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不好說,北宋初念宋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從宋建隆三年到太平興國四年的17年間,北宋軍隊南征北戰,用了17年,滅了武平,荊南,後蜀,南漢,南唐,北漢數個割據政權,基本完成了古代中國統一。這效率在任何一個朝代那也是相當快的,宋軍如果沒有強悍的戰鬥力,北宋又如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壯舉。

    首先,宋承周制,趙匡胤黃袍加身,整個奪權過程中除了一個韓通,基本未死一人,整個國家從後周到北宋僅僅是換了個名子和皇帝,其它一切都沒變化。

    僅僅在一年前,周世宗帶著這支軍隊北上伐遼,連戰連捷,收復三州十七縣。一年後,北宋建立,有理由相信,北宋初年的禁軍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平定荊南和武平,正月出兵,三月初十就滅兩國,結束戰爭,三個月。

    滅後蜀,五萬人兵分兩路,一個多月就突破了重兵嚴守的劍門,要知道這這難於上青天的的蜀道,當年攔住了多少英雄豪傑的去路。隨後一路摧枯拉朽,後蜀很就滅亡了。

    滅南漢,九月出兵,潘美帶著十州數萬兵馬連戰連捷,在韶關,擊破破擁有象軍這一變態兵種的十萬南漢軍,次年二月,又滅郭崇嶽六萬人,滅南漢,這次比較久,用了五個月。

    滅北漢更是體現了宋軍強大的戰鬥力,宋軍面對北漢契丹兩路聯軍,穩紮穩打,採取圍點打援的策略,圍住太原城。調兵主要攻擊契丹援軍,契丹人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敵烈出東路,結果在石嶺關遭宋軍劫殺,耶律敵烈當場陣亡。大同節度使耶律善樸帶兵出北路,同樣被宋軍擊退。遼人見宋軍勢大不敢再援。宋軍從容滅北漢。

    以上種種戰例足夠說明宋初軍隊的戰鬥力了。

    那麼為什麼基本統一後的宋朝打遼國時反而打不過了呢?

    守仁君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宋軍輕敵了

    沒錯,宋軍輕敵了,打了十幾年仗。宋軍就沒吃過敗仗,驕縱之心自然瘋漲。後周周世宗伐遼,一路奪下兩州十七縣。宋太宗滅北漢,破遼援軍兩路,殺敵大將耶律敵烈,宋軍從上到下都認為,遼國也就那樣,不堪一擊。

    所以太宋滅北漢後,馬不停蹄北上伐遼,打算收復燕雲十六州,真正統一中國,並且一路打過去,直接包圍了遼國的南京幽州。可惜宋太宗不聽意見,輕敵冒進,導致高粱河大敗。

    二宋朝揚文抑武,戰鬥力削弱。

    宋太祖登基後,為改變五代以來武將專權的現象採用重文抑武的政策,這一策略當太祖朝沒毛病,因為宋太祖本人就是當時天下最牛逼的武將,宋軍作戰,只要按照太祖的指示來就能百戰百勝。而宋太宗和他哥哥比就差遠了!滅了個北漢自以為就是天下名將了。雍熙北伐,宋軍三路出擊,朝廷的限制和領軍將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導致三路兵馬不能有效配合。被遼人一一擊破。

    以後皇帝就更別說了,個個長於深宮,哪裡來的戰爭經驗,重文抑武策略的弊端重份顯露。武將不受重視,打仗束手束腳。勝了是樞密院那幫玩弄筆墨之人的功勞。敗了自己就有大禍,這種心態,註定宋軍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太祖太宗兩朝之後,隨著他們身經百戰的禁軍部隊也逐漸消亡。隨之而來在募兵制下徵集的軍隊中,士兵當兵只為吃糧,軍隊裡魚龍混雜,將無心帶兵,士無心當兵,哪裡來的戰鬥力。

    所以說,宋初,宋軍戰鬥力很強,但太祖太宗兩朝之後,迅速下降。

  • 2 # 小老鼠魯尼

    謝題主邀請,北宋初於遼的軍事關係,其實是均等的,宋在建立上可以說順風順水,畢竟打著統一的旗號,收服了很多小國,建立疆土!但是在對遼戰役上,可曾師出有名?沒有!宋與遼之間最初發起戰爭的是宋,目標是武力統一幽雲十六州!而這十六州的丟失實際為石敬瑭所謂!與北宋沒有瓜葛!所以一定意義上說北宋那叫侵略!

    在漢民所在地區由於諸侯紛爭,各自獨立!幽雲十六州歸了遼以後反倒是欣欣向榮,遼天子採用漢人治漢的原則,使得這十六州百姓過得還算舒適!後周柴世宗開始想效仿唐太宗李世民親征,想收復十六州,其目的除了拓寬疆土外,無非就是想憑藉長城守護國門,然而好景不長,親征很順利,但無奈身體有恙,一病不起,民間傳說燕雲之洲者,煙也,周柴入去,豈有不燃?也就是說周天子姓柴打到燕地這不就是把柴火放煙下,助燃呢!果然柴世宗病故!打下來的地盤等於又還了回去,之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坐了宋史江山,趙匡胤野心更大,他想統一北方,做為南北分界線大門的幽雲十六州,如果到手,天下就太平了,反之,北宋再強,北邊的少數民族總是在你跟前晃悠,確實頭疼!趙匡胤計劃買下來,不過最終買賣沒有談成,這也導致宋與遼直接開火!公元976年,趙匡胤先北伐契丹,同年趙光義燭光殺兄,稱帝!滅了北漢,直接陳兵對遼!遼派使者問其伐遼由頭,趙光義當時覺得後周和大哥沒有打下來的北漢他打下來了,牛氣的不行!告訴使臣,河東逆命,正應興師問罪!如若北朝不援,合約如故,否則只有兵戎相見!意思就是說,這幽雲十六州應該姓趙,在你手下,就該興師問罪,如果你遼歸還給我,咱們還按照兩國的協定睦鄰友好搞活經濟,如果不行,那就打打試試!

    隨後便是氣勢如虹的宋軍打敗了北漢,將其十洲之地納入版圖,這時候的遼見宋軍的氣勢也是害怕的要死,只可惜,宋軍並沒有直接北進,而是收拾北漢這個殘局!這給了大遼喘息的機會,調兵遣將制定好了防守策略!幽州一役可以說是個轉折點,守備幽州的遼國南園大王誘敵深入,趙光義則是兵強馬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後宋軍敗退,遼國重用這個南園大王一直沒能讓大宋佔一點便宜!當年宋太祖欺負病逝了的周皇后宮孤兒寡母老弱病殘,黃袍加身兵變,結果宋太宗也搞了這麼一出,看遼國老皇帝駕崩,主少而太后攝政,結果起兵伐遼要帶遼選帝,結果又是這個耶律休哥南園大王阻擋了宋軍,宋軍此事還搭上了楊繼業的性命,宋軍的皇帝喜歡參與軍務,在沒有實地考察的前提下,制定好策略對敵,就衝這一點,楊繼業死後,大宋在沒有智慧之武將,也沒有大局觀的皇帝了!這個休哥也有驕傲的時候!他們因為洩憤經常襲擾已經歸宋的十洲,在宋軍無力顧及邊區百姓時,休哥決定長途奔襲!這是楊繼業那場戰役三年後,遼國最堅定的一場戰役,休哥率數萬騎兵深入宋領土繞道想從李繼隆身後襲擊,如果真的切斷李繼隆的大後方,那麼李想往回敗退都沒有路!然而巧合的是在奔襲途中他們遇見了李的部下巡檢使尹繼倫的千人小分隊,也許是怕耽擱時間,休哥並沒有理睬,而是繼續前行,這倒是惹怒了尹,認為對方瞧不起他,於是千人小分隊轉身跟蹤休哥直至安營紮寨,晚間尹帶著他的部隊血洗了遼的營寨,休哥逃跑,凌晨李繼隆趕到,一直追到徐河十餘里的地方才罷休!之後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宋朝從此稱臣年年進貢給遼一些歲幣,而遼也很有趣,一邊不斷騷擾宋朝邊境老百姓的生活,一邊扶植了党項這個民族,党項人強大建立了夏,這也是三國鼎力之後又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三個國家制衡的局面,夏的建立直接切斷了北宋與西域之間的經濟往來,而漢地土壤不適合做刀劍也不適合養馬匹,夏國土正好在宋與西域的通道處,這是的宋國土內得到的西域馬匹越來越少,越來越貴!刀劍也不再那麼有韌勁,脆而易斷!這也是導致後來宋與遼,與夏打仗不佔優勢的原因之一吧!

    簡要分享了一下宋初的宋遼戰爭,以及強弱對持轉化過程,我想題主應該知道宋軍為何沒能統一北方,反倒越來越弱了吧!如果覺得上邊囉嗦,我再精簡成以下幾點1宋伐遼師出無名是侵略。2宋帝驕傲自大插手別國內政。3軍事上不講求實地考察,而是妄自定下戰爭策略。4宋武器馬匹依賴進口,自己無法生產。

  • 3 # 二曲人

    的確如此,宋軍打不過遼軍。當時宋軍以步兵為主,而遼兵以騎兵為主,在開闊地遇到遼軍大隊,那種千軍萬馬滾地而來的氣勢,宋軍一時難以抵擋,往往是一觸即潰。經過多次交戰,宋軍也積累了經驗,大量訓練騎兵,減少與遼軍在開闊地正面列陣而戰。但即使如此,仍然不是遼軍的敵手,因為遼軍主要是因敵而食,而宋軍則是自帶糧草,一但糧草不繼,就無法堅持作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號稱馬上皇帝,能征慣戰,宋太祖兩次發兵征伐北漢,均未克捷,終其之世,北漢未歸服於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於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出兵擊敗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宋太宗乘得勝之兵,命令宋軍進軍遼朝南京幽都府(今北京),企圖一舉收復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初戰獲勝,連下幾州。但此後,遼軍清醒過來,苦守待援,宋軍無法推進,頓兵堅城之下。茲後,遼軍援兵到,與宋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遼軍有備而來,採用夾擊戰術,大敗宋軍。宋太宗陣前中箭,慌亂中乘一輛驢車逃走。此後,宋太宗雖然再也沒有親臨戰陣,但仍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派出東、中、西三路大軍進攻遼軍,以曹彬率領的東路大軍牽制遼軍主力,令田重率領的中路軍,潘美、楊業率領的西路軍乘隙攻取山後諸州,然後三路大軍會合,合擊幽都府。具體執行中,中路、西路軍進軍比較順利,攻城掠地、均有戰績。而東路軍卻遇到了嚴峻的考驗,雖然攻克了涿州,而糧道卻被遼軍切斷。此時,遼軍方面由承天皇太后親率的援軍已經趕到,在岐溝關(今河北淶水東)前後夾擊,宋軍大潰散,傷亡慘重。西路、中路軍得到訊息,被迫撤軍。撤軍中,西路軍主帥潘美,置前鋒楊業於不顧,遂致楊業在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戰敗被俘,絕食三日而死。攻遼再次失敗後,宋太宗便放棄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打算,改以在中原與北方之間,利用自然屏障,設定寨、鋪等,派兵把守與遼對峙。

    樹欲靜而風不止,宋取守勢,遼卻擺出攻勢。他們挾戰敗宋軍三路大軍的餘威,數萬騎兵逾燕山而南下,宋軍在阻擊過程中,增援的精銳部隊畏敵不救,致使阻擊部隊數萬人被殲滅於君子館(今河北河間)。此後,宋軍畏遼如虎,而遼軍則肆無忌憚,利用騎兵優勢不斷進擾。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遼皇太后、遼聖宗率兵南下,定州守將閉門自守,不敢出戰。次年,又進軍瀛州,擒其守將。鹹平六年,宋遼交戰,宋主將兵敗降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承天皇太后、遼聖宗又藉故發兵南下,採取不攻堅城,直趨南進策略,大軍一直推進到黃河邊上的澶州(今河南濮陽),直接威脅宋京開封。宋真宗接受寇準的意見,親往澶州前線督師,以振作士氣。果然士氣大振,兩軍交戰中,宋軍射殺了遼南京統軍使蕭撻覽,遼軍士氣受挫,宋真宗進入澶州,兩軍相持。

    遼軍南下,主要是為了劫掠財物和政治訛詐,等到兩軍相持,得不到所需了,就示意議和。宋真宗親臨前線,看到了遼軍的強大與宋軍的不足,也想議和。雙方經過談判,約定:宋每年交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各守邊疆,互不接受對方逃亡者;雙方不得增設防禦工事;雙方為兄弟之邦,宋為兄,遼為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締約畢,遼人北返、真宗回京。此後,宋裁減河北戍兵一半,沿邊戍兵三分之一。這個和約維持了宋朝北邊與遼朝邊境一百餘年的基本和平,直到宋徽宗與金朝締約合攻遼朝,遼滅亡,金朝滅北宋。

     

  • 4 # 國史記聞

    誠如樓上所言,北宋初年的戰鬥力還是挺強的。趙匡胤接手柴宗訓的江山之時,後周的地盤也沒有多大,但是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二人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把唐朝中後期直到五代十國時期造成的爛攤子基本收拾乾淨了,這絕對算得上是一項壯舉。

    遼國幾乎是在唐朝滅亡的同時開國,當時的中原戰亂頻仍,沒有任何一個力量有能力、有精力去抑制遼國的崛起,反而常常要假借契丹的勢力來打壓對手。後周世宗柴榮曾經親征遼國,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可惜英年早逝。宋太祖趙匡胤也曾經對收復燕雲做出長足的準備,但可惜霜刃未曾試便駕崩了。

    最好的機會留給了宋太宗趙光義——他即位之後完成了中原地區的基本統一,國家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士兵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可惜他的軍事能力太弱,幾次慘敗讓宋朝徹底失去了戰勝敵人的信心。

    所以,說北宋初年宋朝軍隊能不能打得過契丹騎兵還真沒法說——只能說在柴榮或者趙匡胤的領導下,有可能戰勝。

    另外,戰勝遼國不一定非得是軍事進攻時取得勝利。北宋軍隊本來就以步兵作戰為主,擅長的是防禦而不是長途奔襲。在幾次失敗之後,趙光義調整戰略,加強北方防禦,放棄主動進攻,抵擋住遼國的多次南下,這不是也能算是打敗了遼國嗎?

    宋真宗時期的澶淵之戰宋遼兩國互有勝負,最後簽訂了合約,宋朝雖然每年要給遼國歲幣,但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經濟收益,這也不能說是敗了。

  • 5 # 歷史研習社

    由於宋太宗伐遼的連續失敗,和宋真宗時和遼簽訂了城下之盟澶淵之盟,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宋軍打不過遼軍,那麼在北宋初年,真的如此嗎?

    五代風氣

    唐末年,中原地區陷入長期戰亂,武人地位提升,好勇之風盛行、加上五代之中的後唐與後晉實際上都擁有沙陀這一北方民族血統,比較崇尚武力。如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於亂中繼李克用位時,後梁仍在,他父親的大將周德威等大都將兵在外。他唯有力戰來樹立威信。

    如他所說就是“十指上得天下”。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年輕時好仗劍遊,曾與一屠戶發生爭執,屠戶怒,敞開衣懷問郭威是否敢刺他,不同於韓信的是,“帝即剚其腹”,郭威果然就刺了。而且那時的君主也多長於軍事,宋太祖就是行伍出身,後來做到了後周的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禁軍總司令,才得以代周建宋。

    圖/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與遼的戰爭

    就算是五代時,遼新建立,兵鋒正盛,與中原政權交手也可謂互有勝敗。後晉時,晉出帝與遼關係惡化,遼太宗興兵來攻,幾次都未能如願。而且後晉甚至會發動反擊,與遼展開攻防戰。晉遼陽城之戰,遼太宗甚至被後晉軍隊打的一敗塗地,遼太宗最後乘坐一隻駱駝,狼狽逃離戰場。

    而那時的武將,對於強悍的遼軍也根本不懼,還是晉遼陽城之戰,大將符彥卿率領萬餘騎兵橫衝遼大營,令遼軍聞風喪膽至念念不忘。以後每到遼軍軍馬不肯吃食時,遼軍兵士常常鞭打馬匹唸唸有詞雲:“此中豈有符王邪?”就是說這裡又沒有符彥卿,怕什麼。

    到了後周世宗時,伐遼,開始時十分順利,只是由於世宗忽染重病,只得作罷,不過還是奪回了幽雲十六州的兩州,並加以固守。

    圖/燕雲十六州

    宋遼初戰

    在宋太宗伐遼前,實際上,圍繞北漢,宋遼之間曾發生過好幾次戰爭,可以說這些戰爭遼人敗多勝少,頗為狼狽。

    970年底,遼軍出動六萬騎兵,圍攻宋定州,守將田欽祚只有三千守軍。不過仍然堅守多時,後來見實在敵眾我寡,於是突圍,以三千兵力在遼軍圍追堵截下安然而還。此事可以說是反映宋軍在北宋初年戰鬥力的一個典型事例。

    可以說,宋太宗在消滅北漢之後馬上進軍幽燕還是有理由的,因為當時宋軍的戰鬥力並不次於遼軍。

    圖/宋太宗

    參考資料

    1、曾瑞龍:《經略幽燕: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 6 # 米南德王問道

    北宋初年真的打不過遼軍,或者說在趙匡胤死後就沒有擊敗遼軍的可能了。這主要是因為北宋和遼國在根本上就處於兩種不同的制度建設之下。制度差異決定了他們軍隊的強弱對比。

    遼國軍隊,或者說是契丹人並不是在北宋建立後才與中原軍隊交手的。唐朝時期的早期部落伏擊戰不說,五代時期就有過數次契丹軍隊南下征討中原的記錄。在同當時的五代軍閥交手時,雙方互有勝負。然而遼國軍隊從未佔據絕對優勢,或者說是在某個方面獲得巨大優勢。甚至有被包圍的五代軍閥部隊,破釜沉舟的衝出陣地,衝跑契丹人的記錄。

    但也是在五代時期,各地軍閥或者說節度使or地方軍事團體,都對中央集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五代的政治發展脈絡,就從最初的晚唐模式,漸漸發展為北宋模式。這個模式的路徑在軍事上,就是抽調地方精兵到首都的禁軍裡服役。北宋後來的邊防部隊羸弱,就是這個演化路線的最終結果。

    當然,在趙匡胤依然在世的時候,北宋軍隊還能吃上唐朝到五代留下的最後老本。趙匡胤雖然是宋朝開國皇帝,自己其實也是最後一個五代大軍閥。他的禁軍裡依然保留了很多後漢、後周時期的精銳力量。在他們認可的領袖趙匡胤的帶動下,戰鬥力是不會低的。這也是趙匡胤掌握禁軍之後,能夠迅速掃平周圍小軍閥的原因。除了作為晚唐藩鎮殘餘,並有遼國支援的北漢外,其他勢力基本上都已經退化或被打的半殘。

    但趙匡胤死後,上位的趙光義就沒有哥哥的軍隊資歷。經歷過五代變局的人,對這種事情是會感到非常恐懼的。於是趙光義便著手進一步削弱將領的軍權。最後發展到自己在後方用書信去遙控指揮前線將領的決策。

    另一方面,作為唐朝時戰鬥較強的幾個邊區藩鎮,北宋基本上是一個都沒有摸到。除了佔據部分河東地域外,幽州和整個河套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些地方卻恰恰是從漢朝到唐朝,最容易產出優質兵源的地方。因為當地人長期生活在遊牧與農耕文化的交界線上,習武而善戰,民風彪悍無比。大量來自中亞和草原的投誠番將,也會被安排在當地駐守。這些條件都是內地兵源所無法企及的。

    既然兵源就不行,將領軍權和地位又沒有保障,軍隊自然不能有很好的戰鬥力。即便是繼承了趙匡胤留下的禁軍與當時依然殘留的沙陀起兵,也會很快在這種充滿壓抑的體制下退化。

    以上這些問題在遼國是基本不存在的事情。雖然耶律阿保機的朝廷也建立了類似的中央集權,雖然遼國也是帝國體制,但在基層上卻實行比較寬鬆自由的制度。各地方會在認可遼國統治的基礎下,保留自己的習慣自治。這也讓一些原本唐朝的邊境藩鎮勢力,在對比北宋與遼國的情況後,更坦然的歸附遼國。因為在他們看來,遼國更像是之前唐朝制度和文化的繼承者。而北宋則是會拿自己地位與習俗開刀的謀逆者。

    遼國的中央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括大量具裝騎兵部隊和相應的輕騎兵力量。地方上還有很多原本遼國貴族的部隊,以類似私家軍的形式存在。但這些私家軍卻從未變成推翻耶律家的顛覆性勢力,這就是遼國聯邦體制的優勢。地方上的普通士兵,也是依靠土地為生的封建騎兵。有一定地位的人,就會擁有一小批附庸。在戰鬥中,他們就會組成一個最小單位的騎兵部隊。

    至於其他族裔組成的地方部隊,包括漢人、奚人、渤海人、蒙古人和部分的沙陀人,都有自己的步兵和騎兵組織。前者可能依託城市和村落為單位,後者則可能以騎兵或封建領為單位存在。他們在面對宋軍時,經常願意為遼國效力。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管的更多的北宋朝廷所侵蝕。

    以上這些就是北宋在開國時代就打不過遼軍的原因。這個原因伴隨著兩個王朝共存的所有時期,哪怕是遼國被金國女真人消滅的階段,還在發揮作用。

  • 7 # 君之所見

    1、宋朝偃武修文的國策是自毀長城。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靠的就是陳橋驛黃袍加身。依靠手中兵權篡奪後周江山。正是因為這樣的上位方式,使得趙匡胤對自己身邊手握兵權的將領甚是防備,這才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以一種比較柔和的手段剝奪下屬的兵權,從而加強自己對軍隊的直接領導。王朝創世人也由此定下了偃武修文的國策,整個大宋邊境除京師開封是正規禁軍外,地方兵種都是比較業餘。水滸中提到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可見宋朝京師禁軍數量之大。整個宋朝採取守內讓外的政策,才使得北部遼朝、西北西夏對宋作戰動輒突破防線進入中原腹地。

    2、宋朝的富足,“寵溺”軍隊留下禍根。

    現在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足的王朝,正式由於自身的富足,覺得什麼事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宋太祖趙匡胤在打算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前,竟然構思的是積攢幾十年的金錢絹帛向遼國換取燕雲十六州。宋朝圈養八九十萬禁軍,不是為了增強國力,只是想出錢養兵,減少社會上不安定因素。宋朝的富足是名副其實的,宋軍的戰鬥力之弱也是史學公認的(至少北宋後期宋軍戰鬥力不值一提)。當時太尉高俅家中的奴僕多是京城禁軍,京城禁軍已經成為京朝達官顯貴們的私人勞動力了。像這樣的軍隊何談戰鬥力?遼國末年,金朝和宋朝合併一南一北圍剿遼軍,遼國在做困獸之鬥時追擊宋軍幾十裡。了啦啦啦啦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核反應要先將鈾濃縮,那17億年前的加彭核反應堆是如何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