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蝦66

    一、管理者不要以現在的能力,

    束縛對未來的想象

    人生總在迷惑之中,你越是認真工作,這樣的迷惑或許就越深。

    你有時會突然疑惑:“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究竟為什麼要幹這項差事?”

    越是認真、拼命工作的人,就越會思索勞動的意義,思考工作的目的。

    他們為這些人生最根本的問題煩惱,並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在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我反覆進行著各種實驗,有失敗也有成功。

    當時在無機化學的研究者中,同我年齡相仿的,有人拿到了獎學金赴美留學;

    有人在優秀的大企業裡,使用最尖端的裝置進行最先進的實驗;

    而我在一個如此破舊、衰敗的企業裡,連最起碼的裝置都沒有,日復一日地做著混合原料粉末這樣簡單的工作。

    “一直從事如此單調的工作,究竟能搞出什麼科研成果來?”我問自己。再進一步地:“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呢?”想到這些,我不禁心灰意冷,一度過得很消極。

    1.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釐米

    解除這樣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說:要預見到將來。

    就是說, 不要將目光僅僅放在當下,而要從長遠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這也許是合乎邏輯的方法。然而,我採用的方法與此相反——我採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我不再痴迷於這些不著邊際的遠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就是說,我發誓,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要記住:

    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釐米。

    我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同時,不單單是前進一步,還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點改良”“要找一點竅門”。在前進一步時,一定同時是在改善、改進。

    奔著每一天的目標去,讓每一天都有所創新,就會天天前進,天天獲得積累。

    為達到目標,不管外面颳風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先是堅持1個月,再堅持1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

    將今天一天作為“生活的單位”,天天精神抖擻,日復一日,拼命工作,用這種踏實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2.取勝之道: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每天,持續過好內容充實的“今天”這一天,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就一直堅持這一點。

    當我回答“我們從不設立長期的經營計劃”時,他們總覺得不可思議,露出疑惑的神情。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建立長期計劃呢?因為說自己能夠預見到久遠的將來,這種話基本上都會以“謊言”的結局而告終。

    “多少年後銷售額要達到多少,人員增加到多少,裝置投資如何如何”?

    這一類藍圖,不管你怎樣著力地描繪,但事實上,超出預想的環境變化、意料之外事態的發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

    這時就不得不改變計劃,或將計劃數字向下調整。有時甚至要無奈地放棄整個計劃。

    這樣的計劃變更如果頻繁發生,不管你建立什麼計劃,員工們都會認為,“反正計劃中途就得變更”,他們就會輕視計劃,不把它當回事。結果就會降低員工計程車氣和工作熱情。

    同時,目標越是遠大,為達此目的,就越需要持續付出不尋常的努力。

    但是,人們努力,再努力,如果仍然離終點很遠很遠,他們就難免洩氣。“目標雖然沒達成,能這樣也就可以了,差不多就算了吧!”人們常常在中途洩氣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達到目標的過程太長,也就是說,設定的目標過於遠大,往往在中途就會遭遇挫折。

    與其中途就要作廢,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

    這是我的觀點。 自京瓷創業以來,我只用心於建立一年的年度經營計劃。

    3年、5年之後的事情,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是這一年的情況,應該大致能看清,不至於太離譜。

    做年度計劃,就要細化成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後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今天一天努力幹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天;

    這個月努力幹吧,以這一個月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下個月;

    今年一年努力幹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就這樣,一瞬間、一瞬間都會過得非常充實,就像跨過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連綿不斷地積累、無限地持續。這樣,乍看宏大高遠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這個方法就是最確實的取勝之道。

    3.別以你現在的能力,限制你對未來的想象

    在建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

    這是我的主張。

    要設定現在自己“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我要在未來某個時點實現這個目標”,要下這樣的決心。

    然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來這個時點”實現既定的目標。

    如果只用自己現有的能力來判斷決定“能做”還是“不能做”,那麼,就不可能挑戰新事業,或者實現更高的目標。“現在做不到的事,今後無論如何也要達成。”

    如果缺乏這種強烈的願望,就無法開拓新領域,無法達成高目標。

    我用“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句話來表達這一觀點。這句話意味著“人具備無限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

    人的能力有無限伸展的可能。堅信這一點,面向未來,描繪自己人生的理想。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但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輕率地下結論說:“我不行,做不到。”這是因為他們僅以自己現有的能力判斷自己“行”還是“不行”。

    這就錯了。因為人的能力,在未來,一定會提高,一定會進步。

    事實上,大家今天在做的工作,幾年前來看,你也會想:“我不會做,我做不好,無法勝任。”可是到了今天,你不是也覺得這個工作挺簡單的?因為你已經駕輕就熟了。

    人這種動物,在各個方面都會進步。“神”就是這麼造人的—我們應該這麼思考。

    “因為我沒有學過,沒有知識,沒有技術,所以我不行。”說這話可不行,應該這樣思考:

    因為我沒有學過,所以我沒有知識,沒有技術。但是,我有幹勁、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

    而且就從這一瞬間開始,努力學習,獲取知識,掌握技術。將來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開花結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長。

    對人生抱著消極態度,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將以碌碌無為而告終,這麼思考的年輕人並不多。

    但是,一旦面臨困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說自己“不行”。

    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這種話。面對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現在也許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後必須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進行具體深入的思考。

    只有這樣,通向光明未來的大門才會開啟。

    二、管理者應該

    練好哪些基本功?

    1.懂哲學

    對一個合格的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複雜的知識和理論,而是懂得珍視那些看似簡單、“引導人們採取正確生活態度的原理原則,即哲學”。

    這種哲學“不是晦澀難懂的書桌上的學問,而是從經驗和實踐中產生的生動的哲學”。

    這些哲學看上去“像小學教室裡貼的倫理或道德紀律方面的標語一樣”。

    聰明的人往往對這樣的哲學一掃而過或視而不見,但那些不那麼聰明的人卻極其珍視它,“不僅用腦筋理解,還要用靈魂領悟,使其變成血肉的一部分。”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呻吟語》

    換言之就是“人格、勇氣、能力”。呂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備以上三個資質。

    這三個資質如果按順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

    謙虛、內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義的勇氣,或者不斷磨礪自己的慈悲之心——一言蔽之,就是他必須是抱持“正確的生活方式”的人。

    這就是中國古代所提倡的遠離“虛偽”、“自私”、“放縱”和“奢侈”的人生態度,也就是說,不能虛偽、不能有私心、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有奢侈之心。

    在漫漫的宇宙歷史長河中,人生也許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

    但我以為,就是在這一瞬間,將生命即將終結時的價值高於生命開始時的價值,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再進一步說,在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過程中,就有人的尊嚴,生的本質。

    2.六個“精進”

    ①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鑽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閒工夫抱怨不滿,還不如努力前進、提高,即使只是一釐米。

    ② 戒驕戒躁;“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語,謙虛之心能召來幸福、淨化靈魂。

    ④ 感謝生命;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培養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心懷感激的心性。

    ⑤ 行善積德;“積善之家有餘慶”,提倡行善、積德,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 摒棄掉感性所帶來的煩惱;不要總是忿忿不平、杞人憂天、自尋煩惱。相反地,為了不致事後後悔,更應全身心地投入。

    3.利他精神

    忽視自己而利於他人,致力於後自己而先天下。一旦產生這種利他之心,人類就能不受世間慾望的迷惑而生存。

    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煩惱的毒素才能消失,慾望的汙穢才能被消除而顯露出“美麗的心靈”,美好的願望才得以描繪。

    如果是遠離自己利益和慾望的美好願望,那麼願望一定能夠實現,而且能夠持久實現。

    我認為人類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悅的是工作。

    也許有人反駁一個勁兒地工作枯燥無味,他們認為人生需要興趣和娛樂。

    但是,所謂興趣和玩樂,只有在工作充實後才能體會得到。

    工作不認真即使能夠在興趣和遊玩的世界裡得到快樂,那也只是暫時的快樂,一定不能體會到從心底湧現出來的喜悅。

    在勞動中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絕對不是遊玩和興趣可以代替的。

    認真、努力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後取得成功時的成就感,是人世間無可替代的喜悅。

    勞動時所感受到的精神的愉悅,在單純勞動中加進自己的創意技巧,使工作更愉快,不是被他人強制的“被動工作”,而是自己成為勞動行為主體。

    把勞動當作只是為了獲取生活所需食糧的物質手段是錯誤的。

    為家人工作、幫助朋友、孝敬父母——虔誠、細小的利他行為一點點延展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那樣的大規模的利他行為。

    人類原本具備希望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什麼的善良之心。

    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

    “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類”的利他精神——即謀求公共利益甚於私利的精神——曾經是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範,是一個人最崇高的行為。

    為了不停留在低層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養成更廣視角看事物,立足更大範圍對待自己的個人行為。

    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並非罪惡。

    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並不是不管幹什麼,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

    “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己立”,“動機善則事必成”。

    人生受“看不見的手”的駕馭。而且,“看不見的手”有兩隻:

    第一隻手是命運,另一隻手是“因果報應的法則”。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不是宿命,能夠透過因果報應的法則而改變。 上天決定的命運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

    不斷思善事、做善事,因果報應的法則就能發揮作用,就能度過一個比命運好得多的美好人生。

    “行善而不見其益,猶如草裡冬瓜,自行暗長”。因果報應需要時間。

    牢記這句話, 不要為暫時沒有好的結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積累善行,最終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宇宙自身具備使一切更好的意志,促使從屬於它的一切萬物成長髮展。因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不斷成長、發展是必然的,我們人類也不例外。

    如果思維方式、生活態度與宇宙的意志相同,工作和人生必定都會通暢順達。

    我認為人的內心有多重結構,是由多個同心圓分層組成的。從外層說起:

    知性——後天掌握的知識和倫理;

    感性——掌管五感或感情等的精神作用;

    本能——為了維持肉體的慾望;

    靈魂——是圍繞在真我之上的現世的經驗與孽;

    真我——在內心深處,是核心部分。充滿真、善、美。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

    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 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三、管理之善,

    在於讓人沒機會犯錯

    1.以心為本的經營

    我的經營哲學的根基是“以心為本的經營”。

    創立京瓷時,因為深感責任重大,我經常夜不能寐。當時我對企業經營一無所知,“依靠什麼去經營企業才好呢?可以依靠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真、反覆思考。煩惱之餘,我領悟到,最重要、最值得重視的就是“人心”。

    人心易變,人心最不可靠,但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也是人心。

    實際上,京瓷本身就是在衷心信任我的人士的支援之下,由相互信賴的夥伴共同創立的。

    就是這樣,一方面人心具備強大的力量,同時人心也有脆弱的方面,無意中的一念之差,就會讓人犯下過錯。

    因此,要貫徹“以心為本的經營”,要保護員工,就要注意到人心脆弱的一面。這是設計“雙重確認”制度的初始動機。

    所以,制定這項制度的背景絕不是什麼“人不可信”或“性惡說”。

    恰恰相反,制度之下流淌著的,是對人的關愛之情,是不忍讓人犯錯的善的信念。

    2.讓制度發揮作用

    誠實的人也難免一時鬼迷心竅。

    比如:

    稍稍挪用一下公款,事後就還。開始這麼打算,後來卻由於某種原因還不上了,這樣就會鑄成大罪。

    這是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罪過。縱使人起貪念,但制度上如有切實的防範,這種貪念就無法實現,人就不會陷進犯罪的泥坑。

    企業中這種保護性機制設計得越是嚴密,就越能體現出對人的關懷。

    為了不讓員工有犯罪的機會,從原材料的接收、產品的傳送到應收款的回收,整個管理系統在邏輯上必須具有一貫性。

    如果遷就一個個管理者的“方便主義”,而損害了系統的一貫性,那麼,個別管理者小小的判斷失誤,就會釀成重大的問題。

    特別是企業的經營者,在會計、資材等管理系統的執行上,因時間或場合不同,而做出自相矛盾的決斷,這就等於否定了自己經營的一貫性,這會造成整個管理系統的崩潰。

    看一看報紙上各行業的舞弊醜聞,就可以明白,經營者自我本位的、不嚴肅的判斷,招致了動搖公司根基的重大問題。在這個基本點上,經營者首先必須嚴格自律。

    或許有人認為,“雙重確認的原則”是發現和防止錯誤的技術性手段。

    但是,之所以需要這樣嚴格的系統,真正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珍惜人的職場環境。

    讓兩個以上的人和部門互相稽核、互相確認,由此推進工作。

    存在這樣一個嚴格的制度,員工犯罪就可以防患於未然。同時,可以營造出一個具有緊張感的、生機勃勃的職場氛圍。

    這是一套對經營活動進行管理的機制,只有讓這套機制正確地、充分地發揮作用,才能夠在更高層次的愛和利他心的基礎之上,順利地經營企業。

    3.新任領導對待下屬,應該嚴苛還是隨和?

    作為新上任的企業經營者或年輕的部門領導,大多會為管理下屬而頗為煩惱——嚴苛了,怕自己被下屬反感;太隨和寬容了,又怕大家懈怠。

    一位剛繼承了父輩企業的年輕經營者向我道出了自己這樣的困惑,我 這樣為他解答:

    登普通的小山,與登珠穆朗瑪峰這樣的大山相比,登山者所必需的技術、裝備與經驗是相差很大的。

    想登珠峰,技術就要修煉得更高超、裝備需要更高階,經驗要更豐富;如果目標只是登上小山坡,就不用費這麼多周章。

    經營也是一樣,先設定具體的目標,再根據目標找出達成此目標的方法。 然而很多人卻都在這麼簡單的邏輯中迷惑。

    舉個例子,我年輕時,有些經營者會這樣對我說:

    稻盛先生,你的生活方式讓人覺得像四方形一樣,有稜有角的,這樣的人生過得是否太辛苦了?做人嘛,應該隨和一點,世間本來就成敗互見的呀!

    我本身就是個迷糊的社長,也經常遭遇失敗,因此我的幹部與員工認為“我們的總經理很人性化”而仰慕我,並一直守護著我;

    我非常瞭解部下的缺點,也容忍他們的失敗,因此即使我是第二代經營者,員工還是死忠地跟隨我。

    稻盛先生,你未免太欠缺肚量了!你這麼剛正不阿,部下一定都很怕你吧!

    在我年輕的時候,也曾認為“這也是一種道理”。其實那是不對的。

    “為了讓自己達到最終目標,一定得這樣安排、一定得這樣做才行”的思考邏輯,在經營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連目標都迷失了,那達成目標的做法也無從談起。

    我認為,作為經營者,單純以“要被人仰慕、追隨”為最終目標本身就很有問題。

    所以,他所說的做法也無甚意義,因為“做法”原本就是依“目標”而定的。

    例如:

    企業是繼承來的,父輩已打下牢固基礎,如果只需繼承者保持盈利不低於從前。

    那麼,以這種柔軟隨和的方式來經營,也馬馬虎虎過得去。

    但作為我這樣從0開始創業的人,以“在30年後的企業營業額達5000億日元,國內外企業員工人數達30000人以上”為目標,則絕對不能選擇這樣的經營方式。

    要知道,你的經營管理方式,由你所定的目標決定。

    對員工是溫柔隨和、人性化,還是要求嚴苛,都是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

    被人追隨、仰慕,是達成目標的“辦法”。

    如果弄亂這個邏輯關係,則會把經營之路走歪。

    所以,切勿迷失自己真正的目標。

    就像在野外探險一樣,如果遇到了濃霧看不清前路,就得先退回到原點。

    否則,不清晰地對著目標想辦法,亂走亂碰,再辛苦也是徒勞。

  • 2 # 力求完美628

    進步-前進的腳步。

    想要進步,首先就要有明確的目標。你要達到的標準和境界和方向。

    在確立目標後,就要義無反顧透過不懈的努力,向目標靠攏。

    當然,有的目標容易實現,有的可能努力了也無法實現。容易實現的目標你達到了,那麼請繼續設立更遠大的目標。過於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一時無法做到也不要氣餒,因為你努力了,個人的能力透過不斷的努力,已經提高了。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可能你每天的努力,不見得提高多少,但是,質變就是透過不斷的量變來實現的。要想人前顯貴,要想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就要咬緊牙關不斷前行。

    當然,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可事半功倍。不斷的總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針對性的學習,也會提高的更快。

    最後想說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不斷讓自己大步前進,這就是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議:用全民公投方式解決與俄羅斯和平對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