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1.魏國比蜀國,國力強大,兵將眾多

    2.魏國是守方,以逸待勞,蜀國是攻方,勞師遠征,蜀道天險拖累蜀國後勤;

    3.在前兩點成立的情況下,魏國和蜀國基本平手;

    那麼誰更厲害就可以預見了。

  • 2 # 海量說歷史

    諸葛亮厲害一些,首先諸葛亮擁有的職稱比司馬懿多,司馬懿與諸葛亮皆是政治家,軍事家,但諸葛亮還兼有文學家,發明家,外交家的職稱,所以在綜合素質方面,司馬懿和諸葛亮是沒法比的。由於三國是戰爭時期,領兵作戰就成了雙方首要的技能,兩人皆為軍事家,在統兵方面,誰更技高一籌呢?

    諸葛亮與司馬懿直接交戰的場面只有兩次,就是這兩次可以看出兩人的差別,第一次是公元231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因當時大將軍曹真病重,不能統兵,魏明帝曹睿才讓司馬懿統帥關中諸將抵禦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兩軍雖互有勝負,但三國志記載,司馬懿畏蜀如畏虎,可見司馬懿對諸葛亮是多麼忌憚。

    另一次交手就是在諸葛亮喪身之地五丈原了,這也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這次帶兵者是司馬懿,此時曹真已死,軍權就落到了司馬懿手下,因為只有司馬懿才能抵禦諸葛亮,諸葛亮這次北伐屯兵於渭水南岸五丈原,而司馬懿則紮營於北岸,與諸葛亮隔水對峙,司馬懿的方針是堅守不戰,以消耗蜀中之糧草,因蜀之戰線太長,又因山路難行,糧草的運輸始終是大問題,至今也沒有解決,司馬懿抓住了諸葛亮這一弱點,高懸免戰牌,打起了消耗戰。

    諸葛亮看出了司馬之心思,對其百般侮辱,甚至不惜以女人衣服相戲,但司馬懿終不為所動,諸葛亮沒有辦法,只好在南岸屯田,與民共同生產,以供軍糧之需,無奈諸葛亮作為蜀國丞相,蜀中大小事務均由其處理,每日忙於公務,身體已漸漸吃不消了,加之上了年紀,更是雪上加霜,終一病不起,死於五丈原。

    雙方交戰看似不分勝負,其實不然,司馬懿一方兵強馬狀,補給充足,又強大的魏國作為保障,各種人才層出不窮,而諸葛亮一方則國力衰弱,兵員匱乏,人才凋零,根本無有可用之才,這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依然把司馬懿打的不敢應戰,畏蜀如虎,可見諸葛亮的厲害之處,如果雙方換一下位置,我想司馬懿是擋不過諸葛亮的。

  • 3 # 簡述秘史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這可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如果從名氣上來看,司馬懿留下的大部分都是罵名,比如“空城計”中的猜忌不自信,又比如司馬家的狼子野心。諸葛亮就不同了,雖說歷史上的諸葛亮已經十分厲害,但《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神話過的諸葛亮流傳度更廣,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諸葛亮是一個才智遠超司馬懿的謀士。

    但從他們二人的結局來看,事情又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諸葛亮北伐失敗,廢了數十年努力,最終一無所獲。就算閉眼前,口中還高呼著“北伐”二字。這般悲慘的結局,難怪讓人每每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一句時,總是有種意難平的感覺。

    但司馬懿就不同了,和諸葛亮相比,他是笑到最後的人。人生中也不是沒有受挫,曹操的猜忌並沒有讓他完全沉寂,反而蟄伏一旁保持實力,最終滅了西蜀和東吳,結束三國眾多英雄維持數十年的三國鼎立之態,笑到了最後。

    儘管劉備死時,曾告知諸葛亮,若阿斗扶不起來,可取而代之。可給趙雲的遺囑卻是要護住自己的兒子,莫要他人作妖。這番叮囑明顯就是衝著諸葛亮去的,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諸葛亮勞心勞肺了大半輩子,最終也沒能坐上皇位。

    但司馬懿就不同了,在他死後,被追封為晉宣帝,就算生前沒能做成皇帝,死後也一樣有尊榮。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確實不如司馬懿。

    有一種人,是看著聰明實際也聰明,這就是諸葛亮;還有一種人,是看著愚笨,但事實上卻很聰明,這就是司馬懿。前者容易揚名,但也容易遭受旁人的刻意為難。後者看似吃虧,其實總能笑到最後。

  • 4 # 雨過天晴20190820

    我認為司馬懿更厲害一些。

    首先,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有經天緯地之材,軍事才能都很高,諸葛亮六出祁山,打的曹魏一度只能採取守勢,但諸葛亮六出祁山並沒有改變魏強蜀弱的局勢。連年征戰耗盡了蜀國的國力,能征善戰之將也很缺乏,諸葛亮本人也心力憔悴,病逝於五丈原。而魏國在與蜀國的戰爭中實力並未損失,反而採取屯田政策積累了大量糧草,為後期滅蜀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次,司馬懿本人的政治手腕高,詐病賺曹爽,奪取了魏國的實權,從而可以充分貫徹自己的政治理念。諸葛亮雖然也是丞相,但對朝中的掌控顯然不夠強勢,後期更是出現了黃皓專權的現象,影響了伐魏大業。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司馬懿的謀略及政治手腕要高於諸葛亮。

  • 5 # 巴山雜談

    這個問題主要是從什麼角度來看。

    1、從政治軍事成就來看,應該說是司馬懿更高,畢竟熬死曹魏三代君王,為晉王朝打下基礎,成為三國事實利益的最大贏家。

    2、從歷史角度來看,諸葛亮更厲害,隆中對、出師表在文化領域去的較高成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歷朝歷代流下了千古美名,將相士子將其作為偶像崇拜,平民百姓將其作為神明祭拜。

    3、從中華文明來看,也是諸葛亮更勝一籌,有晉兩朝雖然有不少名士風流,但是朝局混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文化趨漸保守,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也是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總體來說,對華夏文明過大於功。而諸葛亮在西南則開創了燦爛的蜀漢文化。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 6 # 無為vip

    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比較強,但在用人方面司馬懿更勝一籌,再優秀的人也不完美,對於彼此來說,他們相互畏懼,因為他們都很厲害。

    在忍耐方面,司馬懿無出其右,絕對是一個厲害人物。上方谷之戰是魏蜀交戰雙方的拐點,曾經有一次諸葛亮給他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他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視我為婦人耶”,可見當時司馬懿是多麼能忍,其後一直聲稱自己生病不出來,數十年如一日,更是世間少有。但這並不是懼怕,也不是一種不問世事,其實這樣是在跟諸葛亮打心理戰,是一種不屑。

    司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梟雄,後人雖然對他評價不好,但他的軍事才能的確是他人生的主旋律。這樣的人,在當時諸葛亮都得懼怕他三分,可見當時他是多麼厲害的一個狠角。

    在有限的資料裡面我們找不到司馬懿意氣風發、快意人生的場合,他從未有過自己的青梅煮酒的時刻,始終在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下達成自己的事業。輔佐君王,其實本不是他的真實目的,這樣神秘的人誰也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司馬懿的一生證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由一連串卑微、欺詐組成。一個從裡到外、自幼及老不曾體現英雄氣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場由頂尖英雄參與的爭鬥中笑到最後,取得最後的成功,不得不說他看似很低調,不爭不鬥,但這是他最厲害的籌碼。

  • 7 # 刑事曹達華

    兩人年紀相仿,都是有勇有謀的,貢獻不一樣,不好分出誰更厲害,但司馬懿歷史上地位要高一些。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司馬懿是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而司馬懿73歲才病逝,被追封宣皇帝,廟號高祖。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比司馬懿有名的原因:

    1、諸葛亮安民,司馬懿屠民:

    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為糧草不繼。諸葛亮雖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漢百姓生活並沒有收到影響。司馬懿對待百姓可是很殘忍的,遼東之戰,公孫淵宣佈投降司馬懿,司馬懿本可兵不血刃奪取遼東,逼的公孫淵自殺,公孫淵自殺本來是想保全遼東百姓,可司馬懿還是屠了遼東。

    2、諸葛亮謀事,司馬懿謀身: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對”為顛沛流離的劉備指出一條明路,受任於敗軍之即,身使東吳,連吳抗曹。又為劉備推薦了龐統、蔣宛、劉巴等人才,白帝託孤之後臨危受命,輔佐後主劉禪。

    反觀司馬懿,有人說司馬懿不能在正面戰場打敗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戰的原因,是因為“養寇自重”,如果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那麼他也離死期不遠了。可是假如司馬懿真的是“養寇自重”,不正說明了司馬懿做事情只考慮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慮國家的利益。

    3、諸葛亮殉國,司司馬懿竊國:

    武侯滿門皆忠烈:諸葛亮北伐魏國,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以身殉國。諸葛亮徒弟姜維直到蜀漢滅亡依然“一計害三賢”,事情暴露覆國失敗,姜維兵敗自刎。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滿門抄斬,又清剿諸曹諸夏勢力,夏侯霸逃難到蜀漢,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廢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濟殺害魏帝曹髦,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退位,建立晉國。

  • 8 # 治癒系思維學

    諸葛亮厲害。

    無論從人品,軍事能力,政治能力來講都是諸葛亮厲害。

    軍事能力最直接的體現是倆人交過手,司馬懿和武侯交手前並非沒打過仗,對東吳和孟達都是挺不錯的戰績,而且沒失敗過,直至武侯甲首三千後,他一生再也不敢正面和武侯交戰。

    從戰略角度上來講,不能因為最後司馬懿戰略勝了就說他比武侯強,武侯面臨的是一個極難解的問題,國力薄弱東吳不給力,魏國如果不內亂諸葛亮幾乎毫無機會統一北方。但是武侯第一次出祁山戰略十分完美,趙雲吸引曹真大軍,魏延速取雍涼,讓馬謖守街亭也沒讓他打贏就是讓他拖延時間等大軍,真沒啥黑點我覺得。如果守住從此蜀又可實際控制雍涼。司馬懿戰略眼光也極高,他看出只要守住地盤蜀漢早晚會衰落,所以他只要以逸待勞就可以了。最後活活耗死武侯。

    其次軍事能力有很多方面,很多人只是在意打仗出奇謀,其實練軍治軍和戰略都是軍事能力的重要體現。司馬懿我沒聽說過他有練軍的能力。反倒是蜀卒一出威震天下。這方面武侯強於司馬懿。

    很多人說司馬懿不打贏武侯因為怕曹睿鳥盡弓藏,我只能說這人估計沒怎麼讀過三國,司馬懿在諸葛死後平定遼東,只去了一次就把公孫淵打敗了,順手屠了遼東十五歲以上所有男性。咋不怕曹睿殺你嘍?

    政治上來講司馬懿幾乎沒啥作為,不說了。

    人品的話,最近播的軍師聯盟,我沒看。但是風評司馬懿愛國愛民,而且殺曹爽(給兒子創造機會)是迫不得已?曹魏當時曹家衰落,曹丕為了穩定皇權幾乎貶了所有曹氏宗親,設九品中正制讓寒門幾乎沒有上位可能,然後他八年就死了。給後代留個爛攤子,到曹爽的時候基本已經無力迴天,所以士族力量崛起是必然。但是啊這和司馬懿有沒有篡位之心其實是兩碼事,歷史上篡位之人都有共同點就是結黨和任親子重位。看看曹睿死後司馬昭和司馬師的官職,你說他沒這個想法你自己信嗎?還有遼東屠城一事,我不知道什麼愛國愛民的人能幹出來這事兒。

    在看看武侯,他在位的時候李嚴圖謀不軌勸他加九錫,之前加九錫的王莽反了。其實之後加九錫的大多數也反了。武侯怎麼說,等滅了曹魏我加十錫!這句話聰明人都能理解到是封住李嚴的嘴。反觀曹操,董昭讓他加九錫的時候,曹操未表態。荀彧死後他搖身一變就是魏王。武侯當時對劉禪的控制力絲毫不亞於曹操。但是武侯怎麼做的,就一個兒子,正常想篡位的人就生一個兒子?他安心的在成都玩政事刷權術生兒子就好為什麼要數次北伐以至於病死在外啊?還有武侯表弟是叫諸葛均還是諸葛什麼來著,是個存在感極低官職也低的人,低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人。

    換個角度看劉禪這個庸主,武侯在位時他依然有權殺大臣,武侯死時諸葛瞻七歲還是八歲來著,劉禪想殺他簡直易如反掌,可惜沒有。你問問曹髦想不想殺司馬昭?也就是說劉禪可能對武侯掌權有所不滿,但是心底裡還是喜歡這位叔叔,並且希望這位叔叔能統一北方圓了他父親的夢想。

    武侯身列武廟十哲,他一生中有無數次機會篡權,但是他只想報先主之恩以不負所托,以至於累死在五丈原。司馬宣王在尚無能力篡位時給兒子洗清道路,司馬師暗養三千死士是在曹睿時期,說司馬懿不知道這事兒我都不信,前後高下立判。

    評價這兩個人其實有兩句話都挺出名。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鷹視狼顧,有虎狼之心。

    看的不多。有錯誤請指出。

  • 9 # 三國派達人

    先不說諸葛亮具體做了什麼,先看看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看法:

    1,天下奇才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此句出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宣王即司馬宣王,即司馬懿。這是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之後,得出的結果。

    2,死諸葛生走活仲達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葛亮死後,姜維打著諸葛亮的旗號出戰。司馬懿本以為孔明死了,就肆無忌憚,結果一看孔明的旗號,嚇得連忙撤軍。

    此事在三國志本傳中沒有,在裴松之注三國中引用《漢晉春秋》有此事:

    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

    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裴松之的注本在史學界認為是最好的注本,不要史學界是現在那些人,從裴松之之後,千百年來,各朝各代,民國大師等,基本都是如此看法。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

    1,七擒孟獲

    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此事在習鑿齒《漢晉春秋》有記載,被裴松之放在了三國志註解中。千百年來,史學界一直認為《漢晉春秋》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可信的。

    2,空城計

    此事出在西晉人郭衝五事中,被裴松之引入三國志註解中。郭衝距離諸葛亮時間近,但事情過於跨裝,真假不好判斷,因此裴松之在書中對此事做存疑態度。

    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郭衝的所述事實雖然存疑,但並非空穴來風,司馬懿與孔明之高下,可見端倪。

    3,奇謀為短?

    曹魏傅幹認為:

    “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

    西晉傅玄說:

    “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御軍有法”正是與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治戎為長”相合,帶兵能力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所謂奇謀,應與正謀相對。在戰爭中,拼得更多的是兵力,軍心,士氣,後勤,綜合國力。抗日戰爭中,有幾次奇謀?還是憑奇謀可以扭轉戰爭局勢?把奇謀看做軍事才能唯一標準,未免偏頗。

    強不壓弱,反被壓

    當時司馬懿背後是一個擁有數州之地的魏國,當時經濟中心在北方,黃河也沒有這麼多泥沙。河套平原,西安洛陽,經濟發達,產糧眾多。加上魏華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兵丁補充及時。

    反觀蜀國,連年戰爭,人才稀少,人力不足,孔明因此謹慎小心,不敢隨意用兵。以一州之地,補給困難,後續不足。如此不利形勢,反打司馬懿,司馬懿堅守城池不敢出。強不能壓弱,一弱也;強被弱壓,二弱也。

    反觀司馬懿,一時之人傑,公孫淵、孟達,無一不是手到擒來。而面對孔明,卻忍辱負重,堅守不出。以司馬懿之強,何不一招必殺,打殘蜀國,滅敵威風,使其再不敢有侵略之心?更何況,如果斬敵眾多,可消耗對方國力,給孔明以壓力,為什麼他不這麼做?不要說什麼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進攻,不然一味忍辱防守,只會增加敵人的氣焰,讓敵人斷不了入侵之心?為什麼抗日戰爭打游擊戰,不打正面戰爭。游擊戰,名之曰戰術,實則實力差距太大。司馬懿不也是這種戰術?

    如果司馬懿可以和諸葛亮相當,便可打一場正面戰爭,徹底泯滅敵人戰鬥意志,不然敵人不息入侵之心,後患無窮。打防守,本身就已經是弱勢了。沒有一場戰爭,沒有一個將軍,能打敗對方的情況下,還要想法耗盡對方糧草,逼對方走。就算對方走了,但兵馬沒有損失,而且氣焰更囂張,下次還會再來。這難道是最好的策略?這是沒有辦法的策略。

    甚至當時,司馬懿不出戰,軍心動搖。什麼叫軍心動搖?軍心,在打仗時,是要命的,為什麼將士不要命地去打仗?這就是軍心。如果軍心動搖,大家都想保命,不好好打仗,見人你先上,我殿後。誰是傻瓜?誰的命不是命?這樣的軍隊,必敗。也就是說,當時已經一點辦法沒有了,要是司馬懿能打,並且打得過,他就不會冒著這樣的風險了。

    打不過來防守,還說是戰術,這不顯得可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其它明星發文反對虐待動物,孫儷發聲呼籲文明養狗,對此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