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貫天人
-
2 # 撓撓兔
叛逆,是每一個青少年的必經之路。
每一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叛逆,卻不知道,叛逆就像墊腳石一樣對孩子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叛逆,讓他有了自我思考;叛逆,讓他能夠自主;叛逆,讓他不再隨便依靠別人;叛逆,讓他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去解決
對於孩子的叛逆,我認為,一味的去制止去打壓是不夠的,也不可能去順利的解決問題。而應該去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把心態放平,如何只是想著大吼大叫就能解決問題,只會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等過了叛逆期,你會覺得孩子突然長大了,能夠獨立了,可以放心的讓他自己去做決定!
-
3 # 城鄉一體鋒炫哥
一說到少年時期的孩子,有的,讓家長喜出望外,有的,讓家長不痛不癢,有的,讓家長頭都大了。因此,各有千秋。
現就叛逆的孩子,如何去對待他,來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第一,應正確認識孩子發生叛逆的根源所在之處。並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存在叛逆的,孩子的叛逆是有一個發生過程的,在這一過程中。
其一,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對孩子細緻關心過,你有沒有對孩子細心發現過,你沒有同孩子真誠溝透過,你有沒有對孩子大力支援過,你有沒有對孩子熱情鼓勵過,你有沒有在管教孩子中自我檢查過,你有沒有在管教孩子中自我反省過。因此,家長的放鬆,家長的輕心,家長的不作為是引起孩子發生叛逆這一過程的重要根源之一。
其二,作為孩子,他本人的好玩,他本人的懶情,他本人的厭學,他本人的好鬥,他本人的油條習氣同缺乏約束,缺乏管教的環境混合成長,自然而然地、由然而生地則助長其叛逆的形成,這也是誘發孩子發生判逆這一過程的重要根原之一。
第二,正確認識管教叛逆孩子的態度問題。態度也是很重要的,這包括家長的態度和叛逆孩子的態度。
有的家長的態度極為不好,動不動就罵,動不動就打,性情爆燥,手法粗劣。根本就不動腦子去分析問題是出在哪裡,根本就沒有去認識自己的管教方法是否對頭,一味地責難,一味地武力解決問題。這樣,久而久之則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在這一惡性迴圈的催促下,就是不叛逆的孩子也成了叛逆的孩子。
叛逆孩子的態度,這個就同家長同老師對他的態度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在正確態度的引導下,那麼,孩子的態度就會向好的方向去發展,就會變成一個好態度。否則,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壞態度。
因此,優質的態度則縕育著好孩子,劣質的態放則縕育著壞孩子,只有端正了認識態度,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注意孩子的健康發展。健康發展包括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生理方面好理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關鍵是孩子的心理方面,作為家長,孩子由嬰兒到幼兒,幼兒再到少年,這期間有幾個轉型期,如何去跟蹤這幾個轉型期的心理持徵,如何去關心這個幾轉型期的心理特徵,是尤為重要的。並不是一天管了孩子三頓飯,管了孩子冷暖,這麼簡單了事。關鍵應從孩子的認識過程、情緒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去下功夫,才會湊效的。
-
4 # 偉掌櫃的財富觀
當他變成一把刀子的時候,你要變成一堆棉花。當你越是硬碰硬,也變成一把刀子的時候,只能是互相傷害!
出自作家:麥家
-
5 # Baciuzzi帕琦官方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不一樣,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家長的對待其實是非常重要和尤其關鍵的。
1、打和罵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的需求,也可以多和學校老師溝通,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如何。溝通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勸解。
2、家長多關心孩子
有一部分的孩子叛逆是因為父母關愛的太少,渴望父母的關愛,想要透過叛逆吸引父母的目光,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這樣的叛逆是最令人心疼的,這也在說明平時父母是有多麼失責,對孩子關愛太少。所以廣大父母平時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關注他們的成長。
3、家長管教不要過嚴
叛逆期的孩子,內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著。這個時候在教育上稍微放寬一些,不要再那麼嚴厲了,以免孩子對家長產生牴觸心理。一旦有牴觸,孩子更難管教了,很難聽話了。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什麼都不管,還是要管的只是不那麼嚴了而已,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反感父母的管教,總是想著放縱自己,不想服從管教,想放縱自己做些父母不讓做的事,比如去網咖玩遊戲等,這些影響學習的事。所以在孩子思想上有偏差的時候一定要糾正過來,指導孩子改正。
-
6 # 至尚學邦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01
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
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02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所謂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調一致的、不同於他人的自我,簡單地說,孩子需要了解“我是誰”、“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03
叛逆是不良情緒發洩的一個途徑
家有孩子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到了十二三歲,脾氣非常大,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 這時的孩子像個刺蝟,稍不留心就會扎到你。
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洩、不吐露,那麼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04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好的結束。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
家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做呢?
01
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長髮育規律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等親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 這種叛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02
學會放手,接受孩子在慢慢長大的事實。
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孩子叛逆,是尋求一定的自我空間, 放手讓孩子有這樣的空間去成長。
其實孩子從出生脫離母體,就開始了不斷與父母分離的旅程——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次離家去幼兒園、第一次和同學去旅行、第一次離家去上大學……直到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有這一切,都在不停地分離。
接受這種分離,別再把孩子當做私人物品,孩子會成長得很好的。
03
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太聽話
父母不必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全程掌控,不要渴望徹底瞭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只要孩子守住了好好學習不做壞事這一底線,就不要總想著去和孩子談心。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中國家長都習慣用“聽話”來要求孩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千萬不要再把乖,聽話當作優點。
在青春期仍過於聽話的孩子,其父母一定有很強的控制慾,會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心理學家胡慎之提出,如果孩子比較叛逆,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應該更擔憂。因為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
簡單來說,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聽話”的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簡單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話少,行動少,情緒少,這三個方面。
04
學會理解孩子,經常給予鼓勵和讚揚
小時候,“聽話”的孩子什麼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父母習慣了這樣的模式,卻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獨特性。
要學會理解孩子、賞識孩子、肯定孩子。在父母賞識的目光裡,教育才能充滿希望。
得到父母的讚揚,孩子會變得心情愉悅,信心倍增,內心充滿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克服自身的小毛病。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數落、訓斥孩子,指責甚至打罵孩子,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還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另外,青春期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不必太為孩子偶爾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05
想要改變孩子,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
青春期生長髮育的規律和心理變化的改變,自然地會出現許多問題,這是青春期發展特點所決定的 ,有獨立人格的父母,不會只盯著孩子,會多方面地發展好自己。
無論孩子多大年紀,父母跟他們所建立的連線,不僅只停留在語言上,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情感連結。
這樣孩子就會節省下對抗父母的精力,用在學習和發展興趣上。
因為他們會知道:
無論自己聽不聽話,都能感覺到父母和自己在一起,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將來,我會走我自己的路,而他們也會為我祝福。
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感覺到父母就在我的心裡。
-
7 # 聽王叔叔講故事
我是兒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來回答一下。
關於孩子叛逆期,家長怎麼應對?筆者認為,要先弄清楚什麼時候的孩子容易叛逆?叛逆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才能找到應對的辦法。
在大家認識中,孩子的叛逆期,可能大多數家長朋友第一想到的就是青春期。其實孩子一生會經歷三次叛逆期,青春期只是其中的一次。叛逆期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正確的度過,可能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第一次叛逆期:2到3歲
一般情況下,孩子們到了兩歲的時候就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也是嬰兒向幼兒過渡的一個時期。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孩子到了兩歲以後,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再像兩歲以前那樣溫順,家長說什麼自己就聽什麼。孩子到了兩歲以後,總想把自己的想法實施出來,如果家長反對,他們就會與家長唱反調,甚至發脾氣,到三歲的時候,這種叛逆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採用訓斥的方法解決,這種方法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第一次叛逆期,孩子可能會經常因為沒有得到某個東西就大哭大鬧,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服軟,態度也不要太強硬,一定要溫柔的堅持,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亂髮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淡定。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用發脾氣的方法來釋放,家長可以要鼓勵孩子生氣的時候就說自己生氣了,不要用行動來表達。如果孩子有強烈的意志想做某件事,或者去某個地方,家長一定不要用自己的想法為孩子決定,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做。
第二次叛逆期:7到9歲
7歲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二次叛逆期。孩子初次進入小學校園,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能在適應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叛逆心理,比如不想學習、做作業故意拖拉、與父母唱反調。這是因為孩子進入小學以後,覺得自己變成小大人了,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脫離父母的掌控。
孩子剛進入小學,學業比較繁重,他們對玩的渴望會特別強烈,如果家長的好勝心比較強,總是強制性的讓孩子學習,就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玩耍,給孩子一些自由,孩子不愛學習時,家長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幫助孩子。比如孩子不想做題時,家長可以裝作不明白,讓孩子幫自己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第三次叛逆期:12到15歲
孩子在12到15歲之間身體會快速發育,隨著荷爾蒙的分泌,孩子的情緒波動會變得非常大,這個階段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特別強,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候會變成帶刺的刺蝟,如果家長稍微沒處理好,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把身上的刺豎起來,做一些衝動不理性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做了一些錯事,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多一些包容和耐心,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做孩子的傾聽者,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間,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緊,以免孩子的叛逆爆發。
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後,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想擺脫父母的控制,這時候家長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多與他們交流溝通,不要亂髮脾氣釋放自己的怒火,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
但不管孩子多大,表現出叛逆的傾向和行為時,都是有共同點的。下面有幾個建議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一、多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表達不清,這時候大人如果沒有耐心去傾聽的話,這就會使孩子感到非常的沮喪和不開心。但如果大人能夠學會去傾聽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也會聽從大人的一些要求和命令。
2、給孩子命令時一定要符合實際。小孩由於還年幼,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大人一次提的問題太多、太複雜,那麼孩子就難以接受,自然也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啦。
3、學會尊重孩子。經常在一些公眾場合看到一旦有小孩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行為舉止時,旁邊的大人就會立馬大聲呵斥。其實這種教育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大人的責備和呵斥並不一定能幫助孩子糾正一些不好的行為,大才教育建議大家應該耐心的跟孩子講解那些行為到底為什麼不合適,當然也可以適當的對孩子進行一些小懲罰。
4、如果孩子對大人的要求沒有反應,可透過另一方式引起他的注意。比如孩子吃午飯時,孩子只管玩,這時可把他抱起來,帶回桌邊,態度表現要友好。
5、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獎勵和表揚。每個人都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讚賞和鼓勵的,不管孩子多大,當孩子很聽話時,大人就應該給予表揚,表示更多的關懷和讚賞。
-
8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孩子叛逆,過去不多,因為過去都在農村,沒有手機沒有網際網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本質上,孩子青春期叛逆一些,和父母關係有矛盾,很多是正常過程,過了青春期一般相對就緩和了!
但這並不是說不存在問題!因為,叛逆是家庭問題的凸顯,孩子越叛逆,家庭內部問題越嚴重!
所以,問題如果沒有超越個人、家庭的自動調節能力範圍,那麼,它慢慢會緩和,因為個人、家庭都有一個承受、調節範圍。
那麼如何才能根本上轉變這種問題呢?
我曾經輔導的一位家長,她兒子讀初二了,厭學,在家玩遊戲,沉迷手機。不能多管、也不能多說,說多了就著急,惡語相加。
之後,有好幾次,老師反映孩子逃課,下午不上課,批評沒啥用,回家反思了一週。最後,還是家長求著老師,好說歹說,給他機會。
後來,聽學校小賣部的老闆說,她才知道兒子初一就抽菸了,經常買,而且煙癮比較大。這位媽媽不禁常吸一口涼氣。
自己從小對兒子管教比較嚴格,不準兒子嚼檳榔、吸菸,沒想到,兒子全乾了,而且自己還矇在鼓裡這麼久。
和兒子大吵一頓,差點就動手打起來,兒子摔門而去。這位媽媽好無助,自己一直辛辛苦苦帶著兒子,老公常年在外面工作,一年才回來一兩次,想不到兒子卻變成了這樣!
經過和這位媽媽的溝通,發現家庭關係存在比較大的矛盾。由於爸爸常年在外,媽媽一個人撫養孩子,對孩子期望又比較高。
所以,媽媽情緒波動比較大,從小對孩子要求也嚴格,而爸爸很少和孩子溝通。而且,夫妻關係也不太好,有些矛盾。
所以,解決孩子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調整家庭關係。
健康的家庭關係就像一個倒立的等邊三角形,彼此平衡穩定;孩子出現問題後,家庭關係就是銳角三角形,甚至是鈍角三角形了!
這個過程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為每一個成員都需要調整,尤其是溝通方式,而這一切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其次,就是教育方法的調整。孩子之所以出現教育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過去教育方式嚴重錯誤,所以全面學習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我也強調了孩子出問題,家長與其到處求醫問藥,不如先狠狠地看十本家庭教育書籍。比如正面管教細節、PET父母效能等。
最後,就是疏導釋放家庭的負面情緒。孩子教育出問題,很明顯的特徵就是這個家庭負面情緒爆棚,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有必要及時疏導釋放情緒。
這個家庭經過調整,一年後,孩子情況好多了,雖說成績一般,但和媽媽關係好了,家裡也沒那麼多矛盾了,學習也正常了,總體上是非常好的。
改變是困難的,尤其是成人,孩子改變的過程中其實最難的點就是大人的改變。家長有些是完全不知道,覺得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問題。
有些是知道孩子的問題需要家庭改變,但認識不深刻。有些是明白,但永遠落實不到行動。沒有行動,改變就永遠不可能發生!
總而言之,有效才算重要,會愛才是真愛!迷路了,首先要知道路怎麼走,然後具體到行動上,怎麼走!最終才能走出重重迷霧!
我是彭華勇,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心理學,專注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的諮詢解決。
回覆列表
叛逆期叛逆正常
叛逆期極度叛逆不正常
順從和叛逆,相輔相成,極度叛逆期以前必須有一段很乖很聽話的順從期。
用手壓彈簧壓的越深 ,用手放開時候反彈的越遠。
叛逆期是人生必經階段,不經叛逆不會對生活體會的深刻。
孩子叛逆期是獨立自主的開始,也是三觀形成的關鍵。
物無善惡,過則為災,這個時期必須加以調理,理順情緒,安撫心靈,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見識,擴充套件孩子的心胸,建立孩子的凌雲壯志,崇高的理想,離孩子成就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