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以來,美伊關係日趨緊張。當地時間8月29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表示,若伊朗無法再從核協議中獲益便會隨時退出。他說,伊朗不能寄望歐洲可以保護協議,並重申不會與美國有任何形式的談判。
11
回覆列表
  • 1 # 亓官仁

    謝毛老師,這個問題無論是伊朗還是美華人其實心裡都是很清楚,雙方今天局面勢如拳擊臺上的對手,一旦站到臺上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一個是力經苦戰最終擊倒對手勝出,一個是心生畏懼認慫服輸退出搏奕出局,顯然兩個國家都不是這類拳擊手,雙方都在互相觀察對手,尋找薄弱環節,爭取一擊斃命。伊朗這一舉動仍然是虛張聲勢,對美國構不成任何威脅,美華人已運足了力氣,蓄勢待發,無論伊朗擺出什麼花架子,美華人都如視而不見,只是在暗中舒展筋骨,隨時可能發起凌厲一擊,伊朗人當然心裡明白,此刻發聲一是為了平息緊張情緒,二是提請同情者注意,伊朗已做好心理準備,並希望得到大力聲援和支援。伊朗可打的牌不多,而美國的陰招陽謀會層出不窮,伊朗高層肯定看出了美國不達目地誓不罷休的真實目地,才會明知毫無作用也要多此一舉,希望藉此觀察美國的態度是否有所轉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同情伊朗的國家可以爭取和利用。伊朗只有利用俄羅斯來抗衡美國的如山壓力,俄羅斯也樂此不疲,原因很簡單,伊朗足夠強硬,美國也確實忌憚伊朗的蠻橫,利用伊朗土耳其與美國的矛盾結成抗美同盟,會讓美國大傷腦筋舉步維艱,俄羅斯則可騰出手來發力,哈梅內伊的定調形式大於實際作用,不會對美國造成任何影響。

  • 2 # E哥評化工

    導語:8月23日,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Brian Hook表示,已經做好準備,凡是在11月4日之後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都將面臨美國的制裁;而削減伊朗石油進口量的國家則可以獲得美國的制裁豁免。

    中國作為伊朗的最大貿易伙伴和石油進口國,面臨著在貿易戰之後同美國的第二戰場。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最終目的是促使伊朗政權更替,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

    伊朗石油出口受限導致的油價上漲正在孕育力量。

    閱讀指南事態更新:對伊制裁逐次展開美國想要什麼?伊朗政權更替美國恐嚇效果明顯 能源專案投資停滯伊朗原油出口黑雲壓境

    1

    事態更新:對伊制裁逐次展開

    8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成立伊朗行動小組,由Hook全權負責,這是美國對伊朗施加最大經濟和外交壓力的最新舉措。蓬佩奧稱,伊朗行動小組是推動對伊朗實施多邊制裁的關鍵。被問及伊朗行動小組計劃如何應對中國時,Hook稱,美國希望所有國家都完全遵守制裁規定,如果一些國家繼續與伊朗開展原油交易,可能面臨美國二級制裁的風險,包括中國。

    對此,中國多次表示與伊朗在一系列經濟和能源領域的貿易是合法的,不打算減少伊朗原油進口。

    中國、印度和南韓是伊朗原油的主要進口國,其中中國是伊朗原油的最大進口國。現在印度和南韓已經開始削減進口量,希望獲得美國的制裁豁免。

    2

    美國想要什麼?伊朗政權更替

    自從美國撤出伊核協議,美國政府就開始力推強硬的對伊政策,藉助廣泛的制裁措施,在外交和經濟上孤立伊朗。早些時候,美國瞄準伊朗多個市場重啟制裁,涉及黃金、貴金屬和汽車等領域,石油制裁帶來的重創尤其嚴峻。

    與印度和南韓一樣,其他國家也在減少購買伊朗石油,以避免遭受美國製裁。與此同時,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係因在貿易和其他問題上的分歧而變得緊張。

    2015年美、英、法、德、俄羅斯以及中國與伊朗簽署了核協議,該協議被視為上屆美國政府標誌性的成就。現在其他簽署國都在批評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並誓言要維持該協議。

    中國外交部上週釋出宣告稱,中國一直認為,不計後果地實施制裁或威脅實施制裁無助於解決問題。就連法國、德國和英國等一些美國盟友也在商量,如何趕在能源領域制裁生效前支援與伊朗的貿易,以挽救伊核協議。

    蓬佩奧已向伊朗列出一份包含12項要求的清單,包括伊朗放棄支援在中東的一些軍事勢力以及停止鈾濃縮活動,只有滿足這些要求,制裁才會取消。

    這份清單表明美國真正目的是迫使伊朗政權更替,但特朗普政府極力否認一說法。

    蓬佩奧表示,伊朗行動小組的行動符合“伊朗人民的心聲”。

    美國即將實施的制裁威脅著伊朗油氣產業的投資,包括伊朗阿巴斯港在內的多處設施將會受到影響,目前已造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被推遲。儘管中國、俄羅斯表示仍將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不過,銀行相關困難將牽制這些國家投資伊朗油田的能力。

    3

    恐嚇奏效 能源專案投資停滯

    特朗普表示:“誰與伊朗做生意,就不能與美國做生意了”

    ▲ 伊朗承包商和中國石化的一名顧問說,在特朗普發出警告之際,中國石化的一個代表團正在就一筆30億美元的投資與德黑蘭一家伊朗油田巨頭進行談判。談判物件是位於Yadavaran的油田專案,據悉,該油田日產量最高可達10萬桶。最初中國石化希望在7月完成這筆交易,但迪拜銀行近幾個月來開始打擊流向伊朗的交易。

    ▲ 中國石油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中國石油有意向對伊朗天然氣專案投資10億美元,法國道達爾集團也曾承諾提供資金,但由於美國的制裁,道達爾已經考慮退出交易。

    ▲ 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3月簽訂了一份7億美元的合約,開發伊朗的兩個小型油田。據參與該專案的伊朗承包商透露,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此前承諾在6月完成交易,但現在卻被迫推遲交易。

    ▲ 伊朗曾與印度國有原油公司進行談判,準備就9億美元的陸上油田專案和一個62億美元的波斯灣天然氣田專案簽署協議,但沒有取得成果。

    ▲ 3月,印尼國有能源公司稱,已贏得一項競標,可獲得規模60億美元的石油專案80%的權益,該專案的石油日產量可達20萬桶。交易原本將在5月9日完成,但特朗普在5月8日突然宣佈重新制裁伊朗,印尼國有能源公司代表團隨機中止專案洽談。三個月後,雙方仍舊沒有簽署該交易。

    4

    伊朗原油出口黑雲壓境

    熟悉採購計劃的人士透露,預計9月伊朗石油出口將下降三分之一,可能為市場帶來供應風險。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預計,9月石油出口將降至150萬桶/日,6月石油出口約為230萬桶/日。

    前期有人預測,年底伊朗原油出口將下降至100萬桶/日。截止到目前,許多人認為這樣的情況或許已經發生。伊朗尚未宣佈本月的石油出口資料,亦未釋出下月的出口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輪公司不願運送伊朗石油。11月4日前,伊朗原油往中國的發貨量將減少三分之一

    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市場分析師瓦赫舒瑞說,預計伊朗11月份的原油出口量將較8月份減少一半,至80萬桶/天。

    加拿大經紀商RBC的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Helima Croft表示,"我不確定油價這波跌勢是否已被市場消化,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油價下降的幅度將比預期更少,因為特朗普不敢冒險在美國中期選舉前公開收緊市場”。

    巴黎航運資料追蹤機構Kpler經濟分析師裡德伊安森說,到目前為止,伊朗對歐洲和印度的石油出口已下降了一半,8月對中國的石油出口下降了25%。

    土耳其與美國捲入的另一場爭端表明,即使是不同意特朗普對伊朗政策的敵對國家,也會受到特朗普政策的影響。

    安卡拉能源市場監管機構的資料顯示,伊朗對歐洲的原油出口量從當3月的22.7萬桶/天降至6月份的7萬桶/天,而伊拉克和俄羅斯的原油抵消了伊朗出口損失量。

    義大利最大的煉油企業部分合資銀行正在接受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原因是它們可能違反了伊朗制裁的有關規定。

    除了銀行資金流向限制,從11月4日開始,特朗普政府的制裁也將禁止為伊朗油輪投保。跟蹤機構表示,7月從中國、印度、希臘和西班牙運送伊朗石油的船運公司都停止了與德黑蘭的交易。

    P&I保險公司的業務覆蓋了包括油輪在內的全球船舶噸位的90%。P&I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我們為伊朗提供違反美國製裁規定的保險,就會剝奪我們進入美國金融體系的權利,讓我們一夜之間失去所有業務。”

  • 3 # 鬼影問道化真身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伊核協議重新定調,他宣稱如果伊朗再也無法從核協議中獲益,便會考慮隨時退出伊核協議,他還表示不能寄望歐洲可以保護協議,並重申不會與美國有任何形式的談判。

    個人認為:1,與美國重新談判,就意味著無條件廢除了伊核協議,將會使伊朗陷入被動。只要雙方會面就是美國的勝利。

    2,伊朗原本想以伊核協議穩住局面,為伊朗的發展贏得時間,當然也想為伊朗的核武器發展贏得時間。現在看來,如意算盤可能落空了,所以伊朗正好順勢將毀約責任推給美國,打悲情牌去贏得國際社會道義上的理解。

    4,哈梅內伊表面上口氣強硬,但仔細深究,就會發現他並沒將話說死。

    在美國近期沒有就伊核協議問題有最新表態的情況下,伊朗方面卻重申不會與美國有任何形式的談判,這一點有點奇怪。是不是表示伊朗其實願意開展一些對話,只是希望美國能放低價碼,並且主動上門接觸。

    伊核問題的走向已被美國主導,是戰是和的關鍵在於美國對全球戰略利益的判斷。

    希望最好不要打仗,戰火紛飛,最遭罪的還是各國的底層人民。

  • 4 # 古姿觀察

    哈梅內伊8月29日在與伊朗內閣進行會談時表達了上述看法。這其實主要還是綜合考慮到了伊朗先階段所面臨的經濟經濟困境,而歐盟方面的保障伊朗利益的措施並不能起到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繼續留在“聯合行動計劃”(伊核協議)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哈梅內伊參加內閣會議)

    哈梅內伊其實在7月初就曾經發表了類似觀點,稱如果說伊朗發從“伊核協議”中獲益,那麼伊朗將退出。不過歐盟經過與伊朗方面協商許諾了一堆承諾,而且還宣佈了專門保障歐盟企業與伊朗貿易而不受美國製裁約束的“阻斷法案”。不僅如此,歐盟方面還援助了伊朗5000萬歐元,幫助伊朗應對當前的經濟困難。

    (伊朗外長扎裡夫在歐洲)

    哈梅內伊之所以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其實也是在觀望,看美國在8月6日啟動的第一波制裁措施對於伊朗國內的經濟影響究竟到什麼程度。如果影響確實十分有限,能夠在伊朗的承受的範圍之內,那麼伊朗仍然會堅持留在伊核協議,起碼也會等到11月之後在視情況退出。不過從最近伊朗伊斯蘭議會相繼彈劾勞工和社會福利部長拉比埃及經濟部長卡爾巴希安就可以看出伊朗經濟狀況並不樂觀。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在今天在也在議會遭到了質詢,議題包含“失業率飆升、貨幣貶值、經濟增長疲弱、走私問題以及美國金融制裁”五項。魯哈尼對此進行了辯護,然而最終,魯哈尼在其中四項議題中未能透過議員的信任投票。這也預示著魯哈尼可能也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遭到議會彈劾。

    (迷茫的魯哈尼)

    綜合分析美國製裁對於伊朗本身的影響,可以看出伊朗在與美國進行角力的過程中,基本沒有還手之力。伊朗即便是退出伊核協議,其不但不會給美國造成什麼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讓美國更加沒有顧慮的應對伊朗。因為伊朗的退出也就意味著,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所作出的努力都已經都付諸東流。這個責任也就無法算到美國頭上,伊朗也會變得更加孤立。在這種境況下,如果伊朗重啟鈾濃縮和核計劃,那麼也就意味著會回到2015年之前,多邊制裁可能也會相繼上線,對伊朗聯合施壓。如果伊朗採取封鎖波斯灣這種過激的舉動,那麼很可能招致美國的武力威脅。

    (海牙國際法院關於伊朗起訴美國的聽證會)

    其實我更傾向於,哈梅內伊是在藉此繼續向歐盟和相關其他國家施壓,以尋求更多的經濟援助和貿易機會。正如前文所說伊朗如果推出伊核協議,對於伊朗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把所有的出路都封死了,實乃下策。

  • 5 # 安睿

    哈梅內伊的表態本質上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不過仍然不排除伊朗在11月石油制裁生效前出現頹然的可能。

    (伊朗以限制核活動換取了解除制裁)

    現有的核協議對伊朗意義重大,它的簽署給了伊朗經濟上極大的改觀,同時也為伊朗擴充套件地緣政治影響,與沙特進行權力鬥爭提供了經濟基礎。在特朗普任性宣佈退出該協議後,伊朗的表現是很剋制的,除了言語上放嘴炮之外並沒有太大的過激行為,可見伊朗對該協議的重視程度。在政策上,伊朗主要寄希望於歐洲,希望歐洲國家能夠說服特朗普,讓美國重新回到現有的協議軌道上來,但是這一策略收效甚微。

    特朗普對伊朗的認識決定了他的強硬政策幾乎不會有大的變化,他認為伊朗沒有放棄發展核武器且四處干涉地區事務,對中東地區的安全和地區局勢是一個禍害。美國退出核協議並重啟了第一波對伊朗的制裁,雖然對石油的制裁有11月份才正式執行,但是當前已經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經濟困難對伊朗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是一個大難題,在外國扶植代理人進行軍事援助是一項很燒錢的事,敘利亞內戰已經接近尾聲,此時再出么蛾子可能會使伊朗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在葉門,胡塞武裝在沙特的圍攻下已經時日不多,伊朗最終暫時放棄對胡塞的持續支援以等待機會是否能夠東山再起。

    有很大的可能,伊朗在權衡了石油收入對伊朗的重要性的情況下,會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事態的發展就取決於伊朗態度有所鬆動時,美國如何接招了。

  • 6 # 思維127

    伊朗的體制和我們的不一樣,和美國也不一樣。雖然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但這樣的國家因為宗教的原因,很難纏!美國打贏很容易但脫身很難。就像伊朗總統說的,我們的民族存在了幾千年了!

  • 7 # 趙凡丁201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最新講話,對伊核協議重新定調:

    (1)伊朗決不會妥協低頭與美國談判。

    (2)不能指望歐盟。

    (3)或退出伊核協議。

    △哈梅內伊講話傳達了3方面資訊:

    1丶對內堅定伊朗人與美國周旋丶抵抗到底的決心。

    2丶向歐盟進一步施壓,拿出更實際的維護伊核協議措施。

    3丶打消美國特朗普以為伊朗會在近期內妥協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特朗普目前外強中乾,色厲內荏,處境很不妙:

    (1)朝核談判無任何進展已處於停頓狀態。

    (2)對俄羅斯丶伊朗丶土耳其進行新制裁,3國並無妥協,甚至有抱團取暖的跡象。

    (3)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戰也未取得重大進展(僅墨西哥軟骨頭,抗不住特朗普壓力,作出妥協,下一個可能妥協的是加拿大)。

    (4)歐盟對美國是軟磨硬泡,並未向美國徹底低頭。

    (5)國內通俄門調查步步緊逼,令特朗普壓力山大。

    △特朗普急於在11月美國會中期選舉前取得“重大業績”,向美國選民騙選票。所以特朗普不斷地向伊朗搖橄欖枝,提出談判要求,希望伊朗上當接招。伊朗沒有上套。特朗普很無奈。

    △如11月沒有對特朗普重大利好訊息,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取得眾院多數黨地位,就是特朗普的惡夢。他任期後2年將成跛腳總統,甚至面臨彈劾危機。

    △各國(包括伊朗)只要在11月美國中期國會選舉前硬著頭皮挺住,特朗普倒黴的時刻就會來臨。現在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正在考驗博弈2方的神經,看誰的神經更堅強,誰會笑在最後。誰在此前拉松,那就哭吧,怨不得別人。

  • 8 # 建章君

    我覺得哈梅內伊是在看準時機準備對特朗普“落井下石”。

    當地時間8月29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表示,若伊朗無法再從核協議中獲益便會隨時退出。他說,伊朗不能寄望歐洲可以保護協議,並重申不會與美國有任何形式的談判。

    這意味著,接下來伊朗隨時都有可能退出伊核協議,只是肯定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

    實際上,伊朗遲早是會退出伊核協議的,這無非是早晚的問題。最晚的話會選擇在2020年上半年。2020年是大選年,伊朗如果選擇在當年退出伊核協議,重啟核試驗,對特朗普的連任競選來講,會是十分不利的因素。因為關於伊朗核問題會成為兩黨辯論的一大焦點,而當時只要伊朗沒有被擊垮,還能重啟核試驗,就等於證明特朗普對伊朗政策的破產。

    現在看來這時間點貌似還可以提前了。如果民主黨在11月份贏得國會中期選舉,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師科恩配合聯邦調查局“通俄門”調查有進展,此時特朗普將會面臨被彈劾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是可以考慮適時退出伊核協議,重啟核試驗,加重特朗普政府的“困境”的。

    假如伊朗真這麼“落井下石”了,特朗普政府怎麼辦?特朗普政府第一時間肯定會要求聯合國安理會重啟制裁的。這行得通嗎?如果特朗普政府依然是強勢政府的話,還是行得通的。但是當特朗普政府是一個弱勢政府,其他大國是不會配合的,肯定會阻擾其行動的。說白了,大家都想跟著“落井下石”。

  • 9 # 飛狼

    拋棄對歐洲人的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以鬥爭求生存。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調整了對伊核協議的立場,從之前的極力保留到現在的可以放棄,以及重申拒絕與美國談判,表明伊朗的最高統治階層對伊核協議的前景感到失望、渺茫,並認真考慮美國對伊朗政權實現更迭的決心,非正式打響了伊朗政權保衛戰。

    1、法德英三個歐洲大國在敦促、支援伊朗保留伊核協議上口惠而實不至,具有強烈的戰略忽悠色彩,伊朗逐漸喪失了對法德英三大國的信任,對保留伊核協議的信心出現了巨大的動搖,已經不再把伊核協議捧為國寶,而是傷心欲絕後可以放棄的一張廢紙。這既是伊朗對伊核協議立場的重大調整,也是三個歐盟大國法德英信譽貶值的體現。

    和魯尼總統把伊核協議捧為國寶,使出吃奶的力氣保衛岌岌可危的伊核協議,並且把保留伊核協議的希望寄託在法國、德國、英國身上,可這三個歐洲大國都是西方戰略忽悠局的高手,在吊足伊朗的胃口的同時,卻沒做辦點實事,使伊朗在美國不斷加碼的制裁與打擊下傷痕累累,搖搖欲墜,就像一座危樓。29日,哈梅內伊在會見魯哈尼總統及其內閣成員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伊朗不能寄望歐洲可以保護伊核協議,一定要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待它!這說明伊朗的最高領袖已經看穿了這三個歐洲大國的虛偽與欺騙性,正在醒悟當中。

    2、美國5月8日推出伊核協議後,伊朗雖然遭到重創,卻極想保留伊核協議,又把希望寄託在不靠譜的法德英三國身上,在與西方的博弈處處居於下風,利益處處受損,持續激化國內外矛盾,內外交困的程度極為嚴重,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嗅到了其中的危險,適時地調整了對伊核協議的立場,他在會見魯哈尼及其執政團隊時表示,核協議只是一種手段,如果我們發現它已不合乎國家利益,便可以隨時撕毀。

    哈梅內伊在做出伊核協議可以隨時撕毀的最新表態的同時,也給魯哈尼下達了強硬的指令:拒絕與美國談判!理由是特朗普特不靠譜,“美華人的簽名都是不可靠的,因此與美國的談判毫無用處”

    伊朗調整了對伊核協議的立場,並正式關閉與美國談判的大門,預示著伊朗逐漸想明白,只有敢於鬥爭才能求得生存,委曲求全、卑躬屈膝無法保衛政權,只能讓特朗普政府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更迭伊朗政權的目標。

    哈梅內伊針對伊核協議的這兩個最新指令,改變了伊朗對待法德英三個歐洲大國與美國的立場,與西方大國的衝突必然加劇,也會讓美國的更迭伊朗政權的圖謀無法再偽裝下去,下一步,雙方都將提著刺刀衝向對方。

    現在的問題是伊朗認清了法德英的虛偽,看清了嚴峻的現實後調整了立場與政策,以鬥爭求生存,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終將失敗,他有沒有膽量向伊朗開槍?

  • 10 # 使用者6189188756

    玩的很大 特朗普會開戰與繼續更嚴厲制裁二選一 如果美國兩黨同仇敵愾支援他鋌而走險開戰 伊朗也可能是下一個伊拉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明朝政府平定“哱拜之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