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開國八王,功勞大,十三爺助雍正得位,功勞也不小,這些都能理解,可從雍正後多年沒封鐵帽子了,怎麼到了奕字輩一下出了三個?是因為王朝末期了,鐵帽子也貶值了?
5
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題主說得很對啊,就是因為到了王朝末期了,為了續命所以官爵都不值錢了,所以才會有三位鐵帽子王。但是請注意,道光的兒子只有兩個,慶親王並不是道光的兒子。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這十二個王爵分別是:開國初期的禮、鄭、睿、豫、肅、莊六位親王以及克勤、順承兩位郡王;雍正封的老十三怡親王,以及道光的六子恭親王、七子醇親王,還有宗室慶親王。

    開國八王功勳卓著,怡親王也是對雍正忠心耿耿,恭親王也確實是清朝難得的賢王,而醇親王把自己的長子貢獻給國家當皇帝,也該予以褒獎。主要說說慶親王。

    慶親王奕劻,本來是乾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一開始只是個最低等的輔國將軍,後來逐漸成了王爺。他能封王,純粹是因為慈禧需要一個聽話的奴才,而他又剛剛好既沒本事又聽話,如是才被封了王爺,而且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從他身上,就可以知道,鐵帽子王到了清朝後期,有多麼不值錢了。

  • 2 # 伊耆角木

    錯了,道光的兒子只有兩個鐵帽子王,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另一個奕字輩的慶親王奕劻並不是道光的兒子。至於為什麼奕字輩封了三個鐵帽子王,那基本上都與慈禧太后精彩的一生有關了。

    (睿親王多爾袞)

    先說說鐵帽子王,就是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因為清朝與之前歷朝不一樣,採用降爵世襲制,父親是親王,兒子要降爵為郡王,孫子降為貝勒,以此類推,逐級遞減(當然皇帝可以再加封)。只有鐵帽子王,爵位永遠不降,親王永為親王,郡王永為郡王。一開始皇太極稱帝時,清朝只有八個鐵帽子王: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此八王都是憑藉在清朝開國過程中建功立業而得封。之後即使是順治入關,還是康熙平三藩、收臺灣、打準噶爾,都沒有再封鐵帽子王。

    (怡親王胤祥)

    直到雍正的十三弟胤祥,獲封鐵帽子王。因其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並且在當年的奪嫡大戰中堅定支援雍正,雍正即位後也是鞠躬盡瘁,胤祥死後,雍正特下旨將其為避諱改成“允祥”的名字改回“胤祥”,成為雍正朝唯一不用避諱之人。不過即使這樣,其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身份其實也是乾隆繼位後才確定的,那是胤祥已經死了很久了。

    (恭親王奕訢)

    最後三個鐵帽王,就都跟慈禧有關了。第一位恭親王奕訢。奕訢是道光第六子,道光當年一直在究竟立第四子後來的咸豐帝奕詝還是第六子奕訢上猶豫不決,最後在遺詔上破例既寫了傳位奕詝又寫了封奕訢為親王,足見其對奕訢的看中和喜愛。咸豐繼位後對這個弟弟相當防範,但國家內憂外患,又不得不啟用最有能力的奕訢,但始終沒有完全信任,不給予大權。直到臨終前也沒有將奕訢列為顧命大臣,而是選擇了怡親王載垣為首、軍機大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輔政,奕訢再遭排擠。與此同時,慈安、慈禧兩宮太后也深感受到八大臣壓制,矛盾日益卻凸顯,於是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除掉八大臣,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奕訢執掌軍機處。由此,為嘉獎奕訢功勞,將其恭親王爵位定位世襲罔替,奕訢成為鐵帽子王。

    (醇親王奕譞)

    奕訢雖然成為鐵帽子王,但慈禧是不容許有哪個臣子權力大過自己的。所以奕訢屢被打壓,最後甚至閒居府中無所事事。而在親貴大臣中,醇親王奕譞成為慈禧選中的合適人選。奕譞是道光第七子,更重要的一層關係是他的福晉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他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他的妹夫。因此奕訢被打壓後,奕譞逐漸開始獲得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而當同治皇帝死後,慈禧選擇了奕譞與自己的妹妹所生的兒子載湉成為新君,奕譞作為皇帝的生父,獲得了世襲罔替鐵帽子王的封賜。

    (慶親王奕劻)

    奕訢、奕譞都是道光皇帝的親兒子,而慶親王奕劻則不然,是靠著自己的各種巴結手段上位的。奕劻和清朝皇室的關係要追溯到乾隆了。乾隆第十五子永琰繼承皇位,就是後來的嘉慶帝顒琰。而奕劻的祖父是嘉慶的同母弟弟永璘,被封為慶親王,但並非鐵帽子王。而且奕劻的父親的父親綿性只是第六子,並且是庶出,原本他是沒有資格承襲慶親王一脈的爵位的,但是他運氣還算不錯。

    (恭王府)

    永璘共有六個兒子,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個,三子綿愍、五子綿悌和六子綿性。繼承爵位的是綿愍,由於不是鐵帽子王被降為郡王。奕劻的生父綿性覬覦哥哥的爵位而受到了處罰,連累奕劻從小遭受窘境,在綿愍死後,由於綿愍無子,慶郡王的爵位交給了乾隆另一個兒子永璇之孫奕彩。之後奕彩因為犯事,被剝奪了爵位,重新回到永璇一支,綿悌奉永璘嗣,但是綿悌不爭氣,還沒有繼承爵位就因為獲罪被降為鎮國將軍,幾年後去世,由奕劻兼奉伯父綿悌嗣,於是,奕劻成了慶王一脈的繼承人。但是由於綿悌已經降爵很低了,奕劻只能再降一級成為輔國將軍,所以連永璘從哥哥嘉慶那裡獲得的原屬和珅的府邸也被剝奪,轉賜給了恭親王奕訢,從此那裡就叫做恭王府。

    (慈禧)

    慶王一脈在咸豐年間早已邊緣化,所以即使奕劻繼承了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從小看慣了世態炎涼的奕劻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要出人頭地,只有自己想辦法。於是,他巴結上了慈禧。奕劻最初上位靠的只是他一手好字,在慈禧跟弟弟桂祥寫信時代筆,居然就這樣,奕劻被慈禧信任,從此改變了命運。奕劻逐漸成為慈禧太后所培養的親近勢力,慢慢走近權力中樞。一步步晉封貝子、貝勒、郡王,直至慈禧六十大壽時成為慶親王。隨著慈禧對恭親王奕訢進一步遏制,奕劻獲得了更大的權力,中法戰爭失利後,奕訢再次被免除職務,奕劻接替其成為總理衙門大臣,主管晚清外交,一步步兼管各項重要差事,直至最後成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晚清臣子的頭號人物。實際上奕劻碌碌無為,只是能在大事上討慈禧歡心,靠的就是揣摩上意才身居高位。慈禧、光緒死後,溥儀即位,其生父醇親王載灃(奕譞之子)成為攝政王,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奕劻加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但是由於清朝很快滅亡,清朝皇室雖然能保留爵位卻也沒有多大作用了,奕劻死時已是民國,他的慶親王爵位只傳了一代就終結了。

  • 3 # 幾葦渡

    清代爵位分為三個體系:宗室、蒙古王公、臣下。蒙古爵位基本都是世襲罔替的,所以一般所說鐵帽子王,是指宗室而言。

    宗室爵位按等級依次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視同武一品)、輔國將軍(視武二品)、奉國將軍(視武三品)、奉恩將軍(視武四品)。

    宗室子弟封爵需要考核,皇子也不例外。但標準其實在皇帝心裡。所有爵位的世襲都要降級一等,但最終有個拖底的。如親王降級到鎮國公,就不降了。郡王至輔國公,以此類推。不降級的,就叫世襲罔替。

    早期顯赫的王爺大都是八旗旗主,但各種鬥爭中,有的被廢了,有的冷落了,很多還改了爵位名字。乾隆四十三年,弘曆為多爾袞平反了,也把開國諸王的世襲罔替定了下來,即八大鐵帽子王,六親王加二郡王。

    而非開國王世襲罔替只有四個。第一個世襲罔替的是怡親王胤祥,特殊待遇中的特殊。

    剩這三個並不都是道光的兒子。道光帝第六子恭親王奕訢與兩宮太后一起發動辛酉政變,得了鐵帽子。

    第七子醇親王奕譞是光緒帝的親爹,得了鐵帽子。

    最後一個慶親王奕劻,是道光的遠房侄子。透過慈禧太后孃家兄弟與老佛爺搭上線,即能撈錢,更會討領導歡心。他的爺爺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封慶親王。親爹是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初封輔國將軍。後來過繼給伯父慶郡王綿慜為嗣子,晉爵貝子、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銜。光緒十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二十年晉親王,二十四年世襲罔替。

  • 4 # 途越檢車

    清朝奕字輩的鐵帽子王只有兩個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分別是恭親王奕忻和醇親王奕譞,而另一個奕字輩鐵帽子王慶親王奕劻是道光皇帝的堂侄。

    慶親王奕劻

    恭親王幫助慈禧太后一起發動政變,推翻了顧命大臣肅順等人的勢力,在同治元年被兩宮太后授予“議政王“之銜,享受世襲罔替待遇,是這三位奕字輩王爺最有能力的。醇親王因光緒皇帝生父的身份被授予鐵帽子王。慶親王因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而且慶親王是僅次於和珅的又一個鉅貪。

    醇親王奕譞

    這三位奕字輩王爺的含金量大不如清初開國級的禮親王 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而這三位是統治者出於政治利益的需要拉攏獲得鐵帽子王。

    恭親王奕忻

  • 5 # 宋安之

    任何朝代到了晚期,隨著朝政的腐敗,國力的衰弱,總是會伴隨著一系列內憂外患的。可以說是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為了鞏固統治之前極其嚴格的制度也會鬆弛。像鐵帽子王這種東西也有一些末世名器的意思了,所以晚清一下子恩封了三個鐵帽子王。

    晚清三個鐵帽子王: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其中慶親王奕劻並非道光帝之子,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到了道光年間只能說是屬於宗室成員。

    道光帝為中國近代史第一位皇帝,以他為標準清朝正式進入晚清時代。

    隨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證明了清朝所謂的天朝上國只是虛有其表。西方列強對於這個古老的東方神秘國度不再向往忌憚,而是看清了其不堪一擊,就開始了無休止的侵略,使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

    這時期的晚清對外要面對西方列強的壓榨,對內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可以說正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

    恭親王奕訢

    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對於晚清局勢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力挽狂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北京淪陷咸豐帝逃往熱河,是奕訢留在北京穩住了列強並與之談判,才使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咸豐帝死後,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之後參與處理了很多清廷政務,並且大力支援洋務運動。

    奕訢可以說是晚清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的一番作為鞏固了清廷的統治,所以被恩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醇親王奕譞

    奕譞是道光帝第六子,才能一般,但是身份特殊,他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光緒帝生父,宣統帝溥儀的爺爺。

    而且奕譞政治立場是堅定不移的跟隨著慈禧太后的,一直支援慈禧太后,並且十分謙讓。小心翼翼的避免了為慈禧太后所猜忌,所以得到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恩封。

    慶親王奕劻

    慶親王奕劻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到了道光年間已是血緣疏遠,只能說是屬於宗室成員。

    奕劻才能平平,極其平庸。對於貪汙受賄卻很在行,但因為慈禧太后屬於後宮掌權,需要無條件支持者,奕劻的政治立場明確。所以一直重用他,對於其貪汙受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晚清三位恩封鐵帽子王,比之開國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差遠了。甚至比之前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怡親王胤祥還要差,也就是恭親王奕訢拿得出手,鞏固了晚清風雨飄搖的江山。其他兩位鐵帽子王,只能說是政治立場堅定,一直無條件支援慈禧,鞏固了慈禧的統治,並沒有多大才能,但屢屢被放到重要位置才被恩封為鐵帽子王的。

    王朝末世多事之秋,此一時彼一時,只要能鞏固統治,對於內憂外患的局面有利,再嚴厲的規則也要讓步,所以恩封了三位鐵帽子王也不足為奇了。

  • 6 # 史論縱橫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生活顛沛流離,當了皇帝以後很重視子孫福利,兒孫皆封王,世世代代皆享受皇家俸祿,一生衣食無憂。由於朱元璋的溺愛,朱家後代不但不貢獻GDP,還耗費了巨大的財政收入。到了後期,龐大的皇族開支使得財政癱瘓,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清朝統治者吸取明朝經驗,規定親王承襲爵位,逐代遞減,無功績者幾代以後就成普通旗人了。唯一例外的就是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俸祿不減。清朝開國有八大鐵帽子王,是為了表彰對清朝開基創業、一統天下,立過汗馬功勞的嫡系王爺而設立的。

    八大鐵帽子王的始封祖和傳世情況如下:

    禮親王代善:傳10世,12人承襲,其中2人被奪爵。

    鄭親王濟爾哈朗: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孫,傳10世,17人承襲,其中5人被奪爵。

    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無子,由多鐸後人承襲,共11世,8人承襲。

    豫親王多鐸:傳9世,13人承襲,其中2人被奪爵。

    肅親王豪格:傳9世,10人承襲。

    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傳8世11王。

    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雍正登基後,封老十三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兩兄弟年幼就交好,在奪嫡過程中,老十三堅定不移的站在雍正身旁,為他披荊斬棘,助他登上皇位。胤祥本身也很有政治能力,雍正交付的重擔,他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是一位有名的賢王,也是清朝中期唯一的一位鐵帽子王。

    盛世之中鐵帽子王非常顯赫,若非功績卓著又有帝王抬愛,不可能獲此殊榮。而到了晚晴,皇室權利不再那麼神聖,鐵帽子也開始貶值了,先後出過三位鐵帽子王,但只有兩位是道光之子。

    恭親王奕訢,道光第六子,奉父皇遺詔輔政。咸豐去世後,奕訢聯合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八大顧命大臣,被封為議政王,享受親王雙俸,世襲罔替。

    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同治死後無子,其子載湉繼位,是為光緒皇帝,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奕譞去世後,其子載灃承襲爵位。光緒去世後無子,載灃之子溥儀入繼大統。

    恭親王是晚清的中流砥柱,醇親王為大清貢獻了兩位皇帝,二人被封為鐵帽子王說得過去,但是最後一位慶親王奕劻就頗受非議了。

    慶親王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甲申易樞後主持外交事務,與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權位漸崇但庸碌無為,常受人譏諷。但是深得慈禧信任和喜歡,戊戌變法的關鍵時刻,奕劻為慈禧解了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奕劻能做鐵帽子王,完全是因為慈禧需要一位平庸又聽話的傀儡王爺,關鍵時刻做自己的代言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7 # 趣談國史

    何謂鐵帽子王?它真正的稱謂是“世襲罔替的王”。

    滿清入關後,基本承襲明制。明朝的王,只要不犯錯誤,全是世襲罔替。老的王一直被繼承,新封的王又會不斷產生。以至於到了明朝末期,遍地是王,他們的俸祿成了國庫的巨大負擔。

    清朝吸取了這個教訓。一般的王都是逐輩降級的。比如,爸爸是親王,兒子繼承爵位後就自動降級為郡王了,到孫子繼承時就變成貝勒了,以此類推,逐漸降低。這就避免了“王”的爵位只增不減的問題。

    但有一種親王,其死孫後代是可以永遠繼承下去的,不必降級,這叫做世襲罔替。這種王,就是鐵帽子王。

    要獲得鐵帽子王,必須功勳卓著。所以,滿清一朝,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皇室中的開國功臣。

    第九位,則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眾所周知,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胤祥一直堅定地站在雍正一邊。而雍正登基後,與其他的所有兄弟幾乎都不和,除了胤祥。因此,雍正冊封胤祥為鐵帽子王,既是對胤祥的褒獎,其實也是做給其他兄弟看的。

    此後的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代皇帝,都沒有冊封鐵帽子王。直到同治、光緒時,慈禧又冊封了三位鐵帽子王,分別是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環,慶親王奕劻。

    奕訢和奕環都是道光的兒子、咸豐的弟弟。慈禧冊封他們鐵帽子王,純粹為了拉攏。奕訢幫助慈禧擺平八大臣,還算有大功,封個鐵帽子王勉強說得過去。奕環受封鐵帽子王,純粹是參照了奕訢的標準。其實他一生平庸,並無大功。至於奕劻,那更是等而下之了,他這個鐵帽子王,水分最多。

    所以說,道光只有兩個兒子做了鐵帽子王。奕劻的祖父是乾隆的兒子,他也屬於皇室近支,但並不是道光的兒子。

  • 8 # 美麗青春您真痘

    清朝統治者吸取大明朝的王爺只要不犯錯誤,全是世襲罔替,導致龐大的皇族開支迫使財政癱瘓,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的教訓,規定親王承襲爵位,逐代遞減,無功績者幾代以後就成普通旗人了,解決了“王”的爵位只增不減的問題。

    但唯一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俸祿不減。清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都是憑藉在開基創業、一統天下過程中建功立業而得封。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始封祖和傳世情況如下:

    禮親王代善:傳10世,12人承襲,其中2人被奪爵。

    鄭親王濟爾哈朗: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孫,傳10世,17人承襲,其中5人被奪爵。

    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無子,由多鐸後人承襲,共11世,8人承襲。

    豫親王多鐸:傳9世,13人承襲,其中2人被奪爵。

    肅親王豪格:傳9世,10人承襲。

    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傳8世11王。

    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在清朝中後期又冊封四位鐵帽子王:

    一、怡親王允祥:

    在康熙九子奪嫡過程中,如沒有胤祥的軍事輔佐,雍正王朝怕不會存在,即使康熙傳位給雍正,也未必不會被八爺黨給顛覆。雍正繼位後,胤祥順理成章成為雍正最為信賴的人,雍正的各種政策,全部有賴於胤祥具體實施,與皇帝配合默契,竟能做到外界毫不知曉。雍正帝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胤祥從不恃寵自傲,更不爭名奪利,多次婉拒雍正的賞賜。胤祥鞠躬盡瘁,盡職盡責,44歲仙逝,雍正特下旨將其為避諱改成“允祥”的名字改回“胤祥”,成為雍正朝唯一不用避諱之人。不過即使這樣,其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身份其實也是乾隆繼位後才確定的,那是胤祥已經死去多年。

    二、恭親王奕訢:

    奕訢是道光第六子,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北京淪陷咸豐帝逃往熱河,是奕訢留在北京穩住了列強並與之談判,才使局勢沒有進一步惡化。咸豐帝對這個弟弟相當防範,始終不給予大權,直到臨終前也沒有將奕訢列為顧命大臣,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除掉八大臣,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奕訢執掌軍機處。由此為嘉獎奕訢功勞,將其恭親王爵位定位世襲罔替,奕訢成為鐵帽子王。

    三、醇親王奕譞:

    道光的第七個兒子,他的福晉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他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他的妹夫。同治死後無子,其子載湉繼位,是為光緒皇帝,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奕譞去世後,其子載灃承襲爵位。光緒去世後無子,載灃之子溥儀入繼大統。

    奕譞政治立場是一直支援慈禧太后,並且十分謙讓,小心翼翼的避免了慈禧太后猜忌和特殊身份,所以得到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恩封。

    四、慶親王奕劻:

    奕劻的祖父是嘉慶的同母弟弟永璘,被封為慶親王,親爹是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初封輔國將軍。奕劻在慈禧跟弟弟桂祥寫信時代筆,奕劻逐漸成為慈禧太后所培養的親近勢力,慢慢走近權力中樞。中法戰爭失利後,奕劻成為總理衙門大臣,主管晚清外交,一步步兼管各項重要差事,直至最後成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晚清臣子的頭號人物。實際上奕劻碌碌無為,只是能在大事上討慈禧歡心,靠的就是揣摩上意才身居高位。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而且慶親王是僅次於和珅的又一個鉅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月了,墨蘭的花芽還沒有膨大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