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木17

    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方法,不過你可能不認可。但最好你能試試。

    學好語文無非是做到精與博這兩個字。該學精的要做到信手拈來。該博的要做到別人提到馬上就知道在哪裡學過。

    今天我只說如何做到精。

    語文和英語都差不多,都是需要記憶的學科。一說到記憶,很多人都想到背。認為只有背才能記住東西。我曾經也背過,在備考大學語文的時候,我把《長恨歌》都背下來。但現在都忘光了。所以,背不是最好的記憶方式。那麼什麼是最好的記憶方式呢?

    我的辦法就是讀。反覆讀,聽起來很傻,是不?但讀才是最科學的記憶方式。為什麼?打個比方,我讓你去外地叫一個人,你和他聊半小時,然後十年之內你不再和他見面。十年後你還認識他嗎?。也許有印象。

    但如果咱們換一種方式,你每年都和他見一面,每次只和他聊三分鐘,十年下來,也是半小時。十年後你會不瞭解他嗎?道理就這麼簡單。

    我一個快六十的老頭,每天早晨到公園朗讀。最近下決心先讀《老子》,一開始每兩天讀一遍。因為還要讀俄語和法語,英語,分配給《老子》的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後來讀老子有癮了。就一口氣讀完,半小時。現在已經堅持快兩個月了。前十章已經能背下來。後面的章節也有能背下來的。只是還不熟練。但想引用就能想起來,我還會讀下去。直到全背下來。這樣記住的東西才記得持久。

    我這個歲數,大腦已經不好使了。腦容量已經減小了,大腦開始萎縮了。你們學生正是大腦最豐滿的時候,記憶力都特別好。只要讀熟了,自然就記住了。

    而背東西一般都是自欺欺人的。因為你總以為自己背過。總給自己一個錯覺:我還記著呢。實際早就忘了。就像前天我問一個學生她是否記得初中某一課的課文,她說她背過,我問題現在還記得嗎,她說不記得了,那是初一下第七單元課文,記現在並不遙遠。但她也忘了。所以,背是個很具有欺騙性的行為。還是多讀吧。

    其它的方法就是上課注意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好筆記,尤其要把筆記經常拿出來看看。好多同學記完筆記從來不看。那不是做無用功嗎?

    我不是教語文的。說的這些也都是個人經歷,可能不專業,看官們如覺不妥,請批評指正。

  • 2 # 一江山

    這個問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經做出了簡練準確的回答,就是那句話:學而時習之。

    語文學不好,無非兩個原因。一是不想學,二是學了掌握不住。問問題的同學主動尋求學好語文的方法,可見是想學好的,那我們就不再探討第一個原因,直接考慮第二個——學了掌握不住。這裡又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學”的問題,一個是怎麼掌握的問題。

    首先,我們該怎麼學習語文。習慣的說法就是做好聽說讀寫。對考試成績關係更大的是讀和寫。讀什麼?讀課文,讀課外書,課文要讀熟,有的篇目還要讀會背。在讀和背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學習語言技巧,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瞭解文章思路,進一步掌握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課文是文章典範,要精讀,讀深讀透;課外書要博覽,擴大閱讀範圍。兩種讀法結合起來,就能把閱讀技巧和寫作範本同時把握住了。所以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警句。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為了寫好作文,除了讀打基礎,還要多寫,上本作文之外,還要寫日記或讀書筆記。這是實打實為寫作文練兵。

    前面說的是怎麼學習語文,現在我們談怎麼掌握。學了的東西掌握不住,就像狗熊掰玉米,忙活半天就剩最後那根玉米棒在手裡,就笑話了。如前文所說,讀課文要精讀,一遍遍地讀;讀課外書要博覽,範圍越廣越好。無論精讀還是博覽,都要堅持,定期溫習,也就是“時習之”,讀一遍兩遍會背了,就以為掌握了,不再讀,過一段時間就忘了,還是掌握不住。所以一定要定期溫習,溫習若干遍才會掌握牢固。博覽的內容也是這樣。比如《紅樓夢》,雖然是課外讀物,卻是考試重點內容,讀過一遍覺得有印象,半月或一個月以後,可能就會淡忘,所以也有一個溫習的問題。你寫的讀書筆記或日記,或語文學習筆記,也要定期溫習,不溫習也會遺忘。這些記下來的東西就是防止遺忘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記下來不溫習,“爛筆頭”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你“記”下來的語文知識、生活瑣事、名言警句、讀書感悟,不溫習就會忘得一乾二淨,你為“記”所下的功夫和耗費的時間就都浪費了。只有溫習的功夫能幫你牢牢掌握。

    所以,要學好語文,學有所得,儘快提高成績,就要踐行孔夫子“學而時習之”的古訓。學,要講究方法,學深學透學廣;還要按時溫習,才能牢固掌握。

  • 3 # 拍客冊

    我們先來分析語文試卷,以吉林省初中語文試卷為例,滿分120分,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理解50分,作文50分,最基礎的題只能佔到20分。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語文得高分,首先要寫好作文,其次要會做閱讀理解題,然後課本以內的基礎知識不能丟分。作文和閱讀理解如何少丟分?那一定要有大量閱讀作為保障才行。保證好課堂學習質量,跟住老師的思路,課後多閱讀,多讀名著。在讀書這方面多說幾句:一、讀名著,現代的古代的國內的國外的都要看。二、選擇紙質書籍,不看網路小說。三、拿一支筆隨時在書上做筆記,喜歡的部分,厭惡的部分,與作者有共鳴的部分,都做出標記,寫出自己看法。四、多看書,隨時看書,有量變才能到質變。大量閱讀可以讓你學會如何用文字表達情感,能積累大量優美的詞句和段落,仔細深入閱讀能讓你和作者引起共鳴,這些不就是寫作文和閱讀理解嗎!作文和閱讀理解少丟分自然就能得高分了。

  • 4 # 趙鑫英語課

    學好語文無非是做到精與博這兩個字。該學精的要做到信手拈來。該博的要做到別人提到馬上就知道在哪裡學過。

    今天我只說如何做到精。

    語文和英語都差不多,都是需要記憶的學科。一說到記憶,很多人都想到背。認為只有背才能記住東西。我曾經也背過,在備考大學語文的時候,我把《長恨歌》都背下來。但現在都忘光了。所以,背不是最好的記憶方式。那麼什麼是最好的記憶方式呢?

    我的辦法就是讀。反覆讀,聽起來很傻,是不?但讀才是最科學的記憶方式。為什麼?打個比方,我讓你去外地叫一個人,你和他聊半小時,然後十年之內你不再和他見面。十年後你還認識他嗎?。也許有印象。

    但如果咱們換一種方式,你每年都和他見一面,每次只和他聊三分鐘,十年下來,也是半小時。十年後你會不瞭解他嗎?道理就這麼簡單。

    我一個快六十的老頭,每天早晨到公園朗讀。最近下決心先讀《老子》,一開始每兩天讀一遍。因為還要讀俄語和法語,英語,分配給《老子》的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後來讀老子有癮了。就一口氣讀完,半小時。現在已經堅持快兩個月了。前十章已經能背下來。後面的章節也有能背下來的。只是還不熟練。但想引用就能想起來,我還會讀下去。直到全背下來。這樣記住的東西才記得持久。

    我這個歲數,大腦已經不好使了。腦容量已經減小了,大腦開始萎縮了。你們學生正是大腦最豐滿的時候,記憶力都特別好。只要讀熟了,自然就記住了。

    而背東西一般都是自欺欺人的。因為你總以為自己背過。總給自己一個錯覺:我還記著呢。實際早就忘了。就像前天我問一個學生她是否記得初中某一課的課文,她說她背過,我問題現在還記得嗎,她說不記得了,那是初一下第七單元課文,記現在並不遙遠。但她也忘了。所以,背是個很具有欺騙性的行為。還是多讀吧。

    其它的方法就是上課注意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好筆記,尤其要把筆記經常拿出來看看。好多同學記完筆記從來不看。那不是做無用功嗎?

  • 5 # 張旭語文

    由於語文是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特點,所以,學習語文與學習其它課程就有本質上的不同。

    這麼說吧,你學會了一個數學公式,聽懂了老師講的例題,下次碰到類似的題,只要運用記住的數學公式,就能解答這道題。你記住了歷史中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結果、教訓,以後遇到相關的題目,就能運用記憶內容完成試題。

    語文呢?你記住了某篇課文的寫作手法、主題、人物性格特徵,但是你拿記住了的東西去回答試卷中的另一篇文章設定的相似題目時,卻大相徑庭。所以語文有它本身的獨特性。

    語文的獨特性就在於它是靠日積月累來完成能力提升的,而且過程緩慢。

    既然如此,我們怎樣才能提高語文成績呢?

    提高語文成績是針對考試而言的。考試的試題有一定的穩定模式,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試題。這樣說來,它就具備了規律性,因此,分析、掌握試題的規律性,我們就有了提高語文成績的方法。

    下面我們以2018年和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全國卷2)詩歌鑑賞和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2018)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節選)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是一項是(3分)

    A.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草書作品,並回顧它的創作過程。

    B.詩人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借書法創作抒發心中鬱悶。

    C.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場上的戰士,氣吞山河,勢不可擋。

    D.詩人豪情勃發,他在硯臺中摩出的濃黑墨汁,也對映著燭光縱橫飛濺。

    15.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各有什麼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魚我所欲也》中說,雖然一點食物即可關乎生死,但若“ ——” 飢餓的路人也不會接受;若“—— ”,即使是乞丐也會拒絕。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兩句寫昔日的琵琶女身價很高引來了眾多紈絝子弟的追捧。

    (3)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2019)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瑰。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思。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藉真才實學透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願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15.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作用?(6分)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阿房宮佔地極廣且極為高大,以表現其雄壯之美。

    (3)蘇軾在《赤壁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

    首先,我們對兩年的試題做題型模式的比較,以得出試題的模式特徵。

    (一)古代詩歌閱讀試題的模式特徵

    (1)題型模式

    *共設定兩道試題,一道是客觀題(選擇題),一道是主觀題(分析陳述題)。

    (2)試題模式特徵

    *客觀試題——有四個選項。

    *主觀試題——是陳述分析題。

    (二)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的模式特徵。

    (1)試題設定的模式特徵

    *試題有三個小題,每題有兩空,一空一分。

    (2)試題模式特徵

    *填空。

    我們透過比較分析,就得出了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填空的試題模式特徵,即詩歌閱讀試題的模式是——客觀與主觀試題相互搭配;名篇名句填空的模式是——兩句連填和一句單填交替出現。

    其次,我們對兩年試題的題幹作分析,以得出答題模式特徵。

    (一)古代詩歌閱讀試題的答題模式特徵

    (1)客觀題的答題模式特徵

    *題幹分析:題幹中包含了“賞析"、"理解”、"分析”和"不正確"四個核心詞。

    “理解”針對的是詩歌內容。

    “分析”針對的是寫作手法和思想情感。

    “賞析”實際上是理解和分析的合稱。

    “不正確”告訴我們有三個選項是正確的。

    *答題模式特徵——四選一的單選。

    (2)主觀試題的答題模式特徵

    *題幹分析:O8年試題題幹中有“酒”、“作用”和“簡要分析”三個核心詞。

    “酒”告訴我們是詞語運用理解。

    “作用”是指這個詞的好處是什麼。

    “簡要分析”是說要結合詩句作答,答案不能過長,百字左右即可。

    O9年試題題幹中有“場景”、“直抒胸臆”、“寫法”、“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作用”幾個核心詞。

    “場景”是說你要找的詩句是寫景的。

    “直抒胸臆”和“寫法”針對的是寫作手法。

    “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是說要從兩方面分條作答,一條針對思想感情,一條針對寫作手法。

    “作用”是指它們的好處。

    *答題模式特徵——分析陣述。

    現在我們知道,詩歌閱讀試題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抓核心詞語,並對核心詞語做出分析,清楚它們的含義和範圍,就能有針對性地判斷選擇和組織語言陳述了。

    (二)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的答題模式

    *題幹分析:題幹中有“補寫”一個核心詞,意思是空缺的前後有確定“補寫”的範圍,要依據它來完成補寫。

    *答題模式特徵——記憶默寫。

    第三,確定我們要學習什麼。

    (一)古代詩歌閱讀試題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需要學習詩歌的內容理解、詞語運用、寫作手法運用和思想情感表達四個方面的內容。

    詩歌的內容理解要學會對詩歌的散文化處理(就是翻譯)。

    詞語運用要記住一些常用的評價詞語運用的詞語,比如形象、生動、呈現、真切等等。

    寫作手法要記住並理解古代詩歌常用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比喻、對化、誇張、襯托……

    思想情感要記住並理解古代詩歌常用來評價的詞語,比如壯志難酬、懷才不遇、愁悵、鬱悶、懷念古鄉和親人、孤獨、惆悵……

    (二)名篇名句默寫試題

    *我們需要記憶並會默寫《教學大綱》規定的六十四篇古代詩文背誦篇目中的詩文,以每篇中的名句為主,還要清楚它前後詩文的意思是什麼。

    [特別提醒]:錯一個字,少一個字,多一個字,此空不得分。

    第四,明白我們怎麼答題。

    (1)選擇題

    *採用排除法,要抓住選項中的核心詞,然後在相應的詩句中評判是否正確。

    例如08年的A項,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草書作品,並回顧它的創作過程。

    *首先要確定選項中的核心詞。選項中有“觀看”、“草書”、“回顧”、“創作過程”幾個核心詞。

    *其次要找到相應的詩句。根據選擇內容,A項相應的詩句是“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第三要對比核心詞使用是否正確。“觀看”對應的是詩句中的“端”字,是正確的。“草書”詩歌題目告訴了我們。“回顧”的意思“端”字包含了。“創作過程”即“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所以,判斷A項是正確的。

    按照這樣的方式對四個選擇依次進行比較、排除,就能準確地找到正確答案。

    (2)客觀題

    *首先依據題乾的核心詞確定答題針對的物件。

    *其次明白答題的思路。按照慣用的語言組織形式答題。

    *例如O8年的試題。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各有什麼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題幹中的核心詞是“酒”、“作用”和“簡要分析”。“酒”告訴我們是詞語運用理解。“作用”是指這個詞的好處是什麼。“簡要分析”是說要結合詩句作答,答案不能過長,百字左右即可。其答題物件是“詞語運用”。

    *“詞語運用”的答題思路通常是:解釋詞語(按詞語常見與否確定是否解詞)十使用的手法(按是否運用了手法確定是否回答)十詞語的陳述物件的特徵十好處。

    [答題]

    第一個酒字(沒必要解詞)詩人把它比喻成戰場上的旗鼓(使用的手法),再現了喝酒時的情緒和氣勢(陳述物件的特徵),起到了託襯氣氛的作用(好處)。

    第二個酒字運用比喻的手法(使用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完成作品後的心滿意足,躊躇滿志(陳述物件的特徵),使詩人當時的心理狀態躍然紙上(好處)。

    我們透過不斷積累不同題乾的答題方式,就能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試題,尤其是積累常見核心詞的意義和思考方向,以及語言組織模式。在平時的訓練中熟練地運用它們,考試的時候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持別提醒]:選擇題的三個正確選項既能幫助我們讀懂詩歌,又能幫助我們解答客觀題。考試時務必重視。

  • 6 # 仁君

    重視閱讀多讀書。特別是小學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任務相對來說要輕鬆一些,空餘時間多一些,就要利用空閒時間多9他都會借三本書回來(每次書店最多隻借給三本書),吃飯的時候在看,坐在床上也在看,一直到他小學讀完後,孩子說縣城裡幾家書店已經沒有他喜歡看的書了,我就去省城的圖書批發市場或者網上給他買書,透過大量的閱讀,孩子積累比較厚實了。六年級時,在一次郵政局辦的徵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獎給了一副羽毛球拍,孩子高興的不得了,因為他剛好喜歡打羽毛球。初中以後,隨著課業增多,看課外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上高中了,孩子幾次跟我說,他覺得語文課也就沒有多下功夫學,時間都排給數理化了,但每次滿分150分,他也能拿130左右,高考時他的語文成績是136分,也算不錯了。這與孩子在小學時的大量的閱讀是分不開的。

    重視積累,多看多記多寫。看到好的字、詞、句、段摘錄下來,多讀一讀,記一記,寫一寫,再加以積累應用,久而久之,你的字詞功底就會逐漸深厚,語文成績也會水漲船高。

    要有信心努力堅持。語文成績的提高是所有學科中見效最慢的(辦輔導班的輔導語文的很少就是這個原因),你一定要有信心堅持住,一旦語文成績提上去了,也是最不容易滑下來的。

    必須把語文成績提上去。得語文者得天下。按照中考和高考改革要求,語文的總分會增加,各科題目的閱讀量也會增大,不學好語文能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節送禮物和沒有送禮物的,老師會不會區別對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