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圈的小靈通
-
2 # 經典影視雲分享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這個擁有著拉丁人特有的讓人頭暈的名字的導演出生於1963年的墨西哥城,與阿方索卡隆、吉爾莫德爾託羅併成為“墨西哥三傑”。作為導演的伊納裡多才氣十足,處女作《愛情與狗娘》就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隨後10年伊利納多又接連奉上了《21克》、《通天塔》、《美錯》這三部佳片。伊納裡多每部電影都涉及一個不同的主題,從愛情到家庭、從生命到死亡、從種族歧視到非法移民,唯一相同的是,都充滿了人文關懷。伊納裡多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磨練自己的導演技法,直到今年,他交出了自己至今最好的作品——《鳥人》。在《鳥人》中,導演把對氾濫成災的漫畫英雄電影的諷刺與拉美風十足的魔幻電影語言相結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全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電影”。
那麼我們都已經知道在第87屆的奧斯卡中,《鳥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提名,與《美國狙擊手》一起領跑。
所以,當我們談論鳥人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氾濫的漫畫英雄電影
《鳥人》的故事再簡單不過,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過氣的漫畫英雄演員Riggan試圖透過舞臺劇找回自己卻越陷越深,最終走火入魔的故事。在今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手握最佳原創劇本獎盃的伊納裡多面對臺下眾多好萊塢的帥哥美女們說出了這樣一段話:“這個劇本的概念就是,在熒幕上建造一面可以反射我們所有人的鏡子,但我們不會被反射出來,因為我們就在鏡中。”導演的意圖在明顯不過了,這部電影就是在諷刺現今的好萊塢,諷刺越來越熱門越來越氾濫的漫畫英雄電影,就是要在好萊塢的地盤狠狠地扇那些虛偽的電影人一個耳光。影片當中這樣評價小羅伯特▪唐尼:「那個小丑天分不及你(Riggan)的一半,靠鋼鐵俠掙了個盆滿缽滿」;Riggan聽說傑瑞米▪雷納(鷹眼飾演者)也去演了《復仇者聯盟》,便破口大罵:“操,他也披斗篷了?”可以說影片中對於好萊塢的諷刺已經不是暗諷,而是揪住其衣領破口大罵。這樣的臺詞或許會讓粉絲感到反感,但是真正愛電影的人真的會對這些盲目堆砌特效甚至不用想就能故事發展的電影有多少好感嗎?漫畫英雄電影沒有錯,錯的是一心想躺著把錢掙了的製片公司,他們花大價錢請那些“真的會演戲”的演員,按照既定公式改編劇本,緊接著就是上映撈錢。這樣的電影看不出新意,看不出一點點導演想要表達的想法,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製片人眼中嶄新的鈔票。鳥人的諷刺無可厚非,漫畫英雄電影的確在一步步的侵蝕著好萊塢,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熱愛的電影。
偏執狂藝人的自我救贖與墮落
影片的另一主題也是一個被反覆提及,那就是過氣演員偏執狂藝人的自我救贖與墮落。主角Riggan是一個徹徹底底矛盾體,在自我認同和自我否定中搖擺不定,他的“第二人格”仍然嚮往著飾演“鳥人”的光輝時代,希望重新披上那一身“羽衣”;自己的內心卻想苦心演好舞臺劇,整點真正的藝術,可無奈大眾關注的焦點卻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狗血橋段。這樣的矛盾心理最終擊潰了Riggan,在舞臺上將手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從半個多世紀前的《日落大道》到最近的《黑天鵝》,再到今年的《錫爾斯瑪利亞》,很多影片都試圖探討這個主題。如何拍出新鮮感才是《鳥人》所要解決的問題。伊納裡多選擇從演員入手,由曾經演過老版《蝙蝠俠》並過氣的邁克爾▪基頓擔當主角,幾位配角則挑選了“綠巨人”愛德華諾頓和“蜘蛛俠女友”艾瑪斯通,可見本片選角之用心。看著那個曾經風流倜儻的“蝙蝠俠”挺著一個大肚子只穿內褲在大街上裸奔,再加上壓迫感十足的長鏡頭,這樣的臨場感是之前的電影所無所奇蹟的。而邁克爾▪基頓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讓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謝著頂的老男人是在用自己起起伏伏演藝經歷來本色出演,不由自主被劇情發展扼住了喉嚨。邁克爾基頓也憑藉這次的表演,也拿到了其演藝生涯中第一個影帝提名。過氣藝人透過飾演過氣藝人重返公眾視線,並取得職業生涯最高成就,說起來還真是有點諷刺。
超長長鏡頭與虛實不分的特效
66年前,希區柯克在他的傳世傑作《奪魂索》中實驗性的使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技術,礙於當時落後的技術,80分鐘的片長一共做了九處剪輯,其中五次是不動聲色的隱性剪輯(即利用人或物體的大特寫形成一片黑暗,利用這個黑暗畫面進行剪輯)。這樣的長鏡頭實驗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66年後的2014年,伊納裡多接過了希胖手中的接力棒,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完成了難度更高,鏡頭排程更加絢麗的《鳥人》。從影片開場到第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剪輯點,這個長鏡頭一共持續了足足103分鐘。在這103分鐘的時間裡,觀眾跟隨著攝影機從室內到室外,從白天到黑夜,從人物特寫到空中航拍,即使是在電影工業如此發達的今天,這樣的長鏡頭的難度也是無法想象的。而這一個長鏡頭絕不是導演單單為了炫技而拍攝的,攝影機毫無死角的記錄了每一個演員的每一個表情細節,給觀眾帶來的臨場感與壓迫感是傳統剪輯手法無法達到的。而《鳥人》在技術層面上的高明之處絕不僅僅只有長鏡頭這一項,影片中無縫銜接的特效處理更是令人拍手叫絕,Riggan在盛怒之時輕輕一個響指,一枚導彈便從鏡頭中劃過炸燬了街邊的汽車,鏡頭一轉觀眾又看到Riggan已經浮上了天空,緊接著便跟隨“鳥人”的羽翼翱翔在百老匯街道的上空。誠然,在特效技術被濫用的今天,我們可能在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內都會看到很多這樣的特效場面,但《鳥人》卻將這樣大眾耳濡墨染的特效場面拍出了新鮮感,這樣虛實結合的鏡頭語言,讓麻木的觀眾再次找回了久違的震撼。
在我看來,《鳥人》在技術上是一部滿分之作,它不僅僅有對傳統電影手法的繼承,更有自己獨特的創新,將大眾熟知的技術重新包裝,再融合導演自己的魔幻拉美電影語言,拍攝出一部在技術上無可挑剔的優秀影片。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在拍夠了《愛情與狗娘》,《通天塔》,《21克》這樣的多線敘事講述深刻主題的套路之後,這次幾乎直接一鏡到底,線性敘事,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用這樣一部從各個方面都無可挑剔充滿魔力的電影,達到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頂峰。而這位拉美鬼才未來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作品呢?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
-
3 # 26度觀影視
2014年是獨立電影風氣雲湧的時代,獨立製作《少年時代》、《爆裂鼓手》、《消失的愛人》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等頻頻上演文藝好戲,不僅陸續登榜年度TOP10,在各大電影節更是拿獎拿到手軟。獨立電影綻放今年的電影節,在顯露出學院派新寵兒實力外更是給了全世界的獨立電影迷們一次豐富盛大的犒賞。
在眾多獨立電影面前,《鳥人》稱得上獨立中的獨立,更可以說是一部徹底的作者電影。《鳥人》的與眾不同在於是剪輯上的獨特,也在於角色性格塑造上的怪異和擰巴,在充滿著銳氣和個性的鏡頭下,每一個角色都像鳥人一樣插上了一對瘋狂的翅膀,在小小的舞臺劇場裡展現了最妖冶的神奇魅力。可能很多朋友看完電影簡介會覺得這部《鳥人》是一部勵志電影,但說實在的,勵志的主題在通篇無蹤可尋,瘋狂的節奏貫穿始終。瘋狂的剪輯、瘋狂的攝影、瘋狂的配樂、瘋狂的演員,《鳥人》更像一把裝滿春藥的獵槍擊中了所有人的腎上腺素,或許電影的創作本身就是一個超級瘋狂的舉動呢。
當中,最能代表電影風格的角色當屬邁克爾基頓飾演的里根.湯姆森。那個高大全的超級英雄飛鳥俠蹤影早在20年前銷聲匿跡,只剩下一個年過花甲的禿頭佬在劇場慘過餘生。過氣明星的累贅成為了里根最大的心理負擔,他對人生的困擾來源於被人逐漸淡忘的邊緣化,邊緣化的傷痛更導致到他對女兒的照顧不周、對妻子的愧疚、對情人的逃避、對劇組的刻薄。在演藝事業上,固化老套的演技和一成不變的臺詞更成就了他累贅的雙重疊加,老年鳥人的心像是一個繫了千層結的包袱,繫上容易,可解開太難。
救贖源於過往,曾被拋棄的鳥人一直跟隨著里根的身體,彷彿一個住在他心裡的小人,與里根在一次次對話中顯露出巔峰時期鳥人勇敢、瘋狂、神經質的強大氣質。一個永不會老去的內心和一個漸漸凋零的身體間展開了焦灼的對抗,懦弱與勇敢雙重性格更是在與小人的對決中激盪著這位老人的靈魂,事故般慣性懦弱壓下了逝去的勇氣,一個屈從於平凡的但不甘平凡的過氣明星就這樣栩栩如生地出現了。
在經歷了合夥人意外事故後,除了舞臺劇一無所有的里根,卻被突如其來的年輕演員查理深深擊中了五臟六腑,倔強的舞臺掌控者在與查理的合作中越發感覺到了自己的脆弱,體驗派演技更是被表現派爆到渣都不剩,甚至有些分分鐘教你做人的意思,最瘋狂的配角搭上最瘋狂的潛力主角,一段尋找自我之旅華麗開場。
事業和生活上的失落讓里根對自己重新的考量外,也觸發了啟用體內鳥人的開關,那股“不瘋魔不成活”的勁兒在最後成功預演後被完全的釋放,里根終於在這次演出中實現了他《鳥人》系列後最好的輝煌。且為了更瘋狂,那股瘋魔勁兒更被導演一直延續到舞臺外、劇場外甚至熒幕外,他與靈魂融為一體後,那個自由輕盈的鳥人已無拘無束,天地任我逍遙,世界任我遨遊。最後,里根的女兒看到父親衝上雲霄、羽化登仙后的那一釋然之笑,如此美好的結局是鳥人一生最完美的解脫。真正的鳥人是屬於天空、屬於上帝的,凡塵俗世豈能約束一個超脫眾人、俯瞰眾生的超人。
現在仔細回想這部《鳥人》,獨角戲版的作者化風格更像是主演邁克爾.基頓本人的生活記錄。20年前曾因《蝙蝠俠》大紅大紫的超級英雄動作明星,到被人遺忘、默默無聞和破落收場,再到最後突破自我換髮事業第二春,這何嘗不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呢?《鳥人》是邁克爾基頓關於自我的和釋放,在電影外他同樣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鳥人》過後,蝙蝠俠和鳥人已毫無區別,只是邁克爾.基頓的一個分身。
更深一步講,這部電影成功的意義不僅在於邁克爾.基頓本人,更在於激發了當下美國電影組織對過氣明星的重視和保護,甚至對現有明星制度的反思。那些被人漸漸淡忘的英雄或因年華老去而失去以往的卓越風姿,但心中那團表演之火不熄,年齡的界限就會變得無限模糊。給他們一粒精巧的種子,不用多久,就會結出無比燦爛的花。我想,英雄從未死去,只是漸漸凋零。
-
4 # 佩奇帶你看
《三體》裡大劉寫過一句話,我不知真偽,大意是:一張晴天白雲的照片所含有的資訊量遠遠大於清明上河圖。(希望不會被無腦黑罵我又扯三體....)簡單來說,片子是否吸引人,取決於其包含的資訊量。我喜歡復仇者聯盟,戰場從地球打到宇宙深處,場面宏大。而《鳥人》恰恰是另一個極端,場景沒跑出百老匯一條街,戶外鏡頭也沒走出100米的距離,但是其所蘊含的資訊量依然多到爆裂,這就是細節與隱喻的作用。
既然寫成這樣的題目,就要聊聊如何看/分析/評價一部電影,首先,看就是看,作為娛樂這部片子完全沒差,有笑點有尿點,甚至有科幻大戰鏡頭,只要你忍得住略顯神經質的臺詞。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算分析和評價呢?看了豆瓣的很多影評,大多數是看過片子後胸中油然而生一股壯志難酬,激昂慷慨之情,於是記錄下來,從而舒緩心情,同時和別人交流一下感情。這當然是極好的。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的是無腦黑,沒有原因,上來就說拍的多麼多麼不好。其次是那些看不懂就硬說電影沒內涵或者不接地氣故意提高逼格的評論,其實也是無腦黑的另一種形式。那麼,電影好不好,如果真的不喜歡,怎麼樣才是“有腦黑”呢?簡單來說(也是我上課學到的,並非原創)
Talk much on little, not little on much.
聚焦於一點,而非泛泛談全篇。
例如73分鐘左右,女兒和新來的演員在後臺親吻,被老頭看到,老頭沒有暴怒,而是默默地跑到後門抽了一支菸,隨後就發生了時代廣場裸奔回劇場然後即興出演最後一幕的段子。裸奔的高潮我們不談,單單聊此時的幾個細節,首先,年輕男女在幕後親熱到鏡頭拉回臺上,這一過程中有大量的繩索(控制幕布的,吊著燈的等等)出現,這一場景不免讓人有捆縛感,其實也反映了老頭被這部劇所束縛的現狀。緊接著老頭在表演間隙看到了女兒和演員親吻,恰似“劇中劇”(如果你還記得他們在電影裡拍的劇是什麼內容的話)裡面的故事,而“劇中劇”最後一幕就是大雨中發生的,所以老頭出去抽菸的時候,戶外是下著雨的(但當裸奔開始的時候卻沒發現有下雨的感覺,你可以說是因為雨太小,但也可能是那是老頭的境遇等於“劇中劇”裡的境遇,因此當時當刻才有雨。
我認為,10秒鐘的內容來回來去看幾遍,好好思考一下到底畫面裡的人和物都在表達什麼,這樣做才能算得上分析,想黑他也算有理有據。有的人看了兩小時電影,就知道批評說“那個黑夜到白天的切換太生硬了,一點都沒提現超長鏡頭的酷炫”這種內容的傢伙,我真無言以對。畢竟,超長鏡頭只是手段,當你意識到這部電影是用了長鏡頭之後,再執著下去就沒有意義了。
本來想就此結束,不過既然說到鏡頭,就稍稍聊一下鏡頭吧。這部劇的鏡頭只有一個,但其實無形中換了很多視角,有時是上帝視角,有時是旁觀者視角,有時是當事人視角,而且鏡頭的距離也經常變換,其實遠,中,近景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有機會再好好說說。
這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大家可以看過後炫耀逼格用,也可以單純的娛樂用,不過話說,想娛樂的話,不如去看《綠巨人》,哈哈哈
-
5 # 小博說電影
在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鳥人(2014年邁克爾·基頓主演電影)《鳥人》片如其名,它能夠飛翔在天空上。片中富有張力的情感、黑色喜劇的諷刺味道與演員們之間產生的美妙化學反應,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副流動的視覺畫卷,堪稱壯舉
導演伊納裡圖的個人第五部長片,也是他最棒的一部作品,給了所有人致命一擊——影片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值得讚頌。影片從選角到整體制作,都會加速現代電影工業的程序。不僅能讓普通觀眾瘋狂,也能征服藝術評論界。可以預見,影片會讓獎項源源不斷而來。最後,它還能讓基頓的演藝生涯也重上巔峰。
我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瓜娃子tt
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看完了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記電影,2020年至今最好的一次觀影體驗。看到前面兩三鍾時候,就被配樂吸引,果斷戴起耳機。我覺得所有有太空場面的電影,都需要有完美的音樂去推進觀影時候的想象,這部電影配樂就是完美的,有些時候閉上眼睛,不看畫面可能也不影響。不得不說,查澤雷在音樂上簡直就是個天才,他之前執導過 爆裂鼓手 和 愛樂之城 兩部音樂片,其中有一首city of stars 有一天我聽了上百遍,十分喜愛。
視聽無可挑剔,情節上感覺稍微有點缺陷,影片把大量篇幅用在尼爾的家庭生活上,還有一些社會雜音,試圖去展示他的內心變化,但是尼爾內心的困境到底是什麼?似乎電影並沒有太直面的描述,或者描述不足,都是旁敲側擊的方式去展現的。在結尾7分鐘的時候,完全就是英雄歸來的套路,太多餘了,字幕一個錯別字,翻譯的問題。整體8分,推薦。
回覆列表
鳥人(2014年邁克爾·基頓主演電影)
《鳥人》片如其名,它能夠飛翔在天空上。片中富有張力的情感、黑色喜劇的諷刺味道與演員們之間產生的美妙化學反應,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副流動的視覺畫卷,堪稱壯舉。
導演伊納裡圖的個人第五部長片,也是他最棒的一部作品,給了所有人致命一擊——影片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值得讚頌。影片從選角到整體制作,都會加速現代電影工業的程序。不僅能讓普通觀眾瘋狂,也能征服藝術評論界。可以預見,影片會讓獎項源源不斷而來。最後,它還能讓基頓的演藝生涯也重上巔峰。
黑色喜劇的諷刺味道與演員們之間產生的美妙化學反應,它能夠飛翔在天空上,堪稱壯舉 導演伊納裡圖的個人第五部長片。可以預見。不僅能讓普通觀眾瘋狂。最後。片中富有張力的情感。影片從選角到整體制作,給了所有人致命一擊——影片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值得讚頌,都會加速現代電影工業的程序,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副流動的視覺畫卷,也是他最棒的一部作品,它還能讓基頓的演藝生涯也重上巔峰,也能征服藝術評論界,影片會讓獎項源源不斷而來鳥人(2014年邁克爾·基頓主演電影) 《鳥人》片如其名。
影片講述了一名男演員——里根,他曾經扮演了超級英雄“鳥人”紅極一時,如今事業卻一落千丈,過氣無人問津,而在他的自負與自戀,及膨脹的虛榮心下,曾經的“鳥人”一直跟隨其左右,他只能苟且活在“鳥人”的陰影之下。為了得到觀眾的再次關注,他企圖透過改編卡佛的小說,在百老匯的舞臺上重振雄風,不料卻事與願違,面對壓力,他選擇自殺的方式祭奠藝術,但自殺未遂,卻因此出於意料的成為一位傳奇……最後,他擺脫了“鳥人”,選擇了重生。“鳥人”的過去也就隨之煙消雲散。
影片中,“鳥人”被賦予的是一種榮譽象徵,衍生出的則是榮譽所帶給人的虛榮感。體會“鳥人”和自己的人生,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鳥人”,當人們被附上一種閃亮的光環,可怕的虛榮感就會開始作惡,抱著過往成績,活在過去,自信轉變成了自負,愛惜轉變成了自戀,註定會被時代所淘汰。過去的成績是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炫耀的資本,這一刻,虛榮囚禁著整個心靈。而當你回過神,你會發現自己毫無存在感,你希望被人關注,你渴望被愛,但心中的虛榮是如此的難擺脫,正如男主想擺脫“鳥人”,一次心靈的昇華,卻是重壓之下的自殺之舉。
影片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擅長用複雜的多線敘事和快速的剪輯講述關於命運的沉重話題,然而影片吸引觀眾的不是被虛榮感所支配的可拍命運,而是片中長達103分鐘的偽長鏡頭。有人說這不是炫技,而是用簡練的鏡頭去展現對錶演的熱愛。相反,我覺得這就是導演的炫技之作,本身長鏡頭對於一名導演來說就是一種考驗。要做到103分鐘的偽長鏡頭,其中還包括了特效,這更是難上加難,這必須儘可能多地利用場景中任何光源來進行布光,並且對剪輯點要求是必須的精準,避免穿幫和不必要的特效後期。而影片中的演員排程和燈光照明效果都恰到好處,自然呈現,不失美感。鏡頭跟隨著里根來進行敘事脈絡的架構,在這偽長鏡頭中,里根所處的環境、里根的人物關係,以及事件的發生地和事件的詳細發展都得以完美的呈現,延續性的敘事使故事核心更有的放矢的得到擴充套件。因此稱之為炫技也不為過,這個炫技是褒義的。十餘個的長鏡頭拼接起的過百分鐘的偽長鏡頭很厲害,但我還是不喜歡其中的一點,要知道,長鏡頭最重要的一點是真實。導演說:“當你早上醒來開始一天的生活,那種感受並不是零碎的,那是一種連續的行為……”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超現實的事件,用一氣呵成的長鏡頭跟隨著里根在空間裡徜徉(轉場),帶出一系列的超能力與幻想,里根過去的榮譽驅使虛榮囚禁的心靈變得虛幻,曾經的鳥人出現,略顯唐突,這並不是真實的,長鏡頭表現流暢,但最重要的是表現真實,這是我所支援的。
影片中的配樂也是一大吸引點。片中的大量配樂為節奏感十足的鼓點,相同的鼓點在每次邁克爾·基頓的完美演繹下,都能配合出不同的感受,導演透過鼓點這一平鋪直敘的方式,訴諸聽覺,將當時的情愫傳遞於微妙之中,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敘事,著實讓人著迷。在里根與影評人在酒館中爭執時,響起傷感的音樂,加上流浪漢的“臺詞表演”——“明天!在一個明天!永遠的明天!日復一日,蠕動在這骯髒的角落……生命無非是個移動著的影子,是一個可憐的戲子,驕傲的在臺上消磨時光,然後就再也沓無音訊,這是一則白痴講的故事……”,結合的如此巧妙,好似在講述里根的可悲的自命不凡的“鳥人”故事。導演也是在借流浪漢之口,看似瘋癲的臺詞,實則暗藏對虛榮心的諷刺,在現實的基礎上,做略為誇張的演繹,使人更具有一種令人深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