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漩渦鳴人yy
-
2 # 薩沙
長槍的攻擊力強,但沒有防禦能力。
長槍兵需要兩手持槍,就不能攜帶盾牌或者只能攜帶很小的盾牌。在大兵團作戰中,近距離肉搏之前,雙方都已經用遠端武器大量殺傷對手。
以羅馬兵團為例,有弩車、弓箭還有可怕的投槍。
長槍兵不具備防禦遠端武器的能力,在和敵人進行肉搏之前就死傷大半了。
即便進行肉搏,受過良好訓練的短劍士兵仍然可以透過和盾牌的配合,殺死長槍兵。
而且近距離的肉搏中,尤其是大量步兵排成密集陣形時,武器並不是越長越好。相反,人擠人的激戰中,輕便的短劍更有威力,長槍則很難舞動。
馬其頓的長槍兵團表面上威力大,實際上根本不是羅馬兵團的對手。
當然,羅馬兵團也不是沒有長槍兵。他們不但有專門的長槍兵部隊,作為兵團的一部分。而且他們的投槍,其實也可以作為長槍使用。
總之,羅馬兵團的戰術是多變的,並不與拘泥形勢,會根據敵人情況及時改變。
這就是羅馬人能夠百戰百勝的原因。
-
3 # 強武堂
羅馬短劍如果單獨拉出來,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不是什麼特別先進的武器。這種短劍的全長在60-80cm之間,寬約5-7cm,比正常的劍要短三分之一,寬度卻增加了近一倍。在顏值高於天的冷兵器時代,羅馬短劍是真正意義上的“又矮又矬”。但是,就是這樣一種醜醜的武器卻在羅馬軍團的戰鬥中大放異彩,這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羅馬大盾是羅馬短劍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哪怕是再鋒利的兵器,如果你被砍死了,這種武器也發揮不出任何作用。羅馬大盾就是這樣一種可以給羅馬士兵提供全方位的保護的裝備。由於羅馬短劍較短,在一寸長一寸強的冷兵器時代和長槍對砍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但是有了大盾就不一樣了,相比於同時期的埃及圓盾,這種大盾可以給士兵提供全身防護,使得士兵在使用短劍時可以專注於刺殺。
第二,羅馬軍團陣法為羅馬短劍發揮特長提供了極佳的平臺。由於長度較短,這種武器實際上並不適合砍人,而是以刺為主。標準的羅馬軍團陣法被稱作“三線陣列”,由青年兵、壯年兵和成年兵構成,每一線前方都有大量的盾牌。當短兵相接時,盾牌阻擋住敵方士兵的第一波進攻,隨後羅馬士兵從盾牌縫隙中迅速刺出短劍,給敵人造成致命殺傷。在前線廝殺時,後方計程車兵還會向敵人的支援士兵投擲短矛或射箭。
因此我們看到的短劍所向披靡是片面的,實際上羅馬軍團是靠嚴密的紀律和戰法擊敗對手的。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羅馬短劍是專門為羅馬軍團戰鬥體系設計的武器。
-
4 # 新兵衛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但要把握幾點。
1、羅馬軍團不光有短劍,還配有大量的長矛兵;
2、羅馬周邊的對手也有很多裝備短劍的,埃及人,賴比瑞亞人,高盧人;
3、忽略了羅馬人取勝的關鍵因素———戰術和紀律。先說羅馬軍制中大量存在長矛兵,同時還配備大盾和短劍,一般都有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這些人一般是打掃戰場的,擁有高超的作戰經驗和配合經驗,通常作為最後的防線(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長矛兵的主業不是殺傷敵軍,而是防禦)。
拿當時著名的“馬其頓”方陣來說,這樣的方陣提供了強大的防禦力,甚至可以正面對抗大象的衝擊,但真正意義上擊潰敵人的是馬其頓的“夥伴騎兵”,從亞歷山大的諸多戰鬥來看,騎兵在側後方穿插、突擊才是取勝的關鍵。而如果發現長矛兵組成的長矛方陣,是一種防禦手段,從亞歷山大每戰精心挑選戰場可以看出長矛兵組成的方陣想要發揮威力,對戰場環境極其挑剔,山地,森林就是長矛方陣的死地。而且由於方陣兵正面附著重甲,而側後方防禦不佳,也就給了對手可乘之際。
下面就輪到羅馬人發揮威力了,羅馬人的戰術:通常羅馬人的作戰方式是,兩軍對峙時,投石、巨弩一頓亂射,打亂敵人的隊形,而方陣一旦被打亂就很容易出現崩潰,這時候羅馬人組成的方陣基本已經快要接觸對手,但這還不算完,在快接近敵軍時,羅馬人還有一頓標槍伺候,然後結陣出擊,由於使用短劍,羅馬士兵的近身格鬥技能是相當出色的,一旦近身,長矛顯然要吃大虧。最後就要說說紀律,羅馬人能夠稱霸歐洲多年,和軍隊紀律分不開。冷兵器時代,士氣十分重要,如何維護高昂士氣,除了高超的指揮藝術,還需要有一支有嚴格紀律的軍隊。
-
5 # 有書博物館
我們看有關古羅馬電影時,一般看到的鏡頭都是勇猛的古羅馬士兵穿著漂亮的皮甲,手持短劍大盾與敵人奮力作戰,英姿不凡。但實際情況是,這些鏡頭都只是電影拍攝的需要,真正的古羅馬軍團作戰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古羅馬軍隊戰術先進,各種兵種、武器搭配合理。
古羅馬軍隊的組成與周邊各個國家相比,軍制更加合理,各兵種也更加完善。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古羅馬總兵力能達到27個兵團,一個軍團滿編4200人,由十個分隊組成,每一個分隊420人,其中60名弓手,120名長槍手、120名重灌步兵,120名輕裝步兵。另外還有獨立的騎兵部隊,不過主要是做通訊和遊記騷擾使用。
在與敵軍作戰時,古羅馬士兵列隊與敵軍交戰,一般使用弓手對敵軍進行遠端打擊;然後再用輕步兵使用標槍對敵陣進行拋射;等到兩軍接近到二十碼左右時,重灌步兵投出手中的標槍,然後抽出短劍準備與敵軍爭奪鋒線。
與此同時輕步兵與弓手則不斷的將箭和標槍投射到敵軍之中,直到敵軍崩潰。
而與此同時的古希臘軍隊,還只是使用長矛和盾牌方陣,配以少量的其他兵種。這種方陣在平原地區確實能夠保持比較強悍的攻擊力,但是由於這種陣型相對密集,在攻防轉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漏洞,而且這種陣型只是對正前方攻防很強,但是比較難以防禦側方和後方的進攻。
因此,由於兵種組成合理,所以古羅馬軍隊在對外作戰時就更加的靈活機動,再配以合適的戰術,才可以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古羅馬軍團之所以能夠橫掃歐洲和地中海,最重要的是嚴格的紀律和殘酷的訓練。
在古羅馬時期,所有的古羅馬公民都是軍隊計程車兵,因此每一個古羅馬公民從幼年就開始接受相關的軍事訓練,並且將各種軍事訓練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和體育競技中。
比如我們現代競技中的馬拉松、鐵餅、標槍、射箭在古羅馬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軍事訓練,特別是標槍,更是重中之重。
同時,古羅馬軍隊對於軍隊的紀律的要求非常的高,在軍團對外戰鬥中,由於需要佇列輪流衝擊敵軍的陣線,因此需要佇列中的各列士兵以及兩個基三個主力橫隊之間需要連續不斷地進行調動。要進行這樣的調動和調換,軍隊必須要有高度的紀委性和嚴格的組織。
正因為古羅馬軍隊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才能在高明的軍事將領的指揮下,不斷戰勝強大的敵人。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一隻軍隊的強大,除了需要優質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外,更重要的還是這隻軍隊所具有的強悍的軍事素養和嚴格的軍事紀律。只有有了這些,軍隊才會變得極為強大。至於古羅馬軍隊的短劍厲害不厲害,這隻能說是見仁見智罷了。
-
6 # 大秦鐵鷹劍士
正所謂砍傷刺死,羅馬闊身短劍配合羅馬大盾,再用嚴密的陣法配合,羅馬軍團打敗了不少強勁的對手。羅馬軍隊是打敗希臘軍隊後成長起來的一支悍軍,所以長槍林立陣對羅馬無效。
羅馬普通士兵配有大盾、投標槍、短劍;羅馬軍隊則有遠端攻擊部隊、弓弩部隊、劍盾部隊。通常採用三線陣列陣:第一線劍盾士,他們用大盾擋住敵軍的遠端武器;第二線弓箭手,他們在劍盾士的保護下遠端攻擊敵軍;第三線遠端攻擊部隊,他們在軍隊最後面,採用投石機、聯弩箭攻擊敵軍。
大盾能保護士兵全身大部分地方,軍隊彼此之間的配合可以讓大盾密不透風。敵人在攻擊大盾時,羅馬士兵就可以趁隙出劍,從敵人腹部從下至上刺入,然後快速回劍,盡此一劍就可以讓敵人死翹翹!
羅馬大盾在嚴密的配合下,可以有效防備敵人的箭矢,也可以防備大石塊的攻擊。多個劍盾士配合之下,斯巴達克斯這樣的角鬥士高手都得命喪劍盾士之手!
最後羅馬軍隊的公民兵制度,可以讓羅馬士兵成為職業軍人,他們嫻熟劍盾陣法,勇於挑戰一切藐視羅馬的敵人,也就是說羅馬士兵戰心熾熱,不懼個人生死,依靠嚴密的組織用劍盾打敗了不少強敵!
-
7 # 火器工坊
首先說明一點,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指的是武術裡面的兵器對戰,和戰爭打仗還是有區別的。羅馬軍團憑短劍稱霸世界之前,西方世界最多的戰法就是重步兵方陣和馬其頓方陣。所謂重步兵方陣,說的是戰士憑藉大盾和矛組成方陣,矛的優勢在於穿刺,然後成本低,還可以投擲,單手矛想要使得溜,必須依託方陣優勢,這種重步兵方陣人數比較多,運動起來速度比較慢,而且只能一面迎敵,因為長矛的限制,變起陣來速度慢。因此在馬其頓崛起的時候就幾乎被淘汰了。
另外一個是馬其頓方陣,用的是7米長的長矛,組成超級恐怖的長矛牆。威力雖然大,但是因為矛太長,運動起來真的慢,一旦被突破了陣型(側面),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羅馬軍的短劍代表了冶鐵業的進步,短劍輕便耐用,可以劈砍穿刺,在近距離作戰中佔盡了優勢,再加上羅馬軍人也有大盾的加持,防禦力爆表。西諾塞法拉戰役中,羅馬人以標槍投擲後,憑藉其靈活性,迅速運動到側面對馬其頓進行了屠殺,由於缺少了夥伴騎兵的幫助,馬其頓的陣型迅速崩潰,自此,古典長矛方陣退出了歷史舞臺,刀劍爭鋒的時代到來了。
-
8 # 瘋語者007
羅馬人用短劍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的冶煉技術造不出長劍,羅馬時期鐵器已經取代了希臘時期的青銅劍,但是由於冶煉技術落後,只能生產熟鐵武器,說白了就是軟,武器太長的話,一砍人就彎了,只能依靠又短又寬的劍身,直到羅馬滅亡,也沒學會製造合格的鋼劍,最搞笑的是很多牧羊犬認為羅馬人的鐵劍比中國的先進,其實中國戰國末期除了秦國,好幾個國家已經普及了鐵器,但是也不成熟,而秦國憑藉出色的青銅技術,依然統一了中國,到了漢代,更是開始普及了真正的鋼,環首刀是世界上最早大規模出現的鋼刀,長度可達一米,威力碾壓同一時期羅馬的熟鐵短劍,所以說羅馬人的短劍只是無奈之舉,要是真那麼好使,後來的歐洲人為什麼用長劍呢?
-
9 # 冷兵器研究所
羅馬軍團的時間其實挺長的,“軍團”(legion)這一概念從公元前5世紀就出現了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崩潰的公元5世紀,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隨著羅馬人國家制度和麵對敵人的不同,武器裝備和戰術戰法也是在變化的。
早期希臘化時代,羅馬人一樣玩長矛啊!
按照記載,當時羅馬第一階級的重灌步兵完全是希臘式的,大型、凸面、金屬包覆的圓盾(aspis或hoplon),金屬胸甲、脛甲、長矛和頭盔,是必須負擔的裝備。
羅馬人大規模換裝短劍則是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當時羅馬軍團正在和薩莫奈人在義大利山地作戰,史稱薩莫奈戰爭,一共有三次。
在山地作戰,長矛當然不順手,改成西班牙短劍是正常選擇啊!這種短劍源自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在西地中海地區特別流行。
這種短劍正面作戰時面對長矛當然很吃虧,比如狗頭山會戰,一開始羅馬軍團就被馬其頓方陣的長矛戳了個落花流水。之後靠馬其頓方陣在山地行進出現漏洞,給了羅馬軍團機會,很多羅馬的中級軍官身先士卒,帶著中隊級別的羅馬人殺進去貼身肉搏,才打贏的。
特別要強調的是,羅馬人能在地中海地區大殺四方,靠得不是短劍!
戰略層面上說,羅馬國家實力強大,有源源不斷的兵源,在坎尼一口氣被漢尼拔幹掉了八萬人,然後還能集兵再戰,生生耗死了那個戰術天才。
在戰術上,標槍和大盾才是羅馬人的殺招:
一兩輪標槍過後,輕裝的敵人步兵就已經死傷慘重,而重灌列陣的敵人也會因為盾牌的大量損壞,在陣列上露出缺口。這時候,手持大盾短劍的羅馬軍團士兵就可以衝上去近身格鬥壓垮對方。
說到底,那種西班牙短劍在西地中海地區非常流行,裝備那種短劍的國家和民族特別多,為啥就羅馬人打下了那麼大的帝國?
道理很簡單,人家靠的不是小小的短劍啊!
-
10 # 沉140769451
長矛兵盛行的年代,輕步兵(投矛兵、弓箭手)還沒有發展起來,當輕步兵在希臘成為獨立兵種後,著名的斯巴達長矛兵方陣就被輕步兵擊敗。羅馬人同樣是經歷了類似失敗後,才放棄了照抄希臘長矛兵方陣,加大了盾牌的面積,以防禦輕步兵的攻擊,但也增加了士兵持盾牌手的負荷,不利用使用長矛,而重步兵還是要肉搏的,其唯一合用的武器,就只有短劍了,短劍在近身肉搏時,也比長矛更適用。而面對敵人的長矛兵又怎麼辦呢?雖然有盾牌防禦,但進攻更有效,輕步兵不是有它的優勢嗎?於是,羅馬人又給重步兵配置了投擲短矛,使其也具備了輕步兵的作戰能力。中距離未接觸前,用投擲短矛射殺敵人,接觸了,以盾牌防禦,再以短劍搏殺。早在羅馬之前,希臘軍隊己經在變革了,所謂長矛林立的時代,己經到了尾聲,只有馬其頓人還在痴迷亞歷山大時代的輝煌,愚蠢的擴大馬其頓方陣的規模,被羅馬人所擊敗。
回覆列表
長槍林立的軍陣,雖然說防禦力,還有攻擊力超前,但是這樣的部隊很難機動,而且一旦遇到山地等道路崎嶇的地段,它的陣型,就很難展開,攻擊力也會大打折扣,事實上,這種軍團最高貴的代表,也就是馬其頓軍團,即便是在長槍的比例佔了十分高的軍隊裡面,他仍然還是要配備一定的騎兵的,馬其頓軍團裡面最為精銳的也就是亞歷山大的基友騎兵,這支部隊的存在才是整隻馬其頓軍團真正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原因,這支騎兵配備相當程度的散兵,他的作用可以用來衝散敵人正形,或者是襲擊對方主帥,抑或是引誘敵人到達自己喜歡作戰的環境,實際上馬其頓軍團他的主帥並不是從步兵陣營裡面挑選出來的,而是從騎兵的陣營裡面挑選出來的,但是很明顯,再次以後馬其頓軍團他的領袖人物,就好像脫節了一樣。
總的來說,長槍凌厲的軍陣他的攻擊範圍和攻擊能力是十分強悍的,但是使用條件也十分苛刻,同時長槍的重量過重,導致士兵的負擔加大,因此相比較於它的前身希臘兵團來說,馬其頓軍團他的防禦用的盾牌面積小,一旦敵人進行貼臉對擼的話,那麼馬其頓軍團所有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長長的矛杆很難轉過身來進行近距離的對戰,這個時候如果騎兵出現,減輕正面步兵的壓力的話,戰鬥還是可以進行下去的。
綜上所述,長槍兵團很顯然是一塊兒水晶打造的戰刀,面對敵人,b開始你的弱點,用自己的鋒芒,去刺穿敵人,那麼可以收穫奇效,但是如果一味的硬扛的話,那麼很顯然就是給自己自掘墳墓。
而我們反觀一下羅馬兵團,古羅馬兵團的作戰總指揮明確,就是貼臉對擼,同時,古羅馬兵團還攜帶有標誌性的大型盾牌,古羅馬兵團也喜歡結陣而行,通常都是有四排保持一個陣型,這樣的話,在盾牌一頓牌之間的狹小地帶。長槍什麼的就很難管的上用場,短小的古羅馬短劍這個時候就有著自己的作用了,與此同時,地中海發達的水運也可以使得古羅馬任意的部署自己的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