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
10
回覆列表
  • 1 # 軍武次位面

    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軍隊也不是一以貫之的啊,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馬改前、馬改到帝國前期、帝國後期。羅馬軍團戰鬥力最強的階段在馬改後到帝國前期,成為羅馬帝國擴張的一支無往不利的鐵拳。相比較當時大多數軍隊,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是職業軍人化,蓋烏斯.馬略改革前的羅馬軍團還停留在傳統的希臘重步兵體系兵農或兵民合一的階段,只有羅馬公民才可能成為軍團士兵,按照社會地位與年齡階段的不同,分為青年軍、成年軍、壯年軍,而貴族與元老往往組成騎兵團掩護軍團側翼。馬改前的羅馬軍團成功地贏得了布匿戰爭等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勝利,但是隨著土地兼併的加劇與自耕農的破產,這種類似於唐代府兵制的軍事制度很快無以為繼,因此107BC開始的馬略改革將羅馬軍團改為職業軍,由國家招募軍團步兵,招募來的步兵統一配給武器裝備與後勤補給,至少需要服役16年。職業軍人體系使得羅馬軍團完成了武器裝備與訓練標準的統一,訓練時間、訓練效率都大大提升,相比當時大多數國家還在搞的兵農合一的徵召兵體系,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二是戰術科學化。羅馬帝國軍團相比當時風靡一時、無往不利的馬其頓合成軍戰術體系,做了有利於義大利半島的改進。傳統的馬其頓合成軍體系十分依賴於保持重型方陣槍兵的陣型完整性,而戰鬥的勝敗與否則取決於側翼出擊的重型衝擊騎兵能否及時穿插到位。這一戰術體系在地形平緩、起伏不大的亞洲地區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並不適宜於丘陵與山地起伏的亞平寧半島與高盧地區。羅馬軍團首先引入了戰術分隊的概念,將統一裝備的羅馬軍團編制為8到10個大隊(cohort),戰時各大隊獨立列陣,每一個大隊都具備獨立的攻防能力。這一戰術設計既可以根據地形需要靈活調整大隊的正面與縱深,又可以透過有效的旗幟與訊號來指揮各大隊遂行獨立的戰場機動進行包抄、側擊或穿插,在當時幾乎是劃時代的進步。

    三是長於土工作業。相比較當時的各民族與各古典國家軍隊,羅馬軍隊的土工作業、野戰築城水平是最高的,攻堅能力也是最強的。羅馬軍團在行軍的過程中還攜帶有大批的木材、皮貨、鐵料、工具,還有大批工匠與僕人專司製造各類專門器械。羅馬軍團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宿營地,開掘壕溝,構築圍牆,形成比較完善的野戰宿營與防禦體系才休息。這一持重慎戰的態度雖然導致羅馬軍團推進速度極為緩慢,每天只能推進二十到三十公里,但是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戰時的安全,也為自己準備好了一個最後的防禦要塞。羅馬軍團土工作業能力的強悍體現在阿萊西亞圍城戰中,高盧起義軍統帥維欽託利在閉門不出的情況下,羅馬軍隊居然圍繞著阿萊西亞城又構築了一條長牆將維欽託利反包圍在內。其攻堅能力可見一斑。

  • 2 # 星空之下

    前期的羅馬軍隊有一種可怕活力,這是當時其他國家軍隊所不曾擁有的。我個人認為最具代表性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的米拉佐海戰。最初看到這個戰例的時候,我真的很震驚。

    當時的羅馬還只是一個內陸的城邦國家,而迦太基已經是地中海的霸主。完全是矮矬窮和高富帥的對比。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第一次接觸水戰(別說海戰,連河戰都沒有過),甚至只能說能把船開起來的坐著船的步兵的這麼一支軍隊,發明了一種叫做烏鴉橋的裝置(用繩索固定,帶釘子的木板橋),硬生生地把海戰變成了船和船之間的陸地戰,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大獲全勝。估計當時羅馬人聽到這個勝利訊息時候的心情估計就像某一天你一覺睡醒,聽說昨晚麒麟晶片把高通的市場份額全搶了的那種。

    我想,如果曹操看過這個戰例,三國演義也就到赤壁之戰就該結束了。

    總之,這支活躍在兩千年前的軍隊身上,能看到一種近代軍隊才有的氣質。

  • 3 # 火器工坊

    羅馬帝國,被譽為古典三大軍事帝國(另外是馬其頓和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中國),之所以能得此殊喻,關鍵就是軍隊很能打。帝國的軍隊直接繼承於共和國後期馬略的軍事改革後的軍隊,改革後的羅馬軍團從此如同天神般在西方世界所向無敵,其過人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戰術

    戰術是非常重要的,戰術的水平往往決定了戰爭的勝利與否。羅馬的新戰術直接開啟了西方戰法的新時代-小型重步兵方陣時代,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軍事單位——小隊,每個百人隊人數從60—80不等,小隊人數則是120—160不等。之後三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制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也是保民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每個小隊組成一個方陣,方陣由每橫列20人,縱6人構成,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小隊在進攻或防禦時,會擺成進攻性龜甲陣或者防禦型龜甲陣,待敵人靠近之後,先是一波標槍扔過去,然後軍隊向前推進,同時輔助兵團會不斷的進行遠端輸出支援。這在當時是非常高明的,對比同時期的中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魚鱗陣。

    武器

    自凡是打仗厲害手裡也得有好傢伙,羅馬人的軍隊數量和蠻族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武器裝備的精良程度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羅馬重步兵最仰賴的武器,就是羅馬寬劍,羅馬寬劍的威力要比希臘世界的重步兵長矛強大的多,在皮德拉戰役中,羅馬軍突破了馬其頓方陣後,就對其進行了瘋狂屠殺。其次是羅馬重投槍,沉重的投槍扔出後,能對敵人造成重創,同時不能回收利用。再者就是龜甲陣必備的羅馬盾一道道盾牆阻礙了敵人對羅馬軍人的進攻。除了這些單兵武器,羅馬人還極擅長炮火的使用,像弩炮、扭力投石機、蠍弩等,各種先進武器的完美搭配,造就了羅馬軍不敗的神話。

    勇氣和榮譽

    帝國軍隊以戰鬥為榮,如果戰敗,會每十個人挑一個亂石打死,以此強調榮譽的重要性,所以帝國初期軍隊寧戰死,不投降,這也是蠻族士兵不具備的。

    不過隨著領土的擴張,帝國的短板終於顯露出來,重步兵軍團再也不能滿足帝國領土的守衛,於是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因地制宜,採用了更加有效的具裝騎兵。而西羅馬則採用了蠻族僱傭兵,最終亡在了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手裡。

  • 4 # 大秦鐵鷹劍士

    羅馬軍隊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一支強大武裝力量,其過人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軍隊紀律性強;其二、單兵素質強;其三、軍隊戰術強!有此三點,羅馬軍隊可以縱橫亞歐非三洲無抗手,可以把地中海當成自家游泳池!

    羅馬軍隊不論是共和國時代還是帝國時代,他們的軍隊紀律性都是很強的。號令所下,如臂使指;擊鼓而進,不論前面是刀山還是火海;鳴金而退,那怕前面有佳人橫陳!軍隊透過嚴格的紀律約束,士兵之間配合極好,悍不畏死!

    羅馬軍隊前期是兵民合一制度,後期是募兵制度。不論那種兵制下,羅馬士兵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劍盾嫻熟,弓馬皆通!十名羅馬戰士可以擊殺斯巴達克斯這樣的角鬥士冠軍!百名羅馬軍隊可以擊敗五百名日耳曼蠻族士兵。因此羅馬士兵單兵素質高,不僅能征善戰還能吃苦耐勞!

    羅馬軍隊分工明確,合作嚴密,戰術配合極高!劍盾長矛兵在前面構築一道盾牆保護弓箭手和中軍,弓箭手在劍盾兵後面列陣中程射殺敵軍,中軍在弓箭手後面嚴陣以待策應四方,投石機、弩箭陣則在後陣遠端攻擊敵軍,騎兵則在左右列陣,擇機掩殺敵軍,或者掩護中軍!

  • 5 # WarOH協虎

    從羅馬帝國走向興盛起,到帝國開始衰落時,有一件軍備經常會被人忽略,但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羅馬軍隊的盾牌。其作用之大,以及其陪伴羅馬帝國的那些個時代,甚至給人一種感覺:羅馬帝國好像“盛也盾牌,衰也盾牌”。

    那麼,羅馬軍隊的盾牌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回到盾牌誕生的那個時代說起。

    羅馬人一向慣於使用重灌步兵作戰,因此步兵的裝備是備受羅馬軍隊重視的一環。但自從高盧人於公元前390年劫掠過羅馬之後,從失敗深淵中走出來的羅馬決定要奮發雪恥。為此,它重新整備了軍隊,誓要向給羅馬城帶來巨大羞辱的高盧復仇。其中,他們在軍備上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換裝盾牌。

    在此之前,羅馬士兵使用的盾牌是歐洲絕大多數步兵都會使用的橢圓形盾牌,這種盾牌輕便、靈活,但防護面積有限。而經過高盧劫掠後,羅馬人新換裝的盾牌,正是我們後世熟知的方形大盾牌,它被羅馬人稱為“長盾”。

    顧名思義,長盾相對於此前使用的希臘式圓盾要長得多,這意味著它能提供更大的防護範圍。羅馬長盾高度常在一米以上,足夠遮住士兵大半個身子。而這種長盾以多層木板為主要材料製成,木板上包裹帆布和皮革,並在方形盾牌的四個角加上鐵邊,使盾牌更加牢固。

    公元前一世紀後,羅馬又將長盾改進為弧形,更好地貼合士兵身軀進行防護。如果士兵蹲下,身體將完全處於盾牌的掩護中。

    在羅馬軍陣中,這種盾牌發揮的作用非同小可。要知道,在全身盔甲技術尚未發達的古典時期,一面足夠大的盾牌是保住士兵性命的不二之選。由於羅馬士兵習慣排成橫列戰線,因此他們的大盾就如同一堵牆,足以抵擋來自敵人的猛烈進攻。而事實證明,這種長盾還有令敵人意想不到的用途——締造人力“坦克”。

    在進攻時,當面對城牆上連綿不絕的箭雨和標槍,羅馬士兵迅速靠攏,將盾牌並排排列並舉起來,結成“龜形陣”來阻擋敵人的遠處攻擊,為部隊靠近城牆提供掩護。而這樣的防護力,對於古代的軍隊來說,就如同現今的坦克一般所向披靡。除非敵人用拋石機拋擲巨大的石塊,否則很難擊破這種古代“坦克”的外殼。

    不僅如此,在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中,還不止一次記載到羅馬人用盾牌當做攻城的雲梯。

    在一次內戰中,將領安託尼烏斯就命令士兵以龜形陣靠近城牆後,讓後面計程車兵踩著同伴的肩膀和盾牌登上城牆。這種攻城方法甚至風靡一時,以致到了後來,連蠻族人也學會了這種“人肉雲梯”。

    以長盾配合標槍和短劍,羅馬人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們擊敗高盧、征服西班牙和達西亞、擋住了希臘人的長矛和波斯人的弓箭。連稱雄一時的馬其頓方陣也擺在羅馬軍隊之下。相比起馬其頓人數米長的長矛,裝備大面盾牌和短劍的羅馬人只要從側後殺入,馬其頓陣中便是血雨腥風的屠殺。

    ▲馬其頓方陣接戰時

    但到了羅馬帝國後期,隨著帝國政府的腐敗和戰事日益繁重,羅馬軍隊又不得不採取較便宜的橢圓盾牌來代替工序繁雜的長盾。而隨著羅馬軍隊中蠻族成分越來越多,羅馬軍團過去的軍陣也不復存在,士兵們又回到了狼奔豸突的作戰方式中,小巧靈活的圓盾更受戰士的青睞,笨重的長盾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雖然自羅馬之後,長盾很少再為軍隊採用,而火槍的出現更使盾牌失去存在的意義。但時至今日,警用防爆盾的設計仍然和長盾有幾分相似。它陪伴羅馬軍人征服了歐洲,至今仍能保護人們的安全,不可不謂兵器史上一大傳奇。

  • 6 # 歷史風暴

    赳赳大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是的,你沒看錯我說的是大秦不是老秦,這裡的大秦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帝國,古羅馬帝國!古羅馬和漢朝同期,兩個國家開始交流以後都對對方欽佩不已,所以漢朝將羅馬稱為大秦,表示對他在西方國家地位上的認可!所以,大秦就是羅馬,羅馬就是大秦!

    很多人提到羅馬,喜歡推崇其過人的軍事裝備和戰術,在這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展示羅馬的過人之處,不死不休的奮鬥精神!

    羅馬人的崛起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且與秦國的崛起極為相似,公元前8世紀,秦國在犬戎手中收復西岐並在西岐建國。同時期,羅穆盧斯在臺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

    公元4世紀的時候北方的高盧人大舉進攻羅馬,曾經將羅馬軍隊圍困在卡比託利歐山中7個月。羅馬人不得已交出數千磅重的黃金作為贖金才被釋放出來,其屈辱不弱於當年漢朝的白登之圍,但是最終羅馬人擊敗了他們!

    公元3世紀,羅馬擴張到義大利半島南部,在這裡的希臘城邦向希臘半島求援,當時島上最強大的城邦摩羅西亞國王皮洛士率領希臘聯軍和羅馬人大戰。一開始羅馬軍隊不是對手,損失遠超希臘聯軍,皮洛士想要招降羅馬人,但遭到拒絕。第二年雙方又爆發大戰,皮洛士再次取勝,但自己的傷亡也很大。戰後皮洛士悲傷的說,這樣的勝利和已經失敗沒有什麼區別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皮洛士式的勝利,比喻得不償失!

    由於傷亡過大,皮洛士只能退回希臘,放棄在義大利南部的希臘城邦。羅馬人以堅強的意志擊退了對手,成為義大利半島最強大的城邦!

    不久,羅馬和地中海霸主迦太基爆發戰爭,憑藉頑強的意志,羅馬人取得了第一次布匿戰爭和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勝利。尤其是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在漢尼拔的攻擊下,16年內,羅馬先後損失15萬大軍,整個國家處於崩潰邊緣,但仍然將漢尼拔擊敗,原因就是羅馬人有更堅強的意志。

    羅馬軍隊在和馬其頓人作戰時,面對強大的馬其頓方陣,羅馬人正面硬抗方陣攻擊,靈活的刀盾兵在側翼實施分割,一個一個殺掉側翼的馬其頓軍人,從而擊敗馬其頓佔領希臘。可以說,沒有堅強的意志是不可能取勝的!

    總結,羅馬人的性格像極了老秦人,他們數百年的崛起史就是一個靠不屈的意志擊敗對手的奮鬥史。無論是單兵戰鬥極強的高盧人,還是訓練有素的希臘人,哪怕是在天才將領領導下的迦太基人,在面對同仇敵愾,不死不休的羅馬人時都不是對手!

  • 7 # 雲石

    羅馬是西方古典時期人類世界的超級大國,而羅馬文明也是古典時期人類文明的巔峰代表。羅馬在政治結構上,建立了中央集權政權,施行君主制。而羅馬皇帝雖然是家族繼承製,但其傳承製度的地位和穩定性都有所欠缺。

    羅馬帝國從奧古斯時代至476年西羅馬滅亡,維持了五百年。在這五百年裡,經歷了一共九個比較連續的王朝,而在各個朝代內部,皇位的傳承並非完全遵照血緣,只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就能成為繼承人。

    羅馬皇位繼承為什麼如此“兒戲”?羅馬帝國的政治執行為何這樣混亂?原因不僅是元老院制約了皇權,更重要的是軍方力量的太過強大。

    翻看羅馬帝國史,但凡有點名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著名的軍事統帥,如奧古斯都、圖拉真、戴克裡先、君士坦丁等,而那些依靠血統或者民眾支援的帝王,相當部分,也是憑藉其軍事成就和在軍中的地位支撐。由此可見,軍事對羅馬政治的巨大影響。

    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一般一個國家和文明在創業期會注重軍事,而當江山穩固後,軍事力量對政治的干預能力會急速減弱,轉變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用途,很少直接介入政治,更不要說干涉皇位的繼承權。

    軍事力量因巨大的破壞力而受到政治權力的限制,也只有這樣,國家和文明才能維持繁榮和穩定。只有當國家和文明陷入危險時,軍事力量的支撐作用才得以凸顯,進而脫離政治權力的掌控,走上前臺,但這也代表著離天下大亂不遠了。

    不過,羅馬卻不是這樣。羅馬帝國和文明實力強大,在這數百年穩定繁榮的時間裡,政治權力並不能壓制軍事權力,而是被軍事權力掣肘,帝國內部深陷動盪。羅馬帝國政治和軍事權力失衡,嚴重消耗了內部實力。這也是導致羅馬帝國只維持幾百年的一大原因。

    羅馬帝國的軍事權力為什麼影響力如此之大呢?這要從地緣環境來分析。

    羅馬帝國幅員遼闊,包括了幾乎整個環地中海板塊以及西亞、中歐、西歐等地。

    地中海氣候穩定,讓羅馬人能夠在有限的文明水平下突破海洋這個地緣屏障,並將整個環地中海板塊整合,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

    但地中海的天然阻斷作用是存在的,且隨著距離的增大而增大。換言之,羅馬的整合力度有限,其影響力的輻射距離還是受到地中海影響;而中歐、西歐等地,脫離了地中海輻射區域,羅馬要翻越阿爾卑斯山才能向其投射影響力。再加上義大利半島在體量和規模上的限制,這代表著,羅馬統一的外表下,內部板塊間的關係並不緊密。

    當然,羅馬各板塊間不緊密並不意味著能夠脫離羅馬的版圖,畢竟,各板塊的文明落後(大多都是未開化的蠻族)。羅馬派駐當地的軍隊和官員以及遷往當地的殖民者,相對多數的當地蠻族來說,是少數派,短時間內無法與當地土著融合。這些少數派要想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需要羅馬帝國的支援。如果與帝國決裂,不僅會遭到當地土著的攻擊,還會受到帝國的討伐,雙重打擊之下,必定是敗局。

    不過,邊緣板塊的羅馬人系統,雖然不會脫離帝國,但其地緣結構上的獨立性,再加上地緣距離遙遠,讓義大利本部無法有效管理,因此,本部給予羅馬官員極大的自主權。而各邊緣板塊人口、文化複雜,羅馬人只能高度依賴軍事力量來進行有效控制,所以當地的羅馬政治結構,是以軍事為中心構建的。這種情況下,羅馬的軍事統帥性質的總督就有了極高的社會治理以及外部進擊和防禦的自主權。

    羅馬帝國在多個戰略方向上都有強大的敵人。這樣的情況下,羅馬不管是因為開疆拓土還是保衛防禦都需要在邊緣板塊開展軍事行動。但是羅馬帝國疆域遼闊,還有地中海和阿爾卑斯山的阻隔,本部和邊緣板塊之間的交流較為困難,這就讓本部必須授予邊緣板塊總督極大的軍事自主權。

    羅馬特殊的地緣環境讓地方總督獲得極大的自主權,再加上邊緣板塊有大量異族,因此邊緣板塊需要配備較多的軍事力量,那麼總督的軍事自主權也就進一步變大。

    總督有軍隊和高度的自主權就有了和本部叫板的實力。雖然邊緣板塊因異族而不會離開帝國系統,但並不能保證其不會因為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不去爭奪義大利本部的控制權。代表人物就是共和國時代末期的馬略和蘇拉。

    當然,羅馬可以從道德和法理層面將這種行為定性為叛逆,並從羅馬人心中建立對應的世界觀,增大野心家奪權的難度——即使奪取到政權,也會被法理所不容,而得不到民眾的認同,那麼統治基礎就不會穩固,容易被推翻。

    但是,羅馬並未建立一套約束軍人奪權的綱常禮法體系。不過這也是符合羅馬實際情況的。

    羅馬的地緣環境決定了,邊緣板塊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極大的自主性。因此,即使是帝國穩定繁榮時期,也非常容易誕生實力強大的軍閥。而軍閥的實力足夠強大時,自然會想進一步增大自己的權力,那麼奪權,就成為羅馬政治上不可避免的部分。

    偶爾幾次篡位奪權,還可以進行強力的打擊,但篡位奪權成為常態化,就不太好打擊了。畢竟大規模內戰就代表著嚴重內耗。

    這樣的背景下,不如直接預設邊緣板塊軍閥的奪權行為。只要你足夠強大,就可以成為帝國的元首。大家如果按照這套規則執行,就能減緩內部矛盾,不會導致國家層面的衝突,讓國家陷入大規模戰亂中。

    除這以外,羅馬的獲取利益的方式也決定了邊帥奪權,更能讓人接受。羅馬人聚居在義大利半島,他們的收益除了自身的農耕收穫外,更多的是來自於各邊緣板塊和異族的貿易交流或者武力征服。這就是說,羅馬人的利益獲取是來自義大利半島之外,而不是內部生產。

    為了確保外部資源流入義大利半島,軍事力量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軍人對邊緣板塊的征服讓羅馬可以從容的獲取財富;軍人對外的掠奪,讓財富直接流入義大利半島本部,讓羅馬人獲利。

    軍隊在獲取財富方面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邊緣板塊的總督自然會獲得羅馬民眾的好高和威望,這就奠定了他們的民眾基礎。

    總之,特殊的地緣環境,讓羅馬帝國的邊緣板塊軍事統帥,有強大的軍隊和高度的自主權;再加上,羅馬帝國的一套有利於邊帥奪權的“潛規則”和邊帥較高的民眾基礎,讓其對義大利本部以及皇權的確立都有極大的影響。不過正是因為政治權力向軍事權力的妥協和忍讓,讓羅馬帝國免受結構性內耗的負面影響,讓這個地緣結構十分鬆散的帝國輝煌的數百年。

    不過,帝國雖然輝煌,但危機也在逐漸顯露。公元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將國家分給兩個兒子。至此,羅馬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胎兒在肚子裡停止妊娠了,媽媽有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