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橋子英語坊
-
2 # 慌夢
1、什麼是學習?
1.1、微觀角度
準確來說就是建立神經連線,這的確更準確具體 但難以理解和應用。所以以下 就進行了更上一層更生動地概括。
1.2、學習的目的
成長的目的:使動物能獨自根據體內外變化,及時做出恰當的行為或恰當地調節體內狀態,以使自己生存繁衍。
學習目的:使動物能對外界或體內變化 及時做出(其它)恰當行為 。
1.3、什麼是學習?
既然學習的目的是,使動物能對外界或體內變化 及時做出恰當行為。那麼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什麼是學習呢? 當然就是:建立和鞏固 從刺激(輸入)到恰當行為(輸出)的過程。
刺激到行為的過程如圖所示:
其中 虛線框所在的過程 表示可以透過 後天學習、練習、經歷(建立和強化神經連線) 建立和強化的連線。比如:以前不怕電,有觸電經歷後就對電產生了恐懼(建立神經連線),更嚴重再次觸電後 就對電更恐懼了(強化神經連線)。
而學習就是記憶基本 資訊、行為、甚至情感(本質上也是建立神經連線),並建立和強化 圖中虛線框過程;比如 輸入的資訊->行為、輸入的資訊->情感、記憶的資訊->情感、記憶的資訊->記憶的資訊、情感->行為、記憶的資訊->行為、行為->行為。
(PS:你或許難以理解,記憶 本質也是建立神經連線,認為一定要儲存什麼物質才能記憶。我的理解是 大腦本來就存有那些基本元素,而記憶只是 建立神經連線 將那些元素組織起來罷了。比如 記憶影象:大腦似乎本來就存有基本畫素,而記憶影象 只是透過建立神經連線 將畫素的排列組合記住)
2、什麼是思考?
當我們看、聽、聞、觸控等 時,都有很生動的感覺。而資訊記憶 就是對這些 感覺及之間聯絡 的記憶。思考就相當於 大腦提取記憶的感覺資訊,重新感受這些感覺。關於什麼邏輯推理 演算,全都可以透過按一定順序提取並組合記憶 實現。
2.1、資訊記憶分類
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瞬時記憶使你能察覺變化;工作記憶使你能推理總結;長時記憶使你能 學習 回憶。
2.2、思考分類
根據提取的資訊的型別,主要可以分為3類:想象(對視覺資訊的提取)、有聲思考(對聲音資訊的提取)、對其它種類資訊的提取。
而根據提取的資訊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回憶和聯想。回憶,提取 與剛感受的資訊 記憶時 時間間隔近 的資訊;比如 你在短時間內記憶了 英語單詞和漢語翻譯,這樣 每當你看到或想到 其中一個都能想到另一個。聯想,提取 與剛感受的資訊 相似度高的資訊;比如 看到某個有點熟悉的陌生面孔 就想到與此相似的熟人的面孔,大腦似乎有查詢相似記憶的功能。
3、為何能透過資訊記憶和思考解決問題?
現實是有規律的,不同事件的發生 會有一定的聯絡,事物不同屬性的變化 也有一定的聯絡。資訊 是對現實的表徵,所以資訊間也有一定的聯絡。所以 只要知道了資訊間的聯絡,動物就能 預知現實(預測未知),知道 引入變數後現實的可能發展。這樣動物就可以:預測危險、制定使現實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的方法(避開潛在危害、解決已出現的問題)。知識學習就是 記憶資訊及之間的聯絡,思考通常是 利用資訊間的聯絡。
4、認知(資訊記憶和思考)模型
當我們接收體內外資訊,資訊被調入感受區,我們就能體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當我們思考時,工作記憶空間或長時記憶空間裡的資訊 就會被調入感受區 得到模糊的感受。//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資訊上 或刻意去記憶時,資訊會被儲存進工作記憶;如果我們反覆地(感受)記憶相同資訊,資訊就會被存進長時記憶空間。//如果短時間內記憶了兩個資訊 或這兩個資訊相似,這兩個資訊便有了時間關聯或相似度關聯,在我們思考時就能透過一個資訊想到另一個資訊。
4.1、資訊網
資訊在大腦 裡如同網 如同連結串列一樣,被儲存起來。資訊單元之間具有 時間聯絡和相似度聯絡,感受區能根據 資訊間的聯絡 訪問到其它資訊。資訊間的時間聯絡 能透過短時間內記憶不同資訊 建立和鞏固,而相似度聯絡強弱 和資訊間的相似度以及大腦的按相似度查詢資訊的能力有關。
密集的資訊網:大腦中的某個概念,就相當於某個更密集的資訊網。在這網裡 資訊單元相互間幾乎都有時間聯絡。
孤立的資訊單元:資訊單元只是相對來說的,一個畫素可以稱作資訊單元 一個概念也可以稱作資訊單元。而孤立的資訊單元 指的是那些 和其它已記憶的資訊聯絡很少的 資訊單元,你很難透過其它資訊想到此資訊 或 透過此資訊想到其它資訊。比如 新的概念、死記硬背的資訊、缺乏使用場景的方法,這些記憶 大腦難以訪問到,也就難以應用。所以學習記憶時 要多聯想案例、類似概念、使用場景。
4.2、工作記憶空間
在工作記憶空間裡,我們能輕鬆地由一個資訊訪問到 任意其它資訊。因為 這些間都具有時間關聯,而我們又可以選擇性地加強這些關聯 並儲存進長期記憶空間。所以工作記憶空間的一個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平臺,以重新組織 外界資訊和長期記憶 形成新的概念 資訊網。
-
3 # 大話思維
本著負責的態度,我覺得還是要給你一些通俗易懂的理解:
1.學習可以看做陳述句,思考可以看做疑問句,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多問“為什麼?”
2.學習僅僅是“從不知到知”,可以理解為“背會”;思考則是“從知到會”,可以理解為“體會”
3.學習是針對你所要了解東西的“現在”,而思考則是找到這些東西的過去和未來。
4.學習是知識在不同人間的複製和傳播,思考則是在傳遞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質疑。
5.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僅僅是認識“權威”,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質疑“權威”。
舉個例子:你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這就是學習。“為什麼一年不能是13個月或者11個月?”這就是思考。
再比如我們說“笨鳥先飛”,你得知道你不能拿起來事情就做,得想好飛的方向和技巧!不然那是事倍功半!
補充:除了學習和思考之外還有行動,學習、思考和行動是人成長的最基本迴圈,週而復始,永不停息!懂得了學思行,你就贏得了人生的大部!這幾個裡面學習難在堅持,思考難在方法,行動難在懶惰。
-
4 # 小馬哥講堂
考核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思考,慢慢總結學習的方法,學習方法是透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背誦、默寫、速記,筆記等,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鑑作用。
-
5 # 老五的日記
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已經告訴我們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那麼學習是讓我們去了解和接觸新知識,而思考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了解這個知識,理解的就更深刻。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要爭取成為一名“樂知者”,以學習為樂趣,將事半功倍。
-
6 # 前行青春不迷茫
這個嗎,他們兩個有個前因後果的關係,比如學習某一東西,有什麼不對或者心得 在思考一下,它們兩個有個前後的關係。
-
7 # 平凡人生用平凡的手機
首先來分析學習二字:學和習是兩個意思,學是瞭解及認識陌生的和不會的知識,學可以跟老師學,跟課本學,跟影片學,這只是一個知道或認識的過程,那麼透過習,就是練習複習考試達到熟練應用,就是不識到認識再到靈活應用。
剛才的學習是一個階段,當類似的過程做多了用多了出現啥問題呢,就是換個行業換個方向還能靈活運用,只不過這就要加一個思考過程,做什麼事情只做不深思,只做在表面,就像開公司一樣產品要不斷升級才能長遠,當然思考的不僅僅是產品,還要有戰略,規劃,企業文化等等吧!
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希望大家都做一個多想多思的人!
-
8 # 細語中醫
思考,是對一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各個
方面進行分析,屬於大腦輸出;學醫是大腦接受新的東西的過程,屬於大腦的輸入
-
9 # 正能量生活熱點
關於思考與學習的這個問題,我們先以圖書館舉個例子,一個圖書館,不管藏書多麼豐富,假如不加整頓的話,就會閒的雜亂無章,所以說,學習與思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不管你學識如何的淵博,如若不能反覆思維咀嚼消化的話,它的價值,遠遜於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慮的知識。
同理,我們若要將所學得的知識消化吸收,變為己有,並且能夠充分應用發揮的話,就必須經過思考的過程,把自己的知識在諸方面相結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較。當然,我們所能“深思熟慮”的東西,範圍狹窄得很,它只侷限於我們所熟知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求上進,不斷地學習。
讀書或學習,我們可以隨心之所欲,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愛學什麼就學什麼。但這裡的所謂“思考”,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它像在風中煽火一般,必須始終不斷地煽動,才能維持火焰不熄;思考時,必須要對思考的物件發生“興趣”,不斷地刺激它,並且要持之久遠不可懈怠。
思考和讀書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說是大異其趣,其距離之大,恐令人難以置信。本來人類的頭腦就有著個別的差異,有的人喜愛讀書,有的人迷於沉思,再加上前述的距離,使得這原有的差異,越發擴大起來。
-
10 # 叫我小琦哥就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我們從小就學習過,每個人也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孔子將思與學的關係分為兩種:只學不思和只思不學兩種情況。
可是如果仔細的想想,孔子將思與學的關係說的並不是很清晰,只說了學習需要思考,但並沒有說思考應該在學習的哪個階段進行才對。
比如在學習的時候,碰到疑惑或者覺得這部分很是重要,是否要馬上進行思考呢?
這些孔子並沒有說,要自己思考該如何處理,而且即便是孔子說過,也應該對此做出自己的判斷。
許多想法的產生與否,並不是因為思考能力,而是因為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所以,也要養成記錄自己想法的習慣,因為錯過這個狀態,可能就再想不出來了。
舉例來說:一個小說的作者,突然有一些靈感產生,並沒有立即記錄下來,結果這個靈感或許就再也找不到了,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有相同的靈感產生。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不能由自己獨立思考出答案來,但卻可以理解,所以需要學習別人的經驗。
這即是學。
思考則是對某些事實的記錄,對某些問題的思考。
答案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基於某些事實,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得來的。思考會受經驗、閱歷等受限,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夠獲得答案的前提,即便終日苦思亦不可得。
獲取知識並不是學習的目的,這只是伴隨著學習行為而來的一個結果。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書本上或許並沒有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則可以透過學習來最佳化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學在前思在後,學中有思,思中有學,才會獲得的更多。
回覆列表
學習和思考的關係是主人和僕從的關係,我們選擇學習什麼應當主動選擇,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主題,也可以選擇你覺得有用的題目,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會有一些基本的問題被提出,你就要透過許多的資訊來源去閱讀,去思考。比如我對日記這一文體很感興趣,於是有以下幾個問題:1. 哪些近代人物有日記流傳下來?2. 這些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如何?3. 這些時代和當代中國在哪方面有可比性?4. 這些人物之間有何關係?如何互相驗證?5.每個人寫日記的特點分別是什麼?對我有什麼參考意義?這裡闡述的學習方式接近於“主題閱讀”,其實閱讀並不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向先進請教,和同好探討,寫文章讓大家評論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