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有人非黑即白,周朝對帝辛的記載確實有虛假的地方,但有人就認為帝辛是個十足的明君聖主。
8
回覆列表
  • 1 # 鹹魚談歷史

    首先,我們要清楚,商紂王的紂是後世加的,這本身就對商紂王有一定的侮辱。

    其次史學發軔於戰國時期,當時諸子都是從周朝的記載當中認識紂王,既然紂王是昏君已有定論,那麼,他自然應該要多壞有多壞,於是,諸子為了宣傳自己的觀點,宣傳自己的理念,便想盡辦法給紂王加一些壞事。

    最後,題主問的商紂王算不算明君,從我們瞭解的歷史記載來看,肯定不算明君,畢竟成王敗寇。

  • 2 # 峰峰說史

    是不是明君我們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首先貪圖享樂,而且追求低階趣味,讓樂師創作比較三俗的文藝作品,而且弄了個酒池肉林,而且還讓男男女女裸體在裡面玩耍,聚眾淫亂。不過這個嚴格地說還是屬於自身修養問題,哪個皇帝沒有後宮佳麗呢?

    下面開始說說他的罪狀:

    1,橫徵暴斂,加重人民負擔,用來修造宮殿,而且蒐集各種好玩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奢侈生活。

    2,嚴刑峻法,胡亂殺人。這個就是有名的炮烙之刑,這就不用多說了。九候的女兒可能是缺乏點情趣,或者說玩的時候不像妲己那樣放得開,他一不高興把人家殺了。殺了人家閨女還不算,還把老丈人也殺了,而且是剁成肉醬。鄂候找他講理,他又把鄂候給殺了,做成了肉脯,可以說殘暴至極。

    3,不會用人,任用的人道德品行敗壞,嚴重傷害了大商朝各族人民對紂王及其所領導的朝廷的感情,真正殺老百姓的應該是他們,這的算在紂王頭上。

    殘暴好殺,橫徵暴斂,所用非人,就這三條就夠得上亡國了。後面歷代昏君暴君差不多也就是這些了,多也多不到哪兒去。所以紂王治國確實有很多問題,老百姓日子也不可能過得好,亡國並不冤枉。

    一個讓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的亡國之君怎能算明君?

  • 3 # 陳軍可

    凡亡國皇帝,史書上都是痛貶的,否則後朝哪來的正當性?荒淫無道難道就亡國皇帝才幹這樣的事?李世民夠荒淫了吧?但卻是個開明皇帝。

  • 4 # 昨夜北風起1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來對亡國之君的評價就有很多爭議,末代帝王不是千篇一律的昏庸無能,荒淫無道。像明朝崇禎皇帝就是一位非常勤勞的皇帝。商紂王是否是明君,我們先從其他方面推斷一二。

    今天大多數人對商紂的瞭解都來自於,明代小說家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使得人們對商紂王有了很多誤解。

    1. 勇武善辯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

    這裡主要是說商紂王帝辛天資聰穎、勇武過人,能力博猛獸,而且足智善辯,以他的智慧根本用不著大臣的勸諫,憑藉口才就可以掩蓋是非。商紂王的這些特點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論。

    2. 武王伐紂

    商紂王最大的失敗就在於他是一位亡國之君,關於武王伐紂的原因,並不是大多數人簡單的認為報囚父之仇或為兄報仇。

    周取代商的決心很早就有了,《詩經》中有首詩寫道:“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開始翦商。”后稷是周族人的祖先,大(通“太”)王指的是古公亶父。意思是說自從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之後,就已經開始謀劃除商大業、

    古公亶父有著遠見卓識,胸中藏著大志。為了實現“克商”大業,他傳位給了自己的小兒子季歷,因為他認為只有季歷的兒子姬昌,才會帶領周國興起。

    季歷就是周文王的父親,季歷自身也很有能力,在他帶領下,周族逐漸興盛,尤其是軍事力量得到很大增強。後來受到商王文丁的忌憚,被軟禁絕食而死。

    周文王姬昌不但要繼承先祖遺志,還要為父報仇,他一面對商王朝恭敬有加,一面不斷髮動戰爭、擴充套件國土,為日後攻打商朝做準備。

    到周武王準備伐紂,第一次“孟津觀兵”之時,周已經具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勢。

    可見武王伐紂並非簡單是紂王無道就能概括的,這是周曆經三代人的努力,發展壯大,蓄謀已久的想要取代商朝。大勢所趨之下,即使商朝換一個統治者,周都不會停下進擊的步伐。

    3. 東夷之亂

    那麼在周室不斷髮展壯大的時候。商紂王在做什麼呢?他也沒閒著,東夷一直是商朝的心頭大患,商紂王即位之後,舉全國之力對東夷發兵,欲一舉平定天下。而這一戰竟持續了數十年之久,以至於商朝只能眼睜睜看著周室不斷坐大。這種局面下,哪怕紂王的先祖武丁再世,也只是顧此失彼、無能為力。

    當週武王聯合諸侯兵臨牧野時,東夷才得以平定,而凱旋的將士還在返回朝歌的路上。這時商紂王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用罪犯、奴隸臨時拼湊了一個軍隊,兵力達十七萬人,想一戰平定戰亂。

    商紂王錯誤的估計了這群烏合之眾的軍事力量,戰略上輕視了周武王。致使牧野之戰時,士兵紛紛倒戈,周軍勢如破竹,一舉攻破朝歌,商紂王自焚而死。

    4. 商紂王是明君嗎?

    我認為他能算得上一個有作為的君主。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商紂王的記載,都是東周以後的記載,商朝時期的文字記載基本沒有。《尚書▪多士》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意思是說,商朝就已經有寫在簡冊上的文書了,可惜早已失傳了。

    現在對商朝的瞭解,主要透過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來論證。甲骨文大多記載祭祀、占卜方面的事情,至今發現有四千五百餘字,被破解的文字有一千多個,感謝這些歷史文化研究者。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從商朝的文字記載中,去全面瞭解商紂王。

    關於商紂王詬病最多的就是發明“炮烙”之刑,荒淫無道,建“酒池肉林”等等。

    “酒”在夏朝時就已經出現,從商朝出土的青銅器來看,有大量的酒具和樂器,說明酒文化在商朝很發達,或許商紂王確實酗酒成性,縱情享樂。

    不過我認為,商紂王在即位之初就發動了對東夷的戰爭,說明他是有很大的政治抱負的。中國自古就是多民族的統一國家,歷代雄主都有平定四海之志。這一點,偉人毛主席都對商紂王讚賞有加。

    關於殘酷暴戾,商紂王本身勇猛多智,這種人往往都是極其自負、驕傲的,從他的自身特點和結局來看,我們可以參考項羽的故事對他重新評價。而且當時還處於奴隸社會,和周文王比起來,他確實殘暴很多。但君不見,武則天時期,重用酷吏來俊臣等人,發明各種殘酷的刑罰,怨聲載道,狄仁傑差點都被害死,可是這不影響武則天明君的評價。

    成者王侯敗者寇,時也,命也!我們在緬懷古人的時候,不僅要知道過往,更要以史為鑑,修身養德,避免前人的錯誤,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 5 # 鴻鑫工作史

    商紂王帝辛是商王朝最後的一位帝王。

    大家說起商紂王這個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封神榜》在那裡紂王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這是因為從古至今大家都把紂王和夏桀這兩個人聯絡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懂歷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他們兩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殘暴的君王。他們到底有多殘暴呢?歷史的記載與後人們的傳說是否相符呢?如果商紂王,真的非常殘暴的話,但又為什麼後人對他仍有很多的褒獎呢?其實真實的歷史之中的商紂王帝辛我們今天以無法考證了

    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就說他是暴君,既然身為一個君王,他肯定對自己的國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貢獻的。 在歷史記載之中,商紂王帝辛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一個能文能武,並且很有才能,也很有思想的人。他曾經也統一過中原地區,所以在歷史的記載之中,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而且後來在大詩人郭沫若的考察之下,還了商紂王一個清白。其實在此之前的確有很多關於紂王負面傳文的訊息,雖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非常的荒淫無度,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之中,他一直都是一個很壞的形象。他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們生活的很不好,他經常會抓壯丁,去修建各種東西和征戰。

    但紂王確是一個很反派的一個形象,紂王其實並不是他的名字,本名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 他為中國也做了很多有貢獻的事情。如擊敗東夷,非常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東南方的人方(東夷)用兵,最後將其擊敗,將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然而,這場長久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

    但後來,周國聯合西方各方國一起討伐商朝。在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死後,其子武庚諡他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諡之名紂,因此帝辛以紂王一名為後世人所熟知。但是也有過錯,或許人們會說這真的是一個矛盾體,如果一個國家安穩下來了,統治者想要享受生活放鬆自己,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如果一個君王能被人們所記住,他有很大的功績,要麼就是有著很壞的名聲。其實以上說的這些負面評價都是周武王對商紂王帝辛的記載,所以然,後人們也一直認為商紂王就是一個非常殘暴的君主。但是經過歷史學家的考究,他們認為在古代的時候商紂王卻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他當初統一了中原,並且把中原地區和東夷的地區給鞏固了起來,這樣說來他對當時的中國有著很大的貢獻的。但是商紂王也確實是比較殘暴的,只能說他是一個有功也有過的人,即便是在現在的記載中,商紂王帝辛仍然貼著一個暴君的標籤。

  • 6 # 玄坤文史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帝辛就是一個橫徵暴斂,荒淫好色,嚴刑峻法的無道暴君,如果對帝辛的認識就停留在這一個面上,是非常片面的。明君,暴君只是一個標籤,在帝辛統治時期,酷法,暴政的確存在,但同時帝辛也很有作為,能文能武,將東夷和商朝的統治鞏固起來,這些功勞也是不可忽視的。

    帝辛畫像

    在《史記·殷本紀》對紂王有這樣的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在《尚書》中武王伐紂時給紂王記了六條罪狀: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於國政,耽於飲酒,殺害忠臣。

    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帝辛較為立體的形象,天資聰明,能言善辯,但是也狂妄自大;見多識廣,力大無窮,同時也好女色,貪圖享樂。這和很多普通人都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就因為他的一些缺點,就和夏桀一樣成了千古暴君,帝辛還真的有點冤。

    帝辛畫像

    帝辛最受詬病的幾個方面,第一是他寵幸妲己,荒淫無道,在《封神演義》中,就把妲己描繪成狐狸精,她被女媧娘娘派來迷惑帝辛,帝辛從此沉迷女色,荒於國政,對妲己是言聽計從,殘骸忠良,搞了個酒池肉林,讓年輕的男女在其中赤裸身體嬉戲取樂。

    第二是帝辛刑法殘酷,殘骸忠良,在《史記》中就記載了帝辛發明了炮烙之法,就是把人綁在中空的銅柱上,活活燒死,這是不修仁德的表現。比干多次勸導帝辛,讓帝辛行仁政,但是帝辛不聽,還對比干說,你自認為是聖人,聖人的心是七竅的,把你的心掏出來讓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比干被殺害了,也讓很多大臣都離開了帝辛。

    炮烙之法

    其中一些內容是真實的,但是帝辛也被強加了不少罪名,就比如他寵愛妲己,對她言聽計從。這一點就不真實,妲己的確姿色美豔,但是在商朝,重要的軍政事務都是需要占卜後決定,妲己根本就左右不了朝政,另外妲己是有蘇氏,通常情況下,她受寵,她所屬的部族也會得到重用,但是有蘇氏直到商朝滅亡也沒有被重用,關於帝辛對妲己言聽計從多數是周人杜撰出來抹黑帝辛的。

    影視劇中的妲己和帝辛

    帝辛害死比干,迫害箕子,寵幸費仲這群奸臣,用炮格之法進行殘暴統治這些也是事實,但是商朝滅亡和帝辛暴政有關係,卻不是主要原因。

    在帝辛統治時期,商朝已經逐漸的衰落了,在東南方的夷人部落逐漸崛起,屢次侵擾商朝邊界,於是帝辛下令出兵征討東夷,經過多年的征戰,東夷被平定了,但是商朝的損失也很大,國庫空虛。

    商末形勢圖

    帝辛平時剛愎自用,統治階層也出現了分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西伯昌乘商朝空虛出兵伐商,帝辛只能臨時將在國都的軍隊,戰俘,奴隸約17萬人組織起來,倉皇迎戰,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戰,帝辛的主力部隊根本就還沒調回來,周兵一路打到了朝歌城下,帝辛走投無路在鹿臺自焚身亡。牧野之戰

    我們在看看武王攻入朝歌后幹了啥,他找到了紂王的屍體,把妲己也殺了,砍下他們的頭示眾,也不見得武王就有多麼仁德。就功績來說,帝辛還是功大於過的,古代帝王誰沒幹過些不利千秋的事,李世民,漢武帝鎮壓政敵的手段比帝辛殘暴多了,帝辛開拓了長江流域,商朝東南的疆域,為早期的中國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做出重要貢獻,他不是一位明君,但是也不是用暴君一詞就可以概括的。

    武王伐紂

  • 7 # 歷史便籤

    帝辛當真是個昏君嗎?

    拋開有色濾鏡,我們來看看他即位後都幹過些什麼事:

    1. 重視農桑,強盛國力。

    帝辛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俘虜和奴隸,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社會生產力得以發展。

    犯錯奴隸中身強力壯者還需要參軍作戰,以補充兵源,某種程度上既給了這些奴隸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也降低了貴族傷亡。(商朝以前只有貴族和奴隸主才有資格參與作戰,傷亡巨大會動搖國本)

    2.選賢舉能、唯才是舉。

    他大膽選用有才能的中下層華人,開平民當官的先河,同時,他也不拘一格,毫不避嫌地重用王室成員,如微子、比干等。

    在這些人的輔佐下,帝辛開始對朝廷內部大刀闊斧的改革,廢除了以往貴族的世襲權利並收回了他們的領地,當然,貴族們的既得利益受到削弱,引發了一場不小的暴動。

    3.蔑視陳規陋俗,不信奉鬼神。

    商人崇尚鬼神,更迷信巫卜之術,國家大事小事都有賴於卜辭,宗教神權集團權力很大,把持朝政為所欲為。

    帝辛進行了堅定的宗教改革,懲處了一批為非作歹的宗教人員,同時明確規定政、教分離。

    4. 開疆拓土,統一東南。

    帝辛自身武力值就很高,對帶兵打仗也是信手拈來,在位期間,商王朝正面臨著來自四面釋出的虎視眈眈,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敵東夷。

    為了抗擊外敵,帝辛進行了軍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將領,隨後是大規模擴充軍隊尤其是戰車和象陣。

    軍事實力強大以後,他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從以上這些功績來看,就算他算不上後世秦皇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也絕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亡國之君吧?

  • 8 # 君山話史

    歷史上對於商紂王的記述,有許多不實之處,但這並不代表他是明君,他仍是一大暴君。

    第一,古代對商紂王記述的不實之處

    夏桀與商紂都被認為是暴君的代表,但是,對於古書許多對商紂王的說法,並不見得都是真實的。

    《淮南子》一書曾明確指出:“三代之盛,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天下之積毀也。”三代就是指堯、舜、禹時代,之所以被認為是難以超越的完美時代,那隻不過是後人拼命貼金的結果;同樣,夏桀、商紂之所以遭到惡意攻擊,只是天下人把壞事都加到他們頭上,注意這裡使用“謗”字,意為不符事實的攻擊。

    在《列子》一書中也有同樣的表述:“天下之善,歸之堯舜;天下之惡,歸之桀紂。”這是華人很要命的簡單邏輯,說某人好,就說得偉光正,一點缺點也沒有;要整黑某人,就把全世界的惡行都套在他身上,讓他百世不得翻身。

    陳登原先生在《國史舊聞》中有一篇《桀紂事蹟類比》,指出各種資料,夏桀與商紂的事蹟有三十四件是雷同的。這說明什麼呢?多是後人把各種惡行加諸兩人身上。事實上,這並非現代學者的新發現,古代學者已多有指出,譬如東漢應劭在《風俗通》就說:“世之譭譽,莫得其實。審形者多,隨實者少,或至以有為無。故曰:堯舜不勝其美,桀紂不勝其惡。”就是說桀、紂的許多傳聞根本就是不實的,只是後人牽強附會罷了。

    第二,商紂王的炮烙之刑

    儘管紂王有暴行很多是被後人無中生有,但是有幾件是比較明確的。

    一個是商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刑罰。

    炮烙之刑又稱炮格,其行刑過程如下:“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就是先在一根大銅柱上抹油,然後下面置炭火燒熱,讓犯人在銅柱上行走。大家想想,這銅柱本來就是圓的,又抹了油,燒熱後腳放上去,就像在鍋裡煎餅似的,這痛苦哪受得了呢,沒走幾步,這腳一疼、一滑,撲通就掉到炭火裡去了,活活燒死。就算有人僥倖能透過銅柱,也成廢人一個了。應該說,商紂是開了酷刑的先河。

    第三,殺九侯、鄂侯

    紂王生活奢靡,有一個很著名的酒肉池林,就是把酒倒在池子裡,把肉掛起來,一大片,看上去就是一片肉林。弄這個幹什麼呢?遊戲唄。渴了就把池子裡的酒舀起來喝,餓了就撕一塊懸肉下肚。紂王招羅一群男男女女,一律赤身露體,男的女的都一樣,光著身子在酒池肉林之間追逐嬉戲,飲酒尋歡,通宵達旦,不知今夕何夕了。

    可是在王宮之內,有一個人卻不欣賞他的藝術,不參加他的藝術活動。這個人是九侯的女兒,她的身份是紂王的一個妃子。紂王大怒之下,一刀把九侯的女兒殺了。

    九侯是三公之一,女兒這樣莫名其妙被紂王所殺,自然悲憤難平。紂王一不做,二不休,你既有怨言,怕也留你不得!找了個藉口,把九侯也殺了,剁成肉醬。這不是胡鬧麼?堂堂三公,竟然說殺就殺。另一位三公鄂侯看不下去,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他顯然低估了紂王的殘暴,故而難逃一死,不同的只是紂王沒把他剁成肉醬,而是製成肉乾。

    第四,囚禁西伯

    三公中的九侯、鄂侯先後被殺,碩果僅存的西伯昌膽戰心驚,行事低調,言行謹慎,惟恐一不小心被抓住小辮子。九侯被殺,他不敢強出頭;鄂侯被殺,他也不敢吭聲。不敢說話,偷偷嘆息幾聲總可以吧。他躲在室內,偷偷嘆息了幾聲。誰料到這幾聲嘆息,差點要了他的命。

    有人向紂王告密說:大王誅殺九侯、鄂侯,天下賀之,可是西伯竟躲在室裡嘆息哩。

    紂王一聽,嘆息就是心有怨言,得,抓起來關。

    有人因言而獲罪,西伯卻因為嘆息而獲罪,被關起來,囚禁在羑(yǒu)裡(地名)。一關就是七年之久。後來,西伯手下有一個名喚閎夭的臣子,頗有智慧,認為要救西伯,就得投紂王所好。紂王所好者,聲色犬馬也,他便不斷地獻上美女、寶馬、奇珍異寶。如此一般折騰,才把西伯救出來。

    第五,殺害比干

    比干是殷商朝廷中為數不多的正直人士,他的身份不一般,是紂王的叔叔哩。比干當然也知道帝國一片烏煙瘴氣,但他畢竟是這個圈子裡的人,再怎麼說也要力挽狂瀾,要保住殷商帝國。紂王對這個喜歡嘮叨的叔叔很討厭,只是礙於他是長輩,多少還有一點點尊敬,雖然不願聽他嘮叨,卻也不致於為難他。

    比干名為王叔,卻權力有限。紂王不悔改,就靠他一人,絕對無法拯救這個垂危中的國家。明知進諫毫無益處,但除了進諫之外,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叫報國無門。明知忠言逆耳,再進逆耳之言,非但起不到作用,反倒只會讓事情更糟。

    紂王對比干越來越厭惡,這個老傢伙每每沖淡了他的好心情,這個老東西怎麼還不死呢?可是比干卻如機器人一般,反覆嘮叨著翻來覆去毫無新意的說辭。紂王快瘋了,要讓這個老傢伙閉嘴,最乾脆的辦法,就是——殺!

    當時比干被譽為聖人,紂王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是不是真的呢?”這句話,冰冷且殘酷,殺意已決!比干毫無怯意,生對他已無可眷變,死何嘗不是解脫。面對紂王舉起的屠刀,他淡然道:“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死到臨頭,還想著百姓,算是忠臣好官,只是死得可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底線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