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兵器研究所
-
2 # 天子說
要了解“漠北之戰”,我們就先得了解一下“漠北之戰”之前的漢匈形勢和背景。
在漠北之戰之前,漢匈之間已經爆發過兩次重大的戰役,這兩次分別是漠南之戰和河西之戰。
漠南之戰:漢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武帝發動十餘萬大軍一路進發,向匈奴的單于和右賢王發動了反擊。此戰以車騎將軍衛青為統帥,率領蘇建、李蔡、李沮、公孫賀,向匈奴的右賢王發動攻擊。同時又命李息、張次公率軍出擊匈奴左賢王,以牽制左賢王的兵力,保證衛青等人能夠順利的討伐右賢王。此戰衛青突襲毫無準備的匈奴右賢王,大勝而歸,並因軍功被封為了大將軍。
此後,匈奴單于伊稚斜向漢朝發動反撲,劫掠漢朝邊境,於是第二年漢朝又發動了對匈奴的作戰,然而此次作戰漢軍表現並不突出。尤其是蘇建和趙信領導的軍隊更是全軍覆滅,唯獨蘇建一人逃回,而趙信則投降匈奴,並建議伊稚斜單于向北撤退。此戰亦是年少的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他單獨帶領800餘騎,殺敵兩千餘人而還,最後因功被封為了冠軍侯。
這次戰役,是漢朝向匈奴發起的一次重大的戰略性的戰役,然而結果卻並未達到消滅匈奴主力的目標。
河西之戰:漠南之戰以後,匈奴單于撤到漠北,右賢王也遭受到重創,因此武帝抓準時機,向河西之地的匈奴發起了猛攻。此次戰役,武帝命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一萬餘人向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軍隊發起攻擊,戰役的結果相當的順利,霍去病率軍與位於皋蘭山的匈奴主力大戰,並大獲全勝。此後不久,霍去病又奉命發起第二次河西之戰。此戰霍去病深入敵境,並大敗匈奴的休屠王和渾邪王,殲敵三萬餘人,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帶領殘軍逃竄。
河西之戰,漢軍大獲全勝,自此以後,整個河西走廊地區都被漢朝所控制,切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絡,之後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大門,為漢朝以後經營西域以及透過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奠定了基礎。
漠北之戰的過程漠北之戰就是漢朝在前面兩次大戰的基礎上,向匈奴發起的一次最後的戰略性的大決戰。
為了這次戰役,武帝專門準備了兩年的時間,以積蓄戰爭所需的財力、物力。元狩四年,武帝徵集十幾萬騎兵,命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一半,分頭向漠北的匈奴軍隊發起了攻擊。為了保證這次戰役的勝利,武帝基本將漢朝最優秀的將領全部投入了戰場。衛青所部包括前將軍李廣、曹襄為後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公孫賀為中將軍,可以稱得上是最強陣容。
這次戰役原本預定是由霍去病出定襄,前去攻打伊稚斜單于的主力,後來抓獲俘虜,瞭解到單于已經向東而去,於是改變計劃,命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衛青出兵以後,得知其實匈奴單于並未東去,於是命李廣和趙食其向東前去包圍單于側翼,自己親自帶兵直取匈奴單于。衛青找到單于軍隊以後,與之展開激戰,伊稚斜單于看到漢軍實力強大,於是偷偷向西突圍逃走,此時漢軍還在和匈奴的混戰中,全然不知。之後衛青從俘虜手裡知道單于逃走以後,連忙派騎兵追擊,但最終還是沒能追上單于。此戰衛青部消滅敵軍一萬九千餘人。
而霍去病一方出代郡,向北進發,最終遇到左賢王和右賢王的大軍,漢軍與其展開激戰,最終大獲全勝,殲敵七萬餘人,左賢王率親信逃走,霍去病一路追擊到狼居胥山,祭天而還。
此戰影響漠北之戰,東西兩路共殲滅匈奴軍隊九萬餘人,其主力基本被殲滅,匈奴元氣大傷,左賢王戰敗逃竄,並失去了對東部等地的控制,單于向西遁逃,匈奴基本上無力再南下侵擾漢朝領土。從此“漠南無王庭”,原先為匈奴掌控的河西,漠南以及東部的領土喪失殆盡,將近百年來,漢朝只能對匈奴被動防守的局面得以逆轉,是漢朝建立以來,面對匈奴最大的一場勝利。
-
3 # 魅力草原天籟
根本沒有戰勝漠北,因為按照當時歷史書記載,北海是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什麼霍去病,衛青等只到過陰山山脈,根本沒有到達過貝加爾湖,所以不要歪曲歷史
-
4 # 野草的沉思
漢朝建立伊始,便受到北邊匈奴的侵擾和威脅。劉邦曾率大軍出擊匈奴,結果戰敗而回。此後匈奴一直在北邊騷擾不斷。
文帝和景帝兩代,都對匈奴取守勢。一面在國內勵精圖治,使國內的經濟逐漸富足起來,積累了大量的錢糧,為日後反擊匈奴準備了物質基礎。
漢武帝登基以後,繼承祖父的遺志,多次發動對匈奴的反擊,給予了匈奴以重創。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遠征漠北,去消滅單于和左賢王的主力。
衛青遇上了單于的主力,廝殺了一天一夜,匈奴支援不住,四散潰逃。匈奴單于趁著天黑,雙方正在惡戰,帶著數百名侍從逃跑了。漢軍勝利班師回朝。
再說霍去病,遠征二千多里,直殺入左賢王軍中,俘獲大小匈奴王83人,殲滅匈奴軍7萬多人,使得左賢王全軍覆沒。
漠北之戰,西漢反擊匈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基本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這是前無古人的業績。
-
5 # 君山話史
漠北之戰是漢匈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一役,此役匈奴被殲滅9萬人,遭到沉重打擊,元氣大傷,在此後十數年,不敢與大漢帝國爭鋒。
漠北之戰能取得空前的勝利,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戰前準備到位,後勤補給充足
漢軍投入遠征的兵力達到三十萬人,分東、西兩線同時展開。東線由霍去病指揮,西線由衛青指揮,兵力各十五萬人,其中五萬是騎兵,配備最優良的戰馬(粟馬。普通馬喂草,粟馬是吃粟米的,特別強壯),另有步兵及後勤運輸隊伍十萬人。除了帝國政府準備的十萬匹粟馬之外,將士們把自己私人的戰馬也帶上了,總共有四萬匹,漢軍的戰馬總計達到十四萬匹之多。
2 指揮系統高效
漢軍分為東線兵團與西線兵團。在將領的配置上,考慮得十分周詳。
西線兵團以衛青為總司令,衛青把李廣與趙食其兩縱隊擔任掩護右翼的任務,主攻部隊的指揮官,清一色是衛青的親信:中將軍公孫敖是衛青的好友與恩人,左將軍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後將軍曹襄是衛青的繼子。大決戰在即,衛青的這種安排,避免關鍵時候他的決策受到老將的掣肘。
在西線戰場,由於霍去病年輕氣盛,漢武帝配給的將領都是少壯派將領,沒有將軍一級的軍官,只有校尉極的軍官,包括路博德、趙破奴、衛山、李敢等。很明顯,這樣的安排,能讓霍去病有充分的自主權。因為霍去病太年輕了,倘若配備幾名將軍,很顯然這些自負的將軍未必肯聽命於他。
3 出色的戰術
衛青與匈奴單于決戰於漠北,漢軍的戰術爐火純青。
當時匈奴人以逸待勞,率先以密集箭雨攻擊。衛青祭出最新型的防禦武器:武剛車。武剛車是一種“有巾有蓋”的戰車,就是有車皮,有車蓋。這可能是用來送載糧食物資或步兵的車輛,被衛青很聰明地拿來作為防禦的武器。在缺乏天然屏障物掩護的大漠地區作戰,衛青將武剛車改造成為一種絕佳的防禦武器,的確非常高明。
箭雨打擊失效後,匈奴採取騎兵強攻。一萬名剽悍的匈奴騎兵,向漢軍陣地發起衝擊。漢軍一面躲在武剛車後用弓弩進行還擊,一面派出五千騎兵縱馬上前迎戰。
衛青捕捉戰機的能力超前。日薄西山,大漠颳起強風,天色頓變。漢軍是背向沙漠,而匈奴軍隊是面向沙漠,這對匈奴一方十分不利。衛青敏銳地抓住了戰機,當機立斷,命令大軍傾巢而出,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軍隊。
這一戰,匈奴人被殺與被俘的人數,超過一萬九千人。
4 窮追猛打的玩命精神
與衛青穩紮穩打的作戰風格不同,霍去病的進攻剽掠如風,在戰場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作風,窮追猛打,把匈奴左賢王打殘廢了。匈奴人拼命撤,霍去病拼命追。他率主力深入漠北,翻越離侯山,在弓盧河追上匈奴人,擒獲屯頭王與韓王,斬俘不計其數。
左賢王率領殘部退至狼居胥山。霍去病一鼓作氣,再下狼居胥山。在這裡他積土為壇,搞了一個盛大的祭天儀式,而後繼續西進,一路橫掃,直抵姑衍山。在霍去病的狂追狠打之下,左賢王已如驚弓之鳥,一路狂奔。漢軍攻克姑衍山,東線戰事以全勝而告終,霍去病橫掃匈奴,斬獲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
-
6 # 大漢冕服
漢初高祖劉邦被匈奴打敗,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對匈奴採取攻勢,經過河西之戰,設定河西四郡使匈奴受到重大打擊,決定性勝利是發生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騎兵十幾萬,步兵五十多萬北征匈奴的漠北之戰,從此匈奴威脅解除。
-
7 # 南方鵬
匈奴屢次南侵漢地,搶掠子女玉帛,漢朝由於實力不足,只得隱忍採取和親政策,一邊積蓄國力,經過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到劉邦的曾孫子劉徹上位,匈奴的好日子便到頭了,從馬邑之戰拉開對匈反擊戰的序幕,此後,漢軍在衛青等將領的帶領下多次主動出擊,尋敵決戰,把匈奴勢力一步步逐出漠南、河西,隨著另一位軍事天才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的加入,匈奴的勝算便越來越低。
霍去病另一路大軍從代郡出發,走了二千多里,沒有碰上單于主力,倒碰到左右賢王部,兩軍展開決戰,漢軍大勝,俘獲匈奴貴人一批,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沒,霍去病揮軍追殺,到了狼居胥山,在此駐軍併到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大勝而回。漠北一仗,匈奴兩路被殲九萬餘人,元氣大傷,從此而漠南無王庭,日漸衰落。漢軍傷亡數萬人,馬匹損失了十幾萬,大傷元氣,短時期內也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進攻,此仗換來漢匈一段時期的和平。
-
8 # 重軍
在公元前122年左右,漢朝和匈奴接連發生戰爭,經過河南之戰和河西之戰,匈奴逐漸從最開始的優勢變成劣勢,而匈奴的內部也逐漸出現不和的言論,有的將領甚至帶領軍隊投降漢朝,而且有十幾個部落不願再參戰,由此匈奴需要一場戰鬥來重振旗鼓,重新加強匈奴的團結力量。
伊稚斜單于作為匈奴的首領當然也很著急,他的想法是和漢軍在長城關塞附近決一死戰,但是匈奴軍中有一位反叛的漢朝臣子“自次王”趙信,趙信在漢朝從政多年,他告訴伊稚斜單于,漢朝從遠處而來,一定會疲憊,大王你只要耐心的等待,密切關注漢軍的動向,再趁著漢軍疲憊放鬆警惕的時候將漢軍一舉殲滅。
但是趙信的建議已經被間諜送到漢朝,漢武帝要用最得力的將軍去打敗匈奴,他將裝備精良、糧馬齊全的騎兵交給霍去病,讓霍去病作為主力尖刀,衛青為大將去平定匈奴。這一站霍去病帶去了五萬裝備精良的騎兵,而衛青帶去了五萬裝備精良的騎兵和步卒、役夫加起來一共有十萬人,並且帶上了威力巨大的裝備。衛青帶領的十萬大軍首先遇到了伊稚斜單于,衛青一改之前的防守戰略,先將騎兵作為誘餌將伊稚斜單于的大軍引到自己的戰陣面前,漢朝先進的強大戰爭機器床弩派上了用處,二者打得難解難分。
而霍去病那一隊兵馬沒有發現匈奴主力,霍去病估計匈奴在別的地方,果斷將行軍方向調換,果然遇到了匈奴的增援兵馬,霍去病指揮兵馬左突右殺,將援軍殺的潰不成軍。另一方面衛青和匈奴的戰爭一直打到晚上,當時風沙並起,衛青抓住機會將兵力向前推進,伊稚斜單于看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漢軍太多,於是下令撤退,匈奴在很短的時間內潰不成軍。
在這次戰役中,漢朝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但是這種勝利並不是體現在回來的軍隊數量上,而是收復了匈奴位於南邊的肥沃土地,將匈奴趕去北方,北方土地貧瘠,並且有其他部落,大大的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此戰也被稱作漠北之戰。在這次戰爭中,並且漢軍派出去的戰馬有十四萬匹,但是回來的不到三萬匹,有人就疑問漢軍到底戰死了多少。霍去病部隊陣亡一萬人,但是殺了匈奴七萬四百四十三人,並且帶回來了很多匈奴王族貴族。而衛青部隊面對匈奴主力部隊,漢朝軍隊險勝,消滅了一萬九千餘人,而漢軍損失也相當。
這次戰爭的意義重大,讓匈奴損失了十萬大軍,消滅了大部分的匈奴主力軍,將匈奴趕去貧瘠之地,給大漢帶來和平。
-
9 # 愛上資訊吧
說起滅掉匈奴,那應該是在漢武帝劉徹再位期間。下面我們來說說漢武帝如何終結匈奴帝國的吧。
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我覺得漢武帝劉徹,對這話就做了很好的詮釋。漢武帝能終結匈奴帝國也離不開他對這句話做的努力。在當時要想終結匈奴帝國,說實話的確是有一些難度,但是漢武帝確做到了,下面我來帶大家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安內”,你對“安內”做了一系列政策,在他剛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其父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攘外”,他對匈奴主要採用了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先結束了匈奴的和親政策,再對匈奴進行了一步一步的宣戰。主要下面四次的戰役。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戰,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 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加封關內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並派李息從代郡出兵,從背後襲擊匈奴。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絡。然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妙,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定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記》《漢書》盛讚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里沒有追上,卻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有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經過了這幾次戰役,可以說匈奴已經不成氣候了。
漢武帝,通過了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步一步的終結了匈奴帝國。
回覆列表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5萬名騎兵,兵分兩路,從代郡與定襄出發。
匈奴得知漢軍來攻後,趙信為匈奴伊稚斜單于出謀劃策:“漢兵既度幕,人馬疲,匈奴可坐收虜耳 ”。於是伊稚斜單于將部眾人畜輜重轉移到更遠的北方,以精兵待於漠北,專候西路漢軍的到來。
結果,兵出定襄、大將軍衛青率領的西路軍遭遇匈奴人的主力,匈奴單于伊稚斜早已準備多時的8萬餘人主力軍隊。而且,匈奴軍隊以逸待勞,衛青的漢軍卻經過長期行軍非常疲憊。伊稚斜也非常明瞭戰場的形式,這是對長途行軍的敵人發起突然襲擊的絕好機會。他立即命令1萬名強力的先鋒騎兵對漢軍發起猛烈的攻擊。
衛青顯然已經估計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並迅速採取了防守反擊的對策。他將強弩戰車與著名的重灌甲戰車“武剛車”擺出了環形的大圓陣,創造了一個移動的堡壘,以保護著步兵、弩手與弓箭手。同時,衛青還部署了5000名精銳騎兵——軍事專家一般認為這就是當時的漢軍重騎兵“突騎”,來加強這個車陣。
匈奴騎兵雖然猛烈衝擊,但無法突破漢軍的防線。不過匈奴騎兵人多勢眾,戰場態勢出現了膠著。
這種僵局持續至黃昏,大漠中的一場沙暴遮蔽了戰場。衛青立即派遣主力騎兵,利用低能見度掩護,從兩翼發動大規模迂迴,幷包圍了伊稚斜的軍隊。黑暗中衝殺出來的漢軍騎兵猛烈攻擊匈奴騎兵,而伊稚斜則被這次鉗型攻擊徹底擊垮。
漢軍隨後連續追擊160多公里,一共砍倒了大約19000多名匈奴騎兵。之後漢軍到達了匈奴軍的要塞——蒙古那柱特山的趙信城。在那裡,漢軍摧毀並焚燒了要塞,且掠奪了趙信城中匈奴軍的大量存糧。
就這樣,匈奴單于計劃圍殲衛青的騎兵主力卻遭到了其預估之外的慘敗。伊稚斜之後失蹤超過10天,導致他的部下以為他已經在漠北之站中陣亡,甚至已經推舉了新的單于。新單于在伊稚斜又重新出現之時才退位。匈奴當時的混亂狀態可見一般。
沒有側翼危險的霍去病的東路軍,沒有浪費這個寶貴的戰略機會。霍去病帶領校尉李敢(李廣之子)同右北平郡太守路博德會師,穿過大沙漠,深入匈奴腹地1600多公里,驅使所俘獲的匈奴人為漢軍在前方開路,直接尋找並攻擊了匈奴左賢王的大營。左賢王的匈奴騎兵根本無法對敵霍去病的精銳漢軍騎兵,結果遭到徹底的潰敗。
霍去病的精騎徹底包圍與瓦解了敵軍。在無情的攻擊中,東路軍一共殺死與俘獲了70443名匈奴人,俘虜了三個王和83名貴族。之後,他率軍到達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姑衍山祭祀地神,又登上翰海旁邊的山峰眺望。
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漢民族的最高軍功!
在漢帝國騎兵長達近2000公里的長途奔襲中,霍去病在進攻路徑上的準備工作顯然卓有成效,包括使用對地形相對熟悉的匈奴人來尋找路徑。當然,之前霍去病就已經很習慣於這種長距迂迴包抄的新騎兵戰術,並多次取得輝煌的成功。因此。在他的率領下,漢帝國的騎兵在如此長距離奔襲中,依然準確鎖定敵方大營——最薄弱與重要的環節。在攻擊成功之後,漢帝國的騎兵利用敵方遊牧民族沒有固定體系的防禦縱深工事及城市可以依託掩護的缺點,不停歇地進行無情的追擊,直至給予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