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時英國有蘭開斯特,美國有逼29,德國當時航空工業水平……
8
回覆列表
  • 1 # 執著蝸牛1234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大型遠端轟炸機?

    怎麼沒有。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就希特勒就發動了大規模的空中轟炸。

    二戰前期,德軍一路橫推,來到英國邊境。一上來就排除大量軍事飛機,總來轟炸英國的軍事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令英國措不及防,損失慘重,無論時戰略物質還是作戰人員。

    英國十分憤怒,但又敵不過正在勢頭上的德軍,於是派出大量飛機轟炸了德國首都柏林。這令希特勒很是惱火,覺得顏面掃地,在憤怒情況下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將空襲英國的軍事力量目標,轉變為襲擊英國大城市,倫敦等大城市,損傷慘重,一片廢墟。但就是由於這段時間的緩衝,英國的軍事力量得到恢復和補充,又研製出了新型雷達,可以說能夠提前掌控德軍轟炸機的動向。德軍失去了最佳戰機,長時間的消耗戰對德軍十分不利,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轉戰蘇聯了。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淺見。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 2 # 最美時光的守望

    有以下原因

    2.歐洲戰場地勢平坦,德國最擅長的戰術是“閃電戰” ,而閃電戰要發揮其威力就需要和戰鬥機想配合,遠端轟炸機代替不了戰鬥機的功能,自然而然這方面的研究投入肯定會少。

    3.德國的空軍和陸軍其實很多地方意見不合,相互牽制指責,在一定程度上有損任何一方軍事力量的提升,如同日本的海軍和陸軍 ,日本海軍是個吸金獸,而日本陸軍裝備很多都處於一戰水平。

  • 3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秘書先生邀請。二戰中德國之所以沒有大型遠端轟炸機,不是因為德國沒有能力研發大型遠端轟炸機,是因為從地理上講德國的主要作戰對手都在德國周邊,距離近的直接接壤,遠的距離也不過數百公里。在這樣的作戰空間內作戰,德國不需要發展大型遠端轟炸機、僅憑其具有的中近程轟炸機就可以有力打擊對手國。而且德國在歐洲戰場作戰主要是發動以坦克為主要突擊力量、步兵和空軍提供支援的大縱深突擊圍殲戰,即所謂的“閃電戰”。在這種作戰模式下,歐洲那些幅員不大的國家往往還沒有組織起有效抵抗就已經潰不成軍,根本用不著出動什麼大型遠端轟炸機對手國就舉手投降了。即使是對英國發動不列顛之戰,對蘇聯的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目標實行打擊,德國空軍從已佔領國的機場起飛,也可以很從容地對目標實行有效轟炸,根本用不著什麼大型遠端轟炸機。

    一旦德國在與蘇聯的戰爭中完全控制了蘇聯的歐洲部分,蘇聯將很難繼續有效進行抵抗,而蘇聯的亞洲部分經濟相對落後,沒有什麼具有戰略價值的重要目標值得德國動用大型遠端轟炸機進行轟炸,德國透過其成熟的閃電戰方法也可以很快擊敗退往東方的蘇軍。總之,大型遠端轟炸機對德國的實用意義不大,德國當時需要的是大量常規武器來應付戰爭。同時,研發大型遠端轟炸機週期長、燒錢多,德國耗不起。

    另外,德國當時猖獗的反猶運動使德國大量可能具有研發大型遠端轟炸機的科技人才要麼被迫害致死,要麼逃往它國特別是美國。結果美國利用這些人才研發成功了大型遠端轟炸機,然後用它對德國本土進行猛烈轟炸。希特勒的反猶政策最後造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效果。

  • 4 # 鍛刀煉心

    上來和大家解釋一下遠端轟炸機(戰略轟炸機了)的戰術運用,就能明白德國為什麼不用(注意,是有但沒有用)遠端轟炸機了。

    刀君要從一戰的時候講起,大家莫急啊。彼時德國是有遠端轟炸艇的------齊柏林飛艇,遠端轟炸概念也是德華人提出的。

    LZ- 37 飛艇,曾經轟炸了倫敦

    但是,英華人反超了德華人,率先使用飛機轟炸了柏林。因為轟炸後無法有效佔領和控制轟炸區域,為了區別於戰線轟炸。英華人提出了“戰略轟炸機”這個概念。並且深入的研究了它的價值和作戰效能,組建了轟炸機隊。

    二戰時期的英軍“蘭開斯特”遠端戰略轟炸機(刀君小時候的遊戲大boss )

    遠端轟炸機主要對敵方戰線後方的基地實施打擊,從而透過破壞道路,橋樑,生產能力,達到阻止戰役級的兵源調動,集結,遲滯敵方進攻的戰略級目標的機種。甚至可以透過轟炸平民,城市等大範圍目標達到震懾,瓦解敵方戰鬥意志的目的。二戰期間,轟炸機達到2000公里就可以算作遠端轟炸機了。這一點來看德國的容克88勉強算是,但它屬於俯衝轟炸機(所以刀君說德國有遠端轟炸機,但沒用好)。

    德國容克88轟炸機

    二戰的德國,舉國是圍繞著陸軍的摩托化機械兵團推進為主體的大陸軍戰略(也就是所謂的“閃電戰”)。因此空軍和海軍都是圍繞著這一戰略進行配置的,再這樣的思想下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空軍中去的。所以德軍的轟炸機基本都是俯衝轟炸機,用於摧毀敵軍兵團和戰役縱深200公里附近的軍事目標,配合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以及有效佔領。

    命中率高的俯衝轟炸機才是適合德軍戰術的空中力量

    綜上,戰術決定戰法。德國是不會發展遠端轟炸機用來摧毀戰役級目標的,他們喜歡用當時世界第一的陸軍去摧毀對手。

    快速推進的德軍部隊

  • 5 # 古風93814281

    謝謝邀請,德國之所以沒有大型遠端轟炸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二戰德國軍界對於空軍的認識。德國雖然不是最早發明飛機的國家,但是確實是很早意識到飛機軍事作用的國家,因此在一戰時期就擁有了數量龐大質量可靠的機群。一戰中空中武士的最強者也誕生在德國:紅男爵里希特霍芬。一戰後,協約國為徹底削弱德國,只允許其保留10萬陸軍,不允許擁有空軍,1920年空軍部隊正式解散。但是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國防軍(“國家安全部隊”)的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少將發誓說:“我們絕不會放棄某一天再次看到飛行部隊涅槃的希望。”為此,不顧軍隊人事局的反對,他在他那支4000人的軍官團中保留了180名前德意志帝國軍隊的飛行軍官。他還向七個步兵師中的每一個都派遣了一名飛行軍官作為“特勤顧問”。

    德國還利用和約中存在的漏洞:德國並未被禁止在德國之外生產戰爭物資。克虜伯、亨克爾、容克、道尼爾以及其他一些公司很快便在國外(例如瑞典、芬蘭、荷蘭和蘇聯等)設立了工廠和分支機構。1922年之後,德國被允許製造民用飛機,1926年德華人自己的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成立了,作為德國國防軍的一個全面合作伙伴,該公司得到了有效的運營。1924年,德國在蘇聯境內的利佩茨克(Lipetsk)開設了一處秘密的航空基地,最終,大約有150名戰鬥機飛行員在利佩茨克接受了訓練。德華人還在該基地測試了原型機,並進行了戰術實驗。這些活動一直持續到了1933年。德華人還被允許製造和試飛滑翔機。1923年之後,飛行運動也得到了准許。德國國防軍迅速利用其秘密預算資助了最初成立的10個運動飛行學校,熱情的年輕德華人紛紛湧入了私人性質的準軍事飛行俱樂部中。1935年,當戈林將它們合併到由自己擔任主管的“德國航空運動協會”(German Air Sports Association)中時,德國已經擁有了300個這樣的俱樂部,下轄30000名成員。

    1933年1月,希特勒被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後,他提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一位德國空戰英雄赫爾曼•戈林擔任“帝國航空委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個月裡,戈林繼“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之後擔任綽號“飛行馬戲團”的德國第1戰鬥機聯隊的指揮官。1935年3月,希特勒宣佈德國正在重新武裝,並且他還透露說一支龐大的“帝國空軍”(Reichsluftwaffe)已經被建立起來了,作為一個獨立軍種的空軍將在地位上與德國陸軍和海軍平起平坐,空軍部長就是赫爾曼•戈林。在1935年初,納粹德國空軍擁有約1800架現役飛機,它正在成長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空軍。納粹德國空軍之所以在誕生之初就備受喜愛,原因就在於它的‘守護神’和第一任領導者赫爾曼•戈林是希特勒的左右手”。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戈林在納粹黨內的崇高地位讓空軍成為了帝國的寵兒,被大力發展,同時也正是因為戈林是英雄戰鬥機飛行員出身,他對空軍的戰略眼光遠不如杜黑,加上德國超群的陸軍力量,空軍一直是配合陸軍作戰的閃電戰的重要的戰術力量,從來沒有成為一支擁有戰略轟炸力量的戰略空軍。

    西班牙戰場是三款德軍飛機的“戰鬥首秀”:梅塞施密特Bf 109戰鬥機、He 111中型轟炸機和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這三款飛機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對納粹德國空軍而言,這只不過是一場大戰前的“排練”而已。截至1939年,納粹德國空軍已經擁有了約3500架飛機和20000名飛行人員。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力量尤其強大,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蘭,從而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這場入侵首次向世人昭示了“閃電戰”這種作戰理念,而在這場“閃電戰”中打先鋒的就是納粹德國空軍數個波次的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德國曆史上被認為最屈辱的一段時間。外有列強壓境,內有人民暴亂,經濟崩潰,軍事失敗,整個德國陷入了悲慘境地。巴黎和會上對德國的處罰非常苛刻,很多人都認為德國在面臨著戰勝國的羞辱和壓榨之下,已經沒有希望了。單單隻說德國需要賠償的天文數字,就讓德國每年拿出50%的經濟產出,德國整個國家都在捱餓。

    德國實在拿不出錢來,由此釀成了1923年的魯爾危機。在法國和比利時的軍隊的槍口下,德華人的民族自尊心深深地受到了傷害。早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很多有遠見的政治家,說出了他們的悲觀的看法: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休戰。

    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損失慘重,在戰後七軍事能力也被嚴格限制,包括軍隊人數、軍艦噸位、飛機研發等等,都被嚴格的條文限制。壓迫越厲害,反抗越強烈。然而,從前線退下來的多達數百萬的德國軍人,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復興德國。

    魏瑪共和國的軍事部門,他們採用了巧妙的偽裝技巧,藏兵於民。由於凡爾賽條約中限制了德國軍事裝置的研發,德國與新生的蘇聯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二戰前爆發前,德國與蘇聯有過一段時間的軍事合作蜜月期。德國的新型裝備,馳騁在蘇聯的大地上,試驗著它們的威力。蘇聯也從德國的合作中獲益匪淺,他們獲得了先進的軍事裝備和正規的軍事訓練方法。

    所以,德國的備戰工作並非從希特勒上臺開始,嚴格意義上說,從德國承認戰敗那一刻起,德國的復仇計劃就已經提上了日程。

    對於德國空軍建設而言,由於被限制發展空軍,德國不得不採用民間航空俱樂部的方法暗渡陳倉。在這種操作下,德國的空軍人才儲備都偏向於戰術層面,而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更是無從開始。

    德國對先進的軍事理念,一直都有著研究的熱情。然而,即使戰略轟炸力量最為強大的美國空軍,作為獨立的軍種,也是在1947年9月,才真正的獨立出來。在此之前,空軍都是作為陸軍航空兵對或者海軍航空兵這樣的輔助軍種存在。世界各國雖然意識到空軍的重要作用,但是對於如何使用空軍,獨立達成戰役或者戰略目標,並沒有形成軍事理念。

    德國是一個資源小國,同時又是一個陸地大國,德國面臨的軍事威脅,首要來自於陸地,法國和蘇聯、再加上從來沒有善意的波蘭,給德國的陸地邊界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因此,既是德國軍事人才輩出,德國首先要考慮的也是如何在強國凌厲的歐洲大陸生存下來。因此陸軍裝備的研發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空軍和海軍不得不退居其次。

    僅僅是優先發展陸軍,也依然解決不了德國資源困窘的現狀,因此精明的德華人發明了閃電戰的軍事理念,並在此基礎上,對德軍的軍事裝備的研發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是速度、速度、速度。在空軍作為陸戰的輔助兵種的指導思想下,德國對飛機設計出現了對戰術型飛機的偏執與狂熱。而且,二戰初期的空軍,裝甲厚度、突防能力都不能具備實現戰略轟炸的戰役目標的要求,而德國的貧乏的資源,對於戰略轟炸這樣的敗家子戰爭策略,認為很不軍事,也不專業。實際上,英國和美國的戰略轟炸,也只是在二戰末期才真正發揮的作用。在德國如日中天的1941年到1943年,英國和美國的戰略轟炸機編隊,在德國防空炮火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當戰局對德軍越來越不利時,德國也發展出來了戰略轟炸機,同時德軍也第一次將噴氣式戰鬥機投入了戰場,然而,這並沒有挽救德國的敗亡。越來越貧乏的資源,耗盡了德國的戰爭潛力。到最後,雖然德華人研發出來了,沒改由的黑科技,但是德國境內的交通被炸的千瘡百孔,有限的油料都炸燬於轉運之中,德軍的先進裝備都成了廢鐵。

    因此,在美國和英國對德國實行戰略轟炸時,我們沒有看到德國針鋒相對對英國本土進行報復,其原因就在於德國不具備進行戰略轟炸的資源。德軍的人才儲備、地緣環境、對空軍的定位、以及在二戰初期取得的輝煌戰果,都讓德國空軍對戰略轟炸機敬而遠之。儘管如此,德國空軍在戰術轟炸機、戰鬥機等方面的設計理念以及對空軍、陸軍的聯合作戰的戰例,都實現了極大的開創性。

  • 7 # 雙馬尾班長

    提到德國的轟炸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呼嘯俯衝的斯圖卡轟炸機,這種在戰爭前期發揮重要作用的俯衝式轟炸機被認為是德國能夠如此迅速獲勝的關鍵武器之一,然而好景不長的是,隨著戰爭的推進,斯圖卡在戰局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反倒是美國和英國靠著B17、B29、蘭開斯特等大型遠端轟炸機組成轟炸機群,在地毯式轟炸下,不斷為第三帝國放血,最終導致了納粹的覆亡。

    圖為美軍B29轟炸機

    在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投下雨點般密密麻麻的炸彈之後,城市燃起熊熊烈火,建築化為廢墟,人們躲在防空洞裡瑟瑟發抖,這就是二戰期間,美國英國常用的戰略轟炸所帶來的最直觀的反映。從人倫角度而言,這樣不顧當地平民死活的地毯式轟炸確實是不道德的,但是在軍事角度來看,想出這種作戰方式的人,簡直就是一個天才!

    德軍轟炸機遠談不上戰略二字

    戰略轟炸以一種最為高效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消滅著敵人的有生力量,打擊著敵軍計程車氣,在將戰火不用陸軍就直接燒到敵人本土的同時,自身付出成本及代價低廉到難以置信!而德國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一位“天才”沒有誕生在德國。

    亨克爾111轟炸機

    德國對於空軍的思維還是停留在飛行炮兵的程度,認為空軍的任務還是要支援陸軍,而不是單獨的攻擊力量,所以德國空軍不缺像斯圖卡,亨克爾111這樣的俯衝轟炸機和前線轟炸機,但是像B17、B24這樣的戰略轟炸機,德國空軍幾乎是沒有的。而當美英轟炸機開始成群結隊的來給德國上眼藥時,吃夠了苦頭的德軍已經錯過了研究大型轟炸機的最佳時期,只能把產能集中在戰鬥機和截擊機上以應對同盟國的戰略轟炸。這也就是德國為何在二戰中沒有大型遠端轟炸機的原因。

  • 8 # 聯合防務

    謝謝邀請。德國在二戰中發展過重型轟炸機,就是He-177“鷹獅”,其最大起飛重量為32噸,比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德轟炸的主力B-17重轟炸機還要重2.3噸,比英國的蘭開斯特重1.2噸;最大航程5500公里,比B-17要遠1600公里,比蘭開斯特要遠1400多公里;最大載彈量9500公斤(內建彈艙7000公斤、外掛2500公斤),比短途轟炸的B-17載彈量多出2倍,比超載的B-17多1800公斤,比蘭開斯特多出3100公斤,接近超載狀態的蘭開斯特(10噸)。只不過He-177是雙發,類似中型轟炸機,模樣不像B-17和蘭開斯特這兩種四發重轟威武。

    He-177在1939年首飛,但是達不到設計要求,真正能作戰的He-177A3是在1942年末投產的,後來又有A4、A5、A6、A7、A8、A10、B、H等型號,總產量1169架,其中He-177A5產量最大,為565架,大部分隸屬於KG40和KG100轟炸機聯隊。1944年初開始,He-177A5主要攜帶HS293制導炸彈對倫敦進行轟炸。戰術通常是先飛到9000米的高度,然後進行俯衝,使速度達到700公里/小時,以躲避英國戰鬥機的攔截。但是He-177A5對倫敦的轟炸行動沒有取得明顯戰果。

    總的來看,德國由於資源所限,注重的是戰術轟炸機和坦克的快速閃擊,對於耗費資源和財力的重轟炸機並不看重。因為德國要打的國家很多,如果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重轟炸機上,那麼其他戰機的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從英美對德戰略轟炸情況來說,收效也是到1944年才開始顯現。所以,德國在二戰中沒有大力發展重轟炸機並不是特別大的失誤。(S)

  • 9 # 使用者5770541302

    德國其實發展過重型轟炸機,比如HE177、HE274、HE277、JU290等等這些型號的轟炸機,但是德國沒有形成規模化的重型轟炸機,再加上其制空權已經喪失,軍工生產也已經遭遇重大打擊,因此沒有形成足夠的戰鬥力。

    二戰之前,德國空軍中以戰術轟炸思想為主,認為應該發展俯衝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等這些機種,而不是遠端重型轟炸機。因此德國空軍研製裝備的都是JU88、Do17、He111、JU87等這些轟炸機,充當著飛行炮兵的角色,負責掩護地面部隊的作戰。

    不過後來,在不列顛之戰中德軍的轟炸機表現糟糕,再加上德國也開始遭遇英美等國重型轟炸機的打擊,德國空軍也開始意識到了其現有思路的不足,開始發展重型轟炸機,而且依然強調俯衝轟炸的能力,用於戰術支援。

    於是HE177這種德式重型轟炸機就誕生了,雖然看似只有2臺發動機,但實際上是4臺發動機,採用了2臺串聯的設計,因此外觀上和傳統的重型轟炸機截然不同。而且由於德國航空工業技術不足,He177問題很多,實用性極差。而至於其它的JU290、He277等這些轟炸機,很多也是止步在了原型機的階段,根本就沒能投入使用。

  • 10 # 兔子兔子耳朵長

    沒技術,沒生產工藝。

    圖紙上的轟炸機,我8歲就會畫。

    你們吹過頭了。

    最好的中型轟炸機容克88還是美華人的設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8se效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