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謖違反軍法,被諸葛亮揮淚斬首;曹操踏壞了農民的麥子,違反了自己定的軍法,只割了一點頭髮;關羽投降敵軍曹操,也沒有受到懲罰。古時的軍法真的嚴嗎?
2
回覆列表
  • 1 # aklis

    馬謖為什麼會被諸葛亮斬了,主要原因有三:1、蜀漢黨爭激烈,馬謖又是諸葛亮心腹,本來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就不贊同北伐,你諸葛心腹還犯下如此大錯,如果不殺,則諸葛以後很難服眾,隊伍就不好帶了。2、馬謖失街亭主要責任在於馬謖紙上談兵,指揮簡直幼稚,上萬個腦袋掉了,北伐卻寸土未得,總得有人負責吧,所以馬謖斬首,諸葛自貶三級。3、就像司馬懿說的,諸葛拿馬謖當親兒子待,反而造就了馬謖目空一切的性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諸葛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至於曹操為什麼能夠割發代首,原因只有一個:他是主角,沒他戲就演不了!

  • 2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我們看《三國演義》時經常出現這種現象,統帥要依法處死打了敗仗或者違反軍法的人,但是眾將一齊求情就能免死,我們不禁要問“古時軍法真這麼通人情嗎?”,其實三國曆史上的軍法既是非常嚴格的,也是靈活的,有很多軍法一旦違背基本就是死刑了,也有很多按律當斬的人得到了從輕發落,是不是通人情得看情況。

    那麼哪樣的必須重懲,哪樣的可以從輕呢?我們先在《三國演義》中找正反兩個例子。

    1、曹操割發代首。

    在曹操在第二次征討張繡時,行軍路上路過一片麥田,老百姓見到曹操大軍來了都慌忙逃走,由於當時正值秋季麥熟之時,曹操為了體現自己是師出有名的正義之師,臨時釋出軍令:有擅自踐踏麥田者斬首。可是剛釋出軍令沒有多久,自己的馬受了驚嚇而亂竄,踏壞了一大片麥田。這就尷尬了自己剛釋出的軍令結果自己違反了,曹操假意要斬首自己,文武眾官都勸免,曹操不得已割發代首以正軍紀。

    2、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蜀漢在第三次北伐時,諸葛亮把交通要道——街亭交給馬謖駐守,要求馬謖當道下寨。由於街亭很窄,軍隊當道下寨堵住之後是易守難攻的,可是馬謖到了地方並不按照諸葛亮的安排下寨,而是駐軍到山上,想憑藉山中樹木作掩護,居高臨下殺退敵軍,擅自把諸葛亮的防守變成了進攻。結果司馬懿大軍圍山放火,蜀軍大敗、街亭失守,糧道被斷,諸葛亮只好回兵,這次北伐無功而返!馬謖逃回來後,按律是要被斬首的,而馬謖是諸葛亮非常看重的人,眾官都向諸葛亮求情免其一死,但是諸葛亮仍然忍痛斬了馬謖。

    以上兩種情況曹操犯了軍法當斬未斬,馬謖犯了軍法依法執行,這兩個情節不光《三國演義》中有,在《魏書》和《三國志》中也是有記載的。

    那麼為什麼曹操可以不死,馬謖就必須死呢?

    以古觀今覺得軍法的制定是為了更方便管理軍隊,每一級服從上一級的命令,大家共同遵守,誰也沒話說。但是也有法不加於尊或情有可原,而大家也都認可的時候。比如曹操身為一軍統帥怎麼可能自己殺自己呢?割一戳毛髮,以髡刑代替死刑,大家也沒意見,那就是可以的。而失街亭的馬謖身份並非尊貴,過失特別明顯,造成的損失也是極大,如果眾官求情,諸葛亮真的就把馬謖給免了,那麼大家心裡會覺得諸葛亮徇私,執法不嚴,以後這種現象會更多的發生,這一定是諸葛丞相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諸葛亮必須斬馬謖以正軍法。

    當然也確實是有該殺而沒殺、不該殺卻殺了這種徇私的事情。

    比如《三國志•袁紹傳》記載,官渡之戰前田豐勸袁紹不要發動戰爭,袁紹以亂軍心為由把田豐下獄,等到官渡之敗後袁紹無言面對田豐,本來田豐沒有大罪,袁紹卻把田豐殺了。再比如《三國志•曹植傳》記載曹操曾派曹植帶軍援救曹仁,當時曹仁被關羽圍困,結果第二天軍隊準備出發時,曹植卻還在醉鄉中,沒有按時到達,這是犯了好幾條軍法的,按律要死好幾次了,可曹操並沒有懲罰曹植。

    總之古時軍法是否嚴每個地方都有區別,以古觀今特地查閱正史總結了下:諸葛亮的軍法是極嚴的,曹操的軍法是很鬆的,而袁紹的軍法是很亂的。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覺得的呢?

    謝謝關注“以古觀今”,有點犀利,偶爾幽默,與你一起暢遊三國!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古代法律多是人治,所以有“法無外乎人情”的說法。

    軍法雖然嚴酷,但那也要看是對誰施展。對付普通小兵,通常都在不講客氣的,什麼主將彈壓,砍翻敗退者數人;什麼見亂軍衝本陣,乃彈矢其發,命退往左右。這時候人命就是草芥,軍法的執行也是最不講情面的。

    馬謖這種情況,其實也是人情作祟,但也是標準軍法因素起了作用。因為馬謖簽署軍令狀在先,他是身懷重大軍事失利的主要責任的,這個時候他根本是無話可說。

    為什麼又是人情呢?因為諸葛村夫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人背鍋,以繼續穩定軍心,並維持自身的權威以及平息朝堂裡關於北伐失敗的政治負面影響。

    在這裡,馬謖本就是個重大責任戶,又成為諸葛亮棄卒保車的棄子,他不死誰死?他與諸葛亮的人情關係再大,也大不過諸葛亮自身的人情。所以即便大家都求情馬謖非戰之罪,但諸葛亮仍然從重從快,以軍法處決了馬謖。

    曹丞相割發代首這事兒就不值得如何說道了,他是整個集團的BOSS,唯一可以不遵法令的就是他,所謂割發代首,只是給手下和人民做個樣子罷了。就算曹丞相真的要割頭謝罪,他的手下也不會讓老闆去死。

    說白了,這不過是曹丞相玩的一出套路而已,他本就不會讓軍法判到自己身上,更不會為了區區幾縷麥子真個殺自己頭,他無非是透過自己的一點小行為來約束全軍的秩序罷了,同時還能刷一刷聲望,展現一下統治階級對人民的“仁慈”。

    所以認真你就輸了,曹丞相這點小事和馬謖的潑天大罪根本沒有可比性。一個是背鍋俠,一個是影帝秀場,軍法,只是說法由頭罷了。

    你有什麼高見呢?與老王嘮嘮?

  • 4 # 入我陣來l

    不管分哪方面來說,這都是兩件事。

    踏壞了人家的麥子和街亭失守所造成的後果大家一看就知道哪個嚴重。我想諸葛亮其實也不太想斬馬謖,因為當時正是用人之際,而當時的將領中,出現了斷層,關羽張飛已經老了,即便是趙雲,諸葛亮也沒讓他領兵,而是讓他做了後應。儘管馬謖心高氣傲,在年輕一代的將領中也確實出類拔萃,也正因為這一點諸葛亮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讓他擔此大任。但還是人算不如天算,街亭的失守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功虧一簣,再也沒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了,由於馬謖之前信誓旦旦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怎麼也保不了他了。

    再說曹老闆,曹老闆熟讀兵書,用兵如神,自然軍法也嚴明。要說曹老闆是不會無緣無故去踏壞人家莊稼的,是他騎的那匹馬,大概田埂不好走,他的馬不小心就踏壞幾株麥子,這下好了,曹老闆終於逮到了一個表演的機會,二話不說拔劍就要在眾軍面前抹脖子,說自己踏壞了糧食,要按軍法處置自己。眾軍慌了說,老闆萬萬使不得,你死了,誰給我們發工資啊,於是紛紛前來攔住,勸阻。有聰明的建議道,老闆,你割兩根頭髮就算處罰了,不行,你賠錢給他們完事兒了。曹老闆見表演的差不多了,象徵性的割了幾根頭髮就走了。

  • 5 # 上將噯福斯

    當然可以了。軍法雖嚴,尚能容情。至於能不能容,關鍵就看是什麼人了。

    一切手段,都是為了目的服務。軍法嚴明,也是為了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那麼在不影響最終目標的情況下,法外容情,也是可以的。

    曹操踐踏麥田,按照他自己的軍法,是要殺頭的。

    但是如果殺了曹操,相當於直接摧毀了這支軍隊自己的效忠物件和戰略目標,自己摧毀自己,豈非荒誕。這個時候,就必須法外容情了。

    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犯了軍法,也不能殺。

    為什麼?因為關羽在蜀漢的地位僅次於劉備,殺關羽,不但不能起到整肅軍紀的目的,反而會造成內部混亂,得不償失。當然不能殺。如果這時法外容情,格外開恩放了關羽,關羽自然感恩戴德,蜀漢的凝聚力也將更強。

    馬謖失街亭必須殺。為什麼?

    因為這個錯誤實在太大,實在無法原諒。

    為了北伐,諸葛亮精心準備了3年之久,原本形式一片大好。卻因為馬謖的錯誤,導致滿盤皆輸。多年苦心經營毀於一旦,整個蜀漢數十萬人的努力付之一炬。必須有人對此負責。不殺馬謖,萬難服眾!而馬謖,並不是那種絕對不能殺的人。所以,就有了揮淚斬馬謖。

    過去讀書,總覺執法就應當無情,否則要法何用。

    現在才理解,法,是給那些可以被執法的人設立的。

  • 6 # 伯延

    只要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治軍一定先依靠軍法。軍法並非兒戲。

    當曹操想培養曹植,派其出任監軍時就告誡他:在家為父子,出外為君臣,要他好自己為之。

    馬謖和曹操兩人位置不同,所犯的事不同,不可同日而語。

    馬謖不聽良言,使諸葛亮北伐計劃破產,損兵折將,況且他還簽了軍令狀。就算諸葛亮想放也不能放,饒馬謖了以後誰還拿軍法當回事。反正犯多大的罪也沒事,誰還會認真辦事。所以馬謖不能饒,只能殺。

    而曹操不同,他是政權的領導人,是全軍的總司令。

    在他的馬踏壞了農民的麥子後,他馬上拔出劍來準備自殺,手下全休下跪,郭嘉以“古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為由,請他別自殺。

    曹操便割發代首,算是對自己所定的軍法一個交代。在古代,身體發夫,受之父母,是不敢毀傷的,曹操能做到如此,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而且,我們華人看人做事,並不是一成不併的,我們追求的是“合理”。

    馬謖被斬是合理的,大家認為都應該如此。

    而曹操割發代首是合理的,大家認為這已經很不錯了。

    關羽呢,他投降時已約法三章:是降漢不降曹,而且一有劉備的訊息就要離去,

    像關羽這樣忠義的人,古今都找不出幾個,寶貝還來不及,更何況處罰?

  • 7 # 貓員外

    這個問題很蠢。

    曹操是誰?大魏國董事長兼法人代表,政府首腦和軍隊統帥。軍法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保證曹老闆能打勝仗,不是為了曹老闆和你們平等的!

    你打工上班,老闆說,誰遲到就開誰。第二天你看到老闆吃完中午飯才晃悠悠過來,難道你趕緊提醒人事部門把老闆開除了?

    初中政治課就明白無誤的告訴你了,一切法律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也因此,基本上所有國家元首都有各種豁免權大赦權,這跟法制人制沒半毛錢關係。放到燈塔爸爸國,哪怕總統電視直播殺人了,也要先把丫彈劾下臺才能商量治罪。號稱全球最危險職業的南韓總統,有哪個是掛著職就被抓起來的?最多不過調查。

    所以,殺馬謖是對的,殺曹操就是扯淡了。

  • 8 # 煙雨江南1573

    關於曹操馬踏青苗割發代首的故事,以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已經是家喻戶曉,我就沒必要再多費口舌了。我現在分析一下為什麼同樣是違反軍法,曹操只是割發代首而馬謖卻要掉腦袋呢呢?

    第一,兩人的地位不同

    曹操是曹魏集團的實際首領,如同董事長,也就是一棵大樹的根,如果根不在了哪裡還有什麼樹幹,樹枝,樹葉。

    馬謖只不過是蜀漢集團的一個普通將領,如同企業裡的一個科長,也就是一棵樹上的小枝葉。就算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可失去他對蜀漢公司影響不大。

    第二,兩人的犯罪事實不同

    曹操只不過是馬踏了青苗,割發代首就完全可以達到警戒眾人的目的。再說他只是做做樣子,在眾人的勸阻下也就順坡下驢了。要不然他霸佔張繡的嬸子,間接害死了兒子,侄子和大將典韋怎麼不見他把自己軍法從事。

    馬謖的這次失敗給蜀漢集團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他,諸葛亮冒險實施了空城計,因為他,蜀漢集團的北伐大計化為泡影。為了整肅軍紀,為了樹立威望,馬謖必須死。況且劉備有言在先“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處死馬謖也是為了為了維護先帝的尊嚴,照顧劉禪的面子。

    總而言之,三國時代是人治時代。“法,無外乎人情。”一切獎賞處罰都以最高統治者的好惡為標準。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殺死許攸的許褚,放走曹操的關羽不是都安然無恙嗎?

  • 9 # 王老先僧

    講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秦惠文王嬴駟還是太子的時候,觸犯了禁令,被變法的商鞅知道了。商鞅何許人也?秦國第一黑判官,刑法界劊子手。於是,嬴駟被商鞅處以墨刑。但念在他是儲君,臉上不能刺字。商鞅便處置了他的兩個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此後,秦國市面上,從皇室到百姓,各個遵紀守法,社會風氣堪比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以上便是著名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故事,但王子畢竟是王子,不是天子。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故事。皇宮大院,王子論筐裝,可天子只有一個。一間公司,沒有員工照樣可以轉,沒了老闆,誰給開工資?下月房租怎麼辦?溫馨提示:宜家晚上有巡邏的。

    每當談到歷史的時候,總會出現幾個代表性的詞彙——中央集權、封建制度、皇權至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幾個詞,包含一個相同的主題,權利屬於少數人。古代士農工商,行業分上九流,下九流,考個秀才都可以免除徭役。商人不論多有錢,依然無法參加科舉。所以,用咱們現代人所謂的平等、民主、法治,等觀點看古代。只能有一個結果,全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全是受苦受累的百姓,全是政治技術漏洞。難以做到客觀。

    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權力屬於人民。既然是代表多數人的利益,那麼便沒有人情可言、後門可走,法律才可以以此為基礎神聖不可侵犯,做到依法治國。但古代不是,歷代王朝政權,都屬於私人企業,不是姓劉,就是姓曹。皇帝大於一切,然後一步一步按照軍功、才華、親戚關係、行業劃分人們的層次。所有的刑法律令、人事任用由個別人擬定或直接由皇帝下達,主要作用是維持君王統治。因此,一個由少數人主宰的國家,是毫無平等一說的。

    其實,曹操用割發代首這種避重就輕的方式逃脫軍法,非但沒有造成軍法通人情的壞影響,而且還大有嚴格治軍,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積極意義。人家曹老闆踩踏麥子都割頭髮,你下屬如果犯一樣的錯誤,掉腦袋還不是合情合理。(古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剃髮算刑法的一種。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有時候剃髮對他的羞辱,比殺了他都難受。)

    馬謖與曹操相比就不一樣了,一個能把軍營扎到離水源老遠山上的翻版趙括,無論是個人價值還是對公司的貢獻,都不可能動搖軍法的公正。馬謖算老幾?也就諸葛亮覺得他算根蔥。東漢末年,馬謖之流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倘若把馬謖換成關羽,妥妥從輕發落。

    所以,封建時代,軍法嚴與不嚴,要看對誰?從古至今,規則只能是少數人打破或因為少數人打破。私營企業,就別考慮權利平等不平等了。利益至上是老闆們的一貫人生信條,即便軍法無情人有情,但人不是濫用感情的動物。千古以來,沒變過。

  • 10 # 楚狂接與

    軍隊是幹什麼?用來打仗的。

    什麼軍隊容易打勝仗?軍紀嚴明的軍隊。

    故而為將有五德,智信仁勇嚴也。軍法是為了維持部隊戰鬥力,為了打勝仗用的。

    所以軍法不容情,如果觸犯軍法都能隨便免罪,戰陣之上誰肯盡力?

    但是是不是犯了軍法就定死了,怎麼可能?

    回到題目的三個例子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一、曹操踐踏農田麥子,割發代首。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

    曹軍行軍路過麥田,曹操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麥子,犯軍令者死。騎兵們都下馬,用手撥開麥子小心前進。後來曹操的馬匹受了驚嚇弄壞了一片麥子,這就很尷尬了。但是曹操不慌不忙的叫來了主薄問:“我該當何罪呀?”主薄說:“罰不加於尊者,刑不上大夫。”曹操回了一句:“我定的規矩自己違反不處罰,還怎麼帶隊伍?但是我是主帥不能自殺,那就自己用髡刑吧”說完拔劍割了一縷頭髮丟到了地下。

    (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於是太祖 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這個故事出自《曹瞞傳》裴松志注《三國志》時補充在魏書武帝紀中。《曹瞞傳》是吳人為作,看名字就知道對曹操不太友好。裡面集合了蠻多曹操的黑材料,有真有假,有的半真半假,有的誇大其詞。

    我們暫且當這個故事是真的,曹操該死麼?當然不該死,軍法嚴明是為了讓軍隊替主帥打勝仗的。主帥都死了還打什麼?我們不是為了執法而執法,法的本質是統治者維持組織秩序所定的規則,如果按律殺了曹操那跟削足適履沒有區別。況且曹操用了髡刑(去掉頭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剃掉頭髮也是對這個人的侮辱。(不過髡刑一般會剃掉全部或半邊頭髮、鬍鬚,這裡也是象徵的意味多一點)

    這樣既維護的法的權威又巧妙的破解了自己觸犯軍法的尷尬。

    二、關羽被俘,迴歸劉備未受處罰

    這其實無關軍法,因為關羽是被曹操擒獲俘虜的,不是臨陣背叛。而曹操是以朝廷的名義拜關羽為偏將軍,關羽接受這個官職是漢王朝的官爵,這不能算作背叛劉備,而三國時期是有二元忠誠存在的,既終於漢室和忠於主上。

    關羽效力曹操其實名義上也是效力漢室,劉備怎麼會因為關羽效力漢室而處罰他?如果處罰關羽,那麼劉備如何自處?你劉玄德因為關羽接受朝廷的封爵而心生不滿?

    那忠於主上這點關羽有沒有汙點呢?也沒有,他在曹營一直都是以客將自居,從來沒有想過背叛劉備。劉備也對關羽極為信任,是真正當他關羽是兄弟。這種忠誠我們外人怎麼看沒用,只要關羽一直認劉備大哥,劉備一直信任關羽就不用多說什麼。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三、諸葛亮斬馬謖

    蜀漢派系比較複雜,後期掌權的主要是荊州派,代表就是諸葛亮自己。而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也是荊州名士,並且和諸葛亮還沾親帶故。自馬良夷陵之戰殞命後,諸葛亮很照顧馬謖扮演者亦師亦父的角色。

    馬謖是諸葛亮嫡系中的嫡系,不然也不會把街亭那麼重要的位置交給他來守。後來怎麼樣呢?馬謖失街亭,兵敗如山倒。其中《三國志》記載(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不僅兵敗,而且是不聽排程造成的兵敗。影響極其惡劣,肯定是要處理的,而我們知道諸葛亮治蜀用的是法家刑名之學。如果不處理馬謖,不只是動搖軍心那麼簡單,甚至會影響到蜀國的執政根本。

    所以馬謖該死也必須死,處理了自己的親信嫡系,並且自貶三級讓諸葛亮維護了蜀國的法制國策。這樣的公平公正極大緩解了蜀國由於山頭林立所產生的矛盾與摩擦,這也是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優秀所在。

    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法不通情,法講的邏輯、講的是道理。法的本質是統治者的統治工具,古時的法看中的是結果和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玩好英雄聯盟S9新版寒冰射手(艾希)目前黃金段位,很喜歡這個英雄,希望大神指導,可以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