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左說春秋

    我簡要談一下王莽代漢問題。

    一、受封侯爵

    漢成帝時,朝政大權落入皇太后王政君手裡。王太后有8個兄弟,除王曼早亡外,其它7個兄弟全封侯,老大王鳳官至大司馬,執掌朝政。

    王家權傾朝野,兄弟子侄多驕橫奢侈。只有早死未封侯的王曼兒子一一王莽除外。王莽自幼喪父,家境並不顯赫,從小養成與其他兄弟不同性格。他勤儉樸素,努力攻讀,連日常生活中穿著也是一個普通儒生。在家孝順母親,照顧寡嫂和侄子;在外結交賢士,敬重叔伯。大將軍王鳳病了,他衣不解帶照顧了幾個月,每次喂藥前都親口嘗一下。王鳳十分感動,臨死前推薦王莽任黃門郎。幾年中先後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

    二、獨掌權柄

    王莽官升得越高,為人越謙虛,不但散財接濟門下賓客,且不遺餘力結交賢士和朝中文武官員。聲名超過他幾個位高權重的的叔伯們。綏和元年(前8年),38歲王莽升任大司馬。

    漢成帝死後,不到10年換了兩個皇帝一一哀帝和平帝。漢平帝即位時只有9歲,國家大政全由王莽裁決。被稱為安漢功臣,請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極力推辭,大臣極勸受下,王莽退封地,只受空名。元始二年(前6年),中原發生旱、蝗災,王莽自已拿出錢100萬和30頃土地,救濟災民。群臣們也爭相效仿,紛紛出錢出地賑災。後來王政君把新野的20000多頃土地賞王莽,但王莽推卻掉。王莽派心腹奔赴各地考察民情,廣泛宣揚自己不受封地事,正面教育各級官員愛民戒貪。

    元始四年(前4年),王莽將女兒嫁漢平帝為後,王莽又成為國丈,權力更大。但長大的平帝逐漸不滿王莽。因為王莽不準平帝母后留在平帝身邊,還殺死平帝舅父。平帝背後的抱怨傳入王莽耳朵裡。當大臣為平帝祝壽時,王莽獻酒,後不久平帝即死亡。

    平帝無子承繼,王莽找一個2歲的平帝近支繼位,稱為孺子嬰。而王莽自號假皇帝行政。一些大臣們想作開國元勳,便上書讓王莽自已作真皇帝。還有一些人編造迷信性天命性漢讓莽事件,大造輿論。

    三、自立為帝

    歷來對金錢名利極力推讓的王莽,面對皇帝寶座不再推辭,派人去王政君那裡索玉璽。太皇太后方才大夢初醒,大罵王莽負漢恩,不肯交出玉璽。後來王舜勸老姑母,王政君才把傳國玉璽甩在地上。

    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下令改周天子舊制,分封諸侯。變法內容主要為王田制、放奴隸、平物價、改幣制、改度量衡等。這些改革削弱了地方階層利益,給平民造麻煩,引發地方豪強不滿,紛紛起兵討閥,暴亂中王莽被殺,在位不過15年,新朝滅亡。應該講王莽民本意識較強,新政有利於平民,但阻力太大,行動倉促,被地主豪扼殺。王莽代漢沒有道義虧欠,只是手法太急,方案不盡完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悲劇。也是儒家治國的沉痛教訓。這也是說他是歷史穿越者的原因。

  • 2 # 君山話史

    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是從鴆殺漢平帝開始的。

    公元5年,漢平帝已經十四歲,他每念及王莽殺光母親衛姬之家族,無不咬牙切齒。王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如干掉小皇帝,一了百了。

    正逢臘日大祭,王莽向漢平帝獻酒,他在酒裡下了毒。漢平帝喝下毒酒,痛苦地呻吟著。幾天後,小皇帝毒入腑臟,不治身亡。

    漢平帝一死,王莽加速篡權的步伐。就在同一月,民間有人獻上一塊奇石,石頭上寫有紅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於是,有一批人大造聲勢,認為上天顯靈,要王莽登上帝位。王政君太后怒斥道:“什麼上天顯靈,這分明是欺騙天下人。”可是她已經無力約束王莽,滿朝文武早已都是王莽的親信,那些反對者早已被誅殺或流放了。

    公元6年,這一年有點特殊,大漢帝國沒有真皇帝,只有假皇帝王莽。在古代,假是“代理”的意思,假皇帝就是代理皇帝,對外則稱為“攝皇帝”。

    眼看著王莽要篡奪劉氏江山,安眾侯劉崇率先發難,拼湊百餘人的烏合之眾,進攻宛城。這次以雞蛋碰石頭的自殺式襲擊,最後只能以慘敗而告終。

    次年(公元7年),東郡太守翟義暗中聯絡嚴鄉侯劉信、武平侯劉璜等,發動兵變。翟義立劉信為天子,自己為大司馬,發檄文通告全國,招兵買馬,兵力達到十萬之眾。表面上看,義軍人數不少,實際上多是烏合之眾,沒什麼戰鬥力。

    王莽派出戰鬥力超強的關西兵團以及關東甲兵,出函谷關,與翟義作戰。翟義出師不利,連連敗北,最終被王莽軍隊抓獲,酷刑處死,“天子”劉信不知下落,可能死於亂軍之中。

    擊敗叛軍後,王莽開始了造神運動。

    首先,齊郡某亭長夢到天使對他說:“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要我轉告亭長:攝皇帝應當成為真皇帝。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看看,這亭裡將會出現一口新井。”亭長夢醒後,果然發現一口百尺深的新井。

    緊接著,巴郡發現石牛,雍縣出現一塊刻有字的仙石。兩塊石頭被搬到未央宮前殿,突然颳起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風沙過後,石頭居然現出文字“天告帝符,獻者封侯”。

    王莽篡位之心,路人皆知。

    有個路人名為哀章,本是一名學子,喜歡吹牛,沒混出個名堂。他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可以討好王莽,混個一官半職。於是制了一具銅櫃,櫃中置兩卷天書,一為“天帝行璽金匱圖”,一為“赤帝璽邦傳予黃帝金策書”。赤帝就是劉邦,天書寫的是劉邦將皇帝位讓給王莽,直言王莽是真命天子。

    哀章扛著裝有天書的銅櫃到了高廟。兩卷天書來得太是時候了! 王莽畢恭畢敬向銅櫃下跪叩拜,坦然接受上天的啟示。然後,他戴上CROWN,前去見太皇太后王政君。

    他把四處收羅來的神秘證物搬到長樂宮,讓太皇太后過目,證物包括石牛、石文、銅符帛圖以及裝著兩卷天書的銅櫃。王莽不復謙虛,既然天意如此,他必須順從天意,登基稱帝。登基稱帝為什麼要找王政君呢?王莽需要她手上的玉璽。王政君目瞪口呆,不肯交出玉璽。

    王莽沒有拿到玉璽,這並不影響他正式登基稱帝。既然改朝換代,新王朝就得有新氣象。新的王朝名字就是“新”,史稱“新莽”。接下來就是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制、異器制,就是改變曆法、服裝顏色、祭品、旗幟及禮器等等,這樣才凸顯與前朝的區別。

    當然,王莽還掛念著玉璽,他派王舜前去向王政君索取。王政君大罵道:“王莽自認為憑金匱符命可以當皇帝,就自己造一顆玉璽好了,要這顆亡國不祥的玉璽幹什麼呢?我是漢家的老太婆,早晚就要死了,想讓玉璽隨我下葬,看來也不太可能了。”

    王政君老淚縱橫,王舜說:“王莽一定要得到玉璽,太后能不給他嗎?”罷罷罷,王政君取出玉璽,扔在地上,又罵道:“我是快死的人,但我知道你們兄弟一定會被滅族的。”

    就這樣,王莽得到傳國玉璽,大宴群臣以示慶祝。

    在一片觥籌交錯聲中,舊的王朝落幕了,新的王朝誕生了。

  • 3 # 孝陵衛小校

    王莽一路走上人生巔峰靠的就是籠絡人心。

    成為掌權者

    雖然他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但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父兄早死,沒有父親、兄弟的直接支援,他就要比兄弟們付出更多,這樣才能獲得叔父們的喜歡。為了出人頭地,王莽開始走上與其他貴族驕奢淫逸完全不同的路子,他“折節”向學,贍養儒生,博得了官吏們的稱讚。透過這種方式王莽得到了叔父們的賞識,終於挺進了中央決策層,成為繼任的大司馬大將軍。雖然哀帝繼位後,王莽的政治生涯遇到了挫折,但哀帝很快就死了,復任大司馬錄尚書事的王莽操縱了漢朝的政權。

    掏空漢朝

    成為獨裁者後,王莽開始掏空漢朝的底子。

    1、排除異己。將平帝外家透過呂寬的案子進行打擊,誅殺了外戚衛氏一族。而且接著一系列的案件,打擊了政敵和地方豪強。

    2、繼續籠絡人心。

    封漢朝功臣的後裔200人。

    對二千石以上官吏的退休者給予俸祿。

    擴充太學。

    這一點非常重要,當時太學建造了一萬多見房屋,增加了非常多的博士和太學生,又在各地興辦學校。這樣以來讀書人普遍稱讚王莽,大家普遍開始認可王莽推崇的古文經學,而且也開始相信漢朝國運終結的傳言。

    可以說,國家上下的輿論基本上都倒向了王莽。

    3、救濟貧民。

    當天災發生時,王莽獻田30頃、錢百萬,分配給貧民。他又廢漢朝的皇家園林給貧民居住,在長安城給貧民修了五個裡的房屋。

    這些政策給王莽帶來了很多的民心。

    再加上當時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都沒有兒子,稱“國統三絕”。漢哀帝甚至改稱“陳聖劉太平皇帝”,他僅26歲死去,漢平帝14歲死去,大家普遍相信漢朝已經要成為過去時了。因此王莽代漢在當時算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 4 # 溱湖夢客

    王莽篡奪漢朝江山是當時天下的一種大勢所趨,是無數儒士、士族支援的結果。只不過王莽稱帝后,改革不符合時代要求、侵犯了豪強利益,被士族們拋棄了。

    首先,王莽是一個標準的儒士,是一位極為遵守禮儀的君子。王莽幼年喪父,不久,兄長隨父而去。王莽對待母親和嫂子極為孝順、尊重。其伯父王鳳染病,王莽親試湯藥,一直照顧其伯父離世。漢成帝時期,王莽為官,常常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接濟窮人,是一個標準的好人。38歲的王莽受叔父等人的推薦,出任大司馬。其後一年,為了維護周禮與漢哀帝爭執,隨後隱居新野。期間,王莽的兒子殺死了家中奴婢,王莽逼迫其自殺。漢平帝繼位,王莽重複大司馬,並在再三推辭之下接受了“安漢公”的封爵,並將俸祿轉讓其餘兩萬多人。

    其次,王莽在人們一步步的推崇之中慢慢接近皇位,並最終坐上了皇位。公元3年,王莽的女兒為皇后,天下儒士紛紛上書要求封賞王莽,是歲,王莽號稱“宰衡”,位居皇帝一人之下。此後,大肆宣揚禮教,深受儒士愛戴,並加九錫。

    公元5年,毒死平帝,扶持2歲皇太子嬰上位,並命為“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在天下人的擁戴之下走上了皇位。

    最後,王莽在位期間,頒佈法令,進行改革(並被網友戲稱為穿越者)。改革大致如下:

    一、土地國有化,重新分配土地

    二、逐步廢除奴隸制

    三、強迫無業人員勞動,並給予報酬

    四、部分產品實行國家專賣,國家提供貸款

    五、改革幣制,實行計劃經濟

    六、改革官制

    ……

    我相信王莽在前期是一個極為遵守禮儀、甚至都極為刻板的儒家士人,只是一個人的野心會隨著自己的地位的變化而變化,慾望總是無窮盡的。

    而且,王莽的改革多是恢復周朝的制度,從井田制到中央官制,都有著曾經周朝的影子。或許說那是儒家士人們嚮往的一種原始的公有制社會。

    王莽的道德品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也招架不住後人的詆譭。成王敗寇,不外是乎!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 5 # 青史幾名姓

    王莽能篡奪漢室的江山,在這裡要提一個關鍵人物,她就是王政君。

    為什麼要提她呢?因為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王莽。漢宣帝甘露元年,皇太子劉奭的寵妃去世,她臨死前說是有其他姬妾咒她於死,從此太子不但鬱鬱寡歡,還遷怒於自己的眾多姬妾,漢宣帝知道後,就命皇后再挑五個女子入宮,王政君就是其中之一。

    太子此時還在悲傷中難以走出,又不想違逆父皇和皇后的意願,就打算隨便選了一個,王政君坐得最靠近太子,且打扮素雅,所以大家都以為太子就是屬意王政君,遂將她送到太子宮。入東宮的王政君很快就為太子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劉驁。可以說是機緣巧合,幸運的王政君脫穎而出,皇太子劉奭即位後成為漢元帝,她也登上了皇后的高位。

    王政君當上皇后之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的家族王家也開始崛起。不過此時的她被漢元帝冷落,作為外戚的王家人也不敢太過放肆,真正使這個家族強大起來的是漢元帝的駕崩。王政君成了皇太后,她的兒子成了當朝天子,王家也從此硬氣起來,有這樣一個太后撐腰,她的兄弟全部被封侯,世稱“五侯”,王氏權勢大熾,把持著朝廷的重要職位,重要的是,王政君把侄子王莽任命為了大司馬。

    看到這個名字出來,我們應該也知道會發生什麼了,王莽,那個顛覆西漢政權的人,在這裡登上歷史舞臺。可以說,只要王政君還活著,王家就不可能衰落,而王政君還偏偏特別能活,她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去世,王家得以長期興盛,所以王莽能以外戚身份奪得政權也不足為怪了。

  • 6 # 不要鬧82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一說山東東平陵人(山東濟南章丘市龍山辦事處)。西漢權臣,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青年時代的王莽仕途並不如意,王家為外戚世家,家風顯赫。特別是其姑母王政君為太后後,王家九侯,五司馬。可偏偏王莽父親王曼早逝,一直到24歲,才獲得黃門郎,算是當官了。

    有一年,大將軍王鳳病重,誰是王鳳?他就是老王家九侯之一。病到啥樣呢?臥床不起,體臭不可聞,子女皆掩鼻。 王莽卻不怕髒累,病床前伺候大爺(王曼的哥哥),久而久之,王鳳感動了,馬上奏表朝廷(實際是妹子王政君)表彰王莽。此時的王莽基本都是在小心翼翼,矜矜業業的伺候家裡各位長輩兒,以至於王商上表天子,要求將自己的封地分一半給這個大侄子;大將軍王根更在病逝前奏表天子,讓王莽繼任為大司馬。

    終於公元前8年,王莽開始主宰漢庭。雖說已為權貴,但是王莽仍然禮賢下士,對文人雅士多有禮讓,對百姓也做出了多多善舉。滿朝文武大臣無不歌頌王莽,最後連漢成帝也認為王莽為國家支柱。

    話說時間不長,我們的漢成帝就在趙飛燕和趙合德的荒淫生活中,一病不起了,不久就病逝了,年僅44歲。漢成帝無子,只能在近親宗室內另立一人繼承大統,誰呢?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劉欣,是為漢哀帝。好了,那王政君的太后之名就有點不倫不類了,為啥?人家劉欣的奶奶傅太太后,老媽丁太后上場了,本來王政君就與傅太后早年爭寵結仇,漢哀帝即位後,傅太太后和丁太后開始清算王家勢力,沒辦法,王政君畢竟老謀深算,命大司馬王莽及其他王家外戚集團的人主動辭去官職,回自己的封地,也算是儲存下自己的實力。

    王莽回封地後,命府中各人,粗茶淡飯,粗布麻衣,將錢捐給百姓使用。其二子王獲,將家中奴婢打死。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兒,最多厚葬賠點錢就搞定了。王莽卻讓王獲為奴婢披麻戴孝,最終把王獲逼死了。這下百姓中就沸騰了,對其大義之舉各種讚揚,朝中百官也沒閒著,各種上表歌頌。沒辦法,漢哀帝只能硬著頭皮,將王莽招回長安,伺候王太后,王政君。王莽算是又一次回到了政治中心,看來又要登場了。

    公元前1年,可憐的漢哀帝病逝。得到訊息后王政君突然健步如飛,搶先一步搶到傳國玉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即大統皇帝位。王莽則歸認大司馬一職。這次的迴歸,讓王莽看出了姑母王政君在政治上的軟弱,政治上的野心也就起來了,開始排斥異己,重用親信,扶持黨羽。並鼓動黨羽親信上書,歌頌王莽的豐功偉績及仁義德行,歌頌其比肩周公、霍光。收到這些奏表後,朝廷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則假意推辭再三,“勉強”當了這個“安漢公”。

    雖說當了“安漢公”,但是王莽卻心裡沒底,畢竟漢哀帝那一出還歷歷在目,怎麼辦?我不能只當個“安漢公”,我要做皇帝的丈人! 於是乎,公元3年,舉國為12歲的漢平帝選後。可是天下美女這麼多,心裡還是沒底兒呀!萬一便宜了別人咋辦呢?王莽思索著,最後決定以退為進,昭告天下:“我的女兒相貌平平,德行一般,無法做皇后啊,我們家退出選舉!” 這一發通告,舉國沸騰了,全國都認為這是王莽的謙虛恭卑,好嘛,全國上書都推薦王莽的女兒應當卻被選為皇后。民意就是天意呀。一場招親大會,演變為王莽的女兒必須做皇后的定位大會。從此王莽多了一個稱謂“國丈”。

    公元4年,我們的國丈又被加封“九錫”。何為九錫?這可是至高的榮譽了,可以用代表天子的服飾,車具,有代替天子征伐的斧鉞了。

    公元5年,漢平帝病重,王莽祈禱天地,願以自身替平帝。公元6年,平帝病逝,王莽立2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沒即位),群臣上表,因皇太子年幼,應讓“安漢公”暫替其管理國政,為“代皇帝”。至此王莽的政治野心達到了最高點。

    公元6年,王莽使其黨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讓孺子嬰將皇帝位禪讓給自己,祭拜天地,先祖。稱皇帝位,定國號為“新”。

    講個小插曲。傳說當年漢王劉邦斬白蛇起兵,後來夢到白蛇前來索命,並打鬥一番,劉邦自知無法在山林中取勝,跑下山來,隨跑隨喊:“到平地還命”。 白蛇為蟒,平地為平帝。這個小故事也不敢保證完全是這樣,這麼多年了,記得小時候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大家權當一笑吧。

  • 7 # 哈哈喊好好壞壞

    [cp]西漢王莽新朝的範圍有多大。漢書王莽傳說:莽北化匈奴,東致海外,南懷黃支,唯西方未有加……。班固的西都賦說漢之西都有“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枝之鳥,逾崑崙,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三萬裡”。西方未有加,大概是說王莽沒把歐洲納入版圖。

    南懷黃支,黃支國在印度東南部。漢書地理志說自合浦徐聞,船行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

    合浦徐聞地名現在都在廣西,就算是吧,船行一年才到黃支。可能當時沒有掌握帆船技術,用手划船。諶離國就是圖片這個位置,到這要步行十餘日再坐船,就是走了捷徑,不用走馬六甲海峽。這事可見,早在漢朝就有船順著海岸線跑到印度洋。

    南宋的地理志,從京都水行一百里,京都水行一千里看起,看到京都水行一萬四千裡,明顯也是跑到印度洋了。

    看地理志古人的活動範圍都很大,但是西漢和北宋的歷史中很少記載沿海的事情,唐朝也是一樣,從那出發多少天到天竺,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看看他們記載的歷史,幾乎都沒有提到沿海的事。這是因為,漢朝人唐朝人都是在內陸活動,吳國,吳人一直都是在沿海活動,沿海跑的是吳船,吳船萬里,萬里吳船,什麼船要跑萬里,就是海船,元代人說的百尺吳船,也是海船。

    清明上河圖畫的城市肯定不是在河南,因為畫中那種大帆船是從沿海或者大江進城,北方內陸小河溝不會有這種大船,那個叫吳船。

    王莽把印度南部管起來了,再看漢朝的永昌郡,是在寮國和緬甸,蜀布就是出自哀牢國寮國,所以東漢以後的天下三分之一,怎麼會是在四川。

    圖片中這個班裡武府,也叫巴蜀府,泰語的Prachuap,也挺像巴楚,蜀和楚很可能是同一個意思不同口音。

    新唐書中的諸葛亮城是西渡怒江,至諸葛亮城,再向南幾百裡到驃國,驃國也是緬甸,這個諸葛亮城的位置看起來就是在位置中印交接的那個爭議地區附近,因為還有說廣蕩城接吐蕃界,隔候雪山,西邊大洞川,有諸葛武侯城。廣蕩城在緬甸,廣蕩城西邊有諸葛城,那不就是印度了。

    漢書中說,蜀地沃野千里,果實所生,無谷而飽。蜀國不用種地也能吃飽肚子,這怎麼都不像自古吃不飽飯的四川,對吧。希臘東征記中就說到印度有些地方不種地就吃一種樹皮,吃起來是甜的。

    所以事情就很嚴重了,到底是諸葛亮從蜀國來還是諸葛亮從四川去了蜀國。天天說這個是印度傳過來的,那個是波斯傳過來的,難道傳過來的只有東西嗎,會不會人也是這樣傳過來的。[/cp]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人吐槽老師課堂上不講重點,都放在課外輔導班上講,這種現象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