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朝W

    印度成不了亞洲笫一強國,印度GDP只有2-8萬億美元,中國13-3萬億美元,印度年增6.8,中國年增6.5,中國每四年新增GDP就是印度GDP的體量,未來20年這種差距只會擴大,向況印度都邁不過日本GDP4萬多億的這道坎,在經濟上挑戰中國更是天方夜譚,印度發展中有明顯缺陷,種族之爭使印度社會四分五裂,印度人懶和做事不認真亦無果斷,導致印度製造成為世界笑話,很多印度人遊手好閒,懶於工作,印度軍隊兵員老化,戰鬥力很差,時常鬧出大笑話,印度基礎建設很差,老式火車頭上,老式公交上坐滿掛滿人群,大城市街上黃牛到遊蕩,満街牛糞的一個國家形象,不要說印度成亞洲一強,先建成基本衛生的國家或許是印度的大目標

  • 2 # 我不犯錯誤了

    恩謝邀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中國被稱為4大文明古國。除中國外,其他三個古文明都被分解。印度被分為印度,巴基斯坦等。印度人口眾多,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工業化基礎差。歷史文明也沒能得到延續。亞洲的國家,俄羅斯,中國,日本都是世界級強國,被超越的機會不大

  • 3 # 長江南邊的兔子

    不會,未來的亞洲第一強國註定是中國。

    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但是GDP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印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水平和中國相差甚遠,一艘常規航母造了幾十年還是一個殼,光輝輕型戰機也是造了幾十年,飛機的零部件都是從國外採購的,可以說是一架萬國牌戰鬥機,關鍵是效能還差,連印度空軍都不願意使用。阿瓊坦克也是同樣煎熬幾十年才造出來,結果效能同樣落後,陸軍也不願意用。印度甚至連一些基礎的槍械彈藥都要進口。軍事工業是工業水平的最高體現,這點印度和中國差距很大。

    網上很多人說印度的軟體產業很發達,世界頂尖。確實矽谷很多頂尖高科技公司的高管是印度裔,但是這和印度國內軟體產業關係不大吧。印度軟體產業是外包式產業,產業大而不強,印度的光輝戰機中的控制系統用的是其他國家的。

    印度的電影確實不錯,產出和質量都挺強的,但是電影屬於軟實力,除非強的一定程度,例如美國電影。不然很難對其他國家形成軟實力壓制。

    印度基礎設施非常薄弱,全國就一條高速公路,沒有高鐵,鐵路系統落後,基礎設施方面和中國差距極大。

    印度還有種姓制度、複雜的民主制度、低效的行政效率等等問題,問題很多,發展勢頭比不上中國,但是印度人口眾多、年輕人比例大,這點優勢很大。未來印度不會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但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強國。

  • 4 # 北京大劉

    印度與中國同時是亞洲較大的兩個新興經濟體,兩個國家人口相當,但社會制度有所不同,國情比較差異較大,相同的是都在新興經濟體發展的路上。我們從以下五個亞洲第一強國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要素來比較分析,用科學的方法,比較優勢,找出負面清單,連同優勢進行分析,會更客觀更實際。

    第一個層面∴比較印度和中國兩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工業體系完備度和大國強國製造能力。二O一七年,印度汽車生產製造總體量在五百六十萬輛左右,中國汽車生產製造總體量在二千八百萬輛左右,印度在汽車製造業總量上趕超中國大約在四十五年後。印度目前工業製造業總體水平是低端為主,沒有關鏈裝置高精塵裝置的研發設計生產能力,汽車工業也以合資為主體。所以印度是工業體系不完備國家。中國己經構架了全球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工業體系,已轉型升級工業二O二五,以中高階超大型裝備研發設計生產為國策,進入工業大國強國的大門,是全球第一梯隊國家。在高鐵,飛機包括大型客機,艦船包括超大型三十萬噸貨船及十萬噸特種船,中國己具備研發設計生產能力,印度完全沒有這個能力。這項要素印度距亞洲工業第一強國只少要三十年。

    第二個層面,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這樣亞洲第一工業強國要素∵我們先看印度目前的科技水平。印度是全球幾個擁核國家之一,其實際能力水平相當於巴基斯坦,印度擁有衛星研發設計生產能力,但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沒有研發設計生產大推力火箭能力,也沒有高精準度衛星探測能力,據近太空載人飛行和建設空間站還很搖遠。所以印度是全球科技創新與技術的第二梯隊。中國擁有完備的DF系列導彈,核武在第一梯隊,遠端導彈射程一萬二千公里,是美中俄三個最強大國家之一。中國在智慧製造,生命科學,聚合新能源新動能如人造太陽,5G通訊,特別是量子通訊,有能力引領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印度在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這一亞洲第一大國要素上還應當有三十五年以上的距離。

    第三個層面∴GDP體量對比看印度市場,來分折本要素印度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是否夠格?我們列舉三個國家二○一七年數字進行對比分折,美國GDPl8萬億美元,同時亞洲國家中國,印度分別是:中國GDP12.84萬億美元,印度GDP2.44萬億美元。印度今後GDP增長數字絕對不會有兩位數,同時是亞洲的中國今後GDP增長數字也不會低於百分之五,也就是說印度想GDP超過中國也是三十五年以後了。我們再看另一項國際重要標項,全球企業五百強,中國二○一七年為113家企業,印度為7家企業(據財富雜誌排名),印度以後多少年可能超過同時亞洲國家中國?我們認知是印度自己也不知道!這項要素讓我們知嘵,印度要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可能揺遠無期了!

    第四個層面∵印度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問題,看印度能否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印度實踐中的聯邦制,自己認為有社會主義基因,有資本主義法制,但印度社會治理總體能力水平是比較差的,主要表現在北方几個邦的民族割劇自治,武裝衝突,少數民族對印度國家體制制度及法制極差的不滿和反抗,在數萬計的武裝力量下產生區域性割劇。印度的另一個社會治理大問題是種姓制度橫行多年,造成很大的社會不平等。種姓低下種群人無權接受更好教育,不能參與進入政府管理,也沒有人代表他們的利益。這將造成極大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印度另外一個社會大問題是城鄉差別極大,貧富差距極大,已經到了比較嚴重地步。印度不到全華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富人擁有全國財富的百分之八十七(據媒體估算)。這樣的貧富懸殊差別,也無法讓印度順利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第五個層面∵從印度基礎設施狀況和社會文明程度上,看印度文化,法制,社會文明,軍事,教育衛生,全方位水平能否達到亞洲第一強國水準?我們先看一下印度交通,沒有全國公路網,公交車頂層上坐乘客,沒有高鐵,五十年前的鐵路設施,火車頂層上坐滿乘客;印度要建成全國公路交通網,高鐵交通網,大約要五十年時間。印度農村有相當部分還沒用上電,二類三類城市無合格廁所。在國家基礎設施層面印度還沒有脫離貧困國家隊伍。我們再從社會文明程度來看印度,由於四不像的所謂印度式法制,印度社會文明還應實是求是講是初級階段。我們在看印度教育衛生,軍事等全方位來分析評價印度,目前印度全國衛生狀況總體極差,農村無廁所,三類和二類城市大街上只有臨時廁所,醫療機構不完備而且水平低下。教育領域在亞洲也不是頂級的,按亞洲第一強國標準距離較大。軍隊總體水平在亞洲比中國差距很大,印度自己沒有研發設計生產第三代第四代戰機能力,印度自己研發設計生產的航母十幾年了終結於難產了,印度沒有潛艇核潛艇研發設計生產能力,軍用直升機,運輸機,加油機,反潛機等統統靠買買買。同時亞洲的中國已經擁有航母研發設計生產能力,潛艇核潛艇研發設計生產能力,殲二O飛機,運二O飛機,直二O飛機,各類最先進精準火炮,坦克裝甲車,中國都具備研發設計生產能力。綜合上述總體實力,我們認知的印度在這個要素單元確實在今後幾十年內都難以具備亞洲第一強國的資格!

    我們依據亞洲第一強國應當具備的五個層面要素分析對比,可以認定,印度不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謝謝各位讀者。

  • 5 # 深層區塊鏈

    現在總會聽見印度會成為超級大國,當然,這不是我們說的,這是印度群眾這個認為的,客觀來看現在的印度,近些年發展都算不錯,確實有這個潛力,但是會不會成為美國那樣的國家,這個事很難。

    現在的印度,經歷實力發展可以看見,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差很多,科技,製造業等與科技強國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不過就報告來分析,雖然印度的經濟國家GDP超過英法二國,但是印度的人口也是這兩國的好幾倍呢,所以還是沒有明顯的優勢。

    如果說超過中國比肩美國,拿人口來說,中國的人口和印度比現在起碼是勝利的,美國可是被稱為移民國家。經濟上中美二國都是很穩定的再增長中,所以說印度發展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超級強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中國會成為,祖國最強大。

  • 6 # 魂舞大漠

    戰火與硝煙。自1947年獨立以來,每年與巴基斯坦的衝突六、七百次,少的年份也有五百多次,槍聲炮聲不斷。為一個克什米爾,歷史上發生多次戰爭,每每殺紅了眼,你死我活。當年分家心自不甘,古老的土地再次流血千里,開啟戰爭模式。於周邊總有不切實際的惦記,作為它的鄰居沒有一個不痛苦,骨子裡繼承了大英帝國全面衣缽,正是自己,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之問題實在太多,積壓了幾十年,長期不能解,並不斷製造新的麻煩,以南亞雄主視人,多次出兵插手他國事務,且頗為自得,一個窮弱的大國,卻擁著眾多不切實際的地緣政治野心,多以蠻力強力欺凌弱小,這是世人期待的印度嗎?域以大國為了對付亞洲某發展大國,拉攏示好印度,一拍即合。印度呢自視甚高,自冷戰以來就有大國捧著,自己呢以為春風得意,不知人弱化分化之圖謀,多受蠱惑,遠交而近攻,正然這樣使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擁兵自重,惹禍纏身,麻煩不斷。如打造數支航母,陳兵安達曼,以向太平洋,大而未強的印度擺開了殺出印度洋的大pose、狼架勢,正然畫地為牢,無疑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前行與障礙。大國發展,首在解決好自家後院的麻煩事與煩心事,我們觀察印度的家務,民族宗教矛盾重重,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種姓制度與生俱來,各邦形同一個個獨立王國,文化教育水平奇低,基礎設施慘不忍睹,工業化永遠在路上,莫說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就是有一點強的工業,也在不斷的私有化中,漸漸弱化失去生存基礎,根本不具任何競爭優勢。這點正與中國不同,小專案亦有國家資金支援,多有生存基礎,所以我們才有健全的工業體系,應有盡有。於私有制下的工業不然,弱小者生存極盡艱難。以是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事,若滔滔恆河之水,縱有萬千豪情,不是幹了二三碗就能解決的。要在不能直面正視,不是二三強硬的領導人就能解決的,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印象多不佳,非關中印關係如何。內部如此,對外則維護一支大而不強的軍隊,長期擁兵自重,佔據了國家建設寶貴的資金,傷害到國力根本,正是不得不說的事。如其非法擁核,極其耗錢,正像一個小孩子,長期抱著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夠多累呀,多累多苦也弄得不強,有與沒有,沒什麼兩樣,如果不弄這些玩意,安心建設,又會是另外的局面,所以我們講,印度前行,障礙重重,這是一個重要的判斷基礎。

  • 7 # 洪鐘財經

    其他領域暫且不說,在經濟領域印度就不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印度很低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糟糕的基礎設施距離強國有很遠的差距。

    在亞洲,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是中國,排名第二的是日本。2017年,中國GDP12.25萬億美元,日本GDP4.87萬億美元。而同期的印度是2.61萬億美元,是中國的21%,日本的53%。(中國大連)

    一個經濟強國,經濟總量得大吧?如果經濟總量不,人均收入再高也不能稱之為強國。科威特、盧森堡、比利時是經濟強國嗎?

    印度要想成為亞洲經濟強國,至少要在經濟規模上亞洲數一數二吧?趕上日本很有期待,大概在2030年左右。但是要追上中國就遙遙無期了,畢竟現在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經濟發展的結果。世界500強企業是公認的評判一國企業發展水平的指標。

    在亞洲,500強企業最多的三個國家是:中國115家、日本52家、南韓16家。印度只有8家,數量上不僅少於GDP更高的中日,還遠遠少於經濟總量更小的南韓。實際上,經濟規模只有印度一般的廣東省,2018年都有12家500強企業。

    從以上資料看,印度距離亞洲第一經濟強國有很大的差距。不客氣的說,只要有中國在,印度經濟就不可能是亞洲第一。

  • 8 # 錦繡中源

    未來是多久?如果是百年之後呢?在筆者看來,凡事皆有可能!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上曾經也有輝煌的時期。當然,未來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的,那麼它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強國了。

    與中國一樣,印度也是崛起中的新興大國,其陸地面積約298萬,人口超過13億,不遠將來,印度的人口將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以印度的體量和發展潛力,未來其註定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當然,印度的發展潛力大,但是能否充分釋放出它的潛力還有待商榷。目前,印度經濟總量雖然比較高,但是它仍然還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而且,在亞洲地區,還有中國、日本這樣的強國。印度想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未來還不好說,但是短時間內是絕不可能的。別的不說,我們先看一下經濟。2017年亞洲經濟總量為29.26萬億美元,其中中國GDP高達12.25萬億美元,位居第一,如果把香港、澳門和臺灣省算進來,則超過13萬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日本GDP為4.87萬億美元。而印度經濟總量為2.597萬億美元,是中國的21.2%,是日本的53.3%。

    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經濟發展起來了,何愁其它方面不會發展?因為有了錢,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經濟實力強了,就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很多方面,那麼其自然會發展起來。以印度目前的發展勢頭,其GDP想要超過日本可能要到2030年左右,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時間,而想要超過中國,可謂遙遙無期,因為兩國的差距實在太大,而且中國的發展勢頭也強勁。

    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應該看它的綜合實力。衡量綜合實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國土面積和人口、國際影響力等等。總的來說,印度目前的綜合實力在亞洲地區還不如中國和日本。正如前面所說,凡事皆有可能,在筆者看來,未來印度還是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的,但是長路漫漫啊!

  • 9 # 寰球視野新觀

    印度永遠不可能成為強國,更不要說是亞洲第一強國,印度的文化和制度決定了它只能作為一個大國存在,而大國≠強國。

    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居住在歐洲的雅利安人南下,一部分進入伊朗高原,另一部分則一直向南走,進入今天的印度。

    外來的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原住民之後,制訂了種姓制度,雅利安人佔據最高的婆羅門和剎帝利,而原住民則是底層的吠舍,首陀羅甚至更低一等級的“不可接觸的賤民”,根據種姓制度,只有高高在上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掌握權力,擁有大量的財富,而以下等級則負責為上兩個等級服務。

    在種姓制度的禁錮下,數量最多的首陀羅和賤民沒有學習的機會,當然也沒有足夠的財力進行學習,當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沒有上升的機會時,社會也就失去了活力,不可能快速發展。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也被推翻,但是一個存在3000年的制度在印度人心中深深紮根,直到今天都一直影響印度人的生活。

    除了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的限制,另一個制約印度發展的就是財富分配不均,印度最有錢的九個人的財富相當於底層50%的人的財富總量,2018年,前1%的人財富增長了39%,而後50%的人財富才增加了3%。

    財富集中的後果即使普通人沒有消費能力,這就會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因為經濟發展是需要消費拉動的。

    印度經濟總量大,但是完全是依靠人數堆起來的,印度經濟總量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但是人均GDP只有1800多美元,屬於貧困國家,如果不能提高科技水平,印度經濟很難獲得快速發展,只有高質量的經濟才能成為強國。

  • 10 # 遠望水繞山

    印度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各種因素,卻沒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可能。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多,2018年GDP是2.7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這隻能說印度是個大國,但不能說是個強國。

    第一,印度沒有完整、連續的歷史和文化,他們沒有歷史自豪感。在歷史基因中,就註定了印度不會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歷史上,印度長時間被外族人佔領和殖民。現代印度獨立建國,不是透過武裝鬥爭,戰勝殖民者贏得獨立的。而是透過“非暴力不合作”方式,在英國沒落之際,同意英國提出的“印巴分治”後,經英國同意才獲得獨立的。印度人民沒有從獨立中獲得自豪感,只有上層精英才為此感到自豪。這種自豪感沒能也不可能轉化為建設國家的動力,相反,卻造成了印度精英的狂妄自大。印度在建國初期,無論在哪一方面,工業、農業、交通、電力以及科技水平,都比中國強,1962年一仗,印度被打回原形,外強中乾的本質就顯現出來了。

    第二,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是市場經濟國家,是議會制國家。國家制度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更不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同是資本主義國家,歐美國家能成功,印度為什麼不能?歷史機遇不一樣。看看歐美各個強國,無一不是透過掠奪、侵略等手段完成原始財富積累的。有了相當的財富積累,發展工商業,發展高科技,最後才成為世界強國的。印度沒有這個機遇。中國也沒有這個機遇,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舉個例子,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國整個煤炭企業都是虧損的,那時叫政策性虧損。煤炭的銷售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銷售價格遠遠低於生產成本,虧損由國家補貼,而煤礦工人的工資極低,比起輕工企業,簡直不能提。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壓低了整個社會的勞動成本。中國在最初的幾十年才能以極低的成本完成整個工業體系的建設。這種情況在資本主義國家,在市場經濟國家中,是不可能的!市場經濟以追求利潤為主,什麼賺錢幹什麼,不賺錢的企業沒人會投資。當一個行業賺錢時,就會吸收大量資本進入,導致其他行業因缺少資金而無法發展。印度至今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是它的國家制度決定的。莫迪提出“印度製造”的口號,也只是承接發達國家的中低端產業,但在高階製造和核心技術上沒有國家會幫印度的。

    第三,未來的科技是呈加速度發展的,將會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特性。未來的高階科技將是在國家的發展戰略引導下,在巨量資金支援下,由幾個或幾十個工業部門,幾百上千個企業聯合起來才能完成。蘇聯解體後,原蘇聯的工業體系遭到破壞,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已然失去了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更別說去研究新的更先進的航空母艦了。現在俄羅斯的科技水平與中美歐相比,已不在一個檔次了。而印度除了軟體產業和航天科技之外,再也沒有能和中美歐相比的技術了。想在未來實現彎道超車,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新生兒數量又減少了200萬,降至1961年來最低,這對經濟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