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照片聊古今

    1.聯姻

    明代末期,蒙古分裂為數十個部落。與女真臨近的科爾沁、扎魯特等部多次與努爾哈赤家族聯姻。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使得東部蒙古部落,逐漸與滿人團結一致。

    2.離間分化,努爾哈赤則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間的矛盾,採取招撫、利誘、通婚、脅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

    3.從努爾哈赤到康熙時期,多次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蒙古部族,對未歸順的部族進行攻擊,逐漸瓦解他們的勢力。

    4,宗教精神控制,利用藏傳佛教作為撫綏蒙古的工具。仿照藏地“兩大活佛”的形式,清廷於內、外蒙分別設定章嘉和哲布尊丹巴兩大活佛世系,同為格魯派在蒙古地區的最高宗教領袖。而活佛與清廷關係眾所周知。

    經過一百多年滲透,至乾隆時期,清朝完成了對蒙古的全面控制!

  • 2 # 南柯夢說

    曾經有一個國家,橫掃了歐亞,成為了至今為止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那就是蒙古。

    那麼為什麼作為國土面積最大,士兵戰鬥力強大的蒙古國會被清朝給瓦解,最終泯然眾人矣?

    首先我們要清楚清朝一直警惕著蒙古,畢竟當年蒙古帝國的強大與輝煌,至今依舊讓人感到忌憚、害怕。為此清朝一直壓制著蒙古人的發展,避免他們再次崛起、死灰復燃。

    第一、限制蒙古人進去中原地區

    如果蒙古人想要去中原地區進行貿易、外交或者生活,只能走清朝指定的幾座可以透過的山路,並且有些非常嚴格的檢查。一經發現無牌無證、非法偷渡等情況,輕則入獄罰款,重則就地格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隔絕蒙古與漢人的交流,因為漢人的思想文化都先進過蒙古。可以說蒙古人有勇卻缺謀,一旦讓蒙古人學習了漢人的文化思想,把自身的智慧樹點上,那日後必成清朝的心腹大患。

    所以清朝就在源頭上實施,嚴禁蒙古人進去中原。第二、計劃生育、皈依我佛

    沒錯,清朝人當面就想到了偉大的計劃生育政策,透過減少蒙古人生孩子,從而把人口數量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其次更是規定每家每戶幾個兒子中必須有人出來當和尚,侍奉佛祖。而且這是強制性的,沒得商量。我們都知道皈依我佛的人都是要斬斷紅塵的,從此一心向著佛祖。這樣做就沒有了人倫關係,也就不會有後代誕生了。

    清朝就是透過另類的閉關鎖國、計劃生育及宗教統治,讓蒙古的經濟、文化、科技等處於落後的狀態。逐漸把昔日傲視群雄的蒙古帝國泯然眾人矣。

  • 3 # 冷兵器研究所

    歷史上,蒙古之所以被清朝瓦解和征服,是因為最後的蒙古大汗林丹汗雖然也算是個人物,但他遇到了更強的對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1604年,13歲的林丹巴圖爾繼位,號“呼圖克圖汗”,史書多稱其為“林丹汗”。當時的察哈爾部尚有浩齊特、蘇尼特、多羅特、烏珠穆沁、克什克騰、阿剌克綽特、奈曼、敖漢等組成的“八大營”十餘萬部眾,實力是漠南蒙古諸部最強的。這位年少的汗王以用十年的時間整頓內部 ,爭取了號稱漠南蒙古第二大勢力的內喀爾喀聯盟向汗庭靠攏。他又修築都城察罕浩特,作為汗庭營建穩定的根據地。

    1615年8月,林丹汗集中察哈爾部和內喀爾喀聯盟五萬軍隊,大舉襲擾明朝遼東廣寧、錦州等要地,震動了漠南,導致疏遠已久的土默特萬戶和鄂爾多斯萬戶開始恢復對汗庭的朝貢。甚至連連科爾沁部都口頭表示遵從林丹汗號令。漠南蒙古彷彿又重新統一到蒙古大汗的同一面旗幟之下。

    1617年,為了對付努爾哈赤的後金汗國,明朝天啟皇帝被迫同意和察哈爾部開放互市。就此,林丹汗開始與後金的較量。

    1619年七月,努爾哈赤大舉進攻遼東重鎮鐵嶺。林丹汗派遣內喀爾喀聯盟的宰塞率兵一萬增援鐵嶺的明軍。林丹汗的援軍還在路上,鐵嶺就已被後金軍攻陷。努爾哈赤以逸待勞,回師攻潰宰塞的部隊,宰塞和兩個兒子淪為俘虜。

    這位宰塞是內喀爾喀聯盟的盟主卓裡克圖洪巴圖魯的繼承人,他的被俘導致內喀爾喀聯盟驚懼不已。

    結果,1619年十月,卓裡克圖洪巴圖魯遣使向後金求和。十一月,雙方就舉行會盟,約定共同對付明朝。林丹汗面對努爾哈赤遭遇了第一次挫折。

    之後的1621年,林丹汗命錫爾呼那克率兩千騎兵奔襲後金佔據瀋陽城。1622年,後金強攻廣寧時,林丹汗又親率大軍支援明軍作戰。結果林丹汗屢戰屢敗,導致察哈爾內部開始分裂,烏魯特部的達爾漢巴圖魯率領部分屬民歸附了後金。

    1623年,為了加大對內喀爾喀聯盟的控制,努爾哈赤強制內喀爾喀聯盟修改當年會盟的條款,把針對明朝的內容改為針對林丹汗。這令內喀爾喀聯盟難以接受,雖然因為和後金往來密切,林丹汗已經對內喀爾喀聯盟日益猜忌,但畢竟同為蒙古人,卓裡克圖洪巴圖魯還是不願和林丹汗為敵。後金見此立即翻臉,發兵征討扎魯特部。卓裡克圖洪巴圖魯向林丹汗求援,卻遭到拒絕。因為此刻的林丹汗正準備集中兵力進攻和努爾哈赤越走越近的科爾沁部。

    這個決定成為林丹汗失敗的開始。

    1624年,感受到察哈爾部威脅的科爾沁和後金會盟。努爾哈赤以承認科爾沁部首領奧巴自立為科爾沁部可汗為條件,換取奧巴同意雙方一起對付林丹汗。得到訊息的林丹汗於1625年10月遠征科爾沁部,一度將科爾沁的老巢格勒珠爾根城團團包圍,卻最後被努爾哈赤派出的援軍擊退。

    1626年4月,內喀爾喀聯盟被明朝收買,準備斷絕和後金的關係。剛在寧遠城下被明軍擊敗的努爾哈赤將失敗的怒火傾瀉在內喀爾喀聯盟頭上,派遣大貝勒代善出兵攻打內喀爾喀聯盟,在西拉木倫河擊潰了內喀爾喀烏齊葉特部,接著連破扎魯特、巴林等部。倘若林丹汗能寬恕內喀爾喀聯盟之前和後金的勾搭作為,出兵協助內喀爾喀,雖不敢說能擊退後金,但至少能給世人一個“蒙古可汗不會容忍自己的部屬被外族侵襲”的印象,從而贏得民心。結果他卻趁機把逃入察哈爾部境內的內喀爾喀部眾吞併。就這樣,他此前十年東征西討積累起來的汗庭威望,隨著一次次軍事失利和錯誤的決策而付諸東流。

    1626年9月30日,努爾哈赤病卒。

    後金對蒙古的瓦解與征服的第一階段結束了。在這個第一階段裡,努爾哈赤透過聯姻、會盟、宗教和軍事打擊並行的手段,初步實現了削弱察哈爾部力量、離間察哈爾部和其他蒙古部落之間關係的目的,成功將科爾沁部和內喀爾喀部納入後金的勢力範圍。尤其是科爾沁部,其後成為後金乃至清朝響噹噹的皇親國戚,第二代後金汗皇太極的大福晉哲哲(孝端文皇后)、莊妃布木布泰(順治帝生母、著名的孝莊皇后)等均是出自科爾沁部。

    之後繼位的皇太極,開始對察哈爾部內部進行第二階段的分化瓦解。

    他主動遣使察哈爾部,表面上是希圖雙方和解,實質上卻是在探聽察哈爾部內部的虛實。連年對後金戰爭使察哈爾部蒙受了極大的人丁和畜群損失,部分察哈爾部王公也正希望透過緩和與後金的關係來休養生息,但林丹汗卻傲慢的拒絕了後金的倡議。這一下便導致察哈爾部內部的分裂。察哈爾八大營中的烏魯特部、奈曼部和敖漢部都倒向了後金,阿剌克綽特部獨立,連隸屬大汗本部的浩齊特部都有部眾出逃到漠北的喀爾喀三部。很快,林丹汗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內憂外患中,林丹汗留下多羅特部在遼河牽制後金,自己卻於1627年3月帶著大部分察哈爾部眾西遷,準備收服永謝布、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後,再集結兵力和後金對抗。然而,連續的失敗並沒有使林丹汗吸取教訓,他一味依靠武力征討橫行於各部之間,又因為明朝崇禎皇帝停止和察哈爾互市而和明朝撕破了臉,最後甚至直入漠北喀爾喀。

    林丹汗的各種錯誤鉅額東消耗了察哈爾部本就不多的力量,也招致蒙古各部和盟友明朝的強烈反感。

    此時,皇太極正在按部就班的蠶食察哈爾部在遼河流域一帶的故土。從1628年2月到1628年的9月,後金發起三次猛烈的攻勢,殲滅了察哈爾的留守部隊,殺死林丹汗的重要將領因特塔布囊和古魯,全面佔領了遼東。

    1632年,皇太極攻略林丹汗在漠南蒙古西部的根據地,和林丹汗做最後決戰。土默特、喀喇沁等蒙古部落早就對林丹汗極為不滿,紛紛向後金投降。走投無路的林丹汗率部躲進毛烏素沙漠,飢寒交迫促使他不斷騷擾明朝邊境以獲取糧食,許多部眾出走。

    1634年秋季,43歲的林丹汗在眾叛親離之後病死甘肅大草灘。

    1635年四月,林丹汗餘部向後金軍投降。延續了429年,傳了35代的蒙古帝國至此滅亡。林丹汗的妻妾子女盡為後金君臣所瓜分,連傳說中的元朝傳國玉璽也被皇太極所得。

    1636年十一月,皇太極在八旗貴族和蒙古王公們的簇擁下稱帝,建立清朝。這位清朝皇帝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蒙古人的大汗。參加清朝建國大典的蒙古部落酋長們為他送上了“博格達徹辰汗”(蒙語:博格達有高山或天的意思,徹辰則有聰慧之意。與皇太極使用的“天聰”、“崇德”年號意思相近)。從此之後,每一代清朝皇帝都有自己的汗號。這使得滿清皇帝在名份上成了蒙古帝國的繼承者。

    就此,清朝正式征服和瓦解了東部蒙古人。至於對西部蒙古人——準噶爾帝國的征服則是透過長達七十多年的清準戰爭完成的。

  • 4 # 行走201508

    當滿清的先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及長城以外北方地區,趕走了明朝勢力,建立了後金政權,也就是後來的滿清政權。

    在這個時期,搳據在長城以北,及蒙古高原的蒙古族人,給了滿清勢力很大的幫助,可以說他們是聯手嚮明朝政府挑戰,入主中原,成為中國的新霸主。

    蒙古族人組成的軍隊,都是些善騎射,體型彪悍的人,在作戰中非常的勇猛。

    當滿清政權統一了全國以後,鑑於蒙古人的功勞,把他們很多人封為貴族,也就是和滿族人平起平坐的一等人。

    但滿清朝廷總覺得蒙古人的存在,是對他的威脅,於是,並鼓動蒙古族男人出家當喇嘛 ,提高了 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優厚的俸祿。

    喇嘛廟裡還真就找不著一個滿族人。

    這也是知道今天蒙古族人口沒有發展起來的一個原因。

    清政府的用意,是在削弱蒙古人的人口, 讓他們無法對滿清的政權形成威脅。

    這種對蒙古族削弱的方式與打壓是兩個概念。

    其次滿族人對蒙古人的削弱,還有一個就是聯姻的方式,把蒙古人多餘的婦女嫁給他們滿族人,或者是其他民族,用這樣的方式,也極大的削弱了蒙古族人口的增長。

    直到解放以後,落實了民族政策,才使蒙古族人了有著快速的增長。

    據新的人 口普查,滿族人是一千多萬,而蒙古族人口不到600萬。

    如此的差距,就是當年滿清對蒙古人政策的結果。

  • 5 # 香茗史館

    蒙古最為強大的時候,自然不必多說,然而當時間來到明朝末期,草原上的蒙古諸部早已不復往日榮光。在中興之主達延汗去世之後,雖然他的後裔仍然保持著汗位,但蒙古各部實際上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後金崛起之後,庫圖克圖汗(即林丹汗)也曾做過最後的努力,然而隨著後金的連拉代打,庫圖克圖汗最終戰敗身亡,蒙古諸部要麼被消滅,要麼歸附於後金。

    △明末時期的蒙古諸部

    庫圖克圖汗的最後努力,終究以失敗告終

    自元朝滅亡之後,由於明朝的羈縻政策,蒙古各部長期處於長期分裂之中,雖然在達延汗統治時期一度實現中興,但在達延汗去世之後,雖然汗位得以在其後代中得以傳承,但由於長期實行“聯邦制”統治,蒙古各部實際上又處在了半獨立狀態。

    △努爾哈赤透過聯姻向蒙古滲透

    因明朝經略遼東失敗,從明隆慶四年(1570年)開始,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女真開始崛起於遼東,在多次嘗試入關均已失敗告終之後,努爾哈赤一方面積極鞏固在遼東的統治,另一方面則開始透過聯姻向蒙古拓展,先後與科爾沁部、扎魯特部結成了聯盟。

    明天啟七年(1627年),看出後金狼子野心的蒙古庫圖克圖汗(統轄察哈爾部),為了鞏固自己對草原的統治,並有效抵禦後金向蒙古的滲透,在暗中積蓄了一定力量之後,庫圖克圖汗先後派兵收復了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並與喀爾喀部的卻圖汗結成聯盟。

    △影視劇中的庫圖克圖汗(林丹汗)

    明崇禎元年(1628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臺、喀喇沁的達來臺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鄂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公然對抗庫圖克圖汗,並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滅庫圖克圖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導致庫圖克圖汗實力大為削弱。此戰結束後,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庫圖克圖汗的報復,就此倒向後金。

    面對蒙古各部內部的分裂,皇太極於同年派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庫圖克圖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庫圖克圖汗。同年九月,皇太極又親率大兵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

    △影視劇中的皇太極

    此後,庫圖克圖汗雖然空有可汗之位,但實際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面對後金和蒙古各部聯軍的多次進攻,他只能被迫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遷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皇太極向庫圖克圖汗發動最後攻擊,一舉拿下草原蒙古各部

    庫圖克圖汗西遷之後,雖然獲得了富庶的蒙古右翼故地,但由於此前和後金共同攻滅內喀爾喀,此後又殺了外喀爾喀諸部派到右翼的使者,導致漠西和漠北徹底不再臣服於自己,而漠南則在他的打擊之下,紛紛投靠後金。此時的庫圖克圖汗空有可汗之位,卻已經落到了“插有馬約備僅收四萬,插眾不滿五萬”的境地。

    △庫圖克圖汗西遷後局勢

    明崇禎五年(1632年)3月,皇太極瞅準時機,準備對已經窮途末路的庫圖克圖汗發動最後的攻擊,於是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率軍集結。同年四月,科爾沁、扎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臺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聚集起來的蒙古各部兵力多達10萬。

    在得到大兵壓境的訊息後,庫圖克圖汗明知不敵,只得率眾倉皇西逃。皇太極則兵分三路,狂追庫圖克圖汗41天,於五月下旬奪取桂花城,得知林丹汗已經南渡黃河而去,皇太極這才停止追擊,經宣府、張家口返回,途中則收攏了林丹汗所遺部眾數萬人。而庫圖克圖汗則一路逃至青海,卻已經流失了大量部眾,身心疲憊的庫圖克圖汗最終於兩年後在大草灘病逝。

    △庫圖克圖汗逃至青海後局勢

    庫圖克圖汗病逝之中,其遺孀們帶著他的兒子額哲,以及餘部自青海大草灘返回河套地區,外喀爾喀的車臣汗碩壘寫信給額哲,希望他能夠移帳漠北,然而還不等他考慮明白,皇太極便再度拍馬殺到。

    明崇禎八年(1635年)二月,皇太極命令多爾袞、嶽託、薩哈廉、豪格領兵1萬,再度遠征察哈爾,並於四月二十日渡過黃河,趁著大霧包圍了額哲營帳,派蘇泰之弟南楚勸降。大勢已去之下,蘇泰、額哲母子奉傳國玉璽出降,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歸後金版圖。

    △額哲投降,蒙古滅亡

    皇太極得此傳國璽,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個封建主尊奉為“博格達徹辰汗”。次年,即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帝國。

    後來,清朝統治者將察哈爾部安置於義州,分設左右翼察哈爾八旗,封額哲為親王,並將皇女馬喀塔格格嫁給他。康熙年間,林丹汗的孫子布林尼舉兵反清,旋即失敗,蒙古帝國香火傳承就此斷絕。

  • 6 # 青春生活wdns

    清朝最早的時候叫做後金,當時是明朝的一個番邦而已,整個蒙古在明朝的時候已經被朱元璋和朱棣打的支離破碎,分為韃靼和瓦剌!這兩個部族都稱自己是黃金家族後裔互相征伐,明朝末年國力衰退,對周邊的控制降低但是最周邊的國家尤其是後金來說還是龐然大物!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將手下士兵編為八旗,為了壯大反明力量,在準備階段就開始與蒙古聯姻,清朝歷代皇后大多是蒙古人,孝莊太后就是出自科爾沁草原,清朝就是藉助不斷的聯姻同化蒙古族,到康熙年間的時候 通過幾次戰役,將蒙古貴族基本清掃一空,活下來的也遷入內地,整個大草原納入清朝統治之下

  • 7 # 雨夜一燈明

    1.清朝在軍事上多次擊敗蒙古人,並對部分桀驁不馴的蒙古人進行了屠殺

    清朝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在位時期就已摧毀北元汗廷、用武力征服了漠南蒙古,抗清失敗的察哈爾、土默特、內喀爾喀等部都遭到極大摧殘,被清軍“燒絕板升”(板升為蒙古語,意為城市),人口也大大減少。

    雍正時,年羹堯又擊敗了青海的和碩特蒙古人,“餘五十以下,十五以上者,皆斬之,所殺數十萬人,不但幕南無王庭,並無人跡”,青海和碩特原本二十餘萬的蒙古人口,僅剩“壯丁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五名”。

    乾隆時期,兆惠、傅恆率領的清軍徹底擊敗準噶爾汗國後,更是進行了“不得不除惡務盡也”的大屠殺。據魏源《聖武記》記載,準噶爾蒙古“犯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三,為我兵殺者十之五”,以至於“厄魯特(清朝對準噶爾的稱呼)種類盡矣”。

    2.清朝在政治上實行盟旗制度,將蒙古部族碎片化,並嚴格圈定遊牧範圍

    清朝徹底粉碎蒙古人的反抗後,將蒙古各部按照地域分為內蒙古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西北蒙古三十四旗、西套蒙古二旗,、青海蒙古二十八旗, 共計一百九十九旗,各旗大者數萬人,小者不過數千人。蒙古部族被分割得如此散碎,要想團結復興就非常困難了。

    清朝還效仿漢武帝的“推恩令”,授予蒙古各部大量的世襲爵位,各級爵位的貴族都享有一定的特權。寄生貴族群體龐大,供養他們的部眾則人口稀少,部民負擔極重,生活長期處於勉強維持溫飽的狀態,吃飯都成問題,尚武自然無從談起。

    同時,清廷對各旗劃定牧場,嚴禁越境遊牧,“內外札薩克之遊牧,各限以界”。這樣做,一來使得蒙古人喪失了轉場遊牧的生活方式,逐漸養成了安於現狀的習性;二來使得蒙古各部一旦遭遇雪災、瘟疫之類的大災害,就無法將牲畜轉移到沒有災荒的草場,如果救濟不及時就只能活活餓死。

    3.清朝在經濟上利用晉商盤剝蒙古人,讓蒙古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垮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一個被房貸、車貸、彩禮……等諸多生活重擔壓得抬不起頭的人,是騰不出精力習武強身、完善自身素質的。

    山西的晉商在明清易代之際為清軍提供大量資助,抱上了清廷的大腿。在清朝征服蒙古各部後,就授予了晉商在蒙古草原自由經商的特權,形成了在官府庇護下的壟斷經營。

    晉商有了壟斷的特權,而這種特權又建立在承受官府重稅盤剝的基礎上(如印子錢、馱子錢、毛包錢等稅款以及票禮、節禮、回扣等常規),那自然要巧取豪奪不在話下。其手段不外乎以次充好,劣貨貴賣,併發放高利貸,等等。

    蒙古人的債務永遠也還不完,又不能跟倚仗清政府為後盾的晉商強硬對抗,不得不用綿羊、駱駝、戰馬等牲畜來交給晉商抵債。沒了牛,沒了馬,蒙古人想不瓦解也難。

    4.清朝在文化上極力推崇藏傳佛教,讓蒙古人在精神層面被弱化

    清政府深知“蒙地喇嘛教勢力至為普遍,一般生活習尚。如婚喪疾疫,以及思想行為,莫不受其支配。全體人民,上自王公臺吉,下至編戶平民,莫不虛心供奉”。因此必須予以厚待,才能避免以佛教為號召的反抗,這即雍正帝所謂的“建廟一座,勝養兵十萬”。

    於是,清政府不但在蒙古人居住區撥鉅款修建許多寺廟,且對寺廟及僧侶賦予免稅、免徭役、免兵役等特權,對宗教上層進行政策性收買。跟清朝合作的藏傳佛教活佛們一方面對蒙古人進行宗教洗腦,讓蒙古人把精力耗費在學佛、信佛、供佛上,被宗教鴉片所麻醉;另一方面又給蒙古青壯年提供了通過當喇嘛來擺脫貧困生活、逃避徵發差役的機會。

    於是,當民國初年的馮玉祥來到蒙古草原考察遊歷時,見到的就是一群麻木不仁、一盤散沙的孱弱蒙古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怎麼練才能讓右手撥絃時乾淨無雜音?