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努力的小猴子11

    讓人感覺很沉重。

    誰家還沒個生病的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

    這個世界只有一種病,窮病。算了吧。

    聽到這些話,心真的有點痛。是啊,我們的父母有很多都不敢生病,這一輩子都要努力,努力努力努力,為了他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感冒發燒從來不當一回事,有的熬熬就過去了,可是有的就熬成肺炎,然後肺癌,比如我大舅。

    我是一個醫護人員,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在醫院看到過太多這樣的情景。軍區醫院,有很多癌症患者,有的藥費可以上報還好,一幫老頭下棋,看著和養老院差不多。有的,一粒藥幾十,一盒幾千,拿了藥小聲問一句就這麼多嗎,真的好心酸。老了,生病了,和老伴過來,顫顫巍巍的來,失落無奈的離開,好像在慢慢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總覺得努力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生命由不得你。很多男人40歲肝就壞了,還有一個10多歲的孩子,醫生會遺憾說一句,一個家毀了,因為肝壞了治不好。有時候就是這麼突然,你在很努力很努力奮鬥就發現在奔跑也抵不過命運。

    算了嗎?再努力試試好不好。

  • 2 # 鑫書新讀

    這部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可以說是里程碑了!它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直面現實,直擊人心。電影加以人物創造,豐富人物的精神,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觀影感受。

    雖然已經看了這部電影好多天了,但是裡面很多橋段,很多臺詞想起來還是很震撼人心,這也是電影的成功!想說的很多,但我只能選擇印象中比較深刻的話來加以證明!

    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第一,便是老奶奶說的這句話!老奶奶紅著眼跟警察說她自從得了病,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也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奶奶說的,不就是現實嗎?人生實苦,哪個人不會生病,不用吃藥。有錢人可能還可以勉強支援高昂的醫藥費,可是窮人呢?窮人呢?一旦發現得了大病,不用醫生通知,基本都自己給下了通知:活不了!人必須經歷生老病死,生老死,我們沒法選擇,可病了明明可以靠藥物來維持下去,可是藥的價格卻讓無數病人無可奈何!

    我們都是農民,一輩子辛辛苦苦賺了點小錢,但是一場沒有想到的病就可能耗盡所有的積蓄,一夜就回到解放前!看病貴,看病難,是現在這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

    呂受益的經歷更是讓你悸動,是他找到程勇,讓他去往印度買藥。也是他幫程勇賣藥,這一切給了他活著的希望,而他最後還是死於自殺!《我不是藥神》中的核心人物程勇,是他在帶給病人希望!可當他為了不想犯罪被捉,把藥的代理權給了張院士。呂受益一下子蒙了,他是最安靜地跟程勇說再見的,同時他也是最慌的人,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果然,失去程勇便宜藥支援的呂受益不到兩年,就變得不像人了!最後認真看了親愛的兒子最後一面,在醫院自殺了,而他曾說過兒子是他活下去的勇氣,可那時候,這勇氣還是沒法支撐著他活下去。因為沒藥的他,活著真的很辛苦。

    《我不是藥神》這電影,絕對會讓你心理有點觸動,即使你帶著多大的期望進入電影院看,都是不會失望的!

    這是一部好電影,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也希望國家能多支援這類電影!還沒看這部電影的人,可以去電影院看看。

  • 3 # 小陳十點閱讀

    這個電影說明了,大家沒錢買藥,太貴,主角前面是為了賺錢給他爸看病,在這個電影裡賣藥違法的,後面主角為了大家不在被病情折磨,把藥都出廠價賣給大家的

  • 4 # 蛋小萌影視

    對於《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來說,個人還是很喜歡的。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記得是和媽媽,奶奶一塊去影院觀看的,奶奶是一位快八十歲的老太太了。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它所表現出來的特別的真實,真實的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現狀。電影中有一句話真實的反映了這一現狀“這世上有種病永遠也治不好”那就是“窮病”。真的給了我深深的觸動,窮人怕得病,更怕的是醫治所需要支付的高昂醫療費,有多少人是因為“無藥可治”才會離開的啊。

    電影中還有一個片段,當警察將買“仿製藥”的病人們全部帶回到警察局進行詢問藥品出處時,幾十人都沉默著,一位老奶奶顫巍巍地站起來,說了一句“那藥假不假,我們不知道嗎,誰能保證一輩子都不生病的。”當時眼淚就掉下來了,誰都不想生病,誰卻也保證不了自己一輩子不會得病,可是“錢”卻也實實在在的難到了一大批人。

    整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也正是因為真實,所以才更加的恐怖,沒錢買正版藥只能買仿製藥;因為沒錢治療,只能在痛苦中等待,那是多麼絕望的一種感覺啊。

    看完影片,看看旁邊的奶奶和媽媽,年紀越來越大的她們,希望健康永伴。

  • 5 # 自愚治樂放映室

    對於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我一直都是非常喜歡的,大多都是南韓拍這種型別的電影較多,比如《熔爐》、《燃燒》包括去年大火的《寄生蟲》。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實事件,影片故事很簡單,男主角程勇是個中年油膩男屌絲,按照他小舅子曹斌的話說,他就是一個賣印度神油的,而且神油還經常不好使。機緣巧合,他開始販賣印度仿製特效藥格列衛,為垂死掙扎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更便宜的續命藥,最終成為了白血病患者口中的“藥俠”。

    影片中,有兩段對警察曹斌(政府職能部門)的拷問,可謂尺度很大。

    一次是曹斌的領導要求他15天內偵破假藥案,曹斌抓了一群買假藥的白血病人,企圖透過他們查詢貨源,一個老太太站出來質問他:“我們得病了?就該等死嗎?”

    一次是和程勇一起販賣假藥的黃毛出車禍死了,程勇趕到醫院,憤怒地責問曹斌:“他才20歲,他想要活下去有罪嗎?”

    很顯然,這問題絕不僅僅是在問曹斌的。

    得病了,想活下去有罪嗎?沒罪不是嗎?

    人對生命的眷戀,是一種本能,就像對死亡的恐懼一樣。這是我爺爺給我上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七八年前,當我放大學的第一個寒假回到家裡時,我爺爺已經臥床不起,因為病入膏肓,在醫院的暗示下,家裡人把他從縣醫院轉回了家裡,只是由鄉下的赤腳醫生為他還繼續打著吊瓶,且治且拖著!換句話說,他是在等死。看到我回家,他目光如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說“我還活著,可是他們不願意給我治療了。”

    他可憐的眼神和哀怨的語氣,讓我意識到,這個平常總是把“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好”掛在嘴上的老人,在生命最後的關口,是有多麼不想死!

    看《我不是藥神》時,我再次和當年那種哀懇而可憐巴巴的眼神相遇了,王傳君飾演的慢粒白血病人呂受益的眼中,就時刻流露著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世界的哀懇,他那可憐巴巴的眼神,就彷彿是在告訴你:“求求你,救救我吧!我不想死!”

    呂受益對徐崢飾演的藥販子程勇說,他在最初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時,就想過自殺,可是當他看到兒子出生時,就不想死了。他想活下去,聽兒子叫他一聲爸爸,看著他慢慢長大,甚至希望有一天能抱上孫子!

    他說這番話時,臉上綻放著傻氣的笑容,滿是憧憬。對於普通人,這是再樸素不過的願望,而在他這樣一個白血病人看來,卻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呂受益是白血病這個群體的縮影,儘管影片中出現了很多白血病人,但他才是牽動著故事走向的那個角色。

    一開始,呂受益找程勇買藥,牽出了影片的最大的矛盾,白血病病人對特效藥格列衛需求旺盛,他們需要靠格列衛來緩解病情的惡化,而正版格列衛藥物卻比奢侈品還奢侈品,昂貴到令人髮指。

    一盒正版格列衛的價格是四五萬,而一盒藥物只能吃一個月,也就是說,光吃特效藥,一個月就要花掉四五萬,一年得花幾十萬,這是正常家庭能吃得起的藥嗎?

    就像質問曹斌的那個白血病老奶奶說的,她幾年就吃掉了一套上海的房子,把家裡人都吃垮了。

    吃不起藥,就只能等死!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家來說,如果只有正版藥,那無異於就是等死了。

    我前面說過,求生,是人類的本能。所以呂受益才找到程勇,讓他幫忙去印度帶藥。有藥,就有命!而藥越昂貴,則意味著命就會越短,只有找到更便宜的替代品,才有機會活更久!

    而程勇,在印度,找到了藥物的渠道。

    其實程勇,並不是什麼“藥俠”,就像他自己跟印度人說的“我不是藥神,我只想賺錢”。他就是個落魄的中年男人而已,常年家暴,導致老婆跟自己離婚,經營著一家印度神油店,可是老顧客總吐槽神油不好使,甚至連房租也交不起,自己老爹得了腦瘤也沒錢做手術,只能拖回家等死,那時候,賺錢,對他才最重要。他自私而囂張,從印度進價500一瓶的藥,轉手賣給白血病人,要5000一瓶。不買?你去買人家幾萬一瓶的吧!

    賣藥時,白血病人最好是戴著口罩的,而他卻跋扈地讓人把口罩給摘下來。

    雖然藥依舊貴,程勇卻成了白血病人的救世主,所以他第一次帶回藥,呂受益情不自禁地摸他的大腿,而他要睡劉思慧時,劉思慧雖然不是很情願,卻也並沒有拒絕。

    程勇的良知覺醒,是因為呂受益的死,在程勇看來,呂受益走向死亡,他有一定的責任,如果不是他把印度版格列衛的代理權轉讓給別人,那麼很多人可能就不會死。在他看來,賣高價藥,就等於是在殺人,而他,就是間接的兇手。他後來高價進藥,低價賣出,算是一種救贖,對呂受益死去的自我救贖。

    因此,當最終,他被判入獄,白血病人夾道相送時,他在人群中看到呂受益和黃毛對他笑,他便也笑了。

    假藥販子張長林說“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也許在他看來,人想活下去不是原罪,窮,才是原罪。可顯然,很多時候,窮並不是原罪,讓窮人在病痛中死去,才是。

    對於病痛中的來說,只是想竭盡全力活下去而已。

    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想要活下去,但卻死得最早,他因為買不起天價藥,而迅速惡化,最終就算有藥,也無法挽救他的生命。他第一次見到程勇時說“吃個橘子吧”,程勇去醫院探望他,他也說,“吃個橘子吧”。他死時,黃毛也躲在角落,一邊流淚一邊吃橘子,橘子,彷彿是一種隱喻,甜是甜,有時卻能酸出眼淚。

    橘子的這種互文,在電影中隨處可見,例如黃毛出場時,程勇發現他的照片,照片中他是短髮,而最後他死時,也剪短了頭髮。他以另一種方式存在過,卻最終,還是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命運。再比如,一開始程勇因為在律師事務所打律師被帶回警局,週一圍飾演的曹斌衝過去要揍他,被幾個警察攔住,影片的後半段,黃毛出車禍死了,程勇反過來撲向了曹斌,也被幾個人攔住!這樣的互文設定,以相同的場景,人物錯位的表現,凸顯了情感、性格的變化。而導演,也似乎很擅長用這樣的互文製造衝突、渲染情感。

    譚卓飾演的劉思慧,有一種落寞冷豔的美。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孩子爸爸知道女兒得了白血病就跑了,留下她一個人面對殘酷的未來。她於是在酒吧裡跳脫衣舞賺錢給孩子買藥看病。程勇賣藥賺錢後,帶他們去酒吧喝酒,經理還讓她跳舞,程勇甩出一沓錢,讓經理上臺跳去,她在臺下,看著經理在臺上妖嬈舞動時,眼裡笑出了苦澀屈辱的淚水。這個角色是美的,但美里卻透著無奈,讓人時不時想,她的命運,本不該如此啊!

    《我不是藥神》裡,除了用麵粉做假藥騙人的張長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無論是一開始自私,最後大義的程勇,還是在法與情之間徘徊的曹斌,或是追查假藥的正版格列衛生產商,都算不上壞人。甚至於,看電影時,你會感到很糾結,究竟賣假藥對還是不對呢?警察該不該追查假藥販呢?正版格列衛該不該賣那麼貴呢?

    而在這些問題背後,則是成千上萬雙渴望生存的眼睛在注視著你!

    有人說,疾病是天災,高價藥就是人禍。也許是,但這部電影並沒有把矛頭指向藥物的價格,因為藥物的研發往往需要幾十億美元甚至更多投入,他們定價往往會結合自己的研發成本,如果沒有人研發藥物,也就沒有治癒疾病的可能。電影所討論的,更多是如何讓白血病人能夠吃得起藥,是醫療制度的問題。

    其實在農村,現在的醫療已經很完善了,很多人看病,甚至自己可以不花一分錢的。而對於格列衛,據說有的城市也列入了醫保,但願在未來,那些需要這種藥物的人,不會在無助中等死!

    就像程勇說的: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來吧!

    如果那一天早一點來,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絕望中等死,也不需要什麼藥神藥俠了。

  • 6 # 鍋蓋劇集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但電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每次看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最怕看到一句話就是,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有很多“電影評論家”們,指出電影這裡不好,哪裡可以加強。在我看來,這都是為了故意彰顯自己而去吹毛求疵,去雞蛋裡面挑骨頭。在中國嚴格的電影稽核制度下,既能透過稽核又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就已經成功了。說電影煽情?煽情的電影那麼多,可讓我看完之後心緒久久不能平復,每每回想起來都會溼了眼眶的電影,這是唯一一部。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或許便在於用最真實的生活給了我們以最純粹的感動。

    一部電影,除了非常好看,還能反映人間的疾苦,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已經實屬不易。我為電影《我不是藥神》點贊。今天的影評就先寫到這裡吧,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愚見,社會發展是會越來越好,希望所謂的社會變革中人民群眾的犧牲能少一些,願所有人都能享受Sunny與雨露,我們期待那更美好的明天!

    《我不是藥神》海報

    《我不是藥神》海報

  • 7 # 鄭捕頭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是2018年7月,到現在差不多快有兩年時間了。它在當年的暑期檔成為中國產片的爆款,最後的票房總成績是30億元,無疑是當年的票房黑馬,何況導演文牧野在執導此片之前默默無聞。

    如果說當年的熱議和評價有跟風和宣傳的效應,將近兩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還是能說明問題。直到目前,《我不是藥神》的豆瓣評分是9.0分,這無疑是近年來中國產電影的高分,入選目前的豆瓣電影Top250,是難得的佳片。

    而如今靜下心來再看這部電影,就更能體會到它到底講了什麼,又為中國產電影突破了什麼。

    電影題材的突破

    很多電影創作者經常感嘆政策侷限,就好像自己其實有著超凡的導演能力,只不過由於審查制度等限制,他沒有辦法放開手腳,拍出讓自己滿意也讓觀眾滿意的電影。由此,其中有些人基本不再執導電影,有些人就直接向市場完全妥協,拍出一些保險能透過的平庸之作。

    可以看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很多人在觀看觀看過程中會不斷髮出驚歎:啊?這臺詞也能說出來?這情節也能演出來?比如,騙子張長林說這世上就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再比如,病人家屬老太太對警察說,你能保證永遠不得病嗎?

    從喜劇到悲劇

    現在,我們倒可以安靜地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影片的前半段呈現出來基本都是喜劇,有些段落甚至可以說是鬧劇,這也是創作者的一種手段。在後面要表現悲涼,就要在前面有所背離,這也是為了讓影片能透過做出的技術性處理。比如徐崢扮演的程勇,看到思慧大跳鋼管舞,吃驚地問王傳君扮演的呂受益,“這他媽是病人啊?”

    而從呂受益請程勇到家中吃飯開始,影片的喜劇感開始有意減少,觀眾在後面不斷看到片中角色生活的不易,選擇的艱難。

    想想片中那些讓人傷感的場景吧——

    呂受益的愛人跪求程勇幫一下老呂,程勇去醫院看望,呂受益笑著誇程勇髮型不錯,還像平常那樣催促他別忘吃橘子,然後程勇和老呂的愛人在樓道里,聽到老呂接受治療時痛苦的聲音;思慧看到男同事提出代替自己跳舞,她大聲地喊叫,是翻身做主人的宣洩,也想起不久前自己的不容易。

    尤其電影最後的鏡頭,程勇被判刑後坐在車裡,忽然看到道路兩邊送行的人們,他們目光熱切充滿謝意地看著汽車,不再害怕有菌環境,他們一一摘去口罩。思慧和女兒以及牧師在人群裡,光影中,已經去世的呂受益和黃毛也來了。看到這一切,本不想當英雄的硬漢程勇,不由自主地流下淚來。

    很多電影裡都喜歡錶現英雄受委屈,其實《我不是藥神》也有這樣的內容,這些片段也令人難忘。

    《愛情公寓》王傳君給人驚喜

    從演員方面來說,這部片子中的很多演員,都奉獻出超高水平的表演。

    徐崢會演戲是早有定論的,僅從影片開頭他聽到鄰家店鋪主人喊他,他叼著菸捲兒蓬頭亂髮眯縫著眼睛亮相,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表演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其實是扮演呂受益的王傳君。我到現在也基本沒看過《愛情公寓》,偶爾掃兩眼對王傳君扮演的關谷也有一點點印象,差不多就是神經質的誇張。而在《藥神》中王傳君忽然脫胎換骨,細節的把握讓人印象很深。

    幾個人分手的飯桌上,程勇說自己不再賣藥,其他人失望地陸續走開。這時王傳君顯露出極其失望又覺惋惜的表情,還試探著給臺階一樣問程勇“是不是酒幹多啦”,直到程勇大聲讓他“滾”,他這才崩潰到哭泣。他慢慢走到門口,慢慢回頭再看一眼程勇,仍舊不忘他的標誌性動作——戴上三層口罩,而後拉開屋門,走進更讓人傷心的雨中。

    影片一些三觀不正之處

    這部電影引發了很多人的同理之心,但細究起來,影片還是有一些三觀不正的地方值得商榷。

    比如藥企的表現。《藥神》中把藥企塑造得十惡不赦,就好像他們本應該大幅降低藥價而且降得越低越好。

    在市場經濟中,一家企業追求利潤並獲得利潤,它才能持久發展,並持續地為社會供應商品。藥企為什麼製造藥品?他們本意並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在藥品治病救人之後他們獲取適當的利潤。如果一家藥企本意是做公益,持久缺少利潤所得,那它只能在最早一段時間內依靠原始資金製造藥物不可持續,由於缺乏必要的持續的研發投入,藥企的藥品質量也會令人擔憂。

    當然,我們不能對一部電影求全責備,《我不是藥神》已經做得很好。把藥企當做靶子,其實也是一種技術處理而已。

    沒有藥神,只有凡人

    主人公程勇確實沒有想過當英雄,他只是偶爾才走上這條路。就像電影片尾曲《只要平凡》中唱到的那樣——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

    看到這句歌詞,你想起了誰嗎?姓李的醫生。

  • 8 # 磕奶茶的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在2018年上映的,距離現在已經兩年了。它是屬於現實主義的題材,改編於真實事件,反映了現實生活。

    整部影片圍繞著一個主題——醫療,講述了一箇中年男子在一開始為了改善家裡生活鋌而走險,在中國和印度之間走私藥品,一開始是為了錢,但影片後期也講述了都虧錢了,他也要做下去。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在他倒賣那些廉價藥品的時候,發現了醫療系統的嚴重問題,就是人們所需的藥物被高價販賣,卻有大多數的病人都是窮,沒錢買藥不就是相當於等死嗎!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這世上有種病永遠也治不好,那就是窮病”。確實,因為當時國家的政治不完善,在高額的醫療費中,有多少人是因為沒錢“無藥可治”而死去的。影片給觀眾帶去了極致的真實感,可能是因為身邊就有人在經歷著高額醫療費的折磨,因為沒錢買正版藥只能買仿製藥,付不起醫療費,在黑暗中忍受病痛的折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位大佬幫我說說,如何提高辣椒種子的發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