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ron2019

    我們知道楊修這個歷史人物,大都是因為他和曹操的關係,不是有一齣戲劇名字就叫《曹操與楊修》嗎?還有《楊修之死》是語文課的一篇課文,選自四大歷史名著《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楊修,(175-219)字德祖,陝西人,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最後擔任漢丞相曹操的主簿,被曹操殺害時年方44歲。

    直接導致楊修這個悲情人物之死的原因是私自揣度口令“雞肋”,以為動搖軍心之罪而被曹操斬于軍中。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之所以下決心殺楊修的客觀原因,是因為之前存在過節的幾件事情:

    分食塞北酥改建園門夢中殺人襄助曹植

    這幾件事中,楊秋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挑戰曹操的智慧、能力與權威,有時更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駁了他的面子。曹操心中已經對楊修暗存芥蒂,處處忌憚戒備他,一直在尋找機會除掉楊修,一解心頭之恨。直到後來楊修又暗中插手立嫡之事,踩踏了紅線,引起曹操極度不滿和嫉恨,最終丟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楊修從小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能很好地揣磨、判斷、預見曹操的心理活動,頗得賞識和器重。但他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楊修不給他面子。這是華人的大忌!!! 我們傳統中與人交往最看重的東西就是面子,所謂“人有臉,樹有皮”。楊修多次當眾不給他上級面子,不是自找苦吃嗎?雖說可惜,只能怪楊修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相信大家在平時身邊或工作中也遇到過楊修這樣的人物: 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孤芳自賞,業務能力很強但處理不好與周圍人的關係;有相當的前瞻性和預見性,但不會揣摩上級的意思;明事理但不懂人性,通俗來說就是情商不高智。不給上級或同事面子,是職場一大忌諱啊!這是我們讀歷史的人可以借鑑的。

  • 2 # 夢想家2021

    別嘲笑楊修了,他乾的那些事,你一件也幹不了。

    在《三國演義》裡,楊修聰明外露,恃才放曠,典型高智商低情商的輕浮“才子”。摻和立嗣之爭,觸犯了曹操的底線,“聰明反被聰明誤”,被殺了,死在了父親前面。

    從《後漢書》,《世說新語》記載來看,楊修之死又幾乎是個必然結局。和他的“聰明能幹”有關係,但關係不大。這個結局,想必楊修也早有預料。用職場來比喻的話:楊修就是前任高管的聰明“二代”,曹操就是草根出身覬覦董事長寶座的現任總經理。他不分貴賤欣賞提拔培養的“班底”裡,有沒有這個“二代”的位子?尤其這個二代的水平與自己不差上下,並且和自己的接班人越走越近?

    楊修的出身太高,背景太強,對領導構成了威脅。本身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舅舅袁術家又是“四世三公”,這對於出身“贅鬮遺醜”的曹操來講,壓力山大。而且,楊修的父親曾經有殺掉曹操的機會,他的舅舅也多年來與曹操為敵。對這一家人,曹操迫於形勢不能殺之而後快,但也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後漢書》楊震傳:  

    “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燕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彪以疾罷。

    當時楊彪的威勢,要迫得曹操“屎遁”保全性命。最可恨的是,他竟拿楊修的老爹沒辦法。

    “時袁術僭亂,操託彪與術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奏收下獄,劾以大逆。將作大匠孔融聞之,不及朝服,往見操曰:“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易稱‘積善餘慶’,徒欺人耳。”操曰:“此國家之意。”融曰:“假使成王殺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纓緌搢紳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講道理,袁術稱帝牽連姻親,是個紓解曹操焦慮的好機會。但孔融這聖人後代,竟然把話說到要拂衣而去的地步,直接要瓦解曹操的與論基礎,曹操很憋屈,但為了名聲,只有不得已。

    楊修自身才幹深得曹操欣賞,倘若出身寒門,當時的幾件事情,何嘗不能在後世傳為佳話?

    “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

    1,“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揣摩領導意圖,早為之備。

    2,“搶答”:“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關心領導動向,功課常做預習

    3,“活字”:“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領導的謎語一猜就中

    4,“合酥”:“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

    文字遊戲也會上癮。合字拆開,“一人一口”。

    5,“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領導自嘆不如,差了三十里。

    6,“竹片”:太祖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椑楯,未顯其言,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聲答之,與帝心同。眾伏其辯悟。倘若在軍務上無所用心,哪能與領導如此的心靈相通?

    有這樣一個用心做事善解人意的辦公室主任,哪個領導不開心?按現代的職場邏輯,最大的可能是領導升官,主任提拔,甚至兩人還有可能成為一生至交好友。但是,這個辦公室主任不單純,他參與了領導的繼位安排,利用了在領導身邊的優勢,間接影響重大決策,其心不可問。

    他支援曹植。而曹植本身,有那個素質嗎?他的支援,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念?楊修死後,曹操並未放棄他心愛的兒子,還是給了他機會的。

    “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醉不能受命”,離開楊修,這就是個酒鬼。設想沒有早點除掉楊修,王位落在曹植手裡,魏國,會怎麼樣?細思極恐

    《後漢書》評楊修:“修雖才子,渝我淳則”。

    渝:改變(多指感情和態度)。

    淳則:淳厚的道德規範。

    渝我淳則:改變了淳厚的道德規範。

    楊家四世三公,祖上向來的做法是“屢徵不就”,一定要“養望”,培養聲望,等待時機。在任上,每多直言切諫,是牢獄常客。而楊修,算是楊家亂世裡的一朵奇葩。鋒芒畢露,與狼共舞。他臨死前說:“我固以死之晚也。”(《典略》)。他倒底是個聰明人。

    以當時情形而論:楊修倘若志在優遊人間,聰明人未必裝不了糊凃,那麼歷史上也不會留下他的名字;倘若志向高遠,那參與立嗣就不可避免。既然無法與曹公爭勝疆場,控制他的繼承人,不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挾天子而令諸侯”?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你以為他只想做一個聰明的辦公室主任?

    按現在的職場情形分析:

    第一,站隊很關鍵,蒙其利必受其害。考慮到選邊站隊有賭博成份,最保險不過於安心做事,成績說話。但這條路太長,怕是很多人都看不到成功的那一天。

    第二,非得選擇的話,選一個與自己相性相近的領導。最少心情好一點,也容易出成績。最好像楊修一樣,“深刻理解領導”,把工作做到領導前邊。話說在曹操未殺楊修之前,一眾屬官,誰能讓曹操高看一眼?

    第三,沒有楊修的命,就別染楊修的病。楊修有那個野心也有條件,等曹操死了再翻雲覆雨。他很任性,也盡興了。普通人,訂個小目標,以楊修的工作水平為樣板,奮鬥十年,跟定一個領導,力爭達到,或者保持科級領導(公務員)或者中層經理(企業)待遇,就知足吧。

    下圍棋的講“20歲不成國手,終生無望”,企事業用人“35歲之前不成科級,則終生無望”。有一個附加條款:(特殊情況除外)。那麼各位,你有什麼特殊情況?

    別嘲笑楊修了,他乾的那些事,你一件也幹不了。

  • 3 # 風語竹音

    楊修智商很高,他學富五車才智過人,是繼郭嘉之後,曹操最倚重的高階參謀。然而,楊修情商很低,他自恃聰明,屢犯下屬對領導的禁忌,甚至凌駕於領導之上,終致招來殺身之禍。

    見府門上一“活”字,楊修竟不報曹操批准,私自命人將府門改小;不經曹操允許,楊修就自作主張,將曹操喜歡的“一盒酥”分給了眾人,那時曹操雖表面笑贊楊修聰穎,心裡其實非常不滿。

    緊接著楊修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拆穿曹操夢中殺人的真相;扶助曹值密告曹丕,參與世子之爭,又觸犯“疏不間親”的大忌,這時曹操已深恨楊修,決意殺之!

    終於,因“雞肋”一事,曹操以“妄加猜測,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軍法處斬。

    楊修之死,皆因聰明反被聰明誤,過於高調張揚,他不知迂迴,咎由自取,常常不給領導留情面,乃本性使然。

    身邊的確有如楊修那樣的人。公司上午開會,經理說要換一批玻璃,下午經理的助理很快就買了回來,經理當時還表揚說他辦事效率高,助理很得意,可不久他就被撤職,下去做辦事員了。

    到現在,這個助理還懵然不知被撤的原因:未透過經理,私自就決定了玻璃的價格、尺寸、顏色,屬於僭越,經理當然不滿。

    在工作中,聰明的下屬,即便猜測出了領導意圖,也不會全部點破,需要適時提問,讓領導自己說出來,以彰顯領導的地位和智慧,如此既能發揮你的才學,還能保全你自己,必然深得領導歡心。

    楊修的才智令人敬佩,但他的張揚無忌,不值得借鑑。

  • 4 # 牛家阿呆

    楊修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出身於“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為人好學,才能出眾,連曹操也曾自嘆不如,後來擔任丞相主簿,也就是高階秘書。楊修初任丞相主簿時,“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三國志·曹植傳》),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記載,說明楊修確實才華出眾,曾經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關係也比較密切。但後來卻被曹操處死,死時只有45歲,《三國志·曹植傳》中裴松之注對楊修被殺的原因是這樣記載的,“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楊修出身名門,才華出眾,他的被殺令後世很多人惋惜不已。但從秘書學的角度看,楊修缺乏作為領導人秘書的素質,在那個時代遭遇殺身之禍也在所難免,秘書工作必須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要找準定位而不越位。秘書是為領導人服務的,作為領導的助手,必須甘居幕後,默默無聞地工作,勞動成果應該透過領導的工作成績去體現。楊修卻完全相反,在領導面前經常搶風頭,曹操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時,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百思不得其解,去問楊修,楊修說:“丞相嫌園門設計的

    - 1 -

    太大了,”工匠們按楊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看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裡非常高興,就問工匠們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們說多虧了楊主簿的指點。曹操口中稱讚楊修,心裡卻嫉恨楊修的才華。其它如曹操寫“一合酥”,楊修解為一人一口酥就叫眾人分食,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辭”的故事與之類似。可以說,楊修的風頭出得比領導還足,得到的虛名甚至遠遠超過他的頂頭上司曹操。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但為人多疑,陰險奸詐,好表現自己。他要處處表現自己才氣過人,以贏得部下的擁戴。他在門上寫個“活”字,在盒上寫“一合酥”,如果是自己揭開謎底,一定會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有利於鞏固自己的地位。楊修自以為是,越俎代庖,擅自拍板,是明顯的越位,當然會引起曹操的反感,從而導致殺身之禍。

    二是要客觀冷靜而不冒失。秘書是直接為領導服務的,不論寫文章還是辦事情,必須忠誠於領導機關和領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反映情況,處理問題,不撒謊,不摻假,遇事要冷靜分析,不能冒失地向領導彙報。作為秘書的楊修做得卻不好。“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曹操要考察曹植不在行的政治軍事才能,楊修就預先制定問題和答案,弄虛作假聯手欺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作法,後來被曹操發現。曹丕與朝歌長吳質謀劃爭嫡的事情,害怕被曹操知道,常常用筐子把吳質裝在車上拉

    進府中,楊修沒有認識到事情的複雜性,立即把這件事彙報了曹操,吳質得知訊息後,料道曹操肯定要檢查,第二天就教曹丕用筐子拉絹進府,結果曹操真的進行了檢查,發現事情不象楊修說的,就懷疑是楊修在故意陷害曹丕,從而對他產生更大的懷疑,認為他不忠於自己,最後藉故把他殺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是要嚴於保密而不失密。秘書是領導身邊的人,工作中要接觸各種機密,必須做到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不該問的絕對不問,不該看的絕對不看,不該記錄的絕對不記。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處於戰退兩難的境地,就用“雞肋”做夜間口令,楊修聽見口令是雞肋,就叫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將士們問楊修怎麼知道曹操要退兵,楊修說:“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因為楊修的影響,造成軍心不穩。作為秘書,經常在領導身邊,往往能夠掌握較多的機密,對領導的意圖可能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秘書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優勢,領會領導意圖,把握工作要領,把工作做在前面,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但楊修隨意揣摩領導的意圖,多次“漏洩魏王訓誨”,顯示自己的小聰明。這樣的秘書,曹操以洩密罪殺他,是有充分理由的。

    四是要顧全大局而不介入矛盾。秘書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秘書人員在工作中必須要從整體利益出發,顧全大局,講原則,講團結,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楊修卻嚴重背離了這條原則。在曹操選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地位

    猶豫不決時,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秘書,當然是曹植和曹丕的主要爭奪物件。楊修和曹植結成小幫派團體,為曹植爭奪太子地位出謀劃策,挑撥兄弟不和。楊修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正確處理好與多個上級的關係,介入矛盾,拉山頭,搞幫派,曹操以“交關諸侯”之罪殺他,實在不冤。

  • 5 # 古河洋橋

    在中國歷史上,像楊修這樣的狂士,比比皆是,不勝列舉;他們認為自己智慧超群,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總是不顧及別人感受,替別人作想,賣弄自己的才學。論語上有:君子納於言敏於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按照曹操的度量,是不可能殺楊修,禰橫那麼羞辱曹操,曹操也是借刀殺人。曹操是痛恨楊修越來越無所顧忌,越來越膽大妄為,因為“雞肋”事情,竟然私自命令軍隊撤退,這在古代簡直是大逆不道,因為兵權是命根子,如果曹操再容忍楊修,楊修都要騎在曹操頭上拉屎去了!我們單位,以前也有楊修這樣的人,不過,是個美女,美女嘛,到哪裡都要受到寵愛。我們單位這個美女,飄飄然,好像單位是她家一樣,我們其他人都是她的僕人,領導也犯賤,對她疼愛有加,可是,對我們卻一本正經。再到後來,領導調走了,換了一個女領導,美人計對女領導起不了作用,只好本本分分幹活!

  • 6 # 東西縱橫彈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楊修是什麼人,是個壞人麼?是個耍小聰明的人麼?

    他都不是啊,楊修出身於弘農楊家,作為曹操的主薄,負責內外之事都符合曹操心意;又有楊修“闊門”“黃絹”“雞肋”等小事,彰顯他的才華還在曹操之上,他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

    而曹操也並不是忌賢妒能之輩,歷史上普遍認為他之所以殺楊修,就是他認為楊修對他不是那麼忠誠,但是司馬懿就忠誠了麼?顯然不是,所以楊修之死,不是由於他的才能,而是他的品行和性格。

    中國有句古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雖然個人本人也非常反感這句話,但事實是這句話是非常有用的,有些事情,不代表司馬懿沒有楊修聰明,很多小事司馬懿就是裝傻藏拙,才能在最後關頭保住性命,最後對曹魏翻盤成功。

    一個人的優良品行和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開始,透過一件件小事養成的。楊修和孔融一樣,從小就是人人皆知的神童,在大家的誇獎聲中長大,因而完全不懂得謹小慎微這四個字。如果是和平年代,也就是宋代的歐陽修罷了,罪不致死。但在亂世,就極容易被掌權者針對,一旦涉及到某些敏感之事,被殺也就在所難免了。

    現在工作中這種人也很多,才能不錯,有些恃才放曠。但領導一般都不喜歡這種人,一般被打壓一陣後,也都老實了吧。但那些才能好,性格又好的人,比如馬雲TX,是不是和司馬懿有點像呢?那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之人啊!

  • 7 # 首創新視界

    三國時期人才濟濟,同時代對比,用沒腦子來形容楊修更合適一些

    楊修出身名門,家世顯赫,是太尉楊彪的兒子,跟隨曹操以後,曹操對他也不薄,讓他做了秘書長,協助他處理內外諸事,總體還是令曹操滿意的。而據史書記載,曹丕和楊修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並不像人們說的那麼不堪。

    曹操曾讚揚他“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

    後來,楊修自恃有點小聰明,經常妄加猜測領導心思,還滿大街宣揚,唯恐大家不知道。當時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能猜中曹操心思的人多了去了,也就他經常瞎逼逼。曹操看他還有點小才,一直忍著他。直到楊修干預曹操的家事一心求死,曹操也只能隨便找個“雞肋”的理由成全了他。

    總的來說,楊修有些小聰明,但目光短淺,缺乏大智慧,不懂得內斂,肆意妄為,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引來殺身之禍。

    我相信大家在工作過程中,肯定會也遇到過這種小智大愚的人。

    我身邊也有一位同事與楊修性格很相似,現在還很得領導喜歡,不知道將來的某一天是不是也會“出局”。

  • 8 # 長城說歷史

    楊修飽讀詩書,聰明能幹,為人豁達,不懂上司的心思。工作中遇到過這種人。

    一:飽讀詩書,聰明能幹

    大家會說:楊修何許人也。

    楊修,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

    楊修父親貴為太尉,從小受父親儒家思想的影響,楊修學的是儒家思想。因有很高的才能,便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見他能力突出,就在曹操身邊做了主簿,管理政治內外大小事務。

    據說曹操都稱讚楊修的文學水平高,連曹操都自嘆不如。所以曹操封他為主簿,對他十分信任,對他做事也十分滿意。

    有一次曹操讓楊修建造一個門,等建完後,曹操過來視察,就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後來楊修就把門拆了,因為曹操在門上寫一個活字,那就是一個闊字,意思是要把門拆了,曹操嫌門大了。

    由此可見楊修的文學水平確實淵博,為人聰明能幹。

    二:為人豁達,不懂上司的心思

    為什麼說楊修為人豁達,不懂上司的心思?

    楊修之死,就是死在不懂上司的心思 。曹植和曹丕之間爭奪太子之位,楊修做了曹植的謀士。這都是暗中幫助曹植,後來曹操感覺曹植有點自大,就不寵信曹植了,由於曹丕手下的謀士技高一籌,曹植身邊的謀士在文學上比較厲害,軍事和政治就弱了。後來曹丕做了太子。

    而後楊修就疏遠了曹植,曹操把立嗣之事處理完。曹操從政治角度想楊修有很大問題,再加上曹植和曹丕爭奪立嗣之位。

    都說曹操疑心大,正是曹操的疑心把楊修給殺了。

    楊修雖然非常聰明,可是他不知道曹操想什麼,最後還是被殺了。

    我們現在就有一種飽讀詩書,精明能幹,就是不懂上司的心思的人。

    綜上所述:楊修飽讀詩書,聰明能幹,為人豁達,就是不懂上司的心思,最後造成自己被殺的命運。做事一定要了解上司的想法,而後在一步一步的去做,這樣才能得到上司的賞識。

    文:長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啟超在徐志摩的婚禮上說“但願你是最後一次結婚”,這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