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的確,司馬懿的子孫大多都是英才翹楚,為什麼說是“大多”而非所有呢?正史野史大多隻提到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以及建立晉朝的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其實,司馬懿與原配夫人張春華一共生有三子,還有一位末子叫司馬乾。這司馬乾,由於父兄長年征戰在外,疏於管教,道德教化缺失,是個不成器的敗家子。某次,連婦女的屍體都被這荒淫無德的司馬乾給幹了。所以,司馬師死,傳位於弟司馬昭,司馬昭後來卻並不可能傳位於這樣一個弟弟,而只好傳位於自已的兒子司馬炎了。

    從這裡,就折射出了為什麼司馬懿的子孫們強於諸葛亮的子孫們的答案了~

    司馬懿每逢軍伍征戰,國事會商,必帶司馬長次二子同行同參,自司馬長次兄弟年及弱冠,便已出仕並追隨父親司馬懿鞍前馬後,耳聞目染,長年秉承父親的耳提面命,言傳身教,歷煉凡三十餘年,所以成材成精。

    而諸葛亮呢?也有三子,分別為兄長諸葛謹過繼給他的長子諸葛喬,嫡出子諸葛瞻,諸葛懷。諸葛亮長年征戰在外,營中幾曾有諸葛亮後人跟隨歷煉或同行同參的?沒有!這就是言傳身教的歷煉與否之別!所以,諸葛亮之後均缺乏實際歷煉與作為一個優秀政治家,軍事家的父親的薰陶管教,不得其父之要。諸葛喬雖憑父蔭官拜翊武將軍(雜號將軍),卻無甚建樹;諸葛瞻17歲即入朝當了駙馬,雖有膽勇,卻無大才,最後拼死於戰陣之中;末子諸葛懷更是自知無才,自願回鄉下務農。所以諸葛亮之後皆庸才也。

    從中比較,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有一位優秀的父親,還需要父親給予良好的薰陶和歷煉,才不負此天然良師。反之若疏於管教培養,則難以成就大才也。

  • 2 # 南虢先生

    世襲是古代中國最腐朽的模式之一。無數事實早已證明,世襲既不能強國,也不能強家。

    其實諸葛亮智慧的體現之一是自家不搞世襲。兒子強怎樣?孫子強怎樣?最終都會沒落的,還不如把舞臺讓給有德有能眾望所歸者表演!也可以說人各有志,成才的道路各種各樣,難道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就不是才能?!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今人是不是把成才的概念定得太窄了?!如果按這個標準,今人有多少成才的?!又有什麼資格批評諸葛亮父子?!

    所以諸葛亮既不培養諸葛均,也不培養諸葛喬。諸葛亮沒時,諸葛瞻才八歲,所以即使諸葛亮想培養,也是不可能的。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把所學封存起來,非要等兒子長大來繼承,而是傳給了姜維。至於兒子,長大後他愛幹啥就幹啥,只要道德高尚、遵紀守法就行。

    諸葛亮的廉潔奉公,不奢侈腐化,不治產業,不搞世襲,恰恰成了諸葛家族的救命稻草,除了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沒於王事之外,其餘都能在蜀國滅亡之後倖存下來,然後平平靜靜地繁衍生息。

    娶妻當娶諸葛氏,嫁女當嫁諸葛家。一代賢媳婦,世代好兒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3 # 江湖夜雨不關情

    這話說得絕對,我們透過史料可以比較,先說諸葛亮吧,其後人有諸葛喬(諸葛謹兒子、過繼給諸葛亮,諸葛亮對他管教很嚴,曾官至翊武將軍、附馬都尉。二十五歲病死,其子諸葛攀後因諸葛謹滿門抄斬又回其家。)、諸葛瞻八歲時父親病死,十七歲娶劉禪女兒成為附馬都尉,後官至軍師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掌尚書檯事務,後鄧艾伐蜀時與其子諸葛尙一起戰死,獨留其子諸葛京,後擔任眉縣縣令直至江州剌史,此後史志再無記載,據說今天浙江蘭溪、建德、龍游一帶一部分人自稱諸營亮後裔,有待考證。

    再說司馬懿,其兒子有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倫等,經過幾代經營,直至公元266年其孫司馬炎發動政變逼魏帝曹奐禪位,建立西晉,後傳司馬衷(傻子皇帝)、司馬熾、司馬鄴,(後兩人均無善終。);司馬睿建立東晉後共傳十一帝后滅亡。後人幾被劉裕殺光,此後再無記載。

    司馬氏家族建立西晉後,政治腐朽幾使漢人滅族,子孫為人奴隸,可以說是民族罪人。說比諸葛亮後人優秀有點言過其實。

  • 4 # 四川江山笑

    從為國主政時間先後看,諸葛亮年輕時就扛上興漢重任,自然疏於後代培養。而司馬懿中年扛鼎,從時間和精力上都確保了家、國兩不誤。

  • 5 # 會飛的風箏

    這話說得絕對,我們透過史料可以比較,先說諸葛亮吧,其後人有諸葛喬(諸葛謹兒子、過繼給諸葛亮,諸葛亮對他管教很嚴,曾官至翊武將軍、附馬都尉。二十五歲病死,其子諸葛攀後因諸葛謹滿門抄斬又回其家。)、諸葛瞻八歲時父親病死,十七歲娶劉禪女兒成為附馬都尉,後官至軍師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掌尚書檯事務,後鄧艾伐蜀時與其子諸葛尙一起戰死,獨留其子諸葛京,後擔任眉縣縣令直至江州剌史,此後史志再無記載,據說今天浙江蘭溪、建德、龍游一帶一部分人自稱諸營亮後裔,有待考證。

    再說司馬懿,其兒子有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倫等,經過幾代經營,直至公元266年其孫司馬炎發動政變逼魏帝曹奐禪位,建立西晉,後傳司馬衷(傻子皇帝)、司馬熾、司馬鄴,(後兩人均無善終。);司馬睿建立東晉後共傳十一帝后滅亡。後人幾被劉裕殺光,此後再無記載。

    司馬氏家族建立西晉後,政治腐朽幾使漢人滅族,子孫為人奴隸,可以說是民族罪人。說比諸葛亮後人優秀有點言過其實。

  • 6 # 老實人86011996

    司馬懿家族全是世間最為卑鄙無恥之徒,雖短期為帝,直至後人豬狗不如,被劉裕奪權斬盡殺絕,反觀孔明,幾千年來一直是為人之楷模,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司馬懿的兒子們都是人中龍鳳,而諸葛亮的兒子卻是碌碌庸才,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這裡試著分析一下。

    (司馬懿父子劇照)

    第一,司馬懿的兒子得到了鍛鍊,諸葛亮的兒子沒有。

    其實,無論是諸葛亮的兒子,還是司馬懿的兒子,由於父親是高官,他們也很早就在朝中擔任了重要職務。

    但是,擔任了職務,並不意味著得到了鍛鍊。鍛鍊必須是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才有效果。

    諸葛亮在蜀國的威望很高,同時,所有的人都極力巴結他。因此,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蜀國受到了特別的優待,從小就受到特別的照顧。這也讓他自己從小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就算後來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瞻依然獲得一致的讚揚。以至於當時朝廷中如果出個什麼好的政策,大家都不會說是蔣琬、費禕、董允這些人乾的,而說是諸葛瞻乾的。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起來的諸葛瞻,能得到什麼鍛鍊呢?

    (曹丕劇照)

    司馬懿的兒子們就完全不同。魏華人才濟濟,這使得司馬懿一開始走上仕途,就步履維艱,小心謹慎。有人疑問,曹操其實很提防司馬懿,說他有“狼顧之相”,說他不會甘於“久居人下”,但為什麼卻殺了楊修,把司馬懿留下來呢?其實,這與司馬懿小心謹慎不無關係。最終他的小心謹慎起到了效果,獲得曹丕和曹睿的高度信任,走上了高位。

    可以說,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司馬懿的兒子們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還不僅如此,當曹睿去世曹芳繼位後,曹爽想獨掌大權,不斷整治司馬懿。最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反戈一擊打敗曹爽。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的兒子們一直是參與其中的,他們的心智和毅力,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後來,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政治環境其實並沒有因此好轉,不斷有人挑戰他們,要造反,要把他們搞下臺。而且輿論對他們也不利。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輿論不利的表現。可以說,一直到司馬炎奪取江山後,司馬家族才算有了一點平安日子。

    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顯然是很鍛鍊人的。

    (諸葛亮和兒子們)

    第二,司馬懿和諸葛亮對兒子的教育內容有很大不同。

    諸葛亮教育兒子諸葛瞻什麼呢?雖然平常他怎麼教育的,我們並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去世前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得出答案。《誡子書》上一開始就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是要教兒子做一個“君子”。做一個“君子”,當然非常重要。古代計程車大夫一直追求的,就是要做一個“君子”。而諸葛亮也因為做了“君子”,所以他執政的時候,大臣們擁護他,皇帝劉禪信任他。

    但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諸葛亮是在具有突出超絕的才能,有了絕對穩固的地位以後,才追求做“君子”的。在沒有這一切之前,他的人生追求是“自比於管仲、樂毅”,這兩個人都是輔國的大才,並不是所謂的“君子”。而處在多事之秋的蜀國,需要的也是大才,而不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君子。

    所以說,諸葛亮當時的教育內容,對諸葛瞻的成長是不利的。

    司馬懿就不同了。司馬懿教育兒子們要學會藏鋒,要學會裝,要大智若愚。心中的想法,絕對不能輕易地暴露出來。做事情要穩重,不要輕易做決定,一旦做出了決定,又必須快準很。可以說,司馬懿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兒子們做了一個虛偽的“小人”。

    但是,在危機四伏的魏國政壇,要能夠處理好各種矛盾,要能夠在各種勢力的角逐和拼殺中脫穎而出,做一個“小人”,顯然是最恰當的,顯然才是能夠笑到最後的。

    當然了,我們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並不是說諸葛亮的《誡子書》不好,並不是說做“小人”比做“君子”好。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顯然司馬懿的教育更成功。

    (參考資料:《三國志》《誡子書》)

  • 8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是很好的問題。對於我們今天的子女教育來說,提供了很好的示意。

    最好二三十歲把娃生了,最好不要為了事業晚生孩子;

    劉備集團中的關鍵人物,劉備、諸葛亮,或許由於長期在外征戰,造人都比較晚。

    諸葛亮為例,諸葛瞻出生的時候,諸葛亮都已經46歲了。在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7歲!小學1年級,可以開始接受教育的年齡!

    也就是說,諸葛亮幾乎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兒子進行合適的培養和教育。

    而司馬懿呢,由於出道比較晚,早期把該乾的活都幹了。29歲時,司馬師出生,32歲時,司馬昭就出生了。

    而由於司馬懿早期,擔任的都是比較穩定的工作,很少四處出差。基本上可以對兒子進行合適的言傳身教。

    而在司馬懿開始承擔起在外征戰的任務時,司馬師和司馬昭也都開始成人。

    因此,司馬師和司馬昭得到的是:幼年時期全國最好的學位和家庭教育,少年時期,全國頂尖的師父帶路!

    司馬師兄弟,伴隨著自己的父親,在戰火中錘鍊出自己

    古代忌諱廢長立幼,除了宗法制度的約束,恐怕也在於古人壽命一般不很長,如果幼子繼承,難免出現大權旁落的風險。

    悲劇的諸葛喬:最好給孩子合適的成長任務,慢慢升級

    如果確實沒辦法,早期比較窮,不想湊合著過。也應該給孩子適當的成長空間,不應該一上來就給孩子不勝任的任務。

    劉備、諸葛亮,都是這方面出了一點問題。

    劉備,早年收了義子劉封,諸葛亮,早年也過繼了諸葛喬。從早期的表現看,兩位義子的才幹都很不錯,完全可以支撐起家族的未來。

    如果說,劉備執意讓劉禪繼位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諸葛喬的遭遇就多少有點不合適了。

    畢竟,劉備要傳承的帝位。如果讓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繼承,確實很容易造成混亂,甚至失去一直以來的“漢室基業”名分。

    而諸葛亮呢?諸葛喬原本就是諸葛家的骨肉。既然過繼了,就是自己的孩子。而且,諸葛喬本身的表現還算不錯。世人一般評價是“諸葛喬的才幹比不上他的哥哥(諸葛恪),但是性格比諸葛瑾要好很多”。

    如果諸葛喬可以一直以繼承人的身份跟隨諸葛亮,那麼,最後又何至於讓年輕的諸葛瞻來救蜀國

    因此,如果諸葛喬能夠一直穩步發展的話,將來在蜀漢發揮作用,很可能比諸葛瞻要好!

    可是,諸葛喬卻謎一般的在25歲死於漢中。就在諸葛瞻出生以後1年的時間。這個時間點,確實讓人浮想聯翩。

    缺乏戰陣歷練的諸葛瞻,一出征,就承擔著蜀國的生死命運。這是不合理的

    當完全沒有受過歷練的劉禪,開始接手蜀漢皇帝的職位;當少經戰場的諸葛瞻,開始承擔起決定蜀漢生死的軍事任務時,蜀國的國運,也如深秋的花朵一般,無可奈何地凋落了。

    很多家長,儘管一直陪伴著孩子,可是從小就不讓孩子獨立面對自己的問題。直到自己60多歲退休了,30多歲的孩子一開始就要獨立面對各種問題時,瞬間就垮了!戒之!讓孩子不斷練級,不斷成長,孩子最後,才會成為參天大樹!

  • 9 # 鄧海春

    很多地方都掛著“寧靜致遠”的書法作品,其實它的原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可是被諸葛亮悉心培養的兒子在蜀漢後期卻好像沒有什麼作為,甚至有人說,諸葛亮的兒子是庸才,事實真是這樣嗎?

    諸葛亮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喬和次子諸葛瞻。其中,諸葛喬並不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他其實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次子,諸葛亮因為沒有子嗣,就向兄長諸葛瑾請求,把孩子過繼給自己。諸葛喬成為諸葛亮的義子後不久,諸葛亮就有了親生骨肉,也就是諸葛瞻。

    諸葛喬雖然只是義子,但還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認真栽培。諸葛亮讓他當了駙馬都尉,並帶他到漢中,讓他“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除此之外,還經常給他的生父諸葛瑾寫信匯報他的近況。遺憾的是,建興元年(223),諸葛喬不幸病篤,他的孩子諸葛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不過諸葛瑾的孩子諸葛恪死後,諸葛瑾這一脈沒了後代,於是諸葛攀又變回了諸葛瑾的孫子,不過他也英年早逝。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亮曾在給諸葛瑾的書信裡說他:“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他從小就才智過人,不過諸葛亮認為他難成大器。蜀地的人們都愛戴諸葛亮,於是愛屋及烏,每當朝廷有明智的政策,百姓們就口口相傳:“葛侯之所為也。”把功勞都加到諸葛瞻的身上。所以陳壽評價諸葛瞻為“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到了鄧艾偷渡陰平道,拿下江油,向成都進發時,諸葛瞻正鎮守涪城。他接到傳令報告後,立刻整頓兵馬,在綿竹列陣等待鄧艾。大戰前夕,鄧艾派來使者,許諾諸葛瞻如果投降,就能被封為琅琊王。面對王位的誘惑,諸葛瞻不為所動,而是怒斬來使,誓要與蜀漢共存亡。

    交戰剛開始,諸葛瞻成功阻擋了鄧艾軍的幾次進攻。不過,當鄧艾大罵將領,並以死命令要挾後,鄧艾大軍一鼓作氣,將諸葛瞻帶領的守軍擊潰,諸葛瞻也死在沙場。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眼見敗局已定,悲痛地說:“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說完,便衝進敵陣,慷慨赴死,何其壯烈。他的小兒子諸葛京則隨著劉禪去了洛陽不提。

    後人幹寶評論諸葛瞻說:“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他雖然沒有父親那樣殊絕於人的才智,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但他沒有背叛國家,沒有辜負君王,貫徹了父親的志向,盡忠盡孝,已經十分難能可貴了。

    有人說諸葛瞻是庸才,他確實沒有超凡的才能,但他仍然是位重臣良將。諸葛亮並沒有教給兒子太多韜略,但告訴了他該怎麼做人,而諸葛瞻雖然稍顯平庸,但品行高潔,值得稱頌。而諸葛亮之孫諸葛尚也深受爺爺、父親的影響,忠君愛國並壯烈捐軀,可以說,諸葛亮這一脈祖孫三人,都足以讓後世學習。

  • 10 # 策神歷史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還有“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來會打洞”。爹如果很強,他的兒子按道理說自然也不會差。

    然而,司馬懿的兒子們,牢牢地掌控著曹魏的軍政,甚至司馬懿的孫子還廢掉了曹魏末代皇帝,自立為晉,最後還終於三國歸晉,可諸葛亮的兒子呢,鄧艾攻打綿竹的時候,蜀漢的諸葛瞻在對抗鄧艾的過程當中並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戰績,似乎一點都繼承諸葛亮的智慧,最後還敗給了鄧艾,不過他的忠於蜀漢的精神挺感人的,寧死不降,最後戰死於綿竹。

    那為什麼司馬懿的兒子們都像人精一樣,諸葛亮的兒子就沒什麼過人的表現呢?

    對於的孩子的成長,除了養以外,教育應該佔絕大部分的因素,畢竟據科學證明,遺傳因素只能佔一個人綜合因素的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剩下的百分之八十五是靠後天環境來塑造和決定的。

    司馬懿和諸葛亮要孩子的年齡對比,告訴了我們在座的年輕人,如果條件好養得起孩子,可以年輕的時候要,也可以稍微中年的時候要,千萬別歲數太大才要孩子。

    這樣你會沒有精力去教育和培養,司馬懿第一個孩子司馬師出生的時候,他29歲,司馬昭出生的時候司馬懿32歲,反觀諸葛亮,他家第一個親生孩子諸葛瞻出生的時候,諸葛亮都47歲了。

    要知道在早婚早育的古代,47歲都可以當爺爺了,這個時候諸葛亮離他去世也就七年的時間了,熟讀三國的都知道,這個時候諸葛亮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而司馬懿的兩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司馬懿身體精力都充沛得很,顯然司馬懿有足夠的精氣神兒來教育孩子,諸葛亮這方面就欠缺很多了。

    除了要注意要孩子的年齡以外,自身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這裡先可以額外地提一下劉禪和曹丕,還有鍾會,劉禪和曹丕同樣都是君王二代,但是他倆的性格處事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曹丕比劉禪會用兵,戰場上曹丕要比劉禪更適應,曹丕比劉禪有膽識,曹丕跟劉禪比起來的缺點,也就是曹丕沒有劉禪心大,沒有他學會裝傻了,但歸根結底,在亂世當中,曹丕遠遠比劉禪更適合當君王。

    可是他們兩個的父親都是亂世梟雄,為什麼他倆的兒子天差地別?

    曹丕從小是跟著曹操打仗,屬於在馬背上長大的,劉禪除了是嬰兒的時候被劉備假摔過,剩下的再也沒碰過兵馬戰火,畢竟曹操兒子多,劉備就當時就這麼一個親生兒子,不敢讓他打仗的,所以說環境造就了這兩個兒子天壤之別。

    鍾會的性格也更是環境決定的,鍾會是小妾所生,鍾會不懂事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鍾會的哥哥姐姐也一直不待見他,鍾會從小就是在這種不受待見的環境下長大,自然性格陰暗了很多,於是搞死了嵇康,還搞死了鄧艾,甚至還想佔領蜀漢之後自立,一生工於心計,玩弄權術。

    接下來說下司馬家和諸葛瞻的成長環境,司馬師和司馬昭出生的時候,司馬懿才剛剛出道,曹操也沒有給他安排壓力很大的任務,再加上司馬懿的爸爸司馬防和他哥哥司馬朗都是朝廷大官,家裡經濟條件也是很殷實的,這樣就能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使得司馬懿言傳身教地教育他的後代,日後司馬師和司馬昭才能看到司馬懿身上的影子,諸葛瞻的成長環境?

    抱歉,對於諸葛瞻而言,什麼叫成長環境,能吃嗎?多少錢一斤?前面說道,諸葛瞻7歲的時候,諸葛亮就死了,就算諸葛瞻前面7年還有他的父親,諸葛亮也無暇管教諸葛瞻了,因為那時候他正在北伐對抗司馬懿呢,正事兒都要事無鉅細,悉以諮之,忙不過來呢,哪有空管教孩子呢,想來諸葛瞻沒有機會在諸葛亮身上學到什麼,如果非要說學到什麼的話,那麼也就是忠於蜀漢,忠於國家了。

    那麼有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諸葛亮那麼晚才要孩子,司馬懿那麼早就要了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司馬懿他家都是當大官的,錢這個東西自然不在話下,諸葛亮出道之前呢,就住在草廬裡面,諸葛亮從小還父母雙亡,沒給他留下什麼財產,那麼除了沒精力,其次也肯定沒有經濟條件要孩子的,要是條件好一點兒,也不會有那麼多魏國的笑話他是“諸葛村夫”了。

    諸葛和司馬兩家後代的表現告訴我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不僅要能生,還要能養,更要會養,才能要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辛斯受傷,湖人接下來最有希望簽下誰來充當救火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