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瑛私語
-
2 #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我讀《紅樓夢》是小學四五年級,父母去上班了,自己一個人在家,就翻開父親的書櫃去找書讀。因為怕父母忽然回來發現“看閒書”,不敢拿出來看,就蹲在書櫃前看。累了,就跪在書櫃底板上,把雙腿硌出深深的印痕。
那時讀書是沒有什麼選擇的,《紅樓夢》和《林海雪原》一起看,張海迪的傳記也夾雜在中間,還有很舊的中學語文課本。
那套《紅樓夢》現在還在父親那裡,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庚辰本。
開始看也不懂,隨便翻開哪一頁好玩,就往下看。最喜歡的是黛玉和人鬥嘴,最不喜歡哭哭啼啼的場面。遇到詩詞,基本上是跳著過的。
稍大一點,又發現一本《紅樓夢詩詞賞析》,也只是看註釋,來對照人物命運的預示。《紅樓夢》裡也有些註釋,充滿了階級鬥爭的觀念,對我影響很深,一直到近幾年有意摒棄,很是吃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初中那年,有一天中午沒午睡,偷著看《紅樓夢》,被母親發現了,說我“不務正業”“看不好的書”。自己也羞愧難當。可是紅樓魅力太大,並沒有就此止步。到了高中還是大學,教育觀點有所轉變,《紅樓夢》不再是“找物件的書”,而成為可以課外閱讀的經典名著,母親才有一次告訴我,她上學時也偷看《紅樓夢》。姥姥關了燈以後,她打著手電在被窩裡看。
後來一直在讀《紅樓夢》,次數已經無法計數。也有了幾個不同版本,雖然沒有太珍貴的。但是最初的印象太深,看到別的版本,稍微有個不同的字詞,就會自己跳出來。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也提到過這個情節。我雖然沒有張愛玲的見識和水平,但對《紅樓夢》的迷戀並不下於她。
…… -
3 # TeaC
我記得第一次看《紅樓夢》小說,是上小學的時候,或者是剛剛上初中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具體年份的確想不出來,但有一個印象,就是我把這本厚厚的(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這本小說書的厚度的確有點嚇人)、破舊的、封面和封底都有相當磨損的書,從同學家借來時,是裝在一個藍色粗格子布的手工縫製的書包裡的,而那個書包,我記得是小學快畢業之前換用的。
剛上小學時用的軍綠色帆布書包,記得是模仿解放軍樣式的一個方方正正的帆布包。去商店裡看的時候,只有這一種我還看得上眼,(*^ワ^*)。後來到了小學高年級,它的尺碼就太小了,不得已換了一個粗布藍格子的書包,沒型、軟塌塌的,像個大兜子,後來大概沒一年就又買了一個新的書包。現在站起來,感覺奇怪的是,除了最早用的這兩隻書包,後來我用過的所有的書包、用了幾個,我現在一概都沒有任何印象了。扯遠了。
根據這個線索,可以確定,我第一次看一本借來的、破舊的《紅樓夢》小說,很可能是小學畢業前到初中一年級這段時間內。但我清楚地記得,讀了一開始大概沒幾頁,我就不耐煩了,開始往後胡亂翻找吸引眼球的文字和情節,這裡看一點、那裡看一點,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就把書還回去了。留下的印象就是深深的豪門大宅內院,主人和丫鬟們,……,很淡很淡的一點印象,好像連誰是主人公都沒看出來,人的名字也沒記住誰,都沒有。
為什麼我會借這部小說回家看呢?應該就是因為不久前班級裡組織去看了一場電影,越劇《紅樓夢》,受這部電影的影響,我起了好奇心,想把整個《紅樓夢》的故事搞清楚。
剛剛看到這麼一本大部頭小說時,我被嚇住了,覺得自己不可能看得下去,但還是把它裝進了書包。果然,後來確實沒有那個能力和耐心能夠看得進去,胡亂找了一些比較有故事性的情節看了看,沒多久就還給人家了。直到去年我正式開始閱讀《紅樓夢》小說之前,我都沒有再接觸過。
所以可以說,大半年之前開始閱讀《紅樓夢》小說時,我基本上是個白丁。
-
4 # SantaClaraa
紅樓、三國、三家巷等,不到七歲。大多半懵懂。父親工會主席。巷看到區桃前胸開始成熟漸漸隆起。我大喊:媽,壞了!區桃長了前羅鍋,咋辦啊?我媽打了我一個不重不輕的耳刮子。
-
5 # 花椒云云
《紅樓夢》的電視版本有很多,但給我映像最深的還是87版的。
87版的《紅樓夢》在電視開播的時候,我還在讀小學。那是我與《紅樓夢》碰撞的開始。那時候其實並沒有看懂電視劇裡面的內容,只是簡單的知道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真正吸引我的眼球的是那些演員的服裝,造型很漂亮。那個時候電視劇播放完後,新華書店出現了以這部電視劇製作的圖書,當時我的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看本。
直至上到初中,在一本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裡從新認識了《紅樓夢》,這是第一次透過語文課本讀到《紅樓夢》的原文,從語文課本里才初步瞭解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線索,來描寫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但對於《紅樓夢》的喜愛和對整部書人物之間關係的認知,還是成年以後。
假如有一天你突然覺得在這浮躁的世界裡不知所措的時候,你可以走進書店,尋找一本你喜歡的文學作品,靜下心來慢慢地閱讀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的改變著自己的心境。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書店裡找到了《紅樓夢》,並每天都閱讀起來,當把《紅樓夢》的前八十回讀了一遍以後,就從頭再讀第二遍,第三遍,總覺得越讀越有滋味。
曾經有一個朋友問我,你最喜《紅樓夢》裡的哪一回。我說,《紅樓夢》每一回每個片段,都是一幅畫,美不勝收。試想賈寶玉和林黛玉共讀《西廂記》,陽春三月,在沁芳橋畔,桃花落下陣陣之時,風吹過,落下的花瓣散落在倆人身上,何等溫馨從容!
對於《紅樓夢》裡的詩詞,最喜歡的還是林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讀起來餘香滿口!
-
6 # 唯有暗香來210315
第一次看是六七歲吧,看的是電影,別的記不清了,只記得寶玉結婚那一段,林黛王哭的那個慘呀!幾十年過去了,那情景依舊很清晰。
-
7 # 清心一棧
小時候,家裡有一套殘缺的《紅樓夢》圖書,沒事幹時常拿出來翻。
那時候覺得圖書裡的人物美極了,美食尤其誘惑,偶爾也帶去學校和同學分享。
不知道翻了多少遍,美中不足的是少了好幾本。印象最深的是晴雯撕扇子那一回,覺著這個丫鬟太可惡了,連主子也要買她的賬。每次看到這一回便快速翻閱過去。
看到茄鯗和劉姥姥時,那個饞啊,那個笑啊,簡直就是童年最快樂的夢想。
上了六年級,父親給我買了一整套《紅樓夢》,那個暑假完全沉浸在那個氛圍裡。成績大幅下降,書被沒收了。
上了初一,《紅樓夢》回到了我手上,但必須保證不影響學習成績。
高一時,看了第三遍全文,仍然一知半解。但覺得裡面的人物都很立體。
出來工作後,才看到了湘雲的豪爽,寶釵的圓滑,鳳姐的雷厲風行,黛玉的超凡,探春的幹練,李紈的小心精明,寶琴的入俗即俗,平兒的見機行事以及賈府的淫盜糜爛都表現盡至,淋漓酣暢,自然合理。
轉眼人到中年,原來,每個人和事就像一枚硬幣一樣都有兩面性。曹公對《紅樓夢》中的大多數人都給予了最大的悲憫和讚許,甚至連薛蟠、劉姥姥等都不否定。除了對賈雨村等一干在賈政身邊的成年男。
年輕時欣賞寶釵的圓滑,適者生存。人到中年,卻喜歡林黛玉了,愈來愈覺得“真”的可貴。
-
8 # 旁觀者嵐
我是十一歲左右開始看《紅樓夢》的,當然最開始吸引我的是寶黛的愛情。當時還看不懂裡面那些機鋒,比如在梨香院黛玉與寶釵的交鋒。不過好在我家的長輩都是紅樓夢迷,問他們時他們會告訴我注意那一句話其實是指誰的。連秦可卿是上吊死的,也是晚上全家聚會時聽大人們講的。
在改革開放後,還看了後人所做的紅樓夢補,紅樓夢影等一批續書,但比《紅樓夢》都差的多了。
-
9 # 雨後新晴原創
祖父清末考取西安陸軍學堂,參加了辛亥革命陝西首義,因戰功不俗,文武兼備,分到一個標(團)任參謀,與標統(團長)成生死之交。標統的岳父家,在西安南院門開有書店。祖父解甲歸田之際,與標統一家依依惜別,標統夫人知道祖父好讀書,就送了祖父33本書留念。在那書籍極為匱乏的時代,祖父視若珍寶。這33本書中,就有精裝的四大名著,祖父用牛皮紙精細包裝。
繁體豎寫的繡像本《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小學三年級暑假裡,已經看了很多故事連環畫,讀了些唐詩的我,在母親的繁體字教讀中,開始了大部頭小說的閱讀,讀得很上心,文學夢開始萌芽,暗自幻想追前人。而母親卻不讓我讀《紅樓夢》。
我鬧著要讀,母親嚴肅地說:“少不讀紅樓,讀了成情痴!”小學四年級的暑假中,乘母親去看望外婆之機,偷偷開啟書箱,拿出《紅樓夢》,在生產隊的穀子地頭,吆麻雀的間歇中閱讀。恍惚中囫圇吞棗,大概讀了不到六分之一,很覺無趣,認為情調灰暗陰冷,情節隱晦曲折,於是又悄悄地放回去。
上初中時,在當地縣政府工作的伯父,買了一套三冊粉紅色的新版《紅樓夢》。見長我五歲的堂哥看得有滋有味,於是又拿回家再讀,仍沒有看進去,大概讀了不到四分之一便罷手。長我十歲的姑表哥,假期裡來我家,一見此書,讀之入迷,在我家的那一個星期裡,他除了到前廳吃飯,到後院解手,坐在中院的西廂房裡不出來,又讓我感到古怪。
走到表哥跟前,他視我若空氣。他回家後,我又翻開《紅樓夢》,仍然感覺無趣,遠不是他說的那樣有滋味,讀了幾十頁又罷手,覺得自己不是兩位哥哥那樣的情痴,思維與《紅樓夢》根本就不搭界。高一的暑假裡,翻出來讀過一半後,又覺索然無趣,罷手。
讀大學期間,教授古代文學的王老師,對《紅樓夢》的介紹很到位,而我不以為然,覺得先生有些言過其實。所讀的課外書,基本上都是外國文學作品,痴迷於外國名著。
離開大學後,中學同學聚會中,幾位好友談及讀《紅樓夢》的心得,個個神采飛揚,打了雞血似地,好像都是曹雪芹、賈寶玉。親不見怪,互揭老底,我恥笑他們情種,走火入魔,風流而不才,穿著紅衛服,做著古人的夢,不三不四,非驢非馬。他們嘲笑我老古板不解風情,聲討我倚老賣老,方丈賣瓜,道袍拖地,不倫不類。場面搞得大煙大火,眾人口鼻皆黑,哈哈!
烏煙瘴氣中,雙方臉紅脖子粗地激辯,嬉笑怒罵,氣氛自然很熱鬧。嘿嘿,這擂打得不可開交,我把他們一個輪迴繞出去,他們又合力將我拉進下一個輪迴。熱鬧中我這中文生,贏在激辯辭令,而輸了文化裡子。相形見絀,激辯中認識到自己對《紅樓夢》的偏見,觀念淺薄愚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我,文化理念竟然還不如理科生。
與好友們分手後,我回頭靜讀《紅樓夢》,這一讀,讀出了滋味,浮想聯翩中回頭望,再讀一遍這部風華絕代之作。此時此刻,閱讀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巔峰之作,宏大敘事的經典品,閱讀中與主人公思維互動,為林黛玉、香菱、賈寶玉等人的命運,而潸然淚下……
閱讀中回想自己家族的滄桑鉅變,讀此書如親歷一般,從賈寶玉的身上,看到了高祖母和曾祖父當年的影子,心潮澎湃,黯然至泣下……連讀三次後,舊書變得更舊,對曹公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後成為追夢人。八七版連續劇《紅樓夢》播放時,我這部書的書頁上,已滿是折角印痕,附著個人的圈點,還有諸多的淚痕……
-
10 # 紅樓夢真神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是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這樣說有人會不太同意,沒關係,要用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等證據來說明一下。
先看看《紅樓夢》書裡自己帶的100條歷史常識:
門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寧國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寧國府正面是五個東西走向的大門,這說的是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說的北京天安門。“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滿人專用詞語,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賈寶玉的賈家大院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這在大清朝的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宮。
賈寶玉家大院有穿龍繡裝的人物出現,封建社會規定繡龍服是皇家專用服飾,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賈寶玉家過年祭祖裡的描寫:抱廈前上面懸著只有皇帝家才能掛的九龍金匾。賈寶玉家大院滿院子跑太醫,太醫是幹啥工作的?學過歷史和會查字典的同學都知道。滿院子跑太醫的地方除了皇宮就是太醫院。賈寶玉家大院到處都是進貢的用品,就連過年放的煙火也是各處進貢的。進貢:指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給皇帝送東西稱為進貢,皇帝給別人東西叫賞賜。
這些歷史常識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測和推理思考,歷史常識都不知道的紅學家應該不是土生土長的華人。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
再看看漢語文學常識:
歷史記載曹寅號“雪樵”, 胡周先生說曹寅有個孫子號“雪芹”,當然曹寅家族的家譜裡找不到曹雪芹這個人。按胡周先生說法就是一個號雪樵,一個號雪芹,爺倆成哥倆。《紅樓夢》書裡說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告訴廣大讀者,中華民族是百善孝為先的民族,中國封建社會歷來有為尊者名諱的傳統,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與長輩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變通,所謂耳可聞,口不能道也。結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剛說完,紅學家就讓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臉,曹雪芹對其爺爺曹寅的名諱從來不避開,《紅樓夢》書裡多次出現“寅”字。紅學家這就是說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無孝順可言。還裝模作樣在書裡告訴林黛玉要知道為尊者名諱的傳統。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
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紅學家竟然沒了人性常識:
紅學家說《紅樓夢》是以曹雪芹家為背景原型寫成的小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結果悲催了。老僕焦大的嘴罵起人來可以說是很黑的,因為他用漢語言中兇狠,惡毒的話在罵人: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是當著賈寶玉和王熙鳳及很多族人的面罵的。紅學家讓曹雪芹自己寫書自己去撿罵,不要臉的極端表現,紅學家看來是不要臉習慣了!
《紅樓夢》書裡最狠毒的是柳湘蓮的跌足罵:“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歷史有這樣喪心病狂的給自己家族臉上貼罵的的嗎?不學有術紅學家得多麼恨曹雪芹啊!竟然讓曹雪芹老先生毫無人性的找人用最惡毒和無恥的話罵曹氏家族,最後還讓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寫出來,告訴廣大讀者罵的有道理。中華文人的精神分裂到這樣的程度了嗎?善良的華人沒人會相信的。這是不學有術紅學家沒有人性的陰謀詭計。不學有術紅學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歡看《紅樓夢》的善良讀者的智慧。
一些所謂文化名人研究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這些沒有中國歷史常識,漢語言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窩頭翻個現大眼!《紅樓夢》的讀者都是上過學,念過書的,對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都是知道的,這些沒常識的紅學家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
回覆列表
我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在小學。因為小時候在姥姥家住,姨媽和姨父也常去姥姥家。兩代人卻都喜歡聽戲啊,看老電視劇電影,四大名著當然是會看的。
所以受他們影響,第一次看《紅樓夢》就是看的87版。而且我一個九零後至今都還喜歡聽京劇看越劇。。。
上學呢,老師要求讀四大名著。然後我就拿著零花錢在地攤上買了一本少兒版的《紅樓夢》。不過,這個可真是精簡版的,只有幾個經典畫面。
我記得第一回就是林妹妹進賈府,第二回劉姥姥打秋風,然後好像就到了寶玉題對聯,元春省親……也就是些許知道幾個主要人物還有人物關係。
二、初中再讀真正意義上讀紅,是在初中,看的通行本(含高鶚續寫)。老師佈置讀書筆記,我就摘抄紅樓夢的片段。初中學習好啊,每天早早的做完作業,就拿出唯一剩下的讀書筆記開始邊讀邊寫。
課外活動,打掃完衛生,我就趕緊把凳子放下來,抱著書啃。
同學路過我座位時還會嗤乎一下:《紅樓夢》不是小黃書?
我會白他們一眼,“你們不懂。”
那時,最喜歡看寶黛的小情小愛了,對於其他情節也只是簡單瞭解了一下。
而初中時我還早戀了。所以更願意看寶黛二人吵架鬧情緒了。
現在發現是不是真的少不讀紅樓啊。
我看書的時候,家裡的老人還問“《紅樓夢》不是禁書嗎?怎麼還看?”
我呢,也不搭理,依然繼續讀。
三、初中畢業的暑假細讀紅樓第三回讀紅,是在初中畢業的暑假,仔仔細細的看了好幾遍,十分嚮往大觀園琴棋書畫無憂無慮的日子。
那時候我做夢都是在大觀園裡。
三個月的假期,我接了輔導班的工作。去上班也帶著《紅樓夢》,一下課就躲進辦公室看紅。那些老師都把我當學霸一樣看。哈哈,有點搞臊哎。
四、高中深入探究,嘗試接觸紅學第四遍,在高一。從高中開始,我便著手“研究”《紅樓夢》前八十回。這時候看的是《脂硯齋評石頭記》(甲辰本)。高中三年也陸陸續續購置了一堆紅樓研究性資料,看過周汝昌的、劉心武的、蔣勳的、白先勇的、沈從文的、鄧雲鄉的……
我喜歡歷史啊,竟開始踏入“紅學”,各種查資料啊——秦可卿到底是什麼人?紅樓寫的是哪個朝代?元春的原型是誰?賈寶玉是不是作者?脂硯齋是作者的什麼人……
五、現在只看文字現在大學,我的行李箱總會揣著《脂硯齋評石頭記》。不管去哪,只要有空我都會翻翻紅樓看。也不知道到底是看了多少回了。
高中不小心陷入的迷津,倒大一看《蔣勳說紅樓》時才終於走出來。
如何讀懂《紅樓夢》,就看文字。不要想著問自己秦可卿何許人也,寶玉何許人也,因為這都是文字之外的東西,這就是紅學了。那就偏離重心了。
《紅樓夢》是古典名著的瑰寶,要想真正讀懂她,就要讀個百八十遍才罷。我年齡上有限,紅學有點深,就不去碰了。
六、紅樓帶給我了什麼想想這十幾年來,我唯一堅持做下去的事就是“研究”《紅樓夢》。這也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從高中開始,我曾在各種演講、讀書比賽中說過紅樓;也曾在上千人的紅迷群裡直播講紅樓人物;也因此建立了與暱稱相同的公號;也寫紅樓人物詩詞解說投過稿;現在還是校圖書館伊尹話紅樓的專欄作者。因為紅樓,也在簡書中獲得了優秀人文作者的稱號。以文會友,擁有了一票鐵桿粉絲,還建立了一個新媒體寫作百人社群。
不少人問我,你是不是學古文的?哈哈,不是的。我是純理工生,搞化學的。
為什麼喜歡《紅樓夢》?我總會這樣答:就像喝一杯清茶,脾胃都對了,就愛上了。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看我的紅樓之路也確實如此。
因為書好,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更希望有朝一日專業。
我初中的表弟也在看紅樓,但是我卻發現男孩子果真都不太喜歡它。於是,我開始從解讀生僻字,成語典故等方面指導他讀,慢慢的引導他粉上紅樓夢!哈哈。
我都能想象我年老時,也會坐在搖椅上扶著老花鏡晃晃悠悠的讀紅樓。
只因年少時多看了一眼,便沉醉便沉迷。一入紅樓,痴兒終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