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角落的一滴塵埃

    感覺宋朝運氣實在是太差了,強敵環伺,而且是中國古代最差的外交形勢(除去清末)。

    遼,金,蒙元,特別是蒙古(上帝之鞭),這種人類歷史上開掛般的存在,無論哪個朝代碰到都得跪吧。

    有宋一朝,正好碰到少數民族政權進入全勝時期,特別是軍事力量突出的強大,宋朝熬死了兩個,跟元朝軍事對抗50年最終被滅國。

    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會有事強有時弱,可宋朝偏偏碰上了少數民族政權最強的時候,而且是碰到了三個!西夏尚且不算。

    我覺得,宋朝運氣太差了。

    如果宋朝地緣政治,外交環境要是好一些,會是怎樣呢?

  • 2 # 歷史的新解

    遼國(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宋朝與遼國有兩次交戰。

    第一次是986年宋太宗的雍熙北伐,最初,三路大軍進軍順利,收復了不少失地。但隨著西北路軍米信部新城會戰失利及東路軍曹彬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遼名將耶律休哥擊敗,宋太宗急令宋軍三路大軍撤退,並命潘美、楊業統率的西路軍護送百姓內遷。這次是宋朝主動的戰爭,失敗後遼國並未大規模對宋軍追擊,但這次失敗後,宋朝一直處於守勢!

    第二次是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大規模侵宋 。宰相寇凖力主抗戰,宋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被迫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開放邊境貿易,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

    與遼國的戰爭中,宋朝並沒有大規模的敗仗,基本處於相持狀態。因此遼國不可能滅宋朝。

    金國(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 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宋朝和金國有幾次大規模的戰爭

    第一次靖康之恥,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宋徽宗見遼國力衰弱,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聯金滅遼事宜。宋攻燕京,大敗而回。金攻陷臨潢府,遼亡。宋付上鉅額贖款給金,以換取燕京等地,其後金兵南下,趨東京開封府。宋欽宗即位,與金人和議,金人解兵北歸。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大臣等三千餘人北去,北宋覆滅。金國繼續追擊宋朝的軍隊,發生黃天蕩之戰,被宋軍擊敗,之後簽訂紹興和議。

    第二次1161年5月,金國遣使赴宋要求重劃國界,意在尋釁,南宋也開始積極備戰。隔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由汴京兵分四路南征。先遣部隊在采石之戰被宋將虞允文擊敗,船艦也被宋軍燒燬。金帝完顏亮意圖移師揚州強渡長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對,最後他們發動兵變殺死金帝完顏亮。宋軍趁機收復淮南地區,此後金朝不再有滅宋之舉。

    金國經過這兩次戰爭後,內部進行的漢化改革,內部也腐化很快,因此,宋金兩個再也沒有大戰,直至宋末。

    蒙古在滅金後,大規模入侵宋朝,有1235年到崖山之戰1279年,共打了44年,其中宋朝還擊斃國蒙古大汗蒙哥。而宋朝前期能守住城池的原因是,建非常堅固的城池,而堅守不出。蒙古軍隊不多,無法繞過攻打後面的地方,因此襄陽城可以收36年。蒙古在歐洲學了回回炮,打破城池後,宋朝變成不可守,最終被滅。還有另一原因是,元朝完全無考慮過與宋朝和平共處,一心只想滅宋朝。

  • 3 # 養過一條小灰狗

    首先此宋非彼宋,再者一個王朝最終覆滅的原因,外因只是結果而不是最終原因,宋朝自公元960年到公元1127年被稱為北宋,自公元1127年到1279年被稱為南宋,分為兩個歷史時期,期間不斷受制於北方少數遊牧民族,並最終被元軍滅亡,是歷史巧合也是必然趨勢。

    公元961年,當宋太祖把昔日為自己立下悍馬功勞的結義兄弟召集來“喝酒”的時候,心裡早就決定了日後宋朝“守內虛外”的方針,即在皇城開封建立人數數十萬,強大的中央禁軍,又從邊軍和地方軍挑出身體魁梧健壯計程車兵充實禁軍,從這一刻起,只要北方遊牧民族突破宋朝邊境,立刻就能奔首都而來。那如果說遼金不想滅亡取代宋朝,那說不過去,他們都想,只是“不得其時”。遼金虎狼之邦,貪得無厭,但是它們都不能滅亡取代宋朝,為什麼元軍就“得其時”呢。

    1,遼金非元。這裡不是說遼金鼎盛時期的騎兵不如元軍,其實他們是一樣的半斤八兩,只是對應的時代不同。首先與遼國對峙的是北宋,遼與北宋幾乎同時滅亡,遼鼎盛時期,即遼聖宗時代,遼有雄兵數十萬,且長期稱霸北方,周邊各個民族都特別害怕它,但是同時期北宋正處於宋真宗時代,國家剛剛從戰亂年代匯入正軌沒多久,社會一片星星向榮的狀態,且有太祖太宗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官武將,兵也數十萬,雖然將不怎麼勇,兵不怎麼精,但是進攻不足,守城還是可以先,加上又在自己家這邊打,還是可以對峙下來的。而金雖然滅亡了北宋,卻激起來北方地區的老百姓集體的反對,加上同時期南宋還有幾支非常有戰鬥力軍隊和名將力挽狂瀾,比如岳飛,韓世宗等,最後金國後方一直還面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牽制和敵視,比如蒙古各部和西夏,使的金國不能全力以赴出兵滅宋。反之元軍有遼金一切的有利因素,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元朝滅宋前有整個北方包括蒙古高原,並且這些年元軍東征西討,戰爭經驗豐富,士氣高,是百戰之師,反觀當時的宋朝之前種種優勢全部喪失了,正是兵微將寡,政治腐敗,內部社會矛盾激化,早已瀕臨崩潰的邊緣。

    2,時代洪流。若從公元907年算起中國分裂已近四百年,人民厭倦了戰爭,統一是人心所向,歷史的必然,更是英雄的推動。元世祖忽必烈年少時“常思大有為於天下”,以天下一統為己任,以中華帝國的皇帝正統自居,所以必須一定要滅亡南宋,他要做全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北方人的皇帝,在元軍士兵組成部分中,不只有蒙古族騎兵,也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同樣文臣武將都有,所以勢必統一全國,並且可以動員一起可呼叫的資源,為南下滅宋統一全國做準備,且元軍百戰之師,銳氣正盛,最後加上元世祖雄才大略,征伐南宋勢必勢如破竹。

    所以遼金都有它們的歷史侷限性,最後元軍來完成這一歷史事件,是歷史的巧合,又是歷史的必然。

  • 4 # 最後的騎兵90

    遼國和金國都是北方稱霸一時的胡人國家,宋朝在險惡的外部環境下,內部儘管崇文抑武,尚且堅持近三百年,足以說明宋朝並非只是個花架子,沒有那麼不堪。

    遼國自從唐朝末年逐漸發展起來,一度短暫入主中原,最後還不是被趕了出去。宋朝建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用文官節制武將,導致軍力衰退,遼國始終不忘南下搶劫,宋朝與其對陣,互有勝敗。

    宋遼檀淵之盟後,宋朝答應每年上貢遼國,儘管如此,遼國騎兵仍舊時不時突襲一番,不用大動干戈,就可以獲得金銀財寶,幹嗎還非得去搶,遼國騎兵無敵,可宋朝還是有一戰之力,就留著宋朝這個財主,源源不斷給遼國輸送金銀。

    金國更狠,滅遼後迅速南下製造靖康之變,追的皇族漏網之魚趙構上天無門,入地無路,從盟友變成勁敵,宋朝軍民拼死抵抗,宋朝艱難保住半壁江山,每年同樣要給金國活命錢。

    元朝是有蒙古人建立,武力遠在遼金之上,與宋朝沒有血海深仇,加上忽必烈及時採用漢法,停止屠城,贏得原金國內漢人支援,說元朝滅宋,不如說是自己人滅自己人。

    更何況,元朝擁有水師,抵消南宋優勢,完全可以與南宋一戰,懷柔政策下,沒必要死磕到底,但南宋最後20多萬軍民在崖山誓死不降,投海殉國,說明了宋朝沒有軟蛋。

    遼金武力強盛,不是不想滅宋,而是滅不了,面對宋朝繁華,一頭鑽進富貴溫柔鄉,元朝選擇部分接受,一心一意要滅宋。

  • 5 # 老王春秋觀史

    為什麼強悍的遼國和金國不能滅了宋朝,而元朝做到了?宋朝從建立到滅亡前後延續了三百一十九年,共歷十八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在宋朝這一時期,和強大的遼國對抗過,和強盛一時的金國對抗過,雖說最後在金軍的攻擊下北宋滅亡,但南宋作為宋朝的延續一直在長江以南苟延殘喘。為什麼宋朝沒有被被強大的遼國和金國滅亡,最後卻被元給滅了呢?

    宋遼對陣時期宋朝的軍事力量並不差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武將的兵權,從此宋朝進入了重文輕武的文人治軍的時期。隨後的皇帝也遵循這一原則,但這並不是說宋朝的的軍事就是渣。宋朝可以說是一個很能耗的王朝,從北宋一直到南宋滅亡,宋朝堅持了319年。之所以能堅持這麼長時間,耗死了遼國,又磨死了金國,宋朝的軍事力量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自鹹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宋遼邊境形勢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宋朝也積極抵抗入侵,雖說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存在,遼國騎兵作戰機動靈活,但宋軍也不是吃素的,在對遼的作戰中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到後來遼國對宋的壓力越來越大,野戰打不過遼國騎兵,就轉入防禦。對於中原的農耕文明來說,野戰不是騎兵的對手,防禦確實強項。所以,遼國在隨後雖說也經常對宋朝的邊境進行搶掠,但並沒有能夠對宋朝產生多大的威脅。而且宋朝為了奪回北方的屏障燕雲十六州,也並不是一味的防守,也發動了多次的主動進攻。雙方你來我往的戰爭持續了25年。

    到遼國蕭太后時期,遼國經過內政的整頓,勵精圖治,國內穩定,軍事力量也達到了鼎盛,這為遼國南下攻打宋朝打下了基礎,也使遼國有了覬覦中原,吞併北宋的野心。於是在1004年大軍進攻南宋,深入宋境,但遼軍到了定州,由於宋軍的激烈抵抗,兩軍出現相峙局面。雖然後來遼國打倒了澶州(今濮陽),併為澶州,但由於宋將死守,廖俊也是久攻不下。這時怯敵畏戰的宋真宗也在寇準等大臣的勸說下御駕親征,來到澶州在北城牆上轉了一圈,使得宋軍士氣大振,抵抗更加激烈。

    而在宋真宗來之前,遼國的統軍大將剛剛被宋軍大將張環在前線用伏駑射殺,遼軍計程車氣比較低落,再加上遼國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孤軍深入的遼軍擔心腹背受敵,於是向宋朝議和,而遼國的議和倡議正是膽小的宋真宗期望的,於是宋朝和遼國達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成為兄弟之幫。

    其實在宋軍的頑強抵抗下,遼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如果宋真宗聽從寇準的建議,繼續打下去,已經是疲兵的遼軍再加上遼軍補給困難,說不定會取得大勝,趁機收回燕雲十六州。可是由於宋真宗的原因,只得議和。澶淵之盟也使遼國和宋朝相繼意識到雙方的力量相當,誰都滅不了對方。於是在此後的百年裡,雙方基本上相安無事,最後遼國被宋金聯合滅國。

    宋金時期北宋已顯禿勢,金國處於全盛時期,北宋被滅

    代遼而起的金朝初期確實兵峰強盛,而且不僅擅長騎兵作戰,還擅長攻城作戰。金軍的攻城器械包括火梯、雲梯、對樓、偏橋、鵝車、洞屋等等,但最厲害的還是石炮。《會編》卷66,卷68記載,在金軍第二次攻開啟封時:“城下列炮座二百餘所”,“飛石如雨擊”。不僅是石炮,金軍還學會了使用火藥:“又用火炮燔樓櫓”,到了南宋中期,更是連鐵炮都用上了。這對宋軍守城來說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北宋末年,即使在兵敗如山倒的形勢下,宋朝仍然出現了堅守城市的戰例:北宋末王稟指揮太原守衛戰,堅持了二百五十多天,金帥粘罕的西路大軍使用各種攻城器械,施展各種攻城戰術,“悉為王稟隨機應變,終不能攻“,最後在宋軍糧盡援絕的情勢下,才最後陷落。太原府的守衛戰,牽制住了粘罕大軍,使之長期不能南下與東路的斡離不大軍會師。宋軍的頑強抵抗,也延緩了北宋的滅亡。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才滅亡。

    但是這不是北宋被滅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從宋神宗開始,宋朝的民生已經開始下降了,雖說先後進行了王安石變法,元豐改制等一系列的變法改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王安石的變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抵制,加上全國天災不斷,王安石變法過程中的操之過急,用人不當,最終導致變法失敗。元豐改制雖與王安石變法並稱為"熙豐新法",但改革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並論。

    宋哲宗時高太后垂簾聽政,重用保守派,宋哲宗親政又貶斥舊黨,信用新黨,搞得朝政一團糟,到了宋徽宗時,又出現了一個只會貪圖享樂的皇帝,把朝政交給蔡京六賊,蔡京的大興黨禁,排斥異己,把政治有才能的大臣都排擠出了政治中心,搞得民怨沸騰,國力日下,這期間更是發生了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宣和北方大暴動,更加削弱了北宋的力量。

    可以說,北宋的滅亡跟北宋時期變法失敗,新舊黨爭和宋徽宗的不作為導致北宋鍋裡下降有很大關係。同時期的金國卻呈現真正日上的態勢,所以北宋才最後被滅。

    長江以北漢人的不斷抵抗和南宋的北伐以及蒙古的崛起導致金國沒滅了南宋

    金國雖說滅了北宋,乘勢南下,但由於南方天氣潮溼,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軍也武力再繼續南下。於是金軍主帥完顏兀朮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後路,結果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南宋得以苟延殘喘。

    後來南宋持續北伐,以南宋"中興四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為首的主戰派的對金作戰中,遏制了金兵南侵,尤其是韓世忠和岳飛更是抗金先鋒,再加上北方漢人起義不斷配合南宋軍隊抗擊金軍,反抗金國的統治,使得金軍無暇渡江攻伐南宋。後來主張北伐收復失地最積極的岳飛被殺,雙方議和,以淮河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為界,形成了宋金長期對峙的局面。

    金軍沒有滅掉南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金軍戰鬥力下降和蒙古的崛起。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和國力達到最高峰,也是金軍戰鬥力最強盛的時期,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再加上內鬥不斷和北方崛起的蒙古的威脅,和南宋鬥了七十多年的金國到這時候已經無力攻打南宋了。

    蒙古滅南宋並不是直接滅亡,而是經過三十多年才滅了南宋

    南宋和蒙古軍聯手滅了金國後,剛開始蒙古軍攻打南宋的時候,由於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使得能夠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軍也是連吃敗仗,就連元憲宗蒙哥汗也死於合州城下。由於元憲宗大舉猛攻的失敗,使元朝一度喪失了吞滅南宋的信心。後來還是南宋降將劉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的滅宋計劃,讓蒙古軍改變了戰略。針對宋軍善於守城和水戰的特點,一邊加強攻城戰的訓練和編練水軍,一邊奪取陝西四川,征服吐蕃、大理國,甚至攻破了交趾國,可以說到最後,南宋已經被三面包圍。

    而南宋呢,只是在聯合蒙古軍滅金後振作了一把,在遭到蒙古軍的打擊失敗後就偏安一隅,皇帝不理朝政,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大臣忙著結黨營私,甚至出現了”蟋蟀宰相“。雖說在蒙古軍的進攻下,也出現了孟拱、孟瑛、餘玠等抗元將領,打了一些勝仗,但最終也挽救不了南宋的滅亡。1276年宋恭宗被俘。南宋滅亡 。其後元軍在漢人將領張弘範領軍的帶領下,在崖山擊敗逃亡到此的小朝廷,十萬軍民自殺殉國,至此宋朝徹底滅亡。崖山一戰後張弘範甚至在崖山立下”張弘範滅宋於此“的石碑以彰顯其功績。

  • 6 # 歷史哨聲

    根本性原因就在於——遼國和金國都沒有必滅宋朝之心 和彼此的戰力關係不大

    遼國為什麼不滅宋朝?

    原因很簡單——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耶律德光滅後晉改國號為遼時,宋朝還在孃胎裡: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耶律德光在汴梁改國號為大遼,13年後即960年趙匡胤才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從960年到969年,契丹國是處於遼穆宗統治時期,人稱睡王,一即位就放棄了耶律德光、耶律阮南下征服中原、採取漢化的措施,堅持契丹開國太后述律平的堅持胡化傳統思想。遼穆宗在面對後周世宗柴榮攻打燕京都沒有派遣援軍,甚至公開對契丹人說放棄燕雲之地:

    “此本漢地,今以還漢,又何惜耶?”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969年是遼穆宗結束統治之年,還是趙匡胤完成杯酒釋兵權之年。

    在這10年間,在遼穆宗無意南下背景下,北宋忙著進行統一戰爭:

    963年平定武平軍、荊南主動投降;

    965年滅後蜀;

    968年趙匡胤攻打北漢。

    969年到979年,是遼景宗和皇后蕭綽生治理遼國的十年休養生息時間。而這段時間裡,北宋繼續統一戰爭:

    970年潘美滅南漢;

    975年曹彬、潘美滅南唐;

    978年吳越、清源軍主動投降北宋;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

    北漢被滅後,宋太祖趁勝攻打遼朝,意圖奪回燕雲十六州,結果在高梁河大戰中敗北。

    小結:遼朝在耶律德光、耶律阮等主張南下的漢化派之後,就重回契丹的草原傳統價值觀,不在進行南下。在960年到969年,這10年裡,睡王遼穆宗給了北宋進行上半場統一的時間和機會;在970年到979這10年時間裡,北宋繼續進行統一戰爭,但遼朝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一舉在北宋三路大舉進攻時在高梁河之戰擊敗北宋軍。

    契丹給了北宋10年統一的基礎,北宋也因為統一給了契丹10年的修養。在北宋幾次北伐失敗和契丹南下征服受挫之後,北宋和契丹締結了百年和平。

    金朝為什麼不滅南宋

    契丹和北宋是相生相殺的關係,在打成和平之後,雙方都取消了征服對方的心思。那麼金朝為什麼不滅南宋呢?原因就在於金朝無心滅北宋。

    金宋海上之盟約定很明確:燕雲之地由北宋自行攻取,雙方只是相互配合作戰。但北宋作戰不利,最後不得不依靠金國才攻下燕雲之地。金國因此要求北宋給些軍費和酬勞,純屬平常,就當是使用僱傭軍。

    但北宋接納金朝降將、策反金國的契丹降將等做法,違反了金宋雙方的盟約,加上金國的強硬派和被迫離開燕雲家鄉的燕雲人為回家而鼓動金國對北宋開戰。

    金國對北宋開戰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取邊境保障:

    1、第一次包圍汴梁,太原四鎮就是金國所能接受的邊境保障;

    2、第二次包圍汴梁,以黃河為界就是金國最希望接受的邊境保障。

    金國之所以最後反悔,扣留宋徽宗、宋欽宗等趙氏宗親、不立趙氏宗室,就是因為宋徽宗、宋欽宗的違約行為。金國認為趙氏不足以取信,這才有逼迫汴梁百官選新皇帝人選。

    不管是在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金國都不想接管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但金國又不承認張邦昌讓位給趙構的合法性,這才有金國和南宋的戰爭。

    立張邦昌、立劉豫、直入江浙搜捕趙構等行為,都表明了金國的態度——只要皇帝不是趙氏就可以,是趙氏絕對不行。

    直到金國廢除劉豫才完全承認這一政策的徹底失敗,也為金宋議和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金國有意滅北宋,即便趙構能夠逃脫,趙構也不能輕鬆的全盤接過南方大片的土地。金國將原北宋的大量朝廷大臣都放回給趙構使用,這是趙構得以輕鬆得到南方的原因。

    金國若從一開始就一心滅北宋,不給趙構任何機會的話,即便不能滅南宋,南宋也難以輕鬆統治南方,南方必定出現2、3個割據政權。

    小結:金國從一開始對北宋進行戰爭,就沒有想滅北宋,這是南宋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金國就是想替換趙氏而非佔領土地進行統治。金國用了8年才承認這個政策的失敗,最終因為時機喪失,給了南宋穩固統治的機會。

    綜述

    契丹和北宋,相互給了對方10年的機會去穩固發展和進行統一戰爭;

    金朝和南宋,根源就在於金朝一直不肯承認趙氏的合法性,非要換其他人來做。

    蒙古之所以滅南宋,同樣蒙古也不想——南宋疆域對於蒙古而言就是雞肋,但南宋過於強硬,迫使蒙古不得不要徹底打服——最後南宋發現自己挺不住了,要投降時,蒙古人不肯了,只有滅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