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YF-23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和麥道公司共同設計,競標先進戰術戰鬥機(ATF)合約的型號。其效能超出同時競爭的YF-22,但是因為技術過於超前,最終美國空軍於1991年4月23日宣佈YF-22獲選優勝。YF-23一共只有生產兩架原型機,目前都已經不再飛行。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人放棄YF-23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9
回覆列表
  • 1 # 嫻妹談兵

    YF-23採用了蝶形尾的佈局。

    也就是把垂尾和平尾一起用。同時也採用了二元噴口(不是不是向量噴口)

    這種設計從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角度看,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有它的固有缺陷。蝶形尾有著配平效率較低的問題,靜穩定度不能太大。而如果要提高配平效率,則需要增大尾翼面積。然後尾翼面積會更大,尾翼重量的提升,重心後移,又進一步降低了靜穩定度。這是一個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過程。

    結果就是類似於鴨翼佈局的設計困難。然而民主燈塔美利堅畢竟技術積累太過深厚。即使是沒有矢推的YF-23在試飛時也進行了過失速機動測試,對於先天就配平效率低的蝶形尾佈局飛機,這是非常難得的。

    然而無論如何,和F-15相比,YF-23在亞音速段的機動效能也沒有多麼明顯的提升。然而美軍要求新一代戰鬥機相比F-15必須在全包線下有碾壓性的機動性優勢。這還不算完,因為YF-23整體設計根本就不相容向量噴口,所以也不可能實現4S中的超機動性,同時起降距離相比YF-22也更長,而當時短距起降是ATF計劃的主要指標之一。

    另一方面,YF-23的載油量相比YF-22更低。如今F-22已經飽受作戰半徑不足問題的困擾了,而如果當初選用的是YF-23,這個問題只會更加嚴重。機身更細長的YF-23在敏捷性與精確控制方面的表現也幾乎必然不及有向量噴口,機身更短的YF-22。

    不誇張的說,YF-23就是諾斯羅普用黑科技堆砌出的一架設計思想上並不成功的失敗戰鬥機。

    結果當然就是YF-23落選了。

    然而美華人的正確選擇並沒有任何意義。在YF-23落選的幾年後,F-22將因為作戰半徑不足的尷尬問題迅速停產最終產量不會超過200架。

  • 2 # 寧寧講武

    首先軍方發動機要求的條件是向量發動機,而yf23不是向量發動機,而且yf23過分的要求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因而忽視了高機動效能的重要性,而yf22的各個指標都比較均衡尤其是裝備了向量發動機。對於美國來說選擇f22是正確的選擇,因為它的機動性比較好,尤其是中國的j20服役之後,美國的四代機不是獨步天下了,所以說現在都是一個級別的了,就是比誰機動性好和誰的機電雷達導彈好了

  • 3 # 兵器世界

    YF-23之所以讓人難以忘卻無非就是因為它科幻的外形,但事實證明它並不符合當初對於五代機的效能定位,由於設計太過超前,超過了美國空軍的接受能力,它註定要被淘汰掉;除此之外,在驗證機競標試飛階段YF-22的進展速度較快,暴露出來的問題較少,這讓空軍看到縮短研製週期、降低技術風險的美好前景,而YF-23正好相反,不僅很多新技術難以解決可靠性問題,就連氣動外形也存在設計不足,最有名的就是進氣道。

    上圖是YF-23進氣道特寫,可見它既沒有錐形鼓包推開附面層氣流,也沒有附面層隔柵阻止附面層氣流進入發動機。眾所周知,由於飛機附面層氣流流速較慢,會引起發動機停車和喘振,諾思羅普公司打包票能透過新技術解決這個問題,但美國空軍並不願意為這種天方夜譚的誓言冒險。諸如這種設計上的不足在YF-23身上還有很多,一一解決它們會大大延長研發週期,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超支、成本失控等等致命的問題就像今天的F-35一樣。(進氣道特寫)

    如果兩極冷戰持續下去、國會不停撥款的情況下,上述問題還真不算什麼!但可怕的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一下子失去了對手而且軍事實力已經是天下無敵,這就導致國會的議員們普遍不願意多花錢給軍隊。留給美國空軍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迅速下決心,也就是在這一年空軍最終拍板洛克希德的YF-22勝出。還有就是洛克希德在以往的合作中,都表現的條理有序效率極高,F-117專案讓軍方非常滿意,此時也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順利獲得戰機,躲過議會的裁軍浪潮。

    (可見機頭下方的內建彈倉自己S型進氣道)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YF-23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效能定位不足。諾思羅普的企業文化就是科幻,它之前的產品B-2就是高度重視隱身效能的機型,而且“飛翼”設計理念深入其設計團隊的靈感,在B-2幽靈出現之前它已經嘗試了N-1M、YB-35、YB-49等數不清的飛翼式飛行器,同樣的這種設計又出現在了YF-23上,這在當時的軍迷中引起了非議。

    原因很好理解,採用飛翼設計的飛機都是些轟炸機之類的機型,美國的B-2、英國的火神等等都是如此,這類飛機的共同點就是側重高空高速低阻抗指標,往往都犧牲了戰鬥機最重要的機動性,顯然不符合五代機4S指標均衡發展的要求。這讓當時的很多軍迷和專業人士都不能接受。更要命的是諾思羅普還將無尾翼設計加到YF-23專案讓,這種設計風格在之前的F-106身上得到應用,事實證明美國空軍並不喜歡這類設計(全部340架F-106有112架損失在墜機和其它事故當中),它只適合高速截擊機而不適合空優戰鬥機使用。(很明顯沒有側彈倉)

    筆者還注意到,YF-23的彈倉明顯帶有轟炸機彈倉的影子,它沒有側彈倉只有位於機頭下方的腹部彈倉,國內專家已經多次批評這種設計不利於紅外製導格鬥彈的使用,而在YF-23與YF-22展開競標廝殺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紅外製導武器已經是空戰的主流了,這種只適合裝炸彈的轟炸機彈倉設計肯定會讓軍方大失所望。對比之下還是洛克希德保守的YF-22更讓人滿意,再加上該公司優良的高效傳統,最終讓YF-23贏得了美軍的青睞。

    彈倉內部結構圖。可見它的彈倉很深,與轟炸機的彈倉風格很相似。

    發動機設計也很奇葩,高溫水噴射口外還有很長的隔板,這種設計很奇葩但是具備提供反推力的功能,因此YF-23的降落距離會短很多。最後附上幾張YF-23的圖紙。

  • 4 # 血染戰旗紅

    喜歡軍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美國的F22戰鬥機。但有很多朋友也許不知道,當初和它一起競標美軍第四代戰機(也被稱為第五代)的還有個YF23.

    上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提出了未來的四代戰鬥機計劃。美國空軍要求未來的第四代戰鬥機必需具備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超視距攻擊能力。為爭奪美軍的第四代戰鬥機專案,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了YF22,而諾思羅普則聯合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推出了YF23.YF22設計偏於保守,大量使用成熟的技術;而YF23則設計前衛,大膽引用很多新技術新成就。經過激烈的角逐,YF22最終獲得美國空軍的青睞,而YF23則敗走麥城。為什麼美國空軍看中的是偏於保守的YF22,而不是設計前衛的YF23呢?

    YF23失敗的原因,美國空軍給出的理由是兩個:風險和管理。

    美國空軍提出第四代戰鬥機的效能指標是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超視距攻擊。對於這一指標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思羅普.麥道公司都有各自的看法。兩家公司把這指標排了個順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先強調的是隱身、跟著是超音速巡航,第三是超機動和超視距攻擊,兼顧近距格鬥;而諾思羅普和麥道公司的排序則是首先強調隱身,跟著是超音速巡航,第三是超視距打擊,最後才是超機動。諾思羅普公司在設計、製造隱身轟炸機方面是非常強的。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就出自該公司之手。所以在隱身方面,它設計的YF23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YF22強。但具體強多少,美國軍方沒有給出資料。據國外媒體的披露,YF22的目標反射面是0.01平方米,而YF23則達到了0.001平方米,比它少十倍。但這少十倍的優勢在戰場上並不理想。據空軍專家介紹,物體反射面積縮小100倍,它的探測距離縮小40公里。假如有個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是100平方米,雷達能在100公里的距離上就能發現它。如果它的反射面積縮小100倍,變成1平方米,那麼雷達在60公里的距離上也能發現它了。那麼,YF23比YF22的雷達反射面積僅僅是小10倍,假如雷達能在100公里發現F22的話,在80至90公里的範圍內也可以發現YF23了。對於超音速飛行的戰機來說,一二十公里的距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樣一來,YF23的隱形優勢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再說超音速巡航,這一點也是YF23佔優。Y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是在1.4馬赫左右,而YF23則達瑈1.8馬赫。YF23採用的是通用公司的F120發動機。它是通用公司為配合YF23專案而全新研製的發動機。而YF22使用的則是普惠公司的F119發動機,它帶有向量控制噴管,發動機噴口可以上下左右轉動,而F120發動機則沒有這個功能。但是,YF23的燃油攜帶量比YF22少了400千克。這令美國軍方很不滿意。更令人不滿意的是,YF23採用雙彈艙設計。前面的彈艙稱為近路格鬥彈艙,可以裝兩枚AIM9近距格鬥導彈。後面的主彈艙裝四枚AIM120遠端空空導彈。YF23交付美軍驗證時,諾思羅普和麥道公司為省錢,前面的近距格鬥彈艙就只裝了個模型,真實的彈艙還沒建好。這樣一來,美國軍方就不高興了。你本來就比YF22少裝了400千克的燃料,如果你把這彈艙建成了,那不知又得少裝多少千克呢?這樣一來,YF23的航程不是更短了嗎?

    在超視距打擊方面,YF23也不比YF22差。但是,YF23太注重超視距打擊而忽視了近距格鬥能力。雖然它裝備有兩枚近距格鬥導彈,但在超機動方面卻遜YF22一籌。美國空軍始終認為,未來的空戰是以超視距攻擊為主,但也不能忽視近距格鬥。這就要求戰機的機動性要好。美國空軍在這方面是有過血的教訓的。在第二代戰機出來的時候,美國空軍就斷言,將來的空戰是以空空導彈為主。所以,它的第二代戰機F4最初的型號是沒有裝備機炮的。但在越南戰場上與越南空軍的米格21和米格19一PK,發現不靈。當時空空導彈的效能很差,很難命中目標。當F4把導彈射完了,面對逼近眼前的米格19/21,只有捱打的份了。基於這樣的教訓,美國空軍認為,儘管未來的空戰是以超視距打擊為主,但近距離的空中格鬥也在所難免。特別是中俄兩國的四代機裝備部隊後,假如雙方的戰鬥機在空中遭遇,這種近距離空中格鬥更加成為可能。YF22注重超視距打擊,但也兼顧了近距空中格鬥,使用的F119發動機具有向量控制技術,機動性和敏捷性都比YF23強,所以更符合美國空軍的胃口。

    另外,YF23使用大量的新技術,設計前衛,這也是美國空軍不放心的地方。實踐證明,假如一件新式武器,在它身上使用的新技術超過20%,它的效能就變得很不可靠。1991年4月,一架YF22在飛行試驗中墜毀。事後查明,是由於飛行控制軟體缺陷而導致了這一場事故。這樣一來,美國空軍就直嘀咕了。YF22採用如此傳統的設計,它的飛行控制軟體都跟不上;而採用大膽前衛設計的

    YF23,它的飛行控制軟體能跟著上嗎?你看,這YF23連垂尾都沒有,就裝了兩副小尾翼。這兩副小尾翼既要管轉向,又要管俯仰,還要管其他什麼的機動,它能應付得了嗎?到時候假如YF23一出事,恐怕就不是摔一架飛機這麼簡單了,說不定連毛病出在哪都不好找。再說了,它使用的F120發動機是沒有試驗過的,剛出廠不久的。它的可靠性怎麼樣?這還不知道呢。再看整架YF23,美國空軍也很不高興。為什麼?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它裝假彈艙外,它的很多零部件是採用美軍現役機型的。例如它的前起落架是採用F15的,後起落架是使用F/A18的,座艙直接就把F15的搬過來用。美國空軍就有點覺得YF23的設計團隊在偷工減料。雖然設計的是驗證機,可我是給足了錢你們的呀?你們怎麼能拿這舊的東西來糊弄我呢?所以,YF23出局也就在所難免了。

    不過,YF22雖然成功獲勝,但先前美國空軍對YF23的擔心卻在它的身上變成了現實。自2005年F22加入美國空軍服役以來,它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場戰鬥。不是美國空軍沒仗打,而是美國空軍不放心讓它上戰場。從服役至今,F22已經出過不少毛病了,就連飛機也摔了三架。而有些毛病至今還找不出原因。例如高空缺氧問題、飛行控制軟體缺陷問題等。記得有一次,F22把它的飛行員困在駕駛室內十多個鐘頭,不但機場的維護人員拿它沒折,就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拿它也沒辦法。最後只好找把鋸子把它的座艙蓋給鋸開,把那名倒黴的飛行員救出來。不過,這一鋸就鋸掉了一千多萬美元啊!因為F22的座艙蓋可不是普通的座艙蓋,它是個高技術的產物,上面可以顯示空中態勢的。

  • 5 # 軍武小咖

    如果把F22比作美軍的妻子,穩重,賢惠,雖然和YF23相比沒有特別優秀的地方,但是也沒有短板,而YF23則更像美軍的情人,激進,風險大,部分方面雖然很優秀,但是卻過於偏激。為什麼這麼說?YF-23戰機是美國諾斯洛普公司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發的隱身五代機,當時用於和F22進行競爭,但是遺憾落選。其實我們透過美軍的思路分析,YF23是必然。美國強調的是什麼?霸權主義,也就意味著我各個方面都要比你強,而不是其他方面比你強很多,而某一方面要比你弱。而YF23就輸在了這一方面,YF23更像一款截擊機,機會沒有機動性,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在視距外,憑藉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的優勢沒有擊落敵人,一旦進入到視距內面臨著將會是F22的屠殺。這是根本的原因,如果說光憑這一個原因就淘汰YF23似乎也不妥,必然還有其他原因的助推,最終導致YF23淘汰。

    首先就是美軍怕了,話說世界上第一的美軍會怕啥呢?疼錢,可能朋友們又會罵我,財大氣粗的美軍會疼錢?還真的會。我說諾斯洛普公司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我說 B2 這樣大家就熟悉了吧,沒錯B2也是出於這個公司之手,別忘了B2可是資金超標的典型代表,一架的20億美元,什麼概念?一架B2比同等質量的黃金都貴,這樣容易理解了吧。所以美軍害怕這個公司再幹出類似的事,五代空優戰鬥機可不是20架的問題了而是200架的問題(美軍現役F22 183架)。另一方面YF23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技術風險過大。

    綜合上述原因雖然說YF23也是一款很優秀的五代機隱身戰鬥機,但是他的淘汰似乎也是必然。

    當年一共製造了兩架,一架已經拆了,但是另一架沒有任何人知道去了哪,據說正在秘密試飛採集資料。

  • 6 # 皖江邊的一顆古柏

    軍方只是要個5代機,誰特麼讓你拿6代機來參選了?必須斃掉你!放棄?是不可能的!做技術儲備罷了!幾十年後的今天拿出來,很多技術還不是吊打一眾所謂的五代機?

  • 7 # 雯臣

    很多人喜歡用F22與YF23做對比,認為美軍這兩款同時代的隱身飛機,是一種競爭關係,最終結果也的確是F22擊敗了YF23,最終奪取了美軍隱身戰機合同,成為美軍的主力戰機,YF23作為失利者走進了歷史。事實的確如此沒有錯,但是這兩款飛機誕生之初,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作戰任務,它們誕生於冷戰後期,因冷戰的結束美軍失去了對手,很多當初迫切需求的武器,失去了繼續開發的意義,YF23就是其中一款失去了任務定位的武器,作為武器失去了自己的任務定位,被淘汰幾乎就是必然。

    冷戰後期巡航導彈的大發展,改變了轟炸機的作戰模式,戰略轟炸機不在需要突破防空網,對敵方目標實施凌空轟炸。任何一款裝備了巡航導彈的轟炸機,都可以在防空網之外從容發射完導彈,安全返回各自為戰基地。巡航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轟炸機的突防效能都不在重要,轟炸機變成了一個巡航導彈發射平臺,相對於巡航導彈足夠遠的射程,航程有限的的殲擊機攔截轟炸機,顯得越來越力不從。當蘇聯空射巡航導彈KH-55透過不斷改進,射程達到了恐怖的2500-3000公里,美華人再也坐不住了,提出了發展一款高度隱身能力,能夠穿越前線防空網深入蘇聯腹地,在蘇軍遠端航空兵飛出國境線之前予以攔截,甚至將蘇軍轟炸機擊毀在機場上。

    YF23就是這種戰術指導思想下的產物,與以往的截擊機同時兼具空戰能力不同,YF23作為遠端截擊機同時具備戰鬥轟炸機的能力。我們對照這兩款飛機看,它們根本不是同一個招標計劃的產物,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款作戰飛機,YF23的彈倉類似戰鬥機的,因為它不僅能發射空空導彈攔截轟炸機,也要具備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把蘇軍轟炸機摧毀在地面。在蘇聯遠端轟炸機對美國構成威脅前,把它們攔截在蘇聯國境線之內,在蘇聯轟炸機起飛前就擊毀再地面,這就是YF23的任務定位。

    美軍對F22的定位是作為下一代前線殲擊機,利用其隱身優勢與米格海洋爭奪制空權,同時具備一定的截擊能力,攔截漏網的蘇聯轟炸機,擊落已經發射的巡航導彈於防線之外。F22與YF23在提出研製計劃之初,就賦予了它們不同的任務,兩者最初不僅不是競爭對手,反而是兩款能力互補的隱身飛機。F22作為新一代前線殲擊機,給我們中規中矩的感覺,這是它在美國空軍中的戰術定位決定的。

    YF23給我們的印象則大不相同,有一種設計團隊腦洞大開的感覺,其實這同樣是它的戰術定位決定的,美國空軍賦予YF23的任務,就註定了它最終成為非驢非馬的樣子。現在我們就理解為什麼會把YF23的研發任務,交給隱身飛機設計經驗更豐富的諾斯羅普公司了。

    就在兩款飛機的研發進行中時,隨著美蘇關係的緩和,冷戰以蘇聯的解體走向了終結。蘇聯解體後不但分成了十五個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也土崩瓦解,曾經需要YF23穿越火線擊落的蘇聯遠端航空兵,隨著蘇聯解體已經不存在了。冷戰的結束導致一大批正在研發的尖端武器,一夜之間沒有了用武之地,陸軍的十字軍火炮系統,海軍的下一代隱身攻擊機A12,空軍的遠端截擊轟炸機YF23,都面臨著下馬的尷尬境地。

    美國空軍不在需要兩款隱身飛機,必須在兩者間做出取捨,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格局是美國一超獨霸。在蘇聯與華約消亡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美軍匹敵。諾斯羅普公司的YF23此刻陷入了尷尬境地,美國空軍現在只需要一款隱身殲擊機,就足以應對所有威脅,把一款已經接近定型的截擊轟炸機,改造成一款中規中矩的殲擊機談何容易。

    研發成本低、技術風險小的YF22,自然成為了美軍心目中的首選。雖然美軍心中已經拿定主意,但按照美國傳統必要的競標程式還是要走的,在美軍正式發出新的技戰術指標以後,YF22最初就是作為殲擊機研發的,只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就可以了。

    面對自己多年努力的成果,諾斯羅普也選擇了背水一戰,更大的機身、更遠的航程,取消反推裝置後能夠得到額外的機內空間,都是YF22所不具備的優勢。但修改設計不僅需要更長的時間,同時也需要更多撥款,冷戰期間的軍備競賽,雖然最終拖垮了蘇聯經濟,但也讓美國經濟受了嚴重的內傷,此時急於省錢的國會與軍方,早就對諾斯羅普公司不耐煩了。對規定的時間不在延長,便匆匆對兩款飛機做了測試,然後草草的宣佈了中標結果,YF22不出所有人意料,一舉中標拿下了新一代隱身飛機的研發合同。

    YF23的失敗在於它生不逢時,與海軍的A12艦載攻擊機,陸軍的十字軍火炮,還有科曼奇隱身武裝直升機,一起走近了軍事博物館。現在已經很難說美軍放棄YF23,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從F22機體不夠大得到的教訓看,YF23更大的機體更方便衍生型號的開發,也有足夠的空間做壽命中期技術升級,較大的航程可以執行更廣泛的任務。但YF23當初畢竟是作為截擊轟炸機研發的,改造成一款空優戰機很多設計需要推倒重來,的確存在巨大的技術風險,資金投入也可能失去控制。

    但F22因機體尺寸太小,讓美國空軍陷入進退兩難,由於機體內部空間不足,無法增加更多機載裝置,而無法進行壽命中期技術升級。同樣因為機體內部空間不足,在F22現有設計上衍生出後期型號也是困難重重。如果當初選擇機體內部有充足空間的YF23,起碼在中期升級,後續衍生型號的開發,都會相對容易很多。但畢竟誰也不知道YF23會改成什麼樣子,能不能順利完成轉型,從截擊轟炸機變為殲擊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華夏神話體系中,東皇太一是否真的存在?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