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思想家
-
2 # 94310417小云
吳起的悲劇和商君無異,隨為春秋戰國傑岀的軍事家名震天下文韜武略,但他確少政治情商,得罪了貴族勢力,當時的用人原則是講求仕族門第,吳起岀生寒門,為楚國門閥氏族而不恥,在楚棹王去逝後,他也失去了保護傘,在悼王的屍體邊被楚國氏族將領們亂箭射殺,他早年殺妻為將是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所不容的,再則一個無君無父無國的喪家之犬,豈有安身立命之窩。
-
3 # 趙公
一代名將吳起落得一個亂箭射死的下場,有人認為他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有人認為他不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但我認為真正害了吳起的是他“唯利是圖”的人品問題。
戰國時期為了功名而戰的“僱傭兵”。在聊到戰國名將吳起時,我想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吳起是哪華人呢?有的人認為吳起死在楚國,他是不是楚華人?有人認為吳起明明是從魏國逃到楚國來的,那他應該是魏華人。
而實際上吳起既不是楚華人,也不是魏華人。他來自於戰國時期一個非常弱小的諸侯國——衛國。
類似於歐洲黑暗時代的僱傭兵,今天你給我錢,我可以幫你打仗,明天別人給我更多的錢,我就成了你的敵人。吳起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最開始幫助魯國攻打齊國;收了齊國的賄賂,想要叛逃齊國時,發現中了離間計,逃到了魏國;吳起幫助魏國攻打秦國,連克數座城池,可又因為不得重用逃到了楚國;在楚國力主軍事改革觸動了頑固貴族的利益,最終落得一個亂箭射死的下場。
可以說吳起是戰國曆史上身價最高的“僱傭兵”了!
拜師於儒家,卻不受其教化。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吳起早年間來到魯國,拜師於孔子的高足曾子。在拜師學藝期間,他勤奮好學,不辭勞苦,儼然一副“三好學生”的樣子。他毫不收斂地展露自己的才華,是為了能夠得到達官顯貴的賞識,好讓自己出將入相享受榮華富貴。
可以說他這種為了榮華富貴不擇手段的做法與儒家的傳統觀念截然相反。但即使如此,吳起仍然成就了一番事業,足以顯示他的確擁有過人的才華,當然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不守孝道引得師徒絕交。吳起在曾子門下學習的時候,老家來人帶來訊息,說他的老母親剛剛去世。吳起得知訊息之後對著天空嚎啕大哭了三聲,隨即就煙消雲散,繼續讀書去了,臉上絲毫察覺不到悲傷的表情。
吳起的這種做法在十分重視孝道的古代是天理難容的。他的老師曾子也因為他不回家為母親奔喪,而與他斷絕了師徒關係。曾子認為,即便吳起再有才華,他不回家為母親服喪,就說明他是一個忘本的人。
曾子留給吳起的最後一段話大致是這樣的意思。
你是一個忘本的人,水沒有本就乾涸了,木沒有本就枯死了,人如果沒有本,一定不得好死。曾子一語成讖,吳起最終沒有落得一個善終的下場。
為了當將軍,不惜殺掉妻子。由於吳起確實有超凡脫俗的才華,被魯穆公任命為大夫,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高官厚祿。
此時恰逢齊國的相國田和篡權奪位,田和擔心身為鄰國的魯國會出兵干涉齊國內政,索性先下手為強,率領大軍來進攻魯國。
面對咄咄逼人的齊軍,魯國上至國君,下至群臣沒有應對的辦法,此時魯國相國公儀休說:“只有吳起才能夠擊退齊軍”。
魯穆公有所顧忌,因為吳起的夫人正是齊國相國田和的本家親戚。眼看齊國大軍逼近,戰爭一觸即發,吳起也一直等著國王任命他為大將上陣擊潰齊軍。可左等右等,偏偏等不來拜將的訊息。吳起暗中打探才知道,原來魯穆公顧慮的是他的妻子是田和的本家。
吳起直接回家將自己的妻子殺掉了,要求魯穆公任命他為大將。魯穆公見他如此殘忍更加猶豫,卻擔心如果棄之不用,吳起會為了高官厚祿投靠齊軍,對自己更加不利,只能任命吳起為將軍。
終於得以上戰場一展才華的吳起,果然不負眾望,將齊軍擊潰,拯救了魯國。
觸犯頑固派貴族的利益引來殺身之禍。像吳起這樣的軍事天才,在戰國時期走到哪裡都是搶手的香餑餑。因此他完全有待價而沽的資本,將自己的才華換成自己想要的高官厚祿、美女豪宅。
可吳起終於栽在了楚國。楚悼王想要利用吳起增強軍隊的戰鬥力,而吳起也確實有這種辦法。他認為楚國的財富大多發給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如果國王削減這些官員的俸祿,將省下來的錢用於賞賜軍隊,那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會大大增強。
吳起這招果然奏效,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楚軍士兵為了得到獎賞,在戰場上拼命殺敵,士氣高昂。可吳起的做法深深觸動了那些頑固貴族的利益,楚悼王死後,他們群起而攻之,將吳起亂箭射死在了楚王的屍體之上。
憑藉吳起的才華,他本能夠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戰神。卻因為他過分的貪圖榮華富貴,敗光的人品,最終落了一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
4 # 文史辯論談
吳起是跟孫武其名的名將,歷來都有孫吳並稱,著有《吳子》,一生鮮有敗績。但最後卻落得個被亂箭殺死的下場,是為什麼呢?
與商鞅、白起等不同,吳起對政治及其敏感。他在魏國的時候,曾經提出了著名的“江山在德不在險”之說,可能與他先後師從兩位儒學大師(曾申、子夏)有關。當然,吳起畢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這個法家思想來源於批判性的接受儒家思想(與荀子思想已經有接近之處,屬於性惡論者)。
他的政治敏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他在魯國打敗了齊國,因為他“殺妻求將”的瘋狂舉動受到猜忌,他毫不猶豫的逃離了楚國。在魏國他收到了魏文侯的重用,替魏國拿下了河西地,並擔任河西守,把秦國按在地上摩擦。魏文侯死後,繼續輔佐魏武侯,並提出了“江山在德不在險”,勸魏武侯要用德政治理國家。但他遭到了權臣嫉妒,魏武侯逐漸隊吳起猜忌起來,吳起又毫不猶豫的跑到了楚國,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在楚國主持變法,楚國成為強國。在楚悼王去世以後,他被舊貴族亂箭射殺。為什麼這次吳起沒有在跑了呢?因為沒有給他時間。楚悼王去世之後,吳起當然得去告別。這對於舊貴族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吳起儘管伏在楚悼王的遺體上,但仍然被喪心病狂的舊貴族殺死了,有些箭甚至落到了楚悼王的身上。
為什麼吳起會死在楚國吳起先後在魯、魏、楚,為什麼他會死在楚國呢?因為他在魯國和魏國擔任的都是軍事將領,而他在楚國擔任的是令尹(宰相,最高行政長官),主持的是變法。變法必然是清除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那麼,舊貴族怎麼能坐以待斃呢,他們必然會魚死網破。
因此,儘管吳起的變法比商鞅的變法緩和很多,死法卻和商鞅差不多。
對此,你怎麼看?
主要參考資料
《戰國策》
《史記》
-
5 # samruanqiqi
吳起是被枺黑的歷史人物,什麼殺妻求將,什麼母死不歸很可能都是後世瞎編出來的,吳起是個倒黴孩子,前面幫魯國打敗了齊國,魯國競然不能用,去了魏國,魏文侯是明君,可惜短命了,兒子魏武侯就比老爸差遠了,如此高人不能用,最後吳起去了楚國,估計前面得到教訓了,想軍政一把抓,國君也支援,本來想大幹一場,木有想到楚悼王翹辯子了(估計是被幹掉的)最後吳起用自己的死打擊了楚國貴族勢力也算對得起楚國!
-
6 # 歷史哨聲
這基本上都是改革者的下場——得罪人多,稱呼人少
別看吳起和商鞅,似乎一個是失敗者,一個是成功者。但吳起的失敗、商鞅的成功,除了他們二人的能力之外,都取決於一個前提:
秦孝公比楚悼王在位時間長。似乎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改革者都逃脫不過這麼宿命:
重用改革者的國君一死,改革者不是慘死,就是下臺。
下面列舉歷史上的數次變法:
1、任用李悝進行變法的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去世,第二年公元前395年,變法27年(從公元前422年到公元前395年)的李悝就被即位的魏武侯辭退下臺;
2、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在公元前381年去世,變法5年(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81年)的吳起就被楚國大臣射殺;
3、任用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在公元前338年去世,變法18年(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38年)的商鞅就被秦國大臣逼死;
4、在南韓變法15年的申不害在公元前337年去世,重用他的韓昭侯在公元前333年去世,申不害比韓昭侯先死;
5、公元前208年構建大一統框架的李斯被二世胡亥處死,重用他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李斯比秦始皇晚死2年;
6、推行鹽鐵酒專賣和均屬法、以《鹽鐵論》著名的桑弘羊,公元前80年被殺,重用他的漢武帝在公元前87年去世;
7、漢武帝託孤、經歷漢昭帝、漢宣帝二帝的霍光,在公元前68年去世,公元前66年霍光家族被族滅;
先秦時期的改革者由於出動的利益太大基本上都難有好下場,除非重用並信任自己的國君在世。否則一旦國君在世,一心想要復仇的反對派,都會在國君剛死、新君即位未穩的空擋處死改革者。
商鞅,吳起都如是。一心為秦國強大而努力的商鞅死後揹負了叛國謀反的罪名,不見得就比只是被亂箭射死的吳起好太好。
在名聲上,吳起沒有叛國的說法;在死法上,吳起被亂射,總比商鞅死後屍體被五馬分屍體面。
商鞅唯一比吳起好的地方就是:
商鞅比吳起多了13年的時光完成了改革,而吳起的改革只是半吊子過程,沒有能夠完成楚國社會結構的改造。
這也是秦國能夠一統而楚國不能的原因——吳起只是完成了楚國的軍事改革,並沒有時間去完成楚國的社會改革。
楚國能稱霸,但不能統一,就因為楚國少了這13年。
-
7 # 南方鵬
這句話出自李悝的評價“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吳起貪於功名利祿,殺妻求將等事流傳於世,為貴族所不齒,但他的出色才能無法抹殺,魏文侯用人取其才,不求全責備,所以才能奠定魏國百年霸業,等到兒子魏擊武侯上位,國勢依然強盛,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已漸漸到來,吳起的出走楚國,可以看作魏國霸業出現危機的先聲。
吳起感於知遇之恩,又不甘心被魏國看輕,決意襄助楚悼王推行變法,讓天下再次刮目相看,針對楚國強宗大族屈、景、昭三家實力強橫,霸佔大量土地人丁,和官員出於私門,政令不通,將士失去爭雄心思等現實,統一政令,杜絕六國施展縱橫之術的說客入楚,抑制官員勢力,把世家世爵制改為三世而絕,解決楚國御下寬仁無度,政出私門,封君太多等問題,並獎勵耕戰之士,強化訓練,提高軍隊戰力。
變法執行幾年後,楚國日漸強盛,一舉打敗大敵魏國,征服了南方五嶺一帶的百越部落,改革取得眾目共睹的成績。但由於這些措施損害到既得利益者的權利,一開始就受到他們的抵制和仇視,在楚王強力壓陣下,反對派無可奈何,等到前381年,楚悼王在得知吳起率軍打敗楚國大敵魏國後,竟然高興得喘不過來,逝世了。楚王一死,貴族反對派反撲,得勝回朝的吳起猝不及防被圍攻,只得衝到王宮中楚悼王的屍體旁邊,以求庇佑。貴族們不願罷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被後來上位的楚肅王夷滅三族。
-
8 # 歷史裡的經驗
“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是李悝對吳起的評價,縱觀吳起一生,在用兵打仗上面確實有很大的成就。在魯國時,吳起率兵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在魏國時,吳起攻佔了秦國河西的五座城池,並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魏武卒;在楚國時,吳起打敗了百越、陳國、蔡國、三晉、秦國等國家,使得周圍國家都懼怕楚國。那麼用兵打仗如此厲害的吳起,為何最終卻只落得被亂箭射死的悲劇下場?
魯魏兩國容他不下,是吳起悲劇的起源吳起最後的悲劇下場發生在楚國,他在去楚國之前,先後在魯國和魏國任過職,但兩國最後都容不下他,他才去投奔了楚國。如果,魯國和魏國有一國能容得下他,那他也不至於去投奔楚國,也不會有最後被亂箭射死的悲劇下場。那麼魯魏兩國為何容不下他呢?
魯國容不下他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吳起太過殘忍使得魯君猜忌。吳起在魯國時,齊國攻打魯國,而吳起妻子為齊華人,魯國國君怕吳起會偏袒齊國,所以不敢任用吳起為將軍,吳起為了得到將軍之位,竟然狠心將自己的妻子殺了。可以看出吳起的功利心非常強,為了功名連最親近的妻子都可以殺害,這無情無義的人使得魯君感到害怕,無法全心全意地信任他。
二是魯君膽小怕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魯國在當時為小國,吳起卻帶兵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魯國國君怕其他諸侯會打魯國的注意,所以不敢繼續任用吳起,把他辭退了。這個原因只能說吳起對當時的局勢分析得不夠透徹,找錯了目標,投奔了錯誤的主公。
魏國容不下他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吳起脾氣太直。吳起在魏國立了不少戰功後,覺得相位理應是自己的,可是魏武侯卻把相位給了一個什麼都不如他的田文,吳起知道後非常生氣,馬上就去找田文理論了,去跟田文比功勞。吳起脾氣直,也沒想這麼多,但是對國君的任命有意見這種話被魏武侯聽到,魏武侯就不會這麼想了,所以魏武侯就開始猜忌吳起有謀反之心,加上公叔妒忌吳起,在魏武侯面前說吳起的壞話,使得魏武侯不再信任吳起。
二是吳起功高震主。吳起在魏國十幾年,立下了很多功勞,又愛兵如子,很得士兵的喜歡,可是這時候魏武侯剛剛繼位,地位還不穩固,有一個功高震主的吳起在身邊實在是不放心,加上吳起還喜歡以長輩的態度教導魏武侯,有一次跟魏武侯一起出去,魏武侯隨意說了一句“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就說了一大段話教導魏武侯,叫他要修德政等,堂堂一個國君被吳起這樣說心裡多少是會介意的,所以這些都導致了魏國始終容不下吳起。
在楚國的所作所為,釀成了吳起最後的悲劇下場在魯國跟魏國呆不下了,吳起就投奔到了楚國,楚悼王聽說吳起賢能,所以馬上就封了他為相國,而為了報答楚悼王的知遇之恩,吳起也在楚國大有作為,實行了吳起變法,“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楚國在吳起的改變下,越來越強盛,可是楚悼王不久之後就去世了,而那些貴族就趁這個機會將吳起亂箭射死。那麼吳起為楚國立下了這麼多功勞,為何會是如此的下場呢?
一是吳起過於苛刻。吳起在楚國改革時,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但是吳起言出必行,執法如山,非常苛刻,沒有半點人情,所以吳起在楚國沒什麼人緣,也沒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援。因此吳起在受到貴族圍攻時,沒有人去幫助他,他一籌莫展,只能逃到楚悼王的靈堂。
二是當時楚國的舊貴族勢力還很強。楚國一直是貴族制度,吳起一來就實行改革,廢除了那些疏遠貴族的俸祿,這無疑是剝奪了楚國大多舊貴族的利益,他們怎麼會依從,而且這些舊貴族在當時的勢力還是很強大,而吳起只有楚悼王一人支援,所以楚悼王一死,這些舊貴族就迫不及待地圍攻吳起,將吳起亂箭射死。
結語吳起用兵如神,英勇善戰,戰功累累,本來應該有個好的結局,奈何生不逢時,沒能投奔到一個適合他的國家,加上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功利心又太強,最終落得被亂箭射死的下場。
回覆列表
在資治通鑑中記載著楚王薨逝,貴戚大臣作亂,他們一起要攻擊吳起,而這個吳起無極機智的,趴在了王的屍體之上。他們射到了吳起身上,也射中了大王的屍體。
最終他們殺死了吳起,但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魏文侯是一代雄主,對於吳起這樣的人能夠做到不拘一格。
他主要看中的是吳起的軍事才能,雖然他的品德問題的確很嚴重,但是自始至終魏文侯卻沒有讓他作為相,而讓他作為將軍,完美的避免了這個問題。
吳起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到了魏國之後,就和最下等計程車兵一起吃飯睡覺。而且做事情也是深入基層的,睡覺的時候不用席子,行軍打仗的時候不騎馬,甚至和士兵一起挑糧食。
最知名的就是吳起手下有一個士兵患了毒瘡,他親自為他吸出有毒的物質。然而士兵的母親卻大哭起來,因為他知道。這個孩子的父親就是因為吳起為他的父親吸出了有毒的物質,所以作戰最終在戰場上犧牲的。
現在輪到他的兒子了。恐怕他的兒子也要為吳將軍戰死了。
雖然有人說吳起這樣的行為是假仁假義,但是話又說回來,士兵在軍隊中本來就應該奮勇作戰的,吳起的行為不過是讓士兵感受到他們的將軍是和他們一條心,是和他們同甘共苦的,是激發出了士兵們之間的戰友情誼。
然而不幸的是,公元前387年魏文侯去世了,他的兒子就是武侯。
魏武侯的能力顯然不如魏文侯。
他並沒有魏文侯那種戰略眼光,有一次他和吳起,到黃河下游去遊玩。遊玩到中間時段的時候,他突然大發感慨對著吳起說。魏國的江山真是秀美,這是寶貝。
當然吳起卻沒有拍馬屁,而是直接說,國家的寶藏並不在于山川的險要,而在於統治者施行德政。
吳起還舉出了三苗氏部落的事情。三苗是有的洞庭天險。但是他們並沒有修得,最終被大禹滅掉了。
夏朝最後一個君主夏桀的,都城左邊有黃河右邊有泰華山,但是不修德政最終被商湯所驅逐。
這些話本來還是比較中肯的,但是說著說著吳起就飄了起來,他說,如果君王不修德政,那麼即便是你身邊的人也會成為你的敵人。
這句話話裡有話,很容易讓君主起疑心。
畢竟吳起就是在為王在身邊的,而吳起的威望是越來越高了,能夠威脅到大王地位的人也就是吳起。
正因為吳起的話刺痛了魏王的小心臟。
所以說魏王就任命田文為相,這讓吳起非常不高興,於是吳起就找田文去理論。
吳起首先發難,問田文,咱們倆誰的功勞更加的高,田文非常的謙虛,他說自己的功勞不如吳起。
吳起的尾巴翹上天了,直接又說了,帶領衛兵鎮守西河,讓秦兵不敢東進,讓南韓趙國依附於魏國,這都是誰的功勞?
田文順勢回答,這些都是吳起的功勞。
於是吳起繼續發難,問田文為什麼相國是你而不是我呢?
田文不緊不慢的回答的。現在國君還小國家不穩定,大臣的心都不齊。是田文適合當相國還是吳起適合當相國呢?
而這個時候吳起則沒話可說了,他也覺得應該讓田文為相。
因為吳起心裡已經明白,魏王已經對吳起有了戒心,在田文老邁之後。魏王又讓公叔痤當了相國。顯然魏王是不放心外人去當這個國家的相國的,魏武王顯然已經走向了任人唯親的階段。
後來吳起又到了楚國楚昭王,也是一個比較英明的君主,他支援吳起進行變法。但是吳起這個人做事情一直是走極端的,所以說在變法的過程中得罪了很多的貴族。很不幸欣賞,吳起的楚悼王,很快也死了。吳起又失去了他的保護傘。尤其因為做事情太過於極端,所以說得罪了很多的貴族。這些人群起而攻之,而吳起在自己臨死的一刻,也利用了楚王的屍體消滅了70多家貴族,大大的削弱了貴族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