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題為悟空問答推出的辯論欄目「腦洞辯不停」的第三期辯題。本題正方:一定要克服拖延症!Ta是我們進步的敵人;本題反方:沒必要!懶才是人類之光!收藏「腦洞辯不停」的問題,歡迎大家標明自己的持方參與討論。每週更新一次有趣的腦洞辯題,讓你過足辯論癮~
0
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我看了正方觀點,我也看了反方觀點,我覺得這一道題目沒有辦法辨論,因為正方觀點肯定是對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反方的立論就錯了,拖延症跟懶沒有關係,拖延症不是懶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人類懶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懶得走所以有了汽車。懶得做事情所以有了機器人。可以這樣說,人類的所有發明和創造都是因為懶。所以說懶是人類進步的根因。

    而拖延症是什麼?拖延症不是懶,他只不過是對工作的畏懼,對工作失去了興趣,所以才會拖延。而懶不是失去了動力,它是將注意力從一個方面轉移到另一個方面。他最大的區別是拖延症腦子是不動了。懶是腦子這方面不動,另一方面在動。

  • 2 # 使用者81673446529

    持方:反方

    一、正方舉出的弊害未必根屬於拖延症

    首先釐清拖延症的定義,心理學裡把拖延現象定義為“不必要地延遲或耽擱進行某項活動時間的行為”。而這一現象的頻繁發生和泛化就成為了所謂的拖延症。

    再來看正方舉出的弊害,“對工作產生畏懼和失去興趣”,是因為拖延,還是因為能力和信心不足呢?“準備的不夠充分使成果質量下降”,是僅僅因為拖延造成了時間損失,還是有可能存在準備的方式不對、團隊的協調不好等其他的情況呢?正方並沒有清楚給出把弊害歸因於拖延症的邏輯,也沒有論證出拖延症跟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而僅僅是憑藉著心證丟鍋而已。

    而這種憑著心證丟鍋給拖延症的心態,也在現實中產生著流弊。學習成績不高,明明問題在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效率低,卻說是因為拖延沒完成;健身效果不好,明明是方法不適合自己,卻說是因為拖延去得少。不搞清問題的根屬,一股腦丟鍋給拖延,反正這個時代“人人都有拖延症”,自己便坦然心安了,這是逃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二、提倡“克服”不是解決拖延症的根本方法

    先要澄清一個定義問題。克服是個體以主觀視角作出努力處理現實的境況。而在日常生活的語境裡,克服這個詞都是與不好的情況聯絡在一起的,克服困難、恐懼、壓力等等等等。於是正方沿襲這個語境進行討論,說“今天辯題用克服一詞,就是告訴我們拖延症有所謂的危害”。不過如果這樣推論下去,那其實世界上並沒有不應該克服的事,反方也並不存在任何的論證空間。所以為了雙方能有討論的平臺,我方還是堅持克服是一箇中性詞,被“克服”的可能是壞處,也可能是好處;克服可能帶來好的影響,也可能帶來弊端。

    那麼我們再來看,應不應該提倡“克服”拖延症。

    用一個例子來談,2018年1月9日,一張男孩頭頂風霜上學的照片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照片的主角也被人稱呼為“冰花男孩”。我們知道他這種克服困難來學習知識的精神難能可貴,可是我們該做的事情,是提倡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他繼續克服,還是切實地為他解決求學路上的艱辛呢?至少在一個把受教育規定為權利和義務的文明社會,出現冰花男孩這樣的情況似乎不太妥當。

    同樣的,當普遍的拖延症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我們該做的是提倡主觀上去克服拖延症,還是解決拖延症產生的客觀大環境呢?社會資源配比的失衡、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奮鬥目標與價值的失焦等許多因素,都與拖延症的產生和流行不無關聯。顯然從客觀的環境著手,分析並處理拖延症產生的根源,要比用人的主觀意願去“克服”更容易解決問題。

    三、在自我能夠負責的領域內,任何干預都是對自由的傷害

    在社會的一般認知中,吸菸是一種惡習。可是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要消滅吸菸。既沒有限控香菸的生產,也沒有把菸草稅提高到讓人買不起。因為就算吸菸,依然我們的自由選擇,不應該被幹預。

    再來看煙盒上的標語:

    中小學生沒有分辨的能力,所以要“禁止”;

    青少年有了初步的意識,所以要“勸阻”;

    成年人怎麼樣呢,沒有再講了。因為成年意味著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就算你選擇了這種一般認知中的惡習,也不再去幹預你,這是你的自由了。

    那麼且不論拖延症是不是公認的惡習,就算拖延症有百害而無一利,就一定要在社會中提倡克服拖延症的正向價值,讓不能擺脫拖延症的人難以自處嗎?自由的價值讓我們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如果拖延就是最讓人feeling good的生活狀態,那麼似乎沒有干預人去選擇拖延的理由。

    畢竟人應當是目的,不該是手段。

    以上。

  • 3 # 李倩9995後說

    在今天發生的事情之前,我的觀點是反方,因為在我看來,反方只需要論證不一定即可。

    但現在,我的觀點是,我們一定要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是什麼】不用查典籍資料,就用大眾的認知,這個症狀就是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拖拖拉拉,其實就是做事的態度問題。不急的事我們就不說了,你自己合理安排就行。可是很多時候,非常急迫的事情,他也會拖,這樣就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會有什麼後果呢?】我不想說,你的宏大人生會因此而變得怎麼樣,每個人有自己的追求,不必每個人都成為改變世界的人。但是,你會失去友情。

    就以我為例,每次打辯論寫一辯稿的時候拖拖拉拉,我的一個朋友就一直催促我,我有時會覺得很煩,但是仔細想想,他說的有道理,我的態度不認真。本來,我的拖延症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今天睡覺睡過頭了,發現他打了幾個電話來催稿子,後來發現,他刪了我的QQ。給他發微信也不回訊息。他是真的生氣了。

    我們總以為朋友能容忍我們的很多很多缺點,可是我們都知道忍耐是有限度的。發生了今天這件事,他感到很失望,我極有可能失去這份友情。可是我還是想挽留一下,我認識到自己的拖延症所帶來的問題了,我一定要克服拖延症。

    我不想說克服拖延症,會給我的工作學習效率帶來什麼,或是成就我的人生什麼的。我只想說,這是對友情的尊重,這是維繫友情的方式。

  • 4 # 建材院非洲小雞蛋

    持方:我們一定要克服拖延症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什麼叫做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向後延遲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常伴有自責情緒,負罪感,自我否定和貶低等不良情緒,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並且,只有這種行為已經影響到個體的情緒和生活時,我們才能稱其為“拖延症”,否則,這些行為就只是一種壞習慣而已,十分容易改正。(大學生拖延症的危害及應對策略研究 楚珺蘩 科技展望2016 /20 )也就是說,拖延症已經影響到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因此,前方隊友所說的拖延症不影響生活是不成立的。

    其次,我們再來談一談判定標準,我的判斷標準是克服和不克服這兩種生活狀態哪種誰能讓我們生活得更開心那哪一方就得證。

    我們再來看看拖延症的幾種型別:

    1.鼓勵型

    鼓勵型的拖延者往往盼著最後幾分鐘忙碌帶來的快感。短時間內完成其他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專案,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讚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鼓勵型拖延也是為了自我實現,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人的讚賞。而這種忙碌帶來的快感對於鼓勵型拖延者來說,往往是一種正強化,會加劇他們的拖延。

    2.逃避型

    逃避型拖延者的拖延往往是為了逃避失敗。他們迴避失敗的恐懼,甚至害怕成功。這一類人雖然表面上並不期待有人注意到自己,但實際上他們非常關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正是因為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他們希望別人覺得他的努力程度不夠而不是他的能力不足。他們往往秉持一種少做不錯的心理,甚至會心存僥倖如果自己不做,也會有人去替他完成任務。這一類人往往只

    有事情逼到頭上,才肯動手去做。這也是他們內心深處不夠自信, 甚至是自卑的表現。

    3.決心型

    決心型拖延者沒法下定決心。以不做決定來回避事情。認為只要不做決定就可以迴避對應對事情的拖拉。可是事實上往往並非如此。迴避只能讓事情一直處於一種僵持的狀態,拖到最後非常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搞清楚了拖延症的型別,那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各種拖延症所帶來的結果。

    1.鼓勵性結果:短時間內完成其他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專案代表著對於同樣一件事你的準備時間比別人短。你準備的時間段短,那麼你準備一件事的程度會極有可能沒有其他人的深,你的完成質量不高。(我不否認有些人就是效率高,但是這種高效率的人畢竟不是多數。)長此以往,結果如何?成績一般,工作一般,上升空間不足,朋友們覺得你什麼事都拖到最後才做,做出的成果一般,說明你是個不靠譜的人,那麼朋友也會與你保持距離。和你一時的快感相比,這種長遠的痛苦是不是更讓你不開心?

    2.逃避型:他們迴避失敗的恐懼,甚至害怕成功。內心極度自卑,一定程度上拒絕與他人交流。甚至有可能發展為焦慮症,抑鬱症。這快樂嗎?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願意去改變,遇到一件事的時候馬上去做,認真準備,不管做得好壞與否,至少我們的態度在哪裡。若我們做得好,是不是會誇獎我們?我們會很開心。若我們做的不好,共事的人看到我們的態度之後,至少不會像我們拖延之後做不出好結果那樣責怪或選擇理科遠離我們吧?克服是不是比不克服更讓我們開心?

    3.決心型拖延者沒法下定決心。以不做決定來回避事情。迴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越積越多,你快樂得起來嗎?而且誰願意與這種人交朋友?你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又無法傾訴,只會讓你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願意去改變,不迴避問題,從而減少問題,你是不是會快樂一些?

    綜上,我堅持認為我們一定要克服拖延症。

  • 5 # 混社會帶著少女心

    拖延是種病,只是看病得重輕

    首先,咱們既然說到拖延症,就先得像大夫一樣,看看這種病狀的定義: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拖延是一種成問題的習慣,它會把重要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它存在普遍,容易在生活學習工作上被忽視。

    拖延是人之常情,但是拖延症並不是人人都有,每個人的病情也是輕重不一的。對個人來說,輕微程度的拖延是正常的,當其開始阻礙你的正常工作,就需要認真對待它了。

    拒絕拖延病症,但不代表克服拖延

    首先,拖延和懶是不等同的,拖延是一種責任意識的薄弱,或者為追求完美的時間準備。而“懶”是無意識的,是不需要理由原因的。“懶”是“會做我也不做,做了我也少做,能不做最好。”而拖延呢,是“我做但不現在做,這次沒準備好等下次吧”。就態度而言,顯然是不同的。有心理學家分析過,拖延的大致幾類原因“第一,自信心不足。每次完成任務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滿意,從而對自己失望,對自我能力的評估就越來越低。下次再有任務,就拖著不想去做。第二,總是推脫自己太忙。一直拖著沒做是因為我太忙。第三,頑固。你催我也沒有用,我得準備好了才能做。第四,喜歡操控他人。別人著急也沒用,只有等我準備好了才可以進行。第五,抵制壓力。因為每天壓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來。第六,抱有受害者心態。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別人能做的自己卻做不來”。

    但是無論何種原因,拖延始終是一種逃避 的問題表現,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辯證,我覺得只需要論證我們是否要克服多次逃避的習慣,優柔寡斷的性格,就能達到我們是否要克服拖延症的目的。

    拖延症拖著拖著就病入膏肓

    我們說拖延是大多數人在面對高壓力,高強度問題下采取的處理方法。而緩解臨時壓力,是這部分群體選擇拖延的原因,他們對失敗恐懼,甚至害怕成功,但實際上非常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更希望別人覺得他不夠努力而並非能力不足。但是久而久之,這種逃避的方式就變成人大腦中的預設程式了,所以一遇到問題棘手,任務較多的情況,拖延理所當然成為自己最好的選擇,而這種心裡安慰常常會使人失去執行力,以及自信心。(這種自信可以理解為激情吧)

    為了短暫的、虛假的快樂,或是害怕失敗,亦或追求完美,無論大事小事總是選擇一拖再拖,一次次的拖延直至個體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比如深深的自責、內疚、煩躁卻依然無法下定決心行動起來,使拖延症愈演愈烈。所以拖延症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惡化的,而惡化容易,恢復難。正是因為拖延症的遞增性,才使得成為當今全世界最重視的心理疾病問題。

    責任心與拖延相關, 其中責任心更是拖延的根源。責任意識缺乏,會導致思想行為上的懶散和拖延,同理,思想行為的懶散拖延,會導致責任意識的缺失,而這種關係是相互的,並且是加強影響的。

    別拿拖延症當你做準備的藉口

    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行為,那些追求完美,畏懼失敗的人在完成任務時更容易拖延,他們總是設想做好極度充分的準備再完成任務,往往卻總是浪費大量時間。同樣,對任務的抵制心理和抗拒被命令的心理所產生的負性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你精心準備,始終認為時機未到,現在做的不好。這些所謂的完美主義,是對自己的不夠自信,是害怕失敗的懦弱,以及優柔寡斷的性格。以至於,最後他們喜歡做旁觀者,模仿者,而不是創造者。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拖延症,每個人都得克服加以控制。年輕就是熱血激情的時候,無需考慮太多的問題,因為青春短的讓你無法思考,只能一次次選擇做與不做。我特別喜歡雷軍說的一句話“創業,就是做一頭站在風口的豬,風口站好了,豬自然飛起來了”願每個人保持一種衝動,做一頭會飛的豬。謝謝。

  • 6 # 騎單車的棉花糖

    首先,我們要先理清楚,拖延症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明明知道做事拖延不對,卻還是會拖延。你想把事情早點完成,這是你意識層面的意願;但你要做的時候卻偏偏遲遲說服不了自己開動起來,或者拖拖拉拉,動一下停一下,這是因為潛意識裡它不願意。潛意識裡的意願下達的指令才是指揮個人行動的第一指令。意識是第二指揮官,沒徵求最高指揮官同意,第二指揮官根本下達不了指令,下達了指令下面也會不聽從。

    所以,人們往往是誤解了以為是自己執行意志不強,所以才拖延。所以覺得要下定決心克服意志不堅定的問題,但往往發現最後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搞錯了方向。因為拖延行為並不是意志夠不夠堅定的問題,而是意識和潛意識決策不統一的問題。並不是你意識層面的意志不夠堅定讓你拖延,真正讓你拖延的是你潛意識裡面的意願。哪怕你再鞭策意識層面的意志也沒有用,因為根本問題不在你的意志上,而在你潛意識的意願上。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想問。那潛意識的意願人們能干預嗎?能給它下達命令讓它克服懶惰或者拖延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在大腦指揮裡,意識的許可權沒有潛意識大。意識無權命令或者要求潛意識做任何事情。反而是意識對行動下達的指令潛意識可以隨時否定,干擾或者中止。所以克服拖延症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那如果能,我們要怎麼才能做到“克服”拖延症呢?如果想達到人們所說的“克服”拖延症,那就要和潛意識好好溝通了。需要先動之於情後曉之於理。

    為什麼和潛意識溝通要先動之於情然後再曉之於理呢?下面先帶大家大概的認識一下潛意識。潛意識是人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人的潛意識和意識是同時形成並一起成長的,潛意識更在意個體自身真實的經歷和感受,更關心和保護自己。

    既然潛意識的出發點是愛護自己,那如果意識的選擇也是愛護自己顧及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潛意識一般也會認同。

    所以,之所以會發生拖延。是因為意識裡給出的行動的理由潛意識不接受,覺得意識說謊騙自己或者是覺得意識判斷錯誤,潛意識覺得事情並不是意識想的那樣子。

    就拿我自己來舉個例子。我(意識層面)前幾天下定決心以後開始在悟空問答這個平臺答題,但從我下決心到我真正開始行動做出第一個答題,也同樣經歷了意識和潛意識幾天的不斷的“拉扯”和“溝通”,這樣一個“拖延”的過程。剛開始,我(意識層面)告訴自己,我自學和研究心理學這麼久,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過去一年,幫了很多經歷過心理創傷,主要因為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抑鬱症的女生們。很多女生花了很多錢做心理輔導,花了幾年時間找心理學博士教授做心理疏導的也依然解不開她們內心的心結,最後還是我幫到了她們。(我能幫到的多數是以心理因素引起的抑鬱,因為這一類心理性抑鬱治療以心理諮詢解開心結為主,藥物為輔。而生理因素引起的抑鬱,生理性抑鬱則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諮詢為輔。)所以,我應該有足夠的心理學知識和經驗在心理學這個版塊話題下發表答題內容,以求知識變現。(因為我身體不好也沒其他特長基本很難工作,過去一年在家休養。然後儘管我自己有能力幫到這麼多人,感覺自己很牛逼,但因為我不是心理諮詢師,沒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所以幫人是不能收報酬的,不然有違法的嫌疑。但我也需要生活,所以決心靠自己的才華知識和累積的經驗,寫心理學類的答題,探索知識變現)

    以上是我決定在悟空問答寫答題的意識層面的思考,但做出決定和真正行動,是得要說服潛意識的。我知道潛意識是抗拒的,有情緒。因為我努力了這麼多年,每一次都付出所有精力,每一次都很累,包括過去的一年,我在心理學這塊的付出。以前總會告訴自己,只要自己努力達到精於別人,就一定會有回報可以生活。但過去的一年,我用才華用努力用事實多次證明了我比心理學博士教授還“專業”,不少抑鬱的人做心理諮詢找了博士教授都幫不了她們,都是我幫了她們。但是我依然不能因此而有回報而可以生活。我太累了。(以上是潛意識的心結,他不想再努力了因為過去堅持得太累了)

    所以,這幾天,我(意識層面)雖然鼓勵自己開始寫答題,但是很快潛意識就會阻礙,過不了潛意識那一關。因為潛意識覺得我這麼多年一次一次鞭策自己,那個說只要努力生活總會好起來的理由,每次都是畫餅而已。潛意識覺得我騙了他,潛意識覺得很受傷很委屈。因為事實他堅持了這麼多年的確真的很累,窮人家沒有任何支援,身體不好工作不了,沒有學歷沒有特長沒有身高外表沒有戀愛沒有沒有什麼都沒有。潛意識裡這個委屈是真實的感受。所以我(意識)要擁抱他(潛意識),抱抱他,告訴他鼓勵他安撫他。雖然過去一年基本燃燒了生命耗盡了精力去努力而沒有回報,但是我幫過的人,她們的感謝和肯定,和對我以後的期待。那些牛逼的案例,證明了我真的才華橫溢。只要我繼續,再堅持一下,我相信總能找到知識變現的方式,一定能過上穩定的生活。(這些是在心裡說給自己潛意識聽的話)

    上面就是以我自己為例子,我(意識)和自己內心的(潛意識)的溝透過程,大家可以看出,就是一個先動之於情後曉之於理的一個過程。這樣自己內心(潛意識層面)就能被安撫,認同了我(意識)的觀點,所以同意了我的決定。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雖然經過了幾天拖延和拉拉扯扯,最後我還是達到了意識和潛意識兩者意願的統一,結束了拖延行為,從昨天開始寫了第一個答題,內心(潛意識)不再抗拒。包括現在寫這個回答也是一氣呵成沒有拖拉。

    所以,大家面對拖延問題的時候,先想想你內心深處(潛意識)為什麼不樂意,內心層面是否覺得你忽悠了它,覺得你給它開的是空頭支票,覺得你是自欺欺人等等。然後知道原因後去和自己內心溝通,安撫他,動之於情曉之於理。這樣你的內心就會和你做出的決定站在同一陣線,這樣你做事內心就不會拉扯你。就不會拖拖拉拉了。

    只有在一個人拖拖拉拉做事,而且自己也感覺這樣不好,也想克服這種拖延的行為。這種情況才是拖延症。才是我上面所說的自己(意識)和內心(潛意識)意願不統一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根菇,人工栽培時,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