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河洋橋

    李廣之死,應該是羞憤自殺;我在古文觀止中看過一篇文章,是李廣的孫子李陵回覆蘇武的一封信,大意是為自己辨解為什麼投降匈奴;還有大談到漢朝皇帝刻薄寡恩,從漢高祖劉邦大殺開國功臣開始,到本朝漢武帝劉徹任用裙帶,抬舉後宮的孃家人,置朝中重臣於不顧。從這些情況看,李廣的死,是為一生遭遇鳴不平!

  • 2 # 平陽侯

    李廣同志對漢朝的忠誠沒的說,但是工作能力差的就太多了。

    人家衛青霍去病兩個小年輕,侍衛出身,平時跟著皇帝打獵,最大的危險不過是野豬罷了。

    漢武帝派他倆打匈奴,衛霍兩人就能把匈奴打的媽都不認識。

    你老李同志從軍幾十年,見過的匈奴人比他倆見過的野豬都多,你咋就打不贏呢?

    更何況老李同志的心態還擺不正,沒錯,人家一個是奴隸,一個是私生子,都是靠裙帶關係當上大官;你李廣是五郡良家子。

    但眼下正是抗匈統一戰線的關鍵時刻,出身不重要,背景不重要,能力最重要。

    最後一點是老李同志的運氣也有點差勁,把主力給跟丟了,又打了敗仗。夠丟人的了,活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

  • 3 # 狼主1970

    凡自殺者,其性剛直,志不可辱,亦可稱之性格偏執。

    飛將軍李廣之能,騎射冠絕當世,即令匈奴喪膽,又令外夷敬服。是以李廣衛邊,邊民受其蔽佑,口口相傳譽過其實。

    李廣治軍,約陣寬鬆。持其勇猛,常有小勝。引弓躍馬,縱橫無敵者,真將軍也!

    程不實軍容整肅,紀法嚴明,兵不違規,將不越矩。帥之道也!

    君之視下,英雄主義謀小勝者為將,謀全域性者為帥。佔時名眾矢之地;奪民譽君生忌心。遂有李廣難封之說,千古懷才不遇之嘆也!

    下美譽如潮,上冷遇如斯。雖未出怨懟之言,必滋憤憤不平之心。大戰在即,立功心切,然勇有餘而略不足,無功豈緣數奇,為將者不明山川地理,氣象徵候。為官不明保身之道,迷路失期,遭遇伏兵,愧見尊顏,剖白自辱,何顏苟活於世!鬱憤自殺可也!

    射虎神威震山河

    封狼偉略少年奪

    人生千古說際遇

    抱恨數奇枉自多

  • 4 # 冷清先生

    【李廣丟失嚮導貽誤戰機,幕府對質猛醒畏罪自殺!】

    根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一共參加大規模進攻匈奴作戰五次,三次無功而返,兩次損兵大半,其中有一次還被匈奴俘獲。

    李廣第一次出塞作戰,是和同樣多年為邊將的程不識一起出發的,作為左右軍相互照應,具體年份不詳。兩個善於防守的老將,進兵遲緩無功而返。

    李廣第二次出塞作戰,是馬邑之戰後四年,既公元前129年,也是漢武帝開始大舉進攻匈奴的那一年。李將軍列傳:“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

    李廣第三次出塞,李將軍列傳:“元朔六年,廣復位後將軍,隨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

    李廣第四次出塞,李廣率四千人從右北平出塞,張騫率一萬騎兵,和李廣一起出發。這次,李廣進軍速度很快,博望侯張騫行動緩慢。結果,李廣軍被匈奴右賢王,以四萬騎兵包圍了。

    《史記、李將軍列傳》:“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如是,無賞。”李廣軍在張騫軍到來之時,斬殺匈奴三千,自己損失三千多,只回來800人,損失大於戰功,沒有封賞。

    李廣第五次出塞作戰,是公元前119年,跟隨衛青大規模討伐匈奴的漠北之戰。漠北之戰,是漢朝對匈奴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決定性戰役。漢朝動員了十萬騎兵,戰馬十四萬匹,步兵二十多萬。衛青和霍去病各帥五萬騎兵,十萬步兵出塞。原定計劃,衛青出代郡、霍去病出定襄。漢武帝考慮到霍去病太年輕,指揮不動李廣,臨時決定兩人對調,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

    這次對匈奴作戰的起因是,在和匈奴小規模的摩擦戰中,衛青所部殲滅了一小股匈奴部隊。在審訊匈奴戰俘時,衛青獲悉了一個重要情報,鎖定了匈奴‘單于’和左右賢王部的準確位置及其兵力部署。上報漢武帝后,漢武帝和衛青秘密制定了全殲匈奴‘單于’所部及匈奴左右賢王部,並且活捉或者射殺‘單于’的作戰計劃。

    出發之前,衛青為確保全殲匈奴單于主力,衛青和李廣分兵。衛青和左將軍公孫敖、後將軍曹襄等將領率8萬部隊,正面進攻匈奴“單于”駐地。由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率領7萬部隊,走偏遠小路,迂迴包抄匈奴,截斷匈奴的後路,全殲匈奴。並且發揮李廣的個人才能,在戰鬥中活捉‘單于’或者射殺‘單于’。杜甫詩云:“抿弓當抿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則先擒王。”漢武帝和衛青是在為李廣創造成就“萬世之奇功”,受封“萬戶侯”的機會呀!

    漢軍的戰略意圖,只有漢武帝、衛青、霍去病三個人知道。這是吸取歷史教訓而制定的保密措施。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戰,用王恢之計,以商人聶壹為間諜,用馬邑城為誘餌,誘騙匈奴單于發10萬鐵騎,漢朝設下30萬伏兵,欲全殲匈奴。不幸,訊息走漏,單于放棄進攻,全軍提前撤退。馬邑之戰功敗垂成,最後殺王恢,替漢武帝頂缸,而向天下人謝罪了事。其二,在漢武帝朝,漢匈之間互相滲透,漢軍中也有很多匈奴人,誰能弄清楚,哪一個是匈奴臥底呀?

    《史記、李將軍列傳》“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請將不如激將,漢武帝用的是激將法。李廣請求衛青讓自己做先鋒,前將軍就應該走在前面。衛青不同意,安排李廣走東道,東道很繞路,很遠,也少水草。李廣立功心切,很不願意,不執行命令。

    衛青只好拿出漢武帝的密詔,漢武帝說,李廣很老了,數奇,命不好,不要讓他當先鋒去和單于正面作戰。其實,漢武帝對李廣另有安排,就是要發揮李廣的特殊才能,執行迂迴包抄匈奴“單于”後路的“斬首行動”。所謂的評說:李廣老了、“數奇”、命不好等等,都是使用的障眼法。首先是為了保密,就是不能讓匈奴單于識破這次大規模作戰的真實意圖。李廣就是不服從命令。

    《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李廣由於心情不好,歲數大了,立功心切,始終未能領悟漢武帝讓他,領兵出東道的真實意圖。逼的衛青不得不用軍法從事,李廣很惱怒,出來的時候和大將軍連個招呼都不打,氣呼呼的和右將軍趙食其合兵開拔。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十一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有能力要顯示沒有能力,使用特殊將領,要顯示出不想使用,從而麻痺敵人。你感覺路很近,其實很遠。你感覺路很遠,其實很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貴神速,鑽敵人無法做到的空子呀!從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進兵,攻擊其所不防備。行軍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迂為直。

    迂迴包抄敵人的後路,看起來好像走了很多路,其實這才是直路呀!因為敵人根本就想不到,對手會從沒有人願意走,沒有水草沒有人煙、而且還很難走的地方打過來。恰恰是,李廣心態失常,立功心切,沒有理解和領悟漢武帝讓他帶兵走“行迴路遠”的東道的真實意圖,出奇制勝,包抄匈奴‘單于’的後路,對匈奴予以全殲,並且堵住‘單于’可能的逃跑路線,射殺或者生擒‘單于’。

    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是,沒有領會漢武帝、衛青迂迴包抄匈奴的作戰意圖,帶著牴觸情緒進軍的李廣,在進軍當中不會做的很周密,也不會聽右將軍的勸告,我行我素,進軍速度拖拖拉拉。而且出現了一個致命的麻煩:“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

    前面已經講到,李廣和衛青分兵,李廣軍道遠,李廣是先於衛青出發的。由於一路上李廣有怨氣,心思不在行軍打仗上,忽視了很多必要的行軍計劃和措施。也沒有派重兵保護、並監視匈奴人嚮導,而這幾個匈奴人嚮導恰恰就是個臥底。走到半道,嚮導瞅個大家不注意的機會跑了,給單于通風報信去了。

    李廣軍就迷路了,在衛青之後到達。可是已經晚了,戰鬥已經結束。飛將軍李廣行軍誤期,導致這次迂迴包抄單于後路的“斬首行動”失敗,自己也錯失了封“萬戶侯”的機會。

    《史記、匈奴轉》:“與漢大將軍接戰一日,會暮,大風起,漢兵從左右翼圍單于。單于,自度戰不能如漢兵,單于遂獨身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漢兵夜不得追。行斬匈奴首虜萬九千級,北至闐顏山趙信城而還。”

    這段話講的很清楚,漢軍從左右兩邊包圍單于大部隊,由於李廣軍沒有到位,口袋未能扎住,匈奴的後路沒有截斷呀!“單于”考慮打不過漢兵,就撇下大隊人馬,只和幾百名精銳騎兵跑了。單于率先逃跑後,匈奴大隊人馬也陸續突圍,衛青率漢軍追擊,一路上斬首匈奴一萬九千多人,可惜的“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匈奴主力部隊跑掉了四、五萬,單于也跑掉了。

    衛青軍在回軍途中碰到李廣軍。並且派人送東西給李廣,其間派的人試探著問李廣,為啥沒有按時到達。李廣很不以為然的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衛青真的拿這個比自己老爹歲數都大的飛將軍沒辦法。但是衛青自己知道,這個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大包大攬下來的,走失了“單于”,沒辦法給漢武帝解釋清楚。這就是為什麼,衛青一定要李廣去幕府對質,必須給漢武帝一個交代呀! 幕府相當於今天軍區政治部。

    當李廣走到幕府帳篷前的時候 ,我們這位身經百戰的飛將軍李廣,突然之間啥都明白過來。是他自己沒有領會漢武帝的真實意圖,當初還在怨憤衛青和自己過不去,現在誰也救不了自己。 《史記、李將軍列傳》:“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

    請大家注意,在這段話裡,“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根本就沒有怨憤衛青的意思,還說自己很榮幸地跟隨大將軍出兵討伐單于。李廣強調的是自己這麼大歲數,無法面對幕府刀筆吏的質詢,說白了李廣是“畏罪自殺”。我們的大漢英雄飛將軍李廣,終於甦醒了、徹悟了、徹底解脫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英雄末路,眾軍潸然淚下!唐朝詩人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5 # 葉子寫實

    李廣在漠北之戰是憤恨自殺還是其他原因? 唐代的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的確是歷史中悲劇性的人物。他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和匈奴有70多次戰爭,一身征戰四十多年,最後卻因自殺收場。其中有很多原因。

    1,生不逢時,李廣的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李廣曾經隨從皇帝出行,有衝鋒陷陣抵禦敵寇和與猛獸搏鬥的事,因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到漢武帝發動與匈奴的戰爭時,李廣已經是50歲的老將了,膽略、戰略、進取心等方面已經不能和18歲的霍去病和20多歲的衛青相比了。

    2,政治盲,漢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在平定七王之亂時,李廣作為周亞夫的將領立下了戰功,本來可以封侯。而在這時,李廣卻接受了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的軍印,這讓本來對弟弟就存有芥蒂的漢景帝很不高興,對李廣沒有獎賞。

    李廣只是一介武夫,沒有敏銳的政治眼光,看不出景帝和弟弟之間的間隙。

    3,恃才而驕。 七國之亂後李廣調為上谷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漢景帝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恐怕會失去他。” 也正是因為李廣與匈奴作戰勝多敗少,匈奴人才懼怕李廣稱他為“飛將軍”。

    《周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一把劍天天顯示自己的鋒芒,更容易毀傷。

    4,“數奇”。在漠北之戰時李廣已經60多歲了,本來漢武帝不想讓李廣參加。李廣也覺得自己年紀大了這次戰役是他唯一的希望,強烈要求參加了這次戰爭。 在臨行時漢武帝告訴衛青李廣“數奇”,不能讓他參加正面的戰役。於是在得到匈奴主力部隊所在位置的訊息後,衛青派自己的親信公孫敖參加了主力進攻,派李廣為側翼支援。 李廣在這次戰役中,因為沒有嚮導迷了路,延誤了時間,讓它“封侯”和能與匈奴主力部隊作戰願望成為泡影,最終選擇了自殺。

    在漢武帝時期發動的對匈奴戰爭中,李廣的運氣的確不好。李廣雖然名氣很大,但打的大規模的戰爭並不多。

    漢武帝元光六年,四路大軍出塞。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各帥一路,每軍一萬人。本來這次出塞,四個人都有機會靠優異的成績獲得主帥的位置。幸運之神卻沒有站在李廣的這一邊,公孫賀在塞外旅遊一圈,無功而返。公孫敖遇到匈奴一部主力,損兵七千。李廣最倒黴,遇上了更大的匈奴單于主力,不僅兵敗而且被俘,後來靠個人的機智和勇武才逃脫。衛青的運氣和戰略眼光都很好,長途奔襲,端了基本不設防的匈奴聖地龍城。在西漢時被敵軍俘虜是要殺頭的,李廣也是拿了家裡的錢財才買了這條命。 在後來的一次對匈戰爭中,李廣也是無功而返。所以漢武帝說李廣運氣不好。

    5,戰略的調整。李廣的名氣是在文帝和景帝是樹立起來的。那時西漢對匈奴的戰爭,主要靠防守,而到了漢武帝時期,主動進攻成為新的戰略,衛青、霍去病等新一代將領更能適應新的戰略戰術。

    漢武帝和衛青絕沒有要害死李廣的念頭,李廣卻因此而自殺,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但作為君王和軍隊的最高統帥,為整個戰略全域性考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悲劇是最能夠讓人記住的,兩千多年來李廣的名義猶在。在當時的情形裡,李廣選擇自殺是最明智的。

  • 6 # ww3721王建文

    我本無能。早有能者在前頭。卻是美人邀我,真是頭髮飄飄就美亮彩。更應讀詩論對,有那麼多讚美李廣之名句,心然驚動,要求為真實李廣所為。

    李廣為名將。在景帝滅七國叛亂中,就有立功。就因貪便義,佔站錯隊,私自接受梁王接授將軍印。與上級領導周亞夫不和。沒有到封賞。

    李廣上任上谷太守,每天都與敵征戰,帶一百名騎兵巡視邊彊,手段用盡,卻不能得寸尺之功。盡是花活,沒有徹底驅逐匈奴的到遠方的大謀略,大手段,做過隴西,北雁門,代,雲中,等地都做過了太守,以射箭準狠聞名於世。也只在平時抓住殺雕手二名生擒一名。會布疑兵虛陣嚇敵不前而已,並不能獻策皇帝根制匈奴外禍。更不能根本制敵要害遂匈奴遠遁。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神箭手大膽勇將,調來任長樂宮衛尉,他卻無法做到有以正規軍編制帶隊和陣式相融合。還仃留散漫遊擊狀態與上司將軍程不識更合不來。當然也沒有得到前程。

    在漢武帝元光二年(前一三九年)漢軍在馬邑城讓李廣誘匈奴軍臣單于,入埋伏圈。大軍埋伏山谷。李廣為驍騎將軍,在護軍韓安國節制。但被軍臣單于認破,使得漢軍謀劃無果,撤退無功。

    而返漢軍李廣,在元光六年,漢朝第一次打擊匈奴四路大軍深入漠北時他為其中一路,那時的衛青還是青年小將時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從出雲中。為老將李廣,任驍騎將軍出雁門。四路將領各領一萬騎兵深入進入大漠。只有衛青直搗龍城,斬首敵人七百人獲得勝利。卻以李廣這路最殘。終是寡不敵眾全軍覆沒他也受傷被俘。李廣裝死逃得姓命回到京師。法官判李廣死罪,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李廣。

    閒時李廣多與灌嬰孫子灌強,經常到蘭田南山遊玩,一次夜間帶一隨從騎馬外出,飲酒歸來,在霸陵亭,遭到宵禁。不能透過被扣留。過了不久匈奴攻入遼西擊敗老將韓安國,皇帝召集李廣上任,本是飛騰昇達機會,封他有北平太守。李廣公報私仇,騙請漢武帝讓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北平。到軍中就把人家殺了,還向皇帝謝罪。明顯是在國家用人之際,挾持才能,公開挑釁國法,讓皇帝讓步。皇帝不得已說,報仇除害這是我望於將軍的,您老叩頭請罪,不是我所指望的。皇帝並沒有制罪。更可是李廣有軍隊,也有軍權,正在用人之際,更是以防止萬一。同時看出李廣,敢冒天下大不韙,為私事出氣,拿國法作兒戲,心胸的狹窄。不以國事為重,前程必定自我作繭,必定非常叵測。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京師郎中令(管宮門將軍)卻要率四幹騎兵,從右北出塞出征。這本越趄代包,強行顯能之舉。卻又遭到四萬名匈奴騎兵包圍。在博望候張騫的救兵趕到,才解除匈奴之圍。李廣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不輸 ,如何能贏。當然他的希望沒有結果,又是有罪當斬。後用錢贖罪又為平民。

    李廣前後都與匈奴作作戰四十多年,未有大功,屢遭敗跡。全軍覆沒更是二次。堂弟李蔡,沒有比他高才。心平氣和,腳踏實地。景帝時,滅七國有功為輕車將軍,樂安侯。武帝時,又代公孫弘為丞相,位至三公。李廣的很多部下,也被封候。使李廣未得爵邑心急火燎,卻在那裡也幹不長久。

    元狩四年,己經成為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要深入漠北東西二路打擊匈奴。李廣以多年踏遍北國疆土,相當熟悉沙漠情況,己是平民,卻多次請求皇帝隨軍出征。

    武帝認為他年老並不想用。直到出征前才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東路出塞滅敵。衛青得知單于的駐紮地,要自己領軍正面襲擊單于。命李廣和趙食其,從東路來夾擊。李廣卻希望為先鋒 ,要正面對抗單于。可是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又是新任為將,將兵互不相識,命數不利。到出征時,總是遭到各種狀況。已經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于正面對抗,以防萬一。李廣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的在部隊去。他照文書中說的去做。李廣卻非常惱怒。李廣也沒有向上級衛青告辭就動身回營,內心極怒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後從東路出發。

    他是多年征戰沙場,地方熟如指掌紋理,卻說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使衛青孤軍深入。面臨全軍覆沒危機。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 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法,命令部隊以武裝車自成環為營。如同馬其鐵錘方陣。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

    而令五幹騎兵出擊匈奴伊稚斜單于。以騎兵迎戰直擊伊稚斜單于,迫其逃跑,漢軍追擊。以戰養軍,追擊二百餘里。斬敵軍一萬九千餘名。伊稚斜單于視漢兵多尚強,戰而匈奴不利逃走。衛青乘勝向北挺一進攻入顏山趙信城。繳獲匈奴屯集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放火燒燬趙信城,及未能運走資產,到達漠南之後。才見李廣,趙食其會合。衛青派長史問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沒有回答。衛青急責李廣為什麼。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令自上簿。(《史記》)。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廣從軍大小七十餘戰,卻迷失路上,豈非天意,且老了,再無能對復刀筆之吏,“拔刀自刎。李广部下軍士皆哭,百姓聞之也為之流淚。

    但很多人並不瞭解李廣,有如此作為之果,對漢軍影響多大,衛青孤軍深入,衛青正面軍沒有側翼保護,是多大危險,萬一失敗,誰之負責。好在常勝將軍衛青有才略化險為勝,一身大福大貴。免災除難大勝而回。

    公正的說李廣,不按常理做人,不按理出牌,一身冒險而為,總在深淵邊上,難免有頭昏時候,自刎解脫。反而成就大名,否則誰會知道 李廣箭虎沒羽飛將在。

    李廣一生沒有創造軍事奇蹟 兩次兵敗沙場,全軍覆沒,罪當斬首,是堂弟當權用錢買命,更有公報私仇案妄殺無姑,加上殺人又是欺君殺頭之罪,全部得己免除。以是大恩大德。更有後世無窮美化詩篇絕句在世為他蓋醜。否則他有幾頭,能夠夠斬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馬來西亞自由行旅遊,選哪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