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山澪舍

    李清照和朱淑真都是宋朝著名女詞人,這兩位真的要放在一起的話,應該不算是同一時代的人,這好比現在我們現在的70、80、90還有00後一樣,滿滿的代溝。

    時間差距

    李清照(1084-1155年),朱淑真(約1135~1180),乍一看這兩位年份確實相鄰,可仔細進行計算,朱淑珍剛出生的時候李清照已經步入晚年,當朱淑真開始寫詞的時候,李清照大概已經不在人世,就算年幼聰明十二三歲便開始作詞,但這思想上的差距完全屬與兩個不同的層次。她現在可能會和李清照少女時期一樣情竇初開溫柔似水(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但和晚年淒涼的李清照相比,年少的朱淑真始終不知詞中意(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這二人用個不欠當的比喻,就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時代背景

    我們喜歡稱兩人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不過嚴格來講只有朱淑真能被稱為是南宋詞人,李清照應該被稱為宋朝詞人。

    1127年是宋朝的一個劃分點,這一年宋朝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被金兵擄走,宋朝的都城汴梁被金兵攻破,宣告著宋朝滅亡。不過同年的五月,宋高宗趙構在臨安被大臣推為皇帝重建了宋朝,也就是從這時起宋朝被分為了北宋和南宋,此時向南遷移的不僅僅是宋朝的政權和皇族,還有北宋時期家破人亡的百姓,李清照便是其中一位。

    而在南宋政權穩定後出生的朱淑真,雖然懂得外有國恨,但理解程度始終不如親身經歷過的李清照,就好比1960、70年代的人沒有1920、30人的經歷,80、90年代的人沒有60、70人的思想。(學生並無他意,只是想表明時代不同)

    所以陸游才會寫下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再細說還有兩人思想、詞作手法、人生遭遇、後世評價等等,不過這些太精細了,而且和時代劃分沒多大關係,就不多提。

    總結出來,學生個人認為兩人雖年份相近,但二人不在同一個時代。

    以上就是學生的個人愚見,望各位老師多多點評

    我是見青山嫵媚丶

  • 2 # 二月一日

    在宋代“重文輕武”的國策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唐宋八大家”,詩詞歌賦,流傳至今。

    但難得可貴的是,宋朝還曾出現過“四大才女”,分別為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她們高超的文學素養使得她們在中國古代文壇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奇葩(此詞為褒義)。

    易安居士——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約卒於南宋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終年73歲,宋朝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婉約詞派代表,代表作《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幽棲居士——朱淑真

    朱淑真約生於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約卒於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終年45歲,號幽棲居士,宋代婉約詞派代表,代表作《菩薩蠻》《卜算子·詠梅》。

    從二人的生卒年可以看出,李清照在以73歲高齡辭世時,朱淑真還只是一個20歲的小姑娘,所以,嚴格來說,此二人只能認為生活在一個朝代,而並非一個時代的人。

    李清照、朱淑真二人詩詞分析比較

    二人作為女詞人的代表,在詩詞創作上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前期的風格多以清新美麗,兒女情長為主,而後期作品風格都突出一個字“愁”,而這也和二人的經歷頗為相關。

    李清照生長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後入朝為官,文學修養很高,李清照自小在這種文墨家風的薰陶下對詩詞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宋徽宗建中靖國年間,李清照與趙明誠相識相戀,後喜結連理,夫妻二人有些共同的興趣愛好,雖生活儉樸但也甜蜜,而這也成為了李清照一生中難得的幸福時光。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是年,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權,而李清照夫婦二人也因躲避金兵禍亂北方而南遷,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因病去世,李清照悲痛不已。在此之前的李清照詩詞多以清新美麗的感情基調為主,而在失去夫君以後的李清照的寫作風格多以家國情仇,回憶過往為主,離不開一個“愁”字。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也充滿孤寂,憂鬱,最終一代才女李清照在這樣淒涼的環境中離世。

    而朱淑真與李清照相比在歷史上就比較低調了,因為史籍中關於她的記載相對較少,所以人們只能從有限的記載中去探尋朱淑真淒涼的一生。

    朱淑真和李清照相比人生經歷更加可憐,她沒有李清照甜蜜無間的愛情,因和夫君志向不合,所以夫妻關係也不和睦。

    但在封建禮制下,女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不管朱淑真夫妻多麼不和睦,他也不能選擇自己的愛情,所以鬱悶的朱淑真寫下了在當時看來很“露骨”的詩句,例如: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在當時這樣的詩句多不為人所理解,朱淑真也因此多被人潑髒水,罵其“輕挑”。

    但從我們現代人來看,這樣的詩詞對於一個婚姻不美滿的女性來說再正常不過,但是封建禮教下的女性沒有那麼多追求愛情的權力,所以朱淑真後期的作品風格也多愁苦之情,而朱淑真也最終抑鬱而終,著實讓人惋惜。

    兩個不同時代的女性在近乎相同的人生經歷下,用詩詞表意言志,甜蜜也好,愁苦也罷,種種感情都化作成詩詞流落世間。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事,喜歡可以關注哦!

  • 3 # 好玩的國學

    李清照和朱淑真,到底誰是宋代第一才女?誰的命運更悲慘?

    在中國女性文學的大花園中,李清照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女中花魁。而朱淑真的地位要差一些。這主要是李清照和朱淑真兩個人的境界不同。李清照不僅是婉約詞的旗手,是婉約詞的大師級人物,她在文學評論、詩歌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成就。特別是在豪放詞方面,也有涉獵。這一點是朱淑真所無法比擬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李清照和朱淑真。

    第一,朱淑真的命運比李清照更為悲慘。朱淑真幾乎一生都是在悲悲切切中度過的。朱淑真據說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他的一個遠方親戚。並且大膽地追求愛情,結果被父母棒打鴛鴦,並且很快就把她嫁給一個小商人。在年輕的愛情時代,朱淑真寫了一些詞,大膽地表達愛情,卻被人認為是豔情大膽之作,被人指指點點。

    在萌動的青春期,她渴望有一個人,她為他瘋狂寫詩,哪怕是一萬首。《秋日偶成》:

    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

    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

    在“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在“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朱淑真會為那些飄逸如仙人的男子如痴如狂。

    門前春水碧於天,坐上詩人逸似仙。

    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

    逸似仙的少年,白玉的一般溫潤,讓朱淑真怦然心動,渴望自己就是弄玉,那白馬少年就是蕭史,結下良緣吹簫騎鶴而去。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其“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一句,簡直大膽無比。與她相比,李清照就含蓄多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同為少女懷春之作,本來豪放的山東大妞李清照,比起江南姑娘朱淑真,在豔情詩的尺度方面,簡直弱爆了。

    從朱淑真和李清照的少女時代來看的話,朱淑真對愛情的追求更加瘋狂,更加大膽,而李清照看來還是一個有些瘋瘋癲癲的小丫頭而已。

    但是一切的改變,從婚姻開始。朱淑真的婚姻極為悲慘,在嫁給一個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完全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的商人丈夫之後,朱淑真徹底陷入了孤獨之中。據說最後朱淑真先是出家,後來患了抑鬱症,最後是投河自殺。父母乾脆就把她的詩詞與屍體,一起燒掉。朱淑真留下的詞,都是後來的崇拜者重新收集整理的。

    而李清照在過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之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丈夫趙明誠去世,北宋滅亡,李清照帶著丈夫的金石文物一直流浪在江浙一代,晚年還被人騙財騙色,最終抑鬱而終。但是不管怎麼說,從婚姻生活上來說,李清照要比朱淑真好一些,雖然她們都是在悲劇之中逝去。

    第二,朱淑真的出身比李清照要低得多。朱淑真出生一個小官僚的家庭,父親大概是主管一個地區教育的學官。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的來頭就很大。李清照的母親是宰相的孫女,父親是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著名作家,官做到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的位置。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學家,青年才俊,公公趙挺之曾經做過宰相。很顯然,這兩家的家庭背景完全不同。這也造成了李清照與朱淑真兩個人作品的境界不同。

    第三,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幾乎就沒有幸福過。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可以說一天也沒有幸福過,而李清照起碼在婚後的一段時間內,有過琴瑟和鳴的愛情婚姻生活。這一點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朱淑真和李清照在婚後寫的詞就知道了。

    在淒冷的家庭中,在無邊的羅網中,朱淑真從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了孤獨的幽棲居士。於是周淑真終日以淚洗面以酒澆愁以詞慰情。減字木蘭花: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這首詞飽含的孤悲苦無需多言,只要從五個孤獨中就可以看出。與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樣,寫盡了文藝婦女心中無邊的苦痛與孤獨。這就是朱淑真的生活常態——在斷腸詞中無處不可見她的愁與淚,她的悲與傷。

    她每天都在等待,等待那個或許早已不存在的人回來,“遲遲花日上簾鉤,盡日無人獨倚樓”;

    她長夜難眠,“更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她舉杯消愁愁更愁,“消破舊愁憑酒盞,去除新恨賴詩篇”;

    她已經變成了見花落淚,多愁善感的女子了,“眼底落紅千萬點,兩邊心淚兩三行”;

    她恨春去春來的時節變化,“春來春去己經過,不是今年恨最多”;

    她害怕黃昏,因為黃昏過後就是難捱的漫漫長夜,“梨花細雨黃昏後,不是愁人也斷腸”;

    她瘦的已經弱不禁風了,“年年來到梨花月,瘦不勝衣怯杜鵑”;

    她已經開始擔心身體,擔心不久於人世,“秋來常是病,不易到中秋”。

    那麼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婚後的一些詞,縱然有一些哀傷,但是總是有一絲亮色的。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總之,朱淑真的文藝才能,如果有一個好的平臺的,一段美好的生活的話,不一定在李清照之下,但是命運無法回頭,時代也無法選擇。朱淑真的一生,就像她的詞集一樣,斷腸!斷腸!斷腸!

  • 4 # 大晟府小書僮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同時代的人嗎?如何比較?

    這個問題值得認真回答一下。

    為什麼呢?因為朱淑真的名氣遠不及李清照,雖然同為宋代著名女詞人,但關於李清照其人其詞的介紹文章鋪天蓋地,而關於朱淑真的卻難得一見。這當中的原因,是由於史料中關於朱淑真的資料甚少,其存世詩詞作品也較少,因此世人對朱淑真瞭解不多。

    一、兩人的生活年代

    李清照生於1084年,朱淑真生於1135年,亦即李清照51歲時候,朱淑真才出生。李清照活了71歲,其中前43年在北宋度過,是跨了兩宋的人。朱淑真活了45歲,均在南宋度過。雖然李清照在世的時候,朱淑真已出生,但兩人作品主要的創作年代是不同的,李清照去世時,朱淑真才17歲,大概是剛剛開始創作的年齡。這有點象50後和00後的區別。所以從創作上來說,可以認為她們不是同一時代的人。

    二、身世經歷

    相對於生活時代的比較,兩人在身世經歷和文學創作方面的比較也許更有意義。

    李朱二人均出生於官宦之家,出身是比較相近的。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門下,考中進士,在朝廷任職。朱淑真的父親亦曾在浙西當官,雖然地位遠不及李格非,但家境也相當富裕。兩人的家庭條件都很優越,所以自幼便有機會學習文化,這在封建社會相當難得。

    兩人年幼時都非常聰慧,自小便展現了詩詞方面的非凡才華。

    當時很多有名的文人常到李格非府上作客,李清照十多歲的時候,詞作已經獲得這些文壇大佬的讚賞,“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文豪晁補之甚至將其收為徒弟。

    而朱淑真則是“幼警慧,善讀書,文章幽豔,工繪事曉音律”(況周頤《蕙風詞話》),除了寫文章,音樂繪畫都是拿手好戲。

    三、早期詞風比較

    由於兩人均出身於富裕人家,生活優越,自幼沒受過什麼苦,生活都是在學文寫詩、彈琴繪畫、弄花賞月中度過,過得優悠閒雅,因此她們早期作品的題材和風格比較接近,都是小女兒情懷,鶯鶯燕燕、吟花弄月,抒寫少女愛情心事一類。

    四、後期詞風比較

    靖康之變,李清照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她從生活幸福優悠的富貴人家一下子落得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此,南渡之後,李清照詞風大變,詞裡充滿了對亡夫的懷念,對山河破碎的悲痛,對未來人生的迷惘。這時期的詞,充滿愁苦痛楚的感情。

    朱淑真的婚姻是不幸的,她嫁了一個不喜歡的人,因此她婚後的詞作憂愁苦悶,常多幽怨傷感之情,這和李清照亦略有共同之處,雖然她們的愁是有所不同的。

    五、感情婚姻的比較

    (一)李清照:早年幸福美滿,晚年遇人不淑

    在婚姻感情方面,李清照比朱淑真幸運太多。

    十八歲的時候,李清照遇見趙明誠,兩人互相傾慕,很快墜入愛河。

    趙明誠是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精研金石,學識淵博,英俊倜儻,與李清照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雙。結婚是水到渠成的事,雖然雙方父親政治陣營不同,所幸的是他們都是開明的家長,為了兒女的幸福,他們暫時放下了成見。

    婚後,夫妻兩人生活閒雅,研究金石,切磋詩詞,這樣甜蜜美滿的生活,持續了二十七年。1129年,也就是北宋滅亡後兩年,趙明誠病逝。此後,李清照陷入了無盡的悲傷愁苦中。

    三年後,形單影隻的李清照遇到了另一個男人——張汝舟。張汝舟表示很傾慕李清照,希望照顧她,飽受傷痛折磨的李清照被張汝舟的誠意感動,答應了他。然而,相處之下,才發覺這個張汝舟卻是一個渣男,粗鄙庸俗,更要命的是,他看中的,只是李清照視為生命的金石文物。這段婚姻僅維持了一百天,便徹底結束。

    (二)朱淑真:封建婚姻的悲劇

    朱淑真就沒這麼幸運了。

    她曾喜歡過一個赴京考試、在她家暫住的書生,可惜不知什麼原因,最後沒有在一起。此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給了一個完全不喜歡的男人。這個男人是什麼人,史書有不同的記載,有的說是一個農夫,有的說是一個職務很低的小吏,有的說是個商人,但有一點確定的是,這個人跟朱淑真理想中的丈夫相差甚遠。

    這段不幸的婚姻令朱淑真終日愁苦,但是又無可奈何,在那個封建社會,她一個弱小女子,根本無力抗爭。她丈夫看出了朱淑真的心不在自己身上,他不滿意了,於是納了小妾。最後,朱淑真心情抑鬱,投水而死。

    六、詞風和成就的對比

    李清照在作詞方面的成就之高,眾所皆知,自不必說。關於朱淑真,遺憾的是,她的文稿大部分遺失了。原因是她去世之後,她的父母認為她的死是她寫的詩詞惹的禍,在按照佛教習俗把她的遺體焚化的同時,把她的文稿也一併盡數焚燒了。這對愚昧的父母,不但親手毀掉女兒一生幸福,令女兒走上絕路,更在女兒去世後,把她以一生心血創作的作品一併毀掉!

    所幸的是,朱淑真的部分文學作品在其他文人的筆記和文集中儲存下來,但僅極少一部分,“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斷腸集序》)。如今,她的詞集《斷腸集》裡所存詞作僅24首。

    朱淑真是一個在愛情上大膽追求的女子。表現在她的作品裡,感情濃烈,大膽直接,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她有一首小詞《清平樂》: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這種對戀愛的表白坦蕩直接,淋漓盡致,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大膽的。但這樣的句子出自一個女性之手,在封建禮教甚嚴的宋代,是離經叛道、“有失婦德”的。相對來說,李清照的作品則含蓄得多,對少女心事的表達更加細膩。

    對於不幸的婚姻,朱淑真也表達了她的憤懣和憂傷。她寫道: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敢愛敢恨,直接將自己和丈夫比喻作鷗鷺和鴛鴦一樣不相宜。

    她還寫過一首詩: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紅葉舞秋風。

    表達了她對這段無愛的婚姻的不屈服。

    作品藝術水平的比較

    從現存的詞作看,朱淑真的作品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皆是遜於李清照的。

    歷代詞評家對於朱淑真的詩詞,褒貶不一。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朱淑真詞,風致之佳,情詞之妙,真可亞於易安。宋婦人能詩詞都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朱淑真。”《雲韶集》中說:“淑真詞以情勝,悽絕芊綿,除李易安外,無出其右者。”

    批評朱淑真詞作的,如楊維楨《曹氏雪齋絃歌集》雲:“然出於小聰挾慧,拘於習氣之陋,而未適乎性情之正。”

    “出筆明暢而少深思。”(董穀《碧裡雜存》)

    “其詩淺弱,不脫閨閣之習。”(《四庫全書》)

    可見,朱淑真詞優處在於情真意切,婉約綿渺,其弊處在於直、淺、弱。些評論是正確的。如前所說,她是一個在愛情上大膽追求的人,詞作裡對於感情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表白,所以其優處在於感情濃烈感人,弊處是缺少含蓄蘊藉之致,於詞之道略偏。李清照的詞則非常“本色”,沒有這方面的的缺陷,所以被譽為婉約正宗,是不無道理的。

    結語

    朱淑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正如《斷腸集序》中所說:“竟無知音,悒悒抱恨而終。自古佳人多薄命,豈止顏色如花命如葉耶!……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她一生才華橫溢,卻終無知己者,紅顏薄命,一生鬱鬱寡歡,直至最後抱恨而終,連死都不能葬骨於地下。相比之下,李清照有趙明誠這樣志趣相投、傾心相愛的丈夫兼知己相伴大半生,兩人遭遇直是天上人間之別。

    故人何處草空碧,繚亂寸心天一涯。這是朱淑真詩《暮春有感》中的句子。春草自碧,紅顏已去,千載之下,朱淑真留給我們的,除了這一卷苦淚寫成的《斷腸集》,還有對人生命運的無盡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九歲孩子的童年,我們做大人的該不該讓孩子玩手機看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