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歡蠲忿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名將,從一統天下的秦朝開始,即使是二世而亡,也有蒙恬、白起、王翦、章邯等等獨當一面的名將,而大清朝前後歷經了三百多年,家喻戶曉的名將卻屈指可數呢?

    我們熟識的雍正時期名將——年羹堯遠不及以上幾位的名氣。在《雍正皇帝》裡,二月河曾經有一段臺詞,裡面的張廷玉跟雍正皇帝點評了清朝的名將:“本朝名將戰法不一,巴海善於周旋,有耐力能持久;趙良棟善穿插,能奔襲;圖海善對壘能攻堅;飛揚古善戰陣,能苦戰;周培公機變多智遠慮深謀,可謂是全才。可惜風流雲散,都已下世”。然而,這幾位名氣更是不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因還得從清朝的閉關鎖國開始說起,清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在前期趨於穩定,統治者關起國門,自然而然就少了戰爭,武將的地位也就下降了。事實上,清代也是有一些名將的。接下來,今天就為你們介紹幾位。

    一、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主要成就:征戰漠南蒙古與李氏北韓,率軍入關、統一全國。

      二、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漢族。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主要成就: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

      三、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發起者之一。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

      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四、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164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旋封貝勒,統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封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

      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旋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晉和碩德豫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諡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主要成就:松錦大戰生俘洪承疇,滅李自成、破揚州、南京,平定江南。

      五、嶽鍾琪

      嶽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累官拜陝甘總督,封三等威信公,屢平邊地叛變,嶽鍾琪擔任總督期間,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嶽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複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時,病卒於四川資州,乾隆帝賜諡“襄勤”。

      主要成就:平定西藏,招撫青海,平定大小金川。

      六、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一生征戰南北,戎馬倥傯,參與了四次鎮壓各地民變,是朝廷足資依靠的軍事重臣。

      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以領隊大臣參加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四十九(1784年)年,福康安跟從將軍阿桂率兵鎮壓甘肅回民田五起義,與參贊大臣海蘭察會兵伏擊,俘獲義軍首領張文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命為將軍,偕海蘭察督兵赴臺灣鎮壓林爽文起義,俘首領林爽文、莊大田。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主要成就:平定大小金川,鎮壓林爽文起義,驅逐廓爾喀。

      七、阿桂

      阿桂(1717年—1797年),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採納。

      其後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卒年81歲,諡號文成。

      主要成就:平定新疆、平定金川、鎮壓回民起義。

      八、傅恆

      富察·傅恆(約1720—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初為藍翎侍衛、山西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累遷戶部尚書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羅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準噶爾部叛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擔任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領京師及滿蒙士兵,分三路入緬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甸遣使請和,上疏奏請罷兵,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親臨府邸奠酒,諡號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主要成就:指揮準噶爾、大金川、緬甸戰役。

      九、海蘭察

      多拉爾·海蘭察(?—1793年),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清朝乾隆時期著名的將領。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蘭察第一次以索倫族馬甲的身份從徵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後累功升任為一等侍衛。兩次參加清緬戰爭,率輕騎為先鋒。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調任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自雲南赴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役。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參加廓爾喀之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病逝,諡號武壯。

      主要成就:從徵準噶爾部,平定林爽文,平定廓爾喀。

      十、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漢族,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主要成就: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叛青海羅卜藏丹津。

  • 2 # 魔童丶哪吒煮歷史

    清朝名將其實也多,左宗棠、馮子才、多爾袞、曾國藩等等都是不世之材。其實他們才是對現代中國貢獻最大的人,比如左宗棠收復新疆,如果沒有左宗棠,現在新疆可能就是一個伊斯蘭國,如同和中國接壤的別的國家一樣,你去那裡你得辦簽證了。為啥沒有漢唐兩宋名將出名。其原因不過就是一點:時間問題,時代問題。

    漢唐之名將為啥那麼出名,除了本身有不世之功外,最重要的是被後人稱頌幾千年,假如把稱頌的人民比作明星的粉絲,或者說是點關注的人數,運營幾千年的大V肯定要比運營幾百年的小號粉絲多嘛!

    其實,所謂的漢唐名將,只是中國的一種精神象徵,他代表了我們華人的精氣神。

    真正該感謝的,,還得是清朝的將領們,中國的基本領土,就是清朝留給我們的。漢唐地域再寬廣,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歷史。

    我是魔童哪吒,就因為喜歡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才取這個名字,我是歷史小白,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華夏5000年的逸聞趣事。點關注不迷路。

  • 3 # 太陽系公理

    因為清朝滅亡後,在民國不被人待見,後來在中國建國後也不被待見,因此普羅大眾對他很不關心。

    而且清朝入關後的所作所為,使它在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度裡倍遭冷眼,現代人不情願提起它。

    尤其是清朝末期的窩囊,幾乎讓人氣不打一處來,它再好的名將,也扛不住人家的堅船利炮,還談什麼。

  • 4 # 葉飄刀

    衛青、李靖那是對外作戰的時候發揮的。

    清朝,開國初期和明朝打,你認為那些弄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人值得宣揚嗎,因為最終讓他得了江山,沒被黑化成金兀朮那樣的反派就不錯了。

    到了中後期,曾國藩、李鴻章這樣鎮壓內部矛盾的估計也不大好拿得出手來和衛青這些比較。至於後期就是被西方壓著打,能算是屢敗屢戰就不錯了,何來名將。

  • 5 # 毛驢兒談歷史

    所謂名將不僅要有勇有謀,更要看他對祖國做過什麼貢獻,從歷史上看,也只有那些能夠驅除殘暴,平定外侵,鼎定乾坤的人物才能稱為名將。

    衛青的功績

    衛青不僅輔佐漢武帝登基,平定藩王內亂,而後又能夠率兵攻打匈奴,進而結束了大漢建國以來上百年的北方邊患。

    最主要的是,他做的這一切都是以祖國安定,人民幸福為出發點。也就是人民願意看到的、支援他這樣做的,成功了人們自然也就記下他的功績稱為“名將”。即便不成功,就像李廣一樣只要保得一方平安了,同樣也會被人們稱讚。

    如果不能做到忠於國家、造福人民,即便他有多高的武藝做過什麼事情,都不會被稱為“名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國呂布。

    無論相貌、武功,呂布都是人中龍鳳,可是他不僅沒有被人們敬仰,反而被嘲笑了上千年。就是因為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是中國傳統觀念里人們不能接受的。

    清朝也有勇武者,就像鰲拜、年羹堯一樣。可是他們的所做所為,不要說天下百姓了,就連他們自己的主子都容不下他們了。

    鰲拜私吞田地,把持朝政,幾乎到了想要篡權奪位的地步,康熙皇帝迫不得已下,只得鋌而走險除掉了他。

    年羹堯恃功自傲擅殺大臣,所用器具物品幾乎與皇帝同等,最後雍正皇帝只得殺了他。

    再後來的將軍們,甚至還比不上這二位了,內鬥有一套攪得民不聊生。對外敵侵略卻是束手無策,屢屢獻計割地賠款。

    所以清朝的將軍裡,沒有能夠讓人們感恩的人物,也就沒了可以稱為“名將”的將軍。

  • 6 # 歷史怪誕說

    其實名將的出現,必須有相應的土壤!

    其實如果咱們仔細揣摩的話,就不難發現一個現象。

    越往後世的王朝,湧現出來的名將就越少。

    比如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的名將多到一塌糊塗,後來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都湧現出了衛青、李靖等驍勇善戰的名將。

    然而偏偏到了清朝的時候,真是想不起誰能夠配得上名將的稱號。

    其實清朝的戰爭也不少,早期的時候,多爾袞可以說是叱吒中原,到了後期即使是馮子材這樣的老將軍,都能在兵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把持著洋槍利炮的法華人打得哭爹喊娘。

    但是,無論是從戰績還是從影響來看,都完全無法與前朝那些名將相提並論,這究竟是為何呢?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清朝獨有的。

    大概從宋朝開始,能夠拿得出手的名將,就基本上找不到了。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岳飛,卻因為當時皇帝和姦臣暗懷鬼胎,非但沒有能夠取得太大的戰績,連馬革裹屍的機會都不嘗有,硬生生地被人給冤死了。

    其實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

    作戰環境的改變

    沒有了武將作戰的環境。特別是到了明、清兩朝,疆域很是穩定,很少有大規模的開疆拓土,為此武將登臺表演的機會就少之又少。

    周邊雖然也有一些小的政權,但他們的實力太渣了,在清朝的軍隊面前,完全就是散兵遊勇一樣的存在。

    治國思想的改變

    從宋朝開始,治國理政的思想有了明顯變化。其實歷朝歷代都對武將進行不同程度的打壓,但從趙匡胤當上皇帝開始,就達到了變本加厲的地步。

    即便是深受皇帝信任的狄青,後來也因為文官集團的排擠和打擊,最終不僅降職使用,而且還落得了鬱鬱而終的悲慘下場。

    朝廷不重視,自然就沒有哪個武將願意出頭了。

    後期國力下降

    清朝後期戰爭雖多,但這時由於國力落後,不管是怎樣的將軍,都打不過西方那些列強。

    其實那時候勉強能夠拿得出手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他們除了收拾太平軍以外,最多也就是新疆平叛,對付洋人根本沒有辦法,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其實名將的出現,必須有相應的土壤。

    有人說漢武帝幸運地擁有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將軍。

    但反過來說,這些將軍生在劉徹當皇帝的那個時代,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因為那個時候,無論是戰馬還是兵器,漢朝都取得了對匈奴絕對輾壓的態勢,這也是戰爭取勝的關鍵。

  • 7 # 小小嬴政

    題主說法不對喲,其實清朝名將也不少,像曾國藩、左宗棠、僧格林沁等等,但是總感覺這些人的知名度和幾百年前的衛青、霍去病、李靖的知名度沒有辦法比,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要提到一個人,正是因為這個人做的一件事,使之後所有朝代的武將都開始被打壓,此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以武力立國,黃袍加身,但是他卻又特別害怕武將功高震主,所以才上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大戲,收回了諸多武將的兵權,改用文官治國。

    而他的這一舉動也許是一時的無奈之舉,但是沒有想到卻給中國以後的朝代開了一個壞的先例。

    自宋以後,包括明清兩代,所有皇帝都開始不約而同的打壓武將,武將的地位直線下降。再加上明清時期,邊境已經基本穩固,大規模的對外征戰幾乎很少看到,所以出現衛青、李靖這樣的名將機率就很低了。

    無論是曾國藩,還是左宗棠,他們本質上還都是文官,而不是武將。而在宋以前,中國北方存在著諸如匈奴、突厥、鮮卑等少數民族政權,這些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生存,必須和中原的政權進行征戰,所以漢唐是出現名將最多的時期。

    而他們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針對少數民族政權的征戰。和少數民族強悍的軍隊征戰,是最能鍛鍊將領能力的。

    清朝時期,四海歸心,天下一統,偶爾有葛爾丹這樣的叛亂政權,康熙一個親征,就把他們全部打垮。這一時期,武將基本上失去了表演的舞臺。

    到了清朝末期,冷兵器時代慢慢結束,火器時代來臨,靠戰馬勇闖戰陣的武將更沒有了表現的機會。我們可以算一算,清有多少優秀的將領是死在洋人火器之下的。葛雲飛、王錫朋、陳化成、關天培等等,他們都是冷兵器時代武將中的佼佼者,但卻敵不過洋槍洋炮。

    所以我們每每談到清朝,說到最多的就是這些死於炮火的將領,他們的武藝在洋槍洋炮面前根本沒有施展開的可能。

    顯然,名將的出現,其實是需要有相應環境的,因為有了匈奴的存在,才有了衛青、霍去病;因為有了金軍,才有了名將岳飛。

    而到了明清時期,名將存在的土壤消失了,特別是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大殺功臣武將,到明末崇禎帝殺害袁崇煥,有明一朝,武將不受待見達到了極致,清朝也是一樣,這充分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政權對武將的極度不信任。

    清朝的戰爭是很多,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清朝的戰爭主要是針對外國侵略者的。加上到了清朝後期,清朝軍隊本身的腐敗就很嚴重,這樣一支腐敗的軍隊怎麼可能出現優秀的將領呢?朝廷不重視,武將不出力,加上以文官治國的理念貫徹始終,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清朝戰爭雖多,但是出不了名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8 # 本草百曉生

    清朝可謂名將輩出,即便到了晚清,將領們不畏強敵,大難臨頭,還不忘幽默一把。都說臨危不懼是勇氣,那臨危搞笑,豈不是更威猛!

    先來表彰:甲午中日戰中的葉志超將軍,他的英雄事蹟是:從平壤一路逃到鴨綠江,這位飛將軍,一夜逃了五百里,事後還向李鴻章邀功,說自己奮勇殺敵。李鴻章倒是一名合格觀眾,不僅積極配合葉的演出,還賞賜葉將軍不少紋銀。當然,很快朝廷就察覺,戰場是嚴肅場合,葉將軍卻用生命在搞笑。若放平時,大家倒願一笑了之,但現在,搞笑的代價就是腦袋落地。

    估計葉將軍,臨死時還在想,老佛爺怎麼如此不懂幽默,咱東北人出口就能逗樂一片的技能,只怕前程堪憂。

    雖然慈禧沒有get葉將軍的笑點,但我相信,若琦善在天有靈,一定會笑出聲來。

    說起琦善,他可是道光帝身邊的大紅人,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他親自打出來的結果。據說他一上任到廣州第一天,就是撤防虎門炮臺,解散守城計程車兵,這些士兵靠當兵為業,現在沒了職業,紛紛加入英軍的陣營,甘願當漢奸。由此大學士琦善立下抗英第一功。

    不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琦善很快就被道光革職查辦,為什麼,因為道光,發現他居然揹著自己,收取英人賄賂。

    事後,雖然查明絕無此事,但琦善搞笑的本事,就此打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狼人殺,兩狼人,7個好人,怎麼打?PS;我是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