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 (700-765),字達夫。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岑參(715—770),南陽人。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後曾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裡,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裡,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主要風格。李頎:(690?— 751?),趙郡(今 河北趙縣)人,長期 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在今河南登封)。偶爾出遊東西兩京, 結交當代文士。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及第,不久任新鄉尉。經五次考績,未得遷調, 因辭官歸東川。其詩以邊塞詩著稱,可與 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相頡頏;描寫音樂的詩篇,亦具特色。 他在唐代詩壇地位頗高。【主要詩作】送魏萬之京 古從軍行 古意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送陳章甫 琴歌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王昌齡(六九八-約七五七),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安史之亂後,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等都有交往。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於把錯綜複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制短小的特點變成優點:言少意多,更耐吟詠和思索。他的邊塞詩充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鄉思和送別之詩,節奏明快,而抒情風格更以誠摯深厚見長。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高適 (700-765),字達夫。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岑參(715—770),南陽人。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後曾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裡,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裡,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主要風格。李頎:(690?— 751?),趙郡(今 河北趙縣)人,長期 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在今河南登封)。偶爾出遊東西兩京, 結交當代文士。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及第,不久任新鄉尉。經五次考績,未得遷調, 因辭官歸東川。其詩以邊塞詩著稱,可與 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相頡頏;描寫音樂的詩篇,亦具特色。 他在唐代詩壇地位頗高。【主要詩作】送魏萬之京 古從軍行 古意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送陳章甫 琴歌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王昌齡(六九八-約七五七),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安史之亂後,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等都有交往。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於把錯綜複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制短小的特點變成優點:言少意多,更耐吟詠和思索。他的邊塞詩充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鄉思和送別之詩,節奏明快,而抒情風格更以誠摯深厚見長。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