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劉備?誰會投劉備呢?

    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三國志.滿田牽郭傳》

    劉備看中田豫和趙雲,趙雲說哥哥死了,要回去辦喪事,田豫說她媽年紀大了,

    趙雲直到七八年後的200年才投靠劉備,劉備當豫州刺史時,陳群是他的別駕。但劉備要接管徐州,陳群就不支援,和他分道揚鑣了。

    問題是,陳群后來跟著呂布混,後來又跟著曹操混

    陳登跟劉備關係也不錯,但就是不跟著劉備混,先跟著呂布,又跟著曹操

    再看諸葛亮,劉備在荊州呆了七年,諸葛亮就是不鳥他,

    所以,劉備一個寒門子弟出身,在到處都是貴族的三國時代,誰會正眼瞧他?更別談跟他混了。

    漢獻帝死了,無非是再扶持一個傀儡皇帝罷了,歷史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 2 # 百萬經紀人養成記

    如果沒了皇帝,曹操挾天下以令諸侯就無從說起。這樣曹操就會失去一個很關鍵的政治籌碼,因此答主的推測是成立的。

    曹操半退半就當了魏王,引起不少人不滿。先有崔琰力言不可,後有耿紀韋晃吉邈欲害曹操性命。這些人在曹操勢大的時候尚且不服曹操,如果曹操不是漢相,他們未必會選擇在曹操手底下辦事。其實在心中他們一直是漢臣,而不是曹操的家臣。

    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有一部分不會選擇在曹操手底下辦事。

  • 3 # 泊圖泊途

    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折騰的不淺是真 ,範汜是哪位?應該是題主打錯了吧。

    曹操的族人跟著曹操的時候較早,那時候董卓還沒死,也就是說,這些是必然死心塌地繼續跟著曹操,沒什麼變數。

    敵方的降將想必也是自然歸順,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荀彧本來是袁紹的人,看袁紹那副德行不能成大事,就去找曹操去了,此人心繫漢室,漢獻帝要是死了,那隻能說他要麼找一個能支援漢室的人,比如初期的曹操,要麼找劉氏,比如劉備,要麼就看透時代的不可逆,找個有作為的人輔佐,因此他歸順曹操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

    舉薦就更不必說了,一般也都會同意。

    漢獻帝死活其實意義不算太大,但是曹操有軍事實力,就讓“漢獻帝”有發言權,不然,很多人都會放任他去死。

    漢室不可復興基本上是當時的共識,理想主義者想復興,現實主義者發展自己,有識之士會找打合適的老闆棲身立命。曹操的人才可能會少一點,但是影響不大。

  • 4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不會,如果沒有漢獻帝,漢之正統便不會存在,以曹操政治才能,自然可以籠絡一批人才,但不會有那麼多,例如荀彧是衝著漢獻帝去的,想借助曹操的力量使漢室中興,但無奈願望落空,被曹操陷害。

    孫權繼父兄之基業,虎距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以長江為天塹,確保了東吳的安全,但同時也隔絕了人才的流動,所以東吳只能以依靠孫策舊部後代及當地士族豪門中的人才。鮮有中原之人。

    而劉備是佔便宜最多的一個,自稱忠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沒有漢獻帝,他就成了天下忠於漢室才子的最佳去處。以劉備身懷天下的心胸,虛懷納士的態度,識人善用的才能,必會廣招天下英才,手下不再是隻有關張趙雲。三國格局將會發生改變,中原不會再是曹操的天下,會出現與劉備平分中原的局面。

    三國戰爭將主要表現在曹劉之間的中原之戰,而孫權則趁機統一南部區域,荊州和益州可能會納入孫權囊中,因為曹劉已無暇顧及南部地區,而主要集中於中原的爭奪。

    然而這一切曹操能讓他發生嗎?即使漢獻帝被殺,以曹操之睿智,手下才能之士的謀劃,必然會另立一漢帝,劉姓諸王並不是只有漢獻帝一個,然後又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樣的故事還會重演。

    曹操比劉備佔優勢的地方是佔有漢之都城,加之再立一個漢帝,天下人才就皆以曹操為正統了,畢竟天子腳下是曹操所佔之地。而劉備最終也逃脫不了偏安一隅的命運。

  • 5 # 大飛熊騎士

    該有的還是會的,信不信?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曹操或者其他軍閥總是逃避不了擁立“漢帝”的道路。殺了一個“漢獻帝”,還可以擁立“漢獻帝”二號呀。那麼,有朋友會問,為什麼不乾脆自立為帝?有的,袁術就是自立為帝,結果眾叛親離,臨死連一口蜜水都喝不了。這就是在時機不成熟下,自立為帝就是作死。

    東漢末年,軍閥林立,有強有弱,但是誰也沒有那個實力一統天下。早期的曹操集團的實力屬於中游水平,遠不如袁紹的。關鍵是,曹操的根據地,東有呂布,劉備,西有張繡,南有袁術,劉表,北有強大的袁紹。在這強敵環繞的環境下,曹操拿什麼來競爭?論根基曹操不如兩袁,論身份,不如劉表,劉備。所以,曹操早晚也要樹起一面大旗,因為根據許昌的地緣離洛陽的政治中心不遠,打出“擁立漢室”的旗號還是有些優勢的。只不過,漢獻帝如果被殺死,只能另找一個好控制的皇室來控制。

    (東漢宗室劉虞)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曹操擁立其他皇室來當皇帝,那麼其他軍閥會不會也有樣學樣?這是很可能的。比如,當初董卓劫持漢獻帝,袁紹集團就想另外立一個皇帝來對抗董卓,袁紹選擇的是劉虞,劉虞是很富有魅力的一個皇室。但是,劉虞堅決不當皇帝,這主要是漢獻帝還在吧,不久後,劉虞也被公孫瓚殺死。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漢獻帝不死,也算是成全了曹操集團的發展。而袁紹呢?沮授苦勸袁紹迎立漢獻帝,袁紹可能不願在人下或者因為對董卓的怨恨(漢獻帝是董卓所立),遲遲不動,被曹操搶了先,袁紹也後悔。

    (曹操和袁紹)

    所以,如果漢獻帝被殺,曹操會在立一個新漢帝,而袁紹可能也會立一個新帝來“針鋒相對”,這時候在“出師有名”上是打平的。不過,以袁紹的為人,不受重用的荀彧和郭嘉依然會到曹操陣營。因此,個人認為漢獻帝的生命,並不會影響局勢發展,最多會對曹操的發展帶來一些困擾而已。

  • 6 # 潯陽鹹魚

    首先我要說的是:李傕、郭汜這幫人雖然派人追擊漢獻帝,但是他們是不敢加害漢獻帝的。

    當時漢獻帝想東歸雒陽,卻派人哄騙李傕等人,說是去弘農郡陝縣(張濟軍駐紮地),李傕信以為真,就同意了。

    結果隨從護駕的郭汜打起了小算盤,想自己也玩一把劫持皇帝,結果打不過其他將軍(楊定、楊奉、張濟等人),便跑去向李傕告發:張濟那幫人是想把皇帝帶回雒陽,他們要脫離我們的控制,然後他們掌控朝政。

    李傕得知,便調動兵馬,與郭汜聯合追擊漢獻帝的隊伍,想搶回漢獻帝。

    所以說,李傕、郭汜只是想搶回對漢獻帝的控制權,並不會加害於他的。

    腦洞分析

    其次,回到這個問題的腦洞上來,假設漢獻帝在戰亂中喪命,李傕這幫人肯定吃不了兜著走,關東諸侯們又有了聯合討伐的藉口了。

    當時關東的割據軍閥大致分為袁紹、袁術兩大陣營。

    袁術是有異心,想稱帝的,他正好趁機登基,宣佈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後大造輿論,要替天行道。

    【袁術影視劇形象】

    袁紹當時正在組織聯軍討伐幽州公孫瓚,因為幽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殺害。

    袁紹帶著劉虞的兒子劉和,用替劉虞復仇的旗號,聯絡親近劉虞的烏桓人,一同攻擊公孫瓚。之前袁紹也曾想在關東另立皇帝,以此對抗長安朝廷,當時選的人就是劉虞,而劉虞堅決不肯。

    如果開個腦洞,漢獻帝已死,袁紹肯定會勸劉和登基稱帝,然後自己以大將軍的名號討伐公孫瓚,再平定天下。

    【袁紹影視劇形象】

    回到曹操身上。在獻帝東歸的那年(195年),曹操當時剛剛奪回兗州,按照歷史程序,曹操在次年進軍豫州,討伐黃巾軍。

    在曹操控制範圍裡,並沒有可以擁立的皇帝,曹操和琅琊王的關係不錯,據說彭城王也避難去過兗州,但他也不會去擁立琅琊、彭城王稱帝,因為他這麼做肯定會得罪袁紹。

    所以,腦洞的結果是:曹操只能繼續依附袁紹,還沒有能力單打獨鬥。

    【曹操影視劇形象】

    至於劉備、孫權,更是不可能。

    本年(195年)的劉備與袁術爭奪徐州,後來被呂布偷襲,讓出徐州,又一次寄人籬下;

    孫權還是跟哥哥孫策混,無憂無慮,天天想著找誰去借點錢來花的少年。

    以劉備、孫策的出身看,在當時,他們根本沒有吸引天下人注目的資本,孫策能佔據江東,已經是他能力的極限了。

    再談歷史

    在歷史上,曹操是控制了漢獻帝,以天子詔令“討伐不臣”,同時以朝廷的威信,吸引了天下很多名士進入朝廷,曹操再挖到自己的集團裡來。

    如果沒有漢獻帝,曹操肯定不能繼續壯大。

    當然我們還要知道的是:在建安年之前,曹操的手下主要是由譙沛子弟(包括自家兄弟)、兗州從臣兩大部分組成。曹操非常信任這些人,這些人也佔了曹魏開國功臣的絕對多數了。

  • 7 # 歷史春秋網

    漢獻帝死不死,與曹操手下有沒有那麼多能人關係並不大。

    曹操手下很多能人,就是衝著曹操的為人而去的。比如曹操本族曹洪、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人;當然,也有的是衝漢獻帝去的,比如荀彧。這是荀彧是保漢派。但如果漢獻帝被殺了,曹操照樣可以立另一位漢室宗親為帝,照樣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同樣的事情,其他軍閥也可能去做。那時侯可能有幾位劉氏宗親爭天下。但我相信以曹操的個人魅力,他手底下這些將軍謀士,還是不會背叛他的。曹操與袁紹等進行人才競爭,依曹操的個人魅力,還不是把郭嘉這樣的奇才納入麾下嗎?

    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了劉氏宗親當皇帝,曹操會不會自立為帝,曹操手下的這些將領會不會聽他的。我認為如果沒有了劉氏宗親,很多將領謀士還是會聽曹操的。但也有一部分人會另尋出路。但那個時侯,其他劉氏宗親的實力太差,不足以吸引人才。比如劉備、劉表、劉璋等人。假如這些劉氏宗親都在軍閥混戰中被殺,曹操自立為帝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只不過不如挾天子以令諸侯來得光明正大,那時侯的戰爭,可能更血腥,更殘酷。袁術稱帝,死無葬身之地,就是證明。不過打到最後,袁紹還是不是曹操的對手。歷史的程序,可能不會因為某一個的興衰,而受到多大影響。說白了,漢獻帝,只是曹操手下的一顆棋子而已。

  • 8 # 有得觀史

    三國之時,天下大亂,軍閥四起,朝廷已經不能稱為朝廷,仕子能人沒地方當官,只好追隨軍閥。當時袁紹勢力最大,很多能人投奔了袁紹。

    後來,能人們發現袁紹不是好的帶頭大哥,又先後投奔曹操,這其中有許攸、荀彧、郭嘉等,這些都是頂級人才。可見在那個動盪時代,高階人才都是奔明主而去的。漢朝氣數已盡,改朝換代已成為大多數能人的共識。

    不可否認,一些能人是對漢朝有感情的,荀彧就是典型代表。他堅決擁護漢獻帝反對曹操稱帝。

    但是,荀彧卻是在漢獻帝被接到許昌之前,棄袁紹投奔曹操的。李傕郭汜控制朝廷後,在忠志之士的挑撥下打得不可開交,楊奉將軍伺機帶漢獻帝逃出,並派人向曹操求救。荀彧是眾謀士中,最積極主張營救的一個,並提出了下步戰略,“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見荀彧投奔曹操不是因為漢獻帝。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曹操的人才成分。曹操的武將主要來自曹家,夏侯家,還有就是從敵方投降來的。這些人都是奔曹操來的,和漢獻帝沒有關係。

    那就沒有奔漢獻帝來的嗎?有,奔漢獻帝來的都是想做官的,不是想做事的。漢獻帝代表著朝廷,這些人就是想在朝廷謀個差事。想做事的能人要比想做官的能人層次高出一塊。真正幫曹操謀天下的都是想做事的。所以,漢獻帝來不來曹營,對曹操的人才隊伍影響不大,奔漢獻帝的都是低端人才。

  • 9 # 龍鎮

    我們先來看看下獻帝是如何即位的,

    漢獻帝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

    因母親身份低賤,小時候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在跟少帝逃亡出洛陽的時候遇到董卓,因其沉著冷靜與少帝的害怕啼哭形成對比,被董卓認為更有帝王氣質。

    公元189年,董卓進洛陽遂提出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諡號孝獻皇帝。沒有當皇帝的劉協遠離了戰爭禍端反而壽終正寢了。

    獻帝被曹操控制之後,一直留在許縣沒有參與任何天下征伐的決策。把平天下的事情統統交給了曹操,所以說曹操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總算是憑本事平定大小軍閥的混亂爭鬥,等於在幫漢室打理天下嘛。

    不過,曹操之所以能匯聚那麼多文人志士,除了他的手段之外,更主要在於他藉助了獻帝的天子號令。

    這麼一說,就又扯到我們的傳統了。

    春秋時期的華人就特別講究“名正言順”,那五百多年的紛亂各個霸主競相上臺,但無論哪一件哪一樁都脫不下這個帽子。乃至現在。

    最鮮活的故事就是鄭莊公寤生主導的“多行不義必自斃”故事。

    春秋時期,鄭武公去世後,鄭莊公即位,他的弟弟共叔段不服,就在自己的封地裡招兵買馬,準備篡位。祭仲勸鄭莊公除掉共叔段,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待到共叔段公開謀反時,莊公才親自率軍攻打共叔段。

    其實鄭莊公早就知道了弟弟段和母親老薑的想法,也聽到了謀士們的建議,甚至探知到了他另立中央的事實,但是他一直隱忍到抓到其已經實質出兵,並抓到其與母親謀劃起兵的信件,這才動手。寤生不急於“拿下”弟弟段,是為什麼呢?

    “段舉起反旗的那一天,他在道義上獲得了置段於死地的權力。沒有人能指責他什麼,包括武姜(其母親)都無話可說。他已經一讓再讓,仁至義盡,無可挑剔。”見本人所著《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以上只是一個簡述,真實故事豐富有趣得多了。http://product.dangdang.com/1463775666.ht

    曹操舉起的大旗叫“復興漢室”,背後又有獻帝坐鎮,受傳統文化教育長大的能人才人紛紛聚集,自是不在話下。

    如果獻帝給李傕,郭汜殺死了,那麼當時皇室就沒有正經八百的純血統繼承人了。那麼有兩種可能:

    第一,有人舉起義旗,號召天下將士討伐李郭,同時找到一個旁系血親推舉為繼承人。這種做法應該最合理的,而且一定必定肯定要討逆和保漢同時進行。這個人多半也是曹操吧,只要找到比劉備合適的繼承人,曹操照樣能聚匯人才,挾天子令諸侯。

    劉備這個一直號稱皇叔的人會舉手說:我有資格繼承皇位。加上劉備的精神力量,就是所謂的民心民意,能人智士馬上就能找到歸屬。或者其他軍閥可以找到其他有更親的血緣關係人,像是以前袁紹想找的劉虞,從血統上來說,繼承帝位一定是“嫡系>庶出>旁系”,這個也是我們的傳統認識。如果有血統更親近的人繼承,劉備就算再民心所向,也只能當輔佐的大臣。否則就會與其原來的“愛民之心,救世之志”相悖。

    第二,有人舉起義旗,號召天下將士討伐李郭,然後自己當皇帝,再然後被其他人討逆,被天下稱之為“賊”。 就像曹操的兒子曹丕篡位稱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但是隻要他做得還不錯,大家始終還是會安居樂業,也就不再多想推翻他的事了。看看《鹿鼎記》就能有的啟示,反清幫會紅花會的總舵主陳家洛見到了乾隆並沒有就取而代之嘛。

    有人問,幹嘛非要舉義旗?

    這爭奪戰才能名正言順。

    子曰: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10 # 巴山夜雨涮鍋

    答案是否定的。

    簡單說,196年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曹操獲得了正統朝廷的名號。須知在之前,曹操雖然也佔據兗州、豫州之地,擁兵十萬,但他的出身比起袁紹要差很多,在籠絡人才方面很吃力。而在得到皇帝后,拿正統朝廷的名分去,招募人才就要容易得多。

    從歷史記載來看,曹操透過迎天子,獲得了以下三方面的人才:

    其一,部分在朝廷的人才直接到了曹操麾下

    其二,曹操挾天子之後,一些人直接從其他諸侯手下跳槽到了朝廷(就是曹操這裡)

    其三,曹操挾天子後,獲得了一些諸侯、降將的效忠。

    翻看魏書中各位人才的履歷,這三類比比皆是。本文這裡只簡單分析曹操手下主要謀士的來由。謀士就是所謂的五大神人即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再加上存在感強促進曹魏建立的董昭吧。從這6個堪稱曹營最重要的謀臣裡面,看看有多少人是衝漢獻帝的面子來的。

    先看荀彧。荀彧是在曹操剛領取兗州時候就來的,和漢獻帝無關。

    荀攸,和演義中跟隨叔叔一起投奔曹操不同,歷史上他曾做過黃門侍郎和地方官,後來想去劉焉手下當蜀郡太守,因為道路不通留在荊州。曹操迎接漢獻帝后,寫信給荀攸說:“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然後用朝廷名義徵召荀攸當蜀郡太守,又讓他當了尚書。所以荀攸能來,很大程度是靠著迎天子。

    賈詡,之前是輔佐張繡的,在官渡之戰前夕才勸說張繡歸降曹操,賈詡自己也一起過去。而賈詡勸張繡降曹的第一句,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

    程昱,是在曹操領兗州的時候加入,而且是屁顛屁顛跑去投奔,這個和皇帝沒關係。

    郭嘉,加入曹操的時候是靠荀彧推薦,沒有說跟皇帝什麼關係。但是,之前他是在袁紹手下的,而加入曹操的時間,恰好是在197年,也就是曹操迎皇帝后的第二天。這到底有什麼奧妙,大家自己判斷吧。

    董昭,之前是在朝廷當官,曹操迎天子後順勢成為曹操的部下。

    如上,六大謀臣裡面,兩個是很早就投奔曹操的,三個是曹操用朝廷名義弄來的,郭嘉則難以判定。從這一點,已經可以判斷迎天子對曹操的重要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已經撤回了駐委內瑞拉外交官,你認為會對委發動軍事幹預和打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