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科掃地僧
-
2 # 醫學慕課
醫學界認為只要診斷為高血壓,無論有沒有症狀都必須吃藥。因為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積月累的。有的人偶然發現自己血壓升高,經過多吃測量提示血壓都超出正常範圍,但是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尤其是年輕人,由於工作忙,時間緊迫,要做的事情太多,雖然得知自己血壓高,但感覺沒有啥難受的,就想著反正有沒啥難受,吃不吃降壓藥都一樣,就啥也不管。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出現頭暈、頭痛、頭部脹悶不適,才去看醫生,測量血壓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正常範圍。才開始口服降壓藥。其實,這個時候再吃降壓藥雖然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長期過高的血壓已經對身體造成了傷害,尤其是心腦腎血管系統,也就是說已經對大腦、心臟、腎臟造成傷害了。
有的人血壓高,不在意,仍然喝酒、熬夜,直到突然出現腦出血引起半身不遂,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還有的人由於血壓長期過高,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出現,甚至引起心臟功能衰竭,出現心慌、胸悶、氣短,全身水腫的情況。
-
3 # 醫患家
原則上高血壓病後都是需要終身用藥的,至於是否應該馬上服藥,主要取決於心血管風險因素、靶器官受損情況及伴隨併發症情況,與是否有症狀無關。
首先,血壓是在人們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但這個壓力數值必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否則如果持續壓力過高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繼而發生心、腦、腎、眼底等靶器官的損害。研究發現,血壓自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增加1倍。
而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的風險主要是與高血壓的絕對數值和心血管風險因素有關,根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數值和其他風險因素,分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組,10年內對應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分別是小於15%、15%~20%、20%~30%和超過30%。分組高的高血壓患者,是必須要馬上啟動藥物降壓治療的。比如一個高血壓患者平時血壓只有160/90mmHg左右,沒有頭暈、頭痛等不適,但合併有腦梗死、糖尿病病史,直接可歸為高血壓病2級極高危組,10年內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超過30%,是必須要積極抗壓治療的。如果低危分組的高血壓病患者,如果個人願意,也可暫時先經過1~3個月的單純生活方式改善觀察血壓是否能降下來。
由於每個人對血壓的耐受程度不同,血壓高可以造成部分患者的頭暈、頭痛等不適,但與以後可能發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無直接任何關係,不是決定是否要馬上服用降壓藥物的必要條件。反觀另一部分患者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血壓已經180/100mmHg以上,但幾乎無任何臨床症狀,但是是需要立即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血壓。
-
4 # 李藥師談健康
關於高血壓的問題,很多朋友都有這樣一種誤區,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用吃藥,但殊不知,很多情況下,高血壓都是沒有感覺的,但沒感覺並不代表高血壓對身體沒有損害,因此,不管是否吃藥,對於高血壓,都要自始至終的注意調節和控制。
為什麼血壓高身體卻沒有感覺?人體血壓的升高,往往不是突然一下子變高的情況,往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年輕時是120/80的標準血壓,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升高到130/85,然後又慢慢升高,逐漸發展成為超過140/90的明確的高血壓問題,在血壓逐步升高的過程中,我們的血管也在逐步的適應和耐受這種情況,因此,對於很多高血壓的朋友,在血壓逐漸升高的過程中,逐步耐受,在血壓不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多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
只有在某些情況下,如情緒激動、突然的寒冷刺激、大量飲酒等因素的刺激性,可能會出現血壓的急劇升高,引起頭痛、頭暈、心絞痛等各種不適感出現,還有一種情況是,高血壓長期不控制,誘發了心梗、腦卒中等大問題,倒真的出現這些大問題,有感覺的時候再去控制血壓,不是太晚了嗎?!
高血壓沒感覺並不代表沒有壞處高血壓沒感覺,並不代表沒壞處,血管壁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會加速血管的硬化程序,同時也會損傷血管壁內皮細胞,為脂質和血小板的聚集形成病理基礎,因此,長期的高血壓,因為沒感覺而不控制,受影響最大的靶向器官,就是我們的心腦血管系統,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心室肥大、心梗、心衰等疾病,都與高血壓的控制不良息息相關。
長期的高血壓不控制,受影響的除了心腦血管系統,腎臟小動脈血管長期承壓,也會影響腎臟健康,高血壓腎病,腎功能受損,都有可能是由於高血壓造成,另外,眼底出血等併發症也是高血壓對身體形成的靶向器官損害。
因此,高血壓不管有沒有感覺,都應該注意控制。
高血壓何種情況下需要服藥控制很多朋友對服用降壓藥都很牴觸,怕一旦服藥就不能停,怕長期服藥傷肝腎,但實際上,合理選擇和運用藥物,把血壓控制好,身體的健康獲益是巨大的,而透過合理用藥,定期監測等手段,長期服藥傷害肝腎的可能性也極小。
到底什麼情況下高血壓需要服藥控制呢?給大家3點建議:
1. 從發現正常血壓高值,血壓高於120/80,但未超出140/90的診斷值的時候,就應該啟動血壓調節的生活幹預了,低鹽飲食多運動,戒菸限酒心態平,這些生活方面都應該多加註意,以免發展為真正的高血壓問題。
2. 對於一級高血壓(血壓未超過160/100),如果沒有糖尿病問題,沒有其他的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等靶向器官損害問題,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可以先不服藥,考慮生活幹預控制血壓,但如果透過3個月以上的生活幹預,血壓仍然無法降到140/90以下,或存在糖尿病、高血壓靶向器官損傷問題,應當立即啟動藥物干預控制,儘量在1~3個月內將血壓控制達標。
3. 對於二級高血壓及以上的中重度高血壓問題,應當在嚴格生活幹預控制的前提下,同時啟動藥物控制,而且一般推薦一開始就聯合應用降壓藥來協同降壓,控制目標是在3個月內,將血壓控制到140/90以下的達標值。
-
5 # 靈霄雲羅先雲
診斷出高血壓後,哪怕沒有症狀反映,都必須用藥物控制。血壓升高後如果不用藥物控制,任其升高,十分危險!輕則致殘,重則丟命!
-
6 # 腎判官
高血壓初期的血壓情況是比較輕微也比較正常的,初期血壓的波動不大所以很多時候雖然有高血壓但我們以為自己的血壓很穩定就輕視了它的存在,這樣就會造成我們吃藥不正常,也會不會很關注血壓的變化情況總覺得血壓沒有異常不用理它。其實確定為高血壓後是要吃藥的,但是這個降壓藥要怎麼吃吃多少量就要醫生來決定,因為既然已經確診為高血壓就意味著自己本身的血壓確實是出現問題了,如果你不吃藥來穩定血壓的話你也不知道血壓幾時會出現異常,如果真的出現異常再吃降壓藥也來不及了。要是有高血壓因為沒有吃藥的原因血壓突然升高造成腦充血或者腦梗就更糟糕了。往往很多人患有高血壓病初期對血壓不以為然,就是這樣一種心態才會導致血壓越來越難控制,從開始的不用怎麼吃藥控制血壓到最後的怎麼吃藥都難以控制血壓,這種病變現象都是咎由自取的,說嚴重點血壓沒有控制好時間久了會併發症成腎病,到那個程度我們要面對的不單單是血壓問題還有很多腎病方面的問題。
-
7 # 醫學莘
高血壓是一個很特殊的疾病,它沒有特殊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心慌等,部分患者則自始至終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由於血壓升高會對心、腦、腎等靶器官造成損害,而血壓的升高又是一個慢性過程,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故很多患者被診斷高血壓時,靶器官經過數年、數十年的侵蝕,可能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診斷為高血壓以後,不是根據症狀的有無決定是否需要吃藥,在無臨床併發症的情況下,首先應篩查有無靶器官損害。比如有無左心室肥厚,有無頸動脈內膜增厚或粥樣斑塊形成,有無肌酐升高或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有無微量白蛋白尿,有無糖尿病等。一旦出現上述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糖尿病,說明高血壓病程已經很長了,對靶器官的傷害已經很嚴重,需要及時處理,不僅需要控制好血壓,還應對靶器官損害對症處理,以防靶器官損害加重,預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卒中、高血壓腎病、腎衰竭的發生。其次,還應篩查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如無糖耐量異常、血脂異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菸、肥胖等,當危險因素≥3個時,應也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口服降壓藥治療,同時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如降血脂、補充葉酸等。
在降壓藥物的選擇上,如果有左心室肥厚、腎功能損害或蛋白尿、糖尿病,優選普利或沙坦,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厄貝沙坦、坎地沙坦等,因為普利與沙坦可逆轉做左心室肥厚,保護腎功能,減輕蛋白尿,改善胰島素抵抗;如果有頸動脈斑塊形成,還應加用他汀穩定斑塊,聯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心率過快,可選擇倍他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若為動脈硬化所致老年性高血壓,可選擇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在選擇降壓藥時,建議選擇長效降壓藥,減少血壓波動,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如腦出血、心肌梗死的發生;其次,建議老年人小劑量給藥,以防低血壓的發生。
至於降壓目標值,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指標,如合併上述靶器官損害或糖尿病,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減少靶器官損害。
感謝閱讀!
-
8 # 心健康
一、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在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並沒有症狀的要求。也就是說診斷高血壓病不需要有症狀才可以診斷,只需要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而且是在非同日三次以上的測量均是升高狀態,就可以診斷高血壓了!
二、沒有症狀的高血壓有危害嗎?
沒有症狀的高血壓也是高血壓,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並不是僅僅侷限於其症狀,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即便是沒有症狀,高血壓對人體器官的損害也是持續存在的,只要血壓升高,那麼高血壓的相關損害便會持續威脅到我們的各個器官。而只有正常的血壓,才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即便是沒有症狀,血壓升高也是對我們有嚴重的危害!
三、沒有症狀需要吃藥嗎?
剛才講到,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危害!高血壓對我們的危害主要是對心、腦、腎、眼、血管等的損害,比如導致冠心病、高血壓腎病、高血壓眼病、腦出血等風險!而預防這些危害的重要方法,就是保證血壓的穩定和達標!而使得血壓達標的重要方法就是口服藥物!所以,高血壓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危害,沒有症狀不等於不需要吃藥!
-
9 # 企鵝郭醫生
高血壓作為慢性疾病在中國的發生率已經變得十分常見,同時,高血壓在控制得當的情況下對於我們的生活影響其實還是相對較小。但是高血壓的突發意外就有可能隨時影響著我們的生命。
很多老年人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總是認為是藥三分毒,自己沒有症狀,那麼高血壓就不再需要吃藥。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十分健康,其實不然,高血壓正在慢慢傷害著身體。
生活中很多患者由於腦出血意外入院僅僅是在一瞬間發生。詢問病史一般可得患者存在高血壓病史,只是患者沒有規律服藥。造成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的廣大病友沒能有一個爭取的認識,包括對我們的糖尿病也是如此,只有當患者出現了嚴重併發症後才就醫,這個時候往往疾病的治療會有更大的難度。
所以切記對於診斷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服藥。我們的血壓控制不佳,隨之而來的是對於我們的血管,各系統造成更大的壓力,時常也就造成了意外的發生。
小科普:我們高血壓患者不僅在症狀上會有一定的體現,具體需要做的是測量我們的血壓並進行控制。只有將血壓控制良好後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
10 # 內科趙大夫
沒有症狀的高血壓就不吃藥嗎? 心內科醫生告訴你正確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不可以不吃,而且還要規律的吃。
首先要認識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是指以體迴圈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
高血壓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壓,佔高血壓的80%到90%,在過去的40多年中,人們對於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進行了很多大量的相關研究,最後發現多種因素參與了高血壓病的發病,包括遺傳、環境、解剖、適應性、神經系統、內分泌體液因子以及血流動力學等等。
高血壓診斷標準典型症狀
患者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
常見症狀
高血壓常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症狀。也有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嘔吐等症狀。
無症狀的高血壓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主要特點是平時身強力壯,能吃能喝,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很少去醫院看病,不做任何體檢,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還有是有些患者多為年輕人,平時工作忙、壓力大、熬夜、生活不規律所導致的。這些人容易往往沒有任何徵兆,無症狀性高血壓可能就是沒有以上這些典型的臨床症狀但是血壓已經超過了正常的上線的診斷標準,有的可能會達到200 以上,這種嚴重的高血壓。
就在前幾天,我的一個患者家屬,在我當天查完房以後。這個患者家屬就很好奇的開玩笑說,小趙大夫你別總患者測一下血壓,我也想了解了解我的血壓情況,給我也檢測一下血壓,我當時就是出於患者的要求,就給他監測了一個血壓。開始我也懷疑自己的血壓有問題,我就反覆再檢測一下,監測了兩次血壓都是180 100毫米汞柱,當時我就問他你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你有沒有高血壓病當時這個患者就很激動的說我這身體好著呢,不會有什麼問題,能吃能喝能睡什麼問題都沒有,於是我就給他開了一個心臟的彩超。查完心臟彩超以後,室間隔是增厚的,心臟的舒張功能也有點減低。查了心電圖典型的右心室肥厚當時就以典型的高血壓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收入病房系統治療。包括降壓,改善心肌代謝,住院治療好轉後讓人相當佩服的出院了。我們給他治療過程也做了宣傳教育,讓他對高血壓有了深刻的認識。不是高血壓一定有症狀的。而且不是沒有症狀就不需要藥物治療。觀念都是錯誤的。
科普一下長期高血壓就會出現心肌代謝細胞紊亂心肌毛細血管數量很多,毛細血管數和心纖纖維數的比例是1:1.在心肌纖維的橫截面上,每平方毫米內約有2500條毛細血管。長期高血壓病患者心肌肥大時,纖維代償性肥大(數量不增多),毛細管數量不能相應增多,因此容易發生相對的缺血,就會出現典型的心律失常,心肌細胞肥厚,室間隔增大。
無症狀的高血壓和有症狀的高血壓是一個相對的無症狀和有症狀,與一個人的耐受性有關係。有些人在很高血壓的情況下,其症狀都不明顯;而有的人血壓不是很高,但其症狀確很明顯。另外,高血壓也是其他疾病的高危因素,所以無論有無症狀,都應重視。
綜上所述,長期高血壓病就可以增加心臟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的負擔,出現心臟的肥厚,心肌代謝的紊亂,心肌收縮功能的下降,出現心衰心律失常。這是無症狀型高血壓病,會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因為它不容易被發現,而容易耽誤病情,延緩病情的進展。所以說做好常規的體檢是尤為重要的。
回覆列表
高血壓是影響我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患病人數眾多,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主要是原發性高血壓)來說,是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血壓,不能因為沒有症狀就停止服藥,這樣不僅不利於血壓控制,還會引起血壓波動,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發生風險增加。高血壓是以持續性動脈血壓升高超過正常水平,並可伴有心、腦、腎等多器官併發症的綜合徵。高血壓的診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對於有明確病因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應積極治療基礎病(如急慢性腎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基礎病治療後血壓常可恢復正常,一般不需要長期使用降壓藥物。對於佔高血壓90%以上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其治療需要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的綜合性治療。一般我們建議原發性高血壓一經診斷即需要開始降壓藥物治療,但也有極少數原發性高血壓可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而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所以我們也建議對於新診斷的原發性高血壓,如血壓水平不超過160/100mmHg,且未合併有其他基礎病,可暫不使用降壓藥物,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最多進行三個月,如血壓仍未達標,則必須開始藥物治療。 生活方式的干預主要有低鹽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控制體重和保持良好的心態。降壓藥物的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優選長效製劑,以平穩降壓。因為降壓藥物的藥效持續時間從數小時到24小時,所以必須堅持服用,不能吃吃停停和私自調整,以免引起血壓波動,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