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uanKing

    唐高宗之後,武則天掌握權利。雖然武則天沒有稱帝,但實際上已經相當於皇帝了。按照古代制度,凡皇帝要建立七廟,供奉自己的上七代祖先。本是武則天同意的事,卻招到裴炎的堅決反對,此時武則天對裴炎產生了厭惡心理。

    武則天奪權後,前皇室成員耿耿於懷,伺機反叛。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地方想除掉隱患。當時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夑地位最高,威望最大。武則天在諮詢執政大臣的意見時,只有裴炎堅決反對,這也加深了武則天對裴炎的不滿意。

    當時徐敬業藉口武則天組奪權的行為,想以此回覆李氏唐朝而發動叛亂,裴炎的外甥薛忠章也參與了此事,這時候就埋下了禍根。煩亂髮生後,人心惶惶,裴炎此時卻不急於討飯徐敬業。武則天問怎樣才能平息叛亂,裴炎說:"叛賊的藉口就是恢復李氏唐朝,您只要把政權交於李氏,叛亂自然評定。”身為宰相,裴炎本有平叛的職責,卻說出這樣的話,武則天大怒,便將裴炎抓進監獄。裴炎忠於李氏,卻不是武則天。

    此後,裴炎在洛陽亭被處斬。朝廷查抄裴炎的家產,發現裴炎身為宰相,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積蓄。

  • 2 # 在下古麒

    就像題目所說的那樣,因為意圖謀反。至少在武則天看來,斐炎就是意圖謀反,無論他有沒有那個想法,這都由不得他。

    那麼,為什麼斐炎會使得武則天以為自己意圖謀反呢?

    在早些時候,斐炎就因為是否立武氏七廟的事情而使得武則天對自己有了意見。想想,對於這種事情,斐炎這樣反對立武氏七廟,這不就是相當於拂了武則天的面子嗎。不過,說好聽一點,這隻能夠說明斐炎為了減少國家不必要的損耗,並不能說斐炎對武則天有什麼意見。

    然而,事情發生在684年的冬天,那個冬天,對於斐炎來說就是一個殘酷的寒冬。

    684年冬,徐敬業於揚州起兵反武。武則天問策,裴炎主張歸政,武后大怒。崔察彈劾其有異圖。

    武則天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儘管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稱帝,可是,她的手中已經擁有了相當於皇帝的權力。而這個時候,徐敬業起兵,武則天問斐炎有何對策,可是斐炎卻讓武則天歸政於李顯,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好不容易從一個小小的才人走到如今這個地位,嗜酒權力如生命的她怎麼能夠讓權力就這樣白白的從手中滑落。

    武則天生氣了,她打算嚴懲這個對自己抱有如此想法的人。無論他多麼有才學,多麼有威望,既然威脅到了自己的權力,那就只能用力的踩他下去了。於是,斐炎“下獄,由蹇味道、魚承曄審訊。十二月被斬於洛陽都亭驛前街。”儘管在此後“抄家籍沒,查無積蓄”,可是這對於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惋惜的事情。

    在我看來,我們不能夠斷定斐炎有謀反之心,可是,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忠唐的臣子,就讓武后歸正,是想要讓唐朝皇室正統來執掌天下,而不是一介女流。儘管在此前,他也得罪過了李顯。但我相信,在當時,一定有著許多的臣子有著和斐炎一樣的想法,只不過,他們不敢表達出來罷了。

    就像後來的丞相張柬,身在丞相之位,卻仍然想著恢復大唐正統,在適當的時機發動政變,擁立李顯歸位。而這,應該便是所謂的氣節吧。

  • 3 # 老衲侃春秋

    公元681年,裴炎官拜侍中,成了大唐帝國宰相。他剛剛上任,就遇到這麼一件事情。

    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屢次侵擾中原,唐朝派大將裴行儉率軍討伐。阿史那伏念本來以為自己的部落距唐朝路途遙遠,唐朝軍隊不會來,所以在軍事上毫無防備。裴行儉就利用阿史那伏念這種僥倖心理,率軍越過沙漠,奇襲突厥。

    面對突然前來的唐朝軍隊,阿史那伏念一時間驚慌失措。為了減輕傷亡,儘快結束對突厥的戰事,裴行儉以免除死罪為條件招降了阿史那伏念。

    裴行儉輕鬆的平定突厥,立了大功,宰相裴炎對此非常嫉妒。裴炎怕裴行儉因為立功被提拔為宰相,跟自己爭權,就向朝廷上奏說:“阿史那伏念是因為被唐朝軍隊圍困,走投無路才投降的。”

    在裴炎的一再堅持下,唐高宗終於下詔,將首領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五十四人一起處斬,知道阿史那伏念被處死的訊息後,裴行儉傷心地說:“殺了投降的人,恐怕以後再沒有人投降了!”

    從此以後,裴行儉就藉口有病,不再出門了。裴炎斬殺降將,成功的阻擊了裴行儉進入朝廷中樞,他的個人陰謀得逞了,但使朝廷喪失了信譽,此後外藩再也不相信大唐朝廷。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重,裴炎受遺詔輔政,改任中書令,真正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唐高宗駕崩後的第三天,裴炎就上奏疏:“太子並沒有正式即位成為皇帝,也沒有實際理政的經驗,不適合釋出敕令。太后先暫時垂簾聽政,直接管理門下省,今後的政令都要聽從太后的。”

    這一次,是裴炎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權勢,力推天后武則天,使武則天有了正當干政的理由。

    裴炎就是這麼一個人。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要提拔岳父當宰相,平白無故又要來一個掣肘自己的人,中書令裴炎當然不答應,倆人發生爭吵——他是真的是以顧命大臣身份來主持工作了,居然敢和皇帝發生激烈的爭執。

    爭執的結果是裴炎以“太后令”為由,拒絕草擬詔書,氣得唐中宗當場罵娘:“我就是讓他當皇上,也輪不著你管。”裴炎更剛硬,你罵娘,那我就找你娘告狀去。轉身將此事彙報給武太后,並且建議把這個不聽話的皇帝給廢掉。(“炎懼,因與武后謀廢帝。”《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四十二》)。

    裴炎的提議正合武太后之意,就這樣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唐中宗李顯的皇位就這麼給廢掉了,被貶為廬陵王,另立豫王李旦為皇帝。因裴炎有定策之功,給了一個封賞,封為男爵。

    一個託孤大臣和有了干政權力的皇太后共同廢掉現任皇帝,同時,又新扶上一個小孩子李旦當皇帝,唐睿宗歲數太小,無法處理朝政,於是裴炎和武則天共同分享權力真空,這時候,倆人進入緊密合作的蜜月期。

    被賦予政治權利的武太后,趁勢加快了她政治圖謀的步伐,由臨朝稱制開始向自專朝政推進。

    武則天侄子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並追封先祖為王,武則天同意了。

    裴炎雖然和武則天眉來眼去,但骨子裡一直是以李唐的家奴而自居的,這時看到武氏要有壓倒李家的態勢,馬上警覺起來,於是急忙進諫道:“太后母儀天下,不應偏私於親屬。難道太后忘記呂氏敗亡的教訓嗎?”

    武則天道:“呂后封生者為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並不相同。”裴炎道卻認為應防微杜漸,這次談話不歡而散。

    武承嗣一看一計不行,再來一招,他又建議誅殺掉李姓的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以絕宗室之望。

    武則天問宰相們什麼意見,劉禕之、韋思謙都一言不發。裴炎看到他們保持沉默,只好自己跳出來,表示極力反對,這次真正的惹著了武太后。

    以前的兩個政治盟友,從此開始分家。

    公元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以扶支援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發動了兵變。裴炎趁機進言道:“皇帝已經成年,卻始終未能親政,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如果把朝政還給皇帝,叛軍不用征討便會自行瓦解。”

    武則天一看,怎麼地?說了半天就是要我放棄權力?頓時惱怒異常。心想,這個老東西現在成了我的絆腳石了,應當趕快搬掉。

    真是瞌睡遇到枕頭,想什麼來什麼。此時御史崔詧上了一道奏疏,彈劾裴炎,道:“裴炎身為顧命大臣,不思討平叛亂,卻讓太后還政,必是懷有異心。”

    好,好,好。武則天看後,連說三個好字。

    那還等什麼,既然有人上奏了,立即命令御史大夫騫味道、御史魚承曄進行審理吧。

    關押了裴炎後,武則天想到另外一個朝廷重臣,目下在長安當留守的劉仁軌,想看看他的態度。於是就派親信姜嗣宗去長安通報案情。

    姜嗣宗在和劉仁軌的言談中吹噓自己如何發現了裴炎的陰謀,自己是如何監視的。劉仁軌做了他忠實的傾聽者。等他說完了,劉仁恭溫和的說:“我有事上奏,願託使者上達。”

    姜嗣宗很痛快答應道:“一定不辱使命。”

    姜嗣宗回來覆命,武則天看信後大怒,立刻處斬了姜嗣宗,姜嗣宗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做了糊塗鬼。

    原來,劉仁軌的奏表中有這麼一句話:“姜嗣宗知道裴炎謀反不報告”!

    雖然劉仁軌在回信中什麼都沒有說,但事實已經作答了:一,裴炎的事情我知道了。二,知道裴炎謀反而不報告之人,我檢舉出來了。

    你身邊的奸人我都能替你剔除,剩下的就只有太后自己去理解了。可見劉仁軌也是老奸巨猾之徒,他不想日後給人留下什麼把柄。

    此時武則天內有武氏宗親的勢力,外有朝廷重臣的支援,就可以放手去幹了。

    那麼裴炎到底有沒有謀反行為呢?

    正史中這麼記載:

    裴炎打算乘太后出遊龍門的機會,用兵劫持,要她還政給天子。正好天久雨不停,太后不去龍門了,此計作罷。“炎謀乘太后出遊龍門,以兵執之,還政天子。會久雨,太后不出而止。”(《新唐書·裴炎傳》)

    這種行為頂多算兵諫之類的,構不成謀反。況且並沒有實施。

    野史這樣記載:

    揚州叛亂前,徐敬業想拉攏裴炎為內應,讓駱賓王編了一首童謠在洛陽散播:“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裴炎解讀以後,意思很清楚,童謠中說裴子隆(字子隆)將會成為皇帝。於是大喜過望,當即決定與徐敬業合謀造反。

    後來裴炎聽聞徐敬業起兵,便給他寫了一封信,結果被人截獲。信中只有“青鵝”二字,群臣皆不解其意。但在會造字、會拆字的武則天面前,毫無秘密可言:“青”字可拆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裴炎是在表示要在十二月於城中為內應。(《朝野僉載·卷五》)

    其實有沒有這些事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裴炎現在成了絆腳石,必須一腳踢開!

    鳳閣侍郎胡元範、納言劉齊賢上疏為裴炎辯護,並以身家性命力保裴炎不反,但武太后咬死其有謀反之意。那麼有這麼一個真理,那就是誰的嘴大誰說了算,裴炎的結局已經確定下來了。

    裴炎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將來的命運,入獄前,對左右人說:“宰相入獄,再無生理!”

    沒過多久,裴炎被斬殺於洛陽都亭驛,並抄沒其家產。但裴炎家中毫無積蓄。

    不久,曾為裴炎申辯過的官員也相繼獲罪,胡元範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劉齊賢貶任吉州長史,大將軍程務挺也被斬于軍中。 這樣,所有的絆腳石都被武太后清理得乾乾淨淨,剩下的就是光明的康莊大道了。

    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定都洛陽,稱“神都”。這樣,大唐王朝一轉身變成了武周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帷幕。

    那麼裴炎的究竟因何丟掉性命的呢?有兩種說法:

    (一)與虎謀皮,最後搭上自己性命

    裴炎是李唐王朝的忠實維護者。他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但缺乏的是政治眼光。當他勢弱的時候,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有病亂投醫,找到了武則天,和她結成政治聯盟。但是他卻沒想到找來的並不是一般人,是一個同樣具有野心,而且比他野心還要大的人物,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二)遭報應而亡

    裴炎為了一己之私,冤殺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五十四人,這些人的陰魂一直不散,最後裴炎遭到報應。“炎致國家負義而殺降,妒能害功,構成陰禍,其敗也宜哉!”(《舊唐書·裴炎傳》)

    大家認為哪種結論最符合實際呢?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4 # 文史磚家

    在武則天專制朝政、篡唐建週期間,曾遭遇過忠於唐室的宗室、大臣們的激烈反對,而做過三朝宰相的裴炎便是其中的代表。不過裴炎在事敗入獄時,朝廷並沒有說明他犯下何罪,所以其他大臣便為其訴冤,但當武則天拿出裴炎寫給叛軍的密信,並就其中的兩個字進行解讀後,群臣們便啞口無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裴炎出身於千年名門望族-河東裴氏,自幼勤奮好學、苦讀不輟,成年後參加科舉考試,以明經及第。此後,裴炎從濮州司倉參軍做起,歷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職務,後以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身份拜相,旋又晉升為侍中,因才能卓越、治事有方,極受唐高宗、武則天的倚重。

    唐高宗駕崩後,太子李顯登基,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而裴炎則奉遺詔輔政,並晉升中書令。中宗即位後,為擺脫母親的掣肘、組建自己的執政團隊,便想把岳父韋玄貞提拔為侍中。但想法剛一提出,便遭到裴炎的力阻。中宗憤怒之餘,便負氣地說道:“朕就算把國家讓給韋玄貞都沒什麼,何況區區一個侍中!”

    裴炎聽後感覺到恐懼,便向武則天告密,太后遂利用此事將李顯廢黜,並立幼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時在嗣聖元年(684年)正月。睿宗登基後,武則天繼續臨朝聽政,並打算追封先祖為王,想做“呂后第二”的意圖非常明顯。裴炎出於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屢屢勸阻太后,由此引起武氏的嫉恨。

    不久,武太后又準備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絕宗室之望,結果再遭裴炎力阻,由是武氏對他更加憤恨。裴炎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半是為安全考慮,半是為國除害,便決定利用武氏出遊之際實行“兵諫”,用武力脅迫她交出權力。可惜天公不作美,連日大雨讓太后取消出遊計劃,使裴寂的謀劃半途而廢。

    (武)承嗣又諷太后誅韓王元嘉、魯王靈夔,以絕宗室望,劉禕之、韋仁約畏默不敢言,炎獨固爭,後愈銜怒...炎謀乘太后出遊龍門,以兵執之,還政天子。會久雨,太后不出而止。見《新唐書·裴炎傳》。

    裴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同年九月,英國公李敬業在揚州起兵討武,並號召天下響應。起初,叛軍的聲勢浩大,連裴炎的外甥、監察御史薛仲璋也參與其中。對於李敬業的叛亂,武則天憂心不已,裴炎趁機勸說太后歸政於皇帝,唯此無需用兵,叛軍便會自行瓦解。武則天知道裴炎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所以斷然拒絕。

    事後,武則天授意御史崔詧彈劾裴炎,稱他身為顧命大臣不思平亂,卻打算讓太后還政,必然是懷有異心。隨即,武則天下令將裴炎關入大牢,命御史大夫騫味道、御史魚承曄等人嚴加審訊。裴炎深知,一旦吃了太后的“牢飯”,便再沒有生還的希望,便對家人嘆息道:“宰相下獄,理不可全”(引文同上)。

    裴炎“謀反”的訊息傳開後,宰相劉齊賢(納言)、鳳閣侍郎胡元範等人出於義憤,便上疏為裴炎辯護,並以性命力保他不反。對於這些人的質問,武則天沒有示弱,堅持稱裴炎有謀反之意(“後曰:‘炎反有端,顧卿未知耳。’元範、齊賢曰:‘若炎反,臣輩亦反矣。’後曰:‘朕知炎反,卿輩不反。’”引文同上)。

    在唐人筆記《朝野僉載》的記載,武則天為說服朝臣們,便取出裴炎寫給李敬業的親筆信給他們看,內容僅有兩個字-“青鵝”。群臣皆不解其意,武則天便用拆字法解釋道:“‘青’字可拆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這便是說裴炎欲在十二月於城中為內應,迎接李敬業入城。”群臣聽後啞口無言。

    揚州兵起,炎從內應,書與敬業等合謀。唯有“青鵝”,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則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鵝’字者我自與也。”遂誅炎,敬業等尋敗。見《朝野僉載·卷五》。

    不管裴炎意圖謀反是否確有其事,但在武則天的堅持下,他最終還是被推上斷頭臺。同年十月,裴炎在洛陽都亭驛被斬首示眾,隨即家產也遭到抄沒。裴炎死後,那些曾為他辯誣申冤的朝臣們遭到清算,其中,劉齊賢被貶官為吉州長史,胡元範被遠流巂州,並最終死在那裡。

  • 5 # 言其故

    裴炎被殺是因為他和武則天已經不在同一個戰壕了,走上了不同的政治路線。

    早期裴炎與武則天進行了良好的合作,算是武則天政治上的打手,在廢除李賢等事件中出力不小。後來裴炎留守長安,成了皇太子李顯的老師,唐高宗去世後又成了李顯的顧命大臣。這時候裴炎還是站在武則天這邊的,把太子負氣說的把天下給岳父的話稟告太后武則天,導致了中宗被廢,武則天當權。唐中宗被廢后,武則天又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裴炎因為在廢黜中宗的事情上立了功,被封為永清縣男。

    後來武則天越來越表現出當皇帝的慾望,這是裴炎不能接受的。在武則天封武姓做王的時候進行了勸阻,並反對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肆誅殺。史書記載,裴炎差點沒給後來的張諫之等人機會,打算趁武則天出遊龍門,以武力劫持,逼她還政給唐睿宗。但武則天卻因連日大雨,取消了出遊的計劃。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裴炎又抓住時機勸武則天道:"皇帝已經成年,卻始終未能親政,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如果把朝政還給皇帝,叛軍不用征討便會自行瓦解。"武則天可是知道,一旦放棄,她就死的很難看,就把裴炎也看成了反對者,關入大獄,是年十月,在洛陽都亭驛問斬。去抄家的時候,士兵發現裴炎竟然沒一點財產。

  • 6 # 熊沾沾

    武則天為什麼要殺裴炎?這位唐高宗臨終前任命的宰相,已經成為武則天鞏固統治的障礙了。

    只要是障礙,武則天都會毫不留情的剷除掉。

    武則天一開始很信任裴炎。裴炎忠於大唐王室,在唐中宗違規提拔岳父韋玄貞時,裴炎反對。在唐中宗說出“把天下送給韋玄貞又何妨”後,武則天和裴炎合力廢掉了唐中宗,改立新帝。

    武則天以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之際,裴炎兩次公開反對武則天的決定。

    首先是武則天要為武家立七廟,追封武家先祖。七廟是帝王家的標配,這個行為越矩,裴炎全力反對。

    第二次是武則天想要威懾李唐宗室,藉口殺掉韓王元嘉和魯王元夔,裴炎強力反對。

    這兩次反對,武則天已經相當不爽了。

    武則天步步緊逼,替代李唐,而裴炎維護李唐宗室,兩個人的矛盾已經無法避免而且不可調和。

    武則天認為,裴炎是領受唐高宗遺命的大臣,而且為人倔強,不利於自己。殺裴炎,不可避免。

    武則天何嘗不知道裴炎的人望和才幹,但武則天這個人再愛惜人才,也不會到了放過政敵的地步。

    等到了徐敬業打著反對武則天的口號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時,裴炎更是力主武則天還政於唐睿宗,更是令武則天徹底動了殺心。

    後人猜測,裴炎提出武則天還政於唐睿宗,是為了大權獨攬,因為唐睿宗軟弱無能,更好操作。

    這一點動機不太站得住腳。為什麼呢?首先裴炎雖然是宰相,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制度,使得宰相併不是大權獨攬。宰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門和團隊,大權獨攬在制度設計和空間上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唐睿宗一生兩次出讓皇位,在武則天時期和韋后時期都能夠明哲保身,說明並非是心中無溝壑之人。說他軟弱無能,並不準確。更多的是面對強勢狠辣的母親,表現得乖巧異常,在武則天身上買一個安心。

    在數次皇室傾軋中,都能夠保全自身的唐睿宗,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而且在掌握大權後,能夠迅速讓位,可見他對權力,是有清醒的認知的。

    武則天以謀反罪,將裴炎打入大牢。有同僚勸他,向武則天低頭。裴炎拒絕了,認為“宰相入獄,再無生理!”

    裴炎死後,家產被抄。但是堂堂宰相,被抄家時,人們才發現,裴炎家徒四壁,還不如當時長安城內的普通家庭。

    武則天私底下也承認過,裴炎的確沒有罪過。但在奪權的關鍵節點上,眾大臣面對武則天,都是三緘其口,只有裴炎,三番兩次公開反對武則天。武則天不得不殺他祭旗了。

    裴炎死後,替他說話的大臣,都不得好下場。其中抵抗突厥的名將程務挺被武則天派人直接在軍中斬殺,一時間,令敵人突厥拍手陳快。

    裴炎,可以說得上是武則天改朝換代過程後,濫殺忠於李唐皇室的第一人。武則天拿裴炎,殺雞儆猴呢!

    武則天濫殺的大臣一長串,裴炎、劉柿之、鄧玄挺、閻溫古、張光 輔、魏玄同,程務挺、李光誼、 黑齒常之、趙懷節,周思茂、 郝相賢、薛顓、裴承光、郭正……這還不包括無數的酷吏、宗室子弟和血肉之親。

    一切都是為了掌權的需要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英語不用背單詞嗎?有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