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系學生

    其實在曹魏前期,也就是曹操在世之時,三國時代大部分謀士武將都在曹操帳下效力。可惜曹操死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也都死的死,老的老。剩下來的也不多了。司馬懿是在蜀漢戰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將領,他足智多謀,善於用計謀破敵,在和諸葛亮的多年對陣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方面的能力,與諸葛亮的多次較量中也絲毫不落下風,成為曹魏政權抵禦蜀漢政權進攻的一個攔路石,這也使司馬懿逐漸成為魏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時司馬懿就到了可以真正展現才能得時候。可是每次司馬懿打了勝仗,要麼被曹氏宗親彈劾,要麼就是被曹魏政權疑心。後來司馬懿也知道,曹氏家族對他這個外臣還是不信任。以至於他在後來一直隱忍,在等待一個可以徹底摧毀曹魏政權的機會,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爭權,殺了曹爽。(其過程我就不詳細介紹)從此以後,司馬懿就開始了掌控曹魏大權的時代,然後經過數年經營,其孫子司馬炎終於實現了以晉代替魏,最後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

    這個可以說司馬懿這個人,懂得隱忍,人也比較奸炸,善於偽裝。

  • 2 # 榮耀歷史

    司馬懿,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聰穎,表現出非人智慧,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亂世中,註定有他的一方舞臺,那麼當初在家假裝有痛風病拒絕曹操徵召的青年怎樣一步步變成屠殺曹氏3000餘人的權臣的呢?下面從幾個重要節點來說明。

    重要節點一:被曹操徵召入仕

    年輕的司馬懿名聲遠播,造就吸引了曹操的注意,想要收為己用。但此時的司馬懿是一個有血性的青年,一方面他把自己當做漢臣,一方面又看不起曹操宦官之後的身份,所以一直稱病拒不出山。

    這一年,曹操殺了不聽話的孔融,然後再度召喚司馬懿,還撂下狠話:“不來就抓起來。”聯想到曹操連孔融這樣的名士都敢殺,司馬懿就不情願地從了,自此開始了仕官生涯。

    重要節點二: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奪得大位

    就像電視劇裡表現的那樣,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就是個委屈的乖寶寶。曹操稱魏王后,把司馬懿派到了曹丕身邊。此時曹彰、曹丕、曹植都在為大位而暗暗較勁,憑藉司馬懿的幫助,曹丕笑到了最後,正是這一段深厚的“革命友誼”,讓曹丕對司馬懿無比信任。

    曹丕繼位後,司馬懿的地位迅速上升,但是整體來說,司馬懿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心,是曹丕合格的干將。

    重要節點三:曹丕、曹叡兩度託孤

    曹丕只做了7年皇帝就受到了上天的召喚,臨終前,他為兒子曹叡安排了4位輔政大臣,分別是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足見此時司馬懿的地位已經上升到前五!

    曹家兩個輔政大臣不爭氣,曹丕226年駕崩,曹休228年也跟著去了,3年後曹真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陳群是文官,於是魏國的軍權大部分落入了司馬懿手中,然而此時的司馬懿卻表現得更加謙恭。

    曹叡也是英明睿智之主,尚能鎮得住司馬懿,無奈曹叡也是英年早逝,臨終前安排司馬懿和曹爽為託孤大臣,輔佐8歲的曹芳繼位。

    曹芳繼位後,任命司馬懿為侍中(相當於宰相)以及都督中外諸軍,此時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重要節點四:高平陵兵變

    面對8歲的小皇帝,此時的司馬懿應該有所想法了,可是有一個人比他更有想法,他就是曹叡的另一個託孤大臣——曹爽。

    曹爽政治能力一般,政治敏感性更差,但是對權力的慾望很強,藉助曹氏宗親的身份,竟然逐漸將司馬懿擠出朝堂,給了司馬懿一個最高的官職——太傅,讓司馬懿回家養老。

    但是曹爽明顯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他也想得太天真,司馬懿這麼多年在朝堂、在軍隊建立的強大的勢力網哪是這麼容易突破的。司馬懿以退為進,把朝堂交給了曹爽,讓其放鬆麻痺,暗地裡卻蓄養了3000死士,在暗處閃著綠油油的眼睛盯著曹爽,就等他犯錯誤。

    機會終於來了,公元249年,感覺已經掌握一切的曹爽帶著一幫親信大大咧咧地陪同曹芳去祭拜曹叡的高平陵,司馬懿迅速出擊,控制了整個洛陽,關閉洛陽城門,並以太后的名義昭告天下曹爽飛揚跋扈違背先帝遺願,免去一切職務,勒令回家。

    詔書送到曹爽手中,他的大腦怎麼應付得了這麼高階的政治行動,一開始想扣著小皇帝擁兵抵抗,後來得到司馬懿說客的保證,只免職務,不會誅殺,曹爽便投降了,將自己的腦袋送到了司馬懿的刀下。

    司馬懿殺了曹爽後,迅速肅清曹氏在朝堂的影響力,殺了近5000人,整個曹氏上下就剩坐在金殿上面的傀儡皇帝了。

    至此,司馬懿成為了曹操,掌握了曹魏的全部軍政大權,也為後來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奠定基礎。

    綜上來看,最關鍵的節點就是曹丕一朝,司馬懿獲得了足夠的權柄,奠定了向上發展的趨勢,後面自己沒有走彎路,最終登極。

  • 3 # 醉美木瀆

    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之變,廢黜曹爽以魏明帝輔政大臣的身份總理萬機,開始侵奪曹魏政權,但是司馬懿也清楚的知道僅憑他自己一代是無法完成司馬家族對曹魏政權的禪代,年近七旬的他自知時日無多,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對曹魏軍權和中樞權利的侵奪上,實際上他自己並未開始所謂的正式“謀逆”工作。

    曹魏政權的全面衰敗開始於二代目曹丕以及三代目曹叡的短壽,隨著主幹枯萎的還有曹氏,夏侯氏宗室人才的全面凋零。

    可以說到現在每次讀曹操的“龜雖壽”,“長歌行”,“短歌行”小編還會心潮澎湃,在中國帝王裡曹操是真正做到“文武雙全”的,領兵打仗天下無敵,吟詩作賦獨領風騷,更難得的是曹丕,曹叡,不僅皇帝做得好,也是一等一的文學家,其總體逼格比司馬家一群陰謀家要高的多。小編認為一個家族的精力才氣可能是有限的,“曹魏三祖”除了曹操外,曹丕40歲,曹叡36歲,君主的過早凋零,導致後繼之君年齡過小無法親政,從而給了陰謀家機會。

    龜雖壽 漢 ·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隨著曹家二代,曹休,曹真的死去,在魏明帝彌留之際,面臨一個極大問題,從宗室裡一時找不出可以輔政的人。雖然曹魏一直疏遠近支宗室,重用遠支宗室。此時,在無人可用的時候,曹叡計劃過讓燕王曹宇輔政,但是考慮再三還是放棄了,一般認為是曹叡受奸臣蠱惑,但是曹宇能力不行,威信不足才是他最終落選的主要原因。最終不得不讓此時德高望重的司馬懿和宗室曹爽共同輔政,而小編認為此時,四朝元老,兩朝輔政的司馬懿在心理上產生了微妙變化,他看到了機會,他對謀反曹魏的態度由曹操時的沒想過,到曹丕時的不敢想,到曹叡時的不敢幹發展到現在的伺機而動。

    曹魏政權的基礎在於,曹氏,夏侯氏掌握的絕對武力對曹魏國內其他勢力的全面壓制,司馬懿對曹魏的篡奪始於對曹魏軍權的全面掌控。

    司馬懿在軍事上的成就主要在魏明帝一朝,其原因並不是曹操,曹丕對司馬懿“驚天之才”的特殊防備。真要是這樣一刀殺了豈不一了百了,沒了司馬懿曹魏政權還就傳不下去了,真正原因是曹真曹休死後,原本掌握軍權的曹氏,夏侯氏人才凋零竟然找不出一個人能蓋過司馬懿的威望與能力,給了司馬懿表演的機會。

    曹爽掌權之後,開始全面打壓司馬懿在軍內的勢力,在中樞免去司馬懿都督中外諸軍事的職務,改任沒有實權的太尉,在地方,特別是和司馬懿淵源頗深的關中隴西方向,先是夏侯玄任徵西將軍,然後親自舉兵伐蜀,想在戰爭中熟悉這一地區的主要將領並在軍事調動和官員晉升中形成穩定的同盟關係及人身依附關係。雖然曹爽私心很重,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恢復曹氏,夏侯氏執掌軍權的格局。只是高平陵之變後,一直夢想做富家翁的曹爽兄弟在司馬懿的誆騙下匆匆放棄了軍權,司馬懿則憑藉輔政大臣的身份,無出其右的個人威望全面執掌軍權。

    司馬師在司馬家禪代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他進一步打牢了司馬氏掌權的基礎。

    雖然在司馬懿死後,司馬氏完成了國家政權在家族內部的傳承,只是這種傳承並沒有合法性依據,因為在封建時代,只有家天下的皇帝是可以家族內傳承的,輔政大臣的位置並不能傳承,因此,司馬家權利能否完成傳承,司馬氏禪代工作能否繼續,關鍵在於司馬師。

    而司馬師,不孚司馬氏眾望,雖然個人威信,軍事能力較父親相差很遠,但是為人“嚴毅”,鐵腕治國,嚴密控制曹氏宗親和朝臣的活動,之後以小皇帝曹芳才能平庸為藉口對皇帝進行廢立,樹立了司馬家在朝政上獨斷專行的威信,司馬氏對朝廷中樞的掌控更加穩固。

    所謂初總萬機,正身平法,朝政肅然景帝輔政,命熹為大將軍從事中郎,熹到,引見,謂熹曰:昔先公闢君而君不應,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對曰:“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

  • 4 # 異史雜談

    我來答一波,咱們換個角度。能給你帶來個豁然開朗的感覺。

    三國(東漢末年)是一個士家大族的時代,簡稱:門閥!那麼再東漢末年那個家族是勢力最大的家族呢?首推袁氏,但是他倒臺了。插播下,為啥身為渤海太守(市長級別)能夠做盟軍的老大呢?因為袁氏家族太牛逼!

    袁氏倒掉後,那個家族勢力最大?哼哼~就是這個司馬氏了!後面還有諸葛氏、桓氏、陸氏等等,如果天下統一趨勢由士族來主導,那麼最終演化的結果,一定是士族裡面最大的那個士族來主導。

    這是司馬氏的優勢!司馬懿是那個年代裡,司馬氏最最傑出的人物!

    那麼曹魏政權是怎麼被司馬掏空的呢?給你娓娓道來!

    一、諸葛亮北伐

    你會很奇怪,咋和諸葛亮有關係?你看下後面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基本力量,以及司馬懿發動政變後的政治安排,就明白了。抵抗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在軍中時間可不短,西北軍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人才。這批精幹力量,被司馬懿以置換的形式,換取了皇宮禁軍一支,他的大兒子掌握了這一支禁軍,這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精幹力量。司馬懿在抗擊諸葛亮北伐的著10多年中,連哄帶騙瓜分掉了皇帝大量的權力,最後又一次成為顧命大臣,三朝元老!

    二、陳群的神助攻

    作為支援曹丕登基的交換,九品中正制,作為一個制度,正式踏入歷史的舞臺。他的核心是作為支援曹丕當皇帝,曹丕將官員的任免權交出來(形式上曹丕蓋章,但是官員的選拔是士族說了算了),那麼作為士族中最大的那一支自然能任免更多的官員。。司馬懿從這撈足了政治資本。

    三、曹氏宗親的內耗

    曹丕處置了曹彰、曹植,在宗法層面嚴厲打擊曹氏親貴,導致後來除了曹爽之外居然沒有一支像樣的力量,你說是不是活該呢?本身這麼安排是為了安穩皇權,結果反其道而行之了。

    四、草包曹爽

    曹爽的草包,我們用一個士族來點綴下,這就是桓範,此人非常之厲害!司馬懿發動政變後,他僅僅是控制了京城,其他地方還是不在手裡的。這個時候作為大司農的桓範,手持財政部大印,跑來和曹爽說,你現在手裡有天子,我是大司農,手裡有錢。你只要發出天子號令,號召天下兵馬來勤王,那麼司馬懿他再能打,也扛不住天下全部兵馬啊。

    另外司馬懿政變不具備合法性啊(天子在曹爽手裡),結果是曹爽這個草包,居然被誘降了!桓範大罵曹爽,害得我跟你被滅族!當然歷史很弔詭。桓範的一個兒子逃脫了滅族,然後不斷髮展,最終在西晉差點全滅司馬家族,額,這個玄孫叫桓溫!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基本上這四點,保證了權力逐步穩妥的轉移到司馬家手裡,稱帝,那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 5 # 扎心君

    1曹魏滅亡,其實是亡於諸葛亮,(個人觀點)諸葛亮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孜孜不倦的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魏國無人可以擋住諸葛亮,只有重用司馬懿。司馬懿採用死守的辦法,擋住了野戰無敵,兵精糧少的諸葛亮。司馬懿長期掌握軍權,培養了自己的嫡系。樹立了自己的權威。順帶坑死了曹操最後的心腹五子良將張郃。木門道追擊諸葛亮,張郃本來識破諸葛亮計謀,司馬懿強令追擊。張郃中伏被射死。諸葛亮說,本來想射死鹿,最後射死了一支兔子。

    2陳群出了個九品中正制,曹丕稱帝取代漢朝,做為交換,名門望族把持了朝廷上下。司馬懿一支,司馬八達,司馬家兄弟八個,都是人才,做為高門大戶,受益最多。後來的科舉制度,打破貴族對官場的壟斷,比九品中正制平等進步得多。

    3曹丕的兒子,曹睿死後,8歲曹芳繼位,和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的曹爽真是草包,掌握大權,把司馬懿明升暗降,軟禁郭太后(打擊外戚)。派嫡系夏侯玄掌握軍隊。可惜木有斬草除根。最後和皇帝離開都城皇宮打獵,被司馬懿突然聯合郭太后,高平陵政變。手下也不是木有人才,智囊大司農恆範勸他挾天子號令天下,學曹操的,鎮壓司馬懿。司馬懿派中間人老臣蔣濟說和,指洛水為誓。只要權利,不取曹爽性命。曹爽信以為真,只願做一個富家翁足矣。最後,被滅族。搞政治,你死我活,太幼稚了。桓範大罵,曹子丹一生英豪,怎麼生的兒子個個像豬一般,害得我,跟著被滅族。

    4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慢慢發展勢力,鎮壓淮南三叛,都是效忠曹魏的勢力。最後加九錫,封晉王。曹髦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氣不過,帶著宮裡的雜役,僕人,衛兵去討伐司馬昭,連面都沒有看到,遇到賈充帶的正規軍,大家不敢動,畢竟是正經八百,如假包換,九五至尊的皇帝,賈充喊到,司馬家養你有什麼用。部將成濟不得已,上去一槍捅死了曹髦。後來,畢竟是皇帝,檯面上說不過去,司馬昭就殺了成濟頂罪,袒護了賈充。

    5曹魏代漢,漢獻帝禪位曹丕,西晉代魏,曹奐禪位給司馬炎。依樣畫葫蘆。都是權利的轉移。不過,留血不多,和平交權還是不錯的,後來,劉裕奪權,滅東晉,把前朝宗室殺光,太血腥了。

    6司馬懿的隱忍非常厲害,開始看不起曹操,太監的乾兒子。裝病不出來做官,曹操派刺客刺殺,試試看,他躺在床上,紋絲不動。

  • 6 # 董慶江645

    說到曹魏政權,曹氏先祖太祖武皇帝曹操可謂居功至偉,他是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自起兵以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牛耳,先後滅袁術、袁紹,掃清六合,一舉平定了北方,為曹魏政權建立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歸,正與部下總結失敗原因和作戰經驗時,司馬懿居然鼾聲四起,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深知他的本事,但卻對此人並沒有委以重任。司馬懿想要做世子曹丕的老師,可是被曹操拒絕了,在曹操臨死前,交待曹丕對於司馬懿你可以用,因為沒有司馬懿,你鬥不過諸葛亮,但你永遠都要防著他。

    曹丕繼承曹操的大業後,廢除漢獻帝劉協,即位九五至尊,承繼大統,立國號大魏,自此曹氏政權正式建立,曹丕重用了司馬懿。但是此時的司馬懿還是韜光養晦,掩藏自己。司馬懿是怎麼奪取曹魏政權呢?

    在曹操死後,以前的許多忠於曹操的文臣武將老的老,死的已經死了。加之曹丕上位以後,奪了曹彰的兵權,極力的打壓了曹氏宗親的勢力,發展了自己的羽翼,重用了司馬懿,為司馬懿奪取曹氏政權奠定基礎。

    諸葛亮北伐對司馬懿奪取曹氏政權起到關鍵性作用,如果不是諸葛亮沒完沒了的北伐,讓曹魏感覺到危機,而當時曹真擔任大都督,無法抵抗諸葛亮北伐大軍,導致曹魏讓司馬懿掌握兵權,不僅阻礙諸葛亮北伐,還在軍中建立起了威信。

    還有就是在曹睿死後,曹爽輔佐幼帝,曹爽掌握大權,雖然曹爽的才能並不出色,但在爭奪權力時,拼盡權利,架空司馬懿,使得司馬懿雖然身居高位,但是沒有實權,於是司馬懿開始稱病在家裝死等待時機。曹爽也開始放鬆警惕,但還是派人到司馬懿家中探查情況,發現司馬懿居然中風,看著已經大限一到。於是率全部大臣出城祭祖,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一舉奪取了曹氏政權。

    用司馬懿的話來說,他揮劍只有一次,但是他磨劍磨了十幾年,他一直暗中增強自己的勢力,但又想盡辦法保全自己的安全,樹立軍中威信,即使他不是大都督,不在是軍中主帥,但是軍中許多武將都願意跟隨他,為他做任何事,這就是他的可怕之處。所以他能奪取曹氏政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發揮了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全文完)

  • 7 # 小編虎哥

    三國是華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儘管如此,但還是有許多事情讓人疑惑,比如司馬懿是怎樣一步步奪取曹魏江山的?在司馬懿走向權力巔峰的過程中,並沒有表現出多少陰謀詭計,甚至包括司馬懿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最後竟然是這樣一個結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曹操自從接任司空後,二十五年來一直把握著朝政,其他“二公”形同虛設。曹丕繼位後,也沒有恢復“三公”權力,而是把它當做榮譽性職銜,真正權力轉移到尚書檯。尚書檯的長官是尚書令,副長官是尚書僕射,可是尚書令並非曹丕之下第一人,第一人是“錄尚書事”。而錄尚書事往往又是元老重臣兼任,這些人的本職基本都是太傅、大將軍、太尉、司空等。

    公元219年,司馬懿還只是太子中庶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接任丞相之職,司馬懿升任丞相長史,成為丞相府的第二號人物。曹丕稱帝后,司馬懿升任尚書右僕射,此時的尚書令是陳群,關鍵的是當時還沒有錄尚書事。也就是說,司馬懿和陳群就是曹丕決策機構的真正負責人,公元224年,陳群和司馬懿相繼成為錄尚書事。

    可是,司馬懿和陳群的人生並不相同,陳群一直從事文職工作,而司馬懿中途轉入武職,很少再涉及朝堂政事。曹丕在位期間,鑑於漢朝外戚的危害,特下詔“後宮及外戚不得干政”。既然外戚不能輔佐皇帝,那得找個替代品,曹丕發現了曹氏和夏侯氏。他們人多,而且能征善戰,與曹氏皇族的血緣不近也不遠,既無法威脅皇位,又能與皇族保持相同立場。

    曹魏時期,先後做過大將軍或大司馬的人有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曹爽、司馬懿。這些人中,唯獨司馬懿不是曹氏遠親,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司馬懿耍的手段,而是形勢使然。司馬懿原本從事文職,但是受曹丕信任,兩次東征孫吳他都留守京城,因此開始接觸到軍事。至於領軍也還是機緣巧合,當時孫權攻擊襄陽,司馬懿作為幾路大軍的協調組的身份進入戰場。

    當然,司馬懿在魏軍中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歸功於諸葛亮。當時曹氏宗室年紀大的死了,年紀小的也死在司馬懿之前,當諸葛亮北伐中原時,曹魏能抵抗的唯有司馬懿一人,就這樣,他逐漸成為魏國軍方的第一人。儘管曹魏也有預防措施,諸葛亮去世後,就把司馬懿從大將軍升為太尉,不再接觸軍隊。可是不久又領軍了,因為遼東公孫氏反叛,這種硬仗只有司馬懿能打。

    此外,在司馬懿的人生履歷當中,還有一個職位相當重要,那就是輔政大臣。曹丕去世時,太子曹叡雖然已經23歲,但是沒有接觸過朝政,因此需要一段時間過渡。曹丕準備了四個輔政大臣,曹休和曹真是宗室,陳群和司馬懿是心腹,這次權力交接相當成功。曹叡在位13年,去世時僅有36歲,更大的問題是他沒有留下兒子,只得把權力交給年僅8歲的養子曹芳。

    此時,又到需要輔政大臣的時候了,曹丕時期的四位輔政大臣此時除了司馬懿,其他三人都已去世。因為司馬懿權力和威望過重,曹叡起初並沒將他列為輔政人選,而是有一份五人名單,其中四人為宗室,另一個是曹操養子秦朗。然而,孫資、劉放兩人與夏侯獻和曹肇有私人恩怨,不希望他倆成為輔政大臣,於是從中作梗,影響了曹叡的決定。

    最後的輔政人選變成了兩個人,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要知道,司馬懿從沒有可以討好過孫資、劉放。直到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才真正掌控曹魏大權。縱觀整個過程,司馬懿之所以能篡奪曹魏江山,可以說是意外。如果司馬懿沒活那麼久,如果曹氏宗親活得更久,如果曹丕或者曹叡沒有早逝,只要一項成立,司馬懿都不可能成功。

  • 8 # 不負丹青

    摘要一部《軍師聯盟》,令司馬懿好好的火了一把。卻也不由叫人心生疑慮:就算司馬懿的文韜武略,確實是無敵級別,可也畢竟只是個無兵無權的官宦子弟,怎麼就能步步為營,把三國裡實力最為強大,且多年來吊打外敵不手軟的曹魏政權玩於股掌?其實原因可以概括一句話:不止司馬懿太強大,更有曹魏政權太作死!

    曹魏政權被司馬懿篡奪的原因

    一、曹魏得國不正失去士人集團的支援

    曹魏集團一大光彩照人形象,正是人才薈萃。早在曹操起家打天下時,就十分注重吸納各方面的人才。比如出身潁川荀氏的荀彧荀攸叔侄,因此,曹操才能日益壯大成“挾”著天子稱雄北方的一代梟雄。但是曹操活著的時候,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只要士族中有反對的想法,曹操就一個字:殺,比如:勞苦功高的荀彧悲憤自殺,崔琰和楊修被殺,鍾繇毛玠被罷官。透過高壓政策,士族勢力沒抬起頭,國家正常執行,曹操繼續自稱魏王。

    同時曹丕和曹操這個魏王不一樣的是,曹丕逼漢獻帝退位,從封建禮法上來看更加大逆不道,在士族眼裡就是逆天而行,因此司馬懿在篡奪政權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進行阻止,反而還在暗中幫助司馬懿。同時司馬懿本身就是這個士族集團的代表,司馬家族代表的是他們的利益,他們支援還來不及,怎麼還會反抗呢?

    二、曹丕九品中正厚養士人少闢寒士

    曹丕透過篡漢的方式取得了皇帝位,他最怕的就是被後人指責,而且他在軍中沒什麼威信,殺人不夠果斷,因此他選擇對士族妥協,以換取更多士族的支援。妥協的方法就是選官之前要對參選之人進行評級,評級的標準就是“家世”、“道德”、“才能”,其中對於“家世”的評級定為重中之重,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好的家庭出身,做官基本沒戲。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人才的流逝,而且不幸的是,司馬懿代表的司馬家族享受到了這項制度帶給他們的便利。

    三、曹丕打壓親貴勢力

    對於親貴勢力,曹丕從年輕起,就是一天二地仇。曹操創業的時候,曹家人出了很大的力,其中有不少至親戰死沙場。曹操對他們那是信任有加。可到了曹丕這輩就不一樣了。曹操還在時,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曹氏宗親在內部就已經開始分批站隊了,有支援曹丕的,有支援曹植的,結果曹丕贏了。登基之後,對於曾經的競爭者和支援競爭者組成的小團體,曹丕很是擔心,為了讓自己獲得權力,曹丕對對自己的家族進行了大清洗,支援自己的加官進爵,不支援自己的一律罷黜甚至發配地方找專人看管起來。曹操時一手創立的曹氏執政家族就這樣瓦解了。

    如此迴圈下去,待到下一代皇帝魏明帝曹睿臨終前,曹氏貴族中最拿得出手的頭面人物,竟然成了一輩子沒怎麼上過戰場的曹爽。至於位高權重的司馬懿?曹魏集團不是沒猜忌過他,但外面強敵環視,曹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就算再猜忌司馬懿,也得捏著鼻子用。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卻是曹家矬子裡拔將軍的大將軍曹爽,在輔政後上演了最不作不死的情節,為專權大肆排斥異己,把曹家元老和世家大族集體得罪。德高望重的司馬懿,自然就呼之欲出。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趁著曹爽外出打獵時發動政權,一舉拿下曹魏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小寶寶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