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征92222
-
2 # 慢生活與輕閱讀
你好,我養多肉6年多了,大棚、樓頂、陽臺,甚至室內全燈養都有嘗試,總結了一點經驗,供你參考!
第一、養多肉無公式,沒有1+1=2的照搬方法,同一科同一屬同一種,甚至同一顆多肉,在不同人的手裡都會有不同的養殖方案,包括配土!
第二、養過肉是一個系統的條件綜合,拿出來其中的任何一項單獨去強化,都是不可取的,比如,只強化配土方案,而忽略盆的材質、大小,通風條件,Sunny條件,控水條件,溫度條件……等等,都是不可取的,必須綜合以上因素,找到適合自己環境的最佳方案!
好了,這兩點明白了,就耐心的看完以下資料吧,知道了原理和根本,就能事半功倍,舉一反三了。
《多肉玩家》建議參考資料:
一是,盆的使用原則是通透性強兼顧保溼性,原因是多肉根系要呼吸,所以採用盆時要以這個條件為第一,也就是多肉最喜歡的為第一位,然後才是滿足自己喜歡的造型和顏色等需求,一般的選擇參考是,一紫砂二粗陶三紅陶四陶瓷,紫砂是保水性和通透性最佳比例的材質,粗陶其次,紅陶由於保水性太差不易根系健康生長位列第三,而陶瓷盆通透性最差,容易造成根系窒息,只能是最無奈的選擇。
細節的參考是,儘量選擇有盆底支腳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為可以加大盆底通風口的通風條件,避免盆底雖然有通風口但放到臺子上時緊貼檯面造成無法通風的情況出現,如果沒有墊腳,可以透過墊腳石的方法,架空盆底。
盆的大小使用原則是,不要太大,太深,如果以單顆植株整體大小為依據,老樁不要大於整體植株大小,非老樁稍大於植株大小,原因是老樁生長慢,也便於控型。如果以根系大小為參考依據,老樁一般是比植株的根系大1/2即可,也就是說一倍大,非老樁大1/3即可,因為非老樁根系薄弱,對通透性要求苛刻點,太大容易造成根系窒息,太小也容易造成根系窒息。
二是,配土,不要用那種網上賣的所謂整包的多肉土,因為成本的原因和不分差異性的原因,畢竟每個肉友的養殖具體條件不同,不可能有同一個配土方案的,所以需要自己配,選擇時保水性和通透性兼顧,不用考慮商家噱頭的營養性,因為一粒不及1分錢的緩釋肥的效果遠遠勝於高價的所謂營養土的效果,具體材質可以參考,泥炭或耶磚佔比30%,火山岩+大沙或者麥飯石+大沙或者其他不易粉化的顆粒土佔比70%,即可。
三是,收到後,土裡放點多菌靈,直接潮土上盆,不需要再修根,因為都是新鮮脫土兩三天,很新鮮,如果再修根,還要涼根兩三天,潮土,就是有點潮的土,不是溼土,潮土上盆後,記住,不可正常接受太陽直曬,放到通風的散光處,比如,開啟窗戶的陽臺上又剛好太陽不能直曬,而又特別明亮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散光處。服盆期,溫度不高於35℃,一週即可,然後再給一次水,給水量參照你的具體通風條件,通風好可以澆透,澆水時間選擇傍晚太陽落山後為益,然後就可以放到通風好的Sunny下正常養護。而溫度不低35℃時,服盆期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在空調房裡伺候著,服盆期不需要曬太陽,光線強的明亮處,儘量加大通風條件,比如,盆和土的使用,盆底通風口的架空,甚至小風扇弱風吹。。總之,服盆期方法和原則不變(參照資料的服盆期注意事項)。
四是,土的三層法則,鋪底用大的純顆粒,中間用剛才說的配土,鋪面用純顆粒土。顆粒土的使用原則是不易粉化,儘量顆粒大小不均,表面越不光滑圓潤越好,這關於水在多肉土裡的形態有關,自由水和飽和水,簡單來說,飽和水就是水只存在土裡各個獨立個體中,比如每顆顆粒土裡,而不會從顆粒土裡流出來,而自由水就是顆粒土喝飽後不能再喝而流出來的存在於土和土之間的水。那麼,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多肉根系需要哪種水,並避免哪種水?對,需要飽和水,而要避免自由水的存在,原因是,多肉根系要呼吸,如果自由水存在,根系就會窒息,從而糜爛死亡,進而產生傷口,真菌乘虛而入,造成黑腐。
五是,冬天的養護低溫不低於5℃就完全可以露養,注意不要淋雨,盆土溼度要控型到最低,需要澆水時選擇溫度提升的上午,沿著盆邊少量給水,低溫低於5℃時完全可以斷水,陽臺當記得選擇Sunny明媚的天氣通風光照,不能一直隔著玻璃曬太陽,有暖氣的記得控水,方法是少食多餐。
冬季養殖溫度不是天氣溫度,而是指多肉生長的環境溫度,比如Sunny房、暖氣房,溫度都在20℃左右,如果路上溫度不低於零下10℃,保溫箱發貨的話,還是可以入貨的,畢竟冬季多肉要便宜不少,發貨打包也會比較有時間用心,所以說,不是冬季少入,只要有相應的養殖條件,反而可以碰到合適的就可以大膽去入,和季節沒什麼關係,只和溫度有關,同樣道理,夏季也是指的夏季的溫度,而不是單單夏季這個詞。
六是,夏季休眠期養護難度是有的,注意事項也只是降低一定風險,避雨,遮陽,通風,控水。特別是8月份,溫度的問題,遮陽必須要做的,避免高溫高溼,避雨也是必須的,通風好點,比如風扇的使用也可以降低死亡率。說到底,一定要避免高溫加高溼的情況!因為多肉,高溫不怕,高溼也不拍,但最怕高溫加高溼!溫度高容易滋生真菌,而降低真菌數量多菌靈能起到作用,所謂的黑腐,也就是真菌感染引發,另外,當真菌滋生,正常健康的多肉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到達一個平衡,但如果有蟲害,造成突發的傷口,真菌就會乘虛而入,就發生了黑腐。
另外說明下,加大通風,不是指的風扇吹等,指的是空氣對流!降溫的措施,除了這個,就是遮陽網的使用!高溼,就容易理解了,控水,但也不能一點都不澆水,因為根系死的太厲害了後,會在本應該生長季的8月底9月時,死亡率急增!所以,可以半個月左右來自一次淺浸盆,就是隻讓盆底一兩釐米有點水即可的淺浸盆,千萬不可浸滿,浸盆同時,要選擇非連雨天的風大的夜裡進行!
七是,溫度不連續高於30℃時不要大控,要充分養根,可以澆透的方式充分生長,但要避免徒長的發生,不然抵抗力會弱。等真正的夏季來了,就不要大水咯,一是要盆邊定點少量給水,定點就是不要沿著盆邊一圈,而是固定一個點,或者淺浸盆的方式少量給水,淺浸盆就是拿著整盆多肉,短暫的坐到水盆裡,水盆裡的水可以放點多菌靈,水盆裡的水不要高於要浸盆多肉盆一半的高度,時間比較短,一般是幾秒鐘,原則是隻讓水浸到多肉盆底1/5或1/6盆高的盆底一層土即可,這個可以透過掂重量或插牙籤看溼度的辦法看,二是延長澆水週期,原則是不要讓盆土溼度高於微潮程度,同時不要潮於多於3天時間為益,同時最主要的是加大通風效果。總之,度夏就是要避免高溫加高溼的情況同時發生即可。
資料來自《多肉玩家》,duorou-123
放幾張我的多肉圖,僅供欣賞!
-
3 # 園藝印象
多肉植物配土講究疏鬆透氣,帶有一定比例的顆粒,雖然一般的園土、腐殖土也能養活多肉植物,但易積水,間接導致爛根、化水等各種問題,而且不易上色。
多肉怎樣配土?多肉植物在不同的階段,配土方式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顆粒比例上。葉插育苗的土壤通常不需要新增太多的顆粒,1-2年生的小苗顆粒比例可以控制在40%左右,養老樁顆粒比例可以新增至60%左右。初養多肉植物的新手,也可以直接購買多肉植物專用土,使用一段時間,比任何文字的說教,更有體會,更能找到配土的感覺。
多肉植物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多肉植物配土一般以泥炭為主,再適量新增一些珍珠岩、蛭石、火山岩或麥飯石即可,家裡有有機肥和緩釋肥的也可適當新增一些。買的多肉植物營養土基本也是這些成分,比例不同而已。自己收集泥土方便的話,也可以挖一些疏鬆肥沃的腐殖土、松針土、沙質土等晾曬一下,曬去雜質後新增一些河沙或泡過水的煤球渣改良一下再用於種多肉,效果也是可以的。
大部分的多肉植物生長速度不快,酷暑嚴寒季節甚至生長停滯,因此對養分的需求不多,每年換盆換土一次即可。日常打理提供Sunny充足的環境,並避免頻繁澆水就可以了。春秋兩季是多肉植物的主要生長期,可以在澆水的時候新增一點稀釋的液肥,有助於多肉植物上色和變得更飽滿!
-
4 # Elsa2050
多肉養了4年,養護環境是朝南窗臺有雨棚遮擋,地理條件是傳說中的逆開掛區成都市。
前兩年多肉配土都是花市用的園土,用大盆養水催苗,徒的徒,綠的綠,掛的掛。兩年下來剩下的開始換小盆控養,自己配顆粒土,最早一批5/5顆粒和園土比例,後來放手配7/3增多了顆粒,再後來給自己喜歡的桃蛋全麥飯石顆粒配土,現在長得不錯,顏色非常棒。今年雖然Sunny不足但是溫差有,肉肉還出了夢寐以求的果凍粉,果凍黃。
我喜歡浸盆,生長季在水裡調上多菌靈補上液肥。如果有發現提起來水滲不快速的我都會鬆土或者重新挖出來加大顆粒再配一次。一般7成以上顆粒配土的都會滲水非常快。
澆水我是非常懶,肉肉經常只剩葉芯是硬的,其它葉片都發軟發蔫了才給水,加上配土顆粒居多所以肉肉長不個頭或者變化不明顯但是杆子都非常粗。原來的大盆我用上了8-9成的顆粒,澆水時間比小盆還要拉長許多,也能控出丸葉控出顏色。
根據自己養護條件,盆大小,Sunny,溫差,澆水時間,顆粒比例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慢慢做實驗就能摸索出竅門。
-
5 # 小安札記
多肉怎麼配土,我根據我的經驗回答一下。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多肉土壤的要求,疏鬆透氣,排水,有一定的保水性,微酸性土壤。
根據這些特性,我們找出符合的介質有:煤渣,椰糠,沙,腐葉土,珍珠岩,蛭石,泥炭土,發酵木糠,穀殼炭,火山岩,小陶粒等等,這些都是符合多肉的土壤介質。
只要符合多肉土壤的特性,手上有的材料用來搭配就可以了,我一般就是煤渣+椰糠+腐葉土,因為家裡常有這東西,有珍珠岩的時候也會加點進去,多肉的配土只要達到那幾項要求就可以了,重點在種植過程中就要費點技術活了。
多肉不難種,有些配土根據您所在地有微小的變化,比如南北方就會在保水上有微調,因為一個乾燥,一個潮溼。您在種植的過程中根據每種多肉的實際生長需求,得出來的配方,才是合適您的好配方。
這幾盆就是剛網上買回來新種的法師系列,剛剛上盆的。
-
6 # 春花秋實899
一般情況下應該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顆粒,再用打泥炭土或腐葉土,顆粒有火山石和麥飯石,夏天不易爛根,狀態也好。
-
7 # 唐長老多肉札記
多肉即多肉植物,也叫多漿植物,是指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中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並且具備儲藏大量水分的功能,能讓其在暫時無法獲取外界水分供應還能獨立生存一段時間的植物。多肉植物包含的品種是非常多的,據粗略統計就有上10000個品種,像我們平常栽種的各種仙人球、仙人掌、蘆薈,還有玉蝶、觀音蓮、錢串、東美人、玉樹、金枝玉葉等等,都屬於多肉植物。
多肉花土怎麼配置?多肉配土很簡單,只要達到兩個要求就行了,一個是疏鬆透氣,另一個則是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如果題主附近有大山大河,那麼可以自己去收集一些腐葉土和河沙,然後將它們篩選出來,腐葉土只要細的,沒腐熟的樹葉和樹枝就不要放在裡面了,而河沙則需要粗的顆粒,將細沙都篩出來扔掉,之後再將它們按1:1的比例配置成混土土壤,就可以拿來栽種多肉了!但記得栽種多肉時用多菌靈溶液將多肉噴至微潮,再放入一些小紫藥等殺蟲藥,這樣方可滅殺腐葉土之中的細菌和蟲卵!
如果題主沒有條件收集腐葉土和河沙,或者有條件也不想自己動手的話,那麼就只能直接網上買泥炭土和顆粒來自己配土了。泥炭土我建議題主買德國大漢泥炭土或者是丹麥品氏泥炭土,前者多肉專用型號為422,後者則為橙色包裝,如果整包用不完的話,題主可以買散裝的,但一定要選口碑好的店鋪,要不然買到假的泥炭土既不好用,又不划算。
至於顆粒,很多店鋪都有虹彩石售賣,那是賣家直接用各種顆粒混合而成的,專門針對不會配土的新手朋友,題主買來以後跟泥炭土按4:6的比例配置成顆粒土,再拿來栽種多肉就可以了。當然題主想完高階一點的話,也可以自己配顆粒,比如說麥飯石、紅黑火山石、綠浮石、日向石和矽藻顆粒等等,但不建議新增蛭石和赤玉土,前者太過於保水,後者太容易粉化!不過90%的赤玉土加10%的蛭石顆粒拿來控養多肉老樁還是非常不錯的,題主有興趣以後可以嘗試一下!
剛入坑的時候我也以為土壤不重要,但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才發現配土乃是養好多肉的基礎,特別是進口的多肉專用泥炭土,沒用之前覺得花錢買土真傻,用過之後才發現“真香”!像大漢的422泥炭土,用來配土栽種多肉不但非常疏鬆,而且一澆水很快就留出去了,盆土幹起來也非常的快!更重要的是多肉不但不容易爛根,而且還非常容易養出狀態,多花一點錢絕對是值得的!
-
8 # 多肉小厲預售雜交種子
這個很難準確回答。
首先多肉植物涉及的品種科屬實在太多,不同科的品種習性都有點不同,沒法籠統回答。
按照常見得景天科為例,多肉單頭常規尺寸配土一般70%-80%顆粒土最佳,一般選用混合顆粒,剩下得比例用品氏泥炭土0-10,加蛭石。
然後老莊的配土又不同,顆粒配比需要增加到80%以上。
然後葉插小苗的土又不同,泥炭土蛭石需要60%以上,混合沙子,鬆軟透氣透水。
最後播種的土又不同,需要0-5得品氏泥炭土➕細蛭石➕細沙,混合。
後面生石花,玉露,等等配土都不同。
還要考慮關鍵,南方北方配土又不同,室內室外配土都要根據自己本地大氣候小環境氣候,根據品種特別,綜合起來考慮後再配土。沒有標準得配土
-
9 # 自在微景世界
多肉的土壤配置其實是很有講究的,要根據多肉的品種,多肉的生長期來配置土壤,甚至更細的要求還要根據季節來配置,還要看是繁殖還是家庭養殖,下面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多肉配土總的要求是疏鬆透氣肥沃,透氣性好,透水性好,不易形成積水的土壤是最好,適宜用來配置多肉土壤的成分有很多,比如泥炭、腐殖土、赤玉土、鹿沼土、火山石、蛭石、珍珠岩、虹彩石、綠沸石、椰糠、煤渣等等,根據多肉的品種、生長期、季節來配置不同的土壤。
多肉品種不同,配置的土壤也不同
有的多肉要以顆粒土為主,有的多肉以營養土為主,多肉是品種也是非常多,根據科屬不同,配置的土壤也不同,多肉的科屬有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蘆薈科、龍舌蘭科、長生草科等常見科。仙人掌科喜乾旱的土壤,不耐積水,要以顆粒土為主,透水性強,景天科土壤以腐殖土成分多一點號,會生長的更快,比較耐潮溼,蘆薈、長生草等科屬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適應能力比較強。
多肉的不同生長期,配置的土壤也不同
在幼苗期要以生根發芽為主,對營養的要求不高,土壤以透氣性好為主,到了生長期,由於快速生長,就要使用一些含有營養成分較高的土壤,多以泥炭土、腐殖土成分為主,有利於多肉的快速生長,如果是已經養成了老樁,這個時候由於造型的需要,就不需要再生長的過快了,可以增加顆粒土的含量,土壤透水性透氣性好,控制多肉的生長。季節不同,配置的土壤也不同
多肉在不同的季節,生長的狀態也不一樣,春秋季節生長的比較旺盛,土壤要以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為主,夏季和冬季多數多肉處於休眠或者半休眠的狀態,這樣的多肉植物就要以顆粒土含量適量增加,以減少夏季的腐爛。
家庭養和大棚繁殖使用的土壤也不同
家庭養殖,數量較少,多肉的土壤可以自己配置也可以直接購買,如果是大棚繁殖就要考慮經濟的因素,大棚的多肉一般以椰糠土、酒糟土、木屑土等價格低廉的土壤組成,由於用量大,一般很少有用泥炭土的,除非是品種比較貴的,大部分要考慮經濟效益,用價廉物美的土壤來繁殖。
-
10 # 鎖匠石頭
最簡單的配土方案,無疑是椰糠+珍珠岩,椰糠磚都是那個椰糠磚,珍珠岩也都差不多是那麼一回事,所以直接淘寶上找最便宜的就對了(算上運費),配置的時候椰糠和珍珠岩的比例大概2:1到3:1就可以了,因為珍珠岩本身保水性不是很強,這個比例已經夠透氣了,如果比例達到1:1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珍珠岩和椰糠契合度不夠好,大量的珍珠岩澆水後會浮於表面。升階版則可以考用泥炭土(最好是外國的泥炭土,品氏之類的)取代一部分的椰糠,珍珠岩可以考慮用火山石取代,現在淘寶上有大量的那種10斤10幾塊還包郵的,非常划算,或者考慮用赤玉土替代,赤玉土如果購買的話建議直接買一大袋,13那種,二本線,顆粒大小3-6mm,一般60塊左右(不含運費),泥炭土和顆粒土的比例大概在3:2,或者1:1左右,還可以考慮加入少量的蛭石,基本上就夠適合大部分多肉植物了。每個剛種植多肉的愛好者,總會想要尋得一份最完美或者理想的多肉植物配土。事實上並不存在什麼最完美的配土,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只要能夠達到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具一定團粒結構,無菌無蟲,一般都能適宜多肉植物生長的,當然,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對配土的要求也會有些微不同,但是大原則把握住了,問題一般都不會太大。
回覆列表
多肉配土很重要!大棚裡出來的商品多肉,用的泥炭土比例大!基本只加入少量珍珠岩!當多肉買回來後想要養的美,配土就很重要了!一般需要加入顆粒土!顆粒土髮根很不錯但是不抓根也不養根,一定要適當配些泥炭土!小苗建議泥炭土和顆粒比例5:5,成株建議6:4,老樁可以3:7,或者2:8 。現在我配土就用彩虹石(3-6MM)的和泥炭土、泥炭顆粒、少量椰糠、少量稻殼碳、少量緩釋肥、少少量骨粉!才入的小苗或者葉插移盆的苗,顆粒可以用1-3MM的配同樣一份泥炭土,這樣髮根快。等長成成株了,就可以用大顆粒的顆粒土(3-6MM)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