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怎麼看待唐隆政變, 李隆基誅殺韋氏一黨是否合法, 唐中宗李顯死因到底是病死還是毒殺,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是否真是迫不得已誅殺唐中宗,韋皇后在真的有更大靠山讓他們冒險誅殺中宗。 一般來說,中宗坐上皇帝也只有五年,對於安樂公主和韋皇后來說沒有比中宗更大的靠山了,武家政權剛剛毀滅不久,天下人心歸唐,韋皇后為什麼還要冒天險誅殺中宗。
7
回覆列表
  • 1 # 遊夢居士

    唐隆政變,打旗號是相王李旦,按著古代父死子繼的原則,雖然李重茂是韋后所立的皇帝,但是李重茂做為中宗的兒子還是有法統地位。這一點也可以從後來唐睿宗登基後,中宗另一個貶的兒子李重福憑藉著自己皇子得身份發動的叛亂可以看出法統性還是有些用的。所以發動唐隆政變時二十六歲的李隆基還是相當有魄力。

    另外,劉幽求、鍾紹京、葛福順等人中不乏他的幕僚。可見他的公關能力也是很強的。政變的前後李隆基基本做到了“穩”、“準”、“狠”;首先政變的前期謀劃是很穩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這一點從葛福順等人衝入宮中,而韋后還驚惶中逃入了飛騎營,被一個飛騎兵所斬,安樂公主也是在對著鏡子畫眉,也被士兵斬殺可以看出韋后等人對政變是沒有半點準備的,整個唐隆政變李隆基為了立下奇功連相王也是事後知道的;再來整個政變的進行是很“準的”,每一步基本都達到了計劃的安排;政變之後李隆基對韋后等人餘黨的清洗工作是下狠手的,就連曾經投靠韋后的上官婉兒也沒放過。當然上官婉兒之死可能有些怨,因為在李重俊政變誅殺武三思之後,她基本投靠李家了,這個可以從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看出;但是我覺的上官婉兒她不該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觀看。唐隆政變中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合作的夥伴,但是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畢會是對手!畢竟一山是容不得二虎的,而且李隆基發動之前和太平公主合作本來就為了政變後有個資本去出人頭地,說白些也就是皇位~!要不作為相王庶出的三兒子,他連相王的家產也分不上多少。太平公主政變前會對這個沒什麼政治資本的李三郎輕心些。可李隆基頭腦政變前後都是很清醒的,他絕不會對太平公主這個未來強大的對手掉以輕心。所以上官婉兒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觀看,其實也就是自尋死路。二十六歲的李隆基可不是唐明皇,為了成為未來的唐明皇他是絕不會給太平公主留下幫手的~!

    總得說唐隆政變的總參謀是太平公主,但是在整個政變的過程李隆基卻啟到了總指揮的作用。

  • 2 # lobing2011

    李顯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后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韋后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大肆打壓張柬之、敬暉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激化了其他李唐皇族之間的矛盾。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並非韋后親生,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他並想奪了他的太子之位。707年7月,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武三思雖死但韋后的勢力更加強大,而當時天下並不安定,多有水旱之災,而韋后等人打壓反對勢力,培植親信,朝政混亂。此時的朝堂,韋后及其集團雖然大權在握,但對其痛恨者甚多。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710年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此次政變雖結束了韋皇后集團控制朝堂的狀況,但代之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對抗,而睿宗無法處理此局面,於景雲三年(712年),禪讓帝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發兵,誅滅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王夫之:臨淄王之誅韋氏,不啟相王,豪傑之識,有闇合於君子之道者,此類是也。臣受命於君,子受命於父,勿敢專焉,正也。信諸心者非逆於理,成乎事者不疚於心,則君父雖加以尤而不避。唯豪傑以心為師,而斷之於事,夫君子之靖乃心以制義者,亦如此而已矣。推而至於聖人,舜之不告而娶,亦如此而已矣。理者,生於人之心者也,心有不合於理,而理無不協於心。故豪傑而不可為聖賢者有矣,未有無豪傑之識而可為聖賢者也

  • 3 # 覺悟416

    公元710年7月21日夜晚,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 在當夜派萬騎軍官葛福順襲擊羽林營,殺掉韋皇后的黨羽後攻入玄德門,另一位軍官李仙鳧也帶兵進入白獸門,當晚在凌煙閣會合。而李隆基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響應,韋皇后逃入飛騎營後便被殺害,韋皇后的勢力也迅速被清除了。

    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才將經過告訴給了他的父親李旦。他的父親後來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在當日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還繼承了左右萬騎。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逼迫唐中宗的兒子唐殤帝李重茂讓位,使得唐睿宗重新登基皇位,李隆基被他的父親立為了皇太子。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禪位李隆基。正式即位。拉開了開元之治的序幕。

  • 4 # 真誠地看著你

    古代,皇家內部鬥爭無所謂合法不合法。勝利者就是合法。上臺後,能令國家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就是聖明;不能,就是昏聵。

  • 5 # 趙永志67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發動了唐隆政變,目的就是為了剷除自神龍政變後勢力急劇膨脹的韋氏一黨,則天退位之後,中宗復唐,韋后欲效法武皇,和安樂公主毒殺中宗,擁立李重茂繼位,並大肆培植韋氏勢力集團,大肆打壓神龍政變人員。原韋后集團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向當時的相王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建議,發動政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商議決定發動兵變,剷除韋氏一黨。

    對於唐隆政變,雖然打著相王李旦的旗號,但相王是事後才知道的,保密工作相當周密,韋后在禁軍殺入宮中時,倉惶逃入飛騎營,又被斬殺。安樂公主也渾然不覺,政變吋猶自在對鏡畫眉,孰不知死期已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做為事變的策劃者和指揮者,成功使李旦復辟,李隆基權勢如日中天,被立為太子,後睿宗禪位於他,但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又凸顯出來,不久就誅滅了太平公主一黨及黨羽上官婉兒等,大權獨攬,開啟了新的盛世時代。

  • 6 # 文史劉磚家

    唐隆政變是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於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在帝都長安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

    一、因愛放縱,韋后專政。

    至六月,中宗暴崩,韋后臨朝稱制。

    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個兒子,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與別的皇帝不同,第一他是從自己哥哥李賢手中接過皇帝位,二是自己雖然為皇帝,但是大唐的實際統治者是他的母親武則天。也想有一番作為的他不想時刻被母親牽制,極力想拜託武則天得控制。他準備提拔自己的岳父、老婆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出任宰相,但都被武則天拒絕了。心情極度憤怒和鬱悶的他在與母親的爭執中表達了對自己老婆的愛和信任,李顯怒說,假如他願意,可以將天下給韋元貞。這樣危險的想法和刺激的話語讓武則天大為震驚。隨後,唐中宗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幽禁於房州,韋氏緊隨其後。曾經的皇帝,如今被貶囚禁,內心內心何等悽苦,好在韋氏不離不棄,這估計是他唯一值得欣慰的。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李唐復位,唐中宗李顯被接回長安重新做了皇帝,韋氏順其自然地成為皇后。重登帝位,不免感慨萬千。他覺得最為感謝的人就是他的妻子韋氏。皇室宮廷的愛往往伴隨著權利金錢的交易。他對她的愛到了一種完全縱容的地步,這樣的縱容導致了韋后野心膨脹、無法無天,已經找不到當年那種對丈夫的愛和關心,取而代之的是對權利的無限渴望和對皇位的耿耿於懷。她開始大肆網路親信,培植勢力,勾結當朝宰相武三思,不斷掌握朝中大權,一時間權傾朝野,在朝中逐漸形成了以韋后為首的“武韋”政治集團。韋氏不僅要李顯的天下,私生活也特別淫亂。710年,朝中大臣指責韋后淫亂宮中,給皇帝戴綠帽子,這可是欺君之罪,韋后害怕極了,但轉眼一想她好像又什麼都不怕,於是與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一起將他毒死。權利面前沒有任何感情可言,一任皇帝被三個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可見唐朝皇室亂到了一種境界。

    二、少年英雄,除難平亂

    李氏江山幾經周折,先是被武則天控制,如今又被韋氏控制,一次又一次的宮廷內鬥在這裡上演。女人當權自古以來就不被傳統思維所認可接受。不管是武則天還是太平公主,還是韋后或者是安樂公主,她們要麼是皇帝的老婆、要麼是皇帝的女兒,都不是正真的大唐王朝的合法繼承人。現在這些人禍亂宮廷,危及李家祖先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江山,那些李家的子弟,真正具有繼承人資格的皇室子弟當然大為不滿。李隆基就是這些人的代表。

    李隆基,685年生於東都洛陽,那時候他的父親李旦還是皇帝;五歲的時候,李旦被武則天廢除,李隆基跟著父親入住東宮;先後被封為楚王、臨淄王,公元708年,兼任潞州別駕,年僅23歲。唐初州的長官叫刺史,別駕相當於副刺史。作為李家的後代,看到朝堂之上婦人作亂,內心便隱隱發誓,定要從這些人手裡奪回屬於李家的天下。有才之人並不缺乏遠大的政治抱負。接著自己特殊的身份,他廣泛結交有識之士,尤其是主動依靠手中握有大權的太平公主。此時,朝中其實已經形成了以韋后、武三思為首的和以李隆基、太平公主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只不過後者看起來更勢單力薄,沒有引起對手的注意。公元710年,唐隆元年,相王李旦被老婆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設計毒死,兒子李重俊被韋氏立為皇帝。訊息一出,李隆基再也坐不住了。因為他早就在暗中觀察,就等時機到來。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和縝密的行動安排,李隆基政治集團發兵救難。從史書記載來看,整個過程有計劃有組織,行動嚴密,配合有序,最終取得成功,誅殺韋氏、武三思等人。

    三、定國有功,登上帝位

    唐隆政變三天後,太平公主逼退李重茂,迎立唐睿宗李旦即皇帝位。六天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兩年後,唐睿宗主動讓位,李隆基即皇帝位,史稱唐玄宗,三年後,李隆基消滅太平公主集團,鞏固大唐王朝統治。經過十年勵精圖治,唐玄宗李隆基開創了唐朝有一個盛世——開元盛世。

    睿宗遽前抱上而泣曰:“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拜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進封平王。

    所以,單就這次政變來看導致了三個結果,一是李隆基消滅了韋氏集團,二是逼退李重茂,迎立睿宗李旦,皇權重歸李家;三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權勢坐大。從這次政變可以看出少年李隆基確實是一個智勇雙全、臨危不亂的將才。到後來,李隆基做了太子又登上皇帝位,可以看出,李隆基是這次政變的最大受益者。從此以後,李家重掌皇權,唐朝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女性當權的現象。

  • 7 # 史海尋蹤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政權更迭,沒有是否“合法”一說。具體方式大概兩種,一是實力奪取,再就是宮廷政變。

    一個朝代的興起或是消亡,總是有內在或外在的深刻原因。最大的原因是當朝君主、政權,失去了對國家牢牢掌控的能力,致使反對力量趁機奪權。

    唐隆政變是否合法,不如換種說法,是否大勢所趨

    唐中宗李顯曾兩次被立太子,第一次剛被其母武則天立為太子,就被廢往房陵(湖北房縣),後來的韋皇后也一同前往,途中生下安樂公主——李裹兒。被廢的李顯整日擔驚受怕,生怕武則天對他下手。他對同甘共苦的韋后承諾:“日後我如有出頭之日,一定對你不加約束”。

    705年,張柬之、敬暉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禪位,終結武周,恢復李唐,李顯登位稱“中宗”。重掌權力的李顯果然沒有忘記許下的承諾,對韋后和安樂公主大加恩寵,以至後來二人權勢越發壯大。

    中宗死後,兩人扶持李重俊登位,“唐隆”是李重茂的年號,這跟後來的垂簾聽政類似,李重茂只是個傀儡,大權落入韋后和安樂公主手中。為了剷除異己,鞏固到手的權力,韋后母女密謀對相王李旦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動手。

    結果密謀洩露,李旦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先下了手,聯絡太平公主,指揮禁軍殺掉韋后母女,推舉李旦登位,稱“睿宗”。

    可以看出,唐隆政變是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一、李唐天下深入人心,即使在武周時期,忠於李唐的大臣也“一日不敢忘李唐”,這是有政治和輿論基礎的。而韋后擅權,剛去了武,又來了韋,就是輪不到李氏掌權。

    二、韋后當時已經密謀對李旦父子、太平公主下手。出於自衛,發起政變,也是說的通的。韋后對國家的控制,遠未達到武則天的程度,因此“唐隆政變”進展的很順利。

    唐中宗李顯到底是被毒死還是病死?

    對於史書,大事件記載難以編造更改,但對於一些宮廷秘史,還是有篡改的可能的。知道實情的人本不多,家醜也難以啟齒。大多為勝利者一方,照著利於自己的原則編寫。

    中宗李顯之死有兩個版本:

    一是韋后母女生活作風不良,平時淫亂。此事被一個名叫燕欽融的官員上書舉報,韋后當著唐中宗的面令人摔死燕欽融,中宗表面沒說什麼,但是臉色很難看。

    韋后擔心中宗威脅到自己,便串通安樂公主,母女二人用毒湯餅將中宗毒死。

    二、李家本就有心血管病史,中宗李顯暴死,還是比較符合病因的。

    不過唐朝宗室在那段時期確實有悖人倫,武則天為了權力,能夠殺了自己的兒女。為了奪取政權,妻子弒夫也不是不可能的。

  • 8 # 夢迴伍千年

    天下權利好不容易回到李唐手中,怎麼可能再讓韋氏掌權,那樣的話大唐就不是李武分蛋糕,就要多個韋氏,並且韋氏還想佔這個蛋糕的大頭,韋后和他那個傻女兒安樂公主有沒有問李武同意嗎??

    李隆基本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好不容易回到權利中心,大家不看李隆基後期,只看他前期的統治就知道他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皇帝。而太平公主就更不用說了,差一點就可以成為二世女皇,她會讓自己的嫂子再掌權,把她趕到權利邊緣嗎?

    所以在李隆基還是個郡王時,太平公主也為了不讓到手的權利飛走,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發動了唐隆政變弄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不過最後的最後,太平公主還是為李隆基做了嫁衣,沒鬥得過李隆基,自殺而亡。

  • 9 # 關東俠客

    上樑不正下樑歪,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給子孫作出榜樣,他的子孫們也總喜歡用暴力奪取皇帝寶座。公元705年,宗中李顯從母親武則天手中奪回李家天下。唐隆元年(公元710年),臨輜王李隆基又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除掉韋氏集團,又一次奪回李家天下,不久當上皇帝,即唐玄宗。

    唐中宗李顯是個軟弱沒有注意的人,他在大臣張柬之,敬輝,袁述已等七大臣的幫助下重新登上皇帝位。李顯對自已患難與共的老婆韋氏十分放縱。在上官惋兒幫助下,韋皇后的親家武三思當上丞相,朝中大權落入韋后,武氏集團手裡。太子李重浚逼得起兵造反殺死武三思,但是中宗李顯是支援韋皇后的,結果李重浚被御林軍殺死,朝中大權盡落韋氏手裡,禁軍手領全都由韋氏族人擔任。公元710年,中宗李顯突然暴死,有傳言是他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做的手腳,當時朝中內外人心慌。更加火上澆油的是,丞相宗楚客等人上書要求韋皇后登基做武則天第二。相王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是個英明神武的人,他不甘心李家天下再次落入他人手中。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把韋氏集團全都誅滅,太平公主把李重訓趕下臺,相王李旦當上皇帝,即唐㕡宗。太平公主也是個有野心的人,她一心想恢復母親武則天的光榮,權傾朝野,七個宰相中有五個出自他的門下。太平公主的權勢熏天同太子李隆基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矛盾。三年後,公元713年,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把太平公主一黨消滅殆盡,太平公主自殺,這段歷史叫做三女亂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為的是從韋氏集團手中奪回李家天下,李隆基盡除太平公主一黨是奪回手中將要失去的權力。

  • 10 # 鄔斯大人

    字|1670字,閱讀用時4分鐘

    唐隆政變是以李隆基為代表的李唐王室子孫匡復大唐江山的軍事行動,其實質是李、韋兩派爭奪帝國最高權力的政治鬥爭。

    沒有不流血的政治,更沒有不流血的戰爭,所以但凡王朝宮廷政變,一定會是腥風血雨的政治廝殺,而這其中的多數人都會成為這場政治賭博的犧牲品。

    古代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奉行的是男權至上主義,所以女性在社會中處於從屬的地位。按照儒家禮儀的規定,女性應該做好相夫教子、哺育後代的家庭工作,這是社會普通女性的工作。

    當時地位最高的女性就是正宮皇后,但即便如此,她們的主要工作還是管理後宮一些事宜以及養育王室子嗣,國家大事尤其是政治方面她們更是沒有權力參與。因而中國曆朝歷代就有了“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違背這個規定的王室女性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一定會受到最嚴厲的處罰。

    但制度的嚴苛並不代表著女性一定會遵守這樣的祖訓,在一些古代女性看來權力不該是隻有男性才可以獲得的東西,所以一旦她們有機會,就會去竭力爭取,以求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因此中國封建社會就出現了一些女性參政的事例,這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武則天。武則天作為唐高宗的皇后,在其丈夫死後不久就臨朝稱制,建立了大周,她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性皇帝。然而她的舉動打破了幾千來的政治平衡,所以也引起了天下的極大震動,更引起了李唐王室男性的極度不滿。這在天下大多數人看來不僅是悖逆之舉,更是奪權篡位,而且主角竟然還是一位女性,實在太荒唐。

    沒有人願意看到一位女性去做皇帝,但當時的李唐王室子孫又沒有能力去打倒她。所以武則天在位時期,李唐子孫遭到了巨大的壓制,因此他們只能選擇隱忍,伺機再尋找機會匡復李唐。

    武則天退位後,天下終於迴歸了李唐,李顯復位。之前被壓制的李氏王孫貴族也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時刻,想必此時他們絕對沒有人願意看到又一個“武則天”再出現,那是他們絕對不會允許的,如果真出現了,那真是極大的恥辱,李氏不僅要失去最高權力,也會失去男性的尊嚴。因此一旦有這種苗頭出現,李唐實力派一定會瘋狂反擊,從而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不幸的是軟弱的中宗正在慢慢造就一個新的武則天—韋皇后。而這位權勢滔天的皇后也似乎看到了可乘之機,權力的極度誘惑以及千載難逢的機會都讓她看到了成為下一個女皇帝的可能。其實早在中宗在位時期,權欲極盛的韋后及開始佈局了,因此在中宗李顯去世後,她已經培植起了自己的政治勢力。身邊人的不斷鼓譟和吹捧,讓韋后也有了飄飄然的感覺,讓她逐漸堅定了稱帝的野心。但盯著這把龍椅的可不是隻她一人,逐漸恢復實力的李唐貴胄早就準備好了接替李顯,而且他們已經嗅到了來自韋后的威脅。所以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只有透過軍事行動才能清除各自的敵人,從而掃清主政的障礙。

    來自李唐王室的實力派臨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因為利益走向了聯合,他們與外戚韋后一方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此刻的長安城似乎到處瀰漫著戰爭硝煙的味道。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下午,李隆基在長安城宮內先發制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參與韋氏集團的其他成員也被徹底絞殺。自此,一度非常強大的韋氏政治集團被徹底消滅。皇權在此之後徹底迴歸到了李氏家族。唐隆政變結束了中宗李顯復位後朝政混亂的局面,也清除了威脅李唐江山的韋氏一黨,為日後李隆基繼位、天下大治以及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雖然韋后和李隆基最終都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但天下本來就是李唐王室的,所以韋氏的政治行動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韋后的舉動就是不合法的謀逆之舉,相反李隆基策動的政變則是一次正義合法的政治行動。

    韋后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和實力,她想做第二個武則天,但她個人無論是品行、智慧還是能力上都不及自己的母親。而且她的胡作非為已經引起了朝野內外的不滿,除了自己的死黨和親戚,沒有人支援她稱帝,天下人心此時已經站在了李唐一邊。

    所以李隆基在關鍵時候以雷霆手段剿滅韋氏集團,挽救了李唐江山,穩定了天下。無論是為國家還是人民,他都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即使這個人不是李隆基,那麼在當時情勢危急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像李隆基這樣的實力派出手解決問題,復李唐神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乾隆為何選擇讓嫻妃做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