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課課代表
-
2 # 冷眸m
明代宗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是因為明英宗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土木堡兵敗,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武將功勳也大都陣亡,皇帝朱祁鎮也被俘。
當時瓦剌太師也先想借明朝皇帝被俘直接攻破北京,哪想到于謙的大臣又擁立了朱祁鈺為皇帝,還尊英宗為太上皇。為什麼尊英宗為太上皇呢。
這就代表著英宗還沒有死,但是朱祁鈺已經繼位了,但是他的皇位確實是從朱祁鎮的手裡繼承過來的,這就代表著皇位傳承是符合制度的,在一個就是說你抓到英宗也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已經有新當家的了。
但是朱祁鎮被放回來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被廢呢,剛開始也先要放回來明英宗的時候,朱祁鈺根本就沒有同意,但是和談的時候大臣居然做主把朱祁鎮迎回來了,朱祁鈺沒辦法只能接受事實。但是明代宗不想放棄皇位,就把明英宗給囚禁了。
第一就是當時雖然明代宗當皇帝,但是他只是相當於一個代理的,他如果把明英宗廢了,也代表著他的皇位來歷也不正了,而且看立的太子就明白了,開始立的還是明英宗之子。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明代宗沒有廢英宗為王的理由和條件。
明代宗朱祁鈺的繼位可以說非常偶然,他雖然是明英宗朱祁鎮唯一的弟弟,但朱祁鎮春秋正盛,又有兒子,皇位怎麼也不會落入朱祁鈺手中,偏偏朱祁鎮就是作死,雙手把皇位送給了弟弟。
如果有的選的話,朱祁鈺應該也不想要這個皇位,因為上位的時候局勢太被動了,幾十萬大軍被朱祁鎮一番操作報銷了,京師門戶洞開,瓦剌大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殺到了,一旦京師被攻破,別管明朝下場如何,朱祁鈺估計就是又一個宋欽宗。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內部都吵作一團,一堆官員支援遷都,還是于謙壓住了遷都之議,堅決抵抗,並取得孫太后的同意,尊朱祁鈺為監國,主持大局,進行糧草兵員調動,準備跟瓦剌大戰一場。
監著監著發現不行,畢竟朱祁鎮還在瓦剌手裡,要是瓦剌將之作為人質嚮明朝施壓,形勢只會更加危急,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明確,讓朱祁鎮不再是皇帝。
廢皇帝這事不少見,單司馬家就發生了好幾次,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司馬昭廢曹髦為高貴鄉公,後來司馬炎對曹奐也算一種另類的取而代之吧。但這種廢立都建立在傀儡皇帝和權臣之間,太后詔命只是個幌子,而朱祁鈺這個時候,不存在司馬師這種權臣,太后詔命是真正有分量的,廢立之事得跟太后商量著來。
按照于謙等大臣的意見,朱祁鎮肯定不能再當皇帝了,國難危急,也不能立幼子(朱祁鎮之子)為君,讓朱祁鈺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給侄子打工,這不理想,扶他上位是唯一的選擇。
孫太后也知道兒子的皇位難保,她的想法是想傳給孫子,只不過這不現實,期待朱祁鈺成為周公那等人物何其難也?最終孫太后妥協了,同意不是她兒子的朱祁鈺登基,但要立朱見深(朱祁鎮之子)為太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朱祁鈺上位是大臣跟太后妥協的結果,雖然他尊哥哥為太上皇多少有些不合禮法,但廢為王是不可能的,別說朱祁鎮沒當過王,孫太后那一關就過不了,好好的皇帝廢成了王,莫不是連太子也想動?在瓦剌威脅下,沒人考慮這檔子事。
所幸,明朝打贏了京師保衛戰,避免了靖康之恥再次上演,朱祁鈺也坐穩了皇位,開始享受皇帝的極權,也越發地不想離開這個位子。
坐穩位子的朱祁鈺一是不想朱祁鎮回來,最好老死草原,最符合他的利益,偏偏下邊大臣不聽話,派去探訊息,結果就把朱祁鎮帶回來了,無奈朱祁鈺只能把朱祁鎮囚禁到南宮,好生防範。
朱祁鈺對朱祁鎮當然不好,可話說回來,朱祁鎮沒被一杯毒酒送上天都得感謝朱祁鈺仁慈了,像這種兄弟交替的皇位變動,前任可很少有好下場。
二就是不想自己的皇位傳給侄子,還是傳給自己兒子爽快,於是他為了改立太子,跟大臣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鬥才得以遂願。
從改換太子的爭鬥可以看出,朱祁鈺其實並沒有牢牢掌控朝廷,他沒有辦法做到為所欲為,換太子都這麼費勁,更別說廢立太上皇了,當初尊稱是權宜之計,可現在廢為王爺太落井下石了,大臣們的口水能把他淹死。
-
4 # 聽歷史說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般被皇帝立為太上皇的都是自己的老爹,最早開創這個先河的就是漢高祖劉邦。而到了朱祁鈺(明代宗)這裡,卻把自己親哥哥立為太上皇,聽起來實在的匪夷所思。究竟怎麼一回事,我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明英宗朱祁鎮這傢伙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可能也是因為在宮裡別的無聊,想體驗一下帶兵打仗的感覺。就帶了幾十萬的大軍去跟韃靼部的也先幹仗,這場戰爭的結果很快就見了分曉。明英宗大敗,被俘;也先大勝,用明英宗這個人質大肆勒索明朝,撈了不少的好處。
視線轉移到大明王朝國都北京,皇帝被俘,朝廷內外亂成了一團。因為太子還是吃奶的小孩兒,明英宗朱祁鎮他老弟朱祁鈺就臨時擔當起了監國的重任。可惜這朱祁鈺雖然貴為親王,其實內心慌得一批,本來就很懦弱,靠著皇室的身份本來好好地享福,這下好了,老哥被也先抓去喝茶了,他也被臨時捉過來監國,那心裡叫一個不情願啊。大臣們又亂做一團,要不是他媽太后在撐著場面,估計這傢伙早就垮了。
就在大家對英宗被俘束手無策的時候,那個寫了《石灰吟》的于謙挺身而出,一番義正言辭之後,朱祁鈺和太后都被他的氣度和談吐給折服了,把他當成了救星,給了他軍國大權。于謙也是不負眾望,馬上做出了一番部署。這個時候重點來了,他上奏太后,大意就是現在國難當頭,皇帝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應該先立朱祁鈺為帝,先穩住局面。太后也沒其他的辦法,壓根就沒問朱祁鈺的意見,就把他推上了皇位。
比起來朱棣,這朱祁鈺可就爽多了,不費吹灰之力就坐上了皇帝這個位置。可是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擺在這君臣面前,朱祁鈺當了皇帝,那他哥朱祁鎮該怎麼辦呢?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這個主意,我估計十有八九是于謙的主意,不然沒想好這個對策,他也不敢提議立朱祁鈺為帝。反正就是把朱祁鎮封為太上皇,遙遙相望而供。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朱祁鈺才坐上了皇位。
至於說為什麼不廢了他哥,因為實在是沒有理由。一般而言,一個皇帝被廢那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如果不是皇帝本人犯了相當嚴重的錯誤,或者大臣們集體倒戈,權力的中心不在皇帝手中,然後出現了一個很有實力和威望的可以代替皇帝的人,想廢了皇帝根本不可能。現在朱祁鈺面臨的局面,顯然並不符合。而且此時朱祁鎮遠在敵方軍營,生死未卜,能不能活著回來還並不能確定。如果無緣無故的把他廢了,那是要犯了欺君罔上之罪的,所面臨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朱祁鈺可不傻。所以說不如直接立他哥為太上皇,不僅他沒什麼損失,這樣於情於理大家也都能接受,重要的是這樣能夠說明他皇位的來源是合法的,而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說權衡利弊之下,把朱祁鎮立為太上皇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看起來有那麼一絲絲的尷尬。不過在利益面前,這算的了什麼呢?
-
5 # 香茗史館
此事源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獲,也先逐以送還明英宗為名義,率軍南進,企圖趁機攻佔明朝都城北京。在朝中大臣于謙等人的建議下,先以郕王朱祁鈺監國,後奉其為帝,最終穩住陣腳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那麼郕王朱祁鈺稱帝之後,為何要尊被俘的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呢?
△明代宗朱祁鈺
土木堡兵敗皇帝被俘,朝中大亂立郕王為帝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首領也先率領大軍,兵分四路南下侵犯明朝邊境,兵鋒直指大同。而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之下,不顧朝中大臣勸阻,親率二十萬大軍於同月十六日親。
△土木堡之變
明朝大軍剛到山西大同,前線便傳阿里了各路明軍潰敗的訊息,王振不敢進軍,急令大軍撤退。然而在王振的主導下,大軍行軍路線數次改變,後又不顧大臣勸阻,兵困馬乏之下執意在土木堡修整。結果被尾隨而來的瓦剌大軍切斷水源,進而導致明軍大潰敗,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包括王振在內的60餘位大臣、勳親、武將死於亂軍之中。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也先挾持被俘的明英宗,由新保安(今河北附近)、宣化和山西的大同出塞休整。九月在與明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監喜寧的唆使下,欲以送還明英宗為名,趁明軍主力潰散、京師空虛,率軍南進,意圖攻佔明朝都城北京。
土木堡之變的訊息傳至京師後,朝野震動、人心惶惶。徐有貞等大臣主張遷都南京,但卻被于謙等人嚴厲呵斥,並對皇太后曉以遷都的利害,皇太后孫氏逐命郕王朱祁鈺監國,召集朝臣商議戰守大計。
△《女醫明妃傳》中的孫太后
八月二十九日,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之下,皇太后孫氏改立監國郕王為帝,史稱明代宗,遙尊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
朱祁鈺被立為帝,為何要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乃是異母弟,弟弟繼位尊哥哥為太上皇,歷史上極為罕見。那麼,朱祁鈺即位之後,為何不廢朱祁鎮為王,而要尊其為太上皇呢?其實這主要關係到朱祁鈺即位的名分問題,也就是他皇位的正統性。
△孫太后立朱祁鈺為帝
我們先來看朱祁鈺即位合不合理,雖然太子朱見深此時不過兩歲,但按照傳統的“立嫡立長”原則,身為兄弟的朱祁鈺顯然沒有繼位資格,但是明朝略有不同。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提到,“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也就是說,在皇帝無子的情況下,可以兄終弟及。此時明朝乃是生死存亡之際,立兩歲的朱見深為帝顯然不合時宜,故而以朱祁鈺為帝倒也說得過去。
△朱祁鈺必須保證自己皇位的正統性
雖然朱祁鈺即位有理可依,但關鍵的一點卻是,他的皇位繼承於明英宗朱祁鎮。就像當年朱棣起兵奪了朱允炆皇位一般,他要保證自己即位的正統性,便只能不承認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從而將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改為了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如此一來他便等於是從朱元璋手中繼承的皇位,而並非從朱允炆手中奪取的皇位。
放在朱祁鈺身上,他則恰恰相反,他必須承認朱祁鎮的皇帝身份,才能保證自己繼位的正統性。如果將朱祁鎮廢為王,那麼等於不承認朱祁鎮的皇位,他的皇位又繼承於誰?他根本沒有辦法繞過朱祁鎮在位的這十餘年。
△朱祁鎮被奉為太上皇符合朱祁鈺利益
綜上所述,為了自己皇位的正統性,朱祁鈺不得不承認朱祁鎮的皇帝身份,雖然兩人是兄弟關係,但從皇位繼承方面來講,奉朱祁鎮為太上皇並沒有什麼問題。
-
6 # 夢迴伍千年
其實每次說起明英宗,不得不說下他的奇葩性,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9歲為皇帝,然後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弟弟登基他升他為太上皇,被放回後弟弟囚禁7年,最後又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再次上位。
明英宗劇照
1449年,明英宗封自己兩歲的兒子為皇太子,命其弟弟朱祁鈺鎮守北京,然後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率文武官員100多人,帶領當時明朝最能打的50萬大軍親征瓦剌。但是因指揮失誤,太監王振先是故意帶大軍去自己老家,讓自己衣錦還鄉,然後又怕踩壞自家的田地,下令移營,導致防禦出現漏洞,被瓦剌所破,50萬大軍損失一半,文武百官死亡60多名,明英宗也被瓦剌所俘虜並帶回草。
明英宗被俘劇照
于謙為首的官員因不知道明英宗會不會被放歸,就緊急請出朱祁鈺登基為帝,並奏請代宗把明英宗奉為太上皇,以防瓦剌以此要挾大明。結果第二年瓦剌果然狹明英宗進犯北京,欲使明朝開關投降,但是被于謙為首的官員們阻止,打響了北京保衛戰,最後退敵成功。
北京保衛戰
1450年明英宗被瓦剌放歸,但皇位已經被明代宗坐穩,不欲歸還,明英宗就開始了長達7年的被囚禁生涯,一度生計困難,甚至靠皇后做針線活為生,這明代宗明擺著就是想把明英宗囚禁到死。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明英宗被俘虜時,明代宗走馬上任之時,曾許諾日後依舊傳位英宗子,但是當明代宗坐穩皇帝之位後,開始反悔,幾次欲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但是他老婆、朝廷大臣和皇太后都不願意。1452年明代宗壓下反對聲,強立自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也是明代宗當時唯一的兒子),估計明代宗想的是等太子坐穩之後就開始秘密殺了明英宗以絕後患,沒想到的是,1453年12月朱見濟就夭折了,以後幾年明代宗也一直沒有兒子出生。
1456年12月,明代宗病重,但仍未立太子之位,大臣石亨聯絡徐有貞、曹吉祥、楊善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明英宗復辟。1457年2月明代宗逝世,年僅30歲。
奪門之變
其實總結來說,明代宗之所以不廢除明英宗的太上皇之位,也是當時的朝政所不允許,反對聲音很大。明英宗迴歸後,已經被軟禁,對明代宗也造不成威脅。明代宗已經坐穩了皇位,也品嚐到了權利的美味,而後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時,自己的兒子沒了,那麼想來想去,明英宗畢竟是自己的大哥,同屬一脈,明代宗不可能把皇位再交給其他宗支(明宣宗一脈只有他們哥倆)。我想當時的明代宗肯定是鬱悶的,鬱悶的是自己忍受罵名搶了哥哥皇位,但是沒兒子繼承。
據史料記載當明代宗聽到英宗復辟後,只說了幾個“好”字,便不再說話,並自嘆為“無天之人”,可見其深深的遺憾!大家覺得明代宗真是的病死的嗎?還是明英宗擔心明代宗再反過來給他來個復辟,派人暗害了呢?
-
7 # 洛水清風
“土門之變”是明朝有強盛轉入衰落的重要標誌。當時年僅20歲明英宗朱祁鎮,架不住親信宦官王振的慫恿,率軍親征。土木堡一戰,幾十萬明朝精銳之師毀於一旦,朱祁鎮也成了瓦剌的階下囚。
瓦剌的首領也先率領大軍乘勝向南進軍攻城略地,兵鋒直敵北京城下。一路上凡遇明軍抵抗,也先就會把明英宗推到陣前,讓他喊話明軍投降。弄的明軍將領戰也不成,降也不甘。
訊息傳到北京,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在徵得孫太后(明英宗的嫡母)同意下,擁立庶出的朱祁鈺為帝,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善良、誠實朱祁鈺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九五至尊。朱祁鈺不負眾望,鼎力支援于謙取得北京保衛戰巨大勝利,讓大明再次起死回生。有人要問,朱祁鈺為何不廢英宗為王,要尊他為太上皇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身不由己。當時,于謙等大臣,為了打破也先以明英宗為人質,進而要挾大明的陰謀。與孫太后商議擁立新君,由於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年幼,只能擁立明英宗唯一的弟弟朱祁鈺為帝。孫太后提出一個先決條件,欲立朱祁鈺為帝,必立朱見深為太子。由此可知,朱祁鈺能夠登上帝位,完全是于謙等大臣與孫太后協商的結果,尊不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不是朱祁鈺所能左右的,是孫太后和于謙等大臣所決定的。
二:兄弟情深。朱祁鎮與朱祁鈺是明宣宗僅有的兩個兒子,兩個人相差一歲 ,打小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情深意厚。朱祁鈺被封為郕王時,明宣宗並沒有讓他到封地就藩,而是將他就藩地點選在京城。等到朱祁鎮繼位後,對這個弟弟也是關照有加,並沒有把他攆到外地就藩。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朱祁鈺的帝位逐漸的鞏固與加強。也先為了分化大明朝,故意放回明英宗。面對這個燙手的太上皇,朱祁鈺完全有能力,讓明英宗神不知鬼不覺暴病而亡,一如當年的趙光義對待哥哥趙匡胤。但朱祁鈺不願揹負殺兄惡名,更念及手足之情,不肯對明英宗下毒手,只是把他幽禁在南宮。
三:喪子之痛。朱祁鈺坐上皇帝這把魔倚後,就在不想把皇位交還給哥哥英宗。並且他還透過賄賂大臣的手段,廢了朱見深這個皇太子,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不久便夭折。隨著朱祁鈺健康每況愈下,他絕嗣已成不爭的事實,帝位終究要回到英宗一脈。朱祁鎮再沒必要在英宗身上打什麼主意了。廢英宗為王,或尊太上皇,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
總之一句話:剛開始,朱祁鈺不當家,尊英宗為太上皇,不是他說了算,後來他真正當家做主,又念及兄弟之情,加之有喪子之痛,對這位太上皇哥哥,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
-
8 # 滄海拾遺錄
明代宗朱祁鈺之所以要尊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而不廢其為王,原因比較複雜,但最重要的是考慮到自身帝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征,臨行前,他立自己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令自己唯一的兄弟郕王朱祁鈺監國,率京師三大營在內的二十萬大軍北上討伐也先。由於貽誤戰機和指揮失當,在土木堡遭遇慘敗,英宗被俘,隨行文武勳貴50多人被殺,大明精銳力量毀於一旦,史稱“土木堡之變”。訊息傳到京師,特別是也先押著英宗南下藉機要挾大明,為避免國中無主和也先要挾,由於朱見深年僅兩歲,國家危急之際需要立長君,于謙等大臣請求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此舉最終徵得英宗生母孫太后同意。此時英宗尚在人間,而朱祁鈺繼位屬於“兄終弟及”,皇位傳承自哥哥明英宗,因此從宗法上要尊英宗為太上皇,這與當年北宋滅亡,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上,在南方繼位的宋高宗趙構尊哥哥宋欽宗為太上皇如出一轍,因為趙構的皇位承接自宋欽宗,而宋欽宗只是被俘。
此外,由於英宗生母孫太后為皇太后,在同意明代宗繼位的同時,仍為自己的兒孫爭取名分,包括遙尊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繼續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英宗被尊為太上皇,雖然被迎回皇宮,過了七年的幽禁生活,非常痛苦。但在景泰七年的“奪門之變”中,明英宗被徐有貞曹吉祥等人重新擁立為皇帝,也實現了為數少見的太上皇重新登位的案例。
-
9 # 步驚雲海111
因為明英宗是在位時出征被俘虜的,而且官方說法是北狩,就是到北方打獵,視察工作,慰問北方少數民族去了,所以現在回來了只能被尊為太上皇,而不能被廢。
而且當時在位的太后在明代宗登基之前就留了一手,登基的條件就是要立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試問親生兒子做太子,以後會當皇帝的,那老子又怎麼會被廢為王呢?
所以明顯不可能被廢。
-
10 # 可可潘琴
如果不發生土木堡事件,他一輩子也當不上皇帝!這個英宗的是長子長兄為父!所以他繼承的是英宗的皇帝位子。兄終弟及!所以他說因為太上皇!
個人觀點個人觀點
-
11 # 宇哲北
代宗是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擄走之後先行使了監國的名義,也先欲挾英宗來獲取更大的利益,明朝內部也有南渡的聲音在,在以于謙為首的文官群體的堅持下,明朝選擇了堅持抵抗,避免了北宋高宗南渡後北方國土淪喪的被動局面,同時為了不讓也先手裡的英宗成為要挾明朝的籌碼,代宗正式登基,改元景泰,遙尊英宗為太上皇,這裡是遵循了兄終弟及的繼承權,英宗子嗣皆年幼,所以,能穩定大局的必然只有成年的代宗能勝任。所以,代宗尊英宗為太上皇也是合乎法理正統的做法,只不過,大部分人都沒想到英宗最後能北狩歸來,嚐到了權力滋味的代宗豈會奉還大統?這些都是後話。
-
12 # 憂鬱的西瓜刺身
朱祁鈺被于謙等大臣推上皇位本來就是應急之舉,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又年少不更事。朱祁鎮是經過正規程式當上的皇帝,哪怕真的死在蒙古以後也是要入太廟的。所以無論如何,朱祁鈺也不能將朱祁鎮貶為王,只能尊其為太上皇,否則不合當時的理法。實際上明朝後來的嘉靖皇帝,崇禎皇帝都是繼承的兄弟的皇位。他們也都是將自己的兄弟尊為太上皇。
-
13 # 左女右子好
我個人認為,明宗沒有讓英宗當王,而是奉為太上皇是做給別人看的。土木堡一場大戰英宗被俘虜,瓦拉想著用皇帝換大明的江山。可誰想大明又立了一位新皇帝,而且從新組織起力量與其抗衡。瓦拉自知佔不到什麼便宜了,索性放人回去,讓兩個皇帝去爭鬥,然後伺機而動。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個雖然是前朝皇帝,但被俘虜過,而且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另一個當朝的皇上,剛剛與大臣們一起經歷過國家重大的變故,人心所向並權傾天下。怎麼可能會交出實權?一個不敢要,一個不想給。所以倆個人暫時相安無事,即時是尊英宗為太上皇也只是有名無權,不會影響自己。可是權利的慾望是每個當過皇帝的人不可抵禦的,若干年後英宗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龍椅。
-
14 # MrViy
因為明代宗要維護其皇位的合法性,他的皇位是根據宗法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得來的,他繼承的是明英宗的法統,而不是他爹的法統,如果廢除了明英宗的皇位,那麼明代宗的皇位就不合法理了,這就給其他皇族宗室們質疑其皇位合理性的理由,顯然這不僅不能幫助明代宗鞏固皇權,反而會危及其自身的統治。
回覆列表
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後,瓦剌方面覺得這樣一個奇貨可居的大明天子掌握在自己手裡,自己可以憑藉手中握有明朝皇帝這個人質而嚮明朝政府施壓,以便從中撈取更多好處。這些草原的蠻漢們未曾料到,論起玩心眼,明朝這些大臣可以算得上他們的祖宗了。瓦剌的心思明朝怎麼可能不明白。英宗被俘後,留守北京的大臣隨即奏請英宗生母孫太后,請求冊立郕王為帝,同時將“北狩”的英宗皇帝遙尊為太上皇,這一釜底抽薪的舉動實際上讓瓦剌企圖挾持英宗來要挾明廷的計劃破產。
英宗被俘後,郕王並沒有直接登基為帝,而首先是以監國身份代掌皇權,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郕王就正式登基為帝的。郕王之所以稱帝,一方面是她自己覺得所謂的“監國”名不正言不順,本就是個臨時性的,並且這個爛攤子他也不想接,所以當時的朱祁鈺整天嚷著“不幹了,不幹了。”但是另一方面,明朝留守京城的大臣們也希望擁立一位新皇帝,從而使瓦剌的詭計破產。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郕王朱祁鈺才被半推半就的擁立也帝。
郕王朱祁鈺的登基,同時也宣告了英宗正統一朝的結束,新帝登基,年號為景泰元年。與此同時,瓦剌手中的英宗的身份也不再是皇帝,景泰帝君臣在以何種稱號稱呼英宗時也產生的分歧,有人認為,英宗皇帝應該為造成明朝巨大損失的土木之變負責,應該將英宗皇帝位號廢去,改稱王,而有些大臣則對這種提法表示了明確的反對,他們認為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是王振,如果輕易將英宗帝號廢去,其身份驟然降低,在瓦剌的英宗恐遭不測。最終景泰帝經過權衡,也採納了後一種說法,景泰帝君臣最終決定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此舉也是仿效昔日因靖康之變而被俘的徽、欽二帝。但是高宗與徽宗是父子關係,而代宗與英宗則為兄弟關係。太上皇一般來說都是皇帝的父親,像這種弟弟將兄長尊為太上皇的現象在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景泰帝君臣此舉,雖然讓英宗處境尷尬,但是更為尷尬的是瓦剌人。
英宗因為失去了皇帝的身份,所以不再是瓦剌手中的籌碼,卻成了瓦剌人手中急於甩出去的包袱。這樣實際上也加快了英宗還朝的程序。值得一提的是,景泰帝即位時,皇太子仍然是英宗之子朱見深,也就是日後的憲宗皇帝,兒子是太子,父親是不可能從皇帝貶為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