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99491992047

    老越調的藝術特點

    一、唱腔

    越調的唱腔形式最初為曲牌體,清代中葉以後逐漸變為板臉體。其調式也相應地主要用宮調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質的曲牌調子中偶爾採用其他調式來演奏。越調的唱腔優雅純樸,其板式有諸如慢板、導板、銅器調、贊字、哭腔、流水、飛板、緊打慢唱等,同時具備有慢、中、快、散等多種節拍形式。此外還有吹腔和雜調等形式,例如〔牙牙喲〕、〔娃娃腔〕、〔一串鈴〕、〔小放牛〕、〔點絳唇〕、〔潼關調〕、〔陰風歌〕、〔探親家〕、〔梅花酒〕、〔神童令〕、〔十三哼〕等。 越調所採用的調高一般為1=E或1=F,唱腔則由上下句形式構成,上句一般大都停在調式的主音以外的其他各音上,而下句則一般停於調式的主音上。越調的唱詞一般以七字、十字為主。它的句法結構有起眼落板、起板落板、起眼落眼、起板落眼等多種形式。

    二、唱詞

    越調在唱詞上,其原有的傳統戲結構十分嚴密,唱詞少,道白多,語句相對比較文雅深奧,在唱調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調門演唱。現代劇中大都是根據說唱的故事和小說新編的劇目,唱詞多,道白少,通俗易懂。越調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調口的說法。 越調在演唱的時候以真嗓為主,假嗓為輔。早在清朝末年曾經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現今已經極少被使用。淨行的演唱的活動音區要比其他對應的行當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為越調的各行當在清代時都是男演員,因此比較容易採用同宮同腔的方式。發展到20世紀20年代以後,隨著女演員的登臺唱戲以後,越調逐漸採用了男女同宮異腔的方法。 越調中的趙調在其表演技巧上還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賈狗娃(假得酥)飾演大淨角色能七竅出血,樊書運飾演周瑜時能咬牙作響,杜天雲拌演趙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劉金鐘飾演李俊時還能變臉作色等。 三、行當

    越調的腳色行當齊全,包括大紅臉、二紅臉、文生、武生、大淨、二毛、三花臉、正旦、花旦、閨門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幾種,每個行當都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滋生出了申鳳梅和毛愛蓮為代表的一些著名錶演流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裡,女生怪男生心眼小,男生嫌女生有點曖昧,到底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