方的東正教,史稱“大分裂”。

    基督教大分裂後,二者並非沒有和好的轉機。就在大分裂的幾年後,拜占庭帝國式微,東方的穆斯林再度兵臨城下,東正教被迫向西方的天主教求救。1095年,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發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東征奪佔了耶路撒冷聖城,奪回主的聖墓,在當時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

    十字軍征討中東地的穆斯林時,並沒有與拜占庭帝國化解矛盾,他們把拜占庭列為了背叛基督教的異教徒。導致拜占庭的形象被羅馬教廷醜化,而拜占庭人對西歐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

    教皇英諾森三世即位後開始籌劃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目的本是要攻佔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但是但是他為軍費和補給傷足了腦筋。

    1195年,拜占庭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國王以撒二世被推翻,他和兒子亞歷克修被投進了監獄。新上任的國王是他的弟弟亞歷克修三世,1202年1月,在以撒二世的女婿—德國皇帝亨利六世的幫助下,亞歷克修逃出了監獄來到了羅馬,朝見教皇英諾森三世,請求他想法解救自己的父皇,恢復他的帝位。亞歷克修還表示要拿出20萬銀馬克作為酬謝。

    1203年,在十字軍的保護下,亞歷克修重奪了皇位,以撒二世和兒子亞歷克修共同執政,亞歷克修稱亞歷克修四世。亞歷克修四世上臺後,為了付給十字軍20萬銀馬克的鉅額報酬,對人民徵收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橫徵暴斂,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紛紛起來反抗,亞歷克修四世走投無路,只好拒絕償付十字軍的鉅額報酬。十字軍惱羞成怒,公開向亞歷克修四世宣戰,宣稱:“要以武力來奪取自己的權利!”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開始,十字軍瘋狂攻佔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並佔領拜占庭大部分領土。拜占庭人雖然在1261年復國,但是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強盛。

    從此拜占庭帝國陷入長期衰落,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因此,我認為十字軍東征洗劫拜占庭的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大分裂後天主教與東正教無法調和的矛盾爆發,直接原因是亞歷克修四世的引狼入室與十字軍東征軍費不足需要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

  • 4 # 今古言堂

    關於歐洲十字軍東征,為何要洗劫與自己同宗教的拜占庭帝國?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要從歐洲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四個方面來解釋。

    首先,政治方面

    歐洲組織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更多是為了響應拜占庭帝國抵抗穆斯林的擴張而做出的支援行動。但當十字軍首領博尼法斯抵達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好巧不巧的遇到了拜占庭的小王子阿列克修斯王子,對方請求十字軍幫助他奪得拜占庭帝國的皇位。

    而此時的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三世與教皇之間關係,正因為其支援的菲利普與教皇中意的奧托競爭德國皇位而變得十分冷淡。

    阿列克修斯王子表示一旦獲得拜占庭皇位,就將令拜占庭的東正教臣服於羅馬教皇的統治之下,這使得教皇獲得了一次可以將東正教重新併入天主教的機會。

    其次,在經濟方面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歐洲軍團,並未像之前幾次的東征從穆斯林那裡賺到便宜,反倒是損失慘重,為了彌補損失,他們將目光聚焦到東地中海地區的貿易中樞君士坦丁堡,以期獲得經濟上的補償。

    同時,在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期發展起來的威尼斯商人集團,為了打壓拜占庭在商業上的競爭關係,慫恿並聯合十字軍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攻擊。

    第三,軍事角度來看

    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坐擁東西方貿易財富,早已不復古羅馬帝國的風範。到處充斥著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軍隊的戰力一年不如一年,直到穆斯林突厥人的抵近才讓他們想起尋求支援,這使得貧窮的十字軍在看到如弱雞一般的拜占庭軍隊不免產生覬覦之心。

    第四,文化信仰進行區分

    從文化信仰方面來看,其實拜占庭與羅馬有著根本的區別,那就是他們所信仰的是不同的宗教,羅馬是天主教而拜占庭是東正教,這也導致了歐洲的十字軍對於洗劫君士坦丁堡其實沒有宗教上的負罪感,在他們看來,不管穆斯林還是東正教,其實都是異端的存在。

    結語

    所以綜合來看,不管是政治方面的勾心鬥角還是經濟上的糾葛,以及軍事上的弱勢和文化信仰的不同,都在最後促成了歐洲十字軍對拜占庭的洗劫。不用拿他們所謂的同宗教來說事,十字軍東征的本質其實最終還是為了利益,所以為了利益,他們即使擁有相同的宗教,也一樣會洗劫拜占庭帝國。

  • 5 # 起居郎雜記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去解放聖地傳播主的複音,這麼想的人肯定不少,去富饒的東方尋找人生轉折點的肯定更多,在追訓夢想的過程中不能餓死吧?這條路上的狗大戶拜占庭是不是應該貢獻力量,打仗恐怕指望不上他了,他已經被穆斯林打怕了,那就幫個錢場。至於你信仰什麼,連那幾大騎士團都最後死於太有錢,信仰這東西永遠沒有利益靠得住,拜占庭就當把議和賠款的錢交給十字軍了,反正他自己留不下。

  • 6 # 遜乃

    現在的話講就是一群十惡不赦的恐怖分子➕強盜,不要試圖漂白十字軍犯下的罪惡,他們是心狠手辣的動物,一路上見人殺人見動物殺動物,他們犯下的罪惡是罄竹難書

  • 7 # 畫素說

    歐洲十字軍東征,表面上看是西歐教廷指派貴族階層,對於伊斯蘭教為主的異教徒所發起的一場以宗教性質的戰爭。但實際上這是一場歐洲國家以宗教名義,對東方財富的貪婪所發動的掠奪戰爭。

    中世紀時代的西歐各國的貴族階層為了維持自己奢靡的生活,他們開始對東方的財富產生了貪慾。再加上此時歐洲大量的騎士因為缺乏土地開始掠奪貴族和教會、西歐土地已經無法滿足西歐貴族和騎士們對土地的要求。

    所以西歐貴族階層和教廷,藉助中東地區穆斯林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的機會發動戰爭。透過收買歐洲騎士,打著羅馬教廷的旗幟,開始了東征之旅。

    那麼十字軍東征既然是對異教徒所發動的戰爭,又為何要洗劫與自己同宗教的拜占庭帝國?

    其實主要的原因在於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千年恩怨”,拜占庭帝國雖屬基督教,但對於他們來說和異教徒無異。再加上十字軍覬覦拜占庭的財富。

    前文我說過十字軍東征其實就是以宗教的名義,對東方財富的貪婪和掠奪。那麼作為東地中海地區的貿易中樞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自然不免成為他們的目標。

    所以自十字軍征討中東地的穆斯林時起,羅馬教廷其實也把拜占庭帝國列為了背叛基督教的異教徒。這也導致了拜占庭的形象被羅馬教廷完全醜化,加之拜占庭對西歐人的仇恨,促使西歐國家更想要征服拜占庭的慾望。

    公元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原本目的是攻佔信仰穆斯林的埃及,將其作為日後行動的基地。但是此次東征,西歐的貴族和教會並沒有給予十字軍充足的軍費和補給。

    為了防止十字軍譁變,作為此次行動的負責國的法國和義大利貴族將領們,便將矛頭指向了正發生內亂的拜占庭帝國,這個“背叛基督教的異教徒”。十字軍轉向去攻打扎拉城和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很快攻佔君士坦丁堡,由於之前的醜化和渲染,他們只將拜占庭人當做異教徒,開始了對君士坦丁堡為期三天的搶劫與血腥的屠城,並佔領拜占庭大部分領土。

    拜占庭雖然在1261年復國,但是因為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所帶來的傷害,導致其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強盛。從此拜占庭帝國陷入衰落,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應該說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奧斯曼土耳其最應該感謝的是和拜占庭屬同屬基督教的十字軍。十字軍的第四次東征間接的幫助了土耳其人,導致拜占庭帝國無法應對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最終走向了滅亡。

  • 8 # 桃花石雜談

    歐洲十字軍東征,為何要洗劫與自己同宗教的東羅馬帝國?其實十字軍何止洗劫了東羅馬帝國,十字軍是直接把東羅馬給滅亡了,並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而這個重大變故,對最終東羅馬帝國徹底滅亡直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以宗教名義出征的十字軍究竟為什麼要滅亡同樣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呢?十字軍出征的內在動機

    十字軍東征的發端於公元1095年在今天義大利皮亞琴察舉行的宗教會議,當時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會上發出公開號召,要求西歐各地的貴族與平民組織起來,響應東羅馬皇帝的求援,從當時正在西亞擴張的塞爾柱突厥人手裡奪回耶路撒冷。

    所以在表面上,十字軍東征似乎是一次完全出於宗教目的的征服行動,是基督教為了遏制伊斯蘭教的擴張而採取的反制行動。但如果把視野放大一些,從當時東西歐整體的社會狀況進行觀察,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烏爾班二世號召進行十字軍東征的宗教會議

    首先當時距離公元1054年天主教和東正教決裂剛剛過去了41年,而以東羅馬為代表的東正教此時面臨伊斯蘭教的威脅,所以對於西歐天主教地區和教會來說,此時去奪回從東正教會手裡丟失的耶路撒冷其實極具象徵意義,可以讓東羅馬感到你們離了我不行,使西歐在宗教上徹底壓倒東歐。

    其次,當時的教皇烏爾班二世雖然身為教皇,但其權威卻並沒有得到公認,因為在當時其實是有兩個人同時自稱教皇,另外一個“教皇”叫克萊芒三世。雖然烏爾班二世得到了更多教會和貴族的承認,但畢竟還是有一些教會和貴族認為克萊芒三世才是教皇。所以烏爾班二世在這時放出十字軍東征的大招其實也有透過打擊共同的外敵,樹立起自己在天主教世界共主的目的,以彰顯自己才是真的教皇。

    十字軍的裝束

    另外當時西歐的社會環境開始從公元9世紀查理曼帝國滅亡之後的混亂中恢復平靜,西歐的實力開始增強,擴張的願望開始浮現。特別是因為當時西歐盛行長子繼承製,即一個家庭長子繼承一切家產和社會地位,其它兒子都得從零開始,所以內戰少了以後,西歐社會出現了大量沒有土地與財產的青年貴族和平民,而這些人則成了新的不穩定因素,所以西歐社會此時也迫切需要對外展開徵服,讓這些人透過戰爭贏得新的土地或者在戰爭中被消耗,從而化解西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第四次東征——先拿自己人開刀

    在瞭解了上面的情況之後,其實大家也可以明白,十字軍東征雖然表面上是為了宗教目的,但實際上更重要的動機還是政治和經濟動機。而加入十字軍東征的人,雖然不排除有宗教信仰的驅動因素,但更主要的個人目的還是透過征服獲取財富與土地,改變自己的處境。

    所以獲取更多財富,其實始終是十字軍東征的核心動機。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恰恰在這方面遇到了難題。公元1198年,羅馬教廷換了新領導,依諾增爵三世成為了新一任羅馬教皇。而和前面好幾任教皇一樣,依諾增爵三世也希望再透過一次十字軍東征樹立自己的權威,因此開始積極倡導發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但問題是打仗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雖然如果仗打贏了成本都能收回,還能大賺一筆,但打贏之前的前期投入卻是逃不過去的。

    比如這次十字軍東征,歐洲人計劃從海路前往埃及,直搗主要敵人埃及馬穆路克王朝的核心地帶。但要走海路,運輸就成了大問題。上哪找那麼多船把幾萬十字軍從歐洲運到埃及呢?辦法當然也是有的,因為當時義大利威尼斯和熱那亞這兩個海港城市航海能力已經非常強,但他們是自治的實體,雖然也信仰天主教,但他們是以航海為生,海運本身就是他們的財源,而且此次出征人數眾多,讓他們志願服務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當時負責此次東征的義大利蒙菲拉託侯爵波納法修在公元1201年和威尼斯人達成了協議,威尼斯人用一年時間建造足夠的船隻,以運送4500名騎士及其馬匹,9000名侍從和2萬名步兵,總計33500人。

    但波納法修雖然和威尼斯人談好了協議,卻沒和答應出兵的各方諸侯說好。結果第二年雖然多數貴族都按約定出兵了,但許多軍隊卻自行在其它地區出發了,而不是來到威尼斯集結一同出發,最後來到威尼斯的軍隊只有12000人。但威尼斯人可是按照運輸33500人的計劃建造了大量船隻,訓練了大量船員,也就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它可不管你實際來了多少人,仍然堅持要求十字軍支付當初約定的8.5萬銀馬克的酬金。但十字軍這時只能拿出5.1萬銀馬克,中間這3.4萬馬克的差額雙方沒法達成一致。

    描繪十字軍攻陷扎拉城的畫作

    這時候威尼斯人提出,前幾年達爾馬提亞(今天克羅埃西亞境內)有個叫扎拉的海港在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的支援下從我們的版圖反叛出去了。你們要付不起酬金,要不我們先把你們運到扎拉,你們把扎拉給我們奪回來,搶到了錢不就夠付酬金了嘛。但扎拉也是信天主教的地區,其後臺之一匈牙利國王甚至也答應出兵參加這次東征了。所以開始十字軍還猶豫了一陣,但很快還是決定管它是誰,打了拿著錢再說。而扎拉看到十字軍大兵壓境,以為十字軍糊塗了,趕快在城頭掛出了天主教的旗幟,那意思告訴對方,咱們可是同教兄弟,別打錯了,結果十字軍倒也痛快,三下五除二就把扎拉的抵抗消滅乾淨,佔領了這座城市。而教皇英諾增爵三世得報之後,開始還做了個樣子,把這批十字軍的教籍全開除了,但很快就找了個臺階,說他們是被威尼斯人訛詐一時糊塗,很快又把他們的教籍全部恢復了。

    一不做,二不休——洗劫君士坦丁堡

    而當時的威尼斯總督丹多洛一看滅了扎拉也沒什麼嚴重後果,而且十字軍打基督教城市也完全沒有手下留情,很快又想起了10幾年前和東羅馬帝國之間的舊恨。當時東羅馬帝國和威尼斯因為貿易爭端,屠殺並驅逐了境內大量威尼斯人,丹多洛本人的眼睛甚至都在那次事件中被刺瞎。因此他萌生了再次利用十字軍,為自己報仇的念頭。

    描繪丹多洛說服十字軍出兵東羅馬的畫作

    而正好東羅馬帝國之前不久也剛剛發生了政變,被廢黜的東羅馬皇帝伊薩克二世被自己的弟弟阿萊克修斯三世篡了位,此時他正和自己的兒子阿萊克修斯四世在義大利求援。而阿萊克修斯四世還和主持這次十字軍東征的波納法修有姻親關係,因此也藉機和波納法修會面,請他動用十字軍給自己和父親復國。為了達到目的,他許諾一旦事成,自己登上東羅馬帝位之後會立即給十字軍20萬銀馬克做為酬勞,並從東羅馬招募1萬士兵加入十字軍。而丹多洛這時也幫助阿萊克修斯賄賂十字軍各部首領,最終這些人都同意了出兵君士坦丁堡,教皇英諾增爵三世也默許了這次行動。

    當時威尼斯人描繪十字軍圍攻君士坦丁堡的畫作

    而當時的東羅馬恐怕根本沒想到基督教世界會對自己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入侵,因此其守城的總兵力只有1.5萬人和20艘戰船。而十字軍本身就有1萬多人,威尼斯又出動了差不多1萬海軍,組成了60艘戰船的龐大艦隊,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優勢。十字軍圍城之後,經過幾次交戰,東羅馬軍隊明顯不是對手,篡位的阿萊克修斯三世很快棄城逃跑了。而十字軍則立了阿萊克修斯四世和他父親伊薩克二世為共同皇帝。然後當然就是要錢了,但阿萊克修斯三世在逃跑的時候把東羅馬國庫裡的1000磅黃金和大量財富也捲走了,阿萊克修斯四世這時候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但不拿錢那能打發的了十字軍?阿萊克修斯無奈命令將城內大量古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金銀肖像搗毀,提取金銀作為十字軍的報酬,但即使這樣也只是籌集到了10萬銀馬克。

    歐洲古畫: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

    但這種舉動已經在君士坦丁堡居民當中激起公憤,很快導致暴亂。而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則進城鎮壓加搶劫,走的時候還放了一把大火,導致君士坦丁堡10萬人失去了家園。但即使這樣,傀儡皇帝父子的統治還是沒法維持,兩人也很快先後死亡,其中阿萊克修斯四世還是被髮動反叛的君士坦丁堡人給打死的。儘管十字軍最初的鎮壓受挫,但在軍中教士的鼓動下,十字軍最終還是在公元1204年4月12日完全控制了君士坦丁堡,隨即開始在城中大肆劫掠屠殺。據事後估計,十字軍總共從君士坦丁堡搶走了90萬銀馬克的財富,其中大約20萬給了威尼斯人,50萬由十字軍官方接收,而其它的錢則被十字軍中的騎士們瓜分。

    東羅馬滅亡後拉丁帝國(紫)和尼西亞帝國(粉)對峙形勢

    此後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名為拉丁帝國的傀儡政權,東羅馬宣告滅亡。但一些東羅馬貴族逃到小亞細亞地區建立了多個政權,其中的尼西亞帝國在50多年的臥薪嚐膽之後,在公元1261年成功逆襲,滅亡了拉丁帝國,重建了東羅馬。但經此大劫之後的東羅馬再也沒有恢復到滅亡之前的國力,後來甚至不得不透過和親請求金帳和伊兒兩個蒙古汗國的庇護,但也沒有避免持續衰落的命運,最終在公元1453年再次滅亡。而十字軍在東羅馬持續衰落、最終滅亡的過程中則確確實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做事一百三十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