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尿病之友
-
2 # 生命召集令
黎明現象是由一個外國學者提出的名詞,可發生於糖尿病患者,也可見於健康人群。那到底什麼稱為黎明現象呢?
黎明現象,是指在多種激素晝夜分泌的影響下,夜間血糖控制良好且無低血糖發生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約4:00至8:00)出現高血糖或胰島素需求量增加的情況。此時的高血糖主要針對血漿葡萄糖水平,以夜間的血糖水平和胰島素需求量最低值為基線,此時的血糖水平將高於基線至少10mg/dl,胰島素需求量比基線增加20%。
該現象的發生,主要與人機體內24小時多種激素的分泌規律有關。在凌晨4:00至8:00,機體處於睡眠狀態時,體內的促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增多,比如生長激素,加之此時葡萄糖的利用減少是導致黎明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精神狀態、睡眠質量等因素也可影響到凌晨時的血糖變化。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機體各器官功能比較完善,當體內血糖升高時,反饋機制會促使分泌相當量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所以血糖保持正常範圍。對於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其胰島功能相對或絕對受損,面對此時的高血糖水平,自身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因此出現了黎明現象。另外,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會有很多因素影響黎明現象的發生,比如缺乏飲食控制,機體胰島功能退變等等。
對於該現象的診斷,我們需根據患者夜間血糖監測情況來決定。若患者出現凌晨(4:00至8:00)血糖水平偏高,那麼我們需追問患者睡覺前的血糖值及凌晨2:00、4:00及8:00血糖值,根據此時血糖值的明顯變化,我們可做出明確診斷。
關於黎明現象的治療,我們要加強宣教,指導飲食與運動,對不同病人應根據各自的血糖情況選擇合適的降糖方案,並要囑咐病人正確多次監測自身血糖變化,以防止黎明現象的發生。
本期答主:王星星,醫學碩士
-
3 # 大洋網
譚爺爺是一位老糖友,對於測血糖一直都非常上心。這段時間,譚爺爺發現自己的血糖出現了異常,明明睡前測的血糖是正常的,但是早上起來時測卻偏高。“吃完晚飯後我就沒有再吃東西,血糖怎麼還會高呢?”譚爺爺非常不解,於是前往醫院詢問醫生。透過動態血糖監測,醫生髮現譚爺爺是典型的糖尿病“黎明現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是否需要治療?為此,記者採訪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小燕。
激素、藥物,導致“黎明現象”所謂“黎明現象”,是指糖友的睡前及夜間血糖正常,但在凌晨4~7點出現高血糖的現象。陳小燕指出,人體內除胰島素是降糖激素外,其他激素都屬於升糖激素,通常情況下,凌晨4點以後正是人體多種激素的分泌旺盛期,如腎上腺皮質素、胰升血糖素、生長激素等都在此時進入峰值,如糖友的胰島功能差,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抗升糖激素的作用,則會出現血糖水平增高,從而造成“黎明現象”。此類多出現在Ⅰ型糖尿病和胰島素功能衰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很少。
此外,陳小燕指出,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可能呈現像“黎明現象”的空腹高血糖。如糖友有焦慮、抑鬱或神經衰弱等;糖友熬夜或夜間工作;藥物因素,如服用糖皮質激素類等升糖激素類藥物;某些抗真菌藥物、抗焦慮藥物、免疫製劑等也會不同程度增加胰島素抵抗的程度,進而造成“黎明現象”。
夜間高血糖,增加血栓風險“黎明現象”的存在,提示患者整晚處於高血糖狀態。陳小燕提醒,夜間高血糖的危險性遠遠大於白天高血糖,由於夜間人體處於睡眠狀態,血液流動速度緩慢,此時高血糖更容易引發血栓形成,增加心梗、中風、猝死等的風險。所以患者發現早晨空腹血糖等於甚至高於睡前血糖時,一定要重視。
由於“黎明現象”多不會給患者帶來顯著不適,所以只有當糖友測量全天不同時間血糖,尤其是測量睡前和空腹血糖時,才能及早發現。專家指出,臨床中發現很多糖友只測空腹血糖,或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視睡前血糖,如此一來就容易忽略“黎明現象”的存在。
動態血糖監測,證實“黎明現象”當患者發現早晨空腹血糖等於甚至高於睡前血糖時,並不能簡單地推斷是“黎明現象”。想要證實“黎明現象”,糖友還要測量夜間2~3點的血糖值,如數值正常,則可能為“黎明現象”。如是低血糖,則可能是蘇木傑現象(也稱為反應性高血糖現象)。陳小燕提醒,雖然“黎明現象”與蘇木傑現象都會造成早晨空腹高血糖,但其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如誤將蘇木傑現象當做“黎明現象”治療,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所以糖友一定要明確鑑別。
陳小燕指出,測量夜間2~3點血糖值,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動態血糖,它能幫助發現整個夜間甚至於全天的血糖波動情況。如患者沒有條件,也可由家屬在不驚動糖友的情況下,在夜間2~3點間起夜幫助其測量。但用此種方法測量值沒有動態血糖準確。
睡前用降糖藥或中效胰島素如患者被證實為“黎明現象”,通常需要在睡前加服降糖藥,或是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陳小燕指出,中效胰島素的達峰時間大約在6~8小時,在晚上10點注射中效胰島素,其作用高峰時間剛好與升糖激素分泌高峰重合,從而可有效控制血糖穩定。
患者還要找準導致“黎明現象”的原因。如因熬夜,則需改正睡眠習慣;如因藥物,則要根據藥物性質調整治療方案。糖友由於其他疾病服用中長效激素類藥物,如在中午或晚上服用則很可能造成“黎明現象”,而調整到早上服用,能最大限度減少“黎明現象”的發生。
-
4 # 戲迷阿德1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你血糖高一般人沒有感覺只要在接近凌晨的時候手腳會發麻嘴巴里會感到很乾,身上有些地方面板會搔癢,這是人的胰島素細胞內分泌出現抵抗和混亂葡萄糖分解不掉進入血液,因而,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凌晨會有,我們知道了這種情況後要到醫院空腹驗一個手指全血血糖基本上驗下來血糖在7至8至9範圍,輕度糖尿病你看醫生對你怎麼處理吃藥或自己控制嘴忌口,自己選擇那一種方法認可。
-
5 # 老胡醫師
謝謝相邀!所謂“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人在清晨出現高血糖的現象。這種高血糖現象,與糖尿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密切關係,一般在凌晨3點左右血糖開始升高,持續到上午8~9點。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現象。您的身體狀況不瞭解,升高數值多少不詳細,網上不宜指導糖尿病用藥,如因此發生低血糖後果不堪設想,建議您找當地醫院內分泌科醫生做適當的調整!
-
6 # 腫瘤科劉博士
糖尿病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時候血糖控制良好,也沒有低血糖的發生,但是在黎明的時候,短時間出現了血糖的升高。
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人體內分泌系統生物節律影像所致。清晨時候皮質醇、生長激素、胰高糖素等一些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多或者是胰島素作用不夠,不足以來抑制空腹時候胰高糖素所誘導的肝糖原的分解輸出。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用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一定根據個人的身體因素。
首先就是要糾正導致這種現象的誘因,如控制體重,改善脂肪肝,改善夜間的睡眠。
-
7 # 莫比富momo
指標,血糖指標是一個結果,是身體代謝變化後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本身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我們應該把重視指標,轉換方向去重視飲食行為,食物的結構,種類,數量,與吃的先後順序,以及胰腺本身的健康問題。
所謂的糖尿病“凌晨現象”,就是指患者身體在凌晨睡眠中,身體的血糖明顯升高的一個時間階段。
凌晨,人體處在休息狀態,正常人體的血糖在凌晨是處於穩定的偏低範圍的正常狀態,不會出現血糖升高的反常生理狀況。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一:在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的人,才有可能出現這種糖尿病“凌晨現象”。沒服用會降糖藥,注射胰島素的人很少出現這種狀況。
二:白天因為吃了降糖藥,血糖受到人為的,外力的強烈壓制干擾,到了晚上睡覺凌晨後,藥效失去了,血糖就恢復到應該有的高血糖值。因為降糖並沒有把糖用掉,壓制因素消退後,血糖反彈造成的結果。造成糖尿病“凌晨現象”。
三:在晚上凌晨後,如果出現血糖偏低現象,那胰腺就會不得不分泌腺高血糖素,來升高血糖。造成糖尿病“凌晨現象”的發生。
四:因為長期的服用藥物,導致身體內的代謝紊亂,造成糖尿病“凌晨現象”。
五:晚上休息睡覺狀態時,也是身體的副交感神經興奮佔主導狀態,此時身體內部的修復,修補,調整,代謝能力加強,此時的血糖異常升高,是因為白天受到了壓制,現在得到釋放,是身體自我調整的一個過程。
六:另外其他激素的影響,如腎上腺激素,皮質醇激素,生長激素,也會令得血糖升高。但這個可能性較小,因為,只有身體強壯,年輕的人,才有這個精力能力與身體資源。
建議糖尿病的朋友,把血糖指標的監測,當成你的一個參考,不要當作重點,圍著他來轉,非得要降到什麼固定的範圍內,認為指標正常就好,就放心。
應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如何讓自己開心,有事情可做,如何在飲食的結構,數量,質量,吃食物的先後順序上下功夫。這是源頭,把源頭做好,照顧好。血糖指標是結果,是隨時變化的。
飲食中特別注重以下幾種營養物質的攝取或額外補充。
一: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b6的食物,非常非常的重要,幫助細胞受體接收糖,幫助血糖利用代謝,幫助胰腺分泌胰島素。
二:富含鉻元素的食物,可以替代胰島素工作,幫助胰腺分泌胰島素。非常非常的重要。
-
8 # 高山話健康
首先給大家說個現象!
有些糖尿病人晚上睡前測血糖是正常的,但是睡一覺起床測空腹血糖,哇,那麼高!心中疑惑萬分沒錯,如果您也有這種情況,那麼就和今天說的凌晨現象有關了。
什麼是凌晨現象?睡前和夜間血糖控制良好,也無低血糖發生,但血糖會從凌晨兩三點到上午九十點血糖逐漸升高,導致清晨空腹或早餐前血糖明顯增高,這被形象地描述為“凌晨現象”。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清晨一些列內分泌激素變化有關。清晨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量升高,影響胰島素功能發揮。正常的機體為克服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所引起的血糖升高,通常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但糖尿病患者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
如何應對呢?一般來說,出現這種現象的糖尿病人胰島素功能受限嚴重,藥物加持。因此,應當及時就醫,向主治大夫說明情況,切不可自己隨意增減藥物。
雖然糖尿病的終極目標就是控制血糖穩定,但也切不可以血糖值為論。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積極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相信您會活得更有質量和瀟灑!
-
9 # 太白中醫說男科
什麼是黎明現象呢?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論有無糖尿病都會發生。主要是體內反向調節賀爾蒙(如生長激素、皮質醇、升糖素以及腎上腺..等)在清晨2-8點分泌,儲存在肝臟的葡萄糖被釋放,使得清晨血糖上升讓整夜空腹的身體維持血糖恆定與重要器官的運作。但對糖尿病患而言,除了沒有足夠的胰島素來應付這些荷爾蒙推升的血糖,同時這些荷爾蒙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作用,上述的原因導致清晨高血糖,這個現象常見於第2型糖尿病患。
一般而言,黎明現象的病患在睡前血糖值趨於正常,在半夜3-4點時,因荷爾蒙的作用肝臟葡萄糖逐漸釋放,血糖開始攀升一直到隔天清晨,如果確診為黎明現象,需要調整晚餐前或睡前胰島素的劑量,來控制夜晚攀升的血糖,建議藥物的調整仍需與醫療團隊討論。
黎明現象該如何處置?1.密集監測睡前、半夜(3-4點)以及清晨血糖。
2.詳實記錄生活事件,如飲食、運動、用藥情況或是生病等。
4.遵循醫囑適當調整藥物,千萬不可自行進行藥物調整。
5.避免睡前再進食。
-
10 # 醫學莘
什麼是“黎明現象”
我們血糖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兩類激素調控:一類是降糖激素,即我們所熟悉的胰島素;另一類是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兒茶酚胺、皮質醇、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每日有兩個分泌高峰,其中一個高峰就位於凌晨3點至早晨8點。當胰島素與升糖激素的分泌處於平衡狀態時,可將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當升糖激素分泌過量,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存在胰島素抵抗時,升糖的作用強於降糖,導致血糖升高,從夜間一直持續至早晨,出現空腹血糖升高。這種睡前血糖正常,黎明出現高血糖的現象稱為“黎明現象”。
如何應對“黎明現象”出現黎明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所以,如果空腹血糖升高為“黎明現象”引起,使用長效降糖藥,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諾和平等,或增加降糖藥的劑量,可增強降糖療效,彌補胰島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可有效控制“黎明現象”,降低空腹血糖。此外,有一部分患者睡眠過淺、睡眠中過度緊張,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釋放過多兒茶酚胺,升高血糖,針對這部分患者,可應用幫助睡眠藥物加深睡眠,緩解黎明現象。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回覆列表
黎明現象是指在黎明時分(3~9點),人體內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會分泌增加,如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這種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機體在為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做準備,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但血糖仍可以控制在正常範圍。而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無法應對這種生理現象,從而會出現晚間血糖控制平穩,而在清晨出現高血糖的狀態。
對於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黎明現象,可以透過增加睡前基礎胰島素的用量,來控制清晨出現的高血糖現象。另外,在睡前加用二甲雙胍對控制黎明現象效果也比較好。具體的治療方案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
說到黎明現象,很多人都會想到蘇木傑現象,蘇木傑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現象,簡單地說,也就是“低後高”現象。當夜間發生低血糖反應後,機體為了保護自身,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導致晨起血糖出現反跳性升高。
糖尿病患者要想治療蘇木傑現象,需要找到夜間低血糖的原因,夜間低血糖的常見原因包括胰島素用量過大、沒有按時加餐(如睡前沒有加餐)、或者病情控制較好時體育運動增加。如果透過夜間血糖監測,發現確實為存在蘇木傑現象,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和/或飲食量,預防夜間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