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末農
-
2 # 豫東小農
大蒜在整個生長髮育期內需要澆3-4次水即地膜水,越冬水,返青水,抽苔水和膨大水,施肥的選擇主要有返青肥,抽苔肥和膨大肥即按照我們老百姓常說的“四水三肥”。
1)給大蒜澆地膜水的目的以及為什麼地膜水不施肥呢?
大蒜澆地膜水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為了能夠使大蒜在溼潤的土壤中更好的生根發芽,其二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蓋地膜。
大蒜只有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才能快速的生根發芽,澆水能夠使土壤跟大蒜瓣緊密接觸,促進種瓣幼根吸收水分,從而使蒜瓣快速生根發芽。有的農戶習慣在澆水的時候撒施尿素,我覺得在澆地膜水的時候最好不要撒施尿素,尿素含氮量比較高,可以起到提苗的作用,但是在大蒜瓣沒有生根發芽的時候如果說使用尿素的量控制不好的話,會導致燒根的情況發生,從而不利於大蒜的快速生根發芽。
2越冬水需要在什麼時候才能澆?應該注意些什麼?
這幾年由於“暖春”的出現,導致了大蒜小黃蟲的出現,所以為了防治蒜蛆咱們蒜農朋友們不得不在陽曆11月份上旬的時候透過澆水來衝施農藥。
如果說冬季比較寒冷或者乾旱的年景是可以選擇在陽曆11月下旬的時候澆越冬水的,最好能夠選擇夜凍晝消的時候。具體情況是要求白天的氣溫在10度左右,同時可以選擇衝施尿素每畝地20斤左右,依此來防治大蒜在退母期出現缺少營養而出現的黃葉幹尖的現象。
3)大蒜返青水什麼時候澆比較合適,衝施什麼樣的化肥才是最好的選擇?
由於春季的時候日夜回升比較快,在加上地膜的作用大蒜也能夠快速返青生長。由於這段時間的氣溫不是太穩定,所以可以選擇在陽曆3月下旬的時候澆返青水,最好選擇白天氣溫在15°以上比較高一些。
衝施肥的選擇:由於這段時間是大蒜的植株快速生長的時候,所以可以選擇衝施尿素或者高氮的三元複合肥比較好,也可以選擇衝施硝酸銨鈣。按照最佳投資來算的話可以選擇一畝地衝施40斤尿素+15斤左右的3個15的硫酸鉀複合肥。
4)大蒜抽苔水和膨大水和肥的選擇?
這兩個階段都是大算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的時候,既要營養生長也要生殖生長,所以需要吸收的鉀肥比較多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抽苔水可以選擇在陽曆4月10好左右澆,每畝地可以選擇衝施高鉀的三元複合肥每畝地30斤左右+10斤尿素,同時透過噴施葉面肥和方式來補充中微量元素肥。
大蒜膨大水澆灌的時間點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即提過蒜薹以後及時澆水施肥。這個時候正是大蒜頭膨大期間所以對於鉀肥的需求量比較大,可以選擇衝施25斤左右的硫酸鉀複合肥+10斤尿素。澆水以後要噴施一遍殺菌劑+葉面肥來延緩大蒜植株的衰老,從而為大蒜的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的來說大蒜的大蒜的種植過程中,需要及時的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才能夠即減少了投資成本有能夠種植出品質高產量高的大蒜來。
-
3 # 小哥小農民
1、精選種苗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挑選種苗,好的種苗對於後期的生長和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一些有經驗的種植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選種方式,今天小編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幾個選擇大蒜種苗的方法。如果大蒜的蒜瓣小,這種蒜都成熟的比較快,蒜頭上面紋路多且自然的是品質高的品種,如果紋路混亂的話品質就相對差一些,大蒜的蒜尖比較飽滿的成活率比較高,如果是乾癟的大蒜就不要種植了。蒜瓣大小均勻的雖然也是比較好的。
2、種前準備與種植
選好蒜種後處理一下再種植,提高一下蒜種的活力。首先我們將選好的蒜种放在Sunny溫和的地方晾曬一天,(但是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曬,比較溫和的Sunny即可)之後翻耕一下土壤,將土壤裡的雜草和越冬蟲卵都清理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在此過程中施加一次有機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之後就可以栽種了。注意在栽種的時候不要把蒜種完全被土覆蓋掉,只要覆蓋著蒜種的底部就可以了。栽種把蒜的蒜尖朝上這樣可以提高蒜出壓力和生長速度。
3、肥水管理
有的種植戶發現自己的大蒜產量不高,那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就是由於生長期間對於大蒜的肥水管理不重視導致營養跟不上,才會造成這種後果。如果我們在栽種時候選擇的是水田,那麼在大蒜的生產過程中是不需要澆水的。但是如果選擇在旱田的時候就要我們人工澆水,特別是連續乾旱的天氣要一週左右澆一次水,讓土壤保持一個相對溼潤的程度。在蒜出杆期和分瓣期要及時追肥,施肥量不要太大適量即可。
4、保溫禦寒
一般情況下大蒜種植的時候比較晚,正處於秋末冬初的時候,這個時候氣溫在逐漸的降低,一定要注意好防寒工作,特別是當氣溫只有幾度的時候,要在小蒜苗上覆蓋一層草料達到保溫保肥的效果。如果是沒有的話可以覆蓋一層地膜或者是塑膠布。
-
4 # 努力就好
大蒜又名胡蒜,蒜,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種植史,且是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國家。大蒜以蒜頭,蒜薹和蒜苗為主要產品,也可利用蒜頭生產蒜黃。蒜頭和蒜薹耐貯運,還可加工成各種蒜製品,一年四季供應。大蒜具有特殊的辛辣味,可增進食慾,並有抑菌殺菌的作用,可生食可熟吃,還可做菜和調味品。
題主的問題看似一個問題,其實是倆問題,一是水分,二是如何水肥結合的問。現在就大蒜種植過程中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來簡單介紹一下,
一,大蒜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要求大蒜的葉片呈帶狀,葉面積小,且葉片表面有蠟質,因此具有較耐旱的特性。但是,大蒜的根系主要著生於短縮的蒜頭底部,也就是莖盤之上,是絃線狀根,而且根毛很少,分佈範圍小,橫展直徑僅有30釐米左右,分佈淺,僅分佈於5–25釐米的耕作層中,表現為喜溼喜肥的特性,但卻吸收能力差。所以,大蒜對水分反應比較敏感,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期對土壤溼度的要求不同。
1,播種期
大蒜播種後,要求土壤溼潤,以利出苗。如果栽蒜地塊耕得淺,水分不足,致使土壤下層堅硬,並且播種時覆土又過淺,蒜母就要"跳瓣",造成缺苗,這是由於大蒜髮根時成束立著長,蒜母被頂出土面,可因根際缺水乾旱而亡,這時就要澆水一次,將蒜母重新栽入土中,再覆土一次。
2,幼苗期
大蒜幼苗期土壤水分應該見幹見溼。較水過多,蒜種容易提早覆爛。但是在春播地區常遇到春旱,土壤水分蒸發快,地面容易返鹼,腐蝕蒜種,使大蒜遭受蛆害。
3,旺盛期
大蒜在葉片旺盛生長期需要較多的水分,以促進植株生長,為大蒜花芽和蒜頭的分化和發育打好基礎,所以在大蒜旺盛生長期要多澆水,催秧催節催薹快速生長,但也臨近採薹時要控制水分,使植株稍顯萎蔫,以利於將蒜薹從葉鞘中抽出而不易折斷。
大蒜採薹後要立即澆水,促進植株和蒜頭的生長。
4,蒜頭膨大期
在大蒜蒜頭膨大期,要求大量的水分,蒜頭才可較少地承受土壤壓力,使養分順利地運入蒜頭。在蒜頭充分膨大以後,即將採收時,要控制水分,促進蒜頭的老熟,防止蒜頭外皮腐爛變黑和蒜瓣,提高其品質和耐貯力。
起蒜時要澆一次小水,使土壤溼潤,方便於起蒜。
以上就是大蒜對水分的要求,下面就來介紹第二個問題。
二,大蒜各生育階段的水肥結合大蒜的生長髮育大體上可分為幼苗期,蒜薹伸長期和蒜頭膨大期,各生育期對肥水的需求不同,分別介紹一下。
1,大蒜苗期
大蒜播種後,為促進快速出苗,當土壤墒情差的時候,要立即澆水,促進幼芽萌發。播種後一週幼苗出土,再澆一次催苗水。出苗後表土見幹見溼時澆三遍水,有利於幼苗生長。
冬季寒冷地區,為了保證大蒜幼苗的安全越冬,冬前要澆凍水。凍水要適時適量,一般是在夜間表土結凍,午後化凍時澆水為宜。為防止出現凍害,可以在11月下旬轉入越冬期後,在大蒜畦面上覆蓋一層土雜肥。
第二年大蒜進入返青期後,可以澆返青水,但水量不可過大,以防止地溫下降過多。為促進蒜頭和蒜薹的分化,澆水時可結合施肥進行,畝衝施尿素15公斤左右,或隨水施入人糞尿適量。
大蒜返青後,幼苗逐漸進入葉片的生長盛期,澆水施肥的次數也要隨之增加,要特別注意氮肥的施用。
春播大蒜苗齊一般不澆水,只有壟作遇到乾旱,出苗有困難時才澆水。幼苗出土時經常出現跳蒜的現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上土或補一次水。要注意,在出苗前,如果發現土壤板結,只能澆小水。
大蒜播種後40天左右,種蒜的營養物質消耗完畢,大蒜要發生退母,此時大蒜植株正處於營養青黃不接之時,因此表現出葉片黃尖,所以在大蒜退母前,也就是播種後35–40天之間,要及時澆水施肥,以減輕黃化現象,維持幼苗的健壯生長。
2,大蒜伸薹期
大蒜退母后植株開始獨立生活,蒜頭和花芽開始分化,地下部發生第二批新根,葉片全部長出,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對水肥的需求顯著增加。此時如果出現缺肥缺水或者水肥供應不及時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大蒜植株的生長。
所以在大蒜的蒜薹伸長期,要經常澆水施肥,地皮發白就要澆水,且要隔一次水施一次速效氮肥,或者是三元複合肥,一般畝施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三元複合肥30–40公斤。地膜覆蓋栽培的大蒜,可結合澆水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3,蒜頭膨大期
蒜薹成熟後,植株的營養分配發生了偏移,逐漸向蒜頭轉移,蒜頭進入膨大期。此時大蒜的根莖葉的生長都逐漸進入老化期。為了保證蒜頭的正常生長,保護和延長大蒜的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在採收完蒜薹後要及時澆一遍水,同時衝施一次氮肥,如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硫酸銨15公斤左右,或高氮水溶性的肥料等。
自此以後,看土壤的墒情,相繼澆1–2次水,促進蒜頭的生長。俗話說,"要長蒜,泥裡陷",說明此期大蒜需水量較大,所以在大蒜頭的膨大期,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溼潤。在大蒜收穫前的5–7天左右停止澆水,以防土壤水分過大而導致蒜皮的腐爛,蒜頭的鬆散,同時也不便於收穫和貯藏。
總之,大蒜雖然耐旱,但要想獲得優質高產的大蒜產品,就必須根據土壤墒情,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結合各生育階段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適時適量的進行水肥的供應,特別是要重視大蒜蒜薹伸長期的水肥管理,一定要保證水肥供應充足,以保證植株長得旺盛,蒜薹長得肥,蒜頭得以充分發育膨大。蒜頭膨大後期,特別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造成莖稈的開裂和散瓣。 -
5 # 編走編拍
大蒜需水量比較大,整個生長期一般要澆4次水,大蒜播種後需及時澆水,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667平方米澆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滿足大蒜種植需要,又為覆蓋地膜提供方便,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或低溫在15℃以上時澆水,由於綠色食品大蒜種植有機肥為主,在加上大蒜長期內氣溫低,大蒜唇膏蟲害發生比較輕,通常發生的病蟲為,葉枯病。
-
6 # 經農記
大蒜還是比較耐旱的。
我曾在一塊臺坡地上種了幾廂的大蒜,從播種到收穫,幾乎沒澆過一次水,其間只是在下雨前趁機撒了一點兒複合肥,整個過程都沒怎麼搭理過。不過,蒜苗也長得鬱鬱蔥蔥,葉綠葉肥,一片生機。
當然,我種植大蒜的面積比較少,主要是供自己食用,過年時吃青蒜,來年用蒜頭做糖醋蒜。如果是大面積種植,用我這懶人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還是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做好肥水管理及中耕工作,爭取青蒜葉綠葉肥,蒜頭又圓又大,獲得優質高產。
大蒜是淺根系農作物,根系入土較淺,吸收水分的能力弱。因此如何保證大蒜的各個生長週期的水分供應,特別是花莖伸長期和鱗莖膨大期的水分供應,防止土壤過幹,影響大蒜生長,成為獲得優質高產產品的關鍵。
同時,大蒜又喜歡氮、磷、鉀全效性有機肥料,因此,大蒜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其它肥料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於是,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五千公斤以上,播種溝中拌入一百公斤左右的餅肥,四十公斤的過磷酸鈣,五十公斤草木灰,並淺耕細耙,讓土與肥充分混合。這不僅是高產的保證,也為以後的生產管理帶來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肥後要跟水,水肥結合,利於根系的吸收。
大蒜施肥還要把握兩個關鍵期:一是催苗肥,促進大蒜葉片的生長;二是催頭肥,促進大蒜鱗莖的膨大。
以上是大蒜種植時,要把握的總的水肥管理的關鍵要素。具體怎麼澆水及處理與肥的關係,下面以秋播大蒜為例,結合大蒜的各個生長週期分開來談談。
大蒜一生先後要經過萌芽期、幼苗期、花芽和鱗芽分化期、花莖伸長期、鱗莖膨大期等五個生長髮育階段。不同階段,所需的水肥不同。
一 萌芽期 就是播種發芽到基葉出土。這期間,一般澆水2一3次。播種後,立即澆水一次,出苗前在澆一次,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蒜苗才能出得整齊。此時,幼苗主要靠蒜瓣內貯藏的養分生長髮育,對土壤的養分吸收少,可以不施肥。
二 幼苗期 是第一片真葉長出到花芽鱗芽開始分化。此階段是葉片生長期,根系的生長和葉片的生長量都很大,需要的養分很多。而此時種瓣中的養分已消耗殆盡,蒜苗轉入自養生長階段,因此需要人工追肥一次補充養分。一般每畝施腐熟人糞尿一千至二千公斤左右或尿素七公斤左右,隨水追施。此時要保證水分供應,以見幹見溼為好,避免澆水過多,引起母蒜溼爛。
三 花芽鱗芽分化期 從花芽鱗芽分化開始到分化結束。此階段是大蒜的蒜薹和蒜瓣形成基礎,應當在越冬前,結合澆水,追肥尿素9公斤左右。
四,蒜薹伸長期 分化結束到蒜薹採收。此期間,要重施抽苔肥,每畝溝施尿素15公斤,二十天左右再追施尿素15公斤和適量磷酸鉀。期間保持土壤見幹見溼,一般每隔一個星期左右澆水一次。採苔前三四天,停止澆水。
五 蒜瓣膨大期 採收完蒜薹後,立即澆水一次,並追施一次催頭肥,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保持土壤溼潤,每隔4一5天澆水一次,直至蒜頭採收前一個星期左右為止。
-
7 # 雲朵在鄉村
大蒜、大蔥,對於山東人來說,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無論炒菜,還是生吃,都不在話下。今天,跟著題主的腳步,我們主要來說一說大蒜。大蒜,味道比較辛辣刺激,抑菌消毒,經常食用對身體好,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
大蒜對於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是富含腐殖質、疏鬆透氣、排灌效能好的肥沃壤土才是最適宜的。大蒜喜歡潮溼的環境,不耐乾旱,對水分的要求比較嚴格。雖然大蒜喜溼,但其是淺根系作物,吸水能力較弱,所以,要根據其生長週期的變化不同進行肥水管理。
第一,播種期。大蒜在播種後,應及時澆水,必須要做到“澆足澆透”,然後地膜覆蓋。地膜覆蓋是大蒜可以增收增產的關鍵一步,它能提高土壤地溫,減少水分過多蒸發,有利於大蒜萌芽出土。蒜芽出土的時候,要及時捅破地膜。
由於大蒜在播種之前,已經施足了底肥,所以這個時期可以不進行施肥。這些底肥足夠支援大蒜萌芽了。
第二,幼苗期。大蒜幼苗期內,應保持土壤溼潤,但不宜水分過多,否則不利於大蒜幼苗生長。這個階段裡,最好結合追肥進行一次小水漫灌。
第三,出苔期。這個階段是指花芽分化及大蒜出苔,是需水量、需肥量較大的時期,它需要足夠的養分支撐,所以,結合澆水進行一次追肥,是十分有必要的。澆水施肥能夠促進大蒜生長髮育,地面見幹見溼為宜,可以施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適量。
第四,膨大期。大蒜膨大期,與抽苔期一樣,要求的水分與養分都是很大,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蒜頭的膨大。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溼潤度,可以結合著澆水衝施少量氮肥。
在收穫前一個星期左右,停止澆水,這樣有利於採收,有利於儲存。
回覆列表
確保大蒜的產量和質量在播種前要精心篩選種瓣,種瓣最好從蒜頭收穫後在田間就開始選種。選擇大直徑蒜頭為宜,葉片無病斑,蒜頭外皮色澤一致,肥大圓整,外層蒜瓣大小均勻的單株留種貯藏,把帶有傷殘、病斑的蒜瓣及一些過小蒜瓣除去。在這需要特別提醒蒜農朋友們的是:最好選擇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大蒜品種,因為大蒜二次生長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遺傳。
大蒜播種後澆水大蒜播種前,用溝器按行距17釐米的標準開出播種溝,溝深和溝寬均保持在5釐米左右。開溝要深淺一致、溝線平直,開好溝後,把蒜種均勻撒在溝面上,然後再播入溝中。這種方法既省時又省力,並能靈活掌握播種的進度。在這裡需要特別提醒一下:開溝、播種和覆土要求深度一致,以利於蒜苗的正常生長髮育,減少大蒜異常現象發生的機率。播後覆土1.5-2釐米,然後澆水。要將地塊充分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畝地澆水100立方米,這樣既滿足大蒜種植的需要,又能控制大蒜異常現象發生。蒜薹生長期施肥和澆水管理每年4月開始防治蔥蠅和種蠅,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噴2次。從4月下旬開始防治大蒜葉枯病、灰黴病等,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提薹前噴藥2-3次。地膜蒜應在“清明”以後,待溫度穩定後,除去地膜和雜草,每畝追施二銨或鉀肥20公斤,並噴施高效葉面肥,然後澆一次透水。注意提薹前一週要停止澆水,以利於提薹。大蒜頭膨大期施肥喝澆水管理提薹以後,隨之澆水一次(可隨水衝施10-15公斤高鉀肥料),至收穫前根據天氣澆水1—2次,保持地面溼潤狀態,滿足大蒜後期對水分的需要,並噴施一次防病藥物,同時噴施葉面肥,鞏固防治大蒜病害效果,確保大蒜豐收。大蒜種植過程中澆水一般經歷四個時期大蒜狀苗水,在春季氣候回暖後,一般在4月上旬,需要澆一次壯苗水。這是幼苗的發育初期,要保持土壤長期溼潤,才能讓它生長的更加茁壯。此時水分不足,會影響不僅僅會影響產量,還容易導致幼苗乾死。大蒜出苔水,一般在4月中下旬,蒜薹開始生長,從生長到採收一般要30天左右。此時需要多澆水,可以促進蒜薹的生長。水分不足會使其消耗鱗莖的水和養分,對大蒜的收成不利。大蒜覆膜,水大蒜通常在秋季播種,播種後要澆一次水,然後用地膜覆蓋,由於要經歷漫長的冬季,所以這次澆水一定澆足澆透。除了為其生長提供幫助外,也能讓地膜起到保溫保溼的作用。大蒜膨大水,在5-6月份是大蒜鱗莖膨大期,前期的需水量依舊很大,水分足才能使它長的更飽滿結實。施用基肥應採用配方施肥方法。大蒜秋種每畝地施優質圈肥5000公斤、氮肥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過程中,如果施用氮肥、磷肥、鉀肥等過量時,會導致洋蔥型大蒜髮生。當每畝地氮肥、五氧化二磷的施用量均達到或超過40公斤時,可誘發洋蔥型大蒜的大量出現。基肥施好後要深翻整地以疏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