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賞影音
-
2 # 九品小阿哥
安史之亂的隱患在這年全部種下 。
電視劇裡把天寶寫作了天保,淡化歷史上的真正時間
這一年看起來平淡無常,殊不知就在這一年,許多禍根悄然種下。
天寶三載,是公元744年。
唐玄宗在為的第三十三年,他在兩年前因為同輩弟兄兩人死了,六十七歲的李隆基已經感覺到人生遲暮,為了沖掉這股晦氣,於是他就決定起個新的年號。
畢竟開元這個年號用了二十九年,國家太平無事,他自以為已經把這個頭開好了,所以有必要換個年號。
換個什麼年號呢?
正在他想著換個什麼名字的時候,有個叫田同秀的小官做夢,夢見太上老君在函谷關丹鳳樓接見了他,告訴他說我當年出函谷關的時候在在尹喜的故居埋下了一個桃符。
老子出關
李隆基聽說後大喜,趕忙派人去函谷關挖,真的挖出來一個桃符。
這是天降祥瑞啊,李隆基大喜,於是改元天寶。
這個時候李隆基已經不是三十多年前誅殺韋皇后,滅掉太平公主的李三郎了,他已經衰弱得要從這些子虛烏有的東西中尋找自信了。
天寶這個年號用了兩年,他忽然又有了主意。
決定不再稱年,改稱為載。
所謂天寶元年,天寶二年,然後是天寶三載。
這莫名其妙的改名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不知他發現,還是別人為他進諫的,他們發現“唐堯、虞舜時紀年用載“。
李隆基“見賢思齊”,立刻決定也用載來代替年
影視劇裡的李隆基
這時候在李隆基的心裡,他覺得自己已經可以比肩儒家理想型的君王堯舜禹湯了。
這一字之變,足以看出李隆基的心境,他已經從那個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的君王蛻變為一個好大喜功、驕傲自滿的皇帝。
甚至他連“大”也不好了,“功”也不喜了。
他開始厭惡這沒完沒了的朝政,只想著和自己最愛的女人一起歸隱林泉,享受歲月靜好。
因為就在這一年,楊太真光明正大地入宮了。
之前這個可人兒一直以為自己母親祈福的名義,住在道觀裡,太真就是她的道號。
所以就在天寶三載,楊玉環進入宮為妃,雖然是妃,但禮遇一如皇后,宮人給她取了一個新的稱呼“娘子”。
楊貴妃影視劇形象
從此以後楊家“姊妹弟兄皆列土”————楊氏干政開始拉開了序幕。
白居易的詩裡說李隆基的生活是:“從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何止不早朝,他想要退休。
天子要巡守四方,李隆基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巡行回來之後,就厭倦了外出,如今軟香暖玉在懷,他怎麼捨得外出。
偏偏他最愛的宰相李林甫揣摩了他的心思,處處迎合他。
你舉辦考試,我就一個也不錄取,告訴你野無遺賢。
你不想出巡,我就增加稅賦,讓國庫瞬間充盈。
你想要幻像,我就給你吹最大的肥皂泡,反正他在歷史上公認的本領就是“口蜜腹劍”,腹劍是留給手下人的,皇帝自然看不見,這口蜜卻把李隆基舔得飄飄欲仙。
林九郎的原型就是李林甫
李隆基覺得自己找對了宰相,他先後任命過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許多明相,他以為這個人比前面所有的宰相都能幹。
於是就在天寶三載,他要把權力交給這位宰相。
身邊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說了幾句表示反對的話,李隆基立刻變了臉色,嚇得高力士再不敢進言。
身邊最忠心人的話都聽不進去,遑論其他人。
所以就在這一年,李林甫把另一個宰相人選戶部尚書裴寬排擠出朝廷。
安祿山在這一年以平盧節度使身份開始兼任范陽節度使,他的權力開始膨脹——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他了。
安祿山和李隆基
這一年看似平淡無常,一切都在悄然發生改變,當我們站在時間的這一頭往後看,就會發現歷史的河流在這一年悄然改道。
天寶三災,在盛唐文壇上也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件便是八十六歲的賀知章告老還鄉。
《長安十二時辰》裡把他咋朝廷的角色說得很重要,似乎林九郎(原型為李林甫)都頗忌憚。
其實賀知章為官將近五十載,他才華橫溢,名冠當時,他做的官,不管是麗正殿修書使、集賢院學士、秘書監都是文職,跟實權關係不大,李林甫才不會把他放在心上。
賀知章《回鄉偶書》
實際上賀知章辭官回家的時候,根本不是如同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冷冷清清。
賀知章走的時候,玄宗為他賦詩,百官送行。
他的忘年交李白也在送別隊伍裡,李白為他寫的詩流傳至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他把賀知章比作了王羲之。
李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一年他也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這是一個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把李白趕出了長安城
李白影視劇形象
驕傲的詩人寫下名句“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一定是別人嫉妒我的才華,才把我趕出了長安城。
長安已經不是開元年間那個包容並蓄、求賢若渴的長安。
離開長安,這一年李白來到了洛陽,在這裡他遇見了唐詩另一個高峰人物——杜甫。
這一年李白四十四歲,杜甫三十三歲。
李白名滿天下,杜甫才名未顯,杜甫是他的迷弟。
李白帶著他四處遊歷、作詩,更主要的煉丹。
杜甫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雖然丹藥沒練成,喝酒的快樂卻終生難忘。
中國的詩聖和詩仙就這樣相遇了,宛如兩條奔騰的江河匯流,恰似最最亮的兩顆星星一起照耀在夜空。
照亮這大唐盛世最後的天空。
-
3 # 浮生WX
天寶(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共計15年。天寶三載正月朔改“年”為“載”。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陽等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聯合史思明在范陽(今北京)以誅殺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帝國由盛轉衰,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
唐玄宗認為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經辦完,想要開始享受成果。
開元二十九年,唐玄宗的同輩兄弟死兩人,為了避晦氣,改元天寶。地方官吏給玄宗上了一個祥瑞,是促成改元天寶的直接原因。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留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後離開了長安城。
賀知章在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
與此同時,東都洛陽城裡,剛過而立之年天寶三載(744年),那正是極富藝術氣氛的文學盛唐的驟興。劇中兩個配角何執正與程參,對應的正是盛唐兩位著名詩人賀知章與岑參。的杜甫還在困頓中養望。
這一年夏天,李白出長安後順著黃河東遊,入秋時分進入梁、宋一帶(今河南開封市、商丘市),在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遇見了杜甫。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相遇就這樣波瀾不驚的發生了。
在今天,無數後人依然在暢想,公元744年的這個秋天,在陳留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是多麼的光芒萬丈。
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寫道:
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起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桉,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噼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所以假如我們有法子追究,我們定要把兩人行蹤的線索,如何拐彎抹角,時合時離,如何越走越近,終於兩條路線會合交叉了——統統都記錄下來。
人們沒法不去一遍又一遍的幻想這一場相遇的種種場景。自古以來,在同一領域的巔峰人物難以相見,他們總是在各自的時代孤獨的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在英國,莎士比亞死去了兩百三十八年後王爾德才降生於世;在法國,維克多·雨果和加繆分別處在資產階級革命和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漩渦;在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去世時,後來寫下《老人與海》的海明威才剛剛年滿十一歲……
縱觀世界文學史,再也沒有像李杜一樣在同一時代處在同一巔峰的人物了,即便是並立宋詞巔峰的兩大詞人蘇軾與辛棄疾,他們也生活在相差了數十年的南北宋不同時期。
對於這次相遇,杜甫是無比激動的,這個時候,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而杜甫在詩壇才剛剛嶄露頭角。對於此時的杜甫來講,李白不僅僅是前輩,也是偶像。
詩壇地位和名聲的差距並沒有成為杜甫和李白交結的阻礙,相似的理想抱負及詩歌天才之間命運的吸引讓二人很快成了至交。二人與當時的另一位大詩人高適一起,在梁、宋一帶遊覽打獵,放歌縱酒。在這期間,杜甫與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杜甫在齊州(今山東濟南)又見到了李白,此時李白經過一年的尋仙訪道、符籙學習已經正式成為了一位道士。再次見到李白的杜甫寫下了第二首《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之後齊州離別時,李白也寫了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別杜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在飯顆山兩人最後一次相見,這一次相遇我們已經無法從史料上找到任何記載和考據。只有李白的一首《戲贈杜甫》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飯顆山一別,竟成永訣,此後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杜甫一次又一次的懷念著李白,寫下了《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等膾炙人口的詩句。而謫仙人李白在永王李璘之亂後,夜郎流放赦還途中,酒醉捉月落水失蹤,就此成為文學史上的絕唱。
注:天寶三載至十五載之間,紀年用“載”不用年。安史之亂後,唐朝繼續維繫虛假繁榮的氣象,唐玄宗以為大唐進入瞭如“唐虞之治”一般的新盛世。於是從撥亂反正和表達美好願望的角度出發,依照《爾雅釋天》中“周曰年,唐虞曰載”的說法,改“年”為“載”紀年。
-
4 # 長史如歌
天寶三載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一個歷史名詞緊密相關——“天寶危機”,而天寶危機又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沒有露臉,只在各個角色口中出現的人物緊密相關——聖人,即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初期的“開元盛世”開創了大唐前所未有的繁榮強盛。李隆基初登基時方27歲,剛剛透過“唐隆政變”掃除韋后集團,穩定了李唐政權的年輕天子意氣風發,銳意進取,透過選拔賢才,任用賢臣,改革制度,整頓吏治,減輕人民負擔等一系列手段,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使得大唐帝國國力空前強盛,達到了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了1076萬平方公里,全華人口最高達到了8000多萬人。經濟上,官倉儲備的存糧高達一億石,一年徵收布匹一億一千萬丈,與世界各國大量通商,一片繁榮景象。是謂“開元盛世”。
從古人的詩詞中可見當時的安定繁榮。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憶昔二首》·杜甫天寶三載—“天寶危機”讓唐朝由盛轉衰的隱患開始顯現。在這一片高度繁榮之中,不安的隱患也在滋生髮酵。
承平日久,沉浸在眼前的繁華之中的唐玄宗李隆基漸漸失去了當初的清明與進取,開始怠於政事,沉溺享樂,奢靡揮霍,並任用陰險狡詐的李林甫等奸臣把持朝政,打擊異己。天寶三載,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那一年,李林甫對太子李亨勢力的打擊導致秘書監賀知章離京歸隱,這是長安政局變化的明顯徵兆,意味著李林甫勢力進一步膨脹,從此權勢滔天。
同年,李隆基任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任范陽節度使,至此為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此外,各地節度使勢力膨脹,下屬官員越來越多,日漸增加的官員俸祿和邊防經費對唐朝中央政府財政造成了極大壓力,也由於節度使形同地方國王,中央政府無力控制,尾大不掉。
而由於府兵制的瓦解和募兵制的實行,導致唐朝中央政府掌握的武裝力量戰鬥力低下,無法和節度使的兵馬抗衡。
還有一個重大事件發生在《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天寶四載,楊玉環被唐玄宗冊立為貴妃,從此,楊貴妃一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進入了政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所以,天寶三載是個特殊的時期,是個危機顯現的年頭。
-
5 # 猴格大人
題主的意思是不是說改年為載?唐玄宗改年為載和老子李耳有關。在追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開頭就顯示“天保三載”,大家都知道,原著就是大唐玄宗天寶三載的故事,現在不許虛構歷史嘛!電視劇不得不把天寶改為天保。
讀歷史時經常看到貞觀二年、開元三年、乾隆五十年之類的,這猛不丁的蹦出來一個天寶三載是什麼東東啊?為什麼稱“載”不稱“年”呢?都哪個皇帝這樣子呢?
據說成書於漢代的《爾雅·釋天》記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就是說夏朝是稱“歲”,商代稱“祀”,周朝才稱“年”,在夏商周之前的唐虞時代是稱“載”的。唐虞是指誰呢?就是唐堯、虞舜,上古的賢君堯舜禹中的前二位。在周朝稱“年”之後,秦漢以來,歷代都是約定成俗稱“年”的,一直到了大唐玄宗天寶二年(743)。
玄宗李隆基是一個很能幹的人,聯合姑姑太平協助父親發動唐隆政變,把父親扶上皇位,又鬥倒姑姑獲得大權,之後親賢遠佞,勵精圖治,把大唐打造成天朝盛國,開創赫赫有名的“開元盛世”,到了開元二十九年(741)的時候,玄宗陛下可謂睥睨天下、躊躇滿志,覺得自己一生也圓滿了,可以進入享樂時代了。這時候呢,陳王府參軍田同秀報告說:"玄元皇帝降見於丹鳳門之通衢,告賜靈符在尹喜之故宅。"
就是說李唐皇帝追認的神仙祖先玄元皇帝、太上老君李耳在丹鳳門現身,告訴他田同秀,可以上奏皇帝在桃林故關尹喜舊宅處取金匱靈符,那是老祖宗太上老君賜給皇帝灰孫子的靈符。
因為太上老君所賜的寶符“潛應改元”,所以在開元三十年(742)的正月初一,玄宗大赦天下,改元天寶。改元后的第八天,正月初八,把太上老君降賜的寶符安置在玄元廟,二月,玄宗加上尊號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又給莊子加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
天寶二年(743),玄宗還追尊之前追尊為玄元皇帝的老君李耳為大聖祖玄元皇帝,李耳的爹李敬也追尊為先天太上皇,母親益壽氏號先天太后,對了,還有他們家追認的始祖皋陶也追尊為德明皇帝,好一通折騰啊!
天寶三年(744)正月初一,又改年為載,玄宗為什麼要改年為載呢?前面簡單說了,唐堯虞舜時代才叫載呢!在儒家觀念中,堯舜時代是一個人倫和順、政治清明的黃金時代,堯舜時代的政治形態也是封建王朝有雄心壯志皇帝們嚮往的典範,韋小寶都知道恭維小玄子“鳥生魚湯”,可以知道皇帝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堯舜禹那樣的上古賢君。
玄宗自然不例外,他覺得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非凡成就,已經和堯舜距離不遠了,自然要效法堯舜,所以改“年”為“載”。《唐大詔令集·改天寶三年為載制》:“歷觀載籍,詳求前制,而唐虞之際,煥乎可述,用是欽若舊典,以協惟新,可改天寶三年為三載。”
玄宗改“年”為“載”,除了效法堯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兩年太上老君賜寶符於玄宗,寶符上有“天寶千載”或者“天寶萬載”的字樣。
再說“載”是生物和更始的意思,比“年”更有象徵意義,可以體現出統治者更多的政治抱負,也更能滿足玄宗媲美堯舜之治的政治理想。
玄宗陛下晚年真是自我膨脹到極致了,他早年並不相信神仙長生之說,對道教只是利用,那時候還純屬典型的實用主義。
誰也沒想到,到了晚年的玄宗卻真的崇通道教沉迷其中,追尊道教神仙祖宗,冊封道士官爵、土地財產,不但把《道德經》奉為諸經之首,還親自注解《道德經》,弘揚道教,以至於迷信長生、怠於政事,引導華人都沉浸在崇拜太上老君的氛圍中,讓道教也在他那個時代發展到頂峰。
······
天寶年間的玄宗真的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沉溺酒色、荒淫無度,親佞遠賢,怠政倦事,搞的政治腐敗,終於在天寶十四載(755)爆發安史之亂,玄宗倉惶西逃,次年七月,太子李亨自立為帝,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上皇。
肅宗繼位後面對的局面糜爛不堪,兵荒馬亂的也顧不上搞那些形式主義,紀年就還是沿用他爹的舊例,稱至德元載(756)。至德二載(757),唐軍收復兩京,肅宗返回長安,才在次年(758)二月,下詔改元乾元。
肅宗認為他爹改年為載,沒有像堯舜一樣安享太平,反而引發安史之亂,幾乎亡國,都是他爹標新立異惹的禍,因此,肅宗宣佈把“載”重新改回“年”,從此,直到大青亡國,紀年用字再也沒有折騰過,玄宗的失敗案例在前,誰還去觸那黴頭?其實,肅宗的折騰勁也不比他爹差多少,他在晚年還去年號,只稱元年,改子正為寅正,好意思埋怨他爹折騰?就是這樣。
圖片截圖長安十二時辰
參考資料:舊唐書、唐玄宗與政教關係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回覆列表
首先天寶年間,唐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了高峰,從表面上看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然而實際上,社會上的腐朽力量迅速膨脹、各種社會矛盾也迅速激化,唐王朝的統治已是政治昏暗,危機四伏曾經勵精圖治、進行過一些改革的唐玄宗,到後期深居宮中,息於政事,只想安逸享樂。(就像整部劇開頭那樣一個長鏡頭看出長安繁華美景,一個著火的燈籠暗喻了唐朝由盛轉衰,繁華背後的暗流洶湧!也正是一個年代發生的。)
天寶三載楊玉環進宮成貴妃,為博美人笑隨便亂花國家財政,從這以後唐玄宗已經成為一個不願納諫,任奸棄賢的昏庸皇帝。
這個年代還有李白杜甫,杜甫遇到李白創作了很多經典等等!都在反應這個時代背景暗流湧動的不安定的時候,就像劇中李必為了保護現在的長安和張小敬不擇手段我們拭目以待最後的結局!
最後也只有這個天保三載最合適故事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