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石匠秦人

    祭祖文化是傳統文化之祖。是古人對太自然之恩賜的感激之心,包括租先在內,應該給以感射,感激,實際是一種情感回報

  • 2 # 張紅偉書畫篆刻創作室

    在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僅次於祭天。《史記。禮書》中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報答天地覆載之德,而祭祀祖先,則是在盡孝道,感謝賜予生命之恩。祭祀這個社會習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祭祖的孝道文化。華人相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人來源於物,物來源於天地。由於自然界給了我們衣食,祖先給了我們生命,所以要報本答恩,報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為了發揚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禮記。坊記》說:“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祭祖的教化文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祭祖的內涵逐漸演變為紀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豐功偉績,成為聖賢崇拜的文化價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祭祀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孝思,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論語》裡面講:“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個仁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仁愛的仁,仁孝,孝是仁之本;一個是做人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兩個說法都很好,沒有這個根本,就好像樹木沒了根,很快就枯萎了,水沒有源頭,很快就枯竭了,他的福報不可能綿長,所以祀祭是為了養我們仁厚之心。透過祭祀我們會念念追憶祖德、父母的養育之恩,讓我們一生能在聖賢的引領、教誨中堅持不懈地圓滿孝道。同時又給我們的孩子積德、培福,這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華人人心厚道,就是因為有這種仁孝,仁孝之心可以在祭祀活動中培養。

    祭祖這一社會習俗負載了十分豐厚的精神內涵,聯絡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諸多範疇,經過千百年間無數代際的傳承,已經作為一種精神和感情的遺傳基因,作用於這個民族的精神發育過程。 炎帝、黃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當年,毛澤東就提倡祭祖,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開始,日本侵略我們,當時中國戰亂,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就在這一年的清明節,毛澤東親自撰寫了祭黃帝文,然後特別委派代表,去祭祀黃帝,祭奠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前八句這樣說到:“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毛澤東透過祭文深深懷念我們的始祖,我們能建立新中國,也是祖德的庇廕,祭祀是孝道的體現,是幫助我們寄孝思,敦人倫,繼續保持我們的孝德,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我們每個家庭的優秀傳統,應該發揚光大,這就是孝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這個“誠”字非常重要,“誠”是講心地,“祀”是形式要隆重而莊嚴,當然內心更重要。形式是要因地制宜,環境能不能夠做到,但是內心的誠意是不能沒有的。

    中華萬姓宗祠為萬姓服務,透過祭祀先祖承德立志,做炎黃好子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3 # 雲隱追夢

    同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鬼魂崇拜一樣,祖先崇拜也是中國古代先民所信奉的一種原始宗教形式,它“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礎上,由生殖崇拜的傳宗接代意識,加上圖騰崇拜的氏族尋根意識和後期的男性家族觀念,而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在鬼魂觀念產生以前,原始人是不會祭祀、崇拜任何祖先的。在鬼魂觀念產生以後,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的作用的日益顯著以及氏族組織的發展逐漸趨於嚴密,氏族首領的地位和作用對於一個氏族或部落的興旺發達越來越重要;在其死後,他們的氏族或部落便會懷念他們,並認為他們的神靈仍在自己的左右。

    久而久之,在先民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氏族祖先的鬼魂或神靈能在冥冥之中影響乃至支配氏族的一切事情,諸如戰爭、狩獵、豐收、人口繁衍、生老病死等。因此,不僅當氏族發生重大事件或面臨各種災難時,他們要透過各種各樣形式的祭祀、膜拜祖先,祈求祖先神靈的庇佑;即使是在正常時期,出於對氏族首領或長者的懷念和敬畏,他們也要定時供奉衣食,祭享祖先的神靈。也就是說,對祖先的崇拜是對首領崇拜的自然延續,在這崇拜中既有對祖先靈魂的敬畏之情,更包含著對他們生前權威的肯定和對傳統規章、習俗的認可。“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獲得一個可以信賴的權威和依之行動的價值框架,是人類需要信仰的主要原因”。“既然要求福於祖先,祭享也就不敢怠慢。這樣一代一代地承傳下來,祖先崇拜就自發地產生了。”

    由此可見,所謂祖先崇拜就是崇拜亡故的祖先,包括家長、氏族始祖、部族始祖(或部落酋長)以及民族祖先,希望他們的靈魂能升入神位,成為部落、氏族或家庭的保護神。

    祖先崇拜是溝通原始信仰和後世宗教的一種崇拜方式,它不僅存在於史前時期,而且存在於文明社會的各個發展階段。但作為原始信仰的祖先崇拜,同作為後世宗教組成部分的祖先崇拜,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早期祖先崇拜的物件是直觀的、個別的、多神的、單純的,往往是同氏族生存直接有關的事物,例如代表氏族來源的女始祖和代表氏族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男性文化英雄;早期祖先崇拜的物件不具有至高無上的神聖行為,它往往只被一個氏族或部落所尊崇,它的神靈作用也只涉及平時家長、族長的職權範圍;早期祖先崇拜的物件在生前和死後沒有實質性的地位差別,他們常常在作為人和作為神這兩種身份之間往返轉化;它們之間不像宗教神譜那樣構成嚴密的等級關係,人們對他們的崇拜,也不具備規範的禮儀。

    在承認神靈的存在或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這一點上,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有相通之處。但它和自然崇拜有兩個重大差異:“一、它不再把自然物當作信仰物件,而是把人本身當作信仰物件;二、它不再以簡單的靈性觀念為存在條件,而是以靈魂觀念、鬼魂觀念這些複雜的靈魂觀念為存在條件。”

    祖先崇拜與圖騰崇拜也存在著差異。在圖騰崇拜階段,人類即已產生了最早的集團先的觀念。但人們在確認祖先的時候,卻把動植物以及其他自然物當作了物件。也就是說,“當人們確認氏族來源於自然物時,便是圖騰崇拜,當人們確認氏族本原在人類自身並且認為族靈可以保護子孫後代時,便是祖先崇拜。”同時,當祖先崇拜作為生殖崇拜的一種形態而與圖騰崇拜相通的時候,它也表現了同圖騰崇拜的差別。它既代表了人類對於生殖活動的新認識,不再將其看作是以動物為主角的活動,而看作是人本身的活動;也代表了對於血緣關係的新的認識,對於血緣關係的生理繼承的重視已轉變成對親緣關係的持續性即文化繼承的重視。“它標誌著自然神時代、獸神時代的衰落和人神時代的誕生。”

    祖先崇拜與鬼神崇拜的不同之處則更為明顯。在原始社會里,只有先產生對鬼魂的崇拜,然後才能產生對祖先的崇拜。在先民看來,靈魂與鬼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靈魂是經常與肉體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在做夢或人體不適如生病時才會脫離肉體;這種靈魂,因不像其他鬼神一樣有作崇或幫助人們的能力,因此並不是先民的崇拜物件。而鬼魂則是與肉體相脫離的,有其獨特的生活世界。鬼魂之所以會被崇拜,方面是因為當時生產力極其低下,自然環境十分險惡,先民們由於生活上無保障,因而需要尋找依靠的物件;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族人死後,其鬼魂仍與部落有割捨不斷的聯絡,這些鬼魂仍在關注著部落或家庭成員的行動甚至暗中參與這些行動,有的則認為活人的行動要對死者負某些責任。因此,先民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習慣:如果部落遇到困難,或有重大的事情,就會祈求死去的部落成員的鬼魂的幫助;事情順利完成之後還會透過種種祭祀對它們報以酬謝。

    鬼魂崇拜的文化遺蹟十分豐富。如1933年中國考古學者發掘周口店山頂洞遺址時,就曾發現三具完整的人類頭骨和一部分軀幹骨,軀幹骨之下,撒有紅色赤鐵礦粉粒。“無可置疑,這既是一種‘飾終’的風俗萌芽,另一方面又表示死者紅色的血永遠存在,也就是讓死者的靈魂水遠依附其遺體。”可以說,這正是原始人鬼魂意識的遺存。又如商代的青銅器裝飾,以饕餮組合造型為中心,以動物紋為主體裝飾,正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原始圖騰崇拜意識融入商人尚鬼及祖先崇拜觀念而形成的。

    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發展。在鬼魂觀念產生以前,先民對祖先和氏族的死者是不會加以崇拜的。雖然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的物件都是死人的靈魂,但是二者卻又有著重大的區別:祖先崇拜的鬼魂與崇拜者有親族血緣關係,一般都是被當作善靈來崇拜的;而鬼魂崇拜的物件,大多是當作惡靈或不可提摸的物件來崇拜,因此在崇拜的動機和祭禮上常顯出很大的不同。祖先崇拜的鬼魂是固定的、長期的,其祭祀一般是比較隆重的。而鬼魂崇拜的具體物件大多是不固定的、一時性的,或被認為受其作祟需要加以撫慰、討好時才加以祭祀。也有的學者認為,鬼魂崇拜與血統因緣觀念聯絡起來以後,就發展成為祖先崇拜。人若正常死亡,則死後其靈魂成為善鬼,發展為祖先崇拜;若非正常死亡,則死後其靈魂成為惡鬼,發展為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的盛行,除需鬼魂觀念的基礎以外,還要有血統因緣觀念的產生和受到重視。隨著祖先崇拜的發展,“人們還把某些歷史人物加以神化,用宗教活動來歌功頌德,祈求保護”。這種祖先崇拜的觀點,經久不衰,哪怕到現代社會,依舊有很多古老的村落存在祖先崇拜的行為。

  • 4 # 藝術公報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種鬼神二類。祭祀乃起源於遠古時期,古人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所以他們十分崇敬鬼神。他們把鬼神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類,且以人鬼-祖先為祭拜的主要物件。他們認為祖先雖然過世了,靈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禍、賜福與子孫,因此他們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在歷史演變程序中,很多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2]嶺南一帶重視傳統習俗,祭祖習俗至今仍盛行。中國數千年來承襲了祭祖的傳統,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到現今,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禮俗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絃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過去,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宗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年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龕面前擺起美酒佳餚,進行拜祭。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裡舉行。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裡,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先將香爐、香筒、燭臺 (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裡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開啟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擺掛好後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這些供品一直襬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輩們跪下磕頭,嘴裡還要說“xx(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裡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裡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清明祭祖

    在清明掃墓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報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線的精神臍帶,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聖。“追遠”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人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體與時代的歷史位置。在崇拜“新”與“未來”的今天,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人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鬥乃是人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

    華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誰都清楚,祭奠的酒饌“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們卻相信親人、先祖能夠領受人們的情意與祭奠,這種莊重的儀式是一種情感的、詩意的、道德意義上的真實。“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4],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人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

    中元祭祖

    祭祖在中元節,也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1]

    重陽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重陽節之時,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祭祖活動。不過,這些祭祖活動也會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5]重陽祭祖廣東俗語稱為“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參加。重陽節的拜祭,是出於作物收成後,祭謝祖先恩德,並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氣氛是輕鬆愉悅的,不會有“行人慾斷魂”般的哀傷。掃墓祭祖有很多規矩講究,先拜大眾祖公,然後依次拜分房祖公,最後才各家拜自家先人。全村族人,不管是否遷出分居,都一起共同拜祭太祖公。

    祭祖儀式表現了苗族人民對祖先的敬重、懷念和希冀,同時透過對祖宗三代縱向和橫向的追溯,加深了同宗內部的感情,增強了凝聚力。

    華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透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1]華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2]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 5 # 秦川文人

    祭祖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

    如何產生的?

    由此開始,逐漸的祭拜祖宗,祭拜祖師,祭拜先人的行為就慢慢流傳開來。

    這就是祭祖文化的開始。

  • 6 # 風過無痕攝有痕

    祭祖文化的產生,在我看來,最初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從迷信鬼神到膜拜男性生殖。上古時代人們迷信鬼神,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認識水平也相應提高。人類在迷信鬼神的同時,也開始對自身的重視,表現為最初的崇拜女性到對男性和男性生殖器官的膜拜。甲骨文的“且”、“祖”兩字作為雄性生殖器型,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從男性生殖崇拜到敬畏祖宗。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仰韶文化後期,男性生殖崇拜佔據了主導地位。“且”代表雄性生殖器形,這是初民生殖崇拜的體現,後代靈牌、墓碑的樣子都是“且”的遺形。“且”是“祖”的本字。人類靠生殖繁衍,加上“示”,表示祭祀祖先。古人最初是以“石祖”或“木祖”表示故去的先人而置於廟堂來祭祀。於是由“祖者,且也”演變成了“祖,始廟也”的一種文化習俗。

    從敬畏祖宗到祭祖文化的產生。敬畏祖宗到祭祖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種信仰和文化自覺來維護,也是家文化的情懷。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畏就是敬的意思,這畏天命,就是敬重宗教信仰或者宗教哲學;畏大人,就是敬重自己的父母、長輩、祖宗以及有道德學問的人;畏聖人之言,就是要敬重聖人的教誨,那些諸如《論語》、《四書》之類聖賢書中的傳世格言。

    從對祖宗的敬畏到祭祖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保持生命相傳的態度,也是後輩人自覺將內心置於行善避惡中而生髮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源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進位制數140轉換成無符號二進位制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