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酸料美食創業者

      蛋鴨籠養技術模式前景及面臨問題

      蛋鴨籠養, 廣義上是指將蛋鴨飼養於籠子中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狹義上的蛋鴨籠養是將蛋鴨全程飼養於籠子中, 並配備自動化的養殖裝置、糞汙處理等裝置, 能夠有效減少和控制養殖產生的汙染, 切實保障產品數量、 蛋品和動物安全、 健康的養殖模式。目前, 國內廣泛採用的蛋鴨籠養主要是將育成期的青年鴨在 80~90A字形疊加式多層籠, 歷經 3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不斷革新, 已越來越成熟, 正處於小範圍推廣應用的起步階段, 全國從事規模化蛋鴨籠養的企業不超過 30家, 而且單個養殖公司 (場) 飼養量不超過 4萬隻。蛋鴨籠養的技術水平在全國範圍內發展不均衡, 就目前來說浙江、 江蘇、 湖北、 江西、 福建等蛋鴨養殖大省籠養的技術水平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特別是前三強省份, 分別依託浙江省農科院、 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湖北省農科院的研發團隊和技術支撐, 已經在浙江田歌、 浙江國偉禽業、 浙江五蓮農牧、 江蘇騰達源農牧有限公司(見圖 1)、 江蘇泰州茂春、 湖北神丹、 湖北荊州離湖等企業得到了成功應用。

      隨著這些企業的成功示範應用以及各省主管部門對蛋鴨籠養技術的大力扶持和推廣, 蛋鴨籠養的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蛋鴨養殖帶來的環境汙染嚴重、 蛋品質量等不到保障、 鴨群疾病得不到有效防控等問題, 能夠提高勞動效率 3倍以上,增加單位面積飼養量 50%以上, 飼料轉化比提高5%以上, 節省每隻鴨產蛋期飼料消耗 6元以上等優點越來越被行業和市場認可, 已陸續有許多蛋鴨養殖企業相繼準備引進和應用, 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 國內採用的蛋鴨籠養方式, 其主要技術要點包括鴨舍建築設計、 籠具設計、 其他設施與裝置的配置等硬體條件和蛋鴨上籠及籠養飼養管理等軟體技術措施。

      1、建築及籠具設計

      規模化蛋鴨舍通常長 100~120 米, 寬 12~15米, 採用三列或者 4列式三層鴨籠, 整組籠長 1.92米, 高 1.5米, 三層, 前開 5門, 30個籠位; 鴨舍以鋼結構、 磚混結構為主, 極少數以原有的大棚改造而成。

      2、裝置與設施

      鴨舍內配備鴨用籠具、 自動喂料機、 通風溼簾、 風機、 自動飲水器、 鴨用乳頭飲水器、 機械刮糞板等, 鴨舍外配置集糞池、 焚屍爐等。

      3、上籠及籠養飼養管理要點

      選擇體型較小的蛋鴨品種, 例如紹興鴨、 金定鴨、 縉雲麻鴨、 蘇郵 1號蛋鴨等。上籠日齡一般在 80~90 日齡, 每個籠子放置 2~3 只蛋鴨為宜。上籠後必須先開水後開食, 減少應激, 首先教會鴨子飲水, 然後以少食多餐的方式逐步過渡到正常喂料量。

      蛋鴨籠養仍需解決的問題

      蛋鴨籠養改變了蛋鴨生活和生產習性, 是對傳統養殖模式的重大革新。該養殖方式雖有傳統養殖模式不可比擬的優點, 但其自身仍存在一些需要在長期的養殖過程中改進和解決的問題:

      1、籠養裝置的設計及材料仍需進一步改進蛋鴨置於籠子內, 常有卡頭、 卡脖、 卡翅等現象發生而引起蛋鴨的意外死亡; 三層籠子中底層的鴨子受上面兩層糞便、 滴水、 潮溼等原因的影響, 一般產蛋效能不如頂層蛋鴨的產蛋效能高。

      2、淘汰鴨外貌及軀體受損。蛋鴨的產蛋期均在籠內, 其羽毛經常與鴨籠磨擦, 頸、 翅等部位的羽毛常有斷損, 蛋鴨外貌差; 由於蛋鴨經常在籠子內竄動和升頭, 其眼瞼外面板受損受傷時有發生, 淘汰老鴨每斤要較平養的低 3~4元左右。

      3、籠養蛋鴨日糧配方缺乏。蛋鴨籠養後, 改變了其以往的生活習性、 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也不能像平養時能在環境中攝取一些營養, 其軟腿病、 體重過肥、 後期產蛋乏力等現象時有出現。

      4、糞便水分大,羽毛混雜多,處理難度較大。蛋鴨上籠後飲水量較雞大很多, 其喙的結構和雞不一樣, 飲水時常滴水或者濺出水導致糞便水分過大; 另外, 鴨羽毛脫落較多, 加重了清糞和分辨處理難度。

  • 2 # 走鄉村看花海

       

    蛋鴨籠養技術與散養相比,有很多優點:

    1、 溫度較高。散養蛋鴨溫度在冬季夜晚僅有l0°C左右, 產蛋率很低。而籠養蛋鴨溫度高達18°C〜19C,產蠻量也相 應較高。

      

    2、 鴨群裡總會有些是低產的,這些鴨只吃料不產蛋,或 很少產蛋,散養蛋鴨無法進行選擇。而籠養鴨在成年鴨時期 和產蛋期,進行分籠飼養,使體重均勻,開產整齊,便於根據 產蛋情況而淘汰低產鴨,使鴨群產蛋率大幅度提高。

        

    3、 籠養蛋鴨由於活動量小,降低了飼料消耗。

    4、 籠養鴨很少與外界環境接觸,減少了病菌病毒感染機 會,發病率較小。個別發病的蛋鴨也能夠及時發現並得到有 效治療,減少了死亡率。

      

    5、 散養鴨由於鴨群跑動或集中產蛋引起的蛋堆層,蛋的破 損率很大,籠養蛋鴨的蛋蛋之間很少碰撞,因此破損率較低。  

  • 3 # 瓢蟲部落

    籠養,是繼放養、圈養之後新興起來的一種高效養鴨法。此法將現行的北京鴨、櫻桃谷鴨等優良肉鴨從雛鴨出殼到出籠上市全過程完全在房舍內籠養。

    籠養肉鴨裝置可充分利用鴨舍空間,增加飼養密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可採用機械化裝置,減輕勞動強度。

    一般肉鴨的養殖方式都是散養,其實可以採用立體籠養的方法來進行養殖,這樣可以使肉鴨的出欄時間得到提前,使養殖週期縮短,經濟效益回收快,現將肉鴨立體籠養技術介紹如下:

    一、新型籠養鴨裝置優點

    一是可充分利用鴨舍空間,增加飼養密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二是可採用機械化裝置,減輕勞動強度。

    三是飼糧營養完善,採食均勻,出欄時間縮短到60天左右,節省10%左右的飼料成本。

    四是籠養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應激小,可有效預防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二、鴨舍及鴨籠設定

    採用中間2排或南北各1排,兩邊或當中留通。每個鴨籠長2米、寬1.2米,採用竹條或鐵絲網,底板網眼1.5平方釐米。四周設0.5米高的柵欄,柵欄用寬2.5釐米、厚2釐米的木條釘成,木條間距3~4釐米,以方便鴨子吃料飲水為宜。料槽和水槽應設定在柵欄前方,或安裝自動飲水器。網籠可依房內空間而定,疊放2~4層,2層疊放式,上層底板離地面1.2米,下層底板離地面0.6米。在上、下兩層網籠之間安裝接糞板,接糞板要離上層籠底20釐米,以便於清糞。

    三、快速增重飼料配方

    (1)雛鴨(第1~25天)飼料要求(%):粗蛋白20,粗纖維3.9,鈣1.1,磷0.1;參考配方(%):玉米50、菜餅20、碎米10、麩皮10、魚粉7.5、肉粉1、貝殼粉1、食鹽0.5。

    (2)中鴨(第26~45天)飼料要求(%):粗蛋白17.5,粗纖維4.1,鈣磷0.5。參考配方(%):玉米50、麩皮12、碎米10、食鹽0.5、菜餅5、大(小)麥17、魚粉4.5、貝殼粉1。

    (3)育肥期配方(%):前期用玉米35、麵粉26.5、米糠30、豆類(炒)5、貝殼粉2、骨粉1、食鹽0.5;後期用玉米35、麵粉30、米糠25、高粱6.5、貝殼粉2、骨粉1、食鹽0.5。

    四、綜合防疫措施

    雛鴨1~5日齡和9~13日齡用0.02%的高錳酸鉀液飲水;6~8日齡和14~16日齡用0.02%的痢特靈液飲水。網上的糞便每天掃1次,接糞板每天早上清除1次,糞便可用來養魚或餵豬。鴨舍外每隔7天要用石灰水消毒1次。雛鴨的常見病有鴨瘟、霍亂和病毒性肝炎等。要定期進行疫苗接種。方法是:1日齡給雛鴨接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按說明注射),20日齡給雛鴨注射鴨瘟雞胚化弱毒疫苗。平時可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可每隔5~7天新增0.1%土黴素粉,連喂3天。還要留心觀察鴨群,一旦發生疾病,及時治療。

  • 4 # 家庭工作日常

    籠養蛋鴨和平養蛋鴨沒有那個更好的區分,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地區和養殖需求來選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蛋鴨籠養與平養方式的比較分析吧。

    地面平養的優勢

    目前中國在蛋鴨養殖方式上,以鴨舍、運動場、水面這種傳統的地面平養方式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南方養殖環境資源豐富地區,地面平養成為首選的蛋鴨養殖方式。但隨著中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汙染嚴重、畜牧用地緊張、疫病難以控制等問題日益突出,逐步成為蛋鴨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探索一種新的飼養方法,在飼養模式上進行研究和突破,我們於 2005 ~ 2006 年開展蛋鴨籠養技術研究,在籠養設施、飼養管理、疫病綜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在生產上的初步應用已體現出諸多優勢。下面就蛋鴨籠養和平養養殖方式的優缺點作比較分析,供養殖場戶和同仁參考。

    一、成本低,投資省

    地面平養的養殖方式在環境氣候條件適宜地區均可應用,具有投資省、成本低的優勢。經測算,以毛竹、稻草、油毛氈、薄膜等為材料搭建的簡易鴨舍,每平方米鴨舍的造價成本僅為 30~40 元,這種鴨舍的利用年限一般為 3~4 年,且在實際使用中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建造年存欄 3 000 只(約 500 平方米)規模的鴨舍僅需成本 1.5 萬 ~2 萬元左右。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勞力,結合當地養殖資源,從事與經濟實力、勞力、資源相適應的蛋鴨養殖生產,增加經濟收入。

    二、充分利用養殖環境資源,開展立體養殖

    一些養殖戶充分利用當地的養殖環境資源,開展鴨魚聯養、鴨珠聯養、稻鴨聯養立體養殖,合理利用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和共生共育關係,實現了資源的再生和迴圈利用,既解決了環境汙染問題,又節省了養殖生產成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三、技術成熟

    地面平養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蛋鴨養殖的主導模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經過逐步的改進與完善,已形成了包括品種、營養需要、飼養管理、疫病綜合防治等環節的成熟技術,這些技術已為廣大養殖戶所熟悉和掌握,在當前蛋鴨養殖業生產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

    地面平養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汙染

    養殖戶一般會選擇在具有良好水資源條件的地方發展蛋鴨生產,這樣既可利用良好的水域資源,方便管理,又可節省投資成本。而在具備良好養殖環境資源的地方,往往會成為蛋鴨養殖業集中的地方,由於缺乏社會行為的約束和嚴格的管理,密集的零星散養加上養殖戶缺乏相應廢棄物處理能力,導致單位面積承載蛋鴨數量過多,代謝排洩產物超過環境吸納消化能力,環境中有機質富集,含量增加,導致環境汙染,尤其河流等水體受到嚴重汙染。

    二、養殖環境資源依賴性強,佔有量大

    平養需佔地面積大,而地面平養多采用墊料加鋪方式, 1 個產蛋期需消耗較大數量的墊草和墊料,尤其在墊料資源緊缺地區,除增加墊草資源消耗外,還增加了生產成本。據調查,養殖 2 000 只規模的鴨群飼養期間需消耗墊料 1.0 萬 ~1.5 萬千克左右,增加生產成本 3 000~4 000 元。

    三、增加養殖風險

    地面平養大多為開放或半開放,加上區域高密度飼養,沿河流飼養,極有利於疫病的傳播和擴散,對蛋鴨養殖業構成嚴重威脅,大大增加了養殖風險。為預防和控制疫病的發生和發展而應用抗生素則增加了藥物在產品中的殘留機會,不利於產品的質量和食用安全。

    四、鴨蛋汙染

    在地面平養方式下,產下的鴨蛋由於沒有及時與汙染源(墊草、鴨子)進行隔離,鴨蛋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影響了鴨蛋的外觀和衛生,縮短了鮮蛋的保鮮期,還增加了蛋製品加工的洗蛋工序。

    籠養方式的優勢

    一、提高單位面積鴨舍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

    籠養不需要運動場和水面,採用雙列式 3~4 層籠養方式,每平方米鴨舍的飼養量較地面平養有所增加,佔地面積小,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由於簡化了飼養管理操作程式,降低了勞動強度,勞動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每個飼養員管理鴨子的數量由平養模式的 2 000 只左右至少提高到 4 000 只左右,勞動生產效率至少提高 1 倍以上。

    二、有利於疫病的預防和控制

    首先籠養蛋鴨的生產過程在鴨舍內進行,鴨子隔絕了與外界環境的直接接觸,有效降低了生產期間與外界環境病原微生物接觸感染機會,尤其是對以某些飛禽候鳥為傳染源進行傳播的疫病(如禽流感);其次籠養鴨由於活動空間有限,防疫所需時間短,可避免驚群漏防現象發生,減少免疫應激;再次籠養蛋鴨可避免飲水器、食槽被糞便汙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即使個別發病的蛋鴨也能夠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治療或淘汰,可有效降低大群感染疫病的風險。

    三、提高飼養效益

    首先籠養蛋鴨由於不易發生搶食現象而採食均勻,使鴨群體重均勻、開產整齊,又因活動範圍小,減少運動量和體力消耗,而降低了飼料消耗。其次鴨群裡總會有些是低產的,這些鴨只吃料不產蛋,或很少產蛋,籠養鴨個體健康和生產效能狀況資訊能得到及時反饋,有利於淘汰不良個體,使鴨群產蛋率大幅度提高。

    四、有利於環境保護和清潔生產

    由於鴨子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養殖過程中的汙染源僅侷限於養殖場地,所產生的代謝排洩物便於採集,經適當處理可合理利用或達標排放,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或危害,有利於實現清潔生產。

    五、鴨蛋乾淨,延長保鮮時間

    籠養蛋鴨剛產下的鴨蛋,由於斜坡和重力作用滾到集蛋框中,脫離了與鴨子的直接接觸,且籠子底部與鴨蛋直接接觸面比較乾淨,降低了鴨蛋汙染程度,較完整地儲存蛋殼外膜,有利於延長鴨蛋的保鮮和保質期,改善鴨蛋外觀,減少蛋製品加工過程的洗蛋工藝,增強鴨蛋的市場競爭力。

    六、節省墊料,降低廢棄物產量

    經初步測定, 1 隻日採食量為 150 克幹飼料的蛋鴨,日產溼糞 100 克左右,年產溼糞約 36 千克,而採用平養墊料飼養的,年產混合糞(包括墊料)約 100~150 千克,既增加了墊料成本,又增加了廢棄物處理量。

    七、解決氣候寒冷地區養鴨難問題

    籠養蛋鴨由於處於相對穩定的小氣候環境,可有效克服外界不良環境氣候條件(如嚴寒)的影響,籠養蛋鴨的開產日齡、到達產蛋高峰日齡比較集中整齊,產蛋量受外界氣候影響少,據試驗測定(南方地區)冬季籠養效益優勢比較明顯,籠養方式可解決氣候寒冷地區養鴨難問題。

    籠養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應激反應現象

    在夏天高溫季節,如沒配備降溫設施,熱應激反應嚴重,中暑時常發生。另外籠養蛋鴨的飼養管理操作都是在與鴨子距離較近的情況下進行的,難免會對鴨子產生不良影響。

    二、容易導致軟腳病

    籠養鴨因長期在鴨籠中飼養,活動空間受到限制,鴨子大部分時間伏著休息,活動少,易導致軟腳病等腳部問題。

    三、鴨羽毛零亂,外觀差

    鴨子上籠以後,由於斷絕與水的直接接觸或受到活動空間的限制,梳理羽毛的行為大大減少,加上鴨子與籠壁及鴨與鴨之間接觸摩擦機會大大增加,影響了羽毛色澤和鴨子的外觀。

    四、發生卡頭、卡脖子、卡翅現象

    由於必要的飼餵、撿蛋等飼養管理工作由飼養員來操作,飼養員在操作時與鴨子的近距離接觸會使鴨子產生躲避反應,籠具設計不良時常會發生卡頭、卡脖子、卡翅現象,對鴨子造成直接傷害,增加鴨子的淘汰數量。

    五、增加養殖成本

    籠養時需要特製鴨籠等設施,使養鴨的成本(籠和槽)一次性投資增加,如僅飼養 1 年,經濟效益不如平養可觀,若多年利用的話,成本會大大降低。

    籠養蛋鴨的技術

    1、 鴨籠構造

    鴨籠由直徑4cm以上的木杆做支架,用竹片或鐵絲網構建,通常製成梯架式雙層重疊鴨籠。籠高60cm、長165cm、寬70cm。籠底面離地45~50cm,坡度4.2°,底板片順勢向外延伸20cm,檔板竹竿鑲裹稻草。每籠飼養成鴨12~14只。鴨籠放在通風向陽的舍內。

    2、 品種選擇

    籠養蛋鴨要選擇體型小、成熟早、耗料少、產蛋多、適應性強的品種,如康貝爾鴨、櫻桃谷鴨、紹鴨、金寶鴨、荊江鴨、宜春鴨和中山鴨等。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要選擇健壯、無病、大小整齊的青年鴨進行籠養。這樣,鴨上籠後,經半個多月的適應期即可陸續產蛋,每年春秋兩季為高產期。成年母鴨第1年產蛋率最高,第2年留優去劣,淘汰更新50%,第3年全部更新。

    3 、飼料配製

    日糧配製為穀物飼料(以玉米或稻穀為主)佔50%~60%、餅類飼料(以豆餅、菜籽餅為主)佔10%~20%、蛋白質飼料(以魚粉和黃豆為主)佔10%~15%,還要新增貝殼粉1%、食鹽0.3%和多種維生素0.2%。每隻鴨每天喂料125~150g。鴨群產蛋率在70%左右時,日糧中的粗蛋白應保持在18%左右,飼料代謝能為2800~2900千卡。

    4、 餵養方法

    飼料粉碎後加水拌勻,以手捏成團、鬆手即散為度。每日飼餵4~5次(從天亮到晚上9~10時),夜間最後一次喂的量稍多,以吃飽不剩為準。休產期的蛋鴨群日喂2次,水槽盛水深度7~10cm,與料槽平行掛在鴨胸部高的水平位置上。每隔半月喂1次砂礫,每隻每次飼餵10g。

    5 、促使發情

    蛋鴨的性慾越強,產蛋越多。因此,在母鴨中除留足種鴨外,應再多留2%~3%的公鴨。透過對母鴨的性刺激作用,使卵泡發育更快,加速排卵,達到多產蛋的目的。

    6、 適時調溫

    根據季節變化要適時調節籠溫。即春保溫—日通風、夜保溫;夏降溫—晝夜通風,炎熱天氣還應在舍內灑水降溫;秋防暑—增喂青料,降低體溫;冬防風—修好鴨舍,防風保溫。

    7、 補充光照

    夜晚補充光照,可有效防止鴨的性早熟,延長產蛋期。開始光照時每晝夜不少於14小時,以後逐漸增加至16小時。同時,根據自然光照的長短,按夏弱光(15~25w的電燈泡照光)、秋常光(25~40w)、春冬增光(40~60w)的原則調節。值得注意的是,變動光照時要逐漸進行,使鴨有一個適應過程。

    8、 強制換羽

    入秋以後,為了提高產蛋率,縮短鴨的休產期,降低飼養成本,可進行人工強制換羽。具體做法是:第1天停水停食,第2天和第3天停食供水,第4天停水供食,並拔除鴨的雙翅尾部的全部羽毛,第5天恢復正常飼養管理。強制換羽的鴨經15~20天飼養即又開始產蛋。

    9 、定期驅蟲

    蛋鴨上籠20天驅1次蛔蟲,停產換羽期間驅蛔蟲、鴨蝨各1次,入冬以後再驅1次蛔蟲。

    10 、鴨病防治

    鴨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所以要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並舉”的方針。預防鴨瘟主要是在搞好衛生(每隔10天左右清理1次糞便)的同時,每年春、秋兩季及時注射鴨瘟疫苗(在休產前注射最好),每隻注射2.5~3ml;鴨霍亂可注射藏氏疫苗,預防量每隻注射3ml,治療量每隻5ml。籠養要注意鴨軟腳病的防治,一旦發現症狀不要讓病鴨多睡,適當驅趕其走動,並用縫衣針扎鴨腳上的小紅盤(不能扎粗筋)即可治癒。平時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拌入飼料中連喂3~5天,停10天后再喂,可有效防治鴨痢病。

    透過以上分析,相信你對籠養蛋鴨與平養有了深層的瞭解,一定會給你怎麼選擇養蛋鴨的方式帶來幫助。養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養殖方式,爭取以最少的投資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趙麗穎和馮紹峰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